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篇熱力第一章燃料與燃燒&第二章鍋爐原理 1 / 7第一篇 熱力第一章 燃料與燃燒第一節(jié). 燃料一. 燃料分類與性質(一) 固體燃料(煤)的性質1(二) 液體燃料的性質2(三) 氣體燃料的性質4二. 燃料的成分與成分分析(一) 固體燃料(煤)和液體燃料的成分6(二) 煤的成分分析7(三) 煤的成分表示方法及其換算7(四) 燃油的成分分析及換算8(五) 氣體燃料的成分8三. 發(fā)熱量(一) 相同基高、低位發(fā)熱量間的換算9(二) 不同基高位發(fā)熱量之間的換算9(三) 不同基低位發(fā)熱量之間的換算9(四) 固體、液體燃料發(fā)熱量的估算10四. 我國常用燃料的特性(一) 煤的分類簡介11(二) 我國工業(yè)鍋爐用煤分類及其代表煤種13(三) 常用燃油特性13(四) 常用燃氣特性16第二節(jié). 燃燒基本概念一. 燃燒的基本原理(一) 化學反應原理18(二) 質量作用定律18(三) 阿累尼烏斯定律19(四) 鏈鎖反應19二. 氣體燃料的燃燒(一) 燃氣的著火19(二) 火焰的傳播20(三) 氣體燃料的燃燒方法20(四) 火焰的穩(wěn)定211. 脫火及其防止措施2. 回火及其防止措施三. 液體燃料(燃油)的燃燒(一) 燃油的燃燒過程23(二) 燃油的霧化23(三) 油滴的燃燒24(四) 油霧炬的燃燒24四. 固體燃料(煤)的燃燒(一) 煤的燃燒過程及其特點24(二) 燃煤鍋爐的幾種燃燒方式26五. 燃燒污染物的生成機理(一) 煙塵的生成機理26(二) 二氧化硫的生成機理26(三) 氮氧化物的生成機理26第三節(jié). 燃燒計算一. 燃燒空氣量計算(一) 理論空氣量的計算27(二) 理論空氣量的估算27(三) 實際空氣量的計算28二. 燃燒產(chǎn)物煙氣量的計算(一) 固體、液體燃料燃燒煙氣量的計算29(二) 氣體燃料燃燒煙氣量計算29(三) 燃料燃燒煙氣量的估算30三. 煙氣焓的計算第二章 鍋爐原理第一節(jié). 概述一. 鍋爐的類型及分類(一) 鍋爐的類型36(二) 鍋爐的參數(shù)系列和技術經(jīng)濟指標36二. 鍋爐的工作原理(一) 鍋爐的基本構造39(二) 鍋爐的工作原理391. 燃燒過程2. 傳熱過程3. 水的受熱和氣化過程(三) 鍋爐的燃燒分類40(四) 層燃鍋爐401. 鏈條爐2. 拋煤機鏈條爐(五) 室燃爐421. 燃燒器分類2. 燃燒器在爐膛內(nèi)的布置3. 燃燒器的結構(六) 循環(huán)流化床爐46第二節(jié). 鍋爐的熱平衡一. 鍋爐的熱平衡組成及熱效率(一) 熱平衡方程48(二) 鍋爐的熱效率49二. 帶入鍋爐的熱量Qr三. 鍋爐的有效利用熱Q1四. 鍋爐的熱損失(一) 機械不完全燃燒損失Q4或q4(固體不完全燃燒損失)50(二) 化學不完全燃燒損失Q3或q352(三) 排煙損失Q2或q252(四) 過量空氣系數(shù)與漏風系數(shù)53(五) 散熱損失Q5或q555(六) 灰渣物力熱損失Q6或q656第一篇熱力第一章燃料與燃燒&第二章鍋爐原理 1 / 7第一篇熱力第二章鍋爐原理&第三章汽輪機原理 2 / 7(七) 燃料消耗量56五. 鍋爐熱平衡測試(一) 熱平衡測試方法57(二) 燃料與灰渣的分析59(三) 燃料燃燒產(chǎn)物的分析61(四) 鍋爐的煙塵排放濃度測定61第三節(jié). 鍋爐受熱面的結構布置一. 輻射受熱面的結構布置(一) 水冷壁的結構及布置62(二) 爐膛形狀與尺寸的確定62(三) 爐膛的有效輻射受熱面63二. 對流受熱面的結構及布置(一) 鍋爐管束的結構及布置63(二) 過熱器的結構及布置64(三) 尾部受熱面的結構及布置65(四) 尾部受熱面低溫腐蝕的原因及防止方法66第四節(jié). 鍋爐水動力學一. 水動力學的基本概念(一) 鍋爐的水動力系統(tǒng)和鍋爐形式67(二) 自然循環(huán)回路和水動力特性68(三) 管內(nèi)氣液兩相流體的基本特性68二. 自然循環(huán)回路的設計原則(一) 水循環(huán)全特性曲線68(二) 影響自然循環(huán)可靠性的因素69(三) 設計原則69三. 熱水鍋爐的工作特性(一) 強制循環(huán)熱水鍋爐的水動力特性70(二) 自然循環(huán)熱水鍋爐的水動力特性71第五節(jié). 鍋爐的強度計算一. 元件強度的常規(guī)計算(一) 材料和許用應力72(二) 筒形元件的強度計算74(三) 其它元件的強度計算77二. 系統(tǒng)的強度第三章 汽輪機原理第一節(jié). 