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河南省開封市五縣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歷史試題考試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表是中國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統(tǒng)計表,該表體現(xiàn)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特點是()遺址名稱距今年代發(fā)現(xiàn)地點所屬流域巫山約200萬年重慶巫山長江元謀人約170萬年云南元謀長江藍田人藥115萬年—65萬年陜西藍田黃河北京人約70萬年—23萬年北京周口店海河金牛山人遼寧營口遼河A.中原核心、區(qū)域互補 B.源遠流長、兼容并蓄C.本土特色、多元并進 D.一體多元、滿天星斗【答案】C【解析】依據(jù)表格“巫山,重慶巫山……元謀人,云南元謀……陜西藍田,北京周口,遼寧營口、金牛山人……”,可以看出中國舊石器時代存在著不同的遺址,各有不同的特色,體現(xiàn)出多元并進,且都是在中國境內發(fā)現(xiàn)的遺址,未受其他國家的影響,體現(xiàn)了本土特色,C項正確;表格中涉及的不僅僅是中原地帶,還包括其他地區(qū)的遺址,不能得出以中原為核心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中僅涉及了遺址的不同地點,未涉及這些遺址對后來文化的影響,也未涉及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相互借鑒、兼容,不能得出源遠流長、兼容并蓄,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了不同地區(qū)的不同遺址,未涉及具體的文化內容,不能得出其發(fā)展具有一體的共性,不能得出一體多元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2.《尚書·堯典》記載“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荀子·儒效》記載:“四海之內若一家”;《禮記·中庸》記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這些記載反映出中華文明()A.多元一體的發(fā)展格局 B.協(xié)和萬邦的處世之道C.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 D.崇德尚賢的價值追求【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指的是從家族社會和睦再到萬邦和諧共處;“四海之內若一家”表達了一種天下一家、和諧共處的理念;“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突出了中庸、和諧思想。由此可知,三則材料都強調與他人、與萬邦的和諧關系,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中華文明的處世之道,不是突出多元一體的發(fā)展格局,排除A項;以民為本(古代的民本是站在統(tǒng)治階級立場上的,以維護統(tǒng)治者的利益為出發(fā)點,不是今天的民本思想)強調統(tǒng)治者要重視人民的利益關心人民的生活等,而材料中的這些記載更多的是在闡述和諧處理人際關系和國家間的關系,排除C項;崇德尚賢指崇尚道德、尊重賢能之人,材料中的內容沒有體現(xiàn)出中華文明崇德尚賢的價值追求,排除D項。故選B項。3.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提及《史記》的緣由:“……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這蘊含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涵有()①天人合一②君權神授③自強不息④家國情懷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文中提到“究天人之際”,這體現(xiàn)了對天和人關系的探究。天和人之間的關系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探討內容,這種探究反映了古人希望了解自然與人類社會相互關系的愿望,蘊含著天人合一的思想,①正確;君權神授強調君主的權力是由上天授予的,與題意無關,②錯誤;司馬遷雖遭受極刑,但仍堅持著書,“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等信息體現(xiàn)出他不畏艱難,積極進取,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堅定的信念,這是自強不息精神的體現(xiàn),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堅韌不拔、努力奮斗的價值取向,③正確;家國情懷是指個體對共同體的一種認同,并促使其發(fā)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內涵包括家國同構、共同體意識和仁愛之情。這種情懷強調個人修身、重視親情、心懷天下,既與行孝盡忠、民族精神、愛國主義、鄉(xiāng)土觀念、天下為公等傳統(tǒng)文化有重要聯(lián)系,與題干信息不符,④錯誤。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4.漢朝時期,董仲舒認為:“國之所以為國者德也,君之所以為君者威也。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是故為人君者,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執(zhí)其權以正其臣?!边@反映出董仲舒思想的特點是()A.突出君主權威與獨尊地位B.汲取儒法之長并加以糅合C.認為治國理想境界是獨尊儒術D.強調大一統(tǒng)與時代需求的結合【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可以得出。董仲舒提倡德威結合,以此來鞏固統(tǒng)治,這反映出董仲舒思想的特點是汲取儒法之長并加以糅合,B項正確。根據(jù)材料“是故為人君者,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執(zhí)其權以正其臣?!