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汽車總布置講座汽車設計教材與參考書汽車設計教材與參考書 張洪欣,汽車設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張洪欣,汽車設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89 (第一版)(第一版) 王望予,汽車設計(第三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王望予,汽車設計(第三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0 王望予,汽車設計(第四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王望予,汽車設計(第四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4 劉惟信,汽車設計,清華大學出版社劉惟信,汽車設計,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 汽車工程手冊編委會,汽車工程手冊設計篇,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車工程手冊編委會,汽車工程手冊設計篇,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長春汽車研究所,汽車設計手冊,長春汽車研究所,汽車設計手冊
2、,1998 汽車技術,汽車技術,19721975 機械工程手冊編委會,機械工程手冊汽車篇,機械工業(yè)出版社機械工程手冊編委會,機械工程手冊汽車篇,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7 汽車設計叢書:離合器、變速器、圓錐齒輪與雙曲線齒輪傳動、汽車設計叢書:離合器、變速器、圓錐齒輪與雙曲線齒輪傳動、 汽車車橋設計等,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車車橋設計等,人民交通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日武田信之,載重汽車設計,人民交通出版社日武田信之,載重汽車設計,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日自動車工學日自動車工學德汽車工程手冊德汽車工程手冊汽車總體設計汽車總體設計1.1 概述概述1.2 汽車汽車型式選擇型式選擇1.3
3、汽車汽車主要參數(shù)選擇主要參數(shù)選擇1.7 汽車汽車總體布置總體布置1.8 汽車汽車總體運動較核總體運動較核1.1概述概述1.1.1 汽車分類汽車分類1.1.2 總體設計總體設計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1.3 汽車汽車新產品開發(fā)程序新產品開發(fā)程序1.1.4 概念設計概念設計1.1.5 汽車的汽車的產品型號產品型號 汽車分類汽車分類 GB/T 15089 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 GB/T 3730.1 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及定義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及定義 其它標準其它標準中關于汽車分類的引用中關于汽車分類的引用(中國汽車分類標準)(中國汽車分類標準)GB/T 15089 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
4、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 GB/T 150892001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L、M、N、O、G類)類) L類:兩輪或三輪機動車輛,按發(fā)動機排量和車速分為類:兩輪或三輪機動車輛,按發(fā)動機排量和車速分為L1L5五類五類; M類:至少有四個車輪并且用于載客的機動車輛,按乘員座位數(shù)(含駕駛員座位)和最大設計總質類:至少有四個車輪并且用于載客的機動車輛,按乘員座位數(shù)(含駕駛員座位)和最大設計總質量分為量分為M1M3三類,其中三類,其中M2、M3類又細分為類又細分為A、B、級級; N類:至少有四個車輪并且用于載貨的機動車輛,按最大設計總質量分為類:至少有四個車輪并且用于載貨的機動車輛,按最大設
5、計總質量分為N1N3三類:三類:N1(ma3500kg); N2(3500kgma12000kg); N3(ma12000kg); O類:掛車(包括半掛車),按最大設計總質量分為類:掛車(包括半掛車),按最大設計總質量分為O1、O2、O3、O4四類四類; G類:滿足特定條件的類:滿足特定條件的M、N類的越野車輛類的越野車輛 GB/T 150891994機動車輛分類(機動車輛分類(L、M、N、O類)類) L類:少于四個車輪的機動車輛,按發(fā)動機排量和車速分為類:少于四個車輪的機動車輛,按發(fā)動機排量和車速分為L1L5五類五類; M類:至少有四個車輪,或有三個車輪且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類:至少有四個車輪
