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腹部腹膜后隙培訓課件_第1頁
下腹部腹膜后隙培訓課件_第2頁
下腹部腹膜后隙培訓課件_第3頁
下腹部腹膜后隙培訓課件_第4頁
下腹部腹膜后隙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膽囊(gallbladder)梨形囊狀器官,位于膽囊窩內。儲存和濃縮膽汁。 分為4部:底、體、頸和管。底的體表投影位于右腹直肌外 緣與右肋弓交點處。 -(Murphy 征-膽囊炎)2.膽囊(gallbladder)梨形囊狀器官,位于膽囊窩內頸的起始部膨大,形成Hartmann囊。 -膽囊結石多停留此處。頸和管的黏膜形成螺旋襞(Heister瓣)頸的起始部膨大,形成Hartmann囊。下腹部腹膜后隙培訓課件膽囊三角(Calot三角)膽囊動脈于膽囊三角內起自肝固有動脈右支。 膽囊三角(Calot三角)膽囊動脈于膽囊三角內起自肝固有動脈3.膽總管(common bile duct)長度: 7-8

2、cm直徑:0.6-0.8cm,1cm為病理狀態(tài) 分為4段: 十二指腸上段 十二指腸后段 胰腺段 十二指腸壁段 3.膽總管(common bile duct)長度: 7-8膽總管的分段膽總管的分段膽總管各段的毗鄰十二指腸上段 行走于肝十二指腸韌帶的右緣膽總管切開探查引流術在此段進行十二指腸后段 后有下腔靜脈左有肝門靜脈膽總管各段的毗鄰十二指腸上段 附 :膽總管切開探查引流術適應癥:1. B超、胰膽管造影等提示膽囊多發(fā)結石或肝內膽管有結石/擴張;2. B超、胰膽管造影等提示膽總管有擴張、 管壁明顯增厚,或膽總管內有結石、蛔蟲或腫塊;3.有梗阻性黃疸的臨床表現(xiàn)和病史, 反復發(fā)作膽絞痛、膽管炎,有胰

3、腺炎病史。附 :膽總管切開探查引流術適應癥:膽總管各段的毗鄰十二指腸上段 行走于肝十二指腸韌帶的右緣膽總管切開探查引流術在此段進行十二指腸后段 后有下腔靜脈左有肝門靜脈膽總管各段的毗鄰十二指腸上段 胰腺段上部位于胰頭后方下部位于膽總管溝中,被薄層胰組織所覆蓋十二指腸壁段 斜穿十二指腸降部中份的后內側壁,與胰管匯合形成膨大的肝胰壺腹,開口于十二指腸大乳頭Oddi括約肌胰腺段Oddi括約肌第四章第四節(jié) 結腸下區(qū)(Infracolic Compartment ) 賈 寧醫(yī)學部基礎醫(y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第四章第四節(jié) 結腸下區(qū)(Infracolic Compa1. 位置及境界: 上界: 橫結腸及其

4、系膜下界:小骨盆上口 1. 位置及境界: 2. 臟器: 空腸、回腸盲腸、闌尾 結腸2. 臟器: 3.結腸下區(qū)的腹膜間隙: 左、右結腸旁溝 左、右腸系膜竇3.結腸下區(qū)的腹膜間隙: 4.結腸下區(qū)的血管4.結腸下區(qū)的血管下腹部腹膜后隙培訓課件5. 空腸和回腸(jejunum and ileum): 1)位置與形態(tài)占據(jù)結腸下區(qū)大部分,兩者間無明顯分界。借腸系膜固定于腹后壁,總稱系膜小腸。5. 空腸和回腸(jejunum and ileum): 區(qū)別(外觀) 空腸 回腸位置 結腸下區(qū)左上部 結腸下區(qū)右下部長度 近側 2/5 遠側 3/5外觀 粗,壁厚,血供豐富,粉紅 細,壁薄,血供少,粉灰粘膜 皺襞多而

5、高 皺襞少兒低淋巴濾泡 孤立 集合區(qū)別(外觀) 空腸 5. 空腸和回腸(jejunum and ileum): 1)位置與形態(tài)占據(jù)結腸下區(qū)大部分,兩者間無明顯分界。借腸系膜固定于腹后壁,總稱系膜小腸。5. 空腸和回腸(jejunum and ileum): 2)腸系膜 (radix of mesentery)由兩層腹膜組成,其間有血管、神經和淋巴腸系膜根(15cm) L2左側右骶髂關節(jié)2)腸系膜下腹部腹膜后隙培訓課件6. 闌尾(Vermiform appendix ): 1)位置和形態(tài)在右髂窩內,起于盲腸下端后內側壁的蚓狀盲管,開口于盲腸瓣下方2-3cm處。5-7cm長,管徑0.5-1cm。6

