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美術備課_第1頁
初二美術備課_第2頁
初二美術備課_第3頁
初二美術備課_第4頁
初二美術備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然意趣——中國山水畫一、教學目標認知目標:通過對名家名作的欣賞,了解山水畫的歷史演變、風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畫常見的表現技法。情感目標:通過山水畫作品賞析,領略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之美,體會與感受中國山水畫的獨特審美價值,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技能目標:通過賞析,感受歷代畫家如何將自然造化與個人心性相結合,在繪畫中表現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理解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學習多角度欣賞山水畫作品,并能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運用語言、文字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通過賞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山水畫不是摹仿、再現或是復制自然,它有著博大的文化內涵。教學難點:理解畫家在山水畫中對意境的營造。三、教學準備教師:教材,制作教學課件,以直觀、生動的畫面展示教學內容。學生:教材,通過美術館、博物館、網絡、書刊等多種渠道收集相關信息。教學過程一、導入與揭題1.大自然風景圖片欣賞。2.揭示課題。二、欣賞與比較1.南北二宗,風格不同。2.“一角”“半邊”“米氏云山”。3.筆墨情趣,詩情畫意。4.畫山畫水,記錄變遷。5.山水寄情,山水表心。三、思考與探究山水畫如何表現意境?四、討論與交流1.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2.你能通過作品“讀出”怎樣的意境?五、歸納與總結六、評述與拓展1.說一說你喜愛的山水畫作,寫一篇小評論。2.結合外國風景畫作品,分析和比較兩者的異同。課時2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名作欣賞,了解中國山水畫的歷史演變、表現語言、風格特征,并對一件山水畫作品嘗試進行欣賞評述。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探究、交流等活動,掌握中國山水畫的欣賞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山水畫的獨特語言,理解山水畫不是模仿、復制自然,是畫家內心世界的呈現,以激發(fā)對傳統藝術的熱愛。教學重點:中國山水畫的表現語言、表現形式、欣賞方法。教學難點:中國山水畫作品意境營造的欣賞。教學過程一、交流導入我們到山里去旅行,常常會發(fā)覺大自然的偉大。山中的巨石,高聳的樹木,峽谷里奔流的小溪,這些景物給我們一種莫名的感動,使我們很想畫下來。山水畫的根源便來自我們內心對山水的喜愛??墒牵迅呱酱蠛赢嬙谝粡埿⌒〉募埳?,是很困難的。中國的畫家們是如何表現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畫以描繪山水自然風景為主體,它不僅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在山水畫中我們還會探尋到什么?中國山水畫又為什么不稱為風景畫?有沒有同學欣賞過中國山水畫?我們一起來賞析山水畫,探尋山水畫的獨特之美。今天的知識點比較多,我們分小組進行歸納:A組隋唐(青綠山水)、B組北宋(水墨山水)、C組南宋(水墨山水)、D組元(文人畫)。二、欣賞解析魏晉是中國山水畫的萌芽期,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隋:《游春圖》是我國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獨立的山水畫卷,以春游為主題,畫幅雖不大,場面卻開闊。畫中人物雖小,卻描繪的很具體。作品中人物與山水有了恰當的比例,丈山、尺樹、寸馬、豆人形象的描繪了相互之間的比例關系。山水畫——金碧山水唐:唐朝以后,中國山水畫為了強調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將人畫得很小。這樣,大自然的雄奇?zhèn)ゴ缶惋@現出來了。山水畫有許多是畫在屏風上的,山水畫掛在屋內,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樣的感覺。畫面是直立式的,我們稱為“立軸”?!督珮情w圖》立軸,絹本,青綠設色,101.9×54.7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李思訓是皇親,是唐代開元初年的左武衛(wèi)大將軍,他畫的用大青綠著色,江天浩淼,風帆溯流,畫出了勃勃的大唐氣象。唐代的山水畫多半用線條勾勒,勾出山的輪廓。宋:范寬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畫家,他的山水畫雄強渾厚,蒼蒼茫茫。畫面具有重量感,線如鐵條,把山的質感表現得極為突出,樹木用墨變化,皆給人蒼郁樸茂的感覺?!断叫新脠D》北宋,范寬,絹本墨筆,206.3×103.3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采用對比、大小、起伏、開合等藝術手法使人產生雄偉崇高之感。北宋的都喜歡畫高大的山峰。南宋的喜歡畫河流,畫水,畫很秀氣的山。《踏歌圖》絹本,水墨,談設色,192.5×111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以馬遠、夏圭為代表的南宋山水畫突破了北宋以來的全景式構圖,對景色進行大膽剪裁,追求單純與精煉?!短じ鑸D》是南宋畫院山水畫的經典之作,近景、中景、遠景十分清晰,邊角之景,大量留白是南宋畫院山水的一種創(chuàng)新,留白將繪畫藝術帶入一個耐人尋味的性靈空間。