6、,或有三個車輪且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1t的載客機動車輛,按乘客座位數(shù)的載客機動車輛,按乘客座位數(shù)(除駕駛員座位)和最大設計總質量分為(除駕駛員座位)和最大設計總質量分為M1M3三類,其中三類,其中M1類又細分為類又細分為M1a、M1b類類; N類:至少有四個車輪并且用于載貨的機動車輛,按最大設計總質量分為類:至少有四個車輪并且用于載貨的機動車輛,按最大設計總質量分為N1N3三類:三類:N1(ma3.5t); N2(3.5tma12t); N3(ma12t); (與(與2001相同)相同) O類:掛車(包括半掛車),按最大設計總質量分為類:掛車(包括半掛車),按最大設計總質量分為O1、O2、O3、
7、O4四類四類 GB/T 150891989汽車分類汽車分類(類)(類)GB/T 150891989汽車分類汽車分類(類類)載貨汽車載貨汽車按最大總質量分為:微型按最大總質量分為:微型 (ma1.8t)、輕型、輕型(1.8tma6t)、中型、中型(6tma14t) 、重型、重型 (ma14t)貨車;貨車;越野汽車越野汽車按最大總質量分為:輕型按最大總質量分為:輕型(ma5t) 、中型、中型(5tma13t) 、重型、重型(13tma23t) 、超重型超重型(ma23t)越野汽車;越野汽車;自卸汽車自卸汽車按最大總質量分為:輕型、中型、重型、礦用自卸汽車;按最大總質量分為:輕型、中型、重型、礦用自
8、卸汽車;牽引汽車牽引汽車按結構特征和用途分為:半掛、全掛牽引汽車按結構特征和用途分為:半掛、全掛牽引汽車專用汽車專用汽車按結構特征和用途分為:廂式、罐式汽車等按結構特征和用途分為:廂式、罐式汽車等客車客車按總長分為:微型、輕型、中型、大型客車;按總長分為:微型、輕型、中型、大型客車;轎車轎車按發(fā)動機排量分為:微型、普通、中級、中高級、高級轎車;按發(fā)動機排量分為:微型、普通、中級、中高級、高級轎車;備用分類號備用分類號半掛車半掛車按最大總質量分為:輕型、中型、重型、超重型半掛車按最大總質量分為:輕型、中型、重型、超重型半掛車( ( P1 ) )注:汽車產品圖樣編號中的汽車類型代碼仍沿用該標準分類
9、號(注:汽車產品圖樣編號中的汽車類型代碼仍沿用該標準分類號(19)?。?!但不能再引用其中微型、輕型、中型和重型等術語和定義!但不能再引用其中微型、輕型、中型和重型等術語和定義!GB/T3730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及定義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及定義 GB/T 3730.12001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及定義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及定義 汽車(類)汽車(類) 乘用車主要用于載運乘客,座位數(shù)(含駕駛員座位)乘用車主要用于載運乘客,座位數(shù)(含駕駛員座位)的汽車,按其功用和結構的汽車,按其功用和結構分為分為1111種,種,; 商用車用于載運人員和貨物(不包括乘用車)的汽車,按其功用和結構分為商用車用于載運人員
10、和貨物(不包括乘用車)的汽車,按其功用和結構分為客車、半掛牽引車和貨車種。其中客車系指座位數(shù)的載運乘客的汽車;貨客車、半掛牽引車和貨車種。其中客車系指座位數(shù)的載運乘客的汽車;貨車按其結構和用途分為普通貨車、多用途貨車、全掛牽引車、越野貨車、專用作車按其結構和用途分為普通貨車、多用途貨車、全掛牽引車、越野貨車、專用作業(yè)車和專用貨車種。業(yè)車和專用貨車種。 掛車掛車 汽車列車汽車列車 GB/T 3730.11988汽車和半掛車的術語及定義汽車和半掛車的術語及定義與與GB/T 150891989汽車分類相同,分為類汽車分類相同,分為類其它標準中關于汽車分類的引用其它標準中關于汽車分類的引用 GB 72
11、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類)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類) 術語和定義中汽車分為術語和定義中汽車分為類類:乘用車、乘用車、客車、半掛牽引車、貨車、專用作業(yè)車客車、半掛牽引車、貨車、專用作業(yè)車、氣體燃料、氣體燃料汽車、兩用燃料汽車、雙燃料汽車和電動汽車;另有掛車和汽車列車。汽車、兩用燃料汽車、雙燃料汽車和電動汽車;另有掛車和汽車列車。 GB 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tǒng)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汽車制動系統(tǒng)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汽車類型采用汽車類型采用GB/T 150891994機動車輛分類(機動車輛分類(L、M、N、O類)類) QC/T 698.12004車輛說明文件第一部分:車輛注冊技術
12、參數(shù)表車輛說明文件第一部分:車輛注冊技術參數(shù)表車輛類型應按車輛類型應按GB/T 37310.12001 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及定義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及定義 的規(guī)定填寫。的規(guī)定填寫。例如:乘用車、貨車、半掛牽引車、客車、掛車、專用車。例如:乘用車、貨車、半掛牽引車、客車、掛車、專用車。車輛類型也可按其附錄車輛類型也可按其附錄B的規(guī)定填寫,車輛類型分類是的規(guī)定填寫,車輛類型分類是GA 24.42001機動車登記信機動車登記信息代碼機動車輛類型代碼規(guī)定的術語。例如:車輛規(guī)格術語中的載貨汽車分:微型息代碼機動車輛類型代碼規(guī)定的術語。例如:車輛規(guī)格術語中的載貨汽車分:微型 (車車長長3.5m,ma75
