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九講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自主練含解析_第1頁
2021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九講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自主練含解析_第2頁
2021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九講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自主練含解析_第3頁
2021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九講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自主練含解析_第4頁
2021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九講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自主練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九講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2019·全國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隨著非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北移,地中海不斷萎縮,里海從地中海分離。有學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氣候轉暖,里海一度為淡水湖。當氣候進一步轉暖,里海北方的大陸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補給類型發(fā)生變化,里海演化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鹽度遠小于地中海的鹽度。下圖示意里海所在區(qū)域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1)板塊運動導致的山脈隆起改變了區(qū)域的地貌、水文和氣候特征,分析這些特征的變化對里海的影響。(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為淡水湖,對此作出合理解釋。(3)分析補給類型發(fā)生變化后里海演化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來演化

2、為湖泊的必要條件。第(1)題,板塊運動(擠壓)導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脈,使得里海逐漸與地中海隔離,形成湖盆。山脈的隆升,導致匯水面積縮小,來水減少,湖泊面積會縮小。山脈的隆升,影響到了大氣環(huán)流和水汽的輸送,導致其向干旱化發(fā)展,湖泊逐漸演化為內陸湖。第(2)題,末次冰期晚期,氣溫開始回升,湖泊北方冰川融化量會大幅度增加,導致淡水補給增多,而此時氣溫還相對比較低,湖面蒸發(fā)較弱,淡水支出小于補給,鹽度較低。第(3)題,一是要說明鹽分的來源(河流帶來);二是要說明鹽分無法隨徑流(無出水口)排出;三是說明水分可以通過蒸發(fā)而排出。第(4)題,結合題干材料可知,里海的形成是板塊擠壓運動的結果。而地中海和黑海演

3、化為湖泊的原理與里海相同,因此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繼續(xù)北移與亞歐板塊持續(xù)擠壓,導致直布羅陀海峽和土耳其海峽消失,地中海和黑海水域封閉,最終變成湖泊。答案(1)山脈隆起,里海與海洋分離,形成湖泊(湖盆)。山脈隆起,導致里海匯水面積縮小,湖泊來水量減少,湖泊面積縮小。山脈隆起,阻擋濕潤氣流,導致干旱,推動湖泊向內陸湖演化。(2)氣溫仍較低,湖面蒸發(fā)弱;受冰雪融水補給;補給大于蒸發(fā)。(3)有河流匯入,帶來鹽分;無出水口,鹽分無法排出;地處內陸,蒸發(fā)強烈,導致鹽度升高。(4)非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繼續(xù))北移(或板塊運動趨勢不變)。真題再用(1)里海湖面具有“春夏稍高、秋冬略低”的特點,請分析其原因。(

4、2)里海北部海域和南部海域相比,北部鹽度遠低于南部海域,請分析原因。答案(1)注入里海的徑流主要來自伏爾加河,伏爾加河以積雪融水補給為主,春夏季注入里海的徑流量大,因而春夏季湖面較高;秋冬季入湖徑流量有一定減少,且里海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旱,降水少,因而到秋冬季湖面會有所降低。(2)北部有河水注入;北部緯度高、氣溫低,蒸發(fā)量小于南部。解析第(1)題,從里海的區(qū)域特點分析,其補給水源以降水、積雪融水為主。春夏融水、降水量大,注入里海的水量大,故湖面稍高;秋冬季水量減小,故湖面稍低;且里海降水少,對湖面影響不大,但其補給區(qū)(伏爾加河流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第(2)題,由圖可知,里海位于

5、亞歐大陸內部,周圍地區(qū)氣候干旱,蒸發(fā)量大,降水稀少;北部地區(qū)緯度較高,蒸發(fā)相對較小,同時北部有河流注入,降低了鹽度。(2016·全國卷)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東北長白山高山苔原帶矮小灌木的凍害反而加劇。調查發(fā)現,長白山雪期縮短;凍害與坡度密切相關,而與海拔基本無關;西北坡為凍害高發(fā)區(qū)。據此完成(1)(3)題。(1)在高山苔原帶,與坡度密切相關,而與海拔基本無關的指標是()a大氣溫度 b降水量c積雪厚度 d植被覆蓋度(2)長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凍害高發(fā),是因為該坡()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氣溫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風力最大(3)氣候變暖但凍害加劇的原因可能是()a蒸騰加劇 b低溫

6、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陽輻射減弱第(1)題,在高山苔原帶,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大氣的溫度與海拔有關。該帶由于海拔高,氣候嚴寒,濕度很大,降水量較多,降水量與海拔有關。該地風力較大,坡度越大的地區(qū),積雪厚度越小;坡度較小的地區(qū)和洼地,積雪的厚度大,因此積雪的厚度與坡度有關,與海拔無關。坡度大小影響土層薄厚,海拔高低影響氣溫高低,土層和溫度都會影響植被的生長。第(2)題,凍害是低溫形成的,年降水量對凍害影響較?。槐逼露練鉁刈畹?;西北坡比北坡年日照多;西北坡是冬季風的迎風坡,風勢猛烈,積雪易被風力吹散,不易堆積,植被裸露,導致凍害加劇。第(3)題,氣候變暖,一方面,降雪的條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推后

