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_第1頁
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_第2頁
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_第3頁
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_第4頁
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時光飛逝,歲月如梭, 畢業(yè)到現(xiàn)在已有兩年了,在這段時間有歡喜也有很多的無奈、迷茫和失落。于是時光隨著記憶回到過去兩年前,大學學習的不是教育類專業(yè),我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報考六安市小學數學特崗教師考試,沒想到我真的考取了,當接到通知的時候,悲喜交加的我感到迷茫,從未接觸過教育學和心理學,更不用說教學經驗了,所有對我來說都是空白。 從事小學數學教育的我有太多的疑問,什么是小學數學?孩子們應該學什么樣的數學?他們應該怎樣學數學?我應該為孩子們提供怎樣的數學教育?我應該怎樣創(chuàng)設孩子們喜歡的數學課堂呢?我在數學教學中思考著、實踐著、探索著····&#

2、183;·他們一道說著、笑著、思考著走過了兩年的風風雨雨。我一直真誠的和他們站在一條戰(zhàn)線上,友善地走進他們的心靈,努力把自己和孩子們融在一起,使它迸發(fā)出情感與智慧的火花,用教師人格魅力及知識本身的魅力引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喜愛。同時數學目標不是培養(yǎng)只會紙上談兵的考試狀元,數學教育應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學習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使每位學生都能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意識去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喜愛我的數學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才會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我熱情地牽著孩子們的手,一起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一)走進孩子的心靈我始終把學生看做是朋友,把課堂生活當做教師

3、和學生互相交流的溫馨港灣。我愛孩子,特別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自然也特別喜歡上課。每每走向講臺我都有一種興奮和喜悅感。我深知孩子們除了懷有獲得知識的愿望外,同時還帶來了各自的情感世界。他們像一顆顆飽含生命希望的種子,是一個個充滿著情感和思想活力的生命。課堂上我和孩子們不僅有知識的交流,同時也十分注重情感信息的交流。如在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我們師生共同經歷了情感交流,思維碰撞的過程,我深深感受到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快樂。上課時,同學們4人一組圍桌而坐。桌面上放了一些水杯、圓形紙片、直尺、繩子、剪刀等學具。我首先提出問題:“學校有一個圓形花壇,為了保護花草 ,準備沿花壇的四周圍籬笆,需

4、要多長的籬笆呢?你們能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利用手中的學具,小組合作探索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痹捯魟偮洌蠹揖托袆悠饋砹?。有的把圓形紙片放在直尺邊上滾動;有的用繩子沿水杯底面繞一周;還有的······同學們興高采烈地交流著,同時也操作著。探索新知開始了,孩子們都充滿了期待和熱情。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發(fā)了言。A組代表魏惠:“我們小組是把圓形紙片立起來放在直尺邊上滾動一周,就測出了它的周長?!蔽页浞挚隙怂麄儎邮帧幽X參與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同時又提出一個新問題:“有一個很大的圓形水池,要求它的周長,能用你們小組的辦法,把水池立起來滾動一周嗎?”邊

5、說邊做了一個滑稽的動作,同學們笑了,笑聲過去,又進入了思考。B組代表許杰 :“我們小組的研究辦法比較好,用繩子在水池周圍繞一圈,再量量繩子的長度,不就是水池周長嗎?”我顯然有些激動:“好!好!”B組同學洋洋得意。安靜片刻,我輕輕拿出一端系有小球的線繩,在空中旋轉,使小球滑過的軌跡形成一個圓(如圖),拋出了一個問題:“要想求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你們組的辦法拿繩子繞一圈嗎?”B組同學不好意思地搖搖頭,若有所思。全班同學再一次進入沉思中······C組同學的發(fā)言打破了這暫時的平靜?!拔覀冇职l(fā)現(xiàn)了一種求圓周長的方法?!边呎f邊操作,“我們在小球上

6、系一根足夠長的紅線,小球旋轉起來,仔細觀察紅線和小球又一次接觸的地方,那么從起點到這個地方的距離就是這個圓的周長?!?“很有創(chuàng)意!”我豎起大拇指脫口而出,“很了不起?!蓖瑢W們的思維呈現(xiàn)著高度的活躍,學習中閃爍著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這時,我的話鋒一轉:“用滾動的方法、繩繞的方法以及系紅線的方法可以求出某些圓的周長,但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探索一條求圓周長的普通規(guī)律呢?”同學們渴望求知的神情溢于言表,思維的高潮又一次迭起。我將兩條長短不等的繩子的一端分別系上兩個小球旋轉(如圖),小球滑過的軌跡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兩個圓。疑問又一次引起了同學們的思考:“是誰決定了圓周長的大小?圓的周長到底與什么有關

