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質 第1節(jié)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2020-2021學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質 第1節(jié)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2020-2021學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質 第1節(jié)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2020-2021學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質 第1節(jié)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2020-2021學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質 第1節(jié)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2021學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質 第1節(jié)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22020-2021學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質 第1節(jié)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2年級:姓名:- 10 -第1節(ji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選擇題1.下列有關遺傳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a.dna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b.酵母菌的遺傳物質主要是dnac.艾滋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d.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答案:d解析: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不具有細胞結構(如病毒)的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一種生物體內的核酸可能有2種,但遺傳物質只有1種。2

2、.在格里菲思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將r型活細菌與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下列能在死亡小鼠體內出現的細菌類型有()有致病性的r型活細菌無致病性的r型活細菌有致病性的s型活細菌無致病性的s型活細菌a.b.c.d.答案:b3.格里菲思進行了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下列哪一項不是格里菲思實驗的意義?()a.提出了“轉化因子”的概念b.證實了dna是遺傳物質c.奠定了艾弗里實驗的基礎d.開辟了用微生物研究遺傳學的新途徑答案:b解析:1928年,格里菲思完成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提出細菌體內有一種“轉化因子”,它可使原本無毒的r型細菌變成有毒的s型細菌,但并沒有證實這種物質是dna。后來,

3、美國科學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證明了該物質是dna。4.下列關于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需對細胞提取物分別進行不同的處理后再進行實驗b.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后,其性狀是可以遺傳的c.s型細菌的dna使部分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d.該實驗的思路是將dna和蛋白質分開,單獨觀察dna的作用答案:d解析: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利用了“減法原理”,每個實驗組特異性地去除了一種物質,從而鑒定出dna是遺傳物質。5.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指()a.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b.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c.細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體上d.染色體在遺傳上起主要作用答案:b解

4、析:一切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內既含有dna,也含有rna,但遺傳物質是dna。dna病毒的遺傳物質也是dna,只有少數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由于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6.在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中,赫爾希和蔡斯做了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用32p、35s標記同一組t2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b.該實驗的步驟是標記、培養(yǎng)、離心、攪拌、檢測c.用含有充足有機物的完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t2噬菌體d.該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答案:d解析:應該用32p、35s分別標記兩組t2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然后分別做侵染細菌的實驗,a項錯誤。在該實

5、驗的步驟中,應該是攪拌后再離心,b項錯誤。病毒必須依賴活細胞生存,t2噬菌體的培養(yǎng)需要用活的大腸桿菌,c項錯誤。該實驗的結論為dna是遺傳物質,d項正確。7.在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中,進行攪拌、離心后得到的上清液中主要含有()a.蛋白質外殼b.較輕的大腸桿菌c.尚未侵入的噬菌體d.噬菌體和細菌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上清液中主要含有侵入細菌的t2噬菌體所留下的蛋白質外殼。8.能證明r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是()a.煙草花葉病毒侵染實驗b.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c.豌豆雜交實驗d.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答案:a解析: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通過侵染實驗證明了rna是遺傳物質。噬菌體侵染細

6、菌實驗證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豌豆雜交實驗研究的是真核生物核內基因的傳遞規(guī)律。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二、非選擇題9.肺炎鏈球菌能引起小鼠患肺炎,小鼠并發(fā)敗血癥死亡。已知其有許多不同菌株,但只有光滑型(s型)菌株能引起疾病。這些有毒菌株的細胞外面有多糖類的膠狀莢膜保護,使它們不被宿主的正常防御機制破壞。下列是1928年格里菲思所做的實驗,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從d組實驗中的小鼠體內可分離出。(2)為了解釋上述實驗現象,科學家從s型活細菌中提取dna、蛋白質和多糖等成分,分別與r型活細菌一起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s型活細菌的dna與r型活細菌混合,將混合物注入小鼠體內

