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豐城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一期中考試試卷語文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國強必霸,是西方500年來始終不變的歷史旋律。然而,國強必霸并非普世的歷史邏輯,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人類將開辟一條強而不霸的現(xiàn)代化之路。習武不是為了打人,強大不是為了稱霸?!皬姸话浴钡倪x擇與承諾,不是中國崛起的權宜之計,不是消解“中國威脅論”的策略考量,更不是泱泱大國的草率表態(tài),而是基于當代中國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文化邏輯以及現(xiàn)實邏輯得出的必然結論。今天,世界仍然處在霸權的陰霾之中,但霸權終結的曙光已經(jīng)展露在新的地平線上。中國的崛起是終結霸權秩序的重要籌碼,是重建世界秩序的中堅力量。21世紀,美歐主導的國際霸權秩序將終結,多極化將是世界秩序重建的基本方向,人類將有希望迎來一個沒有霸權的新時代。西方一直有一種擔心,“國強必霸”是普世的歷史邏輯,中國不會成為唯一的例外,崛起的中國將是世界的最大威脅。西方的擔心自有西方的理由。確實,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霸權史?!皣鴱姳匕浴?,這是500年來西方大國崛起的歷史邏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lián)、美國等9個國家強大起來后紛紛扮演霸主或圖謀扮演霸主的角色。如果說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全世界有什么理由相信中國不會成為下一個霸主?“中國威脅論”是對這一疑惑的一種回答。西方有學者認為,中國也將無法擺脫“國強必霸”的歷史邏輯,中國的崛起必將重塑世界經(jīng)濟政治新秩序,挑戰(zhàn)美國的霸權地位。比如,福山認為,中國崛起是對美國單邊主義的最大威脅和挑戰(zhàn),“資本主義的美國版本即使沒有完全喪失信譽,至少也不再占據(jù)主導地位”。西方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模式與西方世界所倡導的價值觀具有不可調(diào)和的根本性沖突;中國政府正有意識地與西方世界抗衡,“出口”中國模式已成為中國崛起戰(zhàn)略的一部分;中國模式處于美國模式的絕對對立面,中國模式的“流行”勢將損害美國的戰(zhàn)略利益,顛覆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然而,西方的推論本身是錯誤的。邏輯不是研究的出發(fā)點,而是它的結果。不是歷史與邏輯相一致,而是邏輯與歷史相一致。研究的結論不是迎合邏輯,而是迎合事實,只有與事實相一致的邏輯才是正確的邏輯。西方的邏輯是基于西方的歷史得出的結論,不能用來裁剪中國的實踐、套用中國的未來。崛起的中國將會選擇走什么樣的發(fā)展道路,不能以既成的邏輯為依據(jù),而只能從中國的歷史事實中來尋找答案。富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但中國式富強之所以不同于西方的富強,其中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強而不霸”,這是中國對西方“國強必霸”邏輯的超越,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fā)展史的獨特貢獻。正如亞洲一位政治家所說,世界歷史過去屬于歐洲,現(xiàn)在屬于美國,而未來將屬于亞洲,這一趨勢是毫無疑問的?!拔鞣降摹F(xiàn)代性之殤’警醒我們,要避免重蹈西方現(xiàn)代性的覆轍,走出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性之路”。中國的崛起和復興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歷史潮流,傳統(tǒng)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舊秩序將被打破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中國將打破“國強必霸”的發(fā)展邏輯,開辟和平崛起的嶄新道路。中國不構成世界的威脅,也不謀求取代西方的發(fā)展模式。中國的崛起對于世界而言,與其說是霸權的挑戰(zhàn),不如說是發(fā)展的機遇;與其說是“威脅來了”,不如說是“機遇來了”,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動機和引擎,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摘編自陳曙光《開辟一條強而不霸的現(xiàn)代化之路》)材料二: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崇高追求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崇高追求無論從理論和實踐,還是從中國和世界的視角上看,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從理論上看,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崇高追求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代化思想特別是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展現(xiàn)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同時,這一崇高價值目標的提出也是對世界現(xiàn)代化理論的重大突破。