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海丹忠錄》毛文龍功過質(zhì)疑_第1頁
《遼海丹忠錄》毛文龍功過質(zhì)疑_第2頁
《遼海丹忠錄》毛文龍功過質(zhì)疑_第3頁
《遼海丹忠錄》毛文龍功過質(zhì)疑_第4頁
《遼海丹忠錄》毛文龍功過質(zhì)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海丹忠錄》毛文龍功過質(zhì)疑

《遼海丹忠錄》是崇禎三年出版的《遼海丹忠錄》的全書。崇禎出版了這八卷40章,題為《悲慘的平原、憤怒的生活、殘酷的鐵崖和熱腸人的偶評論》。作者是陸仁龍(浙江錢塘人)。陸人龍還創(chuàng)作有短篇話本小說集《型世言》四十回。鐵崖熱腸人即陸人龍之兄陸云龍。陸云龍于天啟五年至崇禎十年左右,曾經(jīng)營崢霄館,以刊刻、出版書籍為業(yè),陸人龍的著作均由他評點出版?!哆|海丹忠錄》(《古本小說叢刊》本,中華書局1990年版)描寫的是明代后期明王朝和后金在遼東地區(qū)的對峙和戰(zhàn)爭,頌揚了明將毛文龍孤軍海外、鎮(zhèn)守皮島的功績。此書在清代曾被明令禁毀,原因是“違礙”,書中記事多有觸犯清朝統(tǒng)治者忌諱之處,如凡是提到金人,一律稱之為“虜”、“寇”,對努爾哈赤則稱之為“奴酋”、“奴賊”,把金人的入侵行為稱為“陷”、“入犯”等等。一、袁崇煥通敵毛文龍毛文龍的功過是非直接影響到對《遼海丹忠錄》的評價。1989年遼沈書社曾出版苗壯先生校點的《遼海丹忠錄》,校點者在書末附錄的《關于〈遼海丹忠錄〉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說,“《遼海丹忠錄》的重點是寫毛文龍,濃墨重彩地塑造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為毛文龍頌功,為毛文龍辨冤”,對《遼海丹忠錄》的主旨概括是比較客觀的,但書前的“內(nèi)容簡介”則認為“它以明代名將毛文龍抗清為主線,……毛用計收復失地,牽制敵兵,威震遼東。然而,明督師袁崇煥嫉賢妒能,錯殺了毛文龍”,“作者站在明朝人的立場上,贊頌了忠臣的孤忠和功績”,“所寫多據(jù)史實”;歐陽健先生發(fā)表于《寧夏教育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上的《悲歌慷慨〈丹忠錄〉——〈遼海丹忠錄〉初探》也持同樣的觀點,“《遼海丹忠錄》寫的是遼東之役中以毛文龍為中心的一群丹心報國的忠臣飲恨九泉之事跡”,并認為該小說富于歷史感,“根本原因乃在作者是站在大公的立場上,同時又對事實的是非曲直有充分的把握與分析之故”。此論尚有爭議,因毛文龍的功過是非頗為纏雜。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遼東督撫袁崇煥以“十二大罪”斬毛文龍,主要認為毛文龍雄踞海外,跋扈不受朝廷節(jié)制,且冒功冒餉,并有私通外夷之跡。袁崇煥誅毛文龍后,呈上請罪疏,崇禎帝批示有“毛文龍懸踞海外,糜餉冒功,朝命頻違,節(jié)制不受。近復提兵進登,索餉要挾,跋扈叵測。且通夷有跡,犄角無資,掣肘兼礙”之語,未責崇煥擅殺之罪。然毛文龍多年懸踞海外,鎮(zhèn)守皮島,不時有殺敵捷報傳至朝廷,朝議多認為其牽制有功,認為袁崇煥不該擅殺毛文龍。當年秋日,距袁崇煥殺毛文龍不久,后金兵即由喜峰口、馬蘭、大安口一帶入關,陷遵化、薊州等,直抵北京城下,騷擾京畿重地達數(shù)月之久。