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敬”思想在中等職業(yè)學校集體生活中的運用.doc_第1頁
“六和敬”思想在中等職業(yè)學校集體生活中的運用.doc_第2頁
“六和敬”思想在中等職業(yè)學校集體生活中的運用.doc_第3頁
“六和敬”思想在中等職業(yè)學校集體生活中的運用.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和敬”思想在中等職業(yè)學校集體生活中的運用安徽華夏旅游學校 蘇長兵【摘要】 “六和敬”思想是佛教團體應遵循的組織原則,也是普通社會一切團體的生活準則,其蘊含著平等、寬厚、和諧、謙讓和互相尊重、恭敬、愛護的精神,有助于促成人們身與心和諧、人與人之間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中等職業(yè)學校也是一個團體,是學生和老師集體學習與生活的地方。本文借用佛教的智慧,結合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基本特點,引其“六和敬”思想的精髓,闡述中等職業(yè)學校集體生活的六大原則和標準,以期能為中等職業(yè)學校提供管理上的一些借鑒。【關鍵詞】 中職教育 “六和敬”思想 集體生活 管理原則和標準 “六和敬”,簡稱“六和”,是學佛修行、大眾共修的戒條,是佛教僧團內(nèi)部應遵循的組織原則,是一起修行者必須要知道、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外同他善”稱為和,“內(nèi)自謙卑”稱為敬?!傲汀彼枷胧欠鸾虉F體的生活準則,也是普通社會一切團體的生活準則,其蘊含著平等、寬厚、和諧、謙讓和互相尊重、恭敬、愛護的精神,有助于促成人們身與心和諧、人與人之間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中等職業(yè)學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大量高素質(zhì)、技能型的勞動者的艱巨任務,但新時期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和老師有其明顯的時代特點。從一定角度上看,中等職業(yè)學校也是一個團體,是學生和老師集體學習與生活的地方。今在此借用佛教的智慧,結合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基本特點,引其“六和敬”思想的精髓,闡述中等職業(yè)學校集體生活的六大原則和標準,以期能為中等職業(yè)學校提供管理上的一些借鑒,愿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全體師生能互相敬重,和諧合聚,清凈快樂,成長進步。一、身和同?。ㄒ唬┓鸾讨腔劬柙谛袨樯希磺址溉?,就是相處的和樂。僧團大眾,同作佛事,必須做到身業(yè)清凈,講求和諧快樂,彼此互相幫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顧,平等共居,和合共住。(二)引申為學校集體生活的管理原則和標準學校師生們共同生活在一起,必須要做到身業(yè)清凈,和睦相處。具體闡述如下:1、師生著裝要整潔,學生要做到“三勤”(勤理發(fā),勤洗澡,勤換衣)、“三不”(不燙發(fā),不佩戴飾物,進入公共場所不穿背心、拖鞋、便裝短褲),善于料理好個人生活,做好身邊的事情。2、師生的發(fā)型與服飾要符合專業(yè)規(guī)范與職業(yè)要求,要時刻注意自己教師或?qū)W生的身份。3、師生要保持儀表端莊,樸素大方,體現(xiàn)出專業(yè)精神與氣質(zhì)。4、師生要行為文明,自尊自愛,坐、立、行姿勢端正。5、同學、同事之間友好相處,生活上互相關心照顧,不發(fā)生磨擦、打架等粗暴野蠻的舉動,避免各種矛盾和沖突。二、語和無諍(一)佛教智慧精髓在言語上,和諧無諍,就是語言的親切。僧團大眾,共同信佛、贊法、敬僧,必須做到語業(yè)清凈,說話懇切,言語柔和,和平共處。(二)引申為學校集體生活的管理原則和標準學校師生們共同生活在一起,必須要做到語業(yè)清凈,以禮待人。具體闡述如下:1、師生要說話和氣,態(tài)度謙遜,說普通話,要使用日常禮貌用語,避免惡口粗聲,引人不快,以致爭吵或沖突。2、遇事時要多溝通,尋找共同的方式,不做無益的爭論,不為一己之私而爭論。3、對方說話時要仔細聆聽,三思而后言,言辭得體,出言誠懇。4、說話要注意技巧,講究方法,彼此勸善止過,不揚他過,嚴守秘密。5、師生間要相互問好,主動問好,稱呼得當。三、意和同悅(一)佛教智慧精髓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開展。