笨芍渌枷氩粌H突出君主權威與獨尊地位,也強調德政的重要性,排除A項;“故德不可共,威不可分”不僅符合儒家的“德政”思想,也體現(xiàn)發(fā)家的“法術勢”思想,排除C項;材料強調德威結合,未涉及“大一統(tǒng)”的觀念,排除D項,故選B項。5.西域僧人佛圖澄來到后趙統(tǒng)治下的中原地區(qū)后,其才學頗受推崇;佛圖澄的弟子道安兼通儒釋之學,隨前秦擴張南下襄陽,在南方有較高的名望;西域僧人鳩摩羅什精通漢語,在后秦帝王姚興的大力贊助下,將大批佛經譯成漢文。這()A.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包容精神B.夯實了中華文化的民族根基C.實現(xiàn)了南北宗教信仰的整合D.加速了十六國并立局面終結【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西域僧人佛圖澄、鳩摩羅什以及佛圖澄弟子道安的事例,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在中原地區(qū)能夠發(fā)揮才能、傳播文化;中華文化對他們的才學、傳教譯經等行為接納、支持,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博采眾長的包容精神,A項正確;民族根基更多地涉及到本土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民族精神等深層次的內涵構建,而上述事例側重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互動,與夯實民族根基關聯(lián)不大,排除B項;這些事例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佛教文化在南北的傳播和交流,并沒有實現(xiàn)南北宗教信仰的完全整合,選項表述不準確,排除C項;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北涼,結束了十六國并立的局面。這些西域僧人和他們的文化傳播、弟子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宗教和文化領域,并沒有直接對十六國的政治格局產生加速終結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A項。6.魏晉到隋唐時期思想活躍,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外來宗教佛教在中國盛行,而作為主流思想的儒學則在挑戰(zhàn)中有了新的發(fā)展。這表明該時期()A.中外文化交流較為頻繁 B.外來佛教出現(xiàn)本土化趨向C.社會動蕩催生儒學復興 D.思想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元特征【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外來宗教佛教在中國盛行,而作為主流思想的儒學則在挑戰(zhàn)中有了新的發(fā)展”可知,該魏晉至隋唐時期,道家、佛教對傳統(tǒng)儒學形成沖擊,思想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元特征,D項正確;材料主旨強調中國文化的多元特征,并沒有涉及中外文化交流,排除A項;材料主旨強調中國文化的多元特征,材料體現(xiàn)佛教在中國盛行,不能體現(xiàn)外來佛教出現(xiàn)本土化趨向,排除B項;社會動蕩使儒學受到沖擊,排除C項。故選D項。7.李贄認為,“商君相秦,才十年卒至富強,而令秦成帝業(yè),雖能殺其身,而終不能不用其法”,因此他將商鞅視為圣人。李贄還高度贊賞被朝廷批判的張居正,認為他功業(yè)卓著,是英杰宰相。這體現(xiàn)出李贄()A.對個性自由的渴求 B.反對君主專制制度C.對社會變革的期望 D.否定了儒學價值觀【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他將商鞅視為圣人”“李贄還高度贊賞被朝廷批判的張居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鞅和張居正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改革家,李贄高度贊賞他們,體現(xiàn)了他對當時社會變革的期望,C項正確;材料中李贄并未強調個性自由,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李贄反對君主專制,而且商鞅和張居正都是倡導專制的,排除B項;李贄在此只是強調社會變革,從材料中看不出他否定儒學價值觀,排除D項。故選C項。8.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最初無不服膺天演論。1919年元旦,李大釗發(fā)表文章指出,“生物的進化,不是靠著競爭,乃是靠著互助。人類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應該互相友愛”;陳獨秀“更徑將互助視為人性善的本能”;1919年底,他們與蔡元培、胡適等人發(fā)起成立“工讀互助團”。這一變化反映出當時()A.馬克思主義成為思想主流 B.社會精英思想觀念趨于保守C.國人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 D.知識分子對西方文明的反思【答案】D【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從最初無不服膺天演論,奉優(yōu)勝劣汰為圭臬,到后來批評天演論,宣揚互助,其主要原因是受一戰(zhàn)的影響,知識界有所轉變,從對西方文明全盤肯定,到對進化論、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等西方文明有所反思,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馬克思主義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了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并非社會精英的思想觀念趨于保守,排除B項;材料的主體是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而不是所有的國人,也沒有體現(xiàn)他們對中國文化態(tài)度的變化,排除C項。故選D項。9.阿拉伯帝國興起后,雙方以絲綢之路為媒介,阿拉伯人逐漸形成了自身的中國觀,即中國形象,如《黃金草原與珠璣寶藏》等古籍中,出現(xiàn)了中國統(tǒng)治者施政賢明、秉持正義的敘述;《一千零一夜》阿拉丁神燈的故事中,阿拉丁的身份被設定為一個中國裁縫的兒子。這說明了()A.古代阿拉伯文學內容單一 B.