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3 《經典常談》(真題)40題-【好題匯編】備戰(zhàn)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原卷版)_第1頁
專題03 《經典常談》(真題)40題-【好題匯編】備戰(zhàn)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原卷版)_第2頁
專題03 《經典常談》(真題)40題-【好題匯編】備戰(zhàn)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原卷版)_第3頁
專題03 《經典常談》(真題)40題-【好題匯編】備戰(zhàn)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原卷版)_第4頁
專題03 《經典常談》(真題)40題-【好題匯編】備戰(zhàn)2023-2024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真題分類匯編(全國)(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3《經典常談》(優(yōu)選真題)40題(原卷版)溫馨提示選擇題10題,填空題10題,簡答題6題,閱讀題14題【選擇題】1.(2023下·安徽合肥·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下列關于《經典常談》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朱自清口中“纏綿悱惻的忠臣、清白不染的節(jié)士、永生在我們的敬意里尤其是我們的同情里”,說的是屈原。B.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舉行,所以“春秋”一詞是古代記事史書的通稱。C.《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我們學過的《關雎》、《子衿》、《木蘭詩》都出自這本書。D.《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所著,是我國最早的字典,收錄九千多字。2.(2023下·遼寧錦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下列對名著內容陳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A.保爾離開學校,是因為補考的時候,他把煙末撒在了瓦西里神甫家做復活節(jié)蛋糕的面團上。B.“這些人是無價之寶,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是朱赫來到修鐵路的工地視察時說的。C.保爾與冬妮婭、麗達、達雅的三段戀情,暗含了保爾逐漸遠離肉體、遠離奢華,向精神、原則、理念靠近的心靈歷程。D.《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著作,作者格外重視它的高雅性和專業(yè)性。3.(2023下·湖南張家界·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下列有關《經典常談》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經典常談》是一部為中學生的具有導讀性質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讀本。B.作者對十三類經典進行了準確又不失生動的介紹,使得全書兼?zhèn)鋵W術性與文學性。C.《〈詩經〉第四》中認為,歌謠與最初的詩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節(jié)奏要求和傳播方式的不同。D.根據(jù)《〈說文解字〉第一》,我們可以得知漢字字體在每一個階段的變化只是為了人們使用便利。4.(2023下·江蘇鹽城·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下列關于《經典常談》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書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等經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內容,是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著作。B.作為寫給中學生看的書,《經典常談》格外重視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明快利落,不蔓不枝。C.學過《<詩經>二首》之后,你希望拓展了解《詩經》的更多知識,就可以閱讀《經典常談》中的《<說文解字>第一》。D.作者在《經典常談》的序言里說,這部書是為了給希望讀些經典的中學生做個向導,指點閱讀門徑,讓他們不至于茫然無措。5.(2023下·湖南長沙·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中)下面對《經典常談》中相關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書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等經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內容,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與歷史脈絡,是介紹傳統(tǒng)文化的典范之作。B.在古代,“詩言志”中的“志”總是關聯(lián)著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們用這樣的觀點去解讀作品,如孔子評價《關雎》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C.“樂”在古代與“禮”并稱,二者各自獨立,具有教化作用。“樂”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靜氣,互相和愛,這樣自然沒有貪欲、搗亂、欺詐等事情。D.戰(zhàn)國七雄中“秦”最強大,它與六國對峙中,有人主張六國聯(lián)合抗秦,叫作“合縱”,有的主張六國聯(lián)合起來親秦,張儀便是屬于連橫派。6.(2023下·貴州銅仁·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下列說法與《經典常談》一書內容不相符的一項是(