13、0kg)、輕型、輕型(車長車長6m, ma4500kg)、中型、中型(車長車長 6m, 4500kgma12000kg) 和重型和重型 (車長車長6m,ma12000kg)。 車輛排放限值、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標準車輛排放限值、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標準商用車商用車其它標準中關于汽車分類的引用其它標準中關于汽車分類的引用 GB 18352.22001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汽車類型采用汽車類型采用GB/T 150891994機動車輛分類,適用于最大總質量機動車輛分類,適用于最大總質量3.5t的的M1、M2和和N1類車類車輛,稱輕型汽車。輛,稱輕型汽車。
14、GB 176912001車用壓燃式發(fā)動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車用壓燃式發(fā)動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汽車類型采用汽車類型采用GB/T 150891994機動車輛分類,適用于車速機動車輛分類,適用于車速25km/h的的M2、M3、N1、N2、N3類車輛和最大總質量類車輛和最大總質量3.5t 的的M1類車輛(裝用壓燃式發(fā)動機)。已按類車輛(裝用壓燃式發(fā)動機)。已按GB 18352.22001認證認證的的M1和和N1類車輛不按該標準。類車輛不按該標準。 GB/T 12545.12002乘用車輛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乘用車輛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汽車類型采用汽車類型采用GB/T 150892001
15、,適用于,適用于M1類和最大總質量類和最大總質量2t的的N類車輛類車輛 GB/T 12545.22002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汽車類型采用汽車類型采用GB/T 150892001,適用于,適用于M2、M3類和最大總質量類和最大總質量2t的的N類車輛類車輛 GB/T 192332003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汽車類型采用汽車類型采用GB/T 150892001,適用于車速,適用于車速50km/h的的M1類、最大總質量類、最大總質量3.5t的的M2類和類和N1類車輛,類車輛,稱輕型汽車。稱輕型汽車。 總體設計基本要求總體設計基本要求 外廓尺
16、寸與軸荷分配外廓尺寸與軸荷分配符合符合GB 15892004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要求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要求 汽車性能汽車性能達到國家機動車輛類(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guī)則達到國家機動車輛類(汽車產品)強制性認證實施規(guī)則CNCA02C023:2002/A2、有關標準和設計任務書要求、有關標準和設計任務書要求 運動校核運動校核保證汽車有正確的運動和避免運動干涉保證汽車有正確的運動和避免運動干涉 拆裝與維修方便拆裝與維修方便( ( P2 ) )1.1.5 汽車的產品型號汽車的產品型號GB9417-88汽車產品型號編制規(guī)則汽車產品型號編制規(guī)則車輛類別代號車輛類別代號(表(表
17、1-2)企業(yè)名稱代號企業(yè)名稱代號(漢語拼音字母)(漢語拼音字母)主參數(shù)代號主參數(shù)代號(數(shù)字)(數(shù)字)產品序號產品序號(數(shù)字)(數(shù)字)(漢語拼音字母或數(shù)字)(漢語拼音字母或數(shù)字)企業(yè)自定代號企業(yè)自定代號專用汽車分類代號專用汽車分類代號(漢語拼音字母)(漢語拼音字母)(結構特征、用途特征)(結構特征、用途特征)轎車:發(fā)動機排量(轎車:發(fā)動機排量(L)客車:總長(客車:總長(m)其它:總質量(其它:總質量( t )X廂式廂式G罐式罐式Z專用自卸專用自卸T特種結構特種結構J起重舉升起重舉升C倉柵式倉柵式LC 冷藏冷藏BW保溫保溫SN 水泥水泥JY 加油加油YY 運油運油LJ 垃圾垃圾例:例:CA760
18、0、TJ6481、EQ2080、 HY5500GJYZC A7600( ( P15 ) )1.2 汽車型式選擇汽車型式選擇( ( P5 ) ) 汽車類型汽車類型GB/T15089-2001、GB/T3730.1-2001 車型構成車型構成商品等級、車身型式、驅動型式、商品等級、車身型式、驅動型式、發(fā)動機、變速器、發(fā)動機、變速器、驅動橋和懸架等總成結構驅動橋和懸架等總成結構型式。型式。 形式選擇形式選擇汽車的不同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軸數(shù)、驅動形式以及布汽車的不同形式,主要體現(xiàn)在軸數(shù)、驅動形式以及布置形式上的區(qū)別:置形式上的區(qū)別: 軸數(shù)軸數(shù) 驅動型式驅動型式 布置形式布置形式汽車汽車軸數(shù)軸數(shù)( ( P
