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規(guī)范_第1頁
(徐州)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規(guī)范_第2頁
(徐州)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規(guī)范_第3頁
(徐州)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規(guī)范_第4頁
(徐州)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 3203/T 5012008江蘇省徐州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 徐州市園林風景管理局 發(fā)布徐 州 市 園 林 局 發(fā)布2008-11-15實施2008-10-29發(fā)布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規(guī)范DB 3203/T 5022008DB 3203徐州市地方標準B611DB 3203/T 203/T 5022008目 次前言II1 范圍1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3 術語和定義14 園林綠化養(yǎng)護分級管理要求35 園林植物養(yǎng)護規(guī)范56 園林綠化養(yǎng)護分級管理質量評價11II前 言為進一步加強、提高徐州市園林綠化行業(yè)管理和城市綠化養(yǎng)護管理水平,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guī)范。本規(guī)范的主要技術內容是參照了CJJ/T912002園林基本術語標準和DB11/T2132003城市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標準而制定。本規(guī)范的編寫貫徹了GB/T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的有關規(guī)定。本規(guī)范的附錄A為規(guī)范性附錄。本規(guī)范由徐州市園林風景管理局提出。本規(guī)范由徐州市城市園林綠化管理站、徐州市標準化協(xié)會負責起草。本規(guī)范主要起草人:劉景元、李瑾奕、馬占元、何樹川、徐進。本規(guī)范于2008年11月首次發(fā)布。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規(guī)范1 范圍本規(guī)范規(guī)定了園林綠化養(yǎng)護分級管理的術語和定義、園林綠化養(yǎng)護分級管理要求、園林植物養(yǎng)護規(guī)范、園林綠化養(yǎng)護分級管理質量評價。本規(guī)范適用于市規(guī)劃區(qū)內的公園、道路及附屬、居住區(qū)、單位庭院、風景名勝區(qū)等綠地的養(yǎng)護管理工作。縣(市)、區(qū)的各類綠地可參照執(zhí)行。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 10001.1-2006 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第1部分:通用符號GB/T 10001.2-2006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第2部分: 旅游休閑符號GB/T 10001.4-2007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第4部分:運動健身符號GB/T 10001.9-2008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第9部分:無障礙設施符號CJJ/T 912002 園林基本術語標準 NY/T-1276-2007 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 關于禁止五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第632號文3 術語和定義 CJJ/T 912002規(guī)定的術語、定義和下列術語、定義適用于本規(guī)范。