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1.3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雜詩十二首(其二)越中覽古 一剪梅 今別離(其一)備課參考素材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doc_第1頁
高中語文 1.3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雜詩十二首(其二)越中覽古 一剪梅 今別離(其一)備課參考素材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doc_第2頁
高中語文 1.3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雜詩十二首(其二)越中覽古 一剪梅 今別離(其一)備課參考素材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漫話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問時,提出了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闭J為理解作品,不能斷章取義地割裂個別字眼以曲解詞句,也不能就詞句的表面作解釋,因而歪曲作品的原意;而正確的態(tài)度應是“以意逆志”。說文云:“逆,迎也?!编嵭?“逆,猶鉤考也。”這句話說,“以己之意迎受詩人之志而加以鉤考”(朱自清詩言志辨比興)。他的主張很明確,就是分析詩的人不能因為個別的詞和句曲解整篇的意義,而應該根據(jù)作品探索原來的創(chuàng)作意圖,分析作品的內容。在兩千多年前,孟子能提出這樣獨到的見解,不能不說是一大創(chuàng)舉。直至今日,也不無借鑒意義。明朝人楊慎改杜牧江南春絕句,以為“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中,“千”應為“十”,原因是“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千里鶯啼誰人聽得?”昔人何文煥在歷代詞話考索中,就對這種死扣詞句的做法提出批評:“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此詩之意,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詩家善立題者也?!边@正是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批駁了他人的謬誤,顯得合情合理。李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若要是扣字眼就會認為他在說夢話,只有用“以意逆志”的方法來理解,才能正確把握詩人的原意。這是由于詩人向黃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氣勢,寫出他真實的內心感受和體驗,也符合常人的感覺。用意并不注重說明黃河的真正源頭在那里。杜甫詩中的“朱門酒肉臭”一句,有人則死扣詞句,且發(fā)出“肉可以臭,酒怎么會臭”的疑問。不是去迎合作者的“志”,卻“以文害辭”,步入理解的誤區(qū)。杜牧泊秦淮詩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只有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作品批評的決不是商女,而是譴責詩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買笑、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從以上這些例子可以看到,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正確地理解作品,鑒賞作品,而孟子“以意逆志”的理論,正是指導我們正確理解作品的至理名言。孟子進而提出了“知人論世”的主張,作為“以意逆志”的補充。也就是要結合作者的思想和時代背景理解作品。王國維說:“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則古詩雖有不可解者寡矣?!边@為我們正確地理解作品,指出了一條途徑。然而“以意逆志”,是用什么樣的“意”,去迎什么樣的“志”?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具體的方法離不開世界觀的制約,他總要受的一定的指導思想的支配并服務于這一指導思想。孟子把儒家倫理道德原則作為分析作品的根本標準,同樣不能正確分析詩的意義。這是由于他文藝觀上的局限性決定的。當然,我們不能苛求于古人,這一文學理論的提出,無疑是為理解作品找到了一把金鑰匙,是文學理論上一次偉大的質的飛躍。朱光潛談白居易和辛棄疾的詞四首一文中說:“要懂得詩詞,一定要會知人論世?!焙沃^“知人論世”?他是如何提出來的呢?孟子萬章中講:一個鄉(xiāng)村里的優(yōu)秀人物,便和那一鄉(xiāng)村的優(yōu)秀人物交朋友;全國性的優(yōu)秀人物,便和全國的優(yōu)秀人物交朋友;天下性的優(yōu)秀人物,便和天下的優(yōu)秀人物交朋友;認為和天下的優(yōu)秀人物交朋友還不夠,便又追論古代的人物。吟詠他們的詩歌,研究他們的著作,不了解他們的為人,可以嗎?因此就要追溯歷史,與古人交朋友。基于此,孟子提出了“知人”“論世”。很顯然,孟子這里所講的“知人”“論世”,“并不是說讀詩的方法,而是修身的方法”(朱自清詩言志辯)。后人對此加以發(fā)揮,注入新的內容,“斷章取義”,把它引入到文藝領域,顯然是一件好事。因為要分析作品的內容,根據(jù)作品探索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正好需要“知人論世”作為補充。“知人論世”就是為理解某個人的作品,而了解這人并研究他所處的時代,即結合作家思想和時代背景理解作品。它為文學閱讀和欣賞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材料,對理解原文無疑有很大的幫助。朱光潛先生引孟子的這一理論,旨在闡釋辛棄疾的鷓鴣天詞。他運用這一理論,一語道破天機:“這首詞實際上也還是愁苦之音。”這一結論,就是聯(lián)系了作者的為人與為文,聯(lián)系了當時的社會背景而得出的,無疑也是正確。但“知人論世”并不是閱讀欣賞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否則,那些無名氏的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不明的作品就無法閱讀和欣賞了。就作者來說,立言、立身有聯(lián)系,但為人與為文畢竟是不同的兩回事。例如對周作人,我們不齒于他的人格,但對他的作品還是不妨一讀的。從讀者來看,若過于夸大“知人論世”的作用,忽略對原文的探究,必然會望文生義,穿鑿附會,讀起作品來疑神疑鬼,明明義在于此,偏說義歸于彼。仍是這首鷓鴣天,有人則聯(lián)系辛棄疾的主戰(zhàn)立場和中原失陷的局面,附會說,“城中桃李愁風雨”是指南宋朝廷的君臣軟弱無能,對敵人妥協(xié),在偏安求和里過生活;“春在溪頭薺菜花”是說最大的希望在廣大勞動人民身上。若作為讀者的自我理解那倒無妨,若說是作者的主旨,就有些牽強之嫌了。大概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就怕被人“知人論世”而曲解其義,因此特注明“代人賦”?!爸苏撌馈闭f單獨運用,仍有疏漏之處。對文句的理解,必須和其他詞句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整篇作品著眼,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只有綜合分析,才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