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自貿協(xié)定全文_第1頁
中韓自貿協(xié)定全文_第2頁
中韓自貿協(xié)定全文_第3頁
中韓自貿協(xié)定全文_第4頁
中韓自貿協(xié)定全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韓民國政府 自由貿易協(xié)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方”)和大韓民國政府(“韓方”),以下簡稱“締約雙方”: 認識到雙方長期的友誼和牢固的經濟貿易關系,以及期待著加強雙方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 確信自由貿易區(qū)將為貨物和服務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和穩(wěn)定的市場,以及穩(wěn)定和可預測的投資環(huán)境,從而提升雙方企業(yè)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深信自由貿易協(xié)定將給各締約方帶來共同利益,并有利于擴大和發(fā)展國際貿易; 建立雙方間明確和互利的貿易規(guī)則; 期待著通過擴大雙方間的貿易和投資,提高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穩(wěn)定,創(chuàng)造新的就業(yè)機會,提升雙方公共福利水平; 注意到經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和環(huán)境保護是可持

2、續(xù)發(fā)展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組成部分,更加密切的經濟伙伴關系可以在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和 致力于促進和加強區(qū)域經濟合作和一體化; 同意達成協(xié)議如下: 第一章  初始條款和定義 第一節(jié) 初始條款 第1.1條 建立自由貿易區(qū) 在與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第二十四條和服務貿易總協(xié)定第五條相一致的基礎上,締約雙方特此建立自由貿易區(qū)。 第1.2條 目標 締約雙方締結本協(xié)定的主要目標包括: (一)鼓勵締約雙方之間貿易的擴大和多樣化; (二)消除締約雙方之間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壁壘,便利締約雙方之間貨物和服務的跨境流動; (三)促進締約雙方市場的公平競爭; (四)創(chuàng)造新的就業(yè)機會;及

3、(五)為進一步促進雙邊、地區(qū)和多邊合作建立框架,以擴大和增強本協(xié)定利益。 第1.3條 與其他協(xié)定的關系 締約雙方確認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協(xié)定和雙方均為成員的其他現存協(xié)定項下的現存權利和義務。 第1.4條 義務范圍 締約雙方應確保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本協(xié)定條款在各自領土內的效力,包括確保其地方政府遵守本協(xié)定項下的所有義務和承諾。 第1.5條 地理范圍 一、就中國而言,本協(xié)定適用于中國全部關稅領土,包括領陸、內水、領海、領空,以及根據國內法和國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行使主權權利或管轄權的領海以外區(qū)域;以及 二、就韓國而言,本協(xié)定適用于韓國行使主權的領陸、領水和領空,以及根據國內法和國際法,韓

4、國可行使主權權利或管轄權的包括海床和毗連底土的領海以外水域。 第二節(jié) 定義 第1.6條 定義 在本協(xié)定中,除非另有規(guī)定: 反傾銷協(xié)定指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組成部分的關于實施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第六條的協(xié)定; 海關指 (一)就中國而言,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或其繼任者;以及 (二)就韓國而言,指企劃財政部和韓國關稅廳或其各自的繼任者; 關稅包括任何海關或進口的關稅以及與貨物進口相關征收的任何種類的費用,包含與上述進口相關的任何形式的附加稅或附加費1,但不包含任何: (一)根據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1994第三條第二款,對締約方相似、直接競爭或可替代的貨物或對用于制造或生產進口貨物的全部或部分的

5、貨物所征收的相當于國內稅的費用; (二)依據符合第7章(貿易救濟)的締約方法律所征收的關稅; (三)與進口相關的相當于所提供服務成本的手續(xù)費或其他費用; (四)在進口數量限制或關稅配額管理所涉及的任何招標體系中針對進口貨物繳納或征收的額外費用; (五)依據WTO農業(yè)協(xié)議實施農產品特殊保障措施所征收的關稅。2 海關估價協(xié)定指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組成部分的關于實施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第七條的協(xié)定; 日指日歷日; 現存指在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有效的; GATS指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組成部分的服務貿易總協(xié)定; GATT1994 指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組成部分的1994 年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 一締約方的

6、貨物是指根據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1994所理解的國內產品或締約雙方同意的貨物,包括原產于該締約方的貨物; 進口許可協(xié)定是指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所包含的進口許可程序協(xié)定; 聯(lián)合委員會指根據第19.1條(聯(lián)合委員會)建立的聯(lián)合委員會; 措施包含任何法律、法規(guī)、程序、要求或慣例; 原產指符合第三章(原產地規(guī)則與實施程序)規(guī)定的原產地規(guī)則的情況; 人指自然人或法人,或根據國內法成立的其它任何實體; 保障措施協(xié)定指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組成部分的世界貿易組織保障措施協(xié)定; SCM協(xié)定指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組成部分的世界貿易組織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xié)定; SPS協(xié)定指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組成部分的實施衛(wèi)生與植物衛(wèi)生措施

7、協(xié)定; TBT協(xié)定指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組成部分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xié)定; TRIPS協(xié)定指作為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組成部分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定; WTO指世界貿易組織;以及 WTO協(xié)定指訂于1994年4月15日的馬拉喀什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 第二章 國民待遇和貨物市場準入 第一節(jié) 通用條款 第2.1條 領域和范圍 除非本協(xié)定另有規(guī)定,本章適用于締約雙方之間的貨物貿易。 第2.2條 定義 就本章而言: 消費是指 (一)實際消費;或 (二)進一步加工或制造從而形成貨物價值、外形、用途的實質性改變或用于生產其他貨物; 分銷商是指一締約方的人士在該締約方境內負責另一締約方貨物的商業(yè)分銷、代理、特許或

