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蝴蝶意象的科學解析與人文觀照蝴蝶屬于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是自然界尤其是昆蟲綱中一類有重要地位的類群。從白堊紀起,蝴蝶就與蜜源植物協(xié)同進化,歷盡2500多萬年的演化,蝴蝶巳經(jīng)成為維持生態(tài)平衡與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物種之一。在浙江河姆渡(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發(fā)掘出的大量玉制,石制和土制的蝶形裝飾品,說明遠古先人對蝴蝶情有獨鐘。蝴蝶堪稱世間最絢麗,最具神秘氣質,最富人文意味的小生靈,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人類都不約而同地將自己的情感與理念投射到“蝴蝶”身上,蝴蝶文化早已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從情感層面滲透到宗教、倫理與哲學層面,成為民族記憶的載體與情感意識的文化符號。意象就
2、是立“象”以達“意”,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本文試圖通過蝴蝶意象的科學解析與人文觀照來闡述科學與人文的辯證關系,闡發(fā)人文的科學之美,從而理性反思科學人文化的深遠意義與實現(xiàn)路徑。一、蝴蝶意象的“幻”與“真”1.春之蝶:“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兼無葉里花。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a); “芳菲時節(jié)思悠悠,快與風光汗漫游。萬物不如花富貴,一春唯有蝶風流(b)。”蝴蝶素有“春駒”之稱。說明古人早就意識到昆蟲對時令的敏感性。事實上,蝴蝶不僅對季候極其敏感,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也十分敏感,因此,蝶類早已被科學界公認為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的指示物種,也是保護生物學的首選研究物種,許多保護生物
3、學理論,尤其是集合種群理論都來自對蝴蝶的研究0。英國、荷蘭等歐洲國家,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陸續(xù)建立了蝴蝶種群監(jiān)測體系,科學家通過監(jiān)測氣候變化對蝴蝶生物多樣性,生活習性等多方面的影響來評估氣候變暖對昆蟲以及生態(tài)群落變遷的影響5。2.夢之蝶:“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c)”;“蟬脫塵埃外蝶夢水云鄉(xiāng)”(d);“尋思還有舊家心,蝴蝶時時來役夢”(e)為何蝴蝶總讓人有迷惘與夢幻之感,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由于蝴蝶的全變態(tài)生活史。蝴蝶一生要經(jīng)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截然不同的生命歷程,首先從卵孵化成可爬動的幼蟲,幼蟲在不斷蛻皮中成長,變成老熟幼蟲,然后從老熟幼蟲蛻變成不吃不動的蛹,再從蛹羽化成斑斕的
4、彩蝶,這一奇妙的生命歷程給人以幻化與重生的神秘假象,而這種假象正好契合宗教生命輪回的心理期盼。因此,在希臘神話與羅馬神話中,蝴蝶有著靈魂再生的宗教含義這種宗教意蘊一直影響到現(xiàn)代,以致西方人常常在親人的墓碑上雕刻蝴蝶,寓意生命輪回與靈魂永生。蝴蝶令人“耽迷”的另一個重要緣由是其“玄妙”的翅膀,蝴蝶翅膀有著精妙的微觀結構,這些結構不僅具有輕質高強的機械性能和自清潔的表面性能,而且可以在光的作用下,生成炫麗的色彩與圖案。蝴蝶的翅膀是“美”與“用”的完美統(tǒng)一,它不僅能讓蝴蝶優(yōu)雅地飛行,還兼有同類識別,吸引配偶,隱藏偽裝,警戒逃生,控溫防雨等卓越功效。例如,大紫蛺蝶的前翅會依據(jù)光線的角度發(fā)出蘭紫色的熒光
5、;藍摩佛蝴蝶遇到捕食者接近時,它們就會快速振動自己的翅膀,產(chǎn)生炫彩來恐嚇對方;眼蝶翅膀上有一對靈動大“眼睛”用以警示獵物;翅膀上的鱗片里含有豐富的脂肪,像是蝴蝶的一件雨衣;如果蝴蝶不慎遇到蜘蛛網(wǎng),可以通過損失些鱗片來得以掙脫逃生m.蝴蝶絢麗的翅膀為科技創(chuàng)新提供了無窮靈感,生物科學家對蝶翅的微觀結構與顏色之間的耦合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而揭示光子晶體結構之謎,而材料學家則以蝶結構為藍本進行光學材料設計與研究8;受蝴蝶身上的鱗片會隨陽光的照射自動變換角度而調(diào)節(jié)體溫的啟發(fā),科學家將人造衛(wèi)星的控溫系統(tǒng)制成隨溫度變化可調(diào)節(jié)的百葉窗樣式,從而保持了人造衛(wèi)星內(nèi)部溫度的恒定7。3.雙飛蝶:“復此從鳳蝶,雙雙