就如白居易所言:此處無聲勝有聲。對比分析比較兩幅山水畫面山石的布局、意境。馬遠《山徑春行》,冊頁,絹本,設色畫。尺幅:27.4×43.1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杜R流賦琴》絹本,淡設色縱25.5×26cm,故宮博物院藏。夏圭山水畫筆簡意遠,遺貌取神。構圖常取半邊,近景突出,遠景清淡,空間廣闊,獨具一格,人稱“夏半邊”。欣賞分析元:《鵲華秋色圖》趙孟頫(趙匡胤的后代)28.4×90.2厘米,紙本設色,元代(現藏于臺北故宮)。思考《鵲華秋色圖》這張畫秋季如何表達的?畫面大面積留白表示什么?元朝的文人畫家,大多是遠離城市的隱士。他們不喜歡吵鬧的城市,住在安靜的山水里,看山上的白云,水中的游魚,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元代的文人畫也就是要把這種心情傳達給看畫的人。在忙碌中生活的人,可以借著這些畫,感覺到山水之美,重新得到心靈上的安靜?!陡淮荷骄訄D》合璧前段《剩山圖》浙江,31×51.4厘米;后段《無用師卷》臺北33×636.9厘米《富春山居圖》1650年被燒斷,2011年(庚寅),三個庚寅年。一幅分隔了三百多年,每一個文人都念念不忘的繪畫作品,終于在2011年6月1日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三、分組小結分小組總結:中國山水畫印象,青綠山水、水墨山水、文人畫、寄情山水。中國山水畫不僅僅是對自然景色的描摹,我們還讀到了畫家的精神訴求、內心表白、人生追求,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淀,以山為德、以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是畫家內心世界的流露,是畫家人生態(tài)度的表達,是畫家人生追求的體現。山水畫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與自然合一的寫照,使得山水有著人的表情,真可謂萬水千山總是情。四、作業(yè)拓展你眼中的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有什么不同?中國山水畫獨特的裝幀形式還有哪些?用心靈接觸自然第一課時一、課前準備教師:選擇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的自然景點,多媒體課件,教學常規(guī)用具,將學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組。學生:從網上或書籍中查閱大師的相關資料,初步欣賞他們的作品。自己選擇各種美術表現工具。二、教學過程1.導入師: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自然界的景色?,F在請同桌之間討論一下自己的感受,說一說自然界中你最喜歡的顏色是什么,你最喜歡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它們跟你有關系嗎?它們給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對它們有什么樣的感覺和感受?學生之間互相討論、表述。大膽發(fā)言。請小組選派代表將自己帶來的關于自然的圖片資料送到講臺前進行展示,介紹一下圖片的內容、來源、精彩之處和給人帶來什么樣的美的享受。2.新授課(1)欣賞書中第6、7頁畫家的作品,想一想他們表達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風景,從繪畫構成、表現手法、色彩感覺、表現內容等方面進行觀察、理解和討論。(2)畫家所表達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詳的,有的是熱鬧的,每個人內心世界不一樣,觀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內容不一樣,就會有不一樣的表達。結合畫面內容和畫面表達的形式和效果等,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感受畫家的心情。(3)結合自己的課前收集和課外閱讀,說一說自己理解的畫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4)討論畫家描繪自然風景時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說說他們的構圖和表現技巧。教師進行適當的總結。(5)思考:自然風景畫的表達和中國傳統的什么繪畫有點關系?它們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嗎?(6)你準備用什么工具表現畫面?3.拓展活動(1)透過窗戶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樣的風景呢?(2)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決定一下取景的范圍,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3)選擇自己喜歡的取景范圍,或是憑借自己平時的觀察和理解,畫一張自己喜歡的大自然景象。(4)通過觀察、體驗,增強學生的切身體會,豐富學生的表現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色彩與季節(jié)的關系并大膽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現。表現形式是多樣的,根據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組,學生可以任意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現方法。4.延伸活動讓我們在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里與大自然合個影吧!試試看,把自己和周圍的同學們添到自然界的畫面里,我們將會多么幸福!現在就動手吧,把我們畫迸美景中去。