19、5 ) ) 軸數(shù)形式:二軸、三軸、四軸甚至更多的軸數(shù)軸數(shù)形式:二軸、三軸、四軸甚至更多的軸數(shù) 影響選取軸數(shù)的因素:汽車的總質量、道路法規(guī)對軸載質量的限影響選取軸數(shù)的因素:汽車的總質量、道路法規(guī)對軸載質量的限制和輪胎的負荷能力制和輪胎的負荷能力 汽車汽車軸數(shù)方案軸數(shù)方案 轎車均采用二軸(總質量較?。┺I車均采用二軸(總質量較?。?載貨汽車載貨汽車嚴格遵循嚴格遵循GB 15892004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要求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要求二軸:總質量二軸:總質量16t、軸荷軸荷10t;三軸(后并裝雙軸):三軸(后并裝雙軸):16t總質量總質量25t、軸荷軸荷10t;四軸(前后并裝雙
20、軸)和四軸以上(前后并裝雙軸或三軸)總質量四軸(前后并裝雙軸)和四軸以上(前后并裝雙軸或三軸)總質量25t、軸荷更大采用。軸荷更大采用。 非公路行駛汽車多數(shù)采用二軸(軸荷不受道路橋梁限制如礦用自卸車等)非公路行駛汽車多數(shù)采用二軸(軸荷不受道路橋梁限制如礦用自卸車等)汽車驅動型式汽車驅動型式( ( P5 ) ) 驅動形式有驅動形式有4x2、4x4、6x2、6x4、6x6、8x4、8x8等,其中等,其中前一位數(shù)字表示汽車車輪總數(shù),后一位數(shù)字表示驅動輪數(shù)。前一位數(shù)字表示汽車車輪總數(shù),后一位數(shù)字表示驅動輪數(shù)。 影響選取驅動形式的因素汽車的總質量和通過性影響選取驅動形式的因素汽車的總質量和通過性 汽車汽
21、車驅動方案驅動方案 轎車和總質量小的公路用汽車,均采用轎車和總質量小的公路用汽車,均采用4x2; 總質量在總質量在1926t的公路用汽車,采用的公路用汽車,采用6x2或或6x4; 越野汽車,采用全輪驅動形式(提高汽車通過性)越野汽車,采用全輪驅動形式(提高汽車通過性)汽車布置形式汽車布置形式( ( P6 ) ) 布置形式指發(fā)動機、驅動橋和車身布置形式指發(fā)動機、驅動橋和車身 ( (或駕或駕駛室駛室) )的相互關系和布置特點。的相互關系和布置特點。 影響選取布置形式的因素汽車使用性能影響選取布置形式的因素汽車使用性能 汽車車身與汽車車身與布置形式方案布置形式方案 轎車車身與布置形式轎車車身與布置形
22、式 載貨汽車載貨汽車布置形式布置形式 客車客車布置形式布置形式汽車布置形式汽車布置形式( ( P6 ) ) 布置形式指發(fā)動機、驅動橋和車身布置形式指發(fā)動機、驅動橋和車身 ( (或駕駛或駕駛室室) )的相互關系和布置特點。的相互關系和布置特點。 影響選取布置形式的因素汽車使用性能影響選取布置形式的因素汽車使用性能 汽車車身與汽車車身與布置形式方案布置形式方案 轎車車身與布置形式轎車車身與布置形式 載貨汽車載貨汽車布置形式布置形式 客車客車布置形式布置形式 折背式折背式 艙背式艙背式 直背式直背式 轎車車身與布置形式轎車車身與布置形式( (P6,19 ) ) 轎車布置形式轎車布置形式 發(fā)動機布置形
23、式發(fā)動機布置形式 發(fā)動機前置前發(fā)動機前置前橋橋驅動驅動 發(fā)動機前置后發(fā)動機前置后橋橋驅動驅動 發(fā)動機后置后發(fā)動機后置后橋橋驅動驅動 轎車車身形式轎車車身形式載貨汽車載貨汽車布置形式布置形式( ( P7 ) ) 貨車貨車布置形式布置形式 發(fā)動機發(fā)動機布置形式布置形式 長頭式長頭式 短頭式短頭式 平頭式平頭式 偏置式某些重型汽車采用偏置式某些重型汽車采用客車客車布置形式布置形式( ( P8 ) ) 發(fā)動機前置后發(fā)動機前置后橋橋驅動驅動 發(fā)動機中置后發(fā)動機中置后橋橋驅動驅動 發(fā)動機后置后發(fā)動機后置后橋橋驅動驅動 1.3 汽車主要參數(shù)選擇汽車主要參數(shù)選擇 主要尺寸主要尺寸L,B,外廓尺寸,外廓尺寸,L
24、F,LR ( ( P9 ) ); 質量參數(shù)質量參數(shù)m0,ma,m,軸載分配,軸載分配( ( P12 ) ); 性能參數(shù)動力性、燃料經(jīng)濟性、機動性、操穩(wěn)、性能參數(shù)動力性、燃料經(jīng)濟性、機動性、操穩(wěn)、平順性、制動性、通過性等平順性、制動性、通過性等( ( P13) )( ( P9 ) )1.7 汽車總布置設計汽車總布置設計( P21 ) 總布置設計總布置設計對汽車總成、部件進行空間布置并使其達到最佳組合的設計,對汽車總成、部件進行空間布置并使其達到最佳組合的設計,以實現(xiàn)概念設計提出的目標。以實現(xiàn)概念設計提出的目標。 總布置設計結果總布置設計結果總布置圖(總布置草圖、校對圖)總布置圖(總布置草圖、校對
25、圖) 總布置圖作用總布置圖作用 總布置草圖:總布置草圖:描述總布置設計師的總體方案和主要尺寸控制并描述總布置設計師的總體方案和主要尺寸控制并提供提供各總成、部件設計師進行相關設計的依據(jù)和邊界條件。通常包括各總成、部件設計師進行相關設計的依據(jù)和邊界條件。通常包括: :總布置總布置草圖和草圖和: :總布置總布置尺寸控制圖;尺寸控制圖; 總布置校對圖:總布置校對圖:校對確認總布置設計是否合理及各系統(tǒng)總成設計師校對確認總布置設計是否合理及各系統(tǒng)總成設計師的設計是否符合總布置設計的要求。的設計是否符合總布置設計的要求。 總布置圖繪制總布置圖繪制(滿載)(滿載) 總布置尺寸校核圖總布置尺寸校核圖總布置總布
26、置考慮的主要項目考慮的主要項目 發(fā)動機與傳動系布置;發(fā)動機與傳動系布置; 轉向裝置、懸架和制動系布置;轉向裝置、懸架和制動系布置; 車身內部(車身內部(載貨、客)空間布置;載貨、客)空間布置; 駕駛區(qū)座椅、踏板和變速桿等布置;駕駛區(qū)座椅、踏板和變速桿等布置; 燃料箱、備胎、行李箱和蓄電池等附件布置;燃料箱、備胎、行李箱和蓄電池等附件布置; 底板、儀表板等車身基本骨架形狀底板、儀表板等車身基本骨架形狀; ; 發(fā)動機艙、室內裝置和后行李艙等局部空間布置;發(fā)動機艙、室內裝置和后行李艙等局部空間布置; 懸架、輪胎懸架、輪胎( (車輪車輪) )的工作范圍的工作范圍制動系制動系布置布置 總布置草圖繪制總布