8、代表; 免稅是指免征關稅; 用于展覽或展示的貨物包括其元件、輔助設備和配件; 用于體育目的的臨時準許入境貨物是指被準許進入一締約方境內,在該締約方境內用于體育競賽、表演或培訓的體育必需品; 進口許可是指一項行政管理程序,作為進口至進口方境內的一項前提條件,要求向相關行政管理機構提交申請或其他文件(除通常清關所要求的文件外); 業(yè)績要求是指要求: (一)一定水平或比例的貨物或服務,應被用于出口; (二)給予免除關稅或進口許可的締約方的國內貨物或服務,應替代進口貨物; (三)免除關稅或進口許可的受益人應采購給予免除關稅或進口許可的締約方境內的其他貨物或服務,或對該締約方國內生產貨物給予優(yōu)先待遇;

9、(四)免除關稅或進口許可的受益人在給予免除關稅或進口許可的締約方境內,生產貨物或提供服務,應達到一定水平或比例的國產成分;或 (五)通過任何方式,將進口數量或價值與出口數量或價值,或與外匯流入數量掛鉤; 但不包括要求一進口貨物應: (六)隨后出口; (七)用作生產其他隨后出口的貨物的材料; (八)被用作生產隨后出口貨物的原料的相同或相似貨物替代;或 (九)被隨后出口的相同或相似貨物替代。 第二節(jié) 國民待遇 第2.3條 國民待遇 各締約方應根據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GATT) 1994第三條及其解釋性注釋,給予另一締約方的貨物國民待遇。為此,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1994第三條及其解釋性注釋經必要修改后應

10、納入本協(xié)定并構成本協(xié)定的一部分。   第三節(jié) 關稅減讓或消除 第2.4條 關稅減讓或消除 一、除非本協(xié)定另有規(guī)定,各締約方應根據附件2-A中的減讓表,對另一締約方原產貨物逐步減讓或消除關稅。 二、應一締約方要求,締約雙方應通過磋商,考慮加速減讓或消除附件2-A雙方減讓表中所列關稅的可能性。締約雙方就加速減讓或消除某貨物關稅達成的協(xié)定,在締約雙方根據各自適用法律程序獲得批準后,將取代附件2-A雙方減讓表中所規(guī)定的該貨物的稅率或減讓類別。 三、一締約方如愿意可在任何時間單方加速減讓或消除其在附件2-A減讓表中所列關稅。一締約方應在完成該修訂生效所需的內部程序后立即通過外交照會通知另一締約

11、方。該修訂應在外交照會列明的日期或在任何情形下在進行上述通知后90天內生效。締約方根據其中所列的單方做出的任何加速減讓不應撤回。 四、若一締約方在本協(xié)定生效后的任何時點降低其實施的最惠國關稅稅率,只要該稅率低于根據其在附件2-A中的減讓表所計算的關稅稅率,該稅率應適用于本協(xié)定涉及的相關貿易。 第2.5條 停滯 一、除非本協(xié)定另有規(guī)定,任一締約方不得對另一締約方的原產貨物提高任何現存關稅或加征任何新的關稅。這不應排除一締約方可: (一)將除第2.4條第二款或2.4條第三款所列之外的單方面減讓的關稅提高至以下所列的較低水平: 1.附件2-A減讓表;或 2.依據第2.4條第二款或2.4條第三款;或

12、(二)經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許可保持或提高關稅。     第四節(jié) 特別機制 第2.6條 貨物的暫準進口 一、任一締約方應給予下述貨物以臨時免稅入境,無論其原產地來源: (一)專業(yè)設備,如根據進口締約方有關法律規(guī)定有資格暫時進境的人員用于科學研究、教學或醫(yī)療活動、新聞出版或電視以及電影所需的設備; (二)在展覽會、交易會、會議或類似活動上陳列或展示的貨物; (三)商業(yè)樣品;以及 (四)被認可用于體育活動的貨物。 二、應相關人員請求且基于其海關認定的合法原因,一締約方應延長原先根據其國內法律確定的臨時入境的時限。 三、任一締約方不得對第一款中所述貨物的臨時免稅入境

13、設置條件,除非要求該貨物: (一)僅限于另一締約方的國民或居民使用于或在其個人監(jiān)督之下用于該人員的商業(yè)、貿易、專業(yè)或體育活動; (二)不在該方境內出售或租賃; (三)繳納金額不超過在其它情況下入境或最終進口應付稅費的保證金,保證金在該貨物出口時返還; (四)出口時可識別; (五)除非延期,否則應在第一款所述人員離境時,或在該締約方可確定的與其臨時入境目的相關的其他期限內,或6個月內出口; (六)進口不得超過其預定用途的合理數量;以及 (七)符合該締約方法律規(guī)定的可入境的其他情況。 四、如果一締約方在第三款中所規(guī)定的任何條件未得到滿足,該締約方可以對該貨物征收正常應繳的關稅或任何其他費用,以及其

14、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費用或罰款。 五、締約方,根據本條款規(guī)定,應允許由某一海關口岸暫準入境的貨物可由不同海關口岸復運出境。 六、各締約方應規(guī)定其海關或其他主管部門應免除進口者或某一貨物在本條款項下許可進口的其他責任人由于貨物無法復出口所產生的任何責任,若提交的關于該貨物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已經損毀的證明得到進口方海關認可。   第2.7條 無商業(yè)價值的廣告品或貨樣免稅入境 各方應根據其法律法規(guī),對無商業(yè)價值的廣告品和貨樣準許免稅入境。   第五節(jié) 非關稅措施3 第2.8條 進口和出口限制 一、除非本協(xié)定另有規(guī)定,任一締約方不得對自另一締約方進口的貨物或出口至另一締約方境內的貨物實施或