第二課時一、課前探究在教學中注重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與學生既有的生活經驗聯系,鼓勵同學放眼窗外,到校園中、大自然里走一走、看一看,觀察尋找季節(jié)變換的景物、色彩觀察樹木,發(fā)現樹木的不同姿態(tài)以及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查閱尋找學生喜歡的繪畫作品,體會美術繪畫作品中的抒情性。二、課堂交流相互交流對自然界的景色的觀察,探究季節(jié)變化的特點。將自己帶來的關于自然的圖片資料送到講臺前進行展示,介紹一下圖片的內容、來源、精彩之處和給人帶來什么樣的美的享受。以及給人的不同的感受。三、深度探究探究1:借景抒情,借畫抒情欣賞書中第6、7頁畫家的作品,想一想他們表達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風景,從繪畫構成、表現手法、色彩感覺、表現內容等方面進行觀察、理解和討論畫家所表達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詳的,有的是熱鬧的,每個人內心世界不一樣,觀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內容不一樣,就會有不一樣的表達。結合畫面內容和畫面表達的形式和效果等,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理解畫家的心情。討論畫家描繪自然風景時常用的方法和工具。探究2:風景畫構圖中的取舍(1)透過窗戶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樣的風景呢?(2)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決定一下取景的范圍,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3)選擇自己喜歡的取景范圍,或是憑借自己平時的觀察和理解,畫一張自己喜歡的大自然的景象。探究3:風景畫中樹的基本表現方法(1)交流對樹的感受課前請學生們分小組有重點地研究樹木的形狀、顏色、生長規(guī)律和給人的感覺,可以從任意角度進行描述;如整體形狀像什么?局部形狀像什么?仰起頭來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樹葉鋪天蓋地而來,給人怎樣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樹干是什么樣的感覺,想一想、看一看,感受一下,自己的觀感和他們的表現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2)了解樹的結構詳細研究一下達·芬奇畫的樹木,理解一下從根到主干、分枝、樹葉的表現方法。一般來說,越往上的枝越細,根和主干要畫得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間,樹葉之間是怎么街接的。(3)了解樹的其他視角豐富學生的觀察視角和表現形式,嘗試不同的工具進行寫生,記錄自己內心的感受。通過觀察、體驗,增強學生的切身體會,豐富學生的表現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色彩與季節(jié)的關系并大膽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現。表現形式是多樣的,根據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組,學生可以任意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現方法。四、作業(yè)練習在校園中仔細觀察一棵樹,進行寫生創(chuàng)作?;疽螅河^察樹的生長姿態(tài)并畫出樹的基本結構;較高要求:以合適的筆觸詳細畫出樹的枝葉;個性要求:根據情感需要,表現不同樹的個性。五、評價活動對學生的作業(yè),評價可采用師評、同學互評、自我評價等方式,內容包括:學生活動積極性的情況、環(huán)境衛(wèi)生維護情況。對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態(tài)度進行評價。對學生語言表述、構思創(chuàng)意和畫面表現的效果進行評價。六、拓展活動畫家們筆下的風景、樹木借助不同的視角、工具表現出的不同個性的樹。讓我們也試著將我們的感情融入畫中,抒發(fā)我們的美麗情懷!教學反思八年級上冊美術第2課是讓學生觀察自然、描繪自然的一節(jié)造型表現課,而樹木在自然界的風景中占重要位置,我把樹木作為學生觀察、描繪的重點之一,首先我讓學生回憶校園中的景點,說說校園中有哪些樹,同學們列舉了好多,在此基礎上我讓同學們談談這些樹的枝葉特征,然后打開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校園中的各種樹木,感受樹木的造型美,選擇一棵有特征的樹讓學生先用自己的方式畫,在畫的過程中讓學生提出疑問,說說畫樹的困難在哪,然后和學生分析樹的特征,示范樹的畫法,并例舉多種表達方式,色彩的、線條的、塊面的,具象的、抽象的、裝飾的……,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再繼續(xù)畫,初步懂得方法后,我讓學生們到校園進行寫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校園里的樹木,理解樹木的結構,簡單了解樹木生長的過程,選擇一棵喜歡的樹來寫生,結合所學方法和自己的觀察理解,學生們漸漸學會了樹木的畫法。變遷中的家園教學內容一、教學目標1.了解速寫對建筑風景的藝術表現,以及關注建筑風景畫中的節(jié)奏變化。2.能運用速寫的方式記錄一幅家鄉(xiāng)的畫面。3.體驗和發(fā)現建筑風景畫中的節(jié)奏美、秩序美。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速寫的基本表現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建筑風景畫近景、中景、遠景的構圖變化。三、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紙張等。