汽輪機級的工作原理一. 概述(一) 汽輪機設備的組成和作用79(二) 汽輪機的基本工作原理80二. 蒸汽在噴嘴和動葉通道中的流動過程(一) 蒸汽在噴嘴中的流動過程80(二) 蒸汽在動葉通道中的流動過程80三. 沖動式與反動式汽輪機(一) 級的分類81(二) 反動式汽輪機82(三) 沖動式汽輪機83(四) 級內(nèi)損失83(五) 級的內(nèi)功率和效率84第二節(jié). 多級汽輪機一. 多級汽輪機的技術特點(一) 多級汽輪機的優(yōu)越性85(二) 多級汽輪機的結構86(三) 提高單機最大功率的途徑88(四) 關于臨界轉速89二. 汽輪機及其裝置的評價指標(一) 相對內(nèi)效率89(二) 絕對內(nèi)效率89(三) 熱耗率90(四) 汽耗率90三. 汽輪機的分類及選用(一) 汽輪機的分類92(二) 汽輪機類型的標識93(三) 汽輪機的選用93第三節(jié). 汽輪機的變工況特性一. 汽輪機的負荷特性(一) 關于費留蓋爾簡化公式95(二) 參數(shù)對運行安全的影響961. 主蒸汽“超壓”2. “超溫”和“驟冷”3. 真空“惡化”4. 小容積流量工況5. 高壓加熱器停用工況(三) 變工況對經(jīng)濟性的影響97二. 關于滑壓運行三. 供熱汽輪機的工況圖第四節(jié). 汽輪機的凝氣設備一. 凝氣設備的工作原理(一) 凝氣設備的作用及組成1001. 凝氣設備的作用2. 凝汽器3. 凝結水泵(二) 凝汽器的真空及傳熱102二. 管束布置及真空除氧三. 抽氣器(一) 抽氣器的工作原理104(二) 抽氣器的類型104第五節(jié). 汽輪機輔助系統(tǒng)一. 軸封系統(tǒng)(一) 軸封系統(tǒng)功能及特點106(二) 軸封系統(tǒng)示例107二. 油系統(tǒng)第一篇熱力第二章鍋爐原理&第三章汽輪機原理 2 / 7第一篇熱力第三章汽輪機原理&第四章鍋爐房工藝設計 3 / 7(一) 油系統(tǒng)功能107(二) 油系統(tǒng)組成1081. 油泵2. 油箱3. 冷油器4. 油凈化裝置5. 油壓調(diào)節(jié)和低油壓保護三. 冷卻供水系統(tǒng)(一) 重視水資源利用109(二) 供水方式109(三) 冷卻設施110(四) 循環(huán)水泵及泵房112(五) 干式冷卻系統(tǒng)1121. 直接冷卻系統(tǒng)2. 采用射流式凝汽器的間接冷卻系統(tǒng)(海勒系統(tǒng))3. 采用表面式凝汽器的間接冷卻系統(tǒng)(哈蒙系統(tǒng))第四章 鍋爐房工藝設計第一節(jié). 鍋爐房布置一. 鍋爐房位置選擇114二. 多層或高層建筑內(nèi)鍋爐房布置114三. 鍋爐房布置的一般原則115四. 鍋爐間的設備布置1151. 鍋爐間跨度2. 鍋爐間運轉層布置3. 鍋爐間屋架下弦標高的確定4. 鍋爐間底層布置5. 鍋爐間固定端布置6. 鍋爐間外側布置第二節(jié). 鍋爐選擇一. 供熱介質和參數(shù)的選擇(一) 工業(yè)鍋爐供熱系統(tǒng)熱介質1171. 蒸汽(優(yōu)點及缺點)2. 熱水(優(yōu)點及缺點)3. 選擇供熱介質的原則(二) 供熱介質參數(shù)的選擇118二. 鍋爐設備選擇原則三. 鍋爐臺數(shù)的確定第三節(jié). 鍋爐煙風系統(tǒng)一. 風機選擇原則119二. 風機選擇計算(一) 鼓風機的風量計算120(二) 鼓風機的風壓120(三) 引風機的風量120(四) 引風機的風壓120(五) 二次風機的選擇121(六) 風機及電動機功率的計算121(七) 風機性能在不同使用條件下的修正122三. 風煙管道設計及計算(一) 風煙管道設計要點122(二) 風煙管道設計計算1231. 風煙道流速和斷面尺寸的確定2. 風、煙道的阻力計算四. 煙囪計算(一) 煙囪高度的確定(煙囪抽力計算)124(二) 煙囪出口直徑125(三) 煙囪阻力126第四節(jié). 鍋爐給水處理一. 鍋爐水質標準(一) 蒸汽鍋爐1271. 蒸汽質量標準2. 鍋爐爐水質量標準3. 電站鍋爐給水質量標準4. 工業(yè)蒸汽鍋爐給水質量標準(二) 熱水鍋爐水質標準130(三) 汽輪機凝結水質量標準131(四) 補給水質量標準131(五) 減溫水質量標準132二. 鍋外水處理(一) 鈉離子交換軟化1321. 固定床鈉離子交換器計算指標2. 常用固定床逆流再生鈉離子交換器計算指標3. 固定床逆流再生鈉離子交換器計算4. 全自動鈉離子交換器(二) 軟化除堿1361. 鈉離子交換后加酸處理(含鹽量、加酸量計算)2. 氫-鈉離子交換(1). 固定床順流再生氫離子交換器計算指標(2). 