3.1 樹冠指樹木主干以上集生枝葉的部分。 3.2 綠籬指成行密植,作造型修剪而形成的植物墻。3.3 模紋指用園林植物在一個平面上栽種出的各種圖案。3.4 間伐指在同齡未成熟的林分中,定期伐去一部分林木,為留存林木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條件,促進保留林木的生長發(fā)育。3.5 葉芽指形狀較瘦小,先端尖,能發(fā)育成枝或葉的芽。 3.6 花芽指形狀較肥大,略呈圓形,能發(fā)育成花或花序的芽。 3.7 不定芽指在枝條上沒有固定位置,重剪或受刺激后會大量萌發(fā)的芽。 3.8生長勢指植物的生長強弱。泛指植物生長速度、整齊度、莖葉色澤、植株茁壯程度、分蘗或分枝的繁茂程度等。 3.9 行道樹指沿道路或公路旁種植的喬木。3.10 古樹名木指古樹泛指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泛指珍貴、稀有或具有歷史、科學、文化價值以及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也指歷史和現(xiàn)代名人種植的樹木,或具有歷史事件、傳說及神話的樹木。 3.11 地被植物指株叢密集、低矮,用于覆蓋地面的植物。3.12 分枝點指喬木主干上開始出現(xiàn)分枝的部位。 3.13主干指喬木或非叢生灌木地面上部與第一分枝點之間部分,上承樹冠,下接根系。 3.14 主枝指自主干生出,構成樹型骨架的粗壯枝條。 3.15 側枝指從主枝、副主枝上分生出來擔負結果與更新的枝群。 3.16 小側枝指自側枝上生出的較小枝條。 3.17 春梢指初春至夏初萌發(fā)的枝條。 3.18 園林植物養(yǎng)護管理 對園林植物采取灌溉、排澇、修剪、防治病蟲、防寒、支撐、扶正、中耕除草、切邊、松土、施肥、涂白、苗木調整等技術措施。 3.19 整形修剪指用剪、鋸、疏、捆、綁、扎等手段,使樹木長成特定形狀的技術措施。 3.20 休眠期修剪指自秋季正常落葉后到翌年春萌芽前進行的修剪。 3.21 生長期修剪指在植物生長季節(jié)進行的修剪。 3.22傷流指樹木因修剪或其它創(chuàng)傷,造成傷口處流出大量樹液的現(xiàn)象。 3.23 短截指在枝條上選留幾個合適的芽后將枝條剪短,達到減少枝條,刺激側芽萌發(fā)新梢的目的。 3.24回縮指在樹木2年以上生枝條上剪截去一部分枝條的修剪方法。3.25 疏枝指將樹木的枝條貼近著生部或地面剪除的修剪方法。 3.26 摘心、剪梢指將樹木枝條剪去頂尖幼嫩部分的修剪方法。 3.27施肥指在植物生長和發(fā)育過程中,為補充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而采取的肥料施用措施。 3.28 基肥指植物種植或栽植前,施入土壤或坑穴中以作為底肥的肥料,多為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3.29 追肥指植物種植或栽植后,為彌補植物所需各種營養(yǎng)元素的不足而追加施用的肥料。3.30 病蟲害防治指對各種植物病蟲害進行預防和治療的過程。 3.31 人工防治病蟲害指針對不同病蟲害所采取的人工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餌料誘殺、燈光誘殺、熱處理、截止上樹、人工捕捉、挖蛹、摘除卵塊和蟲苞、刷除蟲卵、鉤殺蛀干害蟲以及結合修剪剪除病蟲枝,摘除病葉和病梢、刮除病斑等措施。 3.32 除草指植物生長期間人工或采用除草劑去除目的植物以外雜草的措施。 3.33 灌溉指為調節(jié)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滿足植物對水分的需要而采取的人工澆灌的措施。 3.34 排澇指排除綠地中多余積水的過程 。 3.35 返青水指為使植物正常發(fā)芽生長,在土壤化凍后對植物進行的灌溉。 3.36 凍水指為使植物安全越冬,在土壤封凍前對植物進行的灌溉。 3.37 黃土不露天指利用草坪等地被植物或樹皮等其它材料,對綠地內和樹冠下的裸露土地進行覆蓋,以期達到綠化、美化、抑塵和保墑的目的。 