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C.古代阿拉伯對外擴張趨勢 D.區(qū)域文明不斷走向融合【答案】B【解析】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古代阿拉伯人的著作中有對中國政治的正面且較為詳細的介紹與描述,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里也有中國人的角色,這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B項正確;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黃金草原與珠璣寶藏》是地理相關古籍,《一千零一夜》是民間故事,這一時期阿拉伯文學內容豐富且多樣,排除A項;材料中是阿拉伯的文學,與古代阿拉伯對外擴張無關,排除C項;材料中是中國的文明和以中國人身份的角色出現(xiàn)在古代阿拉伯的文學里,單方面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對古代阿拉伯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10.1959年,美國學者薩繆爾·克萊默在其暢銷書中列舉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個“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學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農書”、最早的伊甸園、最早的文字肖像等。這一古代文明是()A.古代西亞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臘【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最早的學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倫時期,當時的學校被稱為“泥板書館”,因為大多數(shù)的知識都是記錄在泥板上的;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了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亞流行數(shù)千年;最早的伊甸園指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等等,因此這一古代文明是古代西亞,A項正確;根據(jù)材料描述可知,這一文明是古代西亞,BCD項與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11.古代蘇美爾人發(fā)明了60進制,用于土地測量和人工計算;埃及人制定了太陽歷,將一年分為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印度人創(chuàng)造了從1到9的數(shù)字,實現(xiàn)了數(shù)字簡易記錄,方便日常商貿。這可以用于佐證,古代科技()A.具有多元性特點 B.以數(shù)學為基礎 C.具有實用性特點 D.主要服務商業(yè)【答案】C【解析】據(jù)本題材料信息可知,古代蘇美爾人發(fā)明的60進制用于土地測量和人工計算;埃及人制定的太陽歷,服務于農業(yè);印度人創(chuàng)造了從1到9的數(shù)字方便日常商貿,這可以用于佐證,古代科技具有實用性特點,C項正確;材料說的是相同點,不是多元性,排除A項;埃及人制定的太陽歷與數(shù)學沒有太大關系,排除B項;蘇美爾人和埃及人的發(fā)明主要服務農業(yè),排除D項。故選C項。12.“凱撒時期,為了安置退伍老兵,在帝國西部行省建立了許多老兵殖民地”,“每個殖民地的城市設計和規(guī)劃都是羅馬式的,城市都建有寬廣的街道,縱橫交叉形成棋盤狀的格局?!边@()一措施A.有利于羅馬帝國境內的文化交流 B.使退伍老兵能安居樂業(yè)C.有效加強了羅馬對殖民地的統(tǒng)治 D.推動羅馬帝國走向全盛【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在帝國西部行省建立了許多老兵殖民地”“每個殖民地的城市設計和規(guī)劃都是羅馬式的”及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對廣大疆域內的統(tǒng)治措施促進了羅馬人與當?shù)鼐用竦娜诤?,有利于羅馬文化和習俗在當?shù)氐膫鞑?,有利于文化的交流,A項正確;材料只涉及建立老兵殖民地,據(jù)此不能得知退伍老兵是否安居樂業(yè),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羅馬內部的統(tǒng)治措施,沒有涉及羅馬對殖民地的統(tǒng)治,排除C項;凱撒時期羅馬帝國沒有走向全盛,排除D項。故選A項。13.有學者認為,“蒙古人帶著東方的先進文化和科技,踏碎了黑暗時代的歐洲中世紀美夢,喚起了全球性的人類覺醒。正是這種軍事征服的推動和刺激下,歐洲開始了空前的技術、貿易和思想革命?!痹撚^點強調蒙古西征()A.擴大了元朝的統(tǒng)治范圍 B.摧毀了中世紀神學統(tǒng)治C.推動了近代科學的發(fā)展 D.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答案】D【解析】據(jù)材料可知,蒙古西征沖擊了中世紀歐洲的統(tǒng)治秩序,推動歐洲開始了空前的技術、貿易和思想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對歐洲社會的轉型具有重要的作用,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蒙古西征對歐洲的影響,沒有體現(xiàn)元朝統(tǒng)治信息,排除A項;摧毀了中世紀神學統(tǒng)治,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近代科學的發(fā)展是在16—19世紀,而蒙古西征在13世紀,時間跨度較大,排除C項。故選D項。14.下圖所示是20世紀初發(fā)現(xiàn)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發(fā)現(xiàn)印證了古印度文明,同時也使印度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認為印度文明不亞于甚至超過宗主國文明。這一發(fā)現(xiàn)在當時(珍藏于大英博物館的古印度石刻印章)A.推動了考古事業(yè)的新發(fā)展 B.印證了印度政治和經濟模式C.