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細心觀察“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碧K霍姆林斯基如是說。學會觀察,你會察覺到四季的變化:花紅柳綠的春,烈日炎炎的夏,碩果累累的秋,白雪皚皚的冬。學會觀察,你會找到自然的規(guī)律:青蛙叫,大雨到;大雁來,種小麥;星星稀,好天氣。學會觀察,你會在高山的巍峨中感受偉岸和凝重,在大樹的挺拔中獲得自立和尊嚴,在小草的綠意中汲取執(zhí)著和希望。細心觀察,讓我們認識世界,獲得知識。通過細心觀察,我們在古詩中領(lǐng)略了自然美景,體悟了人生哲理;在葉圣陶爺爺?shù)墓P下探索了爬山虎的秘密,了解了植物世界的奧妙;在法布爾的眼中看見了蟋蟀的住宅,不禁為偉大的建筑奇跡而感嘆……這些都是細心觀察的結(jié)果。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相信我們一定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本單元課文旨在培養(yǎng)我們善于觀察的好習慣,貫穿其中的正是在觀察中獲得的對自然的感知、對人生的感悟。習作讓我們寫一篇觀察日記,也正扣合了這一單元主題。本單元在選材上,古今兼具,中外皆涉及。它們都圍繞“觀察”這一核心,表現(xiàn)了善于觀察對學習、成長的重要作用,給我們有益的啟示。分類內(nèi)容課時教學要點課文古詩三首2理解詩句含義,感悟詩歌意境,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爬山虎的腳2品析重點語句,了解課文的寫法;學習作者細心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蟋蟀的住宅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它的建造過程,體會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谡Z交際愛護眼睛,保護視力1把握討論的技巧,學會認真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在學習、生活中要做到愛護眼睛,保護視力。習作寫觀察日記1了解觀察日記的格式、寫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及時記錄的好習慣。語文園地交流平臺1把握本單元課文所運用的觀察方法;理解重點詞語在句子中的表達作用;積累與秋天有關(guān)的諺語。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9古詩三首文本分析:《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描繪了兩幅幽美的畫面: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前兩句),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愉悅的心情?!额}西林壁》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實寫游山所見,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千姿百態(tài)的廬山風景。后兩句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詩人緊緊扣住游山所見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詩作親切自然,耐人尋味?!堆┟贰饭灿袃墒?本文選的是第一首。這首詩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后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古往今來不少詩人把雪、梅當作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征,但在詩人盧鉞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fā)生了“摩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古詩有三美:音美、意美、形美。所以古詩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熟讀成誦,這也是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學習古詩的基本功。其次,要理解詩句的含義,通過評析重點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或詩作揭示的深刻哲理。小學階段所選的古詩,一般都配有插圖,教師在講解時可以結(jié)合插圖適當擴充,這樣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也交給了學生一把進入詩境的鑰匙。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暮、瑟、緣”等7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會寫“暮、吟、題”等13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題西林壁》。3.理解詩句含義,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在把握詩歌意境的基礎上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教學重點: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2.比較古詩在寫景、抒情等方面的異同。教學難點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理解古詩的意境。課時安排:2課時暮江吟1.認識本課“暮、瑟”2個生字,會寫“暮、吟”2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從關(guān)鍵詞語“一道、鋪、瑟瑟、可憐”入手,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中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3.