弱酸樹脂氫離子交換器計算3. 石灰軟化除堿(三) 水的離子交換除鹽141(四) 再生液制備系統(tǒng)1411. 氯化鈉(食鹽)溶液制備系統(tǒng)及計算2. 硫酸、鹽酸溶液的制備系統(tǒng)的計算(五) 反滲透1461. 反滲透脫鹽的原理2. 膜分離裝置3. 反滲透系統(tǒng)的設計(六) 水處理方案的選擇1501. 補給水處理系統(tǒng)出力的確定2. 水處理方案的選擇預處理、后階段處理、化學水處理設備的選擇(鈉離子交換器、一級除鹽系統(tǒng))三. 鍋內(nèi)水處理第一篇熱力第三章汽輪機原理&第四章鍋爐房工藝設計 3 / 7第一篇熱力第四章鍋爐房工藝設計 4 / 7(一) 鍋內(nèi)加藥水處理原理153(二) 全部鍋內(nèi)加藥水處理1531. 全部鍋內(nèi)加藥處理適用范圍2. 加藥量估算(純堿法、磷酸鹽法、復合防垢劑法)(三) 輔助加藥水處理154(四) 鍋爐給水調(diào)PH值加氨處理1541. 給水加氨量估算、體積計算(五) 加藥設備及管路系統(tǒng)示例圖155四. 給水除氧系統(tǒng)(一) 熱力除氧1551. 熱力除氧的特點2. 熱力除氧的分類3. 熱力除氧管道系統(tǒng)4. 熱力除氧器滑壓運行5. 除氧器并列運行時的熱力系統(tǒng)6. 熱力除氧器加熱蒸汽量計算(二) 真空除氧157(三) 化學除氧1571. 藥劑除氧(加藥量計算)2. 鋼屑除氧(四) 解析除氧159五. 鍋爐排污(一) 排污系統(tǒng)組成160(二) 排污量計算160(三) 排污擴容器的容積計算161(四) 排污系統(tǒng)及排污水的回收利用162(五) 鍋爐排污系統(tǒng)實例163第五節(jié). 鍋爐給水設備一. 鍋爐給水泵和給水箱(一) 鍋爐給水泵的選擇1641. 流量計算2. 揚程計算3. 離心式鍋爐給水泵變工況換算4. 離心式鍋爐給水泵電動機功率計算5. 水泵的汽蝕和汽蝕余量(除氧器水泵相對高差)6. 鍋爐給水泵的配置(二) 鍋爐給水箱的選擇167二. 凝結水泵和凝結水箱(一) 凝結水泵選擇(臺數(shù),揚程計算)167(二) 凝結水箱的選擇168第六節(jié). 鍋爐房燃料貯運系統(tǒng)一. 燃煤鍋爐房的貯運煤系統(tǒng)(一) 燃煤運輸量計算168(二) 燃煤存貯設施1681. 堆煤場儲量(按運輸方式和鍋爐形式不同)2. 堆煤場面積計算(堆煤高度確定,梯形堆煤體積)3. 煤場面積計算4. 爐前煤倉儲存量確定(煤倉容積計算,溜煤管截面積)5. 爐前煤倉和溜煤管的傾斜角度(三) 貯煤場的裝卸機械設備170(四) 鍋爐房內(nèi)的燃料機械輸送設備選擇172二. 煤粉制備(一) 煤粉的主要特性1751. 可磨性指數(shù)Kvti和HGI2. 沖刷磨損指數(shù)Ke3. 燃燒特性4. 爆炸特性5. 煤粉細度(煤粉細度換算公式)(二) 磨煤機和制粉系統(tǒng)類型及其選擇177(三) 制粉系統(tǒng)主要附屬設備和部件的選擇 1801. 原煤倉(傾斜角度規(guī)定)2. 給煤機3. 煤粉分離器4. 煤粉倉(傾斜角度規(guī)定)5. 給粉機和輸粉機(四) 制粉系統(tǒng)管道設計181(五) 煤粉制備的安全技術措施182三. 燃油燃氣鍋爐房的燃油儲運和燃燒設施(一) 油庫總體布置1841. 油庫布置原則2. 油庫分級3. 石油庫中油品火災危險性分類(二) 油罐區(qū)布置1851. 油罐區(qū)按下列要求成組布置2. 地上油罐組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 油罐及附件選型(三) 燃油燃氣鍋爐輔助燃燒設施1871. 鍋爐油點火系統(tǒng)2. 燃燒器3. 日用油箱4. 爐前重油加熱器187(1). 加熱器熱負荷計算(2). 加熱器換熱面積計算(3). 加熱器蒸汽消耗量計算5. 日用油箱加熱計算190(1). 日用油箱熱負荷計算(2). 加熱器換熱面積計算(3). 蒸汽消耗量計算6. 燃油過濾器1927. 燃油油泵的結構及選擇192第一篇熱力第四章鍋爐房工藝設計 4 / 7第一篇熱力第四章鍋爐房工藝設計&第五章汽輪機房工藝設計 6 / 7(1). 供油泵的選擇計算(2). 供油泵的流量(3). 供油泵的揚程8. 燃氣調(diào)壓站 (見第二篇有關章節(jié))9. 燃油燃氣鍋爐燃燒系統(tǒng)的防暴及附件194(1). 油品或燃氣的爆炸極限(2). 燃油燃氣鍋爐爐膛爆炸原因(3). 燃油燃氣鍋爐爐膛防爆措施(4). 防爆門、呼吸閥、阻火器第七節(jié). 灰渣貯運系統(tǒng)一. 