3.38 分級管理指根據園林綠地所處位置的重要程度和養(yǎng)護管理標準的高低以及面積大小,將園林綠地的養(yǎng)護管理分成不同等級,由高到低分為:一級綠地、二級綠地、三級綠地。 3.39 一級綠地指主城區(qū)(三環(huán)路以內)、新城區(qū)、徐州經濟開發(fā)區(qū)的重點道路、主干道和沿線綠地,以及風景區(qū)核心景區(qū)綠地;經園林主管部門確認或合同規(guī)定按一級養(yǎng)護管理標準執(zhí)行的綠地。3.40 二級綠地指主城區(qū)(三環(huán)路及三環(huán)路以內)、新城區(qū)、徐州經濟開發(fā)區(qū)的次干道和沿線綠地,以及風景區(qū)非核心景區(qū)綠地;單位庭院、居住小區(qū)綠地;經園林主管部門確認或合同規(guī)定按二級養(yǎng)護管理標準執(zhí)行的綠地。3.41 三級綠地指除一、二級綠地以外的其它綠地。4 園林綠化養(yǎng)護分級管理要求 園林綠地內的設施和植物設置(種植)應安全,符合環(huán)境保護要求,并應在有安全隱患位置設置安全標志及警示牌,標志和警示牌上的字跡應醒目、完好、清晰并應符合GB/T 10001.1-2006、GB/T 10001.2-2006、GB/T 10001.4-2006 、GB/T 10001.9-2006。4.1 一級綠地 4.1.1 綠化養(yǎng)護綠化養(yǎng)護應明確體現(xiàn)設計意圖,設計造型用植物應符合有關技術文件的要求。 4.1.2園林植物 4.1.2.1園林樹木樹冠應完整美觀狀態(tài),并應符合下列要求:分枝點合適,枝條粗壯,無枯枝死杈;主側枝分布勻稱、數量適宜、修剪科學合理;內膛不亂,通風透光;樹木不歪斜,葉片大小、顏色正常,無黃葉、焦葉、卷葉;無缺、死株。4.1.2.2花灌木開花應適時,株形豐滿,花后修剪及時合理。4.1.2.3綠籬、模紋等修剪及時,枝葉茂密,整齊一致,造型優(yōu)美。4.1.2.4草坪及地被植物整齊一致,覆蓋率98 %以上,單塊斑禿面積不超過0.1m2或10m2綠地內斑禿面積不超過2塊;草坪內雜草率不得超過5%。4.1.2.5草坪綠色期:冷季型草坪不得少于300天,暖季型草坪不得少于210天。4.1.2.6花壇、花帶輪廓清晰,整齊美觀,無殘缺。4.1.2.7攀緣植物應根據不同植物的攀緣特點,及時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及時清除枯枝,疏刪老弱藤蔓。開花的攀緣植物應適時開花。4.1.2.8新建綠地的各種植物2年內達到正常形態(tài)。4.1.3保潔、設施和秩序4.1.3.1綠地整潔,無雜物,無樹枝、樹葉、草屑等生產垃圾,無搭棚、擺攤設點及人為踐踏現(xiàn)象;水面無雜物、無異味。4.1.3.2綠地內欄桿、園路、桌椅、路燈、井蓋等園林設施應完好、清潔;樹干上無釘釘、拴掛和刻劃等現(xiàn)象。4.2 二級綠地 4.2.1綠化養(yǎng)護綠化養(yǎng)護基本體現(xiàn)設計意圖,設計造型用植物應符合有關技術文件的要求。 4.2.2園林植物 4.2.2.1園林樹木樹冠基本完整狀態(tài)應符合下列要求:主側枝分布均稱、數量適宜;修剪合理,內膛不亂,通風透光;樹木生長正常,葉片大小、顏色正常,無明顯黃葉、焦葉、卷葉;無枯死株,缺株率不超過2%。4.2.2.2花灌木開花及時、正常,花后修剪及時。4.2.2.3綠籬、模紋等枝葉生長正常,整齊一致。4.2.2.4草坪及地被植物整齊一致,生長均勻且覆蓋率95 %以上,單塊斑禿面積不超過0.2m2或10m2綠地內斑禿面積不超過3塊;草坪內雜草率不得超過10%。4.2.2.4草坪綠色期:冷季型草坪不得少于270天,暖季型草坪不得少于180天。4.2.2.6花壇、花帶輪廓清晰,整齊美觀,基本無殘缺。4.2.2.7攀緣植物應根據不同植物的攀緣特點,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清除枯枝,疏刪老弱藤蔓;視攀緣植物生長習性,開花的攀緣植物能適時開花。 4.2.2.8新建綠地內的各種植物3年內達到正常形態(tài)。4.2.3 保潔、設施和秩序4.2.3.1綠地整潔,無雜物,無樹枝、樹葉、草屑等生產垃圾,無擺攤設點和人為踐踏等現(xiàn)象;水面無雜物、基本無異味。