27、置草圖繪制 (滿載狀態(tài))(滿載狀態(tài))畫總布置基準線畫總布置基準線總布置坐標系總布置坐標系車身與駕駛區(qū)車身與駕駛區(qū)布置布置懸架轉向系懸架轉向系布置布置油箱、備胎、行李箱和蓄電池等油箱、備胎、行李箱和蓄電池等附件附件布置布置貨車車箱貨車車箱布置布置動力總成動力總成(發(fā)動機(發(fā)動機-離合器離合器-變速器)布置變速器)布置驅動橋傳動軸驅動橋傳動軸布置布置總布置基準線坐標系總布置基準線坐標系( ( P21 ) )地面線地面線車架上平面線車架上平面線前輪中心線前輪中心線汽車中心線汽車中心線OO:貨車、客車貨車、客車車架上平面(車架縱梁上翼面較長的一段);車架上平面(車架縱梁上翼面較長的一段); 客車(承載
28、式車身)客車(承載式車身)車身中部地板或邊梁上翼面;車身中部地板或邊梁上翼面; 轎車轎車車身地板平面或通過前輪中心的水平線車身地板平面或通過前輪中心的水平線X地面線地面線基準線坐標系基準線坐標系畫法?畫法?轎車總布置基準線坐標系轎車總布置基準線坐標系前輪中心前輪中心XOZ地面線地面線Z總布置基準線坐標系畫法總布置基準線坐標系畫法前輪垂直線前輪垂直線后輪垂直線后輪垂直線Or0r0F地面線地面線F(0.51.5)rrO1rrO2abLAB前輪中心線前輪中心線車架上平面線車架上平面線X后輪中心線后輪中心線貨車與客車的車架上平面線貨車與客車的車架上平面線地面線,一般設計成與地面線有一地面線,一般設計成
29、與地面線有一個小夾角個小夾角F(0.51.5),即前低后高,以保證汽車在驅動行駛時),即前低后高,以保證汽車在驅動行駛時車廂能趨于水平。畫總布置草圖常將車廂能趨于水平。畫總布置草圖常將車架上平面線車架上平面線置為置為水平線,而地面水平線,而地面線為斜線;線為斜線;轎車轎車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地面線皆為水平線!地面線皆為水平線!總布置基準線坐標系總布置基準線坐標系F后軸中心線后軸中心線前輪垂直線前輪垂直線后輪垂直線后輪垂直線地面線地面線車架上平面線車架上平面線X汽車中心線汽車中心線ZY前軸中心線前軸中心線Y汽車中心線汽車中心線OZ前輪前輪中心線中心線F后輪中心線后輪中心線Z前輪中心線前輪中心線總
30、布置基準線坐標系總布置基準線坐標系( ( P21 ) )F前輪垂直線前輪垂直線后輪垂直線后輪垂直線地面線地面線車架上平面線車架上平面線XOF(0.51.5)后輪中心線后輪中心線貨車與客車的車架上平面線,一般設計成與地面線有一個小夾角貨車與客車的車架上平面線,一般設計成與地面線有一個小夾角F(0.51.5),即前低后高,以保證汽車在驅動行駛時車廂能趨于水平。畫總布置草),即前低后高,以保證汽車在驅動行駛時車廂能趨于水平。畫總布置草圖常將圖常將車架上平面線車架上平面線置為置為水平線,而地面線為斜線;轎車不必如此,水平線,而地面線為斜線;轎車不必如此,地面線地面線皆為水平線!皆為水平線!車身與駕駛區(qū)
31、布置車身與駕駛區(qū)布置車架上平面線車架上平面線( ( P25 ) ) 車身位置與汽車車身形式有關,并保證車身不與其他部分干涉;車身位置與汽車車身形式有關,并保證車身不與其他部分干涉; 車身內部與駕駛區(qū)布置主要考慮乘坐舒適性、安全性和人體特性要求車身內部與駕駛區(qū)布置主要考慮乘坐舒適性、安全性和人體特性要求 貨車貨車系指駕駛室內部(操縱機構、系指駕駛室內部(操縱機構、儀表板儀表板與駕駛員座椅)尺寸和布置;與駕駛員座椅)尺寸和布置; 轎車轎車、客車客車包括車身內部及其乘客座椅尺寸和布置。包括車身內部及其乘客座椅尺寸和布置。表表1-5,圖,圖1-14,15人體基本尺寸;人體基本尺寸;表表1-1618,圖
32、,圖1-1618內部尺寸范圍內部尺寸范圍貨車貨車駕駛室內部駕駛室內部布置布置( ( P29, 圖圖1-17,表表1-17 ) )轎車轎車車身內部車身內部布置布置例例( ( P27, 圖圖1-16 , 表表1-16 ) )轎車轎車車身內部車身內部布置示例布置示例轎車轎車車身內部車身內部布置布置轎車轎車車身內部車身內部布置布置客車客車車身內部車身內部布置布置( ( P31 ) )( ( P31, 圖圖1-18 ,表表1-18 ) )貨車車箱貨車車箱布置布置 貨車貨箱布置影響汽車貨車貨箱布置影響汽車總體尺寸總體尺寸、軸荷分配軸荷分配、質心高度與貨物裝卸方便質心高度與貨物裝卸方便性性、安全性安全性等。
33、等。Lr LhPL貨箱底板平面貨箱底板平面 ( 50100mm )O后懸后懸LrhP ( 11.4m ) L( 1222 L )平頭車和自卸車平頭車和自卸車動力總成(發(fā)動機動力總成(發(fā)動機-離合器離合器-變速器)布置變速器)布置Kcb發(fā)動機前端面發(fā)動機前端面發(fā)動機曲軸中心線發(fā)動機曲軸中心線E傳動軸中心線傳動軸中心線1前輪中心前輪中心車架上平面線車架上平面線注:注:發(fā)動機曲軸中心線發(fā)動機曲軸中心線一般設計成與車架上平一般設計成與車架上平面線向下有一個小夾角面線向下有一個小夾角E(貨車(貨車14;轎車轎車34 ),即前高后低,以減小傳),即前高后低,以減小傳動軸夾角動軸夾角1 !發(fā)動機前置后驅動發(fā)
34、動機前置后驅動( ( P22 ,圖圖1-10 ) )KZ總布置動力總成布置總布置動力總成布置發(fā)動機前置后驅動發(fā)動機前置后驅動Or0r0F地面線地面線F(0.51.5)rrO1rrO2abLABX 發(fā)動機的發(fā)動機的上下位置上下位置影響質心高度、離地間隙和駕駛員視野;影響質心高度、離地間隙和駕駛員視野; 發(fā)動機的發(fā)動機的前后位置前后位置影響前后軸荷分配、轎車前排座位的乘坐舒影響前后軸荷分配、轎車前排座位的乘坐舒適性、傳動軸長度和夾角、貨車的面積利用率;適性、傳動軸長度和夾角、貨車的面積利用率; 發(fā)動機的發(fā)動機的左右位置左右位置影響底盤系統(tǒng)的受力和發(fā)動機懸置影響底盤系統(tǒng)的受力和發(fā)動機懸置同同時時考考
