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4課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1課時導學案無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4課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1課時導學案無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4課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1課時導學案無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課題: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一課時)課型 預習交流學習目標:1、能正確朗讀課文,記住本課重點字詞。 2、能辨析論題和論點。 3、知道“格物致知”的含義及這種精神對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學習重點:能辨析論題和論點。知道“格物致知”的含義及這種精神對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學習難點:能辨析論題和論點。學習過程:【知識鏈接】1、了解作者丁肇中(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國密執(zhí)安州的安阿伯,當時他的父親在密執(zhí)安大學念書,后來到臺灣大學任教。青少年時期,丁肇中是在祖國大陸和臺灣度過的,在國內念完 小學和中學后,到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學習,1959年獲得工程學士學位,1960年獲得科學碩士學位,1962年獲得(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內瓦歐州核研究中心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國,擔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第二年提升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為物理學教授。1977年被委任為核儀器與方法編輯委員會委員,也是美國、意大利等地物理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2、寫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華”征文特別榮譽獎時的一篇發(fā)言稿,節(jié)選時省略的內容是:“我非常榮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華征文特別榮譽獎。我父親是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長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傳統(tǒng)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緬懷我的父親,我寫了懷念這篇文章?!币?、自主學習,讀課文,解決字詞1、 生字正音。 丁肇中( ) 嘹望( ) 授予( ) 彷徨 ( ) 儒家( ) 埋沒( )2、 詞語解釋。授予: 彷徨: 清談: 袖手旁觀:二、速讀課文,看你能否抓住文章主要信息。 1、本文論述的話題是什么?2、本文作者的觀點(文章的論點)是什么?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1、大學里“格物致知”的含義是什么?作者所說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義是什么?2、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端?為什么會形成這種局面?3、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所講的“格物致知”與作者所提倡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致的?造成這樣結局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樣加以證明的?4、實驗精神在科學上有重要作用,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證明的?5、為什么今天還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6、除了在研究學術方面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外,作者認為在哪方面也是不可少的? 教學反思:一、導入:大學生迷路談起。引起我們怎樣的思考呢?3、“格物致知”注釋補充格:推究。致:獲得。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币庵^推究事物,方能獲得事物的知識。宋洪邁容齋隨筆舊序:“因命紋梓,播之方輿,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資之亦可以窮天下之理云?!眹缽驮瓘姡骸邦櫛宋餮笠愿裎镏轮獮閷W問本始,中國非不爾云也,獨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國成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二、1話題怎么樣學習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