4.2.3.2綠地內欄桿、園路、桌椅、路燈、井蓋等園林設施基本完好、清潔;樹干上無釘釘、拴掛和刻劃等現(xiàn)象。4.3 三級綠地 4.3.1綠化養(yǎng)護綠化養(yǎng)護技術措施基本完善,設計造型用植物應符合有關技術文件的要求,裸露土地不明顯。4.3.2園林植物 4.3.2.1園林樹木樹冠基本正常狀態(tài)應符合下列要求:修剪及時,無明顯枯枝死杈分枝點合適,枝條粗壯,行道樹缺株率不超過5%,綠地內無死樹。樹木生長基本正常,葉片大小、顏色正常,黃葉、焦葉和卷葉的株數不得超過10%,正常葉片保存率在85%以上。4.3.2.2草坪及地被植物整齊一致,覆蓋率90%以上,單塊斑禿面積不超過0.3m2或10m2綠地內斑禿面積不超過4塊,除綴花草坪外、草坪內雜草率不得超過15%。4.3.2.3草坪綠色期:冷季型草坪不得少于240天,暖季型草坪不得少于160天。4.3.2.4花壇、花帶輪廓基本清晰、整齊美觀。 4.3.2.5攀援植物能根據不同植物的攀緣特點,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保持植株正常生長。4.3.2.6新建綠地內的各種植物4年內達到正常形態(tài)。4.3.3 保潔、設施和秩序4.3.3.1綠地基本整潔,無明顯雜物,無白色污染(樹掛),無樹枝、樹葉、草屑等生產垃圾,無擺攤設點及人為踐踏現(xiàn)象;水面無明顯雜物,無明顯異味。4.3.3.2綠地內欄桿、園路、桌椅、路燈、井蓋等園林設施應基本完整、清潔;樹干上無釘釘、拴掛和刻劃等現(xiàn)象。 4.4病蟲害控制綠地的病蟲害控制和分類見表1表1綠地的病蟲害控制和分類綠地級別總體要求類 別蛀干刺吸類(平均每10cm枝條上)地下害蟲(平均每1m2綠地內)食葉類(平均每50cm枝條上)病害(所有植株)一級控制及時,無明顯的病蟲為害現(xiàn)象。平均每100株樹木病蟲危害不超過2株,100m2綠籬、草坪病蟲危害不超過2%無活卵、活蟲不得超過5頭不超過3頭不超過1頭2%以下二級病蟲害控制及時,園林樹木上無明顯的病蟲為害現(xiàn)象,平均每100株樹木病蟲危害不超過5株,100m2綠籬、草坪病蟲危害不超過5%無活卵、活蟲不得超過10頭不超過6頭不超過2頭5%以下三級病蟲害控制比較及時,平均每100株樹木病蟲危害不超過10株,100m2綠籬、草坪病蟲危害不超過10%無活卵、活蟲不得超過15頭不超過10頭不超過5頭10%以下5 園林植物養(yǎng)護規(guī)范5.1修剪綠地內枯死枝、株應及時修剪、清理;修剪清理后的枝、葉應及時清除干凈。5.1.1喬木5.1.1.1修剪應依據園林綠化功能的需要和設計的要求,在不違背樹木的生長特性和自然分枝規(guī)律的前提下(特型樹木除外),充分考慮樹木與生長環(huán)境的關系,并根據樹齡及生長勢強弱進行修剪。 5.1.1.2每年修剪樹木前需制定修剪技術方案,并對工人進行園林植物修剪規(guī)程培訓,全面掌握后方可操作,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樹修剪。 5.1.1.3自然型樹木的修剪應以樹木自然分枝習性所形成的樹冠形狀為基礎進行修剪。 5.1.1.4造型樹木的修剪應根據園林綠化對樹木的特定要求,適當控制樹木部分枝干,按照綠化美化要求把樹木剪成各種理想形態(tài),并應符合下列操作要求: 凡主軸明顯的樹種,修剪時應注意保護中央領導枝,使其向上直立生長。原中央領導枝受損、折斷,應利用頂端側枝重新培養(yǎng)新的領導枝。日常修剪重點對萌蘗枝、徒長枝、斷殘枝、病蟲枝、下垂枝進行修剪 。 應逐年調整樹干與樹冠的合理比例; 針葉樹應剪除基部垂地枝條,隨樹木生長可根據需要逐步提高分枝點,并保護主尖直立向上生長; 喬木中枝條輪生的,修剪只能疏枝,不準短截,如銀杏、水杉、雪松等; 5.1.1.5行道的修剪樹除應按5.1.1.4的要求操作外,還應注意以下規(guī)定: 行道樹的樹型和分枝點高度應基本一致,分枝點高度最低標準為2.8m(郊區(qū)可適當提高); 樹木與架空線有矛盾時,應修剪樹枝,使其與架空線保持安全距離; 在交通路口30m范圍內的樹冠不能遮擋交通信號燈; 路燈和變壓設備附近的樹枝應與其保留出足夠的安全距離。 5.1.1.6樹木修剪時,落葉樹一般不留橛,針葉樹應留1cm2cm長的橛。修剪的剪口應平滑,不得劈裂,并注意留芽的方位。直徑超過4cm以上的剪鋸口,應用刀削平,涂抹防腐劑促進傷口愈合。鋸除大樹杈時應注意保護皮脊。