此時群情洶洶,朝議嘩然,袁崇煥成為眾矢之的,世人遂目毛文龍為國家英雄,《遼海丹忠錄》正在此種背景下寫成的。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處磔刑,朝中議論均謂袁崇煥錯斬毛文龍,致失東江牽制之力,遂使敵兵大舉南下,即“文龍不殺,建虜不敢深入”,甚至有袁崇煥“斬帥以踐虜約”(P.5544)之說?!睹魍ㄨb》、《明史紀事本末》、《明季北略》等史書均謂袁崇煥通敵賣國。直到清乾隆間修《明史》,參?!肚逄趯嶄洝?方白袁崇煥之冤,謂其“通虜”之說乃是后金施反間計使然,《袁崇煥傳附·毛文龍傳》認為毛氏“其人本無大略,往輒敗血刃,而歲糜餉無算,且惟務廣招商賈,販易禁物,名濟朝鮮,實闌出塞,無事則鬻參販布為業(yè),有事亦罕得其用”。雖然如此,后人對于毛、袁的功罪仍是持論不一,為毛文龍揚譽者有之,為袁崇煥辨冤者亦有之:早在天啟三年,毛文龍的門客汪汝淳即撰有《毛大將軍海上情形》,頌揚毛文龍的功跡;毛文龍之子毛承斗于毛文龍被殺當年匯輯毛文龍的疏、揭、塘報,題名《東江疏揭塘報節(jié)抄》,意在為父辨冤;無名氏所輯《袁督師事跡》收有錢家修《白冤疏》、程本直《漩聲記》、余大成《剖肝錄》等文,都是為袁崇煥辨冤之文;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吳兔爿木曾輯《東江遺事》,雜抄諸書與《毛太保公傳》(毛先舒撰)、《毛總戎墓志銘》(毛奇齡撰)等共18種,謂“夫毛文龍之死天下盡知其冤,……今去勝國且百數(shù)十年,一二故老猶有借文龍抱不白之冤于地下者”。后代史家在充分掌握史料的情況下都肯定袁崇煥守遼的功績,如陳玉樹、梁啟超、孟森等,他們均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殺所當殺。四十年代,李光濤更撰長文《毛文龍釀亂東江本末》,詳細論證毛文龍專踞海外、飛揚跋扈、為害一方、甚至判國通敵等諸種情狀。自此,大部分學者雖然已認定毛文龍專橫跋扈、有自立于海外之心,但爭論卻沒有結束,在毛文龍鎮(zhèn)守皮島功績的評價上分歧頗大。一些學者承繼了李光濤先生的看法,認為毛文龍鎮(zhèn)守皮島全然無功,徒禍國殃民;另一些學者則認為毛文龍軍不失為一支能征善戰(zhàn)的隊伍,其據(jù)守皮島,牽制了后金的軍事力量,對抗擊后金做出了重要貢獻,因而袁崇煥殺毛文龍是他一生中的重大錯誤。對于袁崇煥、毛文龍的功過問題這一歷史公案,由于歷史事件本身的復雜性以及記敘人立足點的差異,對此問題尚難達成共識。筆者聊備眾說,卻無意于牽纏其間,別作一家評判之言。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毛文龍絕非如這部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樣,是個赤膽忠心的抗金英雄。讓我們回到本文,看一下小說對歷史事件的描寫。二、遼海丹忠錄的評論1.毛文龍對皮島的軍事活動陸人龍于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后不到一年時間內(nèi)即創(chuàng)作出了《遼海丹忠錄》1,其序言云“所可痛者,賀蘭山下之俠骨猶蒙詬詈之聲,錢塘江上之鴟夷只快忌嫉之口,此忠臣飲恨九原,傍觀者亦為之憤懣”,可知其創(chuàng)作的直接動因是為毛文龍辨冤,從其署名“平原孤憤生”也可窺知其一腔憤懣不平之氣,他懷著“顧鑠金之口能死豪杰于舌端,而如椽之筆亦能生忠貞于毫下”的信念創(chuàng)作了這部小說。