有利于推動民族解放運動 D.提高了東方文明的世界地位【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20世紀初發(fā)現(xiàn)的古印度石刻印章,使印度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認為印度文明不亞于甚至超過宗主國文明,鼓舞了當時印度人民爭取民族獨立,C項正確;20世紀初發(fā)現(xiàn)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只是考古事業(yè)的內容之一,沒有產生推動了考古事業(yè)的新發(fā)展,排除A;古印度石刻印章沒有涉及印度政治和經濟模式,排除B;印度石刻印章是印度文明發(fā)展的印記,不能提高東方文明的世界地位,排除D。15.《漢謨拉比法典》明確規(guī)定,如果由于誰的過錯而使堤防決口并淹沒他人的田地,犯罪者要賠償損失;因為失職而使租種王室土地的農民得不到水因而造成歉收,地方官便要為農民交納所欠的租金。這說明古巴比倫()A.建立了系統(tǒng)完備法律體系B.注重對農業(yè)生產的保護C.側重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D.農業(yè)灌溉技術世界領先【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漢謨拉比法典》記載了損壞田地要對個人和地方官進行處罰的相關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有利于保護耕地,對農業(yè)生產有益,B項正確;材料僅涉及《漢謨拉比法典》部分規(guī)定,材料信息不足,“系統(tǒng)完備的法律體系”材料無從體現(xiàn),排除A項;材料中的法律條款主要是針對破壞農田水利設施的現(xiàn)象的懲罰措施,有對私人的處罰,有對官方的措施,保護私有財產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與其他地區(qū)灌溉技術的比較,灌溉技術“世界領先”無法得出,排除D項。故選B項。16.尼羅河為古埃及文明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便利,并且在它歷史的上半期,沒有強鄰的侵入,所以它的文化像一朵花,能按著次序發(fā)育開展。古巴比倫文明發(fā)源于兩河流域,而兩河流域的地勢是四面可以受敵的,所以它的歷史竟是一部土著和游牧人民的戰(zhàn)爭史。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地理環(huán)境是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B.戰(zhàn)爭是古文明差異性形成的推力C.文明的產生和發(fā)展受交通影響大 D.外來移民對土著文明的沖擊較大【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尼羅河為古埃及文明的產生和發(fā)展提供了便利,而兩河流域的地勢是四面可以受敵的,因此尼羅河和兩河流域的地理環(huán)境影響了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的發(fā)展,說明地理環(huán)境是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A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地理環(huán)境對于文化形成的影響,并未涉及戰(zhàn)爭的因素,排除B項;交通對于文明發(fā)展的影響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xiàn),排除C項;材料信息并沒有涉及外來移民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17.如表所示為部分著作中有關阿拉伯帝國智慧宮的陳述。據(jù)此可推斷,阿拉伯帝國的智慧宮()陳述.出處哈里發(fā)哈倫·拉希德(786-809年在位)建造了-座宏偉的科學院,里面有一個巨大的書店,藏有關于藝術、科學和不同語言的各種主題的手稿和書...這所科學院被稱為智慧之家(又譯“智慧宮”)《伊斯蘭百科全書》(成書于20世紀末)馬蒙建立智慧宮的時間為公元833年《思想史一從火到弗洛伊德》(成書于21世紀初)“智慧宮”位于阿拔斯王朝的都城巴格達,它由阿拔斯王朝第五任哈里發(fā)掉希德建立,并且通過第七任哈里發(fā)麥蒙的不斷擴充達到鼎盛《論阿拔斯王朝“智慧宮"翻譯館的特點》(發(fā)表于2012年)A.是文化開放政策的見證 B.主要職能是文獻收藏C.確切建立時間無從考證 D.屬于皇室的御用機構【答案】A【解析】綜合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智慧宮應該在拉希德時期已經開始建設(甚至開始投入使用),而馬蒙(麥蒙)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并使其名揚海內外,智慧宮的興建和發(fā)展見證了阿拉伯帝國開放的文化政策,A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獻收藏只是智慧宮的職能之一、它同時還是學術研究機構和翻譯機構,單憑材料信息無法判斷各種職能的主次,排除B項;C項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雖然智慧宮是哈里發(fā)主導建立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只有皇室可以使用智慧宮的資源,排除D項。故選A項。18.毗濕奴是印度教三位最高主神之一。在越南南部7-8世紀的考古遺址中,發(fā)現(xiàn)有一些雕刻有毗濕奴形象的金匾,其形象包括毗濕奴的輪子、毗濕奴的法螺、毗濕奴的各種化身(魚、龜、豬)、毗濕奴的坐騎大鵬金翅鳥等。這反映出()A.越南主要受古印度文明的影響B(tài).古印度文明呈現(xiàn)出開放包容的特點C.南亞種姓制度在東南亞的移植D.宗教成為南亞與東南亞交流的載體【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越南南部的考古遺址中有帶有印度教主神毗濕奴的形象,表明當時東南亞與南亞間存在以宗教為載體的文化交流,D項正確;材料中只是越南部分地區(qū)有印度教文化的因素,沒有對比其他文明對越南地區(qū)的影響,無法得出越南主要受古印度文明影響,排除A項;材料是古印度文明在越南的傳播,未提及古印度文明自身的特點,排除B項;印度種姓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是以統(tǒng)治階層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yè)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材料未提及印度種姓制度的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19.