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成功,恰恰在于創(chuàng)造了一條不同于西方現(xiàn)代化的新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打破了‘現(xiàn)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敝挥醒刂袊浆F(xiàn)代化理論的價值目標前進,世界現(xiàn)代化理論的發(fā)展才有希望。從實踐上看,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崇高追求對中國發(fā)展、世界發(fā)展和人類文明發(fā)展,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一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崇高追求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地沿著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繼續(xù)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我們黨制定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二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崇高追求為世界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發(fā)展中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由于各種歷史原因,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比較落后,與世界發(fā)達國家差距較大,在這樣的條件下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就不能走西方現(xiàn)代化的老路,而必須走適合自己國情的道路。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在這方面提供了經(jīng)驗。三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崇高追求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領導人指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tài)”。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它既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xiàn)代化道路,又有別于蘇聯(liá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模式,而同時吸收了二者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中國式現(xiàn)代化貢獻給人類的不僅是走向現(xiàn)代化的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不僅對發(fā)展中國家有借鑒意義,對發(fā)達國家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摘編自楊金?!吨袊浆F(xiàn)代化的崇高追求》)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方擔心中國“國強必霸”是基于他們500年來的歷史邏輯,但他們的這種所謂的“普世邏輯”并不普世。B.美歐主導的國際霸權秩序將終結,世界秩序多極化發(fā)展趨勢是歷史規(guī)律決定的,這種趨勢決定了中國崛起的必然性。C.富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中國也追求富強,中國式富強不僅體現(xiàn)了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對西方“國強必霸”邏輯的超越。D.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崇高追求,展現(xiàn)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同時也是對世界現(xiàn)代化理論的重大突破。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運用了類比、舉例等論證方法,如用習武作類比,論證中國強大不是為了稱霸,列舉西方眾多稱霸的國家反駁西方的擔憂。B.材料二論述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崇高追求時,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增強了論述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也使得論點更加鮮明、有力。