通過反復朗讀,整體把握詩歌情感,感受詩歌的自然美和語言美。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2.通過對詩句的理解,展開豐富的想象,重現(xiàn)詩句表現(xiàn)的意境。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出示《暮江吟》相關(guān)圖片,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內(nèi)容。導語:同學們,也許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已經(jīng)接觸古詩了。從最簡單的“床前明月光”開始,古詩——這個隨歲月沉淀下來的精品就已經(jīng)深植于我們的腦海,充盈我們的童年時光。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的詩平易、通俗,“老嫗能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白居易膾炙人口的詩——《暮江吟》。同學們請看PPT,上面的圖片正切合了這首詩的意境。請你們仔細觀察,想象畫面中的景色,初步感受這首美詩。2.播放朗讀音頻,學生聽古詩,初步進入古詩的意境。3.教師板書“暮江吟”三字,引導學生理解詩題。明確:“暮”,草字頭下面一個“日”,這個“日”表示太陽,太陽落到草叢中了,表示什么呢?(傍晚)所以詩題告訴了我們時間?!敖敝附?交代了地點?!耙鳌?即吟詩。誰在吟詩呢?當然是詩人白居易。這樣,我們就完整地理解了詩題,同時也為理解詩歌打下了基礎。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1.教師介紹詩人及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29歲時中進士,先后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這些詩使權(quán)貴切齒、扼腕、變色。44歲時,因得罪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司馬。白居易晚年好佛,因而人稱“詩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其詩作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大約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所寫。當時的朝廷政治昏暗,黨爭激烈,詩人嘗盡了在朝為官的艱辛,于是自求外任。所以這首詩滲透了他遠離朝廷后輕松愉悅的快樂情緒和獲得自由后的個性色彩,成了白居易在特定境遇下的心境和審美的藝術(shù)載體。詩中蘊含著詩人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給后人帶來無盡的美之享受。2.學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課件出示閱讀交流的要求。(1)讀準字音,識記生字。(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小組交流。3.教師檢查學生交流的情況。(1)課件出示詞語,指名學生認讀,教師相機糾正,引導學生識記生字。會寫的字: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mù),暮)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yín),吟)唱會認的字: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sè),瑟)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sè),瑟)(2)播放生字書寫視頻,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筆順?!魰鴮懼笇В海勰海萆舷陆Y(jié)構(gòu),“莫”大“日”小。上部撇、捺舒展,罩住“日”。[吟]左右結(jié)構(gòu),左小右大。左部“口”偏上;右部撇、捺舒展,橫折取斜勢。暮吟◆易錯提示:[暮]“艸”下面是“曰”,不要寫成“日”或“目”。[吟]右邊是“今”,不要多加一點寫成“令”。(3)引導學生進行書寫練習,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4)教師示范朗讀,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并給詩歌劃分節(jié)奏。暮江吟一道/殘陽示教材插圖課件,引入古詩。過渡:同學們,在飽含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后,你們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PPT中的圖片是教材中的插圖,形象地再現(xiàn)了古詩描繪的畫面。下面我們就深入感知這首古詩,體會其畫面、意境之美。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同時出示需要思考的問題。(1)圖上畫了哪些人物、景物?(斜陽、江水、詩人、岸邊的樹和草。)從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古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秋季。)(2)古詩前兩句描寫的核心意象是什么?(殘陽。)后兩句描寫的核心意象是什么?(露珠、新月。)(3)古詩中哪兩種色彩形成鮮明對比?(瑟瑟;紅。)這種對比有什么表達效果?(一綠一紅的鮮明對比表現(xiàn)出夕陽斜照下江面上的絢爛景象,寫出了景物之美。)(4)古詩后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可憐九月初三夜。)3.看圖想象,引導學生說說畫面上的內(nèi)容。示例:夕陽在水面上灑下一道流光溢彩的金線,一半江水如翠玉一般青碧可人,另一半?yún)s如江花一般火紅艷麗。夜色降臨,岸邊青草上的露珠像珍珠一般晶瑩透亮,一彎如弓的蛾眉新月映在水中,格外可愛。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1.引導學生品讀前兩句,結(jié)合問題理解詩句。(1)理解“一道殘陽鋪水中”的詩意。