學具:黑色卡紙、白色油畫棒等。四、教學過程1.比較欣賞,導入新課。(1)媒體呈現古城風貌錄像片段,學生欣賞。(2)錄像定格圖像,要求學生討論:城市古建筑有哪些特點。(3)教師總結,古老又樸素的城市建筑風貌,體現了城市的古樸之美。(4)繼續(xù)播放錄像,學生欣賞。教師提問:現在的城市,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討論回答,進入課題。2.限時作畫,提出問題。(1)媒體呈現古城與新城的兩張圖片,要求學生從色彩、建筑式樣、高低錯落以及疏密進行比較。(2)教師總結:從過去到現在,家園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這是攝影真實地記錄了我們家園的變化。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用畫筆來記錄這些變化,這種記錄方式我們通常稱作速寫。(3)再次欣賞古城與新城的照片,教師要求學生在3分鐘時間內有選擇地用自己擅長的繪畫方式記錄城市的建筑。(4)教師提問:你們在作畫時遇到了什么問題?有特別難畫的地方嗎?學生提出一些在快速作教學評價建議畫中產生的問題。(5)帶著問題一起研究:變遷中的家園應怎樣表現。3.圖解圖構,解決問題。(1)媒體呈現城市老照片一幅,學生尋找離視線最近或最重要的建筑部分,討論應該如何表現?(2)教師圖解照片,對照繪畫作品,幫助學生理解前景、中景、遠景的表現方法。(3)教師總結:速寫是另一種記錄方式,與攝影不同的是,它不需要我們全部記錄,而是把最具特色和你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有層次和有節(jié)奏地記錄下來。4.速寫表現,連接展示。(1)教師要求學生用黑色卡紙、白色油畫棒,運用速寫的方法表現家鄉(xiāng)的建筑。(2)全班的同學連接展示,過去的房屋放在前面,現在的房屋接在后面。(3)師生共同欣賞、評價自己家鄉(xiāng)從古城至新城的變化。5.課后延伸,引發(fā)思考。課后網上搜索家鄉(xiāng)的變化,可為自己居住的新城市建設提點建議,也可以運用所學的速寫表現方法,時常記錄家鄉(xiāng)的變化。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情感目標:領略感悟建筑物表現的藝術美,提高審美意趣,進一步熱愛生活,熱愛家園。認知目標:通過對身邊建筑物的欣賞、觀察,認識建筑之美,對建筑物的表現形式及表現語言產生一定的認識。技能目標:了解風景速寫的基本表現方法,嘗試用畫筆描繪理想中的家園。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使用繪畫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表現建筑之美。教學難點: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家園,抓住家園特征進行描繪。解決難點的方法:引導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自然界,借鑒大師的各種表現方法完成對理想家園的表達。教具與學具教具:優(yōu)秀學生作業(yè)、多媒體課件學具:繪畫相關工具作業(yè)選擇合適的工具、材料,用畫筆描繪理想中的家園,注意建筑造型富有創(chuàng)意。教學過程分析討論面對美景,我們如何記錄?旅行速寫可以記錄我們的感受、見聞,非常形象地告訴朋友你去過的地方。多樣記錄運用水彩的透明,記錄了功能合理、造型別致、環(huán)境優(yōu)雅的東郊別墅,透過薄薄的空氣,你可以嗅到太陽的味道。運用素描的方式,認真的記錄了大樹茂盛的生機。邊走邊畫,邊畫邊記。我們可以用一支筆一張紙,隨時隨地地在速寫本上留下記錄。小鎮(zhèn)上飛翹的屋檐,石砌的臺階,彎彎的拱橋…你可以用線勾勒,也可以用素描描繪,還可以用色彩淡淡記錄,表達你對景物的感受。你更喜歡用哪種方式表達對景物的感受?靜物繪畫中的鉛筆淡彩技法一樣可以用來表現景物,淡淡的色彩使得畫面清新愉快。風景速寫時間短、快速,強調了作品對景觀感受的記錄,給人的感受是新鮮而明快的。獨特的視角,可以讓我們看到不同的美景。討論思考你會用什么方式記錄旅程中的世界?攝影,文字,還是繪畫?漫畫比賽中獲得東亞區(qū)冠軍的王蕊佳,在旅行中創(chuàng)作了手繪地圖和大量速寫作品。她這么形容自己:“不是建筑師,也不是研究人員,不是畫家,也不是手工藝者,只是一個想安靜地通過旅行速寫講故事的人?!痹谛⌒∷賹懕咀永?,一切真的會被留住。實踐探究嘗試用小稿形式勾勒老照片,尋找家鄉(xiāng)的變化。別致的表現,可以讓我們感受不同尋常的景色。討論分析我們的理想家園是什么樣?漫畫、科幻、設計等表現手法,體現創(chuàng)意“幻”是關鍵,“畫”是基礎,而靈感則是汗水的結晶。學生作業(yè)嘗試著用鉛筆淡彩工具描繪理想中的家園。理想中的家園會因我們的靈性設計充滿個性。學習評價別致的表現,可以讓我們感受不同尋常的景色:最佳家園設計師;最佳家園表現師。能夠熱心參與美術課堂,積極準備學具、材料;能夠在生活中發(fā)現家鄉(xiāng)的變化,并用風景速寫形式記錄,能夠運用畫筆描繪理想中的家園,并與同學主動交流?!蹲冞w中的家園》教學反思上節(jié)課我?guī)ьI學生寫生了以樹木為主的風景畫,這個星期的內容是《變遷中的家園》,讓學生學習透視和構圖知識,畫畫校園里的建筑。走一走、看一看,研究一下建筑的透視規(guī)律以及留給自己的感受。這節(jié)課我先在教室內講解了透視知識,交代好要求,特別強調了紀律。為了找到一個好的角度,我把孩子們帶到校園操場的看臺上,他們很高興的畫著??刹灰粫壕鸵姷綆讉€同學沮喪的表情,他們認為房子比樹木難畫多了。這樣的情況也在我預料之中,平時的寫生時間很少,加上繪畫技巧還不夠專業(yè),也不可能出現較好的作品,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但這樣也讓他們知道了一幅好的繪畫作品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和不斷的思索,讓他們懂得藝術家成功的不易。這也算本課的一點收獲吧!空間與層次一、教學目標1.了解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和法則。2.