35、慮慮車架上平面線車架上平面線發(fā)動機發(fā)動機的上下位置的上下位置布置布置 發(fā)動機的上下位置發(fā)動機的上下位置影響離地間隙和駕駛員視野以及油底殼與橫拉桿之間的間隙。要求發(fā)動機有影響離地間隙和駕駛員視野以及油底殼與橫拉桿之間的間隙。要求發(fā)動機有足夠高的位置,以防止前軸碰發(fā)動機油底殼,要考慮到懸架緩沖塊脫落以后,前軸足夠高的位置,以防止前軸碰發(fā)動機油底殼,要考慮到懸架緩沖塊脫落以后,前軸的最大向上跳動量達的最大向上跳動量達70100mm。降低發(fā)動機位置的高度,能改善駕駛員視野,同時有利。降低發(fā)動機位置的高度,能改善駕駛員視野,同時有利于降低汽車質心高度。于降低汽車質心高度。 風扇和散熱器的高度風扇和散熱器
36、的高度隨發(fā)動機高度位置而定,要求風扇中心與散熱器幾何中心相重合,以使散熱器在整個面隨發(fā)動機高度位置而定,要求風扇中心與散熱器幾何中心相重合,以使散熱器在整個面積上接受風扇的吹風。護風罩用來增大送風量和減小散熱器尺寸。為了保證空氣的暢通,散熱積上接受風扇的吹風。護風罩用來增大送風量和減小散熱器尺寸。為了保證空氣的暢通,散熱器中心與風扇之間間隙應有不小于器中心與風扇之間間隙應有不小于50mm,無護風罩時可減小到,無護風罩時可減小到30mm。 空氣濾清器高度空氣濾清器高度影響發(fā)動機罩高度,其高度位于發(fā)動機進氣歧管上,為此將空氣濾清器做成扁乎狀。發(fā)影響發(fā)動機罩高度,其高度位于發(fā)動機進氣歧管上,為此將空
37、氣濾清器做成扁乎狀。發(fā)動機罩與發(fā)動機零件之間的間隙不得小于動機罩與發(fā)動機零件之間的間隙不得小于25mm,以防止關閉發(fā)動機罩時受到損傷。,以防止關閉發(fā)動機罩時受到損傷。發(fā)動機發(fā)動機前后位置前后位置布置布置 發(fā)動機的前后位置發(fā)動機的前后位置影響汽車的軸荷分配,轎車前排座位的乘坐舒適性,發(fā)動機前置后輪驅動汽車的傳動影響汽車的軸荷分配,轎車前排座位的乘坐舒適性,發(fā)動機前置后輪驅動汽車的傳動軸長度和夾角,以及貨車的面積利用率。軸長度和夾角,以及貨車的面積利用率。 發(fā)動機常布置成向后傾斜發(fā)動機常布置成向后傾斜減小傳動軸夾角,發(fā)動機前置后輪驅動汽車的發(fā)動機常布置成向后傾斜狀,使曲軸減小傳動軸夾角,發(fā)動機前置
38、后輪驅動汽車的發(fā)動機常布置成向后傾斜狀,使曲軸中心線與水平線之間形成中心線與水平線之間形成1 14 4夾角,轎車多在夾角,轎車多在3 34 4 之間。之間。 發(fā)動機前置后輪驅動的轎車,前縱梁之間的距離發(fā)動機前置后輪驅動的轎車,前縱梁之間的距離必須考慮吊裝在發(fā)動機上的所有總成必須考慮吊裝在發(fā)動機上的所有總成( (如發(fā)電機、空調裝置的壓縮機等如發(fā)電機、空調裝置的壓縮機等) )以以及從下面(包括修理和技術維護情況下從上面)將發(fā)動機安裝到汽車上的可能性。及從下面(包括修理和技術維護情況下從上面)將發(fā)動機安裝到汽車上的可能性。 發(fā)動機的前后位置應與上下位置一起進行布置發(fā)動機的前后位置應與上下位置一起進行
39、布置發(fā)動機發(fā)動機左右位置左右位置布置布置 發(fā)動機的左右位置發(fā)動機的左右位置影響底盤系統(tǒng)的受力和發(fā)動機懸置,發(fā)動機曲軸中心線在一般情況下與汽車中影響底盤系統(tǒng)的受力和發(fā)動機懸置,發(fā)動機曲軸中心線在一般情況下與汽車中心線一致。少數(shù)汽車(心線一致。少數(shù)汽車(如如4x4 汽車),考慮到前橋是驅動橋,為了使前驅動橋的主汽車),考慮到前橋是驅動橋,為了使前驅動橋的主減速器總成上跳時不與發(fā)動機發(fā)生運動干涉,將發(fā)動機和前橋主減速器向相反方向減速器總成上跳時不與發(fā)動機發(fā)生運動干涉,將發(fā)動機和前橋主減速器向相反方向偏移。偏移。 驅動橋傳動軸驅動橋傳動軸布置布置發(fā)動機前置后驅動發(fā)動機前置后驅動( ( P23 ) )
40、主減速器主動軸線位置與車架上平面有一個夾角主減速器主動軸線位置與車架上平面有一個夾角r r( () ),即向上翹起,即向上翹起,以減小傳動軸夾角,并使萬向節(jié)傳動軸兩端夾角相等。轎車常將傳動軸布置成以減小傳動軸夾角,并使萬向節(jié)傳動軸兩端夾角相等。轎車常將傳動軸布置成形方案(圖形方案(圖2-212-21),可降低傳動軸軸線的高度,有利于客廂地板和后排中),可降低傳動軸軸線的高度,有利于客廂地板和后排中間座椅的布置(減小地板凸包);間座椅的布置(減小地板凸包); 驅動橋半軸中心位置與驅動輪中心重合;驅動橋半軸中心位置與驅動輪中心重合; 差速器殼體中心線位置最好與汽車中心線重合,以使左、右半軸通用差速
41、器殼體中心線位置最好與汽車中心線重合,以使左、右半軸通用12r rE E車架上平面線車架上平面線懸架懸架轉向裝置轉向裝置布置布置L前懸架裝置前懸架裝置布置布置 前懸架鋼板彈簧布置在縱梁下方,且成前高后低狀。滿足轉向輪偏轉所前懸架鋼板彈簧布置在縱梁下方,且成前高后低狀。滿足轉向輪偏轉所需要的空間和主銷后傾角的要求。并保證懸架需要的空間和主銷后傾角的要求。并保證懸架滿載弧高滿載弧高f fa a。 減振器應盡可能布置成直立狀,以充分利用其有效行程,有利于緩和來自路面的減振器應盡可能布置成直立狀,以充分利用其有效行程,有利于緩和來自路面的沖擊??臻g不允許時才布置成斜置狀。沖擊??臻g不允許時才布置成斜置
