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章, 所得稅會計習題及案例題答案一、練習題1、負債的賬面價值6 400 000元; 預計負債的計稅基礎 0元; 6 400 000元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每年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差異及遞延所得稅確認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實際成本8 400 0008 400 0008 400 0008 400 0008 400 0008 400 000累計會計折舊1 400 0002 800 0004 200 0005 600 0007 000 0008 400 000賬面價值7 000 0005 600 0004 200 0002 800 0001 400 000 0累計計稅折舊2 400 0004 400 0006 000 0007 200 0008 000 0008 400 000計稅基礎6 000 0004 000 0002 400 0001 200 000 400 000 0暫時性差異1 000 0001 600 0001 800 000 40 000 25 000 0適用稅率 252525252525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250 000400 000450 000400 000 250 0000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作會計分錄如下:2008年末:借:所得稅費用 250 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0 0002009年末:累計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為400 000元。當年應確認數(shù)400 000250 000150 000(元)。 借:所得稅費用 150 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 500 0002010年末:累計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為450 000元。 當年應確認數(shù)450 000400 00050 000(元) 借:所得稅費用 50 0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50 0002011年末:累計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為400 000元。 當年應確認數(shù)400 000450 00050 000(元)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50 000 貸:所得稅費用 50 0002012年末:累計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為:250 000元 當年應確認數(shù)250 000400 000150 000(元)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150 000 貸:所得稅費用 150 0002006年末,累計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為0 當年應確認數(shù)0250 000250 000(元)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250 000 貸:所得稅費用 250 0003、分析:(1)產(chǎn)生資產(chǎn)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 1 500 000元,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2)當年會計折舊 21 000 0005/15=7 000 000(元) 稅務折舊 21 000 00010=2 100 000(元) 導致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4 900 000元,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3)賬面價值 1 500 000元,計稅基礎0元,導致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1 500 000元,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因稅法規(guī)定可以加計扣除50%,導致產(chǎn)生當期差異1 050 000元。 (4)屬于公益性捐贈,為超過年度利潤12%,可全部從稅前扣除。會計與稅務不存在差異; (5)違反行政法律法規(guī)罰款,不能從稅前扣除,600 000元為當期差異; (6)計提減值準備,導致資產(chǎn)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 800 000元。2010年應交所得稅=(50 000 0001 500 000+4 900 0001 500 0001 050 000+600 000+2 800 000)25%=13 562 500(元)2010年遞延所得稅負債=(1 500 000+1 500 000)25%=750 000(元)2010年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4 900 000+2 800 000)25%=1 925 000(元)2010年所得稅費用=13 562 500+750 0001 925 000=12 387 500(元)借:所得稅費用 12 387 500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 925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3 562 5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750 000【案例分析題】答案 (一)2010年12月31日資產(chǎn)負債表按會計準則和稅法規(guī)定確認的結(jié)果如下:報表項目 賬面價值 計稅基礎 差 異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 9 200 000 8 000 000 (1 200 000 應納稅)應收賬款 8 900 000 8 400 000 ( 500 000 可抵扣)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 5 800 000 5 000 000 ( 800 000 應納稅)存貨 7 800 000 8 300 000 ( 500 000可抵扣)固定資產(chǎn) 15 400 000 17 800 000 ( 2 400 000 可抵扣)無形資產(chǎn) 5 800 000 7 100 000 ( 1 300 000可抵扣 )預計負債 500 000 ( 0 ) ( 500 000可抵扣 )(二)2011年12月31日資產(chǎn)負債表按會計準則和稅法規(guī)定確認的結(jié)果如下:報表項目 賬面價值 計稅基礎 差 異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 12 500 000 13 000 000 ( -500 000 可抵扣)應收賬款 6 8000 000 7 200 000 ( -400 000 可抵扣)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 7 200 000 6 500 000 ( 700 000 應納稅)存貨 9 800 000 10 900 000 ( -1 100 000可抵扣)固定資產(chǎn) 16 600 000 18 300 000 ( -1 700 000 可抵扣)無形資產(chǎn) 4 600 000 6 200 000 ( -1 600 000可抵扣 )其他應付款 500 000 500 000 ( 0 )(三)2010年需要調(diào)增、調(diào)減應稅所得的當期差異: 需要調(diào)增2010年應稅所得的當期差異=850 00040%+10 000 00050%+500 000 =5 840 000(元) 需要調(diào)減2010年應稅所得的當期差異=2 000 000(元)(四)2010年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 2010年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00 000+800 000=1 000 000(元) 2010年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1 000 00025%278 800=221 200(元) 2010年可抵扣暫時性差異=500000+600 000+2 400 000+1 300 000+900 000=5700000(元) 2010年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5 700 00025%1 246 000=179 000(元)(五)2010年應交所得稅金額: 2010年應交所得稅=(82 000 000+5 840 0002 000 000+5 700 0001 000 000+5 700 000)25%=22 635 000(元)(六)2010年所得稅費用: 2010年所得稅費用=22 635 000+221 200-179 000800 00025%= 22 477 200(元) 2010年應計入所有者權(quán)益的所得稅=800 00025%=200 000(元)(七)確認2010年所得稅的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22 477 200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79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00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2 635 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221 200(八) 2011年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編制確認分錄。2011年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為700 000元。2011年初“遞延所得稅負債”賬戶余額為500 000元。2011年末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700 00025%-500 000=-325 000(元)2011年可抵扣暫時性差異=500 000+400 000+1 100 000+1 700 000+1600000=5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景區(qū)擴建籌備計劃方案
- 高端酒店停車場經(jīng)營管理合同
- 乾隆與皇后考試題及答案
- 數(shù)據(jù)日報面試題及答案
- 主動脈夾層的診斷與治療
- 調(diào)度中心管理方案模板
- 車輛無償租賃給臨時施工項目協(xié)議
- 石板保護處理方案
- 消防驗收計劃及方案
- 英國教育發(fā)展史綱
- 2025年中國城市集中供熱行業(yè)市場全景分析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2025年度電商直播平臺主播直播內(nèi)容版權(quán)購買合同3篇
- 壓型機安全操作規(guī)程范文(2篇)
- 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第二學期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石化應急培訓課件
- 鐵路運輸效率評價指標體系-洞察分析
- 中級消防設施操作員證培訓項目服務方案
- 部隊夏季皮膚病
- 文藝晚會策劃手冊
- 《電力碳計量服務終端技術(shù)規(guī)范》
- 鋼板樁支護方案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