C.材料二采用總分的結構模式,主體部分是遞進式結構,先從理論的角度論證,接著從實踐的角度論證,闡述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意義。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中國式現(xiàn)代化之路,但兩者側重點不同,材料一重點闡述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成就,材料二重點闡述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結果。3.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中國“強而不霸”戰(zhàn)略的理論或實踐的一項是(
)A.“和而不同”,就是尊重事物的差異性,并強調(diào)這些差異性恰好構成豐富多彩的整體世界,“和”是對多樣性的調(diào)和與平衡,“同”則是把不同的事物轉變成相同的。B.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fā)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C.中英舉行關于香港問題談判的時候,面對英國首相的威脅,鄧小平表示,假如在過渡時期內(nèi)香港發(fā)生嚴重的波動,那中國將被迫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D.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也是中方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全球公共產(chǎn)品和國際合作平臺。4.材料一為什么從“國強必霸”開始論述?請簡要分析。(4分)5.近年來“中國威脅論”在西方很有市場,危害不容小覷。請你結合兩則材料談談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西方的這一謬論。(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歷史母本余秋雨①多年來我一直被問,寫作散文受誰的影響最深。我曾經(jīng)如實地回答過“司馬遷”,立即被提問者認為是“無厘頭”式的幽默。②“我們問的是散文啊,您怎么拉出來一個古代的歷史學家?”③我不知如何解釋,后來遇到同樣的問題也就不作回答了。④年歲越長,披閱越多,如果自問最傾心哪位散文家,我的答案依然沒變。⑤散文什么都可以寫,但最高境界一定與歷史有關。這是因為,歷史本身太像散文了,不能不使真正的散文家怦然心動。⑥歷史沒有韻腳,沒有虛構,沒有開頭和結尾;但是歷史有氣象,有情節(jié),有收縱,有因果,有大量需要邊走邊嘆、夾敘夾議的自由空間,有無數(shù)不必刻意串絡卻總在四處閃爍的明亮碎片,這不是散文是什么?而且也只能是散文,不是話本,不是傳奇,不是策論,不是雜劇。⑦既然歷史本是如此,司馬遷也就找到了寫史的最佳方式。他以第三人稱的敘述主體從容地說著,卻與一般歷史著作的冷若冰霜不同。他說得那么富有表情,有時贊賞,有時傾心,有時懷念,有時祭奠,有時憤怒,有時譏諷,有時鄙視。但這一切,都只是隱約在他的眉眼唇齒間,而沒有改變敘述基調(diào)的連貫性。⑧有時,他的敘述中出現(xiàn)了較完整的情節(jié),有人物,有性格,有細節(jié),有口氣,有環(huán)境,幾乎像一則則話本小說了。但是,他絕不滿足人們對故事情節(jié)的世俗期待,絕不淪入說唱文學的眉飛色舞,敘述的步履依然經(jīng)天緯地,絕無絲毫嘩眾取寵之嫌。⑨有時他不得不評論了,除了每篇最后的“太史公曰”,也會在敘述半道上拍案指點,卻又點到為止,繼續(xù)說事。事有輕重遠近,他如揮云霓,信手拈來又隨手掀去,不作糾纏。⑩這樣一來,他的筆下就出現(xiàn)了各種色調(diào)、各種風致、各種意緒、各種情境的大組合。明君、賢相、惡吏、謀士、義俠、刺客,各自牽帶出鮮明的人生旋律,構成天道人心、仁政至德的豐富交響。這便是真正的“歷史文化大散文”。?《史記》的這種散文格局如云似海,相比之下,連唐宋八大家也顯得剪裁過度、意圖過甚,未免小氣了。?若問:以散文寫史,是否符合歷史科學?我的回答是,既然歷史的本相是散文狀態(tài)而不是論文狀態(tài),那么,越是以近似的形態(tài)去把握,便越合適。否則,就會像捕云馴海,誰都勞累。?又問:把《史記》作為散文范本,是否大小失度?我的回答是,寫天可以取其一角,但必先感受滿天氣象;畫地可以選其一隅,也必先四顧大地蒼茫。散文的范本應該比尋常散文開闊得多,才能擺脫瑣碎技巧而獲得宏大神韻。?除了內(nèi)容,散文的基元是語言。在這一點上,司馬遷也稱得上是千古一筆。?司馬遷的文筆,是對他周圍流行文字的艱苦掙脫。在他之前,文壇充斥著濃郁的辭賦之風。以枚乘、司馬相如等人為代表,追求文學上的鋪張和奢侈。到了司馬遷時代,此風越演越烈。好像是要呼應漢武帝所開創(chuàng)的大國風范和富裕局面,連散文也都競相追求工麗、整齊、空洞、恣肆,甚至還要引經(jīng)據(jù)典,磨礪音節(jié)。雖然確也不乏文采,卻總是華而不實、裝腔作態(tài)。這種傾向發(fā)展到以后,就成了過度講究藻飾、駢偶、聲律、用典的六朝駢文,致使到唐代,韓愈、柳宗元他們還要發(fā)起一個運動來反對。?知道了司馬遷的文字環(huán)境,就可以明白他文筆的干凈、樸實、靈動,包含著多大的突破。他尤其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著整齊的駢偶化句式,力求明白如話、參差錯落的自然散句。他又要把這種散句熔煉得似俗而雅、生動活潑,實在是把握住了散文寫作的基礎訣竅。他還不讓古代語言以“佶屈聱牙”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在自己的文章中,而必須改得平易流暢,適合當代人閱讀。