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依戀理論ppt課件.ppt_第1頁
兒童依戀理論ppt課件.ppt_第2頁
兒童依戀理論ppt課件.ppt_第3頁
兒童依戀理論ppt課件.ppt_第4頁
兒童依戀理論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依戀attachment 依戀理論 精神分析的依戀理論社會學習的依戀理論習性學的依戀理論認知的依戀理論 2 廣義的理解廣義的依戀不局限于親子之間 也不局限于嬰幼兒期 戀人 摯友之間都存在依戀 但親子間的依戀是其主要形式 狹義的理解狹義的依戀指嬰兒與第一照看人 往往是母親 之間建立的情感聯(lián)結狀態(tài) 表現(xiàn)為分離時的緊張和尋找 重逢時的愉悅和輕松 并對陌生人形成一種排斥傾向 如恐懼感 可見依戀對象能給嬰兒提供一種安全感 它是親子關系穩(wěn)固的標志 依戀的概念 3 精神分析的依戀理論 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論 依戀就其實質而言 是兒童對能夠滿足其生理需要的撫養(yǎng)者的一種情感聯(lián)結 也就是說 依戀是以需要的滿足為中介的 在依戀發(fā)展的整個進程中 喂養(yǎng)方式 大小便訓練以及自居作用是影響依戀形成的主要因素 4 精神分析的依戀理論 新精神分析 強調人的社會存在性 認為嬰幼兒與身邊重要他人的關系決定著依戀的質量 如果缺乏這種與其他人的情感聯(lián)系 兒童將不能順利 有效地進行社會化 但與早期精神分析一樣 他們也認為父母對兒童生理需要的滿足是依戀的起源和基礎 5 社會學習的依戀理論 強調早期經驗和喂養(yǎng)方式在依戀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兒童的依戀實質上是母親滿足其基本需要而獲得的二級強化行為 母親反復與兒童的生理需要滿足 如喂食 換尿布等 相聯(lián)系 減少了兒童的基本內驅力 于是母親的在場 微笑和聲音獲得了二級強化的性質 母親就成了兒童依戀的對象 6 社會學習的依戀理論 母親的善意照料是使母親成為二級強化物的一個因素 與母親的分離則是兒童焦慮的一個源泉 依戀方式最初兒童可能采取依附 追隨的方式來表現(xiàn)依戀 稍大一些 兒童則采取更為成熟的方式 如尋求注意和贊許來表現(xiàn)依戀 依戀對象從最初指向母親 到后來指向其他成人 如老師 再逐漸發(fā)展到指向同伴 7 習性學的依戀理論 依戀具有生物學的基礎 是一套生物學上的本能反應 它是人類長期進化的結果 其作用在于保護幼小后代 為他們提供一種心理安全感 人類進化過程中使嬰兒產生了一種先天的傾向 即嬰兒具有在無力照顧自己時發(fā)出信號 哭 笑 依附等 以吸引成人接近 從而滿足自己各種需要的傾向 同時成人也具有對這些信號做出適當反應的傾向 這兩種傾向相互作用 就形成了依戀 8 習性學的依戀理論 內部工作模型 internalworkingmodel 兒童對自我 重要他人以及人際關系的一種穩(wěn)定認知 主要以無意識方式運行 并且一旦建立起來就傾向于永久 它決定著兒童的行為方式 并成為未來人際關系的參照系 鮑爾比安斯沃斯 9 認知的依戀理論 強調一些認知能力 如觀察力 辨別力 記憶力等 對依戀發(fā)展的影響形成依戀必須具備 必須學會區(qū)分環(huán)境中不同人 若缺乏這種能力 兒童既不會發(fā)展對特定對象的依戀 也不會產生怯生心理 必須具備認知永久客體的能力 10 認知的依戀理論 圖式 卡根卡根設想 嬰兒在交往過程中會逐漸形成一些人和物體的圖式 當與圖式相似的刺激物出現(xiàn)時 嬰兒會表現(xiàn)出愉快的情緒 當與原先圖式略有不同的刺激物出現(xiàn)時 會引起嬰兒的興奮 好奇和探索行為 當刺激物與原先圖式差別過大時 則引起嬰兒的害怕 嬰兒在6 9個月時已形成對撫養(yǎng)者的專門圖式 因此產生了特定的依戀 11 幾種依戀理論的比較與評價 12 鮑爾比 依戀理論之父 英國精神病學家 心理學家 母愛剝奪實驗和依戀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 精神分析客體關系理論學家理論來源自身經歷及培訓經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臨近學科的影響 達爾文進化論 Lorenz在1935年發(fā)現(xiàn) 小鵝即使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也會跟隨母親 或者母親的替代物 印刻現(xiàn)象 Harlow于1958年的恒河猴實驗也證實了猴子同 溫暖的母親 建立聯(lián)系 戰(zhàn)前在PrioryGate工作對適應不良兒童的觀察和研究 一個兩歲兒童到醫(yī)院 在精神分析培訓中 13 14 15 鮑爾比 依戀理論之父 他視依戀行為為一種使嬰兒免受傷害的進化意義上的生存策略 依戀行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被激活 大的噪音 突然出現(xiàn)的陌生的客體和其它與潛在威脅相聯(lián)系的現(xiàn)象 此外在疲勞 生病 痛苦以及需要額外照顧期間 依戀行為會增加 嬰兒的焦慮經驗也是為了維持同依戀人物的聯(lián)系 以避免未來可能的分離或喪失所產生的哀悼情緒 鮑爾比關于依戀聯(lián)系 焦慮和哀悼的觀點對當時精神分析學者所持守的規(guī)律提出了挑戰(zhàn) 16 鮑爾比 依戀理論之父 依戀理論是一個關于正常發(fā)展過程和精神病理學的理論依戀理論是一個動機理論依戀理論是一個社會 心理相互作用的關系理論依戀理論是不同記憶系統(tǒng)對經驗的編碼和表征的理論依戀理論是一個關于焦慮的理論依戀理論是一個防御理論依戀理論是一個解釋依戀模式的代際傳遞理論 17 安斯沃斯 依戀理論之母 安斯沃斯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格倫代爾 1913 12 1999 03 逝于弗吉尼亞州夏洛特維爾市 獲得過很多獎項 發(fā)表了很多著作 其中產生重大影響的有1965年與鮑爾比一起合編的 兒童照顧和愛的發(fā)展 1967年編撰的 烏干達的嬰兒 和1978年的 依戀的類型 她對心理學領域尤其是發(fā)展心理學的早期情感依戀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8 安斯沃斯 依戀理論之母 為了能在自然背景下進一步檢驗正常母嬰關系的發(fā)展 她計劃在烏干達進行一項對母嬰互動的縱向自然研究 她的研究結果表明了母親和嬰兒之間互動的類型與母親對嬰兒的反應性水平有關 20世紀60年代初 為了評估嬰兒與他們母親的分離與重聚后的反應的個體差異 她與同事一起提出了 陌生情境 測驗法 為這些兒童創(chuàng)造一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場景 當撫養(yǎng)者與陌生人進入 離開測試場地后 主試對嬰兒進行長達20分鐘的觀察 對嬰兒在不同的壓力情境下的反應進行觀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