7、,可使小鼠死亡,這說明;s型活細菌的蛋白質或多糖與r型活細菌混合并注入小鼠體內,小鼠,小鼠體內只能分離出。(3)如果將s型活細菌用dna酶處理后與r型活細菌混合,混合物不使小鼠死亡,原因是。(4)上述轉化實驗直接證明了。答案:(1)s型活細菌和r型活細菌(2)s型活細菌的dna可使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不死亡r型活細菌(3)s型活細菌的dna被dna酶分解(4)dna是遺傳物質解析:(1)d組實驗小鼠患病死亡,體內一部分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而另一部分r型活細菌沒有被轉化,仍大量增殖。(2)s型活細菌的dna與r型活細菌混合會使后者轉化為s型活細菌;蛋白質、多糖等其他成分不能使r型活

8、細菌發(fā)生轉化。(3)dna酶會將s型活細菌的dna水解,水解的產物不會引起r型活細菌的轉化。(4)因為只有dna會引起r型活細菌的轉化,所以可以證明dna是遺傳物質。10.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理論上,上清液中不具有放射性,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的實際最終結果顯示:在離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強度比理論值略低。(1)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采用的實驗方法是。(2)在理論上,上清液的放射性應該為0,其原因是。(3)由于實驗數據和理論數據之間有較大的誤差,請你對實驗過程進行誤差分析。在實驗中,

9、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在實驗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將(填“是”或“不是”)誤差的來源,理由是。(4)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5)上述實驗中(填“能”或“不能”)用15n來標記噬菌體的dna,理由是。答案:(1)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2)噬菌體已將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腸桿菌內,上清液中只含無標記的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3)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釋放出來,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是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的噬菌體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具有放射性(4)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10、5)不能dna和蛋白質中都含有氮元素解析:(1)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采用的實驗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只將其dna注入,蛋白質外殼未進入,由于磷幾乎都存在于dna中,因此從理論上分析,上清液中應無放射性。(3)實驗中,如果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的時間過長,就會有大腸桿菌裂解而釋放出子代噬菌體,從而使上清液具有放射性;如果部分被標記的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內,也會使上清液具有放射性。(4)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5)氮元素在dna和蛋白質中都存在,因此不能用15n來標記dna。等級考素養(yǎng)提升一、選擇題1.在艾弗

11、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在培養(yǎng)有r型細菌的1、2、3、4四支試管中,依次加入經蛋白酶、rna酶、酯酶、dna酶處理的s型細菌的細胞提取物,經過培養(yǎng),檢查結果發(fā)現試管內有s型細菌的是()a.3和4b.1、3和4c.1、2和3d.2和3答案:c解析:根據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的結果可知,1、2、3試管中含有s型細菌。2.已知有莢膜的肺炎鏈球菌可引起動物致死性肺炎,無莢膜的肺炎鏈球菌對動物無害。某生物興趣小組從有莢膜的肺炎鏈球菌體內提取出了dna、蛋白質、多糖等物質,分別加入培養(yǎng)了無莢膜肺炎鏈球菌的培養(yǎng)液中,一段時間后將培養(yǎng)液注射到小鼠體內,下圖中結果錯誤的是()a.b.c.d.答案:d解析:

12、從有莢膜的肺炎鏈球菌體內提取的物質中,只有dna能使無莢膜的肺炎鏈球菌轉化為有莢膜的肺炎鏈球菌,使小鼠死亡。第組,dna酶會使dna水解,致使無莢膜的肺炎鏈球菌不能轉化為有莢膜的肺炎鏈球菌,故小鼠不死亡。3.右圖中甲、乙表示兩種不同的植物病毒,經重組形成雜種病毒丙,丙侵染植物細胞后,在植物細胞內增殖產生的新一代病毒是()答案:d解析:雜種病毒丙是由病毒甲的蛋白質外殼和病毒乙的核酸組裝而成的,核酸為遺傳物質,所以子代病毒應與病毒乙相同。二、非選擇題4.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利用小鼠進行了一系列體內轉化實驗,如下圖1所示。感受態(tài)r型細菌與s型細菌之間的轉化過程如下圖2所示,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實