僧團大眾,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須做到意業(yè)清凈。日常生活中,不違不犯,不比較人我得失,不計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悅才是當下的凈土。(二)引申為學校集體生活的管理原則和標準學校師生們共同生活在一起,必須要做到意業(yè)清凈,有樂同悅。具體闡述如下:1、做人做事要持善良的用意,坦白的胸懷,高尚的動機。2、要學會“同樂”非“獨樂”,絕不把個人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3、要遵守共同的價值觀,思想上互相尊重和敬,達成認識上的共識,行動上的一致。4、能在職業(yè)教育的平臺上,凝聚全體師生的智慧,形成合力,實現(xiàn)目標,共享成果。5、要心系學校,校人不二,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創(chuàng)造和諧生活。四、戒和同修(一)佛教智慧精髓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僧團大眾受持戒法,進退有節(jié),儀禮有據(jù),行住坐臥之中,威儀莊嚴。(二)引申為學校集體生活的管理原則和標準學校師生們共同生活在一起,必須要做到遵紀守法,安分守責。具體闡述如下:1、師生要共同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共同修正自己的行為。2、要注意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中的“界”,做到非禮勿行,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思。3、要安分守己,以身作則,盡職盡責。4、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無特殊化。5、要倡導誠信,杜絕破規(guī)毀約、違法亂紀、以權謀私。五、見和同解(一)佛教智慧精髓在思想上,建立共識,就是思想的統(tǒng)一。僧團大眾對于出世圣道,能如理通達,舍去分別執(zhí)著,彼此見解一致,達成共識,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二)引申為學校集體生活的管理原則和標準學校師生們共同生活在一起,必須要保持高度的統(tǒng)一。具體闡述如下:1、要建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興趣。2、思想上、觀念上要保持統(tǒng)一,認識和處理事情上要求同存異,以大局為重。3、學校上下要形成同一個聲音,同一個步調(diào),同一個理念。4、對持不同意見的人要寬容、理解,多做工作,要耐心說服,不排斥打擊。5、有不同意見的人,在保留個人意見的同時,應以共同利益為重,以集體的幸福為重,不可因堅持個人意見而犧牲整體的利益和幸福。六、利和同均(一)佛教智慧精髓在經(jīng)濟上,均衡分配,就是經(jīng)濟的均衡。僧團大眾,不論是經(jīng)濟上的財利,或知識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二)引申為學校集體生活的管理原則和標準學校師生們共同生活在一起,必須要具備共同分享的意識。具體闡述如下:1、師生要共同分享物質(zhì)、知識和精神。2、師生要共同分享經(jīng)歷和艱難,分享成就和希望。3、師生要相互幫扶,和舟共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4、師生要杜絕營私肥己,爭權奪利,抑制個人貪欲。5、教育事業(yè)不放棄任何一個人,要讓每一個人接受到教育陽光的照耀?!傲途础彼枷胫校浜屯?、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質(zh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是和合的表現(xiàn)。身業(yè)的實踐,如法共?。徽Z業(yè)的談吐,和雅高尚;意業(yè)的動念,清凈無染。僧團因為奉行六和敬,因此能和樂清凈。中等職業(yè)學校是廣大老師和學生集體學習與生活的地方,中等職業(yè)學校師生有著其非常特殊的特征,如果中等職業(yè)學校在管理原則與標準上能借用佛教“六和敬”思想的智慧,一定能形成全體師生互相敬重,和諧合聚,清凈快樂、成長進步的良好校園氛圍與局面。 參考文獻:1 星云大師.佛學教科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2 鄧玉洪.淺析陶行知生活德育之集體生活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