詩句中描寫的夕陽是怎樣的?“鋪”字用在這里有什么含義?可以換成“照”“射”“灑”等字嗎?為什么?預設:在不同人的眼里,在不同的情境下,夕陽的情態(tài)是不同的。修飾夕陽的詞語可以是:火紅的、搖搖欲墜的、疲憊的、金光閃閃的等。要理解“鋪”字在這里的表達效果,可以想象在平時的生活中“鋪”都用在什么境況下,如“鋪床”“鋪路”等。詩句中的“鋪”表明此時太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塊紅綢子從天邊慢慢鋪過來,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換成別的字就沒有這樣的表達效果了。古典詩詞中,關(guān)于夕陽,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你們有這方面的積累嗎?試著將表示夕陽的詞填到下面的句子中。夕陽殘陽斜陽落日白日(1)雨后卻(),杏花零落香。(溫庭筠《菩薩蠻》)(2)浮云游子意,()故人情。(李白《送友人》)(3)()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4)()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5)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山外山。(李叔同《送別》)(6)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如血。(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guān)》)(2)理解“半江瑟瑟半江紅”的詩意。詩句中描繪了哪兩種色彩?從中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象?預設:引導學生結(jié)合教材中的注釋找出詩句中描寫色彩的詞語,即“瑟瑟”和“紅”?!吧敝盖嗑G色,像一塊無瑕的翡翠。一個“瑟瑟”,一個“紅”,寫出了夕陽斜照在江面上那種鮮明的色彩美,這樣一紅一綠強烈的色彩對比,使畫面變得鮮艷、明快。(3)想象畫面,理解詩意。過渡:夕陽斜照下的江面多美啊,我們只通過詩句中的關(guān)鍵字詞就品味到了這種美,這大概就是古詩精妙用詞的獨特效果了。那么,你們能充分發(fā)揮想象,用流暢的語句說出詩句的意思嗎?(答案不唯一,語句通順即可。)示例:A.一道余暉鋪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現(xiàn)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xiàn)出殷紅。(直譯,基本上表達出原詩句的意思。)B.一道殘陽漸沉江中,江水半江碧綠半江艷紅。(遵循了原詩句的句式,但翻譯不夠完備。)C.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的江面上滾動。(意譯,生動地表現(xiàn)出原詩句中的畫面美。)2.引導學生朗讀后兩句詩,師生共同品析。過渡:多美的江邊夕照圖啊,面對如此美景,詩人長久駐足,流連忘返,不覺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會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呢?(1)理解“可憐九月初三夜”的詩意。這句詩中的哪個詞語盡顯了詩人當時的心情?這個詞語有何表達效果?預設:形容人物心情的詞語,從詞性上看,應該是形容詞或副詞。明確了這一點,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詩句中尋找這樣的詞語,只有“可憐”一詞符合。“可憐”在這里不是“值得憐憫”的意思,教材給出了注釋,意為“可愛”。為什么“九月初三夜”可愛呢?當然是因為那時的風景之美,這就引出了下句“露似真珠月似弓”。(2)理解“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詩意。這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寫景方面有何特點?預設:引導學生通過詩句中的兩個“似”辨別詩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即比喻,把露珠比作珍珠、月亮比作彎弓。在寫景方面,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露珠是地上的景物,月亮是天上的景物,天上、地上的景物相融合,構(gòu)成了一幅寧靜、祥和的月夜圖。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美景,詩人才發(fā)出上句的贊美。(3)引導學生想象一下露珠和月亮還像什么,補充下面的填空。露似()月似()()似()()似()示例:露——寶石、瑪瑙、水晶;月——金鉤、小船、眉毛、鐮刀。(4)深入意境,體會情感。過渡:同學們,前面我們在學習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時曾講到詩人離開朝廷到外地任職,離開了朝廷意味著不能再追求功名利祿了,但他卻沒有絲毫的失落感,轉(zhuǎn)而流連于幽美壯麗的自然風光,這是多么樂觀、豁達的個性啊。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帶著詩人這種輕松、閑適的心情,再次漫步江邊,你能擁有和詩人一樣的心境嗎?3.教師再一次串講前兩句詩,使學生從整體上對這首詩進行復習。學生朗讀古詩,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明確:這是古詩詞中表現(xiàn)秋日美景的優(yōu)秀詩作,后兩句更是經(jīng)久流傳。前兩句中,詩人像一個卓越的攝影師,抓拍到一幅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圖片。而后兩句則通過對“露”和“月”視覺的形象描寫,創(chuàng)造出秋夜一派和諧寧靜的意境,用生動的比喻把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詩句中,將一幅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圖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前后兩句各具佳景,又各顯其妙,令人叫絕。4.讀寫結(jié)合,實踐訓練。過渡:多么美麗的江景圖啊!