6、花上飛。寄語相知者,同心終莫違(f)?”,這是現(xiàn)存最早的表現(xiàn)愛情的蝴蝶詩。從古至今“梁?;钡囊庀罂偸巧钊巳诵?,人們將蝴蝶視為愛情的象征是有充分的科學依據(jù)的。蝴蝶成蟲期最重要的使命是雌雄交配,繁育后代。“八月蝴蝶來,雙雙西園草”(g),“羨它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野草花”(h)。雌雄蝴蝶從蛹中羽化后,常常在春和景明之時,成雙成對在花叢中流連嬉戲,以特殊的舞蹈語言來傳情達意,完成交配。絕大多數(shù)種類的雌蝶一生只交配一次,絹蝶更是“忠貞”不貳,雌蝶一經(jīng)交配,就會在腹部末端生出角質臀袋,從客觀上就再也無法與其它雄性接觸9。雌蝶在交配后,一般不再搭理雄蝶,如果在空中遇到多只雄蝶追逐,雌蝶就會使出絕招,突
7、然夾翅急速下降,使雄蝶失去追蹤目標而得到解脫。4.蝶戀花:花與蝶堪稱自然界最美的生態(tài)組合,在自然界,昆蟲與植物是一種典型的互惠共生,協(xié)同進化的生態(tài)關系,植物盛開香艷的花朵(蟲媒花)絕不是為了取悅人,而是為了吸引蜂蝶等昆蟲為之授粉,為其傳宗接代服務,而蝶吸食花蜜在昆蟲學上稱為:“補充營養(yǎng)”,目的是為產(chǎn)卵積蓄能量。蝴蝶幼年時啃食植物葉片,在正常范圍內(nèi),不僅不會危害植物,而且會促進植物生長發(fā)育與新陳代謝,因此,蝴蝶在花間棲息“不但是促進自己趨于完善,也使得自己所及的自然趨于完善, ”蝶戀花“就是外在美質與內(nèi)在生態(tài)倫理高度和諧的生動體現(xiàn),這就是天地大美,就是無限的生命之道。5.蝶之逸:”兒童急走追黃蝶
8、,飛人菜花無處尋“?(a),蝴蝶是飛行速度較慢的動物,為何連身手敏捷的兒童都難以捕捉,主要原因是蝴蝶的保護色與擬態(tài)效應使得它們能夠”融“入環(huán)境,以此來逃避獵物。蝴蝶幼蟲從卵孵化后就吃寄主植物,就把寄主的色素存留在體內(nèi)了,因此蝶花一色,難分彼此。而最有”欺騙性“的蝶類應該是枯葉蝶,它們翅膀形態(tài)與林中落葉極其相近,足以以假亂真。在巴西的森林中,有一種華麗的藍閃蝶,它的展翼上方閃爍著藍色的暈光,而翅膀下方是黑色的,當閃蝶在光影迷離的森林中飛行時,就好像穿了隱身衣一樣”融化“在環(huán)境中7?!贝┗ㄍ惖钌瞵F(xiàn),點水蜻蜓款款飛“(b),”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c)蝴蝶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在花草叢中
9、若隱若現(xiàn)的妙曼”舞“姿,有益于它們逃避鳥類等其他捕食者的攻擊。而詩人對蝴蝶獨特的飛行軌跡詩意的描述,體現(xiàn)出人們對蛺蝶自由飛翔的內(nèi)心期許。二、蝴蝶意象的”觀“與”在中國詩歌的林海中,稍作采擷就不難發(fā)現(xiàn):蝴蝶的生物學與生態(tài)學屬性早已在詩歌中得到生動體現(xiàn)與升華。正如王國維所言:“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故不能有完全之美,然而其寫之于文學中,必遺其關系限制,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于自然,而雖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由此可見,蝴蝶意象之所以深人人心,代代相傳,是因為“蝴蝶”意象實質上是科學之“真”與想象之“幻”的內(nèi)在統(tǒng)一,是審美意象與科學意
10、象的有機統(tǒng)一,“蝴蝶”讓我們得以“喚醒夢中之夢,窺見身外之身”(d),在喧囂的塵世中捕捉生命的須臾燦爛,在卑微的存在中追尋永恒的呼喚。“靜觀是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視這個世界的智慧喜悅”(羅丹):“觀者”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以靜觀、審美的態(tài)度,做一種整體性,生態(tài)性的靈性感悟。正如梁宗岱所言:“當我們放棄了理性與意志的權威,把我們完全委托給事物的本性,讓我們的想象灌人物體,讓宇宙大氣透過我們心靈,因而構成一個深切的同情,交流物我之間同跳著一個脈搏,同擊著一個節(jié)奏的時候,站在我們面前的已經(jīng)不是一粒細沙,一朵野花或一片碎瓦,而是一顆自由活潑的靈魂與我們的靈魂偶然的相遇,