15、保持任何禁止或限制措施,但符合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1994第11條及其解釋性說明的措施的除外。為此,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1994第11條及其解釋性說明經必要修改后應納入本協(xié)定并構成本協(xié)定的一部分。 二、當一締約方根據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1994第11條第2(A)款,提議對能源和礦產資源實施出口禁止或限制措施時,該締約方應盡可能提前向另一締約方提供關于上述提議的禁止或限制措施及其理由和性質、預計實施期間的書面通知。 三、雙方理解,在其他任何形式的限制被禁止的情況下,第一款所述的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1994的權利和義務禁止 另一締約方實施或保持: (一)出口和進口價格要求,除非為實施反補貼和反傾銷稅的決議和承諾而

16、獲許可; (二)以滿足某一業(yè)績要求為條件的進口許可;  (三)在補貼和反補貼協(xié)定第18條和反傾銷協(xié)定第8.1條項下實施的,與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1994第6條不符的自愿出口限制。 四、在一締約方對自一非締約方進口的貨物或向其出口的貨物實施或保持禁止或限制措施的情況下,本協(xié)定無任何條款應被解釋為禁止該締約方: (一)限制或禁止自另一締約方境內進口該非締約方貨物;或 (二)作為該締約方貨物出口到另一締約方境內的條件,要求該貨物如果沒有在另一締約方境內被消費,不得將該貨物直接或間接再出口至該非締約方。 五、在一締約方對自一非締約方進口的貨物實施或保持禁止或限制措施的情況下,應任一締約方要求,締

17、約雙方應進行磋商,以避免對另一締約方境內定價、營銷或分銷安排造成不適當的干擾或扭曲。 六、作為參與進口或進口貨物的條件之一,任一締約方不得要求另一締約方的人士與該締約方境內的分銷商建立或保持合同或其他關系。 七、為進一步明確,第六款不禁止一締約方要求該款中提及的人士,出于方便該締約方監(jiān)管機構與該人士進行溝通的目的,指定代理人。   第2.9條 進口許可 一、任一締約方不得實施或保持與進口許可協(xié)定不符的措施。4 二、(一)本協(xié)定生效后,任一締約方如存在任何進口許可程序,應立即通知另一締約方。上述通知應: (1)包括進口許可協(xié)定第5條中所列的信息;且 (2)無論該進口許可程序是否符合本協(xié)

18、定。 (二)在實施任何新的或修訂的進口許可程序前,一締約方應在政府官方網站對新程序或修訂內容予以公布。該締約方應盡可能至少在該新程序或修訂生效前30天公布。 三、任一締約方不得對另一締約方的貨物實施進口許可程序,除非該締約方實施該程序符合第二款要求。   第2.10條 行政費用和手續(xù) 一、各締約方應確保對進出口征收的所有相關費用和規(guī)費符合其在GATT1994第8條第1款及其解釋性說明中的義務,該條款及其解釋性說明在作必要修改后應納入并成為本協(xié)定的一部分。 二、各締約方應將其目前征收的與進出口相關的費用和規(guī)費清單在網上予以公布并保留。   第2.11條 國營貿易企業(yè) 一、締約

19、方關于國營貿易企業(yè)的權利和義務應符合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1994第17條及其解釋性說明和關于解釋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1994第17條的諒解,該條款和諒解在作必要修改后應納入并成為本協(xié)定的一部分。 二、當一締約方要求另一締約方就某一國營貿易企業(yè)提供其運行方式以及其運行對雙邊貿易的影響等信息時,被要求的締約方在不影響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1994第17條4(d)關于機密信息的規(guī)定的前提下,應注意確保實現最大可能的透明度需求。   第2.12條 與貿易相關的非關稅措施 一、各締約方應確保其影響締約雙方之間貿易的非關稅措施的透明度,并確保任何上述措施不得被起草、實施或采用,基于的目的或形成的效果是在締約雙

20、方之間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 二、各締約方應盡可能在上述措施的公布和生效日之間容許一個合理的間隔。   第2.13條 成立工作組 一、依據第2.16條第三款(三),締約雙方特此在貨物貿易委員會項下成立一個由各締約方相關主管官員組成的工作組,就非關稅措施相關事項進行磋商。 二、工作組應考慮更好地便利締約雙方之間貿易的措施,并盡量在12個月內將考慮的結果,包括建議提交締約雙方。工作組考慮的結果及建議將提交至貨物貿易委員會供其考慮和/或實施。   第2.14條 新增國別關稅配額管理 一、一締約方對附件2-A中所列的設立的國別關稅配額,應按照關稅及貿易總協(xié)定1994第十三條,為進一

21、步明確,包括其解釋性說明,世界貿易組織進口許可程序協(xié)定和其他世界貿易組織協(xié)定予以實施和管理。 二、一締約方應確保其關稅配額管理措施和執(zhí)行保持一致和透明,其實施或保持不得對另一締約方形成歧視。   第2.15條 指定檢測實驗室 考慮到各自法律框架的規(guī)定和要求,鼓勵主管部門就通過指定另一締約方的檢測實驗室,實現在食品和化妝品領域相互承認檢測結果進行討論。   第六節(jié) 機制條款 第2.16條 貨物貿易委員會 一、締約雙方特此成立由各締約方代表組成的貨物貿易委員會(下簡稱委員會)。 二、該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研究本章項下出現的事項,如締約雙方同意,會議可更頻繁地召開。 三、委