這種美景不描繪下來實在是太可惜了。讓我們拿起筆,發(fā)揮想象,將這幅幽美的江景圖描繪出來吧!題目:發(fā)揮想象,將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小短文。5.學生思考寫作,教師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片段。其他學生認真聽,聽后給出意見。五、背誦積累,拓展延伸1.引導學生個性背誦。過渡:同學們,學習古詩,不僅要理解詩意,體悟詩境,還要背誦積累,將之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需要用時信手拈來。這樣才能增加知識儲備,提升語文素養(yǎng)?,F(xiàn)在,我們就請幾位同學來背一背這首詩,其他同學認真聽,評一評誰背得好,背得有感情。2.指名學生背誦,教師進行評鑒。關(guān)鍵詞:流暢;生動;飽含感情;抑揚頓挫。3.引導學生積累其他寫景的優(yōu)美詩句。過渡:同學們,在千古流傳的詩句中,有很多描寫優(yōu)美風景的。它們或是單純地寫景,或是借助風景表達內(nèi)心的感情,或是通過風景揭示深刻的哲理。你們知道這方面的詩句嗎?請你們在課下找一找,并抄寫下來,讀一讀,看它們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六、回顧內(nèi)容,課堂總結(jié)教師簡單總結(jié)這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小結(jié):同學們,這節(jié)課上我們集中學習了古詩《暮江吟》,不僅了解了關(guān)于詩人及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的相關(guān)知識,而且在對詩句的分析中理解了古詩內(nèi)容,體會了詩人在詩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在老師的帶動下,同學們積極思考,明了詩意,想象畫面,很好地配合老師完成了這次課堂學習。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剩下的兩首詩,希望同學們能一如既往地精心準備哦!七、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完成本課對應訓練。題西林壁/雪梅1.認識本課“緣、騷、遜”等5個生字(包括1個多音字),會寫“題、側(cè)、峰”等11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3.結(jié)合插圖、注釋等理解詩意,感悟、品味詩中所蘊含的哲理。1.理解古詩內(nèi)容,想象古詩中所描寫的景象。2.比較兩首古詩在寫景方面的異同,把握古詩揭示哲理的方法。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指名學生背誦《暮江吟》。過渡:同學們,上節(jié)課上我們一起學習了《暮江吟》這首寫景的佳作,欣賞了夕陽斜照江面的斑斕美景。你們還記得這首詩講了什么嗎?下面請一位同學來背一背。(學生背詩)2.點評學生的背誦情況,并引入新課。過渡:這位同學背得不錯,從他的背誦中我們似乎欣賞了一幅美妙的圖面,這也是寫景詩的獨特魅力。這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另外兩首詩,它們也是寫景詩,但它們描寫的景和《暮江吟》中的景又有所不同。究竟是哪里不同呢?隨老師一起邊學習邊探究吧!二、學習古詩,掌握方法1.出示《題西林壁》課件,引導學生理解詩題,了解詩人和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1)理解詩題。明確:題:書寫,題寫;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廬山腳下?!邦}西林壁”就是“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題目揭示了寫詩的地點。(2)介紹詩人和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對詩、文、書、畫都很專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詩、詞、散文的創(chuàng)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對詞的發(fā)展更是做出了突出貢獻。創(chuàng)作背景蘇軾于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團練副使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jīng)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fā)蘇軾的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额}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jié)。2.引導學生識記古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認讀。教師相機糾正。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tí),題)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cè),側(cè))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fēnɡ),峰)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lú),廬)山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yuán),緣)(2)出示生字書寫示范課件,引導學生正確寫字?!魰鴮懼笇В海垲}]半包圍結(jié)構(gòu)。“是”的末筆捺長伸,拖住“頁”。[峰]左右結(jié)構(gòu)。左部“山”小而偏上,右部“豐”三橫長短不一,中豎為懸針豎。[廬]半包圍結(jié)構(gòu)。“廣”長撇伸展,與里面“戶”的撇幾近平行。題峰廬◆易錯提示:[峰]右部下面有三橫,不要少寫。[廬]里面是戶,不要寫成“尸”。[緣]右下邊是“豕”,不要寫成“”。(3)學生進行書寫練習,教師巡視,相機進行指導。3.