7、;另一方面,由于溫度較高,積雪不易存留堆積,積雪冬季覆蓋時間變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積雪的覆蓋,加上強勁的冬季風,使得凍害加劇。答案(1)c(2)d(3)c真題再用長白山的苔原帶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為了與高緯度的苔原帶相區(qū)別,長白山苔原帶被命名為山地苔原帶。長白山山地苔原植物與北極地區(qū)的親緣物種保持著極大的相似性。下圖為長白山北坡自然帶分布圖,矮曲林是指不能直立生長,樹干斜生扭曲的森林。讀圖完成12題。1圖中長白山山地苔原帶為()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解析苔原帶主要分布在高緯度及海拔較高的寒冷地區(qū),所以長白山山地苔原帶應分布在矮曲林帶之上。2圖中長白山山地苔原帶的生長環(huán)境為()a溫暖、濕潤

8、 b寒濕、大風c微風、寒冷 d干燥、大風答案b解析長白山山地苔原植物與北極地區(qū)的親緣物種保持著極大的相似性,北極地區(qū)的苔原植物生長環(huán)境為寒冷、濕潤,所以長白山山地苔原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應與之相似。圖中山地苔原帶下分布有高山岳樺矮曲林帶,矮曲林樹木矮小彎曲,說明當地風力大。(2017·全國卷)下圖為我國東部地區(qū)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于2017年3月25日。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同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如今,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左圖),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右圖)。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此完成(1)(2)題。(1)當地

9、的自然植被屬于()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2)圖示常綠灌木成為我國很多城市的景觀植物,制約其栽種范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氣溫 b降水 c光照 d土壤第(1)題,根據題干中信息“我國東部地區(qū)”,拍攝時間“3月25日”“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等信息,說明當地雜樹不可能是常綠樹種,地帶性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第(2)題,常綠灌木是亞熱帶的典型樹種,在暖溫帶也可以種植,雖可保持常綠,但冬季景觀有明顯變化。因此,制約常綠灌木栽種范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熱量。答案(1)b(2)a真題再用該城市預引種國外優(yōu)良樹種作為綠化樹木,下列國家應優(yōu)先考慮的是()a英國 b意

10、大利 c巴西 d俄羅斯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該城市地帶性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因此優(yōu)先引種的也應該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樹種。四個國家中英國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可以引種。意大利大部分地區(qū)屬于地中海氣候,植被主要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巴西主要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植被以熱帶雨林植被和熱帶草原植被為主;俄羅斯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植被以針葉林為主。故選a項。全球氣候變化下的北冰洋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的科學家表示,通過多種不同方法進行的研究發(fā)現,大約到2050年,北極地區(qū)將會迎來沒有冰的夏天!或許這個時間還要提前。北冰洋上大量的海冰正在消失,或許是最能夠看得見

11、的全球氣候變化的標志,這能夠改變北極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甚至能夠對整個北半球的氣候造成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本世紀中葉之前,北冰洋的夏天將會出現無冰的狀態(tài)。在接下來的10到20年當中,很可能會出現北極海冰加速融化的現象。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告訴我們,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發(fā)生變化,會導致該區(qū)域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環(huán)境的變化;不僅導致該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還會影響到其他區(qū)域。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和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環(huán)境問題密切相關。如果我們不控制全球氣候變暖,那么北冰洋最終會成為“無冰之洋”,同時帶來的影響會更加深刻,極端天氣不斷影響人類生產生活。如極冰加速融化,流出北冰洋進入大西洋的洋流增強,導致北大西洋暖流減弱,歐

12、洲西部氣候會逐漸變冷。由于北極冰加速消融,北極不再寂靜。下圖為挪威探險家ousland為見證北極冰消融,于2010年6月23日到9月23日的航線。讀圖,完成12題。1關于ousland在此次航行中的敘述,可信的是()a大部分行程是順風航行b看到漂浮海冰上的北極熊同伴相殘c從甲到乙的探險途中遇到了大量浮冰威脅d沿途不斷遇到大型運礦船答案b解析圖示甲到乙的航程中受西風影響大,是順風航行,乙以后的航行受極地東風的影響大,是逆風航行,a項錯誤;航行時段是北半球的夏季,北極地區(qū)溫度升高,極冰融化,可看到漂浮海冰上的北極熊同伴相殘,b項正確;從甲到乙的探險途中盛行西南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不會遇到大量浮冰威脅,c項錯誤;大多路程是在北冰洋沿岸航行,受極冰影響,航運不發(fā)達,沿途極少見到大型運礦船,d項錯誤。2北極不再寂靜的主要原因是()a海冰大規(guī)模融化使海底火山、地震等地質活動進入活躍期b北極航線的開辟,海底資源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c世界各國為爭奪海洋資源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