22、員會的職能尤其包括: (一)促進締約雙方之間的貨物貿易,包括就本協(xié)定項下的加速削減或取消關稅及其他有關問題進行磋商; (二)處理締約雙方之間的貨物貿易壁壘,特別是與實施非關稅措施相關的壁壘,必要時可將上述事項提交聯(lián)合委員會研究; (三)必要時可建立工作組并在監(jiān)督在委員會項下建立的各工作組的工作;以及 (四)就第(一)至(三)段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締約雙方之間的貿易的相關事項進行信息交流以盡量減少其對貿易的負面影響并尋找雙方均可接受的其他選擇。     附件2-A 削減或取消關稅   一、除非本附件中一締約方的減讓表另有規(guī)定,依據第2.4條第一款,以下降稅分類適用于各

23、締約方削減或取消關稅: (一)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0”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完全取消,該類貨物應自在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免除關稅; (二)締約方減讓表中的降稅分類“5”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5年內等比減讓,該類貨物應自第5年1月1日起免除關稅; (三)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10”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的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10年內等比削減,該類貨物應自第10年1月1日起免除關稅; (四)一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10-A”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的關稅將在第1至8年保持基準稅率,自第9年1月1日起2年內等比削減,該類貨物應自第10年1月1日起免除關稅;

24、 (五)一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15”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的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15年內等比削減,該類貨物應自第15年1月1日起免除關稅; (六)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20”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20年內等比削減,該類貨物應自第20年1月1日起免除關稅; (七)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PR-10”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5年內等比削減基準稅率的10%,該類貨物應自第5年1月1日起保持基準稅率的90%。 (八)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PR-20”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5年內等比削減基準稅率的20%,該類貨物應

25、自第5年1月1日起保持基準稅率的80%。 (九)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PR-30”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5年內等比削減基準稅率的30%,該類貨物應自第5年1月1日起保持基準稅率的70%。 (十)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E”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保持基準稅率。 二、各締約方減讓表中應注明某一稅目的基準稅率及決定其在各減讓階段過渡關稅稅率的降稅類別。 三、降稅期暫定稅率應取整,至少舍位至千分之一,如該關稅稅率以貨幣單位表示,至少應舍至中國的十分之一元或韓國的一韓元。 四、在本附件和各締約方降稅表中,年度一指本協(xié)定生效之年。 五、在本附件和各締約方減讓表中,從年度

26、二開始,各階段的關稅削減應在相關年度的1月1日生效。   中方關稅減讓表一般說明 一、基準稅率:本減讓表中的基準稅率為2012年1月1日執(zhí)行的中國海關關稅的最惠國稅率。 二、分類:除附件2-A第一款所列的降稅分類外,本減讓表包括15-A、PR-8、PR-15、PR-35和PR-50五種降稅分類: (一)一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15-A”中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的關稅應在第1至10年保持基準稅率,自第11年1月1日起5年內等比減讓。該類貨物應自第15年1月1日起免除關稅; (二)一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PR-8”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5年內等比削減基準稅率的

27、8%。該類貨物稅率應自第5年1月1日起保持基準稅率的92%; (三)一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PR-15”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5年內等比削減基準稅率的15%。該類貨物稅率應自第5年1月1日起保持基準稅率的85%; (四)一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PR-35”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5年內等比削減基準稅率的35%。該類貨物稅率應自第5年1月1日起保持基準稅率的65%; (五)一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PR-50”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5年內等比削減基準稅率的50%。該類貨物稅率應自第5年1月1日起保持基準稅率的50%;

28、           韓方減讓表一般說明 一、韓國協(xié)調關稅稅則。本降稅表中的規(guī)定基本包含在韓國協(xié)調關稅稅則中,其解釋,包括本降稅表所列稅目涵蓋的貨物范圍應符合韓國協(xié)調關稅稅則的一般說明、部分說明以及章節(jié)說明。本減讓表的規(guī)定與韓國協(xié)調關稅稅則相應規(guī)定一致的內容,本減讓表規(guī)定應與韓國協(xié)調關稅稅則相應規(guī)定具有相同意義。 二、基準稅率:本減讓表中的基準稅率為2012年1月1日執(zhí)行的韓國海關最惠國稅率。 三、分類:除附件2-A第一款所列的降稅分類外,本減讓表包括20-A、20-B, PR-1和PR-130四種降稅分類: (一)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20

29、-A”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在第1至10年保持基準稅率,自第11年1月1日起10年內等比削減。該類貨物應自第20年1月1日起免除關稅; (二)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20-B”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的關稅應在第1至12年保持基準稅率,自第13年1月1日起8年內按等比例削減。該類貨物應自第20年1月1日起免除關稅; (三)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PR-1”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削減基準稅率的1%; (四)締約方減讓表中降稅分類“PR-130”中的稅目所規(guī)定的原產貨物關稅應自本協(xié)定生效之日起從價計10年內等比削減至130%,該類貨物應自第10年1月1日起保持從價

30、計130%的稅率。   附件2-A-1 韓國 一、本附件適用于本協(xié)定規(guī)定的新增國別關稅配額,并對韓國協(xié)調關稅稅則做出修訂,即韓方應對本協(xié)定下的特定原產貨物實施新增國別關稅配額,尤其是本附件包括的中方原產貨物,應適用本附件規(guī)定的稅率而非韓國協(xié)調關稅稅則1至97章列明的稅率。不論韓國協(xié)調關稅稅則做出何種其他規(guī)定,根據本附件,在本附件規(guī)定數量內的中方原產貨物應被韓方準許入境。此外,在本附件規(guī)定的關稅配額內的任何數量的自中方進口的原產貨物不應計算在韓國協(xié)調關稅稅則其他規(guī)定對該貨物設定的關稅配額內。 二、(一)應被準許免除關稅入境的中方原產貨物的總數量具體如下。   序號 韓國協(xié)調關