除灰渣系統(tǒng)的選擇(一) 水利除灰渣系統(tǒng)(優(yōu)點缺點)196(二) 氣力除灰渣系統(tǒng)(正壓、負壓優(yōu)缺點)196(三) 機械除灰渣系統(tǒng)197二. 灰渣貯運(一) 灰渣場197(二) 灰渣斗197(三) 灰?guī)?97三. 除灰渣系統(tǒng)設計與主要計算(一) 灰渣產(chǎn)生量計算198(二) 水利除灰渣系統(tǒng)198(三) 氣力除灰系統(tǒng)200(四) 機械除灰系統(tǒng)201第八節(jié). 熱水供熱系統(tǒng)一. 熱水鍋爐供熱系統(tǒng)形式(一) 高低溫熱水系統(tǒng)201(二) 主供熱管道系統(tǒng)201二. 熱水系統(tǒng)的定壓及補水(一) 利用軟化水或鍋爐連續(xù)排污定壓系統(tǒng)203(二) 利用開式高位水箱定壓系統(tǒng)204(三) 利用補水泵定壓系統(tǒng)204(四) 氣體定壓方式206(五) 補水泵的選擇207第九節(jié). 鍋爐煙氣凈化一. 有關鍋爐煙氣排放標準和規(guī)定二.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濃度計算(一) 煙塵排放量和排放濃度計算208(二) 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排放濃度計算209(三) 氮氧化物排放量和排放濃度計算209三. 鍋爐大氣污染物防治原理、技術特點與設計要點(一) 除塵器效率計算210(二) 鍋爐氣態(tài)污染物治理技術211(三) 鍋爐煙氣凈化系統(tǒng)設計要點211第五章 汽輪機房工藝設計第一節(jié). 發(fā)電廠熱力系統(tǒng)一. 發(fā)電廠原則性熱力系統(tǒng)213(一) 選擇汽輪機、選擇鍋爐二. 發(fā)電廠全面性熱力系統(tǒng)(一) 發(fā)電廠全面性熱力系統(tǒng)概念218(二) 主蒸汽系統(tǒng)220(三) 給水系統(tǒng)和給水泵配置221(四) 回熱系統(tǒng)的全面性熱力系統(tǒng)2231. 回熱系統(tǒng)的特點2. 除氧器的運行(防止除氧器超壓爆破)(五) 全場公用汽水系統(tǒng)2241. 公用輔助蒸汽系統(tǒng)2. 工業(yè)水系統(tǒng)3. 全廠疏放水、放氣系統(tǒng)4. 汽網(wǎng)的供氣系統(tǒng)及其設備(供氣方案、減壓減溫器)三. 凝氣式發(fā)電機組的總效率(一) 鍋爐中能量損失228(二) 主蒸汽管道的散熱損失230(三) 汽輪機中的能量損失231(四) 冷源損失231(五) 發(fā)電機中的能量損失(六) 凝氣式發(fā)電機組的總效率231第二節(jié). 熱力系統(tǒng)主要設備選擇一. 除氧器二. 給水泵(一) 給水泵的容量和臺數(shù)232(二) 給水泵的揚程232三. 減溫減壓器(減溫水量計算)四. 疏水擴容器五. 熱網(wǎng)加熱器第三節(jié). 供熱機組的熱經(jīng)濟性指標一. 概述234二. 熱電聯(lián)產(chǎn)的總熱效率234三. 熱電聯(lián)產(chǎn)熱電比235四. 熱電成本分攤比235五. 熱化發(fā)電率235第四節(jié). 發(fā)電廠汽水管道設計一. 概述(一) 設計壓力236(二) 設計溫度237(三) 設計安裝溫度237(四) 管道的公稱壓力和公稱通徑237(五) 水壓試驗(強度試驗、嚴密性試驗)237(六) 管子材質238(七) 許用應力的確定239二. 管子的選擇(一) 管徑選擇239(二) 壁厚計算240第一篇熱力第四章鍋爐房工藝設計&第五章汽輪機房工藝設計 6 / 7第一篇熱力第五章汽輪機房工藝設計&第六章熱力網(wǎng)及熱力站 7 / 7(三) 管子類別選擇242三. 管道附件的選擇(一) 一般規(guī)定242(二) 選擇原則242(三) 附件材料245四. 管道及附件的布置(一) 主廠房內(nèi)汽水管道布置原則245(二) 附件布置原則246(三) 管道的補償247(四) 管道的冷緊248五. 水利計算(一) 一般規(guī)定248(二) 介質比體積變化不大的管道250六. 支吊架設計(一) 一般規(guī)定251(二) 支吊架間距253(三) 支吊架荷載(排氣反力計算)253(四) 彈簧選擇256第五節(jié). 發(fā)電廠主廠房布置一. 主廠房布置的原則和形式(一) 布置原則258(二) 布置形式259(三) 主廠房的柱距、跨度260二. 主廠房的設備布置(一) 鍋爐間的設備布置260(二) 汽機間的設備布置1. 