《遼海丹忠錄》于每卷目錄后皆注明紀事之起迄年份,敘事起自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終至崇禎三年(1630年)春。作者首先描繪了一幅全遼潰敗、無人堪用的政治、軍事圖景:努爾哈赤崛起于遼東,明王朝在遼東戰(zhàn)事中的節(jié)節(jié)敗退,張承胤、楊鎬、袁應泰、王化貞等相繼敗師,撫順、清河、開原、鐵嶺、遼陽、沈陽、廣寧等大批國土喪失,明王朝在遼東戰(zhàn)事中的主動權已喪失殆盡。正如明遼東經(jīng)略王在晉所說:“東事一壞于清、撫,再壞于開、鐵,三壞于遼、沈,四壞于廣寧。初壞為危局,再壞為敗局,三壞為殘局,至于四壞則棄全遼而無局,退縮山海,再無可退?!闭窃谶@種背景下,毛文龍登上了遼東軍事舞臺。小說敘述毛文龍鎮(zhèn)守皮島行牽制之功的戰(zhàn)績大致如下:毛文龍率二百敢死之士奇襲鎮(zhèn)江,擒獲鎮(zhèn)江守將佟養(yǎng)真,一舉報捷,振奮民心。從鎮(zhèn)江撤退后,毛文龍避入朝鮮,朝鮮國王將毛文龍送至皮島屯扎。毛文龍至皮島后,便致力于經(jīng)營皮島,“把這些島處處都弄得巖險可守,這些島中兵士,個個都教得精勇可戰(zhàn),居中馭外,真已成一個雄鎮(zhèn)了”,同時又自立更生,在島中屯田、通商、鑄錢,“把個皮島做了商賈鱗集、百貨輻輳的所在。這番糧餉也稍足,軍需也稍足,雖不能不藉中國的資糧器械,然已緩急可備,不純靠定中國”。這樣,皮島經(jīng)營完善,足食強兵,毛文龍一面主動出擊,一面鞏固內(nèi)防,擴張實力,多次取得戰(zhàn)爭勝利,軍聲大振。毛文龍又成功地處理了朝鮮的政變事件,使朝鮮效忠于明王朝,輔車相依,同心御敵。努爾哈赤見毛文龍勢力強大,便思招降,毛文龍將書信及來使皆解至京師,示己忠貞之心。毛文龍牢牢牽掣住了后金的兵力,被后金視為心腹之患,必欲滅之而后快。后金兵攻下鐵山關,兵圍云從島,毛文龍之軍雖損失慘重,但頑強固守,且在如此困境下,毛文龍仍能乘機建立軍功。在戰(zhàn)后島中困窮的情況下,毛文龍再次拒絕了后金的誘降。同時,毛文龍還對敵人施以反間計,欲使諸王子自相離貳,以規(guī)復遼東。此事本大有可乘之機,不想李永芳忽然病死,事遂沮。而此時,毛文龍見忌于督撫袁崇煥,袁崇煥欲統(tǒng)一事權,將島上之功盡歸關上所有,雙方由此爆發(fā)了激烈的沖突,袁崇煥設計以“冒功冒餉,跋扈不臣”之罪斬了毛文龍。毛文龍死后,敵無后顧之憂,即分三路入圍遵化,危及京師,袁崇煥因失機壞事,革職拿禁。作品最后則以東江之師繼承毛文龍遺烈,搗巢獲勝而結局。通過這些描寫,一個足智多謀、英勇善戰(zhàn)、赤膽忠心的英雄形象便赫然紙上。小說還運用了“行善者,天必佑之”這樣一種傳統(tǒng)信念,以“天人感應”的離奇情節(jié)來曝白毛文龍的“丹忠”,諸如黑龍佑助毛文龍抗金之類,以此說明毛文龍的“赤膽忠心”可質(zhì)之天地,訴諸鬼神。此外,小說還特地強調(diào)了毛文龍對百姓的仁慈、關愛,諸如襲取鎮(zhèn)江時,“傳令不許擄掠,百姓莫不歡悅”;后金兵反攻鎮(zhèn)江,毛文龍由鎮(zhèn)江撤退時,“毛游擊差兵護送,不許百姓自相搶劫,又行牌各船,火緊裝載,不許扌肯索錢鈔”;他在皮島行通商之法以籌備軍餉,在通商中對商人極為體貼,“凡是交易的,都為他平價,不許軍民用強貨買,又禁島民誆騙拖賴”。毛文龍還能愛惜人才,由于戰(zhàn)爭,很多秀才流落到皮島之上,毛文龍建文廟聚秀才們于中讀書,并請旨準送遼士赴考。