)A.《說文解字》中的“六書”指六種造字的方法,它們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B.《春秋》是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書中雖用魯國紀元,所記的卻是各國的事。C.《尚書》是儒家“五經”之一,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D.漢代所見的“記”流傳至今的只有《大戴記》和《小戴記》,后世所稱《禮記》,多半專指《小戴記》7.(2023下·吉林長春·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中)以下有關《經典常談》一書的介紹,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經典常談》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其名與字都是成年之后自己改過來的,名字里包含了對人格和個性的勉勵。B.朱自清大學畢業(yè)后曾經在江蘇、浙江的多所中學任教,這讓作者對中學生的認知與興趣有了更深的了解,為《經典常談》一書的寫作打下了基礎。C.《經典常談》由十三篇長短相仿的文章構成,從經、史、子、集四個方面介紹作者認為中學生有必要了解的古典書籍。D.作為一部學術類著作,《經典常談》里有作者本人的學術主張,也介紹了當時學界對于相關古典書籍的前沿見解,是一本頗有新意的書。8.(2023下·河南洛陽·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下面各項是對朱自清《經典常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朱自清先生在書中認為要讀懂經典,得懂“小學”,也就是文字學,所以作者把文字學的經典之作《說文解字》放在了第一篇。B.相傳在《尚書》傳續(xù)過程中,濟南伏生貢獻最大。在秦始皇下令焚書的時候,他將《書》藏在墻壁里,漢定天下后他在齊魯私自傳授此書。漢文帝曾派掌故官晁錯跟從他學習。C.《詩經》的注解從大毛公(毛亨)開始,傳到小毛公(毛萇)手里完成。他們是從道家思想來解釋這一文學經典的。D.《春秋左氏傳》是“春秋三傳”之一,它不但是史學權威,也是文學權威。它的文學本領表現(xiàn)在記述辭令和描寫戰(zhàn)爭上。E.《史記》成于一人之手,《漢書》成于四人之手。它們都是紀傳體通史的典范,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9.(2023下·浙江·八年級期中)帶著具體目的去閱讀,往往能更好的解決課內學習遇到的某個問題。為了更好的學習課內古詩文,你選擇性閱讀了《經典常談》中的相關章節(jié)并有了新理解,下列表達有誤的是(

)A.《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核舟記》都是非常經典的文言文,應該屬于“經史子集”四部中的“子”部,可以選擇去《文十三》一章進行深入閱讀。B.為了更好的對《<詩經>二首》中的主旨進行解讀,你可以查閱《<詩經>第四》中關于“詩言志”的相關觀點。C.《經典常談》里解釋“興”指的是:以其他事物為發(fā)端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你認為《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就是很好的例子。10.(2023下·福建三明·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小語想要了解屈原的愛國情感,可推薦他閱讀的章節(jié)是(

)A.《說文解字》第一 B.《周易》第二C.《史記》《漢書》第九 D.辭賦第十一【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名著閱讀。【填寫題】11.(2023下·江西南昌·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你要在班會上為同學們做《經典常談》的薦讀演講,以下是演講稿的片段,請補充完整。親愛的同學們:《經典常談》是我國著名文人先生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著作。在書中,作者用十三篇文章對中華文化典籍和文體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其中包括考究字形演變,分析漢字構造規(guī)律的《說文解字》;還包括古代歌謠樂譜亡失,但唱詞被記錄流傳下來后成為文化經典的《》;還有記載了戰(zhàn)國時代擔負外交任務的游說之士言辭的《》?!督浀涑U劇氛Z言通俗曉暢,包含的知識廣博,是我們了解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文化的上佳啟蒙讀本。12.(2023下·山東煙臺·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語文老師在班級里組織閱讀《經典常談》。下面是小組閱讀成果分享現(xiàn)場,請你完成填空。甲同學:我閱讀《說文解字第一》,知道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叫①的造的,“秦始皇統(tǒng)一了天下,他也統(tǒng)一了文字,別書漸歸淘汰”……讀后獲益匪淺。乙同學:我重點閱讀了《四書第七》。②《》和《簡稱《學》和《庸》,有了簡稱,可見這些書是用得很熟的?!Z文老師:作者③寫這部書,就是希望我們“把它當成一只船,航到經典的海里去”。13.(2023下·四川內江·八年級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校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1)孔子提倡采用斷章取義的簡單辦法來理解《詩經》內容,并且用“思無邪”三個字來評價這三百多篇歌謠。儒家用《詩經》教化門人,使其明白做人和做學問的道理。教化的具體方法就是、雅、頌、、、統(tǒng)稱為“六義”。(《經典常談》)(2)《說文解字》的作者是東漢文字學家、經學家許慎。該書一共十五卷。前十四卷是對文字進行解說,字頭用小篆書寫,該部分具體闡述了“六書”的內容和起源。這里的“六書”包括、、、四種造字方法和轉注、假借兩種用字方法。(《經典常談》)14.(2023下·廣東韶關·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根據(jù)朱自清的《經典常談》,“尚”,“上”也:“尚書”據(jù)說就是“”??鬃佑谩啊钡姆椒▉斫忉尅对姟?,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端臅钒ā洞髮W》《中庸》《論語》和。15.(2023下·山東臨沂·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經典常談》是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著作。全書共13篇,介紹了《說文解字》《》《》等經典著作,并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以此展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16.(2023下·遼寧鞍山·八年級??计谥校┱Z文劉老師組織了“和朱自清一起‘談’經典——《經典常談》閱讀座談會”,請你參并完成下表。經典“談”經典①《》是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編年史,書中雖用魯國紀元,所記的卻是各國的事是我們第一部通史。②《》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經典和別的字書里的字,都搜羅在這部書里,月千字。這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③《》它是中國最早的史書,是了解古代社會的重要資料。17.(2023下·吉林白山·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中)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內容,正確的一項是(