汽輪發(fā)電機布置2. 凝汽器中心線的確定2633. 運轉層設備布置4. 加熱器層設備布置5. 零米層設備布置2646. 汽機間固定端設備布置7. 汽機間檢修場和起吊設施8. 汽機間屋架下弦標高9. 汽機間A列外布置10. 通道和大門(三) 除氧間布置265(四) 煤倉間布置(五) 工程設計實例及主要數(shù)據(jù)摘編第六章 熱力網(wǎng)及熱力站第一節(jié). 熱力管道的布置及敷設一. 熱力管道的布置原則(一) 熱力管道布置的綜合因素275(二) 熱力管道布置的總原則和具體要求二. 熱力管道的敷設方式三. 架空敷設276(一) 優(yōu)先選用架空敷設的幾種情況276(二) 低支架敷設(三) 中支架敷設277(四) 高支架敷設四. 地溝敷設(一) 通行地溝敷設(二) 半通行地溝敷設278(三) 不通行地溝敷設五. 直埋敷設(一) 國內(nèi)外直埋技術發(fā)展(二) 氰聚塑直埋保溫管(三) “管中管”預制保溫管279(四) 直埋熱力管道泄漏監(jiān)測報警系統(tǒng)280(五) 直埋管道的敷設方式(六) 直埋管道設計計算2811. 土壤摩擦力計算2. 管道預熱彈性力的計算3. 兩補償器最大間距的計算4. 最大安裝長度計算5. 管道縱向穩(wěn)定最小覆土深度(七) 直埋管道設計及施工要點第二節(jié). 熱力管道系統(tǒng)一. 熱力管道種類及參數(shù)284二. 熱力管道系統(tǒng)(一) 熱水系統(tǒng)(制備方式、定壓方式)285(二) 蒸汽系統(tǒng)(三) 凝結水系統(tǒng)2871. 凝結水回收原則2. 凝結水系統(tǒng)的分類3. 自流式凝結水系統(tǒng)4. 余壓凝結水系統(tǒng)5. 加壓凝結水系統(tǒng)第三節(jié). 熱力管道水力計算一. 概述二. 熱負荷(一) 熱負荷的種類289(二) 熱負荷的收集與核算(蒸汽量計算)290(三) 熱負荷的典型曲線圖繪制291(四) 熱負荷的計算294(五) 熱力網(wǎng)的負荷量計算295三. 常用流速和粗糙度(一) 常用流速和粗糙度k296(二) K值換算四. 管徑和壓力損失計算第一篇熱力第五章汽輪機房工藝設計&第六章熱力網(wǎng)及熱力站 7 / 7第一篇熱力第六章熱力網(wǎng)及熱力站 8 / 7(一) 管徑計算297(二) 管道壓力損失計算(三) 允許比壓降計算2981. 蒸汽管、熱水、壓力回水管比壓降計算2. 自流回水管比壓降計算3. 余壓回水管比壓降計算五. 水壓圖(一) 繪制水壓圖時,水力工況應滿足的條件2991. 靜水壓線的最高位置、最低位置計算(二) 水壓圖繪制的方法和步驟300(三) 幾種類型的水壓圖3021. 補給水泵定壓圖2. 補給水泵間歇補水定壓3. 回水干管設置加壓泵水壓圖4. 供水干管設置加壓泵水壓圖5. 雙熱源水壓圖6. 環(huán)網(wǎng)水壓圖7. 長距離輸送水壓圖第四節(jié). 管道熱伸長及補償器一. 管道熱伸長的計算305二. 管道熱補償(一) 自然補償3061. 自然補償選用原則2. 自然補償器短臂長度計算(L型、Z型)(二) 方形補償器307(三) 套管補償器(四) 波形補償器(五) 球形補償器三. 管道固定支架間距確定四. 支架荷載計算(一) 垂直荷載309(二) 沿管道軸向的水平荷載(三) 與管道軸向交叉的側向水平荷載311五. 固定支架推力計算第五節(jié). 管子和管道附件一. 管子和管道附件的標準化322二. 管子324三. 常用閥件(一) 閥件的選用3251. 閥件的分類2. 閥件的溫壓表3. 閥件的流體阻力損失和流量計算(二) 有關閥件的計算3281. 安全閥的計算(安全閥閥座內(nèi)徑)2. 減壓閥的計算(閥孔面積)3. 疏水加壓器(加壓蒸汽壓力、排水量計算)第六節(jié). 管道保溫及防腐一. 概述330二. 保溫材料三. 管道保溫結構331四. 保護層五. 金屬腐蝕、涂料及防腐332第七節(jié). 熱力站一. 熱力站的規(guī)模333二. 熱力站的連接方式三. 換熱器的計算(一) 計算用熱負荷1. 采暖換熱器計算用熱負荷2. 生產(chǎn)工藝熱負荷(1). 循環(huán)水量的計算334(2). 蒸汽耗量計算335(3). 兩級換熱器換熱量分配計算3. 生活熱水換熱器(1). 住宅、旅館、醫(yī)院、辦公樓最大秒流量計算(2). 工業(yè)企業(yè)生活間、公共浴室熱水秒流量計算(二) 傳熱系數(shù)的計算336(三) 計算溫差3371. 汽-水換熱對數(shù)平均溫差計算2. 水-水換熱對數(shù)平均溫差計算(四) 傳熱面積計算338(五) 換熱器阻力計算四. 