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動物多樣性進化-64pp_第1頁
01-動物多樣性進化-64pp_第2頁
01-動物多樣性進化-64pp_第3頁
01-動物多樣性進化-64pp_第4頁
01-動物多樣性進化-64pp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2,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動物界:真核、異養(yǎng)生物;動物的起源:單細胞的原生生物;動物的分類:30多門;150萬已知種;30.1無脊椎動物的多樣性和進化30.2脊索動物的多樣性和進化30.3動物界的系統(tǒng)進化和地理分區(qū),3,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30.1無脊椎動物多樣性、進化原生動物:單細胞,歸入原生生物界(不在動物界)后生動物:多細胞無脊椎、脊椎動物的劃分依據(jù)胚胎發(fā)育有無神經(jīng)胚階段;有無鰓裂、脊索、背神經(jīng)管;,4,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無脊椎動物分類:30多個門劃分依據(jù)對稱形式;卵裂形式;中胚層、體腔:有無、形成方式;口:形成方式;分節(jié):有無、性質,等;,5,無脊椎動物主要類群、進化情況側生動物:2層細胞;海綿動物真后生動物:2-3胚層兩胚層、輻射對稱動物:腔腸動物三胚層、兩側對稱動物無體腔動物:扁形動物假體腔動物:線蟲動物真體腔動物不分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分節(jié)動物原口動物:環(huán)節(jié)、節(jié)肢動物后口動物:棘皮動物,6,另一種劃分方法(較多人接受)三胚層、兩側對稱動物原口動物:環(huán)節(jié)、節(jié)肢動物無體腔動物:扁形動物假體腔動物:線蟲動物真體腔動物:不分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分節(jié)動物:環(huán)節(jié)、節(jié)肢動物后口動物:真體腔動物棘皮動物、脊索動物,7,30.1.1簡單、多孔動物(海綿動物)海產(chǎn)、固著;輻射對稱:適應固著;體壁:兩層細胞;側生動物:進化側支胚胎發(fā)育等方面特殊,顯著不同于其他多細胞動物;,8,30.1.2輻射對稱兩胚層腔腸動物海產(chǎn)(淡水)輻射對稱;內、外兩胚層;刺細胞;出現(xiàn)組織分化、簡單的器官;網(wǎng)狀神經(jīng)系統(tǒng);,9,30.1.3兩側對稱、三胚層扁形動物兩側對稱:適應自由生活;三胚層:外、內、中;以下均如此無體腔:見后;出現(xiàn)器官系統(tǒng);不完全消化系統(tǒng)無肛門;,10,原腎型排泄系統(tǒng):外胚層內陷分支網(wǎng)狀排泄管;梯形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自由生活:渦;寄生:吸蟲、絳蟲,11,30.1.4動物的體腔中胚層、體腔的形成:兩種方式體腔囊法(腸體腔法)內胚層背側外突成對體腔囊脫離內胚層擴大體腔、中胚層(體壁、臟壁),12,端細胞法(裂體腔法)端細胞分裂中胚層細胞裂開成對體腔;,13,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三胚層動物分類無體腔、初生體腔、次生體腔無體腔:渦蟲中胚層細胞實質組織填充體壁、消化管之間;貯存、傳遞營養(yǎng)物質、水分;,14,初生體腔:初級、原、假體腔最早、初級、原始;線蟲中胚層體壁肌肉層運動能力腸壁:無中胚層形成的肌肉層;體腔液:輸送物質;保持形狀;運動(液壓骨骼),15,次生(真)體腔重要進化特征位置中胚層包圍體壁肌肉層、腸壁肌肉層之間;腸壁肌肉層腸道蠕動消化來源:腸體腔、裂體腔;,16,30.1.5假體腔動物龐雜類群:線蟲、輪蟲等;假體腔;完全消化管:肛門消化能力原腎型排泄系統(tǒng);自由生活、寄生;,17,30.1.6真體腔軟體動物物門動物界第二大類群田螺、河蚌、烏賊等,18,1.體部:頭、足、內臟團、外套膜2.殼:石灰質,外套膜分泌3.真體腔:不發(fā)達4.開管式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動脈體腔(血腔、血竇)心;,19,5.出現(xiàn)專門的呼吸器官鰓、外套膜、肺囊(“肺”)6.