31、稅稅則 2012 產品 數量 (公噸) 1 0301999020 河豚(活的) 140 2 0301999070 泥鰍(活的) 3,200 3 0302899040 琵琶魚(鮮或冷的) 17 4 0303440000 大眼金槍魚(凍的) 270 5 0303899060 琵琶魚(凍的) 1,900 6 0307511000 章魚和魷魚(活,鮮或冷的) 6,100 7 0307591020 章魚和魷魚(其他) 19,400 8 0307714000 赤貝(活,鮮或冷的) 15,800 9 0307791030 赤貝(凍的) 330 10 0307793020 赤貝(鹽腌或鹽漬的) 290 11

32、0713329000 赤豆(其他) 3,000 12 1107100000 麥芽(未焙制) 5,000 13 1108191000 其他淀粉(紅薯) 5,000 14 1201903000 大豆(豆芽用)* 3,000 15 1201909000 大豆(其他)* 7,000 16 1207400000 芝麻(種用) 24,000 17 1605542091 調味魷魚 980 18 1605542099 魷魚(其他,加工或腌制) 1,300 19 1605592090 馬蹄螺(其他,加工或腌制) 7 20 1605639000 海蜇(其他,加工或腌制) 4 21 2308009000 植物原料、

33、廢料、殘渣和副產品(其他) 38,000 * 注:韓國協(xié)調關稅稅則中稅目1201903000和1201909000的新增國別關稅配額應僅限于具有身份保持的供人類食用的大豆。 (1)具有身份保持的大豆系指大豆運輸中包含至少95%的任何單一品種的大豆,其他摻雜物不應超過1%。 (2)具有身份保持的大豆應為非散裝運輸,而應為袋裝或箱式運輸。 (二)入境總量超過(一)中所列的貨物的關稅應按照附件2-A第1.10款規(guī)定的“E”類降稅分類處理。 三、一締約方的管理機構每年應及時在其指定的公開網站上發(fā)布各關稅配額的行政管理程序、利用率及剩余可用配額量。 四、各締約方應在實施前,通知另一締約方本附件下關稅配額

34、的新設或修改管理措施。如一締約方書面要求,各締約方應在下一次貨物貿易委員會上就一締約方配額管理進行磋商,以就雙方均滿意的管理措施達成一致。各締約方應在磋商中考慮當時的供需條件。     第三章 原產地規(guī)則和原產地實施程序 第一節(jié) 原產地規(guī)則 第3.1條 定義 就本章而言: 水產養(yǎng)殖是指對水生生物體的養(yǎng)殖,包括從卵、魚苗、魚蟲和魚卵等胚胎開始,養(yǎng)殖魚類、軟體類、甲殼類、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和水生植物等。養(yǎng)殖通過諸如規(guī)律的放養(yǎng)、喂養(yǎng)或防止捕食者侵襲等方式對飼養(yǎng)或生長過程進行干預,以提高蓄養(yǎng)群體的生產量。 授權機構是指根據出口方國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授權的原產地證書簽發(fā)機構。 CIF是指

35、包括運抵進口國進境口岸或地點的保險費和運費在內的進口貨物價格。該價格應根據海關估價協(xié)定來確定。 FOB是指包括無論以何種運輸方式將貨物運抵最終外運口岸或地點的運輸費用在內的船上交貨價格。該價格應根據海關估價協(xié)定來確定。 可互換材料是指在出于商業(yè)目的可以互換的材料,其性質實質相同,僅靠視覺觀察無法加以區(qū)分。 公認的會計原則是指一締約方有關記錄收入、支出、成本、資產及負債、信息披露以及編制財務報表方面所認可的會計準則、共識,或者權威標準。上述準則既包括普遍適用的概括性指導原則,也包括詳細的標準、慣例及程序。 貨物是指任何商品、產品、物件,或者材料。 協(xié)調制度(HS)是指世界海關組織編制的商品名稱及

36、編碼協(xié)調制度,包括總則、類注、章注。 材料是指組成成分、零件、部件、半組裝件,及(或)以物理形式構成另一貨物的組成部分或者用于生產另一貨物的貨物。 中性成分是指在另一貨物的生產、測試或檢驗過程中使用,本身不構成該貨物組成成分的貨品。 非原產貨物或者材料是指根據本章規(guī)定不具備原產資格的貨物或者材料,包括原產地不明的貨物或者材料。 原產貨物或者材料是指根據本章規(guī)定具備原產資格的貨物或材料。 運輸用包裝材料及容器是指運輸期間用于保護貨物的貨品,零售所用的容器或包裝材料除外。 生產商是指在一締約方境內從事貨物生產的人。 生產是指任意形式的作業(yè)或加工,包括貨物的種植、飼養(yǎng)、開采、收獲、捕撈、水產養(yǎng)殖、耕

37、種、誘捕、狩獵、捕獲、采集、收集、養(yǎng)殖、提取、制造、裝配。     第3.2條 原產貨物 除本章另有規(guī)定外,符合下列情況的貨物應當視為原產于一締約方: (一)該貨物是根據本章第3.4條的規(guī)定,在一締約方完全獲得或者生產; (二)該貨物在生產中全部使用原產材料,并完全在一締約方生產;或者 (三)該貨物在生產中使用了非原產材料,并完全在一締約方生產,且貨物符合附件3-A。 并且貨物滿足本章其他適用的規(guī)定。   第3.3條 特定貨物處理 一、盡管有第3.2條的規(guī)定,對于附件3-B所列貨物使用一締約方的出口材料在締約方領土之外的地域(以下簡稱“境外加工