能運用透視描繪場景的體積和空間。3.深入理解透視在繪畫表現中的意義,并在透視法則的基礎上強化藝術表現。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與法則。教學難點:透視在藝術作品中的藝術表現力。三、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城市照片、紙張等。學具:牛皮紙、油性筆、油畫棒等。四、教學過程1.欣賞導課(1)媒體呈現城市各種視角拍攝的照片一組,學生欣賞、討論照片中不同視角帶來的視覺感受。(2)畫面定格幽深小巷照片一張。教師提問:請認真欣賞這張照片,用一句話描述一下你對這張照片的視覺感受。學生思考、討論,進入課題。2.分析理解(1)媒體繼續(xù)定格幽深小巷照片,學生再次欣賞。教師提問:思考是什么視覺元素讓你感覺到這種深遠感的呢?學生繼續(xù)討論,尋找規(guī)律。(2)在學生尋找規(guī)律的活動中引出透視原理,并運用錄像的形式加深理解透視的規(guī)律。(3)在了解了透視中的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規(guī)律后,將其運用在繪畫中,畫面中的景物就會產生體積感和空間感。媒體呈現幽深小巷的繪畫作品,學生欣賞了解。(4)呈現運用不同工具材料,如夸大、強化視覺感的幽深小巷繪畫作品多幅,引導學生討論、比較,深入分析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問題。3.拓展思考(1)媒體呈現廣場照片一張,教師提問:假如給你們這樣一個場景,你們會如何表現?(2)小組討論,相互探討各自的表現方法。(3)教師總結:平行透視與成角透視大大豐富畫面的縱深感和層次感,大氣透視和空間透視則為我們營造景物的氣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4)媒體呈現多幅具有各種透視感的繪畫作品,學生欣賞,加深理解。4.作業(yè)要求根據所學透視知識,使用牛皮紙、黑色油性筆、油畫棒,運用淡彩的方式表現一幅具有強烈透視感的幽深小巷作品。5.展示評價全班同學作品展示,師生共同欣賞評價作品是否具有了小巷景物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作品是否具有了較強的藝術表現力。6.課后拓展通過今天所學,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運用這種藝術的眼光重新審視我們身邊的各種景觀,相信你的視野會有所改變,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感受。盛世·汴梁一、教學目標認知目標:通過分析、探究,認識《清明上河圖》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繪畫的審美意識。操作目標: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分析、探究、臨摹作品局部,有意識地探究美術與社會的關聯,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情意目標:感悟藝術珍品的藝術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清明上河圖》的分析、臨摹。教學難點:綜合探究活動的設計及綜合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三、教學準備教學課件、素描紙、畫筆、查閱相關歷史資料。四、教學內容要點風俗畫的藝術特征及畫家張擇端選擇的工整與寫意相融合的表現手法。人物造型:運用線造型對不同身份的人物衣著、神態(tài)的捕捉;不同場景中人物神態(tài)的勾勒;宋代服飾的流行等。畫面構圖:探究畫卷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記錄了宋代繁華都市的表現手法的優(yōu)勢在哪里,進一步了解中國畫的構圖特征。建筑規(guī)劃:探究房屋、橋梁、城樓等各自的特色,總結宋代建筑的特征。小組合作:學生參與局部表現,降低繪畫難度,合作展示,提升集體意識。實踐創(chuàng)新:像《清明上河圖》中的城墻現在有些城市還存在,試著找到它們,并站在城墻上感受一下古韻。尋找圖中的運輸工具,說一說今天的運輸工具,用簡單的圖文形式比較它們的變化。課前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畫筆。學具:素描紙、畫筆、顏料等。一、新課導入視頻:國寶檔案:2002年年末,上海博物館舉辦了為期36天的《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觀眾如潮,盛況空前。展品中,有一幅畫特別受歡迎,觀眾要排四、五個小時的隊才能欣賞到它。什么樣的畫卷如此吸引人呢?它就是千古名畫《清明上河圖》。揭示課題:清明上河圖二、新授課程(一)分析討論閱讀此畫,我們會看到什么?在攝影技術尚未發(fā)明之前,有些繪畫需要擔當記錄的功能,《清明上河圖》以全景式的構圖,細膩的筆法,真實地記錄了宋徽宗宣和年間(公元1119年~1125年)汴梁繁華熱鬧的景象,展示了汴河沿岸以及東角門里市區(qū)的風光。(二)探討交流《清明上河圖》是對宋代汴梁盛世勝景的真實記錄,其價值不僅在美術上,也是史學家、社會學家們寶貴的研究素材。請同學們假定為不同身份的學者,以小組為單位,探究《清明上河圖》的價值。美術家——作者、繪畫形式、繪畫語言……史學家——城市的咽喉、熱鬧的沿河街道、繁華的大酒樓……社會學家——運輸工具、房屋建筑、虹橋造型、烹飪廚灶……現代游客——廚娘、乞丐、出家人、駱駝、猴子……(三)欣賞感悟1.美術家探究小組畫家生平介紹,界畫,風俗畫介紹。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游學汴京,后習繪畫,宋徽宗趙佶(公元1101年~1124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中國畫中以界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宮室、樓臺、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肚迕魃虾訄D》為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該畫卷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繁華都市的面貌,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2.