在古埃及教諭文獻中提道,父親通過對兒子品性的教導完成其對家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具體的品性教導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耐心、善良、正義”等等,都要盡量地不斷靠攏眾人品性。這表明,古埃及的家庭教育()A.倡導青少年個性發(fā)展 B.表現(xiàn)明顯的階級性C.體現(xiàn)了重男輕女觀念 D.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埃及的家庭教育非常具體,教會孩子“耐心、善良、正義”等等,同時要盡量不斷靠攏眾人品性,這種從眾性有利于協(xié)調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D項正確;材料提及的是盡量地不斷靠攏眾人品性,而非促進青少年個性發(fā)展,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普適性的埃及家庭教育,未涉及階級性,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家庭教育的內容,未涉及女性教育,不能得出體現(xiàn)了重男輕女觀念,排除C項。故選D項。20.有同學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制作了以下表格。該同學從表中所得出的歷史認識最恰當?shù)氖牵ǎv史時期古代羅馬的歷史發(fā)展古代中國的歷史發(fā)展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首都東遷(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羅馬帝國東西分裂(395年)北方少數(shù)民族南下中原西晉滅亡,東晉建立(317-420年)北方十六國時期(308-439年)公元5—6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許多王國南北朝對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統(tǒng)一中國(589年)A.古代中國歷史陷入治亂循環(huán) B.中西歷史發(fā)展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C.外族入侵導致羅馬帝國分裂 D.民族遷徙決定中西歷史走向和趨勢【答案】B【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古羅馬和古中國的歷史發(fā)展有一定相似之處,如都有外族入侵、國家分裂和統(tǒng)一等,但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如羅馬帝國首都東遷、東西分裂,這些在中國都沒有對應的事件,這說明中西歷史發(fā)展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B項正確;表格中雖體現(xiàn)了中國在這一時期經歷了西晉滅亡、東晉建立以及南北朝對峙等政權更迭,但不能簡單地將其歸結為治亂循環(huán),且這也不能全面概括表格所反映的中西歷史發(fā)展情況,排除A項;外族入侵是羅馬帝國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表格還呈現(xiàn)了羅馬帝國歷史發(fā)展的其他方面,以及與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對比,該項不能全面反映表格內容,排除C項;“決定”一詞過于絕對,民族遷徙會影響中西歷史走向和趨勢,而不是起決定作用,排除D項。故選B項。21.清代官員阮元在《自鳴鐘說》中,將西洋自鳴鐘的原理說成與中國古代刻漏并無二致;醫(yī)家毛祥麟將西醫(yī)施行外科手術說成是華佗之術的“一體”。這表明()A.經世致用理念得到了實踐 B.華夏文化正統(tǒng)得以彰顯C.對中西文化認識缺乏理性 D.中體西用的思想被認可【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將西洋自鳴鐘的原理說成與中國古代刻漏并無二致;醫(yī)家毛祥麟將西醫(yī)施行外科手術說成是華佗之術的‘一體’”可知,清代官員和醫(yī)家將近代西方相關科技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緊密聯(lián)系,說明其并未清晰認識到西方科技的本質,對中西方文化認識缺乏理性,C項正確;經世致用強調學識對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作用,材料并未涉及經世致用理念,排除A項;華夏文化正統(tǒng)強調中華文化的地位與作用,而材料強調清代官員和醫(yī)家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念看待西方科技,排除B項;中體西用強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材料并未提到清代官員和醫(yī)家認識到西方科技的進步之處,無法說明中體西用被認可,排除D項。故選C項。22.1864年,總理衙門組織出版了《萬國公法》,鄭觀應閱后寫道:“公法一出,各國皆不敢肆行,實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認為中國應加入國際法體系。甲午戰(zhàn)前,鄭觀應感嘆說:“公法仍憑虛理,……是故有國者,唯有發(fā)憤自強,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積弱不振,雖有百公法何補哉?”該思想變化說明鄭觀應()A.主張借國際法維護國家主權 B.認識到民眾思想啟蒙重要性C.強調國際法不適應當時中國 D.