當時朝廷中曾有毛文龍妄殺遼民以冒功的議論,針對此點,作者特別指出,毛文龍命令部下“不得混殺遼人做功。我這里自有辨驗,這是韃奴剃頭辮發(fā),自少已然。遼民暫剃頭似韃子,若在水中浸半日,網(wǎng)巾痕自見,故不可混,至于男女死水中,更有仰覆之別”。這樣,毛文龍作為一個英雄的形象就更加豐滿、真實、貼切了,作者成功地達到了為毛文龍辨冤的目的。2.臨危不實,強烈地崇拜了人民的內(nèi)部景觀《遼海丹忠錄》中除了為毛文龍“頌功”、“辨冤”外,還涉及很多現(xiàn)實性內(nèi)容,這也是全書思想性較強的部分。首先,強烈控訴了后金的侵擾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他們每到一處,奸淫擄掠,無所不為,如攻陷清河之后,“百姓萬余人,強壯的都被他驅迫從軍,老弱的盡皆殺害,婦女有顏色的帶去,老丑的也將來殺害。自三岔堡至孤山堡,堡墻盡皆拆柵,房屋盡皆燒毀?!嗣衤勶L逃散,拋家棄業(yè),哭女呼兒”。書中此類的描寫尚有多處,令人義憤填膺。其次,生動描述了當時明軍腐敗、孱弱不堪戰(zhàn)的情形。作者將批判的鋒芒直指當時的政治制度,“無奈武官常受制文官,只顧得剝軍奉承撫按司道,這些撫按養(yǎng)尊,不肯做操切的事,邊道一年作一考,只顧得望升,得日過日,那個實心任事”,如此將領率領下的軍隊自然毫無戰(zhàn)斗力,“只是成平日久,各堡額兵半為將領隱占。便有幾個,也不曉得仔么是戰(zhàn),仔么是守。身邊器械,無非是些鈍戟銹刀,見幾個賊人來,掩一掩堡門,放一把火,豎一桿號旗,便了故事,這原是不堪戰(zhàn)的,卻亦不堪守”。張承胤之敗即在于兵不堪戰(zhàn),在此,作者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出征圖:“即日出征,上下慌得緊,出兵急得緊也,不管人是老的弱的、正身替身,器械是有的沒的、利的鈍的,放上三個大炮,慌慌出城?!荚S神愿不要撞遇韃子,得他先去應一個趕的名罷,或是天可憐收拾得他個剩下不要的老丑婦人、跟走不上的老弱百姓、散失的騾馬牛羊,或是僥幸再得幾個貪擄掠落后失了隊的零星韃子,拿來殺了,還可做功”。這樣的軍隊如何能打勝戰(zhàn)?一與敵人正面交鋒,即全軍崩潰,“這些軍士只說照舊例趕一趕兒,那個有甚廝殺肚腸……只一陣把三個大將,百十員偏裨,三萬兵士,并三萬人資糧器械,盔甲馬匹,都喪于奴酋”。因此,作者總結說,“總之,近來邊將,都是處堂燕雀,平日守不成個守,所以容易為夷人掩襲,到戰(zhàn)也不成個戰(zhàn),自然至于覆敗”。即使有實心任事之人,卻又沒有施展的環(huán)境,如熊廷弼整頓軍紀,固守防線,有效地抵制了后金軍的入侵,使百姓能安居樂業(yè),“全遼也成一個光景了”,卻因謗辭職。作者為此而痛心不已,強烈批判了一人做事、多方掣肘的官場陋習,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明末言論誤國的諸多情狀。這種種批判是極為深刻的。再次,小說對于臨危不茍之士進行了熱烈地歌頌,并痛斥那些貪生怕死、賣國求榮之徒,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與靈魂的洗禮。