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選修《論語》選讀 克己復禮 學案.docx_第1頁
語文選修《論語》選讀 克己復禮 學案.docx_第2頁
語文選修《論語》選讀 克己復禮 學案.docx_第3頁
語文選修《論語》選讀 克己復禮 學案.docx_第4頁
語文選修《論語》選讀 克己復禮 學案.docx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克己復禮學案一、基本要求1、背誦12.1、3.1、16.2、13.3章。2、掌握“敏”、“?!薄ⅰ瓣I如”、“奚”、“鮮”、“期”在文中的意義,理解“歸”、“目”、“事”、“諸”、“弟”、“女”在文中的用法和意義。3、理解下列短語并能夠默寫:克己復禮;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順;犯上作亂。4、熟讀課文,品味文段的語體和語氣,關注特殊句式的表達作用。5、理解本章節(jié)的內(nèi)容:孔子的禮治主張。明確禮與仁、禮與孝的關系。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復禮、所主張的君臣關系與宋儒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二、知識積累1、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音八佾()觚()庶人()孝弟()饌()三年之喪()既沒()鉆燧()期可已矣() 玉帛()聞樂不樂()()闕如()2、解題:克己復禮:克,約束,克制。復,回歸。禮,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jié)儀式。(主要指周禮)??鬃诱J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xiàn)實又“禮崩樂壞”。(禮崩樂壞:古代的規(guī)則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孔子要恢復的是周禮。周禮是周初確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規(guī)矩、儀節(jié)。其特征是將以祭神(祖先)為核心的原始禮儀,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統(tǒng)化、擴展化,成為一整套習慣統(tǒng)治法規(guī)(“儀制”)。作為原始禮儀,它們的原型本有其極為重要的社會功能和政治作用。遠古氏族正是通過這種原始禮儀活動,將其群體組織起來、團結起來,按著一定的社會秩序和規(guī)范來進行生產(chǎn)和生活,以維系整個社會的生存和活動。因之這套“禮儀”對每個氏族成員便具有極大的強制性和約束力,它相當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這套作為習慣法的“禮儀”就逐漸變?yōu)樘媸献褰y(tǒng)治服務的專利品了。政統(tǒng)與血統(tǒng)的密切結合的等級制度,是周代統(tǒng)治制度的突出特點。3、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天下歸仁焉()請問其目()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郁郁乎文哉()陪臣執(zhí)國命()名不正,則言不順()無所茍而已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誠如君不君()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君子務本()先生饌()子曰:色難()曾是以為孝乎()期可已矣()人而不仁()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寫出本字并釋義句子本字釋義句子本字釋義周監(jiān)于二代女安,則為之五世希不失矣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則民無所錯手足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5、寫出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活用類型句子活用類型句子活用類型請事斯語矣必也正名乎觚不觚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子將奚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衣夫錦,于女安乎6、寫出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異義句子句中義今義句子句中義今義有事,弟子服其勞曾是以為孝乎有酒食,先生饌7、寫出下列各句的句式類型,并作口頭翻譯句子類型句子類型奚其正?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曾是以為孝乎八佾舞于庭然后免于父母之懷衛(wèi)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未之有也野哉,由也!有是哉,子之迂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三、基礎知識鞏固性訓練1選出下列各句加點字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a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b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由己c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雖有粟,吾得而食諸d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2選出下列各句加點字意義解釋都正確的一項()a克(克服)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回歸)b郁郁乎文(完美)哉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空缺,不作處理)也c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稀奇)矣有酒食,先生饌(吃喝)d食旨(美食)不甘鉆燧改火,期(期限)可已矣3選出對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之不仁也!a同,同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4選出對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有是哉,子之迂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予之不仁也夫君子之居喪a同,同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5選出下列加點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a請問其目b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c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d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6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義、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例句: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b齊景公問政于孔子c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d周監(jiān)于二代7選出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當?shù)拿x吧!】b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即使有糧食,我能吃得到嗎??!縞三年之喪,期已久矣。【服喪三年,我已經(jīng)期待很長了。】