史學家探究小組簡介建筑規(guī)劃。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位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城墻,城市防御建筑,由墻體和附屬設施構成封閉區(qū)域。汴梁有兩重磚石城墻,正樓、箭樓、閘樓、城墻、護城河,構成了汴梁城立體的防御體系?!?.社會學家探究小組畫家對橋頭鬧市的表現,選取了有情節(jié)性意趣的生活場景來描繪。請看橋面上的那番情景:一位官員騎馬從北端過橋,走到橋面的頂段,不巧和一頂上橋的轎子相遇。這一意外的狹路相逢,迫使騎者的一位隨從迅速勒住了韁繩,而另一隨從急忙伸手招呼行人回避,那匹大馬則被這一“急剎車”弄得進退兩難,無所適從。轎夫們由于一時驚慌,雖奮力支撐,卻亂了陣腳。狹窄而又擁擠的橋面上,出現了“交通阻塞”?!ㄋ模┨骄糠治觥肚迕魃虾訄D》的3D視頻賞析,同時思考下列問題。1.為什么手卷只有二十幾厘米寬呢?便于納入衣袖里,方便攜帶與同道分享。2.在《清明上河圖》中,你尋找到了哪些秘密?茶館開張了、廚娘在做菜、酒旗、駱駝、房屋、車船、虹橋……畫家經過仔細的觀察、記錄和整理,畫出了客觀又真實的汴梁生活。3.《清明上河圖》中繁華的街道和今天的街道有何相同的地方?沿河的街道布滿各式小店,食肆、茶坊、糕點店、修車鋪、木器店、酒樓等,極富生活味道。4.《清明上河圖》的藝術表現手法有哪些?畫家以獨特的審美視角、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成功地描繪出汴梁城內及近郊的生活景象。筆墨技法上,兼取了“界畫”工致精準和“寫意畫”淋漓活潑的長處,以工帶寫,使得作品用筆細致,線條遒勁,色彩渲染雅致,各色人物各有身份、神態(tài)、情節(jié);各類房屋、橋梁等建筑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茍;各種車馬船只面面俱到,細節(jié)謹小而又不失全貌、不失其勢。教師演示畫面局部:線條勾勒一貨郎人物,展示線造型的魅力。5.中國畫傳統的裝裱形式有哪些?卷——橫長,兩側有細木條,可拉線掛畫。軸——豎長,下有圓軸,可卷。冊——近方形小畫,裝裱成折疊的冊子。鏡片——裱成獨張,不帶掛軸。(五)學生作業(yè)1.作業(yè)內容選擇合適的工具,臨摹《清明上河圖》局部。2.基本要求體會繪畫中的線條語言,臨摹船只、樹木、人物等?;蛘咛暨x畫面局部,以優(yōu)美的文筆記錄下你的瞬間感受。3.個性要求小組合作,完成局部臨摹,將畫面的完整性與嚴謹性有機整合在一起。(六)展示評價學生展示小組合作的作品,互評及教師點評。藍白之美一、教學目標1.了解藍印花布的歷史、傳說,領會圖案紋樣的變化和特點。2.嘗試模仿藍印花布的工藝過程,合作完成藍印花布作品。3.體驗藍印花布淳樸、素雅的藝術特質和文化寓意。二、教學重點、難點1.了解藍印花布的藝術特點,素雅的藝術美感及文化寓意。2.模仿藍印花布的工藝過程,合作完成藝術作品。三、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藍印花布面料、現代機印的布料、藍印花布制成的實用物品。學生:白色油畫棒、顏料、毛筆、鉛畫紙。四、教學過程1.導課。師:今天是一節(jié)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布的印染。展示4~5種現代紡織印染工藝的布料并做簡要的工藝說明,重點強調現代紡織印染工藝的特性。提問:有誰知道一種簡單而又古老的印染方法呢?導課活動:取20厘米見方白布一塊,折疊后用細線局部扎緊,放入調制好的染料罐中浸染。取出,解開,觀察染出的圖案,集體討論染后的變化和視覺感受。2.欣賞、了解藍染的傳統方法及其歷史。(1)師:剛才我們自己染布的方法叫“扎染”,也叫“絞纈”,是傳統花布印染工藝中的一種。有誰知道藍染花布是怎樣由來的嗎?(2)講解傳統藍染工藝的傳說和發(fā)展過程。提問:為什么會用藍色來印染這些布呢?藍色和白色的結合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視覺美感?(3)討論藍、白色調的視覺特征,以及藍色在中國文化中的審美理解和審美象征。除了文化寓意和審美需求以外,用藍色還有什么客觀因素嗎?教師講解靛藍染料的來源和應用,并介紹藍印花布及其工藝過程。3.藍印花布中紋飾的造型特征和寓意。(1)展示各類藍印花布的作品,學生欣賞、思考并討論藍印花布紋樣的內容與寓意。(2)觀察和欣賞藍印花布紋樣,尋找和討論其中的紋樣特點。如點狀形態(tài)和藍白對比的紋樣構成,形成了簡與繁、疏與密的節(jié)奏關系與整體效果。(3)將藍印花布的紋樣和中國民間剪紙的造型特點進行比較,分析和討論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4.藍印花布圖案紋樣的創(chuàng)作與實踐。(1)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許多關于藍印花布的知識,那么怎樣才能讓藍印花布更好地融入今天的生活中呢?在紋樣的設計上我們又能有怎樣的創(chuàng)造呢?(2)作業(yè)要求:運用8K鉛畫紙,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體會和對紋樣的理解,用藍印花布的紋樣特點設計一幅完整的印花紋樣作品;以白紙?zhí)娲撞?,白色油畫棒替代防染漿、群青色水粉替代靛藍染料,完成一幅仿制的“藍印花布”作品。5.藍印花布作業(yè)的展示和再審美。(1)將完成的作業(yè)首尾相連成類似布匹的長幅,再用竹竿挑高成垂弧狀,全班的作業(yè)形成多條重復的垂弧完整展示。(2)感知和體驗完整作業(yè)的展示,分組討論其視覺特點和藝術美感,并簡述自己的體會和感想。6.課后拓展。在中國古代傳統的藝術文化中,還有什么是和藍印花布在視覺美感上有著相類似的工藝美術或物品呢?(如青花瓷)這些物品又有著怎樣的文化寓意和審美體驗呢?