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專用)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地理知識基礎(chǔ) 第2講 等高線地形圖課件 新人教版_第1頁
(廣東專用)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地理知識基礎(chǔ) 第2講 等高線地形圖課件 新人教版_第2頁
(廣東專用)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地理知識基礎(chǔ) 第2講 等高線地形圖課件 新人教版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4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2講等高線地形圖 基礎(chǔ)整合 考點突破 素能專攻 基礎(chǔ)整合 一 等高線地形圖 基礎(chǔ)自主掌握 1 海拔與相對高度 1 海拔 某地高出的垂直距離 上圖中甲點海拔為1500米 乙點海拔為米 2 相對高度 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上圖中甲與乙的相對高度是米 2 等高線地形圖 1 等高線 地圖上相同的各點的連線 海平面 500 1000 海拔 2 基本特征 海拔 閉合 陡 緩 山脊 山谷 3 基本地形部位 山峰 山谷 山脊 陡崖 鞍部 二 地形剖面圖1 概念 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線所作的垂直剖面圖 它是在的基礎(chǔ)上繪制的 2 比例尺 地形剖面圖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比例尺往往與原圖比例尺一致 垂直比例尺可根據(jù)要求確定 3 作用 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顯示剖面線上的和 等高線地形圖 水平 地勢起伏 坡度陡緩 拓展 地形是指陸地表面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 按其形態(tài)可分為山地 高原 平原 丘陵和盆地五種類型 根據(jù)等高線判斷地形類型 具體如表所示 深化思維拓展 思考 圖示為陜西省沿109 e經(jīng)線地形剖面示意圖 指出陜西省三大地理單元的地形類型 答案 陜南以山地為主 關(guān)中以平原 盆地 為主 陜北以高原為主 自測 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 讀圖 回答 1 2 題 1 該圖示甲區(qū)域內(nèi)的地形是 a 盆地b 高原c 山地d 平原 2 ef河段河流流向大致是 a 先由東北向西南 再向南b 先由東向西 再向東南c 先由北向南 再向東南d 先由北向南 再向西南 a c 考點突破 考點一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真題剖析 2016 上海卷 7 8 等高線圖可以反映一個地方的地貌特征 讀 某地區(qū)等高線 單位 m 圖 回答 1 2 題 1 圖中主體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觀最可能是 a 新月形沙丘b 山地梯田c 三角洲平原d 濱海沙灘 思路點撥 主要根據(jù)等高線數(shù)值的大小來判定 數(shù)值大 地勢高 數(shù)值小 地勢低 第 1 題 圖示地區(qū)海拔較高 等高線分布較均勻 水渠貫穿其中 判斷是山地梯田 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線是新月形的 三角洲海拔低 等高線稀疏 濱海沙灘海拔低 故b項正確 答案 1 b 2 圖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與水渠的關(guān)系是 a 河流自南向北流 河流水補給水渠b 河流自北向南流 河流水補給水渠c 河流自北向南流 水渠水匯入河流d 河流自南向北流 水渠水匯入河流 思路點撥 第 2 題 圖中河流位于該區(qū)域的最低處 結(jié)合水渠等高線的彎曲特點可知 水渠水是流向河流的 河流位于山谷處 等高線是向高處彎曲的 可判斷河流自北向南流 故c項正確 答案 2 c 考點歸納 等高線圖中的計算以下圖為例說明等高線地形圖中的計算 1 計算相對高度 1 圖示區(qū)域最大高差 若某地形區(qū)最下部等高線的注記高程為h低 最上部等高線的注記高程為h高 該圖的等高距為d 則區(qū)域最大高差為 h高 h低 h差 h高 h低 2d 如圖中數(shù)值最大的等高線為800米 最小的等高線為450米 則圖示區(qū)域的最大高差為800 450 h差 800 450 2 50 即最大高差350米 h差 450米 2 兩地間的高差 如圖中大壩壩頂海拔為550米 大壩處谷底海拔為450米 h低 500米 故壩高為50米 h壩 100米 2 計算陡崖高度計算公式 n 1 d h n 1 d 