13、驗1:r型細菌+小鼠存活實驗2:s型細菌+小鼠死亡分離出s型細菌實驗3:s型細菌加熱+小鼠存活實驗4:s型細菌加熱+r型細菌+小鼠死亡圖1圖2(1)青霉素是一種常用的廣譜抗生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起殺菌作用,無青霉素抗性的細菌與青霉素接觸,易死亡的原因最可能是。(2)在實驗4死亡的小鼠中能夠分離出型細菌。(3)除了用顯微鏡觀察細菌有無莢膜或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以觀察菌落特征外,據圖1可知,還可以通過怎樣的方法來區(qū)分r型細菌和s型細菌?。(4)圖2中步驟是將s型細菌加熱殺死的過程;s型細菌的dna雙鏈片段與a細胞膜表面的相關dna結合蛋白結合,其中一條鏈在酶的作用下分解,另一條鏈與感受態(tài)特異

14、蛋白結合進入r型細菌細胞內;c細胞經dna復制和細胞分裂后,產生大量的s型細菌,導致小鼠患敗血癥死亡,s型細菌的致病性與緊貼在細胞壁外側的(一種結構)有關,細菌此結構的有無受控制。答案:(1)細菌細胞吸水過多,細胞膜過度膨脹發(fā)生破裂(2)s型和r(3)用注射法,通過觀察小鼠的生活情況來區(qū)分(4)核酸(或dna)莢膜dna(或控制莢膜合成的基因)解析:(1)根據題意可知,青霉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起殺菌作用,無青霉素抗性的細菌與青霉素接觸,產生的子代細菌因缺乏細胞壁的保護,導致細胞吸水過多,引起細胞膜過度膨脹發(fā)生破裂而死亡。(2)在實驗4中,s型細菌含有的“轉化因子”能使部分r型細菌轉化為s

15、型細菌,致使小鼠死亡,故在實驗4死亡的小鼠中能夠分離出s型細菌和r型細菌。(3)除了用顯微鏡觀察細菌有無莢膜或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以觀察菌落特征外,還可以用注射法,通過觀察小鼠的生活情況來區(qū)分r型細菌和s型細菌。(4)分析圖2可知,步驟是將s型細菌加熱殺死的過程;dna酶能催化dna水解;r型細菌的外表面沒有莢膜,沒有致病性,而s型細菌的外表面有莢膜,有致病性,所以s型細菌的致病性與緊貼在細胞壁外側的莢膜有關;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所以細菌莢膜結構的有無受基因(或dna)控制。5.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在侵染過程中的功能,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他們指出“噬菌體在分

16、子生物學的地位就相當于氫原子在玻爾量子力學模型中的地位”。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具有的特點。(2)通過的方法分別獲得被32p或35s標記的噬菌體,用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從而追蹤在侵染過程中變化。(3)侵染一段時間后,用攪拌機攪拌,然后離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檢測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上圖所示的實驗結果。攪拌的目的是,所以攪拌時間少于1 min時,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實驗結果表明當攪拌時間足夠長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別占初始標記噬菌體放射性的80%和30%,證明。圖中“被侵染的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本組數據的意義是作為對照組,以證明,否則細胞外放射性會增高。(4)本實驗證明病毒遺傳物質的復制和傳遞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答案:(1)結構簡單,只含有蛋白質和dna(核酸)(2)用分別含32p和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再用噬菌體分別侵染被32p或35s標記的大腸桿菌dna和蛋白質的位置(3)使吸附在細菌上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較低大多dna進入細菌,大多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細菌沒有裂解,沒有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32p(4)dna解析:(1)噬菌體屬于病毒,病毒是生物界最小的一種非細胞生物,并且結構簡單,組成物質中只含有蛋白質和核酸。(2)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