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我圍繞著美在色彩、美在紋樣、美在生活、美在制作四個環(huán)節(jié)和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了解傳統藍印花布的知識;了解傳統藍印花布的造型裝飾手法;了解藍印花布的基本創(chuàng)作方法;動手嘗試用替代的方法進行藍印花布的制作,使學生對傳統圖案有所理解,對現代藍印花布圖案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作。在教學過程中研究學生差異,發(fā)展學生特長,使學生群體呈現出豐富的統一,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為發(fā)揮學生個性的沃土,激發(fā)學生熱愛傳統工藝的情感,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學習任務。泥土的味道一、教學目標1.了解陶器的產生與變化,體驗陶泥制品的文化含義。2.能運用粘土,并按照一定的工藝方法,創(chuàng)意、塑造器型。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陶器的產生及文化內涵。教學難點:設定主題,合作完成陶泥作品。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陶泥及制陶工具、顏料、毛筆等。四、教學過程(一)音樂導課1.媒體播放音樂古塤演奏片段,師生聆聽,用心體會、感受。2.教師講述典故:音樂名為《哀郢》,郢是楚國的都城,曾兩次被滅亡并毀城,后人為紀念這段歷史,譜寫此曲。3.教師設問:聽了這音樂有什么感受?有誰知道這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呢?學生猜測。4.出示實物“塤”,介紹塤是一種吹奏樂器,是陶制樂器的一種,古稱“頌塤”,類似的還有“陶笛”等。生活中實用的陶器有很多,多媒體課件呈現生活中常見的陶器。學生欣賞,引入課題。(二)欣賞感悟1.媒體呈現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如《舞蹈紋盆》《人面魚紋盆》《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等,師生共同討論陶器產生的年代、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2.師生重點研究分析作品《陶馬》,了解作品的歷史記錄及文化價值。3.用泥土制作是人類最早也是最普遍的造物行為之一,不僅在中國,制陶技藝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文化之中。媒體呈現各地陶器作品,學生進一步欣賞、了解。4.媒體呈現唐三彩作品,教師要求學生欣賞并思考作品與前面的陶器作品相比較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學生尋找并描述。5.教師介紹: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種精美陶器。唐三彩的制作,是中國古代陶瓷發(fā)展史翻開的新一頁,它的制作是人類制陶史上的一個閃光點。到了宋代,陶瓷工藝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個高峰,出現了“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三)分析探究1.教師展示泥玩具實物,學生欣賞、討論。2.教師介紹:泥玩具是歷史悠久的工藝品,在民間頗具盛名。中國民間泥玩具的出現,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3.媒體呈現中外各類泥玩具作品,學生根據教師要求思考以下問題:(1)中外民間泥玩具主要表現哪些題材?(2)各地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3)它們的造型都夸張了哪里?色彩有哪些特點?(4)仔細研究民間藝人們運用了哪些方式讓泥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各小組依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并做相應的回答。4.師生欣賞泥塑制作過程的錄像,學生深入了解泥塑的制作方法,并體驗對泥土的揉、捏、壓等基本技術。(四)合作創(chuàng)作教師要求每小組商討一個主題內容,各小組學生按主題完成一件獨立作品,并組合完成同一主題下的一個場景。小組欣賞,交流體會與感受。(五)拓展延伸教師要求學生課后尋找自己生活地方的民間玩具,并收集其背景、故事。放飛希望一、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了解風箏的歷史及各地風箏的藝術特征。技能目標:了解風箏制作的方法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風箏。情感目標:體驗各地風箏的藝術特征并獲得放飛的愉悅感。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各地風箏的藝術特點。教學難點:風箏的創(chuàng)意及制作技巧。三、教學準備各類風箏的圖片,實物風箏,與風箏制作相關的竹骨、皮紙、棉線、70克A4復印紙、畫筆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看風箏同學們!今天老師在教室掛了很多的風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海豚風箏、章魚、燕子、龍頭蜈蚣……,暢游在風箏的世界里,你的感覺怎么樣?喜歡嗎?想自己也擁有一個嗎?好!老師會在兩分鐘時間里,讓同學們人手一個,那么現在開始,聽老師的指揮!2.做風箏拿出一張彩色紙,先從一側找到四分之一的位置,折上一個90度的角,(如圖所示)再在另一側相對應的位置,同樣的也折上一個90度的角,好!打開棉線,找到兩個線頭,先用一個線頭穿過彩紙上的一個孔,打好結,再用線的另外一頭,穿過另一個孔,再打好結,此時把彩紙平攤在桌子上,雙線對齊,在這張紙中心一點的位置一起做個固定(如圖所示),再裝上尾翼,一個簡易的風箏就做好了。3.