水泵的選擇(一) 間接連接的采暖系統(tǒng)循環(huán)水泵的選擇340(二) 間接連接的采暖系統(tǒng)補水泵的選擇340五. 間接連接采暖系統(tǒng)的定壓(見P284頁)六. 直接連接的采暖系統(tǒng)采用的混水裝置七. 用戶回水加壓泵八. 凝結水回收九. 熱力站設計的其他要求及注意事項第八節(jié). 熱力網(wǎng)的供熱調(diào)節(jié)一. 運行調(diào)節(jié)的基本方程式343二. 質調(diào)節(jié)(一) 無混合裝置的直接連接的熱水供暖系統(tǒng)供回水溫度計算(二) 有混合裝置的熱水供暖系統(tǒng)供回水溫度計算三. 量調(diào)節(jié)346四. 分階段改變流量的質調(diào)節(jié)(一) 分階段改變流量的質調(diào)節(jié)方法(二) 計算五. 間歇調(diào)節(jié)348第一篇熱力第六章熱力網(wǎng)及熱力站 8 / 7第二篇燃氣第七章制氣原料的特性和評價&第八章制氣原理及工藝 1 / 9第二篇 燃 氣第七章 制氣原料的特性和評價第一節(jié). 煤炭一. 中國煤炭的分類357二. 衡量、評價煤質的特性指標和方法(一) 煤的工業(yè)分析3601. 煤中的水分2. 煤中礦物質和煤的灰分產(chǎn)率3. 煤的揮發(fā)份和固定炭(二) 煤中有機質的元素分析3631. 碳和氫的分析2. 氮的分析3. 硫的分析4. 氧的分析(三) 煤質分析結果的基準換算364(四) 煤的發(fā)熱量3651. 氧彈量熱法的測定原理2. 煤的恒容高位發(fā)熱量3. 煤的恒容低位發(fā)熱量(高低位發(fā)熱量的換算)(五) 煤的物理性質和固態(tài)膠體性質3661. 煤的密度(孔隙率的計算)2. 煤的機械性質(硬度、脆度、可磨性HGI)3. 煤的熱性質(質量熱容、導熱性)4. 煤的光學性質(反射率、透光率)5. 煤的電性質6. 煤的固態(tài)膠體性質三. 煉焦制氣用煤的工藝特性(一) 煤的粘結性和結焦性369(二) 煤粘結性與結焦性的主要測定方法3701. 坩堝膨脹序數(shù)法2. 羅加指數(shù)法3. 粘結指數(shù)法4. 膠質層指數(shù)5. 奧亞膨脹度(三) 煤的熱解與粘結成膠3711. 粘結性煙煤受熱時發(fā)生的變化(共3個階段)2. 煤在熱解過程的化學反應3. 煤的粘結與成焦膠機理(膠質體概念)(四) 煤的低溫干餾試驗(鋁甄法)374四. 氣化用煤的工藝特性(一) 煤的反應性(二) 煤的機械強度(落下試驗法)375(三) 煤的熱穩(wěn)定性(四) 煤的結渣性376(五) 煤灰的熔融性和灰粘度376(六) 煤的氧化、風化與自燃377第二節(jié). 油制氣原料及其他改制原料一. 重油制氣原料選擇(一) 重油制氣原料的來源379(二) 重油的性質1. 相對密度2. 粘度3803. 閃點和燃點4. 凝點5. 水分和機械雜質6. 硫分和灰分3817. 殘?zhí)?. 碳氫比C/H9. 化學成分(三) 重油制氣原料的選擇要求3811. 選擇原則2. 重油制氣原料用油指標要求二. 輕油制氣原料與選擇(一) 輕油制氣原料的來源382(二) 輕油制氣原料的性質三. 天然氣改制的原料要求第三節(jié). 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礦井、沼氣的來源一. 天然氣二. 液化石油氣三. 礦井氣四. 沼氣第八章 制氣原理及工藝第一節(jié). 煉焦制氣原理及工藝一. 煤的成膠過程及氣體析出途徑(一) 煤的成膠過程384(二) 氣體析出途徑二. 煉焦用煤的基本要求、配煤和焦炭質量(一) 煉焦用煤的基本要求385(二) 配煤工藝386(三) 焦炭性質387三. 現(xiàn)代焦爐的結構和主要設備(一) 焦爐爐體結構3891. 我國常用的JN型焦爐結構特點2. 焦爐爐體(蓄熱室、斜道、炭化室、爐頂區(qū))(二) 煉焦工藝設備3921. 護爐鐵件2. 干餾煤氣導出系統(tǒng)3. 加熱系統(tǒng)4. 熄焦系統(tǒng)(三) 焦爐機械3951. 裝煤車2. 推焦機第二篇燃氣第七章制氣原料的特性和評價&第八章制氣原理及工藝 1 / 9第二篇燃氣第八章制氣原理及工藝 2 / 93. 攔焦機4. 熄焦車和電機車5. 交換機四. 焦爐的物料平衡和熱平衡(一) 焦爐物料平衡396(二) 焦爐熱量平衡396(三) 焦爐熱效率和熱工效率397(四) 降低煉焦耗熱量、提高熱工效率的途徑 398五. 