5.1.1.7喬木的修剪時期一般應注意以下時間: 可在休眠期和生長期進行修剪,但更新修剪宜在休眠期進行; 有嚴重傷流和易流膠的樹種應避開生長季和落葉后傷流嚴重期; 抗寒性差的、易抽條的樹種宜于早春進行; 常綠樹的修剪應避開生長旺盛期。 5.1.2灌木 5.1.2.1灌木造型修剪應按設計意圖形成自然豐滿的幾何圖形、動物圖形等藝術造型。 5.1.2.2灌木內膛小枝應適量疏剪,強壯枝應適當短截,下垂細弱枝及地表萌生的地蘗應徹底疏除,并應符合下列修剪操作要求:栽種多年的叢生灌木應逐年更新衰老枝,疏剪內膛密生枝,培育新枝;栽植多年的有主干的灌木,每年應采取交替回縮主枝控制樹冠的剪法,防止樹勢上強下弱; 生長于樹冠外的徒長枝,應及時疏除或短截,促生二次枝;花落后形成的殘花、殘果,若無觀賞價值或其他需要的宜盡早剪除;成片栽植的灌木叢,修剪時應形成中間高、四周低或前面低、后面高的叢形; 多品種栽植的灌木叢,修剪時應突出主栽品種,并留出適當生長空間;造型的灌木修剪應保持外型輪廓清楚,外緣枝葉緊密。 5.1.2.3花灌木修剪應特別注意以下方法:當年生枝條開花灌木,如紫薇、木槿、月季、珍珠梅等,休眠期修剪時,為控制樹木高度,對于生長健壯枝條應在保留3-5個芽處短截,促發(fā)新枝。1年可數次開花灌木,如月季、珍珠梅、紫薇等,花落后應及時剪去殘花,促使再次開花; 次年生枝條開花的灌木,如櫻花、碧桃、榆葉梅、連翹、紫珠、丁香、黃刺玫等,休眠期適當整形修剪,生長季花落后10-15天將已開花枝條進行中或重短截,疏剪過密枝,以利來年促生健壯新枝; 多年生枝條開花灌木,如紫荊、貼梗海棠等,應注意培育和保護老枝,剪除干擾樹型并影響通風透光的過密枝、弱枝、枯枝或病蟲枝。5.1.3綠籬、模紋及球類5.1.3.1綠籬、模紋、球類等的修剪應做到輪廓清晰,線條整齊,頂面平整,高度一致,新生萌蘗枝條不高于整體5cm,側面上下垂直或上窄下寬。每年整形修剪不少于4次。5.1.3.2 綠籬、模紋、球類等修剪應在每年的4月上旬至11月底前進行。5.1.4藤本 藤本類等的修剪應符合下列要求:吸附類藤本,應在生長季剪去未能吸附墻體而下垂的枝條,未完全覆蓋的植物應短截空隙周圍枝條,以便發(fā)生副梢,填補空缺; 鉤刺類藤本,可按灌木修剪方法疏枝;生長到一定程度,樹勢衰弱時,應進行回縮修剪,強壯樹勢;生長于棚架的藤本,落葉后應疏剪過密枝條,清除枯死枝,使枝條均勻分布架面;成年和老年藤本應常疏枝,并適當進行回縮修剪。 5.1.5 草坪、地被5.1.5.1草坪的修剪應根據不同草種的習性和觀賞效果,進行定期修剪,使草的高度一致,邊緣整齊。 5.1.5.2剪草的高度以草種、季節(jié)、環(huán)境等因素而定。一次修剪高度原則上不大于草高的1/3。冷季型草坪冬季不超過6cm,夏季不超過8cm。暖季型草坪夏季不超過8cm,冬季盡量低剪。5.1.6 花卉花卉類等的修剪應符合下列要求: 宿根花卉萌芽前應剪除上年殘留枯枝、枯葉。 宿根花卉花謝后應及時去除殘花、殘枝和枯葉。5.1.7竹類竹類等的修剪應符合下列要求: 竹林每經過35年,應深翻、斷鞭,將4年生以上的老鞭及每年砍伐后的竹蔸挖出。 竹林應加強撫育管理,保留適當密度,使竹林通風透光、生長健壯。 竹林過密應適當間伐或間移,使留竹分布均勻,并及時用土雜肥回填土坑,竹林應于每年初冬適量培土。 間伐修剪應在晚秋或冬季進行,間伐以保留4、5年生以下立竹,去除6、7年以上,尤其是10年生以上老竹的原則進行。5.1.8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類等的修剪應符合下列要求:湖、池內水生植物的生長范圍應嚴格控制,超出范圍的葉片,應在水面以下隨時割除。 定期檢查植株是否擁擠,一般過3至4年時間分一次株。 水生植物在水面及水面以上的枯黃部分應及時清除,保持植株清潔。5.2 灌水、排澇 5.2.1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土壤狀況、植物特性等適時適量澆水,促其正常生長。澆水前應先檢查土壤含水量。5.2.2使用再生水澆灌綠地時,水質必須符合園林植物灌溉水質要求。嚴禁使用撒過融雪劑的積雪補充土壤水分。5.2.3噴灌時應開關定時,專人看管,以地面達到徑流為準;用水車澆灌樹木時,應接軟管,緩流澆灌,保證一次澆足澆透,嚴禁用高壓水流沖灌。5.2.4生長季節(jié)連續(xù)20天無降雨需及時澆水,并結合使用植物清洗劑,沖刷除塵一次,進入冬季前全面灌冬水一遍。