)《經典常談》全書共_________________篇,這部作品的作者認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_________________。A.10

考學B.11

鑒別 C.12

玄談 D.13

文化18.(2023下·福建寧德·八年級福建省寧德第一中學??计谥校╅喿x下面名著選段,完成問題。【文段一】“書”中各篇的排列按照傳統(tǒng)的經史子集的順序;并照傳統(tǒng)的意見將“小學”書放在最前頭;各篇的討論,盡量采擇近人新說:這中間并無編撰者自己的創(chuàng)見,編撰者的工作只是編撰罷了。【文段二】“許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這部書”意在幫助人通讀古書,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漢的字書是大不相同的。【文段一】中的“書”是指《》,“小學”是指《》;【文段二】中的“許氏”是指“這部書”是指《》。19.(2023下·陜西榆林·八年級校考期中)閱讀《經典常談》,完成下面表格。名稱評價①《》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經典和別的字書里的字,都搜羅在這部書里,所以有九千字。這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②《》據(jù)說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孫丑、萬章等共同編定的。書中說“仁”兼說“義”,分辨“義”“利”甚嚴。③《》它的本來面目是一種巫術,儒家將它哲學化了。20.(2023下·江蘇鹽城·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他游說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窮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根極了,用心讀書,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錐子扎大腿,血流到腳上。這樣整一年,他想著成了,便出來游說六國合縱。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國相印,又有勢又有錢。打家里過的時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頭,嫂嫂爬在地下謝罪。語段選自《經典常談》之《<>之八》,作者是(姓名),語段中“他”是指(人物名),劃線句就是他勤奮學習的典故“”,他勸東方六國聯(lián)合起來對抗秦國,屬于派。【簡答題】21.(2023下·山西晉中·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寫道:“比、興都是《大序》所謂‘主文而譎諫’;不直陳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諷刺叫‘譎諫’?!币阅阕x過的《詩經》中的其中一篇為例,幫同學們理解“主文”是怎么回事。22.(2023下·江西南昌·八年級南昌聯(lián)考期中)班級開展“走進《經典常談》”專題學習活動,書中《說文解字》《詩經》《史記》……這些經典是否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從《經典常談》中任意選擇一本經典,向同學們作簡要介紹。(100字左右)23.(2023下·河南南陽·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選擇性閱讀是一種理性的、目的性很強的閱讀方法,它往往與閱讀者的興趣、目的密不可分。請根據(jù)你的閱讀經驗,以《經典常談》為例談談怎樣進行選擇性閱讀。24.(2023下·北京房山·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班級準備開展“經典我來談”名著閱讀分享會。請根據(jù)你的閱讀興趣或目的,結合《經典常談》一書的具體內容寫一段話,與大家分享你的收獲和感受。(100字左右)25.(2023下·福建龍巖·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小語在閱讀《經典常談》時不明白“《墨子》里只講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講”的原因,請你結合《諸子第十》篇給她解答疑惑。26.(2023下·河南平頂山·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你剛讀完《經典常談》一書,請你從下面篇目中任選兩篇,結合具體內容說說中學生閱讀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意義。①《<說文解字>第一》