焦爐流體力學基礎(一) 焦爐實用氣流方程式398(二) 阻力、壓力差與氣體流量的關系400(三) 廢氣循環(huán)(四) 變量氣流方程401(五) 煙囪高度計算第二節(jié). 煤炭氣化原理及工藝一、 連續(xù)與間歇煤制氣氣化原理及基本過程(一) 煤制氣氣化原理403(二) 煤制氣氣化基本過程二、 氣化用煤的選擇原則和基本要求(一) 煤的選擇原則404(二) 我國主要煤種的煤制指標三、 普通煤氣發(fā)生爐、水煤氣發(fā)生爐、兩段煤氣發(fā)生爐、兩段水煤氣發(fā)生爐燈的特點和結構(一) 普通煤氣發(fā)生爐(3M13型)407(二) 水煤氣發(fā)生爐408(三) 兩段煤氣發(fā)生爐409(四) 兩段水煤氣發(fā)生爐410(五) 國內(nèi)新研制及引進的幾種新型煤氣化 4111. 工藝條件及指標2. 氣化爐簡述(1). 魯奇爐(2). U-GAS爐(3). 德土古爐(4). 恩德爐(5). 流化床水煤氣爐四、 氣化過程計算(一) 氣化效率和熱效率的計算413五、 氣化工藝流程(一) 煤氣發(fā)生站的生產(chǎn)工藝流程4161. 熱煤氣發(fā)生站的生產(chǎn)工藝流程2. 無煙煤冷煤氣發(fā)生站生產(chǎn)工藝流程3. 煙煤冷煤氣發(fā)生站生產(chǎn)工藝流程(二) 兩段煤氣發(fā)生爐生產(chǎn)工藝流程4171. 熱煤氣生產(chǎn)工藝流程2. 兩段煤氣發(fā)生爐熱脫焦油煤氣生產(chǎn)工藝流程3. 兩段煤氣發(fā)生爐冷煤氣生產(chǎn)工藝流程(三) 水煤氣發(fā)生爐生產(chǎn)工藝流程419(四) 兩段水煤氣發(fā)生站生產(chǎn)工藝流程1. 鼓風階段2. 上吹階段3. 下吹階段4. 一吹凈、二吹凈階段六、 氣化煤氣站主要附屬設備(一) 旋風除塵器420(二) 雙豎管(三) 電氣濾清器421(四) 洗滌塔423(五) 間接冷卻器(六) 廢熱鍋爐424(七) 脫硫塔和脫硫箱1. 脫硫箱(1). 脫硫箱的設計參數(shù)(2). 脫硫劑的用量計算(3). 脫硫箱的技術規(guī)格表(八) 空氣鼓風機4251. 設計條件下的流量計算2. 設計條件下的全壓計算(九) 煤氣排送機4261. 設計條件下的流量計算2. 設計條件下的全壓計算第三節(jié). 油制氣和天然氣改質制氣原理及工藝一. 重油間歇循環(huán)催化裂解制氣原理及工藝(一) 基本原理427(二) 工藝流程和制氣過程4281. 翁尼亞-蓋奇法重油間歇循環(huán)催化裂解制氣工藝流程2. 翁尼亞-蓋奇法制氣工藝流程(三) 催化劑1. 催化劑要求2. 影響鎳催化劑活性的主要因素二. 輕油間歇循環(huán)催化裂解制氣原理及工藝(一) 輕油制氣的分類430(二) 輕油制氣工藝和重油制氣工藝的差別(三) UGI輕油間歇循環(huán)催化裂解工藝流程及制氣過程4311. 油供應系統(tǒng)2. 空氣鼓風系統(tǒng)3. 蒸汽供應系統(tǒng)4. 制氣系統(tǒng)及生產(chǎn)過程(1). 鼓風加熱階段(2). 鼓風吹凈(3). 蒸汽吹凈第二篇燃氣第八章制氣原理及工藝 2 / 9第二篇燃氣第八章制氣原理及工藝&第九章煤氣凈化、化學產(chǎn)品加工及回收 3 / 9(4). 制氣階段(5). 二次蒸汽吹凈(6). 鼓風吹凈5. 余熱回收系統(tǒng)6. 燃氣增熱系統(tǒng)7. 燃氣冷卻洗滌系統(tǒng)8. 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9. 液壓系統(tǒng)(四) 輕油制氣用催化劑434三. 天然氣間歇循環(huán)催化改制原理及工藝(一) 天然氣改制工藝原理435(二) 制氣系統(tǒng)及其他輔助生產(chǎn)系統(tǒng)1. 制氣系統(tǒng)(1). 打開煙囪鼓風加熱(41%)(2). 打開煙囪鼓風吹凈(7%)(3). 打開煙囪蒸汽吹凈(6%)(4). 關閉煙囪蒸汽吹凈(2%)(5). 制氣階段(35%)(6). 關閉煙囪蒸汽吹凈(6%)(7). 關閉煙囪空氣吹凈(1%2%)(8). 關閉煙囪鼓風加熱(1%2%)2. 其他生產(chǎn)輔助系統(tǒng)(1). 余熱回收系統(tǒng)(2). 燃氣洗滌冷卻系統(tǒng)(3). 液壓控制系統(tǒng)3. 