文中描寫愛國將士的事跡頗為感人,如廣寧失守后,監(jiān)軍高邦佐原可以逃生,他沉痛地說:“朝廷命我監(jiān)軍,監(jiān)的是敗亡之軍,叛亂之軍,況在廣寧,賊兵未至,先自潰散,說甚官守,說甚臣節(jié),有何顏對朝廷、對父母”,毅然自殺殉國;再如羅一貫守西平堡,英勇抗敵,大罵勸他投降的李永芳:“叛賊,你豈不知羅一貫是好漢,我肯降你么”,城不可守時,他拒絕出逃,“守將當于城同存亡”,殉城而亡,等等。不管是國家將領還是平民百姓,只要有這種臨危不茍的氣節(jié),作者都予以熱烈地頌揚,“還有一干力不能破賊立功,智不能出奇借箸,卻一段義膽忠肝,便歷顛沛流離不變”,因為在作者心目中,最重要的便是這種氣節(jié),正如他引毛文龍請旨準送遼士赴考的疏中所說:“顧國運虧隆,全賴士氣,士氣伸則神氣振,神氣振則文明盛,而國祚昌,國脈長”,正是這種氣節(jié)支撐著中華民族的脊梁。對于屈身事敵的卑劣之士作者則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如孫得功、黃進,大敵當前卻避開與敵人的正面交鋒,甚至“一路搶掠,道‘哈赤大兵來了’,驚得沿途百姓,無不逃生,早把一個廣寧城振動”;毛永顯率兵救援宣川,卻自帶家眷逃往旅順,“做了個平時的父子,急難的路人”;有的將領甚至趁火打劫,劫掠財物之外,還強占他人妻小;廣寧城破時,“一班貪生怕死的無恥鄉(xiāng)紳,穿了素衣角帶,秀才著了藍衫頭巾,率了些無賴軍兵,都鬧烘烘,抬著龍亭,要出迎接,還不知跪好、打躬好,越發(fā)填住街衢”,字里行間鮮明地透露出作者的愛憎。最后,《遼海丹忠錄》雖有為毛文龍辨冤之舉,但對遼東戰(zhàn)事中與毛文龍關系不大、卻對遼事全局有重要意義的戰(zhàn)爭也予以充分描述,全面反映出遼事的進展,如熊廷弼經(jīng)營遼東之功績,袁崇煥的寧遠、錦州守衛(wèi)戰(zhàn),等等。雖然作者對袁崇煥不無偏見,但描寫寧遠、錦州保衛(wèi)戰(zhàn)時,仍實事求是地肯定了袁崇煥的功績,充分肯定袁崇煥的識見和膽力,其回末評贊曰:“寧遠能堅守于堅城累破之余,可云從來城守第一”。3.陸人龍小說的語言特點《遼海丹忠錄》不僅迅速反映了當時的重大歷史事件,而且在藝術表現(xiàn)上頗有特色,絕非粗制濫造之作。這部小說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文中的議論較多,每回都針對一個問題發(fā)表議論。如第七回寫熊廷弼實心任事卻因謗辭職,遼東防線毀于一旦,解剖了“當事者易,任事者難”這種現(xiàn)象;第十三回分析熊、王之爭時說:“做官的,處事不可雷同,隨人腳跟,更不可和衷,各生意見”,以致黨同伐異,反因爭論而誤國,認為熊、王“把這一段滅賊機鋒意氣都移奏疏口角上”。這些議論都較有見地,切中了當時明廷的弊病,在文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誠然,文中插入的議論過多,對小說情節(jié)的連貫性及生動性都有所損傷,風格近于政論文集,但我們不能不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與作者創(chuàng)作動機之間的關系,在朝綱腐敗、世風日下、國家多難的晚明時代,作者陸人龍懷著一腔濟世救民的熱忱來創(chuàng)作小說,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有補于世道人心,裨益國政。他的另外一部短篇話本小說集《型世言》中,也表現(xiàn)出了同樣的創(chuàng)作特點。