植物應無明顯旱情并保持清潔度。5.2.5 各類園林用植物的灌水應符合下列要求:喬木、灌木應開穴澆水,澆水樹堰高度不低于10cm,樹堰直徑有鋪裝地塊的,以預留池為準;無鋪裝地塊的,以樹干胸徑10倍左右為準,并保證不跑水、不漏水;新植樹木應在連續(xù)3年內充足灌溉,土質保水力差或根系生長緩慢樹種,可適當延長灌水年限。模紋、地被、花壇、花境和各種容器栽植花卉應及時灌水,特別注意宿根花卉返青水和凍水的澆灌時期和灌水量。草坪除土壤封凍期外,應適時澆灌,每次要澆足澆透,澆水深度不低于20cm。雨季應注意排水,干熱天氣尤其是冷季型草應適當噴水降溫保護草地。12月要澆足澆透凍水,土壤解凍前要澆返青水。竹類應于每年春季出筍前(3月)澆足催筍水,5、6月澆足拔節(jié)水。雨季可視降雨情況澆水,秋季(11月、12月上旬)澆孕筍水,冬季過于干旱時可適當噴水。5.2.6在雨季可采用開溝、埋管、打孔等排水措施及時對綠地和樹池排澇,防止植物因澇致死。綠地和樹池內積水不得超過24小時;宿根花卉種植地積水不得超過12小時;忌水澇花卉應注意排澇,花池應在適當位置加設排水孔。5.3 中耕除草 5.3.1在植物生長季節(jié),要不間斷地進行中耕除草,應除小、除早、除了。雜草要集中處理,并及時清運。 5.3.2在綠地內采用化學藥劑除草時,需慎重,應先試驗,再應用。所用除草化學藥劑應符合NY/T-1276-2007的有關規(guī)定。5.3.3除草時不能傷根及造成根系裸露;宿根花卉萌芽期應特別注意保護新生嫩芽,同時及時剪除多余萌蘗。5.3.4在具有野趣的游憩地段可采用機械割草,使其高矮一致。5.3.5草坪要及時清除雜草,保持草坪純度。 5.4施肥及土壤改良 5.4.1應根據園林樹木生長需要和土壤肥力情況,合理施肥,平衡土壤中各種礦質營養(yǎng)元素,保持土壤肥力和合理結構。園林樹木的施用時要用量準確,并充分粉碎,與土壤混合后要撒施均勻,隨即澆水,無肥料裸露現(xiàn)象。5.4.2在樹木休眠期以有機肥為主,在與土壤拌勻后,采用穴施、環(huán)施和放射狀溝施等方法。施肥后踏實,并平整場地。 5.4.3植株施肥量喬木施肥量應根據樹木大小、肥料種類及土壤肥力狀況而定。灌木、綠籬、模紋在生長旺季,每月進行葉面追肥一次。 草坪和地被每年應根據草坪草的生長狀況適當追肥。冷季型草坪返青前,可施腐熟粉碎的有機肥,施肥量50-150g/m 2 ,或施10g/m 2 尿素或10g/m 2 磷酸二銨等;生長期應視草情,適當增施磷、鉀肥;晚秋,可施氮、磷、鉀復合肥或純氮肥2-3次,每次約10-15g/m2 。暖季型草可于5月和8月各施10g/m 2 尿素。 竹類應以施有機肥為主,并適量加入含鐵的復合肥料,肥料中氮、磷、鉀的比例以5:2:4為宜。最佳肥施時間為早春3月和8月9月;應在竹林計劃延伸的位置,深翻土地,并壓入青草或填有機質含量高的土雜肥。5.5 病蟲害防治 5.5.1在進行病蟲害防止時,操作人員要嚴格按照NY/T-1276-2007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進行作業(yè)。所用農藥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 第632號文關于禁止五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公告要求。5.5.2防治園林植物病蟲害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5.5.3 應科學、有針對性地進行養(yǎng)護管理,使植株生長健壯,以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 5.5.4及時清理帶病蟲的落葉、雜草等,消滅病源、蟲源,防止病蟲擴散、蔓延。 5.5.5 應加強病蟲檢查,發(fā)現(xiàn)主要病蟲害應根據蟲情預報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對于危險性病蟲害,一旦發(fā)現(xiàn)疫情應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并迅速采取撲滅措施。 5.5.6當采用生物防治時,應保護和利用天敵,創(chuàng)造有利于其生存發(fā)展的環(huán)境條件。