其中n為兩地之間不同等高線的條數(shù) d為等高距 如上圖中陡崖處有3條等高線在此交匯 等高距為50米 故陡崖的高度為 3 1 50 h 3 1 50 即100米 h 200米 3 局部閉合的海拔范圍介于兩等高線間的閉合曲線內(nèi)部數(shù)值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即如果閉合等高線與相鄰兩線中的較小數(shù)值相等 則閉合區(qū)域低于較小數(shù)值 閉合等高線與相鄰兩線中的較大數(shù)值相等 則閉合區(qū)域高于較大數(shù)值 4 計算兩地的溫差已知某地的氣溫和兩地間的相對高度 根據(jù)對流層氣溫垂直遞減率 0 6 100m 可計算兩地間的氣溫差異 t 0 6 h差 100m 圖中最大高差約為350米 h差 450米 故其最大溫差約為2 1 2 7 5 計算地形坡度根據(jù) 坡度 垂直相對高度 水平距離 來確定 兩點垂直相對高度 可由兩點等高線求出 水平距離可由圖中比例尺與兩點圖上距離算出 考點演練 2019 安徽蚌埠高三摸底 讀 等高線地形圖 回答 1 3 題 1 圖中隧道 a 穿過等高線密集區(qū) 設(shè)計不合理b 長度大約為6000mc 出入口受地質(zhì)災害影響較大d 應建成 之 字形 以降低坡度 解析 1 c第 1 題 據(jù)圖可知 圖中隧道從鞍部穿過 選線合理 根據(jù)比例尺可以判斷隧道長度大約為4km 出入口位于鞍部的山谷地帶 加之該地位于我國西南 等高線比較密集 降水集中的季節(jié)易引發(fā)滑坡等地質(zhì)災害 隧道應盡可能短 不應建成 之 字形 2 圖中m n p q四點高差最大的一組是 a mnb pqc mqd np 3 一輛汽車由甲鎮(zhèn)沿公路開往乙鎮(zhèn) 北京時間12 10司機可看到陽光從車的左前方射入車內(nèi)的路段是 a b c d 解析 2 c 3 a第 2 題 據(jù)圖可判斷等高距為100m m 600 700m n 300 400m p 200 300m q 200 300m 所以mq之間的高差最大 第 3 題 北京時間12 10 該地的地方時大概為11 10 太陽位于南偏東方向 根據(jù)圖中四路段的走向可判斷 若陽光從車的左前方射入車內(nèi) 則此時車身方向為東北 西南方向 路段符合題意 考點二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 真題剖析 2019 江蘇卷 5 6 下圖為 某地地形與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圖 讀圖 回答 1 2 題 1 與乙地相比 將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a 地形b 水源c 植被d 坡向 思路點撥 第 1 題 甲 乙兩地分別布局在河流溝谷兩側(cè)的山坡上 與乙地相比 將建筑物坐落在甲地 考慮的有可能是坡向問題 甲地處于陽坡 采光較好 而乙地處于背向太陽方向的陰坡 采光較差 二者地形相差不大 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 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 答案 1 d 2 與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思路點撥 第 2 題 改造之后的等高線和原先的等高線相比 要看三處變化 靠近n一側(cè) 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對高的一側(cè) 改造后的等高線比原來的等高線更加密集 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對低處變得稀疏 高密低疏則先陡坡再緩陂 靠近m一側(cè) 等高線又變得密集 因此變化后的地形剖面圖應當是先陡坡再緩坡再陡坡 地勢整體下降 m與n之間無法通視 既有陡坡阻擋 也有房屋阻擋 答案 2 b 考點歸納 1 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判斷河流特征 2 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判斷氣候特征 3 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進行區(qū)位選擇 1 選點 2 選線 3 選面 考點演練 下圖為甲 乙兩地附近等高線地形簡圖 單位 米 計劃在甲 乙間修建一條公路 據(jù)此回答 1 3 題 1 在圖中最初選定的四條線路中 既要架橋又要修隧道的是 a b c d 2 有很多學者建議施工前對圖示河段進行治理 其合理的措施應是 a 建蓄洪區(qū)b 加固堤防c 修建水庫d 裁彎取直 3 河流經(jīng)治理后再修建公路 最終的合理線路方案應為 a b c d 解析 第 1 題 讀圖可知 線路 穿山要修隧道 越河需架橋 線路 只需架橋 線路 未穿過河流 不需架橋 第 2 題 圖示河流西部河段河道彎曲 地勢低平 洪澇多發(fā) 裁彎取直是治理該河段的合理措施 第 3 題 裁彎取直后 線路 路程短且不經(jīng)過河流 