教師播放朗讀音頻,學生邊聽邊感知古詩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4.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并給古詩劃分節(jié)奏。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5.圖文結(jié)合,理解詩意。(1)引導學生通過教材中的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2)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品鑒詩句,進一步掌握詩歌的主旨。A.理解“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①出示廬山的圖片,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欣賞。(橫看、側(cè)看。)②用一個成語概括廬山的形態(tài)。(千姿百態(tài)。)③嶺和峰有什么不同?作者從遠、近、高、低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一樣?(嶺:連綿不斷;峰:高聳入云、高高挺立;遠:重巒疊嶂;近: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遮天蔽日。)小結(ji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正面、側(cè)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樣子。廬山的樣子因人的觀察角度不同而異,實際上贊美了廬山的雄奇壯觀。讀讀這兩句詩,讀出不一樣的感覺,讀出氣勢。B.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①出示課件,引導學生理解“緣”的意思。(因為。)②如果用關(guān)聯(lián)詞聯(lián)結(jié)這兩句詩,你能想到哪一組關(guān)聯(lián)詞?(之所以……是因為……)③細讀這兩句詩,說說為什么詩人身在廬山中反而認不清它的真面目。(因為詩人站在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而非廬山的全貌。)④從這兩句詩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jié)果不同;我們看待事物要客觀,要全面了解。)小結(ji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廬山雄奇秀麗,千姿百態(tài),但因為身處其中,無法窺其全貌。這兩句詩蘊含哲思,啟示我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人只有客觀、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別人,才能取長補短,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你們體會到了嗎?我們再來讀一讀吧,看你們能在誦讀中悟出什么道理。6.拓展延伸,文化積累。過渡:在古代詩歌作品中,歌詠高山河川的比比皆是。詩人登山臨水,往往詩興大發(fā),于是一首首名篇隨口吟成,傳揚千古。在這之中,歌詠廬山的就有四千多首。除了蘇軾這首《題西林壁》,你還知道哪些詩人描寫過廬山、贊嘆過廬山?課下找一找,背誦并積累。示例: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勰媳背葜x靈運《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厶疲堇畎住兜菑]山五老峰》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厶疲菝虾迫弧锻聿礉£柾麖]山》三、運用方法,自主學習1.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過渡:同學們,剛剛我們學習的《題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詩,向我們傳達了為人處世之道。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這首《雪梅》也是一首哲理詩。大雪飄飛,梅花綻放,多么美的景致??墒怯幸惶煅┖兔穮s爭執(zhí)起來了。詩人正是捕捉住了這小小的爭執(zhí)瞬間,發(fā)出令人深思的議論。詩人通過雪、梅的爭執(zhí)想告訴我們什么呢?快隨老師品讀詩句,一探究竟吧!2.理解詩題。教師板書詩題,并同步講解。明確:“雪梅”即雪中的梅花,這是詩人評論的兩個對象。3.介紹詩人,簡介背景。盧鉞宋朝末年人,具體生卒年、生平事跡不詳,存世詩作也不多,以兩首《雪梅》留名千古。創(chuàng)作背景對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書上記錄不詳,推測作于宋末的一個初春日梅花開放,作者賞玩之時。4.初讀古詩,夯實基礎。(1)課件出示古詩及生字,引導學生自讀,在讀中識記生字新詞。會寫的字: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ɡé),閣)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fèi),費)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xū),須)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xùn),遜)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shū),輸)會認的字:EQ\*jc2\*"Font:宋體"\*hps28\o\ad(\s\up11(sāo),騷)人(2)教師進行生字書寫示范,引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生字?!魰鴮懼笇В海坶w]半包圍結(jié)構(gòu)?!伴T”闊、大,從左、上、右包圍“各”。[須]左右結(jié)構(gòu)。左部“彡”三撇的撇尖上下對齊;右部“頁”的豎撇從橫中線的上方起筆,向左下撇出,末筆長點頓筆有力。[輸]左右結(jié)構(gòu)。左部“車”末橫變提,書寫時先豎后提;右上部撇、捺舒展,罩住下部?!粢族e提示:[費]下邊是“貝”,不要寫成“見”。[降]右下部是“”,不要寫成“干”。[輸]右部下邊是“”,不要漏寫短橫。