6、. 闌尾回盲部: 臨床上通常將盲腸、闌尾和回腸末端合稱為回盲部。回盲部: 臨床上通常將盲腸、闌尾和回腸末端合稱為回盲部。蘭氏點麥氏點(McBurney point): 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蘭氏點(Lanz point): 左、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右1/3交界處。2)根部的體表投影蘭氏點麥氏點2)根部的體表投影3)闌尾系膜呈三角形,續(xù)于腸系膜下端,短于闌尾本身,致使闌尾呈不同程度的彎曲,而且體和尖的位置變異較大。系膜內有闌尾血管。3)闌尾系膜闌尾體和尖部的位置回腸前位 28%盆 位 26%盲腸后位 24%回腸后位 8%盲腸下位 6%闌尾體和尖部的位置回腸前位 28%1 支型2

7、 支型3)闌尾血管動脈:起于回結腸動脈或其分支盲腸前、后動脈?;亟Y腸動脈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闌尾動脈1 支型2 支型3)闌尾血管回結腸動脈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闌尾化膿性闌尾炎時為什么會引起肝膿腫?靜脈:與動脈伴行。化膿性闌尾炎時為什么會引起肝膿腫?靜脈:與動脈伴行。腹腔叢腸系膜上叢交感、副交感和內臟感覺神經附:闌尾炎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 (轉移性)右下腹疼痛: 可以先有上腹部或臍周的牽涉性痛。 4)闌尾的神經支配腹腔叢腸系膜上叢4)闌尾的神經支配第四章第五節(jié) 腹膜后隙( Retroperitoneal Space ) 賈 寧醫(yī)學部基礎醫(y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第四章第五節(jié) 腹膜后隙( Retroper

8、itoneal1. 位置及境界:介于腹后壁的壁腹膜和腹內 筋膜之間,向前續(xù)于腹 前外側壁的腹膜外組織。 上界- 膈 下界 - 骶骨岬平面1. 位置及境界:2. 內容物: 腎上腺 腎 輸尿管 腹主動脈 下腔靜脈 神經 淋巴結 疏松結締組織 2. 內容物:1)位置:脊柱兩側,腹膜后隙內,屬腹膜外位器官。 左腎較右腎略高 左腎(T11下緣-L2下緣) 右腎(T12上緣-L3上緣) 3.腎 (kidney)1)位置: 3.腎 (kidney)T11T12 L1 L2 L3后正中線外2.5cm后正中線外7.5-8.5cm腎的體表投影T11后正中線外2.5cm后正中線外腎的體表投影腎門的體表投影: 豎脊肌

9、外緣與第12肋的夾角-脊肋角 臨床查體時的腎區(qū)叩痛豎脊肌腎門的體表投影:豎脊肌2)毗鄰:上:腎上腺;內:腎盂、輸尿管、腰交感干、腹主動脈(左)、下腔靜脈(右);前:左腎:上-胃底,中-胰尾、脾血管,下-空腸、結腸左曲; 右腎:上-肝,下-結腸右曲,內側-十二指腸降部。后:上1/3-膈和胸膜;下-自內向外鄰腰大肌、腰方肌2)毗鄰:3)腎的被膜從淺向深為-腎筋膜, 脂肪囊, 纖維囊。后內側腎的被膜(經第二腰椎橫斷面)腎的被膜(經右腎矢狀斷面,右面觀)上前3)腎的被膜后內側腎的被膜(經第二腰椎橫斷面)腎的被膜(經右從淺向深為-腎筋膜, 脂肪囊, 纖維囊。腎的被膜(經右腎矢狀斷面,右面觀)上前從淺向深

10、為-腎筋膜, 脂肪囊, 纖維囊。腎的被膜(經右腎從淺向深為-腎筋膜, 脂肪囊, 纖維囊。纖維囊是腎的固有膜, 薄而堅韌。正常情況下,活體時易于剝離,腎病時可與腎粘連。腎臟手術需縫合此膜。從淺向深為-腎筋膜, 脂肪囊, 纖維囊。纖維囊是腎的固有4)腎動脈及腎段腎動脈(85.8%為 1支)前干:上段動脈 上前段動脈 下前段動脈 下段動脈后干:后段動脈上段 上前段 下前段 下段 后段 腎段內緣4)腎動脈及腎段腎動脈(85.8%為 1支)前干:上段動脈上下腹部腹膜后隙培訓課件5)腎靜脈廣泛吻合,無階段性。兩側腎靜脈屬支有何不同?5)腎靜脈廣泛吻合,無階段性。兩側腎靜脈屬支有何不同6)腎的神經-腎叢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腎盂的平滑肌內臟感覺:有牽涉性痛(T11-L1脊神經的支配范圍)6)腎的神經-腎叢交感神經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腎移植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 附:腎移植(Transplantation of Kidney) 供體: 生理功能良好,血液循環(huán)豐富; 保持輸尿管的血供良好。 位置: 通常將供體腎置于盆腔內,髂窩為較 理想的部位。 吻接:腎動脈-髂內動脈 腎靜脈-髂內靜脈 輸尿管動脈-髂內動脈 輸尿管-膀胱 附:腎移植(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