11、兩個相同的命運,在剎那間,互相點頭,默契和微笑”12。因此,在“觀者”心中:“蝴蝶”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夢中的精靈;是妖嬈的女子,也是風流的才子;是多情的愛侶,也是迷思的哲人;是齊物忘我,逍遙自在的莊子,也是米蘭。昆德拉心中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紛繁的文化心理造就了蝴蝶意象的多義性與超越性,而每一種意象中“都凝聚著一些人類心理與人類命運的因素,滲透著我們祖先歷史中大致按照同樣方式無數(shù)次重復產(chǎn)生的歡樂與悲愁”.“夢游信意寧殊蝶,心樂身閑便是魚”<3)(a);“隨緣便是遣緣,似舞蝶與飛花共適”(b)“蝴蝶”意象折射出道家“超然物外,物我合一”的處世哲學,體現(xiàn)著中國人隨物遷化的深邃韻致。
12、因此,莊子愿“栩栩然,化身為蝶”,而不是“惶惶然,異化變形為甲蟲”(c); “蝴蝶”意象更體現(xiàn)出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如紅樓夢中的“寶釵撲蝶”,明媚鮮艷,美到動人心魄,然而“千紅一哭,萬艷同悲”,如花之美,轉瞬凋零,不禁使人悲從中來,頓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靜觀“蝴蝶”,感悟生命,這個過程亦可推之于對社會的洞察與對人生的覺解:“蝴蝶”的“神秘”與“解脫”意味主要“來自”于它的全變態(tài)生命歷程(卵-幼蟲-蛹-成蟲),蝴蝶從小到大,從丑到美、從低級到高級、從爬行到飛行完全是一種的內(nèi)在轉化,象征著生命歷程的自然演進與隨物遷化,寓示著一個已經(jīng)發(fā)生轉化或者啟蒙的個人的完全的、徹底的形態(tài)、身份改變14。在社會
13、學語境中,“蝴蝶效應”意味著“輸入初始條件極細微的差別,可以引起模擬結果的巨大變化”,可見,“蝴蝶”已經(jīng)成為闡釋自然造化的豐富性與不可預知性的“符號”.“蝴蝶”以其至輕,承載著生命的至重。如果說人文對自然是一種“觀”的態(tài)度,而西方實證科學對世界就是一種“解”的方式,西方的形式邏輯與實證還原理論認為:宇宙就像一臺無意識,無目的,彼此獨立而相互作用受到場域限制的宏大“機器”,“機器”由“零件”構成,整體是部分之和,因此實證科學的套路是將研究對象盡可能分解成最小的單元,通過反復實驗、論證得到可以重演,還原的結論,在此基礎上運用數(shù)學推理等多種方法進行系統(tǒng)研究并形成客觀、邏輯的理性知識。從實證科學的角度
14、,蝴蝶的美麗不過是自然生存的工具,是自然汰選與造化的結果。現(xiàn)代昆蟲研究就基本建立在實證還原理論前提之下,實驗研究手段高度現(xiàn)代化,對儀器設備的依賴不斷加深,如電鏡掃描應用于昆蟲分類,遙感技術用于害蟲調(diào)查,分子學和基因技術應用于昆蟲生理與生物學研究。隨著研究領域高度細分與縱向深人,昆蟲學研究正在被分子層次的微觀分析與機械物理的應激反應所壟斷,昆蟲生態(tài)的整體性與宏觀性也隨之消弭,“蝴蝶”成為科學術語描述的對象而失去了神秘的靈輝。西方的形式邏輯與實證研究固然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然而,過分依賴設備的介人式研究,無形中對研究對象產(chǎn)生了干擾,加上“觀察總是被理論污染”,人不可能帶著白板一樣的思維進入實
15、驗室15,因此,貌似客觀的研究未必產(chǎn)生客觀的結論。在農(nóng)業(yè)領域,昆蟲基本是因為其“有害性”得到關注,為了控制害蟲就必須了解害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往往需要在嚴格規(guī)范的實驗條件下,人為屏蔽非研究因子,逐一進行單因子研究,從而得出研究對象與研究因子之間的線性回歸關系,事實上經(jīng)典的單因子線性關系在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線性理論只是人們用來解釋世界的一種方法16。荷蘭生物學家CJ.波理捷說:“昆蟲世界是大自然最驚人的現(xiàn)象,對昆蟲世界來說,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一個深入研究昆蟲世界的奧秘的人,他將會為不斷的奇妙現(xiàn)象驚嘆不已,他知道在這里,任何完全不可能事情都可能發(fā)生”17。捻死一只昆蟲是輕而易舉,然而貌似柔弱的昆
16、蟲卻擁有卓越的生存適應能力與強大的再生能力,這或許就是“人蟲之戰(zhàn)”難分勝負的原因所在。線性思維指導下的實證研究,容易造成人類可以用化學藥物控制昆蟲的假象,因為實驗室可以評估化學物質對少數(shù)昆蟲的后果,但卻無法預測化學藥物對整個生物群落的效果。正如愛因斯坦說:“一只甲蟲在面上爬行,它意識不到它走的路是彎的”.因此,認識到“人為”研究的有限性和自然界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應該也是一種科學理性。三、蝴蝶意象的科學人文化意味蝴蝶在花叢中款款而飛,靈動而美艷,但我們試圖將它握于掌中,必然是鱗片脫落,花容失色;當1失去生命。由此可見:“蝴蝶”既有可以被實證科學把握的東西,又有遠遠超出科學視野的神秘之域;實證科學