反思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觀【答案】D【解析】據(jù)材料可知,鄭觀應在從1864年認為中國應該加入國際法體系,到甲午戰(zhàn)前認識到只有國家實力強大才會在國際事務中有更大的話語權,說明其對《萬國公法》效果的不斷思考,也是對《萬國公法》代表的西方國際秩序觀的反思,D項正確;據(jù)材料“是故有國者,唯有發(fā)憤自強,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積弱不振,雖有百公法何補哉”可知,“主張借國際法維護國家主權”的表述與材料中后半段鄭觀應的態(tài)度變化不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鄭觀應對國際法態(tài)度的變化,沒有涉及民眾思想啟蒙問題,排除B項;鄭觀應不是強調國際法不適應當時中國,而是認為只有國家強大,才能在國際事務中有更大的話語權,排除C項。故選D項。23.在先秦時期的歷史文獻中,學者們找不到中國與西方往來的記錄,也找不到中國與南亞直接往來的證據(jù)。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尚不知帕米爾以西的文明諸國,而它們也不知東方還有一個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中國。這可用于說明()A.中華文化特質崇尚道法自然 B.世界古代各個區(qū)域文明中心獨立發(fā)展C.中華文明發(fā)展具有獨特個性 D.先秦時期中國未曾受到異域文明影響【答案】C【解析】據(jù)本題材料可知,材料中提到先秦時期中國與西方及南亞無直接往來記錄,且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雙方不知彼此,這說明中華文明在發(fā)展過程中相對獨立,具有獨特個性,C項正確;題干內容與崇尚道法自然的中華文化特質無關,排除A項;題干主要強調的是中華文明,而非世界古代各個區(qū)域文明中心的普遍情況,排除B項;先秦時期中國未曾受到異域文明影響,說法過于絕對,雖然沒有直接往來記錄,但不能確定先秦時期中國完全未曾受到異域文明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24.學者趙圓在《制度·言論·心態(tài)》一書中說:“(明清之際)‘學求有用’這一目標意識為接納新知預做了準備。”“張爾岐以利瑪竇所謂耶蘇教為荒唐悠謬,言及利氏傳播的歷象器算,卻興趣盎然。”由此可知()A.儒家信仰使文人抵制基督教在中國傳播 B.利瑪竇通過新技術吸引文人接受基督教C.西方技術水平在明清之際全面超過中國 D.明清之際的經世致用思潮推動西學東漸【答案】D【解析】據(jù)本題材料“(明清之際)‘學求有用’這一目標意識為接納新知預做了準備?!薄皬垹栣岳敻]所謂耶蘇教為荒唐悠謬,言及利氏傳播的歷象器算,卻興趣盎然?!笨芍髂┣宄?,西方傳教士來華,其傳播的西方科技知識,被中國學者視為有用的知識,符合其經世致用的主張,促進了西學東漸,D項正確;材料只提到張爾岐抵制基督教,無法說明是因為儒家信仰,排除A項;利瑪竇的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而不是通過新技術吸引文人接受基督教,排除B項;西方技術水平在明清之際全面超過中國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25.法國學者居伊·索爾芒說:“中國在18世紀哲學、政治和經濟的重大主題構思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法治政府、自然神論、開明君主論、知識分子的作用、重農學說,所有這些都來自中國或者都因中國而合法化?!痹搶W者主要強調()A.這一時期中西思想本質上趨同 B.各國文化在相互借鑒中發(fā)展C.中華文化為啟蒙運動提供借鑒 D.18世紀的華夏文明領先世界【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法治政府、自然神論、開明君主論、知識分子的作用、重農學說,所有這些都來自中國或者都因中國而合法化”并結合所學可知,18世紀的歐洲啟蒙思想家,借鑒中國制度、文化中的某些內容,來宣揚法治政府、自然神論、開明君主論等主張,反對君主專制和天主教會對思想的控制,反映中華文化為啟蒙運動提供借鑒,C項正確;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興起,宣揚資產階級民主科學思想,而同一時期的中國仍然處于封建社會,中國文化屬于封建文化,兩者有本質不同,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西方國家借鑒中國文化,未提及中國借鑒西方文化,不能體現(xiàn)“相互借鑒”,排除B項;18世紀的中國處于清朝封建統(tǒng)治之下,西歐國家則正在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中國逐漸落后于西方,而非領先世界,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禮樂文化在森秋以前一直占主流,春秋季世崩壞,周天子大權旁落。孔子作為三代文化的繼往開來者,以復興禮樂為己任,一方面“述舊”,繼承三代禮樂文化;另一方面因革損益,創(chuàng)立“仁學”,建立仁、禮合一學說,納仁入禮,將三代文化提升到哲學高度。由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學。不但在“軸心時代”確立了顯學地位,而且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文化大流中一直占據(jù)主流地位,影響十分深遠。為適應文化下移,孔子公開收徒講學,提出“有教無類”主張。相傳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晚年修訂六經,使三代文化得以流傳后世?!幾运卧粕墩摽鬃訉θ幕睦^承與提升》材料二歐洲啟蒙運動時期,正當法國進步思想家們從舊的神人關系向新的人人關系過渡,而急切尋求新的思想、新的視野的時候,中國文化恰恰被傳教士們介紹過來,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文化開始了對法國的傳播,為啟蒙思想家們在政治上反對專制和特權,在思想上反對宗教神學,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料和極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中通過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便引用過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憔幾詤切墙堋吨蟹ㄎ幕涣髋c儒學在法國的傳播》(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孔子在中華文化發(fā)展方面的主要貢獻。(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中華文化傳入歐洲的原因及其影響?!敬鸢浮浚?)