小說還有一個特點,即評語和正文的渾然一體、相得益彰,眉批和尾評是整部小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啬┰u語常常針對小說所描述事實進行概括,并進一步引申出評者對國事和時局的意見。如第四回評楊鎬四路出師即曰:“是役也,杜(松)勇而疏,劉(纟廷)孤軍深入,倘他路有至者,犄角而進,縛奴獻闕,或亦可必,而竟以無輔敗,真天亡也”;廣寧城陷后,則評道:“嘗揆之,楊經(jīng)略一迂疏老子,王巡撫一孟浪書生,所以俱敗事”(第十二回),這些評論都比較公允,也能引導讀者關心思考國家政局。更有一些評語在總結的基礎上揭■文中深義甚至發(fā)文中之所未發(fā),如第五、六、七回對熊廷弼的補充論述即使文中對熊廷弼辯護更為有力,使讀者對熊廷弼實心作事反蒙冤被謗、備受牽制而功業(yè)未竟的憾恨有了更刻的認識;對于毛文龍也有不少補充說明性評價,如第十一回評鎮(zhèn)江之役時即云:“鎮(zhèn)江之役,原以奪虜膽,非以收平胡績也,坐以待,迂矣。戰(zhàn)九天而潛九地,真善戰(zhàn)之將,此發(fā)軔乎”;再如關于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原因,正文沒有明確的說明,在第三十八回回首的議論中說:“惱是死于忌者之手”,這在評語中則得到了申發(fā),早在第三十三回眉批已點明袁崇煥對毛文龍有忌才之心,又在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回回末評中補充說明當時人們對袁崇煥殺毛文龍的議論。到創(chuàng)作《型世言》時,除眉批、回末評的用法與此相似之外,評者更于每回前加敘、小引、或題詞之類以發(fā)明題意,這種融匯評語、正文為一體的模式是小說創(chuàng)作中一種值得注意研究的現(xiàn)象。小說的語言也頗有特色。其敘述性語言生動詼諧,明白如畫,如其描寫內(nèi)使閱視水操場面:“初時驚濤一片,列嶼如星,也不見一船一人,只聽得一聲炮響,四下相應,戰(zhàn)船豈止千余,或分或合,恰翔螭泛鷗一般輕快,一般也擺幾個陣,陣完只見一聲炮,各銃齊放,火器煙焰沖天,及至煙消焰熄,海面仍是一片波濤,并無船只,大是奇幻”;其議論性語言亦多簡潔、通俗,頗能達意。作者運用傳統(tǒng)的駢散夾雜的手法以駢語描寫戰(zhàn)斗場面,也頗凝煉傳神;詩詞運用也能符合場景,感情充溢,時見頗有功力之作,如詠參將鄒儲賢自刎盡節(jié):“苦戰(zhàn)野云愁,吞胡志未休??蠈⒅伊x膝,輕屈向■毛裘”等等。三、從毛文龍的英雄形象看,對小說的寫作并沒有統(tǒng)一考慮,這也是認識明代社會的歷史作為一部時事小說,該如何評價《遼海丹忠錄》在小說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呢?有的研究者將“真實性”作為時事小說的必備條件之一(P.632),而《遼海丹忠錄》顯然不具備這一條件,作品中對毛文龍的頌揚招致后人的非議,這不能不說是歷史對陸人龍開了一個玩笑。歷史的真相往往要隨著一些檔案資料的解密才能被人們所認清。當時,陸人龍所能依據(jù)的材料只能是《毛大將軍海上情形》與《東江疏揭塘報節(jié)抄》,其一為毛文龍之門客所撰,一為毛文龍上疏朝廷之文,均為毛文龍一己所偏之詞。崇禎二年(1629年)秋,由于后金兵突然直抵家門而帶來的恐慌感,更由于袁崇煥的被系下獄,視袁崇煥為國家罪人、毛文龍為國家英雄乃公眾輿論之所向。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