38、區(qū)”)上完成加工,并在完成加工后再復出口至該締約方用于向另一締約方出口的貨物5,如符合下列條件應被視為該締約方原產: (一)非原產材料的總價值不超過申明獲得原產資格最終貨物FOB價格的40%;以及 (二)貨物生產中使用的一締約方出口的原產材料價值不低于全部材料價值的60%。 二、締約雙方應在聯(lián)合委員會項下建立境外加工區(qū)委員會,以完成下述職責: (一)監(jiān)控本條第一款的實施; (二)向聯(lián)合委員會匯報工作情況并在必要時提供建議; (三)審議和指定現有境外加工區(qū)的擴大及其他的境外加工區(qū)6;以及 (四)討論聯(lián)合委員會指定的其他議題。 三、為進一步說明,除本條款另有規(guī)定外,本章的其他相關條款應適用于本條第

39、一款所指的貨物。   第3.4條 完全獲得或者生產的貨物 就第3.2條第(一)項而言,下列貨物應當視為在一締約方完全獲得或生產: (一)在一締約方出生并飼養(yǎng)的活動物; (二)從上述第(一)項所述活動物中獲得的產品; (三)在一締約方種植,并收獲、采摘或采集的植物及植物產品; (四)在一締約方的陸地領土、內水或領海內狩獵、誘捕、捕撈、水產養(yǎng)殖、采集或捕捉獲得的貨物; (五)從一締約方陸地領土、領水及其海床或底土提取或得到的,未包括在上述第(一)項至第(四)項的礦物質及其他天然資源; (六)在一締約方領海以外的水域、海床或底土得到的貨物,只要該締約方有權開發(fā)上述水域海床或底土; (七)由

40、一締約方注冊或登記并懸掛其國旗的船舶在一締約方領海以外的水域、海床或底土捕撈獲得的魚類及其他海洋產品; (八)由一締約方注冊或登記并懸掛其國旗的加工船上,完全用上述第(七)項所述貨物制造或加工的貨物; (九)在一締約方制造或者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僅用于原材料回收或可用做另一貨物生產材料的廢碎料;或者在一締約方收集的僅用于原材料回收的消費過的舊貨;以及 (十)在一締約方完全從上述第(一)項至第(九)項所指貨物獲得或生產的貨物。   第3.5條 區(qū)域價值成分 一、在適用附件3-A所規(guī)定的區(qū)域價值成分(以下簡稱“RVC”)標準時,其RVC應當根據下列公式計算:   RVC 

41、0;= FOB VNM ×  100 FOB   其中: RVC為區(qū)域價值成分,以百分比表示;以及 VNM為非原產材料的價值。 二、VNM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加以確定: (一)對于進口的非原產材料,VNM應為在貨物進口時的CIF價格; 以及 (二)對于在一締約方獲得的非原產材料,VNM應為在該締約方貨物生產過程中最早確定的非原產材料的實付或應付價格。該非原產材料的價格不應包括將其從供應商倉庫運抵生產商所在地的運費、保險費、包裝費及任何其他費用。 三、具備一締約方原產資格的產品在該締約方被用作另一產品生產的原產材料,則在確定后一產品的原產地時,該原產材料中包含的非原產成

42、分不應被計入后一產品的非原產成分中。   第3.6條 累積規(guī)則 一締約方的原產貨物或材料在另一締約方用于生產另一貨物時,該貨物或材料應當視為原產于后一締約方。 第3.7條 微小加工或者處理 一、對貨物的本質特征影響輕微的加工或處理,無論是單獨的還是相互結合完成的,不管貨物是否滿足附件3-A所列的產品特定原產地規(guī)則,均不得賦予原產資格:    (一)為確保貨物在運輸或儲藏期間處于良好狀態(tài)而進行的處理; (二)把物品零部件裝配成完整品,或將產品拆成零部件的簡單裝配或拆卸; (三)更換包裝、分拆和組合包裝; (四)洗滌、清潔;除塵、除去氧化物、除油、去漆以及去

43、除其他涂層; (五)紡織品的熨燙或壓平; (六)簡單的上漆及磨光工序; (七)谷物及大米的去殼、部分或完全的漂白、拋光及上光; (八)食糖上色或加味,或形成糖塊的操作;部分或全部將晶糖磨粉; (九)水果、堅果及蔬菜的去皮、去核及去殼; (十)削尖、簡單研磨或簡單切割; (十一)過濾、篩選、挑選、分類、分級、匹配 (包括成套物品的組合)、縱切、彎曲、卷繞或展開; (十二)簡單裝瓶、裝罐、裝壺、裝袋、裝箱或裝盒、固定于紙板或木板及其他簡單的包裝工序; (十三)在產品或其包裝上粘貼或印刷標志、標簽、標識及其他類似的區(qū)別標記; (十四)同類或不同類產品的簡單混合;糖與其他材料的混合; (十五)測試或校

44、準; (十六)僅用水或其他物質稀釋,未實質改變貨物的性質; (十七)干燥、加鹽(或鹽漬)、冷藏、冷凍; (十八)動物屠宰;或者 (十九)第(一)項至第(十八)項中兩項或多項工序的組合。 二、在確定某項產品的生產或加工是否是第一款所述的微小加工或者處理時,對該產品在一締約方進行的所有操作都應被考慮在內。 三、雙方可就其它應視為微小加工的加工工序達成一致。   第3.8條 微小含量 貨物不滿足附件3-A規(guī)定的稅則歸類改變要求,但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仍應視為原產貨物: (一)1. 對于協(xié)調制度第15至24章、50至63章以外的貨物,在貨物生產中所使用的未發(fā)生規(guī)定稅則歸類改變的全部非原產材料