貢獻:推動文化承前啟后;建立仁、禮合一學說;開創(chuàng)儒學;創(chuàng)辦私學;修訂六經。(2)原因:歐洲對新思想的渴望;啟蒙運動的推動;政治上反對專制和特權,思想上反對宗教神學的需要。影響:歐洲啟蒙運動時期,中國的思想和文化起到了極大的啟迪與推動作用,沉重地打擊了羅馬教廷的權威,為西方世界的思想啟蒙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武裝與文化養(yǎng)料;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進程。【解析】【小問1】貢獻:根據(jù)材料“孔子作為三代文化的繼往開來者,以復興禮樂為己任,一方面‘述舊’,繼承三代禮樂文化”可知,推動文化承前啟后;根據(jù)材料“創(chuàng)立‘仁學’,建立仁、禮合一學說,納仁入禮,將三代文化提升到哲學高度?!笨芍?,建立仁、禮合一學說;根據(jù)材料“由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學。不但在‘軸心時代’確立了顯學地位,而且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文化大流中一直占據(jù)主流地位,影響十分深遠?!笨芍?,開創(chuàng)儒學;根據(jù)材料“為適應文化下移,孔子公開收徒講學,提出‘有教無類’主張。相傳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笨芍?,創(chuàng)辦私學;根據(jù)材料“晚年修訂六經,使三代文化得以流傳后世?!笨芍?,修訂六經。【小問2】原因:根據(jù)材料“歐洲啟蒙運動時期,正當法國進步思想家們從舊的神人關系向新的人人關系過渡,而急切尋求新的思想、新的視野的時候,中國文化恰恰被傳教士們介紹過來,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文化開始了對法國的傳播”可知,歐洲對新思想的渴望,以及啟蒙運動的推動;根據(jù)材料“為啟蒙思想家們在政治上反對專制和特權,在思想上反對宗教神學,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料和極其有力的思想武器?!笨芍?,政治上反對專制和特權,思想上反對宗教神學的需要。影響:根據(jù)材料“歐洲啟蒙運動時期,正當法國進步思想家們從舊的神人關系向新的人人關系過渡,而急切尋求新的思想、新的視野的時候,中國文化恰恰被傳教士們介紹過來,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文化開始了對法國的傳播,為啟蒙思想家們在政治上反對專制和特權,在思想上反對宗教神學,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料和極其有力的思想武器?!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啟蒙運動時期,中國的思想和文化起到了極大的啟迪與推動作用,沉重地打擊了羅馬教廷的權威,為西方世界的思想啟蒙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武裝與文化養(yǎng)料;根據(jù)材料“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中通過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便引用過孔子的格言”可知,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進程。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鴉片戰(zhàn)爭后,一部分先進分子紛紛議論“御夷之方”,從1840年到1861年,至少有22部介紹夷情的著作先后出版。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西學傳播的步伐明顯加快,自清末曾國藩創(chuàng)辦制造局,以譯西書為第一義。數(shù)年之間,成者百種。江南制造局開局20多年間就譯書163種。19世紀末,中國在更高的層次、更廣泛的范圍內引進西學。當時人們不僅創(chuàng)辦報刊,組織學術團體,介紹西學西政,而且發(fā)表政論性文章,將進化論和天賦入權論引入中國學界。20世紀初,傳播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思想成為西學東漸中的主流。當時留學之風甚盛,中國留學生在海外辦報、譯書、寫書。僅1901至1904年間,就譯出各類西學書籍533種?!拔逅摹鼻昂?,社會上掀起了一場以“科學”和“民主”為旗幟的思想解放運動,西方的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以及社會主義等各種社會思潮廣泛流入中國。這一階段,西學輸入中國的最大貢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幾詫O樹芳《西學東漸及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說明從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推動西學在中國不斷傳播的歷史事件。(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近代西學東漸的特點?!敬鸢浮浚?)歷史事件:鴉片戰(zhàn)爭;開眼看世界;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任意答出3點即可,答案要體現(xiàn)出概括性,每點表述基本到位或類似表述即可)(2)特點:傳播渠道(或傳播方式)多樣;內容日益豐富;具有階段性;以救亡圖存為核心;由淺入深(或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或由表及里);從被動到主動;影響深刻而久遠。(任意答出3點即可,答案要體現(xiàn)出概括性,每點表述基本到位或類似表述即可)【解析】27題】歷史事件:根據(jù)材料“鴉片戰(zhàn)爭后,一部分先進分子紛紛議論‘御夷之方’”及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開眼看世界;根據(jù)材料“清末曾國藩創(chuàng)辦制造局”及所學可知,洋務運動;根據(jù)材料“19世紀末,中國在更高的層次、更廣泛的范圍內引進西學……將進化論和天賦人權論引入中國學界”及所學可知,維新變法;根據(jù)材料“20世紀初,傳播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思想成為西學東漸中的主流”及所學可知,辛亥革命;根據(jù)材料“‘五四’前后,社會上掀起了一場以‘科學’和‘民主’為旗幟的思想解放運動”及所學可知,五四新文化運動?!?8題】特點:根據(jù)材料“至少有22部介紹夷情的著作先后出版”“以譯西書為第一義。