具體方法主要包括: 以微生物治蟲;以蟲治蟲; 以鳥治蟲; 以激素治蟲; 以菌治病蟲; 其他生物防治法。 5.5.7物理防治主要包括: 餌料誘殺; 燈光誘殺; 潛所誘殺; 熱處理; 截止上樹; 人工捕捉; 挖蛹或蟲; 采摘卵塊蟲包; 刷除蟲或卵; 鉤殺蛀干害蟲; 摘除病葉病梢; 刮除病斑; 結合修剪,剪除病蟲枝等。 5.5.8化學防治應選用高效、低毒、無污染、對天敵較安全的藥劑,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被國家明文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和農業(yè)部門明令禁止使用的,對天敵影響較大的化學農藥在園林植物的養(yǎng)護中嚴禁使用;用藥時,對不同的防治對象,應抓住時機,對癥下藥、安全用藥,不得隨意加大濃度;不同藥劑要交替使用,同時采取兼治,減少噴藥次數;選用新的藥劑和方法時,應先經試驗,證明有效和安全時,才能大面積推廣。 5.6 更新、調整、伐樹及補植 5.6.1種植結構調整和伐樹應經園林主管部門按規(guī)定程序批準后方可進行。 5.6.2伐移樹木時,應設安全員,劃定安全范圍并圍攔,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伐移的樹干、樹枝等要隨時清運;樹樁高度應盡量降低,并在兩日內刨除樹樁,及時采取補種或鋪裝措施,做到場光地凈和行人、車輛安全。5.6.3具備以下條件上報批準后再移植或伐樹: 密植林的調整與間伐;更新樹種;枯朽、衰老、嚴重傾斜、對人和物體構成危險的;配合有關供電、建筑或市政工程。 5.6.4 應及時對道路及綠地內歪斜苗木扶正。5.6.5綠地內長勢不良或景觀效果差的苗木應及時調整,對缺株和斑禿應及時補植。喬木缺株要求按原品種規(guī)格補齊,如原規(guī)格過大的,行道樹補植不應小于10cm,其它綠地內的喬木不低于8cm;其他灌木及地被按原規(guī)格補植。地被、模紋、綠籬及時清理死苗,并按原品種、原規(guī)格補齊,及時對長勢較差的苗木進行調整和拼栽。草坪對被破壞或其他原因引起死亡的草坪草應及時更換補植,補植時應補種與原草坪相同的草種;適當密植,保持完整,無裸露地面。5.7 防寒和其他防護措施 5.7.1返青水和凍水應適時澆灌,并澆足澆透。合理安排修剪時期和修剪量,使樹木枝條充分木質化,提高抗寒能力,樹木安全越冬。5.7.2對不耐寒的樹種和樹勢較弱的植株應分別采取不同防寒措施:對耐寒、耐旱、抗風能力差的邊緣樹種(如雪松等)應及時清除樹冠上積雪,在新植3年內應搭設風障;對耐寒性差且樹皮較薄的樹種(如桂花、香樟、廣玉蘭等)應及時清除樹冠上積雪,在新植3年內可采取主干和樹冠防寒措施; 對株形低矮、抗寒性較差的花灌木,應于根基部培設土堆防寒;對不耐寒的宿根花卉應覆土防寒;竹類中過密竹林應于11月適當鉤梢,未鉤梢的密竹林,應于降雪后及時抖掉竹梢積雪。5.7.3當園林植株有傾倒、劈裂或折斷的可能時,應及時采取加固或支撐等保護措施。5.7.4水生植物應在水生植物栽植區(qū)域四周設置圍網。5.8 切邊5.8.1切邊包括喬木、灌木、球類等獨立個體的樹穴切邊,模紋與模紋,模紋與草坪,草坪、地被與游步道之間的切邊。5.8.2 要求界限清晰,線條流暢,樹穴內的土要略低于外圍,且土質松散。具體要求如下:喬灌木干徑10cm,樹穴半徑為30cm35cm;干徑10cm,樹穴半徑為50cm55cm。球類蓬徑50cm,樹穴半徑為30cm35cm;蓬徑51cm100cm,樹穴半徑為50cm55cm;蓬徑101cm,樹穴半徑為75cm80cm。模紋、地被的切邊寬度為5cm7cm。 5.9涂白涂白均勻,上口平齊,高度距地面1.1m1.3m,整條道路涂白后上口應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5.10 保潔、設施和秩序5.10.1 保持綠地內無鼠洞和蚊蠅滋生地等,發(fā)現(xiàn)鼠洞要隨時堵塞。及時清除“樹掛”等白色污染物及綠地內水面的雜物。5.10.2清除垃圾雜物后應注意保潔,集中后的垃圾雜物應及時清運,園林器具應擺放在隱蔽的地方,嚴禁焚燒垃圾和枯枝落葉。 5.10.3 保護好綠地內的花草樹木,保持綠地完整。經批準臨時占用的綠地,應按時收回,并監(jiān)督恢復原狀。 5.10.4加強管理,嚴禁綠地內堆放雜物和停放與綠化作業(yè)無關的一切車輛;嚴禁在綠地植物上貼掛標語、晾曬衣物、種菜、放養(yǎng)家禽等。 