7、系?”多次的觀察、操作、實驗,同學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了“圓的周長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巴瑢W們,你們的發(fā)現(xiàn)很了不起,早在1500多年前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屏幕上出現(xiàn)了祖沖之的畫像,古箏配樂的散文朗讀把課堂推向高潮。我激動地說:“今天同學們正是走上了當年科學家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道路,未來的科學家很有可能就在你們中間。”此時此刻,孩子們在教師期待鼓勵的目光中,又一次體驗了參與的快樂、成功的快慰和創(chuàng)造的愉悅。通過這一節(jié)課,我自己反思:教師不可以是一架會傳授知識的機器,要奉獻給孩子們一個真實的自我,鮮活的自我,要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滿懷真情地傾聽

8、他們的心聲。(二)從生活中尋覓數學的美 “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保ㄒ妵覕祵W課程標準實驗稿)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們一生中學習數學的開始。如何在孩子們面前展現(xiàn)出一個五彩繽紛的數學世界?如何在數學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能力?我認為應該走一條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密切結合的教學之路。要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他們才會進入學習數學的角色,才會真正感受和體驗到數學的魅力與價值。如我在教授“圓錐的體積”這一節(jié)課時,就是結合了同學們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讓

9、學生們理解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學原型,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上課開始,我把同學們帶到操場。操場西側有一堆圓錐體的泥土。我十分誠懇的邀請學生們?yōu)閷W校操場施工遺留的泥土搬運問題出謀劃策?!捌秸賵龅氖┕と蝿找堰M尾聲,堆積在操場上的泥土要運出學校。施工隊只有一輛載重為5噸的卡車,需要多少次才能搬運完呢?”話音剛落,同學們就議論開了。有的說:“稱一稱這堆泥有多重,再看看總量里包含著幾個5噸就知道需要搬幾次了?!庇械恼f:“這也太麻煩了,一點一點地稱來稱去,既浪費時間又浪費人力。”我聳聳肩膀,儼然像個大孩子:“是啊,太麻煩了,難道就沒有好一點的辦法嗎?”同學們又一次交流開了。忽然,一個同學大膽地提出設想:“老師

10、,你能不能提供兩個數據,一是這堆沙石有多少立方米,二是每立方米沙石的重量?!蔽颐摽诙觯骸罢媛斆鳎】墒俏抑荒軡M足你其中一個條件,每立方米沙石約重2.1噸。另一個條件還得請大家?guī)兔鉀Q?!笨粗矍斑@堆泥土,同學們又開始思考了:有棱有角的長方體、正方體、直上直下的圓柱體的體積都好計算,可這個尖尖頂的圓錐體如何計算呢?孩子們探索新知的欲望燃起了。我話鋒一轉:“好,請同學們回到教室,4人一組共同研究。我為每組都提供了研究的材料,請小組討論實驗,提出各組的解決方案?!背錆M好奇的孩子們回到教室,馬上拿起了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及圓錐體容器開始了水或沙的自由實驗。你看每個小組合作研究是多么認真而有序:組長有條不紊

11、地指揮著,有的同學負責選材料做實驗,有的同學負責把每次實驗的情況記錄在表格里,有的同學代表本組匯報發(fā)言。交流、實驗持續(xù)了好久,全班同學匯報開始了。讓我們走進孩子們中間,一起欣賞他們的研究成果吧。陳娟代表本組首先發(fā)言:這里展示的是我們小組的實驗記錄: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不等底不等高等底等高圓柱體261···98······333···圓錐體113···11······111·&#

12、183;·在多次的實驗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圓錐體與圓柱體在等高不等底或等底不等高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體積關系不確定的。當圓錐體和圓柱體等底等高時,它們總是1份與3份固定不變的關系。“對于第一組的發(fā)言大家有什么意見?”我插了一句。 “我想問問第一組同學為什么沒做不等底不等高的實驗,就得出結論了?”后面的同學提出了質問。第一組同學當然不甘示弱,一位同學說道:“前面的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實驗已經證明沒有規(guī)律,再做不等底不等高的實驗不是浪費時間嗎?”同學們向第一組同學投去敬佩的目光。遺憾的是下課的鈴聲響了,為了滿足孩子們表現(xiàn)的欲望,只好第二節(jié)數學課繼續(xù)上面的討論。同學們用自己的智慧、小組的研究成果解決了身邊的實際問題。著名的數學家波利亞認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學生學習數學正是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再創(chuàng)造”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