數(shù)年之間,成者百種”“創(chuàng)辦報刊,組織學術團體”“將進化論和天賦人權論引入中國學界”“在海外辦報、譯書、寫書”“西方的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以及社會主義等各種社會思潮”及所學可知,傳播渠道(或傳播方式)多樣,內容日益豐富、由淺入深(或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或由表及里);根據(jù)材料“從1840年到1861年”“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19世紀末”“20世紀初”“‘五四’前后”及所學可知,具有階段性、以救亡圖存為核心、從被動到主動;根據(jù)材料“西學輸入中國的最大貢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所學可知,影響深刻而久遠。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觀點一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駁的歷史取向觀點二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觀點三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tǒng)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跛為一體觀點四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chuàng)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觀點五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xù)性,要從源遠流長的歷交連埃性來認識中國上表為關于中華文明特點的幾種主要認識,結合中國古代史知識,至少選擇一個角度、自擬論題并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不要照抄材料;史論結合,史實準確,表述成文)【答案】示例一論題:中華文明的包容性推動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與民族交融。闡述:在思想文化層面,儒、釋、道三家思想派流相互交融。儒家倡導積極入世,道家追求自然無為,佛教則給人帶來深邃的哲理思考。自佛教傳入,歷經數(shù)百年的碰撞與融合,禪宗于唐代形成,它吸收了儒家的入世精神與道家的自然觀念,成為獨特的中國化佛教。文學領域同樣展現(xiàn)出強大包容力,賦、詩、詞、曲、小說等文學體裁各領一時風騷,在發(fā)展過程中,既保持自身特色又相互借鑒。于民族交融而言,北魏孝文帝改革堪稱典范,鮮卑族積極學習中原文化,從語言、服飾到政治制度全面學習漢族。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鮮卑族自身的發(fā)展與封建化,也使?jié)h族與鮮卑族在文化交流中增進了解與交融。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各民族一視同仁,被尊為“天可汗”。長安城內胡漢雜居,不同民族的音樂、舞蹈、技藝相互傳播,如胡旋舞在中原地區(qū)的盛行,既為漢族文化注入新活力,又使少數(shù)民族文化在中原大地生根發(fā)芽,推動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匯聚,共同鑄就了燦爛輝煌的盛唐氣象??傊腥A文明的包容性是中華文明能夠源遠流長、不斷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也使得中國古代社會在多元文化的滋養(yǎng)下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景象。示例二論題:古代中華文明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豐碩,對中國與世界意義非凡。闡述:在政治制度方面,從秦朝郡縣制到隋朝科舉制,再到元朝行省制等一系列制度創(chuàng)新,構建起了較為完善且高效的國家治理體系,維持了龐大帝國的穩(wěn)定運行,為中國長期處于世界文明前列奠定基礎。例如科舉制不僅為不同階層人才提供上升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稻谷加工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考核試卷
- 環(huán)保技術項目實施與環(huán)境保護法規(guī)考核試卷
- 纖維原料的吸震與抗震性能考核試卷
- 紡織品品牌年輕化戰(zhàn)略考核試卷
- 電力電子器件的能效提升技術考核試卷
- 相機鏡頭保護套與攜帶方案考核試卷
- 電力設備自動化裝配線考核試卷
- 影視特效化妝假牙租賃與道具租賃及后期特效制作及藝人形象設計及道具管理及品牌授權一體化服務合同
- 生物識別考勤系統(tǒng)集成與維護服務合同
- 積分積分積分兌換規(guī)則變更補充協(xié)議
- 2025版校園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記錄表
- (二模)咸陽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擬檢測(二)化學試卷(含答案)
- 《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與法規(guī)系列講座課件-建設項目規(guī)劃與審批》
- 第17課《短文兩篇》之《愛蓮說》知識點梳理及練習-2022-2023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專題期中期末復習(部編版)(教師版)
- 零碳物流園區(qū)建設與運營模式研究
- 《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預算定額》
- 化工裝置報廢拆除施工方案
- 職場心態(tài)-培訓課件
- 統(tǒng)編版 高中語文 選擇性必修下 第二單元《邊城》
- 白內障患者護理教學查房
- 幼兒園 中班心理健康《我會傾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