17、能揭示昆蟲的自然奧秘,但無法取代昆蟲文化(詩歌,神話故事,節(jié)日,風俗等)帶給我們的精神感悟與啟示。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只能是無限地接近,而客觀事物也并不可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在人們頭腦中。歷史總是螺旋式上升,在人類的童年,人們敬畏自然,是因為對自然的無知,科學的誕生大大激發(fā)了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與力量。但近代“力量型”實證科學范式將科學啟蒙推舉到征服自然的不當?shù)匚???茖W理性精神的終極目標在于人類世界與自然世界的脫離,因此科學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超越道德與人性的工具,科學在給人類帶來了豐厚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引發(fā)資源與生態(tài)危機、人文衰落、傳統(tǒng)解構等復雜的社會問題8),因此,當今社會,科學與人文的融
18、通與互補重新喚起人們的深切反思與哲學考量。隨著人類社會從工業(yè)文明到信息社會的不斷蛻變,現(xiàn)代科學的關注點也從機械物理到生命精神,從知識方法到價值倫理;科學研究范式也從單義到多義,從精確到模糊,從因果到偶然,從確定到不確定,從可逆到不可逆,從分析到系統(tǒng),從定域到場論,從時空分離到時空統(tǒng)一,簡而言之:當代科學認識論特征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思維方式變革意味著科學精神發(fā)生深刻的變化,現(xiàn)代科學已經(jīng)越來越凸顯科學人文化屬性,與中國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與情景交融的意象思維遙相呼應。人們常說,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往往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見山是山;第二階段:“見山不是山”;第三階段:山既是山,又不是山。那么“見山
19、是山”應該是科學觀察與實驗證實的結合,具體到蝴蝶應該是從標本入手,從個體到群體,從生物學到生態(tài)學,揭示蝴蝶非此即彼的理性清晰與客觀明確;“見山不是山”應該是從現(xiàn)象人本體,以靈性感悟與再生想象力,賦予“蝴蝶”多重人文屬性;而第三階段應該是既心既物的科學人文化之境,就是以敬畏之心表達對天地大道的心靈詩意,以感恩之情體察生命物質既此既彼的兩重性魅力與張力。“天地交而萬物通”(易經(jīng)。泰卦),科學理性與人文悟性彼此交融,相互滲透,相互生成,繼而推演衍生出萬事萬物四、科學人文化何以可能=1.融通天人之道:人類與自然的良性互動是滋養(yǎng)地球的愛情故事,美麗的生靈可以激發(fā)人類對自然造化的感恩與保護自然的責任,與此
20、同時,珍稀的物種也可能因為自身魅力而招來滅頂之災,因此,人類的道德水平必須要高于科技水平,否則科技對自然就是害多而利少。人文精神的融人是科技走向生態(tài),回歸本源的內(nèi)在驅動力,也是生態(tài)文明從機械論的自然觀走向生態(tài)整體主義自然觀的催化劑。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過程,也是對自然祛魅的過程,而人類的價值關懷與取向往往與神秘感與敬畏感有關。經(jīng)典“蝴蝶”意象的超越性提醒我們:對“蝴蝶”應該保留一份神秘與敬畏,沒有對自然價值的深刻體認,就不可能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生命的敬畏、尊重與關愛;以此同時,生態(tài)保護的科學理念需要加以人文的價值考量與表述才能產(chǎn)生科普效應與社會影響力。天地有大美,蝶夢了無痕,人應當成為大自然的神經(jīng)和良
21、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體現(xiàn)并弘揚大自然的“生生之德”,相信這就是科學人文化的倫理支點??萍祭硇院腿宋木袷侨祟愒谏鐣嵺`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最寶貴的兩種精神,科學理性與人文理性交融激蕩,必將促進多元價值體系整合與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科學與人文交融,形象思維與具象思維的互補,可發(fā)現(xiàn)復雜社會現(xiàn)象的內(nèi)在機制;在科學研究過程中,淵博的社科知識和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可以激發(fā)意象思維與靈感頓悟的產(chǎn)生,而科學技術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大都從想象開始,科學思維與人文悟性的有機交融便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溫床。2.溝通文理化育:當今教育存在著一種實證化、功利化、技術化和模式化的傾向,與此相聯(lián)系,現(xiàn)代教育在增加它的長度(繼續(xù)教育、終生教