后腎型排泄器官外、中胚層形成;不分支;內外2個開口腎口體腔;腎孔外界;,20,30.1.7動物的分節(jié)現(xiàn)象分節(jié)現(xiàn)象與體節(jié)身體外、內橫分成許多相似部分體節(jié);意義:運動靈活性體節(jié)分工愈合體部;,21,分節(jié)現(xiàn)象的進化同律分節(jié):原始,環(huán)節(jié)動物頭部外,各部分體節(jié)基本相同;內部器官按體節(jié)重復排列;異律分節(jié):高等,節(jié)肢動物體節(jié)分工愈合體部(頭、胸、腹部等),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22,30.1.8同律分節(jié)環(huán)節(jié)動物門沙蠶、蚯蚓、螞蟥1.同律分節(jié)為主;2.疣足:原始附肢,運動器官體壁兩側扁平突起,每節(jié)一對;蚯蚓:退化,僅體壁保留剛毛;,23,3.真體腔:發(fā)達重要進化特征4.閉管式循環(huán)系統(tǒng)發(fā)達、復雜、效率高5.鏈狀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道下、縱貫全身腦神經(jīng)節(jié)圍咽神經(jīng)咽下神經(jīng)節(jié)腹神經(jīng)索(神經(jīng)節(jié))6后腎型排泄器官(見前),24,30.1.9分節(jié)、有附肢節(jié)肢動物門蝦、蟹;蜘蛛、蜈蚣、昆蟲種類多:84,第一大門;數(shù)量大;分布廣:水陸空無脊椎中唯一真正適應陸生;有翅能飛翔;,25,1.特征(1)異律分節(jié);(2)節(jié)肢:關節(jié)與身體之間、自身;(3)外骨骼:幾丁質、蛻皮;(4)混合體腔、開管式循環(huán)血腔;,26,(5)呼吸器官鰓、書鰓;書肺;氣管;,(6)排泄:后腎管,水生馬氏管,陸生,27,(7)變態(tài):不完全、完全不完全變態(tài):無蛹期、翅芽外生漸變態(tài):卵、若蟲、成蟲;若蟲(蝗蝻)成蟲(蝗蟲)生活環(huán)境、習性、形態(tài)完全相同;,28,半變態(tài):卵、稚蟲、成蟲;成蟲(蜻蜓)稚蟲(水蠆)生活環(huán)境、習性、形態(tài)不同;,29,完全變態(tài):有蛹期、翅芽內生成蟲(蠶蛾、蒼蠅、蝴蝶)幼蟲(蠶、蛆、毛蟲)生活環(huán)境、習性、形態(tài)完全不同;,30,3.節(jié)肢動物分類:六個綱(1)原氣管綱:櫛蠶、陸生;(2)肢口綱:鱟,水生;(3)蛛形綱:陸生;蜘蛛、蝎、蜱螨頭胸部、腹部;無觸角;4對步足。,31,(4)甲殼綱:水生蝦、蟹、水蚤;頭胸部、腹部;2對觸角;(5)多足綱陸生;蜈蚣、馬陸;頭部、軀干部;足多,每節(jié)1-2對;,32,(6)昆蟲綱:100萬種蝗蟲、蜻蜓、蜂、蟬、蚜蟲、蝽、甲蟲、蝶、蛾、蠅、蚊等。,33,體部:頭、胸、腹部;頭部:攝食、感覺、神經(jīng)中心觸角1對;口器:咀嚼、刺吸、虹吸、舔吸、嚼吸式等,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34,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胸部:連接、支持、運動中心3節(jié);足:3對;翅:2對(0,1);腹部:營養(yǎng)、代謝、生殖,35,30.1.10內骨骼、水管系統(tǒng)棘皮動物海產(chǎn)海星、海膽、海蛇尾、海參、海百合;,36,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后口動物:棘皮、脊索動物等原口動物:絕大多數(shù)無脊椎動物原腸胚,胚孔口;后口動物:胚孔肛門;次生性五輻射對稱體制幼蟲(自由生活、兩側對稱)底棲、固著成體(輻射對稱),37,分部:體盤、腕內骨骼:中胚層骨片棘、刺體表、粗糙,故名;水管系統(tǒng):真體腔液壓系統(tǒng)管足運動;,38,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30.2脊索動物門Chordata最高等;有脊索或脊椎的動物起源:無脊椎動物,與棘皮、半索動物親緣最近;3亞門:尾索動物亞門;頭索動物亞門;脊椎動物亞門,39,30.2.1脊索動物三大特征鰓裂:呼吸;脊索:支持;背神經(jīng)管;,40,30.2.2無上下頜低等脊索動物1.尾索動物:海鞘具備脊索動物的三大特征;變態(tài),41,幼體:自由生活蝌蚪狀;鰓裂;脊索:尾部,故名;成體:固著鰓裂保留;背神經(jīng)管退化脊索退化消失,42,2.頭索動物:文昌魚,終生具3大特征典型、原始脊索動物脊索:縱貫全身最前端,故名;鰓裂;神經(jīng)管:無腦、脊髓分化,43,3.