(3)播放朗讀音頻,引導學生朗讀古詩,并劃分節(jié)奏。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5.出示閱讀要求。(1)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意,把握詩歌的主旨。(2)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圖上畫了什么?它們各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3)同桌之間交流有問題的地方。6.教師檢查學生對古詩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賞析古詩。(1)理解“梅雪爭春未肯降”的意思。“降”是什么意思?梅雪為什么不肯“降”?這句詩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預設: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敖怠笔恰胺敗钡囊馑?。出示梅花雪中綻放的圖片,再結(jié)合詩句使學生明白梅雪不肯“降”是因為“爭春”,即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這里把梅、雪擬人化,運用的是擬人修辭手法,使梅、雪具有了人的特性,將梅、雪的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xiàn)了出來。過渡:梅、雪爭春,到底誰更能代表春天呢?正在欣賞梅、雪的詩人該如何評判呢?(2)理解“騷人閣筆費評章”的詩意?!膀}人”是什么意思?“費評章”的原因何在?你認為“騷人”應如何評議梅、雪?預設:教師講述“騷人”的意思及其來歷。因為戰(zhàn)國詩人屈原創(chuàng)作了《離騷》,故后人稱屈原為“騷人”,后來泛指憂愁失意的文士、詩人?!百M評章”指難以評議。為什么呢?這里就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上句詩來思考。至于“騷人”應如何評議梅、雪,學生可以各抒己見,表達合理即可。過渡:梅、雪各有特色,詩人一時也難以評議,但是梅、雪仍然爭執(zhí)不下,究竟該如何是好呢?讀讀下面兩句詩,也許我們能找到答案。(3)理解“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詩意。在這兩句詩中,詩人指出梅、雪各有什么長處、短處?詩人將梅、雪的長處、短處對照著寫,客觀地進行評價,你如何看待這種評價方式?結(jié)合自身實際說說你從中受到的啟發(fā)。預設:講解這兩句詩之前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看待自身的長處和短處,然后再將目光移至這兩句詩上。這兩句詩說的是如何評判梅、雪的問題,梅含清香,但比之雪的白則遜色三分;雪晶瑩潔白,卻少了梅的清香。詩人沒有單純地贊美梅或雪的獨特優(yōu)點,而是綜合分析其優(yōu)缺點,說明它們各有長短,這種評價顯得十分中肯、公允。將詩人對梅、雪的評價引到自身實際,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緊扣“人各有長短,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來談即可。小結(jié):梅花雪中綻放,清香幽幽,自古以來,很多文人墨客都為之寫下贊美的詩篇。而本詩作者卻另辟蹊徑,贊美梅,也不落下雪,在評議它們各自的特色時更是由物即理,告訴人們正確看待他人、自己的方法,使人頗受教益。同學們,“罔談彼短,靡恃己長”,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處世之道,希望你們能行之于身,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7.引導學生再次朗讀古詩,并進行適當?shù)耐卣?。過渡:同學們,這是一首流傳久遠的佳作,尤其是后兩句,多次被人們引用。其實,盧鉞當初創(chuàng)作《雪梅》時,共寫了兩首,本文是第一首。你們知道第二首是什么嗎?同學們在課下可以搜集一下,并嘗試將它背誦下來。雪梅(其二)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詩意: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么精神氣質(zhì)。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和,也會非常俗氣。在冬天的傍晚夕陽西下時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艷麗多姿,生氣蓬勃。賞析:這也是一首說理的詩。課文所選的第一首詩主要寫梅與雪的特點,這首詩則主要寫梅與雪以及它們與詩之間的關(guān)系。詩人認為如果只有梅花獨放而無飛雪落梅,就顯不出春光的韻味;若有梅有雪而沒有詩作,也會使人感到不雅。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組成最美麗的春色。從這首詩中,可看出詩人對賞雪、賞梅、吟詩的癡迷及其高雅的審美情趣。四、對比閱讀,整體回顧1.分析比較,整體閱讀。過渡:同學們,三首古詩已經(jīng)學完。這三首古詩中均有精彩的寫景內(nèi)容,但第一首是景中含情,后兩首是景中寓理。對景物的生動描摹得益于詩人認真、仔細的觀察,情的抒發(fā)、理的闡釋則有賴于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感悟。我們再讀一讀這三首詩,感受古詩的魅力。(1)學生齊聲朗讀三首古詩。(2)出示表格課件,引導學生填寫表格,在對比中對三首詩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詩名作者朝代所寫景物(事物)詩人的情感(揭示的哲理)《暮江吟》白居易唐殘陽、江水、露珠、新月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愉悅的心情《題西林壁》蘇軾宋廬山贊美廬山的雄奇景象,告訴我們看待事物要客觀、全面《雪梅》盧鉞宋梅、雪說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2.課外拓展,增加積累。