學生試飛無骨風箏(怎么就可以放飛了呢?平衡、尾巴的功能)新授內容1.說風箏的起源及由來師問:為什么叫風箏呢?我們做的風箏有一個迎風角,風一吹過就對風箏產生一個斜向上的力,將風箏越吹越高,越吹越遠,在這個過程中,尾巴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保持平衡!看來,跟風的關系果然密切。那為什么又會跟箏有關呢?讓老師來告訴你:風箏的歷史:風箏又名紙鳶、紙鷂等(南鷂北鳶),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風箏的發(fā)明起源于先秦時代的木鳶或木鵲,傳說魯班就曾制作過它。據說五代時期的李鄴,曾在官中以線放紙鳶為游戲,又別出心裁地在鳶的頭部安裝竹笛,風入竹哨,發(fā)出象古箏一樣的響聲,因此得名“風箏”。世界上一致公認,中國是風箏的故鄉(xiāng)。2.說風箏的分類:(根據形狀來比較分類)(1)無骨風箏(軟體風箏)師:老師要考一考風箏故鄉(xiāng)的同學們,在老師帶來的這些風箏里,你能判斷出,哪些是無骨風箏嗎?你可以找一找,試著飛一飛?。▓D片補充)(2)平面風箏師:除了無骨風箏,在剩下來的風箏中,分兩類,一類是平面類的,一類是立體類的,先找哪些是平面的?軟翅風箏: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條構成,翅子的下端是軟性的,沒有依附主條。骨架結構多作成浮雕式,適宜于禽鳥和昆蟲風箏。(1)圖片賞析、(2)大師制作風箏的步驟視頻具體步驟:設計圖樣、扎制骨架、裱糊翼面、彩繪圖案硬翅風箏:這種風箏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圍以外的部分造型與骨架結構,則因題材不同而各不相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兩根橫竹條做成翅的形狀,兩側邊緣高,中間凹,形成通風道。翅的兩端向后傾,使風從翅兩端逸出。(實物、圖片賞析)板式風箏:“就是平面板形風箏。升力片就是主體部分,四邊有竹條支撐,形狀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邊形等。(圖片欣賞)(3)立體形狀桶式:亦稱立體風箏,一般采用折疊結構的骨架,由一個或多個圓桶或其他形狀的桶組成。例如:宮燈、花瓶、火箭等。實物、圖片串式:把數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風箏像穿糖葫蘆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線上放飛的風箏。例如:龍頭蜈蚣風箏,分頭、身、尾三個部分,身子為主體,由若干個圓片形的單體組成,每個圓片就是一個風箏。實物、圖片自由式:自由類包括跨種類,運用新技術,吸取外國風箏之長的風箏。把串式、立體、板子等幾種方法集于一體;(實物、圖片)3.說風箏的圖案同學們,每一個風箏都寄托著一份希望,表達著一份情感,(1)富有寓意寄托情感;(2)形式美法則的體現:對稱、對比;曲直線的對比、線和面的對比形成的秩序美、靈動。重復、漸變(形式美感);色彩艷麗、對比強烈;(3)教師示范:畫風箏。(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老師選擇美麗的龍鱗圖案來裝飾我的風箏,用形狀和色彩的漸變,希望龍的文化代代相傳,把它送給同學們,希望同學們在中國的上空,在世界的上空騰飛了?。?.畫風箏:作業(yè)要求: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到風箏上吧?。?)學生交流一下制作的構思;(2)學生分小組進行作業(yè)。5.評講學生作品:(展評)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愿望。6.放風箏美,是屬于大自然的!就讓我們帶上載著我們美好夢想和愿望的風箏,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去放飛我們的希望吧!自然的定格——外國風景畫教師準備PPT課件、雙面膠、大頭針、彩色紙、油畫棒等,教室四周成列教師創(chuàng)作的風景油畫,提供學生近距離接觸油畫的機會,增加氛圍。學生準備彩色紙、油畫棒。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印象派及其以前風景繪畫的主要特征和差異。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用比較、判斷等方法來欣賞、評述作品。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畫家的生活狀態(tài),激發(fā)熱愛生活與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印象派及其以前風景繪畫的主要特征和差異。教學難點:對印象派作品中的色彩、筆觸、肌理等形式美的感受和欣賞。教學設計一、導入階段小測試:“試試你的眼力”激發(fā)興趣1.體驗修拉的色彩分割理論。(教師準備一張用黃、藍色點組成的圖片一張,請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顏色?)(設計意圖: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色彩的興趣同時導入以此原理作畫的印象派,從一開始就突出印象派對色彩的貢獻。)2.師:在外國美術史上就有一群人他們深入研究色彩,發(fā)現了許多的色彩奧妙并將之運用到繪畫上,形成了色彩三要素、光源色、環(huán)境色等至今還在沿用的色彩理論。他們是誰呢?印象派畫家。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通過了解印象派來了解外國風景畫。首先讓我一起來感知印象派。二、感知階段、自主探究1.“感知印象派”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將播放一些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同時介紹印象派畫家的一些背景資料和當時一位資深評論家對印象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