圓口綱:七鰓鰻、盲鰻最原始、低等的脊椎動物;口吸盤:角質齒吸附、鉆入寄主;有奇鰭,無偶鰭;背神經(jīng)管分化簡單的腦、脊髓;脊索終生存在;出現(xiàn)脊椎雛形;,44,30.2.3有頜、適應水生魚類軟、硬骨魚;高度適應水生;脊椎動物最大類群,多樣性極豐富脊柱取代脊索支持;鰓呼吸;,45,上、下頜,牙齒:主動攝食;單循環(huán)變溫動物;偶鰭胸鰭、腹鰭,成對附肢,體形:流線型,46,30.2.4水生向陸生轉變兩棲綱外部形態(tài)、內部結構水生陸生的初步轉變;基本具備陸生脊椎動物結構;不能完全脫離水環(huán)境種類少4300種,47,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1.皮膚:黏液腺濕潤呼吸失水;2.呼吸:多種方式,肺、鰓、皮膚;3.不完全雙循環(huán):心室不分隔;4.變溫動物;5.脊柱:適應陸上運動,初步分化4部分:頸、軀干、薦、尾椎;6.典型陸生脊椎動物五指(趾)型四肢,48,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7.排泄器官:重吸收水能力差陸生適應不完善8.繁殖:離不開水受精、受精卵發(fā)育:水中;幼體:蝌蚪,水生,似魚(單循環(huán)、鰓、尾、無四肢等)變態(tài)成體,蛙初步適應陸生(不完全雙循環(huán)、四肢、肺呼吸為主),49,30.2.5適應陸生爬行動物形態(tài)、結構完善、復雜化真正適應陸生、陸上繁殖,50,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1.皮膚:保水干燥:無腺體、無呼吸功能;表皮:高度角質化鱗片、骨片;2.呼吸:肺發(fā)達,皮膚不再參與呼吸;,51,3.羊膜卵陸上繁殖完全擺脫水束縛卵殼、卵膜:保護、保水;絨毛膜、羊膜羊膜腔、羊水模擬水環(huán)境;尿囊:貯存胚胎代謝廢物尿酸;毛細血管豐富氣體交換;,52,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4.骨骼系統(tǒng)加強脊柱5部分,頸、胸、腰、薦、尾椎頸椎多頭部靈活胸廓:保護內臟、肺呼吸五趾(指)型四肢:爪陸生;薦椎承重、陸地運動能力,53,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4.不完全雙循環(huán)心室分隔程度血液混合程度變溫動物;5.排泄物:尿酸幾乎無毒性;幾乎不溶于水保水;,54,30.2.6適應飛翔、恒溫鳥類脊椎動物第二大類群,9700種恒溫;高度適應飛翔生活,55,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1.流線型;2.頸椎多,8-25,頭靈活;3.前肢翼飛翔;4.羽:最明顯特征;5.皮膚:干燥保水;6.羊膜卵:大型陸上繁殖;7.完全雙循環(huán)恒溫、高體溫4042,56,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8.呼吸系統(tǒng)肺:無肺泡;微氣管多級分支、網(wǎng)狀;氣體交換面積大:人肺的10倍;氣囊:浮力飛翔;輔助呼吸:高效,雙重呼吸吸、呼氣氣體交換飛翔;冷卻系統(tǒng);,57,9.消化系統(tǒng)角質喙、牙齒退化消失;砂囊:肌肉壁厚、角質膜、砂石機械消化能力很強;消化快;,58,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10.排泄:重吸收水分能力強;尿酸;11.感官:視覺:敏銳,雙重調節(jié);聽覺:良好;嗅覺:差(食腐鳥類例外)12.行為非常復雜繁殖行為:領地;求偶、筑巢、育雛;社會行為。,59,30.2.7最高等動物哺乳動物1.胎生,胎盤;2.乳腺乳汁育幼;,60,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3.繁殖母獸完善、良好的哺育、保護后代發(fā)育、生長全過程(胚胎幼仔自立)成活率胎生;哺乳;保護;母獸、幼仔維系社會聯(lián)系幼獸早期學習(捕食、社會行為),61,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4.皮毛:作用重要結構:皮膚厚;毛;汗腺;其他衍生物:皮膚腺、蹄、角等;功能多樣:保護、體溫調節(jié)、感覺、分泌、排泄等;5.骨骼系統(tǒng):高度簡化、靈活;椎間盤:軟骨、緩沖作用;,62,普通生物學第6篇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第30章動物多樣性的進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