d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樂呀樂呀,難道鐘鼓能開口說話嗎?】8選出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a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踐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難道還要靠別人嗎?】b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救绻纱蟪紒韴?zhí)行國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就不會落空?!縞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努力去探求得知。】d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敬父母,照顧弟弟,那難道不是踐行仁道的關鍵?】9、名句背誦檢測一日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言,。是可忍也,?名不正則言不順,事不成則禮樂不興,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君子務本,人而不仁,如禮何?,10、成語解釋克己復禮:是可忍,孰不可忍:禮崩樂壞:名不正,言不順:手足無措:犯上作亂:四、探究題1、宋儒說“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嗎?2、在孔子看來,禮和仁是什么關系?試結合課文有關章節(jié),談談你的理解。3、克已復禮就是“明天理,滅人欲”嗎?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見周公”都是主謂倒裝句。這種倒裝句方式表達了孔子怎樣的心情?論語里類似的倒裝句還有不少,比較一下現(xiàn)實生活中書面語言和口語中倒裝句使用頻度的區(qū)別,說說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論語怎樣的語體特點。5、孔子認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边@與現(xiàn)代教育主張張揚和尊重個性有什么矛盾?請你聯(lián)系社會實際,談談看法。6、孔子主張為父母守孝三年,但宰我反對,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孔子認為什么是真正的孝?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看待孝道?五、高考鏈結(06年遼寧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12分,每小題3分。王衷裒,字偉元,城陽營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儀,高亮雅直,為文帝司馬。東關之役,帝問于眾日:“近日之事,誰任其咎?”儀對日:“責在元帥?!钡叟眨骸八抉R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斬之。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禮,身長八尺四寸,容貌絕異,音聲清亮,辭氣雅正,博學多能。痛父非命,未嘗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隱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廬于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號,涕淚著樹,樹為之枯。母性畏雷,母沒,每雷,軌到墓日:“裒在此?!奔白x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三復流涕,門人受業(yè)者并廢蓼莪之篇。家貧,躬耕,計口而田,度身而蠶?;蛴兄撸宦?。諸生密為刈麥,裒遂棄之。知舊有致遺者,皆不受。門人為本縣所役,告裒求屬令。裒曰:“卿學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蔭卿,屬之何益!且吾不執(zhí)筆己四十年矣?!蹦瞬綋娠垼瑑贺擕}豉,草屩,送所役生到縣,門徒隨從者千余人。安丘令以為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門生為縣所役,故來送別?!币驁?zhí)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縣以為恥。鄉(xiāng)人管彥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獨以為必當自達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許為婚。彥后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陽,裒后更嫁其女。彥弟馥問裒,裒曰:“吾薄志畢愿山藪,昔嫁姊妹皆遠,吉兇斷絕,每以此自誓。今賢兄子葬父于洛陽,此則京邑之人也,豈吾結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齊人也,當還臨淄?!辟鲈唬骸鞍灿性岣负幽隙S母還齊!用意如此,何婚之有!”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負笈游學,鄉(xiāng)邑僉以為邴原復出。裒以春性險狹慕名,終必不成。其后春果無行,學業(yè)不終,有識以此歸之。裒常以為人之所行期于當歸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責人所不能。及洛京傾覆,寇盜蜂起,親族悉欲移渡江東,裒戀墳壟不去。賊大盛,方行,猶思慕不能進,遂為賊所害。(選自晉書孝友傳)裒:音pu。僉:皆。邴原:漢末學者。10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或有助之者,不聽聽:聽任b裒告求屬令屬:聯(lián)系c安丘令以為詣己詣:造訪d猶思慕不能進慕:依戀1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乃步擔干飯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b因執(zhí)手涕泣而去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c此則京邑之人也無以,則王乎d安有葬父河南而隨母還齊某所,而母立于茲12以下語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組是每雷,輛到墓日:“裒在此?!卑睬鹆钜詾樵劶海鲁鲇嬁诙?,度身而蠶裒以春性險狹慕名,終必不成安有葬父河南而隨母還齊辭氣雅正,博學多能abcd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a王裒因父親為文帝所殺痛而不仕。b王裒對管彥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態(tài)度。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為管彥去世。d.王裒的學生怕觸及老師的思親之情而不讀蓼莪一詩。14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用“/”斷句。(4分)鄉(xiāng)人管彥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獨以為必當自達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許為婚。1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知舊有致遺者,皆不受。(2分)(2)吾德薄不足以蔭卿。(2分)(3)何必以所能而責人所不能。(2分)參考答案一1.