沿線地勢平坦 工程量小 難度小 答案 1 c 2 d 3 b 考點三地形剖面圖 真題剖析 2018 江蘇卷 5 6 下圖為 某區(qū)域地質(zhì)簡圖 該區(qū)沉積地層有q p c d s2 s1 其年代依次變老 讀圖 回答 1 2 題 1 從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質(zhì)剖面示意圖是 2 為揭示深部地質(zhì)狀況 在丙處垂直鉆探取芯 可能發(fā)現(xiàn)的地層是 a 志留系b 石炭系c 二疊系d 第四系 解析 第 1 題 根據(jù)等高線可判斷從甲至乙 海拔先升高后降低 為凸地形 c d錯 從地層分布看 從甲至乙地層分別是c p c 其地層時代分布是老 新 老 屬于向斜構(gòu)造 巖層應該向下彎曲 a對 b錯 第 2 題 據(jù)圖可知 丙處位于背斜構(gòu)造的東南翼 丙處地表巖層為d 因而從丙處向下垂直鉆探取芯 可能發(fā)現(xiàn)的地層應該比d老 最可能是s1和s2地層 對照圖例可知為志留系 a項正確 答案 1 a 2 a 考點歸納 1 地形剖面圖的繪制 2 地形剖面圖的應用 1 判斷地形剖面圖是否吻合 看起止點海拔是否準確a為200 250m b為250 300m 看極值點是否準確a為250 300m b為150 200m c為350 400m 看地勢起伏是否一致從a到b經(jīng)歷升高 降低 迅速升高 緩慢降低的過程 看是否經(jīng)過河 山 谷和閉合曲線河 山 谷兩側(cè)等高線數(shù)值對稱 如圖中b點兩側(cè) 兩條等值線間的閉合曲線數(shù)值根據(jù) 大小值 的判斷方法確定 2 確定是否通視通視問題可通過作地形剖面圖來解決 如果過已知兩點作的地形剖面圖無障礙物 如山地或山脊 阻擋 則兩地可互相通視 特別注意 凹坡 與 凸坡 的不同 從山頂向四周 等高線先密后疏 為 凹坡 可通視 等高線先疏后密 為 凸坡 凸坡 容易擋住人們的視線 如下圖 考點演練 1 2014 上海卷 18 19 讀 某地區(qū)等高線示意圖 單位 m 和地形剖面圖 單位 m 回答 1 2 題 解析 1 d 2 d第 1 題 兩剖面線的交點在鞍部 ab線大致為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 故鞍部為最高點 正確 mn線是沿山峰到鞍部的剖面 鞍部為最低點 正確 第 2 題 該地區(qū)最低海拔是100米 最高蓄水位海拔是150米 蓄水區(qū)只局限在河谷地帶 無島嶼出現(xiàn) 1 左圖中剖面線ab和mn的交點在右側(cè)兩剖面圖上所對應的位置分別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2 若該區(qū)位于一個擬建水庫的庫區(qū)內(nèi) 當最高蓄水位達海拔150米時 圖示范圍內(nèi)將出現(xiàn) a 一個島b 兩個島c 三個島d 無島 解析 1 認真分析圖中剖面的關(guān)鍵點 起點a為500m 終點b大于200m 以及剖面與500m 200m等高線的交點 2 分析剖面線與河流的交點及海拔范圍 3 分析剖面線的整體變化趨勢 4 綜合分析繪出剖面圖 2 讀遼河流域局部區(qū)域圖 繪出a b兩點之間的地形剖面示意圖 答案 如圖所示 素能專攻 等值線圖的判讀 典題展示 讀 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和景觀示意圖 回答 1 2 題 1 圖中m處地形部位的名稱是 a 山峰b 山谷c 陡崖d 鞍部 2 符合圖中信息的是 a 圖中最高山峰南坡比北坡陡b 兩座山峰的相對高度是200米c ef段河流的流向是自東北向西南d 兩座山峰的實際距離是150米 方法指導 1 圖中m位于兩個山峰之間的低地 應該是鞍部 2 圖示最高山峰海拔為720米 該山峰南坡等高線較北坡稠密 則南坡坡度大于北坡 故a正確 通過計算可知 兩座山峰的相對高度是210米 故b錯誤 圖中河流ef段的流向為自西北向東南 故c錯誤 兩座山峰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則實際距離要大于圖上比例尺反映的距離 故d錯誤 答案 1 d 2 a 建立模板 常見等值線主要有等高 深 線 等溫線 等壓線 等降水量線等 其中等高線是等值線的基礎(chǔ) 其他等值線都是由其演化來的 1 共同特征 1 同線等值 同一條等值線上各點的數(shù)值相等 2 全圖等距 相鄰兩線相差一個等值距或數(shù)值相等 3 等值線是封閉的曲線 但在圖幅有限范圍內(nèi)不一定全部閉合 4 兩條等值線不能相交 等高線圖中的陡崖處除外 5 等值線疏密反映表達要素數(shù)值變化的快慢 6 局部閉合 兩等值線間的局部閉合等值線 其數(shù)值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2 判讀方法 3 等值線彎曲處數(shù)值大小的判讀 提升訓練 如圖為我國某區(qū)域1月和7月等溫線分布圖 讀圖 回答下列問題 1 判斷m處的地形類型 并說明理由 2 分別指出影響圖示區(qū)域1月和7月等溫線分布的主要因素 3 比較圖中贛州和韶關(guān)受寒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