45、的價值不超過該貨物FOB價格的10%; 2. 對于協(xié)調制度第15至24章的貨物,在貨物生產中所使用的未發(fā)生規(guī)定稅則歸類改變的全部非原產材料的價值不超過該貨物FOB價格的10%,且所使用的上述非原產材料的子目不同于最終貨物的子目號;或者 3. 對于協(xié)調制度第50至63章的貨物,在貨物生產中使用了未發(fā)生規(guī)定稅則歸類改變的非原產材料,只要全部上述非原產材料的重量不超過該貨物總重量的10%,或者全部上述非原產材料的價值不超過該貨物FOB價格的10%;以及 (二)貨物符合本章的所有其他規(guī)定。   第3.9條 可互換材料 一、在確定用于生產的材料是否具備原產資格時,任何可互換材料應當通過下列方法

46、之一加以區(qū)分: (一)可互換材料在保存中是物理分離的;或者 (二)使用了貨物生產方公認會計原則承認的庫存管理方法。 二、如根據第一款的規(guī)定,對于某一項可互換材料選用了一種庫存管理方法,則該方法應在一個財務年度內持續(xù)使用。   第3.10條 中性成分 在確定貨物是否為原產貨物時,下列中性成分的原產地不予考慮: (一)燃料、能源、催化劑及溶劑; (二)用于測試或檢驗貨物的設備、裝置及用品; (三)手套、眼鏡、鞋靴、衣服、安全設備及用品; (四)工具、模具及型模; (五)用于設備和建筑維護的備件和材料; (六)在生產中使用或用于運行設備和維護廠房建筑的潤滑劑、油(滑)脂、合成材料及其他材料

47、;以及 (七)在貨物生產過程中使用,雖未構成該貨物組成成分,但能合理表明為該貨物生產過程一部分的任何其他貨物。   第3.11條 成套貨品 一、對于協(xié)調制度歸類總規(guī)則三所定義的成套貨品,如果各組件均原產于一締約方,則該成套貨品應當視為原產于該締約方。 二、盡管有上述規(guī)定,如果部分組件非原產于一締約方,只要按照第3.5條所確定的非原產貨物價值不超過該成套貨品FOB價格的15%,該成套貨品仍應視為原產于該締約方。   第3.12條 包裝材料及容器 一、在確定貨物原產地時,用于貨物運輸的包裝材料及容器不予考慮。 二、如果零售用包裝材料及容器與該貨物一并歸類,在決定生產過程中所使用

48、的非原產材料是否發(fā)生了產品特定規(guī)則規(guī)定的稅則歸類改變時,這些零售用包裝材料及容器應不予考慮。但是,對于必須適用區(qū)域價值成分要求的貨物,在確定該貨物原產地時,零售用包裝材料及容器的價值應當視情作為原產材料或非原產材料予以考慮。   第3.13條 附件、備件及工具 一、在確定貨物的原產地時,與貨物一同運輸并報驗進口的附件、備件或工具,同時符合下述條件的,應當不予考慮: (一)附件、備件或工具與該貨物一并歸類,且不單獨開具發(fā)票; 以及 (二)上述附件、備件或工具在數量及價值上都是根據習慣為該貨物正常配備的。 二、對于適用區(qū)域價值成分要求的貨物,在計算該貨物的區(qū)域價值成分時,第一款中所述的附

49、件、備件或工具的價值應當視情記入原產材料或非原產材料價值進行計算。   第3.14條 直接運輸 一、申明享受優(yōu)惠關稅待遇的締約方原產貨物,應當在締約雙方之間直接運輸。 二、貨物運經一個或多個非締約方,不論是否在這些非締約方轉換運輸工具或臨時儲存,只要滿足下列條件,仍應視為在成員方之間直接運輸: (一)貨物的轉運被證明是基于地理原因或者僅出于運輸需要考慮; (二)貨物在非締約方未進入貿易或消費領域;以及 (三)除裝卸、因運輸原因而分裝,或使貨物保持良好狀態(tài)所需的處理外,貨物在非締約方未經任何其他處理; 依據本條規(guī)定貨物在非締約方臨時儲存的,貨物在儲存期間必須處于非締約方海關監(jiān)管之下。貨

50、物在非締約方停留時間自其進入該非締約方之日起不得超過3個月。如果因不可抗力原因導致貨物停留時間超過3個月的,則停留時間最多不得超過6個月。 三、就本條第二款而言,在申報進口貨物時,應當向進口方海關提交下列單證: (一)對于在非締約方轉運或者轉換運輸工具的,應提交如航空運單、提單或涵蓋出口方至進口方的多式聯(lián)運提單等運輸單證;以及    (二)對于在非締約方存儲或者改換運輸用集裝箱的,應提交如航空運單、提單或涵蓋出口方至進口方的多式聯(lián)運提單等運輸單證,以及該非締約方海關出具的證明文件。進口方海關可指定非締約方的其他有資質的機構簽發(fā)證明文件,并應將該信息通知出口方海關。