22、育)和廣度(大教育、泛教育)的同時,卻在喪失它的“深度”(對人生的關懷、對人性的提升)20;學科教育重視知識傳授而忽視科學精神與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重視理性潛力(智商)而忽略非理性潛力(情商)從而導致科學人文化價值的失落。因此,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成為當前學科教育改革中的一個熱點。然而,科學人文化并不是混淆科學知識與人文精神的區(qū)別,更不是科學與文化的簡單疊加或相互削足適履。學科教育與人文精神應該是有機交融,相得益彰。例如:在昆蟲學科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昆蟲文化(詩歌,成語,典故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再生想象力,引導學生感知科學精神背后的人文內(nèi)涵,體會昆蟲審美意象與科學意象交織的多重意蘊;于此同時,
23、開發(fā)昆蟲科學的生態(tài)體驗價值,啟迪學生領悟昆蟲的生存智慧與生命律動,繼而深刻體認昆蟲與環(huán)境協(xié)同進化的生態(tài)規(guī)律并推之于對社會與人生的洞察,從而將昆蟲學科教育推演到人文“化”境。3.心物相稱,保護蝴蝶:蝴蝶是一類最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動物類群。由于城市的擴張,森林的銳減,自然生境喪失或片斷化以及除草劑的廣泛使用等原因,導致許多蝴蝶種群下降。許多美麗珍稀的蝴蝶物種已經(jīng)瀕臨滅絕,在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qū),蝴蝶的自然種群呈明顯下降趨勢,特別是馬兜鈴、細辛、杜衡等野生藥材的掠奪式開發(fā),直接威脅到鳳蝶科蝴蝶的棲息生境e?.因此,保護“蝴蝶”,必須從“心”開始,從保護昆蟲的自然棲息地開始,杜絕蝶類資源的商品化。我國政府已經(jīng)把瀕危觀賞蝶類列為國家一級或二級保護動物,如金斑喙鳳蝶(Teinopalpus aureus),中華虎鳳蝶(JLuehdoifia chi-nensisK華山亞種),阿波羅絹蝶(jPamosiius apollo)等等為此,科學家不能僅僅把蝴蝶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骨質疏松的主要護理措施
- 健康生活指導與實踐路徑
- 腦出血患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 社區(qū)店店長培訓大綱
- 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基礎
- 病人健康教育新理念
- 【課件】科學記數(shù)法課件++2025-2026學年+人教版(2024)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
- 【臨汾】2025年山西臨汾大寧縣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幼兒教師13名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教學課件制作
- 文庫發(fā)布:稅務課件語
- 2025至2030中國礦用卡車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zhàn)略咨詢研究報告
- 氟骨癥課件教學課件
- 腳手架知識試題集及答案
- 宣城宣州區(qū)“政聘企培”人才引進筆試真題2024
- 診后疾病管理行業(yè)體系構建
- 成都東方廣益投資有限公司下屬企業(yè)招聘筆試真題2024
- 中國鄉(xiāng)村建設運動課件
- 2025至2030年中國高純氮化硅行業(yè)市場全景評估及發(fā)展策略分析報告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儀表系統(tǒng)工程設計規(guī)范
- FZ/T 64078-2019熔噴法非織造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