過渡:同學們,對那些表現(xiàn)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哲學道理的詩,人們給它們?nèi)×艘粋€名字,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學生齊答:哲理詩)對了,就是哲理詩,也叫說理詩,我們這節(jié)課上所學的兩首詩就屬于這一類詩。哲理詩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蘊含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之中,內(nèi)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你們還知道哪些哲理詩呢?請同學們于課外搜集,并簡單說明它們揭示的道理。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楊萬里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政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詩意: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這句話使得前來爬山的人白白地歡喜一場。當你進入到崇山峻嶺的萬山之中,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將你阻攔。哲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做好充分的估計,不要為一時一事的成功而陶醉。觀書有感[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意: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xiàn)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那方塘里的水為什么會這樣清澈,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哲理: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完成本課對應訓練。(一)◆體會古詩遣詞造句的精妙,培養(yǎng)審美情趣師:同學們,《暮江吟》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你們覺得詩中哪個詞寫得最美呢?生1:我覺得“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字寫得最美。我覺得這個“鋪”字,形象地展現(xiàn)了夕陽倒映在江水上的美景。生2:我也覺得“鋪”寫得非常美。這個“鋪”就相當于把這個殘陽的光當成了一個紅地毯,而把江面比作一條路。地毯鋪在了路面上,雖然說只有一部分,但卻非常的美麗。師:描述得真美。那如果把“鋪”換成另外一個詞,你們想要換成什么呢?生1:我想用“照”。生2:用“映”。生3:我覺得可以用“落”,一道殘陽落水中。生4:一道殘陽射水中。生5:我覺得用“射”不恰當,夕陽又不是子彈,速度沒那么快。生6:用“灑”,一道殘陽灑水中。(老師把學生說的詞一一寫在了黑板上)師:看,同學們換了這么多詞,可是詩人卻偏偏用“鋪”,想一想,到底哪個好呢?生(一致同意):用“鋪”好!師:哦,都覺得詩人用的“鋪”好,為什么呢?生1:因為如果用“灑”的話,感覺那陽光是大片大片的,整個江面上都是。生2:我覺得用“鋪”,感覺陽光像地毯鋪在水面上,陽光鋪在江面上,真的很美。生3:我覺得也是“鋪”好,假如用“照”或“射”的話,沒有那種柔和感。師:快下山的太陽,光線柔和,真好。生:用“鋪”,我就覺得很溫柔,夕陽慢慢撫摸過去,給人一種比較舒服的感覺。師:是啊,夕陽的光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了,它把柔和的光靜靜地灑在江面上,輕柔、鋪展、均勻。江水清涼幽靜,江面鮮艷熱鬧!這樣美的畫面,該怎樣用我們的朗讀把它表現(xiàn)出來呢?同學們先自己試著把這兩句詩讀一讀。(學生練習朗讀,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悟。)賞析:古代詩人在字詞的使用上都十分講究,力求完美?!坝^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痹谶@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引導學生將“鋪”與“照”“映”“射”“灑”等字進行對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同終止清算協(xié)議書
- 高頻考點衛(wèi)生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保險行業(yè)數(shù)字化理賠服務智能理賠與行業(yè)規(guī)范研究報告
- 2025標準勞務合同范本2
- 中級會計實務考試常見問答及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蝶開沙丁魚片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臨床護理缺陷分析
- 2025年開放銀行生態(tài)構(gòu)建:合作模式創(chuàng)新與生態(tài)伙伴關(guān)系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不銹鋼探頭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倉庫管理與規(guī)劃方案
- 航道治理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馬工程教材《公共財政概論》PPT-第四章 政府消費支出
- GB/T 29531-2013泵的振動測量與評價方法
- GB/T 16422.2-2022塑料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第2部分:氙弧燈
- GA/T 832-2014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圖像取證技術(shù)規(guī)范
- 博士生招生面試評分表
- SWOT分析法很全面課件
- 膀胱造瘺的護理課件
- 消防應急疏散演練人員簽到表(標準通用版)
- 陜旅版五年級英語上冊句型詞匯知識點總結(jié)
- 漢字構(gòu)字的基本原理和識字教學模式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