51、   第二節(jié) 原產地實施程序 第3.15條 原產地證書   一、如貨物符合本章的各項規(guī)定,應出口商依據國內法授權的代理人、出口商或生產商的申請,附件3-C所示的原產地證書可由出口方授權機構簽發(fā)。 二、原產地證書應當: (一)具有不重復的證書編號; (二)注明貨物具備本章所規(guī)定的原產地資格的依據; (三)含有簽名或印章樣本等安全特征,并且印章應與出口方通知進口方的印章樣本相符合; (四)以英文填制;以及 (五)為打印格式,即原產地證書的簽名和蓋章由授權機構手工完成,或者原產地證書的簽名和蓋章為授權機構使用的電子格式。一份原產地證書正本僅能打印一次。 三、原產地證書應

52、在貨物裝運前、裝運時或裝運后7個工作日內簽發(fā),并自出口方簽發(fā)之日起一年內有效。    四、如因不可抗力,非故意的錯誤、疏忽,或者其他合理原因,導致原產地證書未能在貨物裝運前、裝運時或裝運后7個工作日內簽發(fā)的,原產地證書可以在貨物裝船之日起1年內補發(fā)。補發(fā)的原產地證書應當注明“補發(fā)”字樣。 五、原產地證書被盜、遺失或損毀時,如果此前簽發(fā)的原產地證書正本經核實未被使用,則出口商或生產商可以向出口方授權機構書面申請簽發(fā)經核準的原產地證書副本。經核準的原產地證書副本上應注明“原產地證書正本(編號 日期 )經核準的真實副本”字樣。   第3.16條 授權機構 一、

53、各締約方應當將授權機構的名稱及相關的聯(lián)系信息通知另一締約方海關。同時,一締約方應當在其授權機構簽發(fā)原產地證書之前,將該機構在相關表格和文件上所使用印章樣本的具體信息提供給另一締約方海關。 二、上述信息的變化應當立即通知另一締約方海關,且應當在通知對方7個工作日之后,或者在通知里注明的具體日期之日起生效執(zhí)行。   第3.17條 申明享受優(yōu)惠關稅待遇 一、除本章另有規(guī)定外,申明享受優(yōu)惠關稅待遇的進口商應當: (一)在進口報關單上做出書面申明,注明該進口貨物為原產貨物; (二)在填制第(一)項所述的進口報關單時,持有有效的原產地證書;以及 (三)根據各自國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提交原產地證書正

54、本以及與進口貨物相關的其他證明文件7。 二、當進口商有理由相信申報所依據的原產地證書上含有不正確的信息時,應當立即做出更正申報,并且繳納所欠稅款。   第3.18條 貨物進口后享受優(yōu)惠關稅待遇的處理 一、各締約方應規(guī)定,當原產貨物進口后,進口商可以在進口之日起一年內申請退還該貨物未享受優(yōu)惠關稅待遇而多付的稅款、保證金。進口商應向進口方海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一份有效的原產地證書,證實貨物在進口時為原產貨物;以及 (二)進口方要求提供的與進口該貨物相關的其他文件。 二、在不違背第一款規(guī)定的情況下,各方可根據各自法律法規(guī)要求進口商在進口時向海關正式申報以此作為享受優(yōu)惠關稅待遇的前提條件

55、,否則進口商不得享受優(yōu)惠。   第3.19條 提交原產地證書義務的免除 一、一締約方應對完稅價格不超過700美元或該締約方幣值等額的一批次原產貨物免予要求提交原產地證書,并給予本章規(guī)定的優(yōu)惠關稅待遇。 二、如進口方海關確認該項進口實屬為規(guī)避原產地證書的提交要求而實施或安排的一系列進口的一部分,則第一款的規(guī)定不予適用。   第3.20條 文件保存要求 一、各締約方應規(guī)定,生產商或出口商自原產地證書簽發(fā)之日起3年內保存原產地相關文件。這些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記錄: (一)貨物的購買記錄、成本及價值組成,或者支付記錄; (二)用于生產貨物的所有材料(包括中性成分)的購買記錄、成本

56、及價值組成,或者支付記錄; (三)形成貨物出口時狀態(tài)的生產記錄;以及 (四)各締約方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其他記錄。 二、各締約方應要求進口商根據各自的法律法規(guī)保存與進口相關的文件。 三、各締約方應當要求其授權機構保存原產地證書的副本及能充分證明貨物原產地的任何其他文件至少3年。 四、為確保迅速檢索,出口商、生產商、進口商或授權機構可以根據各成員方國內法規(guī)的規(guī)定選擇任意媒體介質保存第一款至第三款所述的記錄,媒體介質包括但不限于數字、電子、光學、磁性或者書面等形式。   第3.21條 微小差異和錯誤 盡管有第3.23條的規(guī)定,如進口方海關認定一份原產地證書存在微小差異和錯誤,例如難于辨認,存在

57、瑕疵,或者原產地證書信息和向海關書面申報的信息不一致等,進口方海關應給予進口商自要求之日起5到30個工作日的期限重新提交符合要求的原產地證書。   第3.22條 第三方發(fā)票 在滿足本章要求的前提下,進口方不得僅因為發(fā)票由第三方簽發(fā)而拒絕原產地證書。   第3.23條 原產地核查     一、為確定從一締約方輸入另一締約方的貨物是否具備原產貨物資格,進口方海關可以按以下順序進行核查: (一)要求進口商提供進口貨物原產地相關的信息; (二)要求出口方海關核查貨物的原產資格; (三)向出口方海關提出對出口方的出口商或者生產商開展核查訪問; 或者 (四)締約雙方海關共同商定的其他程序。 二、就第一款第(二)項而言: (一)進口方海關應向出口方海關提供: 1. 提出該核查的原因; 2. 貨物的原產地證書或者證書的副本;以及 3. 提出該核查請求的其他必要信息或者文件。 (二)出口方海關應自收到核查請求之日起6個月之內,向進口方海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