42、狀。 彈簧銷彈簧銷吊耳吊耳CA1091前懸架前懸架前懸架裝置前懸架裝置布置示例布置示例EQ1090E前懸架前懸架fa滿載弧高滿載弧高 滿載弧高滿載弧高 fa :汽車滿載時懸架在靜載作用下的弧高:汽車滿載時懸架在靜載作用下的弧高 取取fa=1020 mm,以使在車架高度受限時能得到足夠的動撓度值!,以使在車架高度受限時能得到足夠的動撓度值!后懸架裝置后懸架裝置布置布置 后懸架鋼板彈簧布置在車架縱梁外側與車輪之間,且成前低后高狀。后懸架鋼板彈簧布置在車架縱梁外側與車輪之間,且成前低后高狀。并保證懸架滿載弧高并保證懸架滿載弧高f f0 0。板簧前端通過彈簧銷和支架與車架連接,而后端用吊耳。板簧前端通
43、過彈簧銷和支架與車架連接,而后端用吊耳和支架與車架相連。有利于緩和來自路面的沖擊。另應注意板簧上的形螺栓和固和支架與車架相連。有利于緩和來自路面的沖擊。另應注意板簧上的形螺栓和固定彈簧的螺栓與車架之間應當有足夠的間隙。定彈簧的螺栓與車架之間應當有足夠的間隙。 減振器應盡可能布置成直立狀,以充分利用其有效行程??臻g不允許時才布置減振器應盡可能布置成直立狀,以充分利用其有效行程。空間不允許時才布置成斜置狀。成斜置狀。 某轎車非對稱鋼板彈簧后懸架某轎車非對稱鋼板彈簧后懸架fa滿載弧高滿載弧高后懸架裝置后懸架裝置布置示例布置示例少片簧鋼板彈簧后懸架少片簧鋼板彈簧后懸架后懸架裝置后懸架裝置布置示例布置示
44、例某漸變剛度鋼板彈簧后懸架某漸變剛度鋼板彈簧后懸架后懸架裝置后懸架裝置布置示例布置示例主、副鋼板彈簧后懸架主、副鋼板彈簧后懸架BBA2轉向搖臂轉向搖臂轉向節(jié)臂轉向節(jié)臂縱拉桿縱拉桿縱拉桿縱拉桿轉向搖臂轉向搖臂轉向裝置組成與結構轉向裝置組成與結構轉向轉向傳動軸傳動軸轉向器轉向器轉向器轉向器轉向盤轉向盤轉向軸轉向軸轉向裝置轉向裝置布置布置( ( P23 ) ) 轉向盤位置:由駕駛區(qū)布置確定,以保證駕駛員轉向操作舒適。且轉向轉向盤位置:由駕駛區(qū)布置確定,以保證駕駛員轉向操作舒適。且轉向軸線應與汽車中心面平行。軸線應與汽車中心面平行。 轉向器位置:轉向搖臂端點位置應考慮與轉向橋懸架運動的協(xié)調問題,轉向器
45、位置:轉向搖臂端點位置應考慮與轉向橋懸架運動的協(xié)調問題,轉向器轉向搖臂端點布置在前懸架鋼板彈簧跳動中心附近,即前鋼板彈轉向器轉向搖臂端點布置在前懸架鋼板彈簧跳動中心附近,即前鋼板彈簧前吊耳支架偏后一點的位置處?;汕暗醵Ъ芷笠稽c的位置處。 轉向盤轉向軸轉向器連接:常通過轉向傳動軸相連,因為轉向盤轉轉向盤轉向軸轉向器連接:常通過轉向傳動軸相連,因為轉向盤轉向軸轉向器轉向器常不同軸線。且可防止正面碰撞時轉向盤后移對駕向軸轉向器轉向器常不同軸線。且可防止正面碰撞時轉向盤后移對駕駛員影響。駛員影響。 轉向搖臂縱拉桿、縱拉桿轉向節(jié)臂之間的夾角:在直線行駛位置時應盡可能轉向搖臂縱拉桿、縱拉桿轉向節(jié)臂之間
46、的夾角:在直線行駛位置時應盡可能接近直角,以保證有較高的傳動效率。接近直角,以保證有較高的傳動效率。轉向搖臂轉向搖臂O1鋼板彈簧跳動中心鋼板彈簧跳動中心B 轉向搖臂與縱拉桿鉸接點點位置布置在轉向節(jié)臂端點轉向搖臂與縱拉桿鉸接點點位置布置在轉向節(jié)臂端點1 1隨懸架運動的跳動中隨懸架運動的跳動中心心2 2附近,即前鋼板彈簧前吊耳支架偏后一點的位置處。以避免懸架運動與轉向機附近,即前鋼板彈簧前吊耳支架偏后一點的位置處。以避免懸架運動與轉向機構運動出現(xiàn)不協(xié)調現(xiàn)象!構運動出現(xiàn)不協(xié)調現(xiàn)象! O轉向節(jié)臂端點轉向節(jié)臂端點A1的的跳動中心跳動中心縱拉桿縱拉桿 轉向前懸架(鋼板彈簧)應考慮懸架運動與轉向機構運動的協(xié)
47、調轉向前懸架(鋼板彈簧)應考慮懸架運動與轉向機構運動的協(xié)調問題。且滿足轉向輪偏轉所需要的空間和主銷后傾角的要求。問題。且滿足轉向輪偏轉所需要的空間和主銷后傾角的要求。轉向前懸架裝置轉向前懸架裝置布置布置非獨立式懸架(鋼板彈簧非獨立式懸架(鋼板彈簧)1 1轉向節(jié)臂轉向節(jié)臂制動系制動系布置布置 制動踏板布置考慮制動踏板布置考慮人體特性要求,人體特性要求,布置在更靠近駕駛員處,并且還要布置在更靠近駕駛員處,并且還要做到腳制動踏板和手制動操縱輕便。踩下制動踏板所需要的力,比踩下油做到腳制動踏板和手制動操縱輕便。踩下制動踏板所需要的力,比踩下油門踏板要大得多,因此應檢查桿件運動時有無干涉和死角,更不應當
48、在車門踏板要大得多,因此應檢查桿件運動時有無干涉和死角,更不應當在車輪跳動時自行制動。輪跳動時自行制動。 制動管路布置要注意安全可靠、整齊美觀。在一條管路上,當兩個固定制動管路布置要注意安全可靠、整齊美觀。在一條管路上,當兩個固定點之間有相對運動時,要采用軟管過渡。平行管之間的距離不小于點之間有相對運動時,要采用軟管過渡。平行管之間的距離不小于5mm,或,或者完全柬在一起,交叉管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者完全柬在一起,交叉管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2Omm,同時注意不要將管,同時注意不要將管子布置在車架縱梁內側下其上,以免由于積水使管腐蝕。子布置在車架縱梁內側下其上,以免由于積水使管腐蝕。 踏板踏板布置布
49、置 離合器踏板、制動踏板和油門踏板,布置在地板凸包與車身內側壁之間。在離離合器踏板、制動踏板和油門踏板,布置在地板凸包與車身內側壁之間。在離合器踏板左側,應當留出離合器不工作時可以放下左腳的空間,因此,輪罩最好合器踏板左側,應當留出離合器不工作時可以放下左腳的空間,因此,輪罩最好不要凸出到客廂內。不要凸出到客廂內。 油門踏板一般比制動踏板稍低,要求油門踏板與制動踏板之間留有大于一只完整鞋底寬油門踏板一般比制動踏板稍低,要求油門踏板與制動踏板之間留有大于一只完整鞋底寬度度(6Omm)(6Omm)的距離。的距離。 油門踏板保證駕駛員應當用腳后跟支靠在地板上,因為汽車行駛時駕駛員要不停頓地踩油門踏板