我們?nèi)绻谒臅锌吹侥撤N整齊、對稱、排比的句子,基本可以斷定不是出于他自己的手筆。例如后世專家們看到某篇文章中有一段以四字為韻的句法,一致肯定為后人孱入。?說到這里,我實在無法掩蓋積存已久的現(xiàn)代悲哀。我們的時代,離兩漢六朝已那么遙遠,不知何時突然掀起了一種不倫不類的當代駢文,一味追求空洞套話的整齊排列。?有一次我在傳媒上啟發(fā)年輕人寫作少用成語、形容詞、對偶句和排比句,回歸質樸敘事。這是多么常識性的意見啊,卻據(jù)說引起一片嘩然,都說少了成語、形容詞、對偶句和排比句,何來“文學性”?大家竟然都不知道,這種不像正常人說話的所謂“文學性”,其實是最為低俗的“偽文學形態(tài)”。中國人已經(jīng)擺脫了兩千年,到了唐代又狠狠地擺脫了一次,到了五四再徹底擺脫過一次。而且,每次被擺脫的文體,都比現(xiàn)在流行的一套好得多了。?我想,大家還是應該更認真地讀《史記》,除了認識歷史學上的司馬遷之外,還應該認識文學上的司馬遷。?昨夜寫作此文稍憩,從書架上取下聶石樵先生寫的《司馬遷論稿》翻閱,沒想到第一眼就看到一段話,不禁會心而笑。他說:?我國古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漢代,漢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傳記文學,傳記文學成就最高的是《史記》。內(nèi)容上頗有“拾級而上”“愛上層樓”的層次之美,語言上巧妙運用頂真修辭,連貫上口。?這個觀點,頗合我意。?就此,我真的可以用幾句話結束這篇文章了:《史記》,不僅是中國歷史的母本,也是中國文學的母本??瓷先ニ慌c文學中的詩有較大的差別,但魯迅說了,與《離騷》相比,它只是“無韻”而已。?兩千年前就把文史熔于一爐的這位偉人其實也就是把真、善、美一起熔煉了,熔煉在那些不真、不善、不美的夜晚。?熔爐就是那盞小油燈。?難道,它真的熄滅了?(選自余秋雨《中國文脈》,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歷史沒有韻腳,沒有虛構,沒有開頭和結尾”這一句可以理解為歷史并非簡單的循環(huán)重復,它不虛美,不隱惡,而且永遠是“進行時”,永遠不會終結。B.歷史“有大量需要邊走邊嘆、夾敘夾議的自由空間”,令人聯(lián)想到史書、史家的評論,如司馬遷的“太史公曰”、班固的“贊曰”、陳壽的“評曰”......C.“絕不淪入說唱文學的眉飛色舞”,意在表明《史記》不像說唱文學那樣生動;“敘述的步履依然經(jīng)天緯地”,意在表明《史記》故事生動,內(nèi)容廣博。D.“這種不像正常人說話的所謂‘文學性’”一句中,“文學性”加引號,具有諷刺意味,表現(xiàn)作者對靠“成語、形容詞、對偶句和排比句”構成的“文學性”持否定態(tài)度。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問答,構思新穎,頗有先抑后揚之意,意在指出大眾對司馬遷《史記》堪為散文母本的不解,為下文具體評價《史記》張本。B.文章??段設置兩問兩答,作者既對《史記》符合歷史科學這一說法予以肯定,又對《史記》是大小適度的散文范本的觀點進行強調(diào)。C.文章?段作者用“不倫不類”“空洞套話”等詞,直接揭示當代駢文的華而不實,在文中主要是為了體現(xiàn)作者對這種文風的鄙夷。D.文章結尾處由實入虛,由《史記》想象司馬遷著述的場景,以高度凝練的語言“真”“善”“美”三個字概括了《史記》的美學意蘊。8.作者認為《史記》是散文的母本,自己深受其影響。結合文章分析本文與《史記》的相似之處。(4分)余秋雨不僅是一位作家學者,同時在戲劇方面也很有研究,有評論家認為他的散文有明顯戲劇的色彩。請聯(lián)系本文談談你對此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軾從旁窺觀,則能誦習其辭,問先生以所頌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軾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先生奇軾言,盡以告之,且曰:“韓、范、富、歐陽①,此四人者,人杰也?!睍r雖未盡了,則已私識之矣。嘉祐二年,始舉進士至京師,則范公歿。既葬而墓碑出,讀之至流涕,曰:“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是歲登第,始見知于歐陽公,因公以識韓、富。皆以國士待軾,曰:“恨子不識范文正公?!眴韬簦」Φ律w不待文而顯,其文亦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者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樂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畝中,非仕而后學者也?;搓幒钜姼叩塾跐h中,論劉、項短長,畫取三秦,如指諸掌,及佐帝定天下,漢中之言,無一不酬者。諸葛孔明臥草廬中,與先主論曹操、孫權,規(guī)取劉璋。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誦。至用為將擢為執(zhí)政考其平生所為無出此書者。其于仁義禮樂,忠信孝弟,蓋如饑渴之于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于此。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節(jié)選自蘇軾《〈范文正公文集〉序》,有刪減)[注]①韓、范、富、歐陽: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北宋名臣。