略3、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天下歸仁焉(贊許)請問其目(條目)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聰慧)郁郁乎文哉(完美)陪臣執(zhí)國命(隔了一層的臣)名不正,則言不順(順當)無所茍而已矣(茍且,馬馬虎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像個君王;像個臣子;像個父親;像個兒子)信如君不君(假如;誠然)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即使;能)君子務本(致力;從事)先生饌(吃喝)子曰:色難(指敬愛父母時應該保持的敬愛和悅的神色態(tài)度)曾是以為孝乎( 乃,竟)期可已矣( 一周年)人而不仁(如果)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寫出本字并釋義句子本字釋義句子本字釋義周監(jiān)于二代鑒借鑒女安,則為之汝你五世希不失矣稀少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汝你則民無所錯手足措放置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悌敬愛兄長5、寫出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活用類型句子活用類型句子活用類型請事斯語矣名作動必也正名乎形作使動觚不觚名作動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名作動子將奚先名作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作動衣夫錦,于女安乎名作動6、寫出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異義句子句中義今義句子句中義今義有事,弟子服其勞子弟,年輕人門人徒弟曾是以為孝乎把當作認為有酒食,先生饌年長者老師稱知識分子尊稱男人7、寫出下列各句的句式類型,并作口頭翻譯句子類型句子類型奚其正?疑問句賓語前置甚矣吾衰也主語后置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主語后置曾是以為孝乎賓語前置八佾舞于庭狀語后置然后免于父母之懷狀語后置 衛(wèi)君待子為政,子將奚先疑問句賓語前置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判斷句未之有也否定句賓語前置野哉,由也!主語后置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語后置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狀語后置三、基礎知識鞏固性訓練1選出下列各句加點字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a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b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由己c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雖有粟,吾得而食諸d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d【a表反問,嗎/助詞,然,什么的樣子;b動詞,就是,稱為/動詞,實踐;c連詞,雖然/連詞,即使;d連詞,如果】2選出下列各句加點字意義解釋都正確的一項()a克(克服)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回歸)b郁郁乎文(完美)哉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空缺,不作處理)也c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稀奇)矣有酒食,先生饌(吃喝)d食旨(美食)不甘鉆燧改火,期(期限)可已矣b【a克:約束,歸:稱許;c鮮:少;d期:一年】3選出對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之不仁也!a同,同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b【句末反問語氣助詞,句中表停頓語氣助詞;助詞,表判斷,句末語氣助詞助詞,表感嘆】4選出對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有是哉,子之迂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予之不仁也夫君子之居喪a同,同b不同,不同c同,不同d不同,同a【結構助詞,的,結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5選出下列加點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a請問其目b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c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d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c【與句末“與”配合表示測度語氣,大概,恐怕;其余為第三人稱,代人或物】6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意義、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例句: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b齊景公問政于孔子c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d周監(jiān)于二代c【“于”在c與例句中均為介詞,對,對于;a從,b向,d從】7選出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當?shù)拿x吧!】b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即使有糧食,我能吃得到嗎?。】c三年之喪,期已久矣?!痉嗜?,我已經(jīng)期待很長了?!縟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樂呀樂呀,難道鐘鼓能開口說話嗎?】b【a那一定是糾正各種名分吧!c三年的守喪期,期限也太長了吧。d樂呀樂呀,難道指的僅僅是鐘鼓之類的樂器嗎?】8選出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a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踐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難道還要靠別人嗎?】b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救绻纱蟪紒韴?zhí)行國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就不會落空。】c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揪訉τ谒恢赖氖虑?,總是努力去探求得知?!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敬父母,照顧弟弟,那難道不是踐行仁道的關鍵?】a【b如果是家臣操縱了國家的政令,傳至三代很少有不失掉的。c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大概應該是存而不論吧。d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9、略10、成語解釋克己復禮:克: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個如能容忍,還有什么不能容忍呢禮崩樂壞:指封建禮教的規(guī)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名不正,言不順: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反義詞“名正言順”手足無措: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犯上作亂:犯:干犯。封建統(tǒng)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四、探究題1、宋儒說“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嗎?