催化劑第九章 煤氣凈化、化學產(chǎn)品回收與加工第一節(jié) 焦爐煤氣和化學產(chǎn)品的生成、組成和產(chǎn)率一、 煉焦化學產(chǎn)品的生成438二、 煤氣組成及化學產(chǎn)品產(chǎn)率三、 粗煤氣露點439四、 凈煤氣第二節(jié) 煤氣凈化流程一、 煤氣凈化工藝技術概述440二、 國內(nèi)自行開發(fā)的煤氣凈化系統(tǒng)(一) HPF法(二) 培淋式飽和器法生產(chǎn)硫銨第三節(jié) 煤氣的冷凝冷卻和輸送一、 粗煤氣在集氣管內(nèi)冷卻(一) 冷卻工藝機理441(二) 集氣管內(nèi)的物料和熱量平衡二、 煤氣初冷、焦油氨水分離工藝及主要設備(一) 煤氣初冷工藝1. 間接初冷2. 直接初冷3. 間-直接初冷4. 剩余氨水量5. 初冷工藝要點(二) 間接初冷器(初冷器傳熱面積計算)443(三) 焦油氨水分離4441. 焦油脫水2. 焦油渣脫除3. 焦油二、三次脫水脫渣4. 焦油氨水分離器三、 煤氣輸送和焦油霧、萘雜質的脫除(一) 煤氣輸送4451. 羅茨鼓風機(輸氣量、軸功率計算)2. 離心式煤氣鼓風機(輸送量、壓頭、軸功率 、被壓縮后煤氣溫度計算)3. 離心式煤氣鼓風機工藝調(diào)節(jié)方法(二) 煤氣中焦油霧的清除4461. 電捕焦油器結構和工藝2. 電捕焦油器電壓和沉淀極數(shù)量計算(三) 煤氣脫萘4471. 水洗萘2. 油洗萘(冷法、熱法)第四節(jié) 煤氣的脫氨及硫銨的制取一、 飽和器生產(chǎn)硫銨的工藝原理及流程(一) 制取硫銨的主要方法448(二) 硫銨質量指標(三) 噴淋式飽和器法生產(chǎn)硫銨的工藝原理(四) 噴淋式飽和器法生產(chǎn)硫銨工藝流程(五) 噴淋式飽和器法生產(chǎn)硫銨工藝主要特點450(六) 飽和器內(nèi)母液適宜溫度確定451二、 噴淋酸洗塔法生產(chǎn)硫銨工藝(一) 噴淋酸洗塔法(無飽和器法)生產(chǎn)硫銨工藝(二) 噴淋酸洗塔法(無飽和器法)生產(chǎn)硫銨工藝的主要特點451三、 剩余氨水加工及濃氨水、無水氨制取(一) 剩余氨水組成452(二) 剩余氨水加工工藝概述4521. 剩余氨水除油2. 剩余氨水脫酚3. 剩余氨水蒸氨(三) 水洗氨、蒸氨制取濃氨水工藝概述(四) 無水氨生產(chǎn)工藝概述第五節(jié) 煤氣的脫苯及苯回收一、 粗笨的組成和性質(一) 粗笨的組成455(二) 粗笨的性質第二篇燃氣第八章制氣原理及工藝&第九章煤氣凈化、化學產(chǎn)品加工及回收 3 / 9第二篇燃氣第九章煤氣凈化、化學產(chǎn)品加工及回收&第十章城鎮(zhèn)燃氣輸配 4 / 9(三) 輕苯、重苯及重質苯二、 煤氣最終冷卻(一) 直接水終冷1. 敞開式循環(huán)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乳飲料生產(chǎn)過程溫度濕度控制對品質影響研究考核試卷
- 初等教育中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評價體系考核試卷
- 慢性病康復護理技術考核試卷
- 化學礦安全文化建設評估考核試卷
- 信息系統(tǒng)的生產(chǎn)過程與質量控制管理考核試卷
- 患者安全使用指南考核試卷
- 獸醫(yī)病毒學在動物疾病監(jiān)測與預警系統(tǒng)中的作用考核試卷
- 志愿者服務績效評估模型構建考核試卷
- 品牌傳播中的視覺設計與消費者認知研究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PPWS索股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安保工作考核表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全冊教學課件
- 電子政務概論-形考任務5(在線測試權重20%)-國開-參考資料
- 古代小說戲曲專題-形考任務2-國開-參考資料
- 2023-2024學年曲靖市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國低溫超導材料行業(yè)市場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前景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HG∕T 3642-2016 水處理劑 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類共聚物
- 居間分流合同范本2024年
- SMT外觀維修作業(yè)指導書
- 《合同法》綜合練習題及答案
- 山西省孝義市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