5.10.5 應保證圍欄、護網、綠化供水等設施的完整美觀,防止綠化用水等被盜用;對損壞的園林設施,要及時修補或更換。5.11古樹名木保護 5.11.1 針對古樹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和古樹生長的特點,加大科學研究力度,實現(xiàn)科學管理和養(yǎng)護。 5.11.2 使古樹生長的各項環(huán)境指標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 5.11.3 必須處理好古樹與周圍其他植物之間的關系。 在松柏類古樹周圍可適量保留殼斗科樹種如櫟、槲等,以利菌根菌的活動,促進古樹生長。 古松樹冠垂直投影范圍內嚴禁種植核桃樹、接骨木、榆樹,以避免對其的生長產生抑制作用。 除對古樹生長有利的部分植物可適量保留外,必須對古樹周圍生長的闊葉樹、速生樹和雜灌草進行控制。 5.11.4 應保持古樹及周圍環(huán)境的清潔。5.11.5 應加強古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 5.11.6 應因地制宜地設置圍欄保護古樹,孤立樹或樹群圍欄與樹干的距離不小于3m。 5.11.7 在古樹保護范圍內(樹冠垂直投影外沿3m范圍內),禁止動土或鋪砌不透氣材料。各種施工范圍內的古樹必須在其保護范圍邊緣事先采取保護措施。 5.11.8 在古樹根系分布范圍內,嚴禁設置臨時廚房或廁所等有污染氣體、液體的設施和排放污水的滲溝;嚴禁在樹下堆放污染古樹根系、土壤的物品,如石灰、撒過鹽的積雪、人糞尿、垃圾、廢料或倒污水等。 5.11.9 嚴禁在樹體上釘釘子、繞鐵絲、掛雜物或作為施工的支撐點。嚴禁攀折、刮蹭和刻劃樹皮等傷害古樹的行為。 5.11.10 有紀念意義和特殊觀賞價值的古樹,應保留其原貌,對枯枝采取防腐處理。需修剪的應制定修剪方案,報主管部門批準。古樹樹體上的傷疤或空洞應及時填充修補,防止進水。 5.11.11 當古樹樹體及大枝有傾倒、劈裂或折斷的可能時,應及時采取加固或支撐等保護措施。 5.11.12 對高大樹體必須安裝避雷裝置,以防雷擊。 5.11.13 在坡林地環(huán)境的古樹應有下木和地被植物伴生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應對坡坎進行加固、防止水土流失。平地古樹林地應適時適地栽種豆科地被植物。澆水應一次澆透澆足。暫不使用再生水澆灌古樹。 5.11.14 古樹復壯要嚴格采用成功的方法,吸收和運用新的研究成果,及時報請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審查。 5.11.15 古樹復壯和移植工程必須是具有二級或二級以上的園林綠化施工資質的企業(yè)方可承擔。古樹移植必須成活。施工技術方案必須經專家組論證,報請市園林局審核、市政府批準后,并在園林監(jiān)察部門監(jiān)督下實施。移后要落實養(yǎng)護管理責任制,及時制定養(yǎng)護方案,并進行跟蹤管理。 5.12 園林植物養(yǎng)護等級技術措施頻次園林植物養(yǎng)護等級技術措施頻次見表2。6 園林綠化養(yǎng)護分級管理質量評價園林綠化養(yǎng)護分級管理質量的評價按附錄A規(guī)定進行,得分85分合格。表2園林植物養(yǎng)護等級技術措施頻次表 單位:次/年 級別類別澆水防病蟲修剪(包括抹芽)施肥除草垃圾處理具體要求一級綠地喬木574113隨產隨清澆水: 春秋季節(jié)連續(xù)20天無降雨需及時澆水。 修剪: 5-10月冷季型草坪一月兩次,暖季型一月一次,11月上旬一次;花灌木、藤本5-10月每兩月一次,冬季整形修剪一次;球類、綠籬5-10月每月二次;喬木5-10月每兩月一次,冬季整形修剪一次。 除草: 5-10月每半月清除一遍,冬季前再清除一遍。灌木674113綠籬5712113一、二年生花卉881213宿根花卉1082313草坪冷季型12812313暖季型1057213二級綠地喬木4631/27日產日清澆水: 春秋季節(jié)連續(xù)一月無降雨需及時澆水。 修剪: 5-10月冷季型草坪一月兩次,暖季型一月半一次,11月上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