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對臣子提出了制約,而且對君主也有制約;而宋儒則把君權絕對化了,只講臣子的義務,不講君主的責任。2、在孔子看來,禮和仁是什么關系?試結合課文有關章節(jié),談談你的理解。在孔子看來,“禮”,是一種制度、規(guī)范,而“仁”則是“禮”的基礎和體現(xiàn)。對統(tǒng)治者來說,要實行“仁政”;對個人來說,要以“仁”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出發(fā)點和準則。離開了“仁”,也無所謂“禮”了?!叭省笔恰岸Y”的內(nèi)核(3.3);“禮”是“仁”的目的與外在表現(xiàn)(12.1)?!岸Y”是建立在“仁”的基礎上的;“仁”是“禮”指導下的“仁”,是以等級制度為前提和目的的愛,不是無差別的兼愛、博愛。(1.2)(2.8)(17.21)3、克已復禮就是“明天理,滅人欲”嗎?克已復禮是約束自己的欲望和行為而回歸于禮,其目的和基礎是“仁”;“明天理,滅人欲”則是將克已復禮趕向了極端,無視人的存在,是無“仁”可言的??鬃铀f的“克己復禮”,是在承認個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礎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約束自己,達到“禮”所規(guī)范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還是正名分,定等級,而漢代統(tǒng)治者則發(fā)展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宋以后,又將維護統(tǒng)治者的意志強化為“天理”,特別是明代后,更絕對否定了個人的一切愿望需求,實行封建專制統(tǒng)治。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見周公”都是主謂倒裝句。這種倒裝句方式表達了孔子怎樣的心情?論語里類似的倒裝句還有不少,比較一下現(xiàn)實生活中書面語言和口語中倒裝句使用頻度的區(qū)別,說說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論語怎樣的語體特點。甚矣吾衰也。吾衰也甚矣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吾不復夢見周公久矣陳述句中的主謂倒裝,主要是突出感情,強調(diào)謂語表達的內(nèi)容。這兩個例句,強調(diào)了程度之“甚”和時間之“久”,反映了孔子對禮制失落的悲涼心情及自己為理想努力難以實現(xiàn)的感慨,體現(xiàn)了孔子對西周禮制的無限思慕,對周禮理想境界的向往。這種倒裝句的使用,說明論語作為古代散文起始階段的語錄體帶有口語化、生活化的特點。5、孔子認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边@與現(xiàn)代教育主張張揚和尊重個性有什么矛盾?請你聯(lián)系社會實際,談談看法。沒有矛盾.孔子的儒家理論是建立在禮教的基礎上的.孔子教學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孔子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符合禮教規(guī)定的,一定不要做。這與現(xiàn)代教育主張的張揚跟尊重個性其實是沒有差別的?,F(xiàn)代教育主張張揚跟尊重個性,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禮教”的基礎上,即法律所規(guī)定的最低限度。比如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有言論自由。但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不得侵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笨鬃拥倪@句話是建立在對整體禮教的遵從下,而現(xiàn)代教育主張的張揚和尊重個性是針對個體發(fā)展,二者并無矛盾。6孔子主張為父母守孝三年,但宰我反對,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孔子認為什么是真正的孝?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看待孝道?仁從孝做起: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2)只有做到對親人的愛,老吾老,幼吾幼,才能推己及人,愛他人之老幼他人之幼,然后才能“泛愛眾?!薄叭收邿o不愛”,要用對待家人一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一切人。先“事親”,“篤于親”之后,由近及遠,由親及疏,逐步漸進到同事、朋友以至全社會的人,這是儒家的“愛人”。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yǎng)、送終等等,是傳統(tǒng)社會的基本道德。從動物學上說,實質(zhì)上是一種反哺的行為。孝經(jīng)中,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鬃诱J為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的法則,是人們應該身體力行的。孟子說:孝之至,莫大于尊親。(孟子萬章上)“孝”“弟”不僅是維系血緣關系的道德準則,也是維系等級關系、避免犯上作亂、維持政治穩(wěn)定的基本保證。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2.8)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誠然,儒家孝道也有時代局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漢經(jīng)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的父為子綱(指父親對子女有絕對權威),于今已絕對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再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也已不足取。五四至今的人們,總是對古代的割股療親、目連救母的愚孝念念不忘,肆意菲薄。其實我們應該知道的,孝再愚,也還知道要去孝順父母,其過程雖有差池,其動機仍需褒揚。例如二十四孝所選孝行,事跡十分突出,故事情節(jié)生動感人,使人閱讀或聽講后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而產(chǎn)生強烈的教育效果。五四以來,我們雖都在提倡尊老敬老愛老,但是相對古時孝與忠并列成為中國古代民眾最講究最看重的兩大思想觀念來說,顯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事實上,現(xiàn)代的中國人孝的觀念已明顯淡薄了很多很多。我們要繼承我們所應該繼承的孔孟儒學所提倡的合理孝道,以使之符合當今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并發(fā)揚光大。五、10答案 解析應為“委托”11答案 a解析a均為“于是”。b第一個為“于是”,第二個為“通過”。c第一個為“就是”,第二個為“那么”d第一個為“可是”第二個為“你”。12答案 d解析寫“安丘令”;寫王裒有遠見13答案 c解析是因為管彥去世后兒子葬父洛陽有貪戀權勢之意和“葬父河南而隨母還齊”的為孝?!緟⒖甲g文】王裒(pu)字偉元,是城陽營陵人,他的祖父王脩,在魏國時就是個名士,父親王儀,有高風亮節(jié),文雅正直,做文帝的司馬。東關戰(zhàn)役時,文帝向眾人說:“最近的事情,誰應該承擔罪責。”王儀回答說:“罪責在元帥身上。”文帝大怒說:“司馬想把罪過加在我身上嗎?”于是讓人把他拉出去斬首。王哀從小就具備良好的道德操行,按禮節(jié)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與眾不同,說話聲音清脆響亮,氣質(zhì)談吐文雅剛正,博學多才能。痛恨父親被殺,從不面向西面坐臥,以顯示自己決不做朝廷巨子的決心。于是隱居起來教授學業(yè),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都不去任職。在父親墓旁建草廬而居,從早到晚經(jīng)常到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