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至用A為將B擢C為D執(zhí)政E考其平生F所為G無出H此書者。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總角,古時候少年男女把頭發(fā)扎成丫髻,后來用“總角”一詞代指少年時代。B.“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與《庖丁解?!贰吧频抖刂钡摹岸庇梅ú煌?。C.見,表被動,與《答司馬諫議書》“冀君實或見恕也”的“見”意思相同。D.居,居喪,與《侍坐篇》“居則曰:‘不吾知也!’”的“居”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問《慶歷圣德詩》所頌十一人是誰,老師做了解釋,強調(diào)其中四人是當世俊杰,于是蘇軾對四杰中的范仲淹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B.等到蘇軾至京城參加進士考試時,范仲淹已經(jīng)去世,蘇軾讀其碑文而流淚感慨,深感未能與范仲淹謀面的遺憾,并認為這是命運使然。C.蘇軾深知范仲淹的功德無需文章來顯揚,其文也無需借自己所作之序即可流傳,但他依然作序,這也是用另一種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夙愿。D.蘇軾指出,和古人一樣,范仲淹的成就并非偶然,其對儒家精神的實踐出于天性,因而其文章不論風格如何,都必然歸于這種天性。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彼三杰者,皆得從之游,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2)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14.根據(jù)材料,說說蘇軾對范仲淹的欽敬出于哪些原因。(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踏莎行·送別劉子思①張孝祥古屋叢祠,孤舟野渡,長年與客分攜處。漠漠愁陰嶺上云,蕭蕭別意溪邊樹。我已北歸,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歧路。須君早出瘴煙來,江南山色青無數(shù)?!咀ⅰ竣偾涝辏?165年),張孝祥被貶至廣西桂林,次年遭貶落職而放歸。他北歸之后,其友劉子思被貶。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首三句,描繪了送別之地的荒僻冷落,渲染出離別時凄清、孤寂的氛圍。B.上片后二句對仗工整,運用疊詞,表達了詞人內(nèi)心的悲傷和不舍之情。C.下片結尾兩句表達對友人的祝愿,希望友人被貶之處有青山綠水聊以慰藉。D.全詞起于景,結于景,移情入景,虛實相生,意境悠遠,感情豐富而深沉。16.“歧路”一詞在古詩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何理解本詞中的“歧路”?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會是在“,”情況下,成年人帶幾個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諧的社會里。(2)《六國論》中的“”是為趙國不能堅持使用武力而滅亡感到遺憾,而《諫太宗十思疏》的“”也為歷朝歷代罕能長治久安指出了原因,兩者似有相通之處。(3)杜牧《阿房宮賦》中“”一句,從視覺的角度寫焚燒香草時的景象,“”一句則從聽覺的角度寫宮車經(jīng)過時的巨大聲響。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并向全球用戶限時免費開放。取名“悟空”,①,寓含著其擁有孫悟空“72變”的強大算力的意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應用化學專業(yè)》生涯發(fā)展展示P
- 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生涯發(fā)展展示
- 醫(yī)療機構傳染病防控責任清單(2024年版)
- 2025企業(yè)并購服務合同為什么要進行企業(yè)并購
- 2025商務會議租車合同模板
- 2025婚前財產(chǎn)贈與合同范文
- 演講技巧精要
- 2025天津市合同協(xié)議書常用范本
- 2025設備租賃合同范本 租賃合同模板范文
- 藝術教育的跨學科融合
- 2025購銷合同(電子產(chǎn)品)范文
-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建筑成本影響因素研究
- 2025年普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80題)
- 心力衰竭護理查房 課件
- 【課時練基礎作業(yè)】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四單元《期中計算能力測試》(含答案)
- 樹木修剪合同協(xié)議
- 2025年蘭州市九年級診斷考試(一診)物理試卷
- 2024年4月27日福建省事業(yè)單位《綜合基礎知識》真題及答案
- 農(nóng)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管理制度
- 部編版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教材分析單元分析
- 初級培訓機器人的機械系統(tǒng)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