50、保證駕駛員應當用腳后跟支靠在地板上,因為汽車行駛時駕駛員要不停頓地踩油門踏板,所以要求踩下時輕便。變化操縱時僅僅是通過改變棵關節(jié)角度來達到。為了操油門踏板,所以要求踩下時輕便。變化操縱時僅僅是通過改變棵關節(jié)角度來達到。為了操縱方便,從駕駛員方向看,油門踏板布置成朝外轉的樣子??v方便,從駕駛員方向看,油門踏板布置成朝外轉的樣子。 考慮考慮人體特性要求人體特性要求油箱、備胎、行李箱和蓄電池等油箱、備胎、行李箱和蓄電池等附件附件布置布置 油箱油箱應遠離消聲器、排氣管和裸露的電器接頭及開關,應布置油箱油箱應遠離消聲器、排氣管和裸露的電器接頭及開關,應布置在撞車時油箱不會受到損壞的位置,更不應當布置在發(fā)
51、動機艙內。貨車在撞車時油箱不會受到損壞的位置,更不應當布置在發(fā)動機艙內。貨車油箱一般布置在縱梁外側,且和蓄電池分置兩側;轎車油箱常布置在行油箱一般布置在縱梁外側,且和蓄電池分置兩側;轎車油箱常布置在行李箱內或靠近后排座椅的后部。李箱內或靠近后排座椅的后部。 備胎應保證備胎拆裝方便,并有利于汽車質心位置的降低。轎車備胎常布置備胎應保證備胎拆裝方便,并有利于汽車質心位置的降低。轎車備胎常布置在行李箱內(平置或立置于行李箱側壁或后壁);貨車備胎一般布置在車架尾部在行李箱內(平置或立置于行李箱側壁或后壁);貨車備胎一般布置在車架尾部或車架中部貨箱底板的下部?;蜍嚰苤胁控浵涞装宓南虏?。 行李箱應保證有足
52、夠的有效容積(中級轎車行李箱應保證有足夠的有效容積(中級轎車0.40.7m3,高級轎車為,高級轎車為0.70.9m3),應能整齊地安放手提箱(底部應平整)??拓泝捎棉I車將后,應能整齊地安放手提箱(底部應平整)。客貨兩用轎車將后排座椅設計成可翻式,形成大容積的行李箱。排座椅設計成可翻式,形成大容積的行李箱。 蓄電池蓄電池與起動機應位于同側,并且它們之司的距離越近越好,蓄電池蓄電池與起動機應位于同側,并且它們之司的距離越近越好,以縮短線路,同時還要考慮拆裝方便性和良好的接近性。以縮短線路,同時還要考慮拆裝方便性和良好的接近性。 總體尺寸總體尺寸較核貨車較核貨車LFrhdHLFLrL 總體尺寸總體尺
53、寸較核轎車較核轎車1.8 汽車總體運動校核汽車總體運動校核(P35) 在進行總體設計時,需要對各相對運動的零部件進行運動校核(一般皆在進行總體設計時,需要對各相對運動的零部件進行運動校核(一般皆利用計算機分析軟件),以確定它們的運動軌跡和運動空間,防止各部件之利用計算機分析軟件),以確定它們的運動軌跡和運動空間,防止各部件之間產生運動干涉。運動校核一般包括以下各項:間產生運動干涉。運動校核一般包括以下各項: 、轉向輪跳動轉向輪跳動和轉向過程中與翼子板、轉向桿系之間運動關系和轉向過程中與翼子板、轉向桿系之間運動關系; ; 、傳動軸隨后輪跳動傳動軸隨后輪跳動時的運動關系時的運動關系; ; 、轉向桿
54、系與懸架導向機構(轉向輪)運動協(xié)調轉向桿系與懸架導向機構(轉向輪)運動協(xié)調所產生的轉向干涉,可通所產生的轉向干涉,可通過分別作轉向節(jié)臂球頭隨懸架運動和隨直拉桿運動的軌跡求出干涉量,一般過分別作轉向節(jié)臂球頭隨懸架運動和隨直拉桿運動的軌跡求出干涉量,一般控制干涉量在產生輕微不足轉向的范圍內控制干涉量在產生輕微不足轉向的范圍內; ;、后輪跳動時與翼子板間的相對關系、后輪跳動時與翼子板間的相對關系; ;、制動時前軸的扭轉所產生的轉向干涉,防止產生制動跑偏、制動時前軸的扭轉所產生的轉向干涉,防止產生制動跑偏; ; 、駕駛區(qū)各種操縱機構的運動軌跡,主要校核各種操縱動作是否會發(fā)、駕駛區(qū)各種操縱機構的運動軌跡,主要校核各種操縱動作是否會發(fā)生干涉或人體的動作是否在舒適的范圍內生干涉或人體的動作是否在舒適的范圍內; ;、可翻轉的駕駛室翻轉時,連接駕駛室和車架之間的桿件、軟管和電、可翻轉的駕駛室翻轉時,連接駕駛室和車架之間的桿件、軟管和電線束等的運動軌跡校核線束等的運動軌跡校核; ;1.8.1 轉向輪跳動轉向輪跳動校核校核轉向輪輪罩、翼子板、縱拉桿、車架轉向輪輪罩、翼子板、縱拉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療集團資產管理辦法
- 熱紅外遙感勘探-洞察及研究
- 音樂傳播視角下高職學生合唱藝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
- 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清單模板
- 關于安全生產會議的法律規(guī)定
-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匯編格式
- 不同基屬混合加氫重油的催化裂化與裂解性能研究
- 2025現(xiàn)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guī)
- 2025生產安全事故風險辨識、評估報告
- 翻譯版權政策研究-洞察及研究
- 開展退伍老兵活動方案
- 年產 35 萬噸金屬結構件項目(一期年產 6 萬噸金屬結構件)環(huán)評報告書
- 【基于中國醫(yī)療行業(yè)上市公司數(shù)據(jù)的CAPM模型實證檢驗分析7800字】
- 地產 設計培訓課件
- 中國古建筑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浙江杭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及答案
- 員工勸退方案文案(3篇)
- 2025年高考全國一卷數(shù)學真題-答案
- 企業(yè)異地作業(yè)管理制度
- 陜西省專業(yè)技術人員繼續(xù)教育2025公需課《專業(yè)技術人員綜合素質拓展》4學時題庫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間規(guī)聚苯乙烯(SPS)行業(yè)市場全景調查及競爭戰(zhàn)略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