②《<戰(zhàn)國策>第八》③《<史記><漢書>第九》

④《諸子第十》【閱讀題】27.(2023下·江蘇揚州·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面問題。材料:他游說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窮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極了,用心讀書,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錐子扎大腿,血流到腳上。這樣整一年,他想著成了,便出來游說六國合縱。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國相印,又有勢又有錢。打家里過的時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頭,嫂嫂爬在地下謝罪。他嘆道:"人生世上,勢位富貴,真是少不得的!”(《戰(zhàn)國策》)(1)上文中的“他”是。他勸東方六國聯(lián)合起來對抗秦國,所以屬于派。(2)“他”成功之后,可以佩六國相印。像他一樣的游說之士為什么這么受各國君主重視?(3)請你閱讀《<戰(zhàn)國策>第八》一章,概括戰(zhàn)國時期游說的策士蘇秦和張儀的人物形象。28.(2023下·江蘇揚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讀名著選段,回答問題?!拔覀兿热藦挠菹囊詠恚来鍪饭?;周末棄職他去,從此我家便衰微了。我雖然恢復了世傳的職務,可是不成;你看這回封禪大典,我竟不能從行,真是命該如此!再說孔子因為眼見王道缺,禮樂衰,才整理文獻,論《詩》《書》,作《春秋》。他的功績是不朽的。孔子到現(xiàn)在又四百多年!各國只管爭戰(zhàn),史籍都散失了,這得搜求整理;漢朝一統(tǒng)天下,明主、賢君、忠臣、死義良士,也得記載表彰。我做了太史令,卻沒能盡職,無所論著,真是惶恐萬分。你若能繼承先業(yè),再做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揚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你想著我的話罷?!?1)上面文段選自名著,作者是。文段中的“你”是

。(2)文段中的“你”聽了這段話后是怎么做的?你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3)上述名著中說最初記錄歌謠的人“似乎并不是因為欣賞的緣故,更不是因為研究的緣故”,那是為什么呢?29.(2023下·浙江寧波·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中)讀名著,完成下列任務。(1)請為下列名著選擇合適的“推薦語”,貼在相應的括號內。

①()②()③()A.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學啟蒙讀物。B.戶外隨筆寫作的最佳作品……一本犀利的書,充滿了美好、活力和感染力。C.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經典,是概覽中國古典文學的首選佳作。D.這本書營造出對坐晤談的氛圍,讀來如聽長者交心,語重心長,情辭懇切。(2)我們讀一本書,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讀書的目的或策略的不同,可以采用各種閱讀方法。如《西游記》就適合“精讀”和“跳讀”。請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經驗,從以上三部作品中任選一部,說說運用了哪些閱讀方法,有哪些閱讀收獲。示例:我采用“精讀”法讀《西游記》中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的故事,悟空一借芭蕉扇被騙后,其他師徒三人關于“西行”的對話,沙僧認為“進退兩難”,深為取經前途擔心,八戒想“揀無火處走”,復燃“散伙”想法,唐僧“只欲往有經處去”,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取經決心。通過比較人物語言,讓我感受到書人物鮮明的個性,同時讓我明白面對挫折,信念越堅定,就越會為解決困難找方法。30.(2023下·山東淄博·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班級要舉行《經典常談》讀書成果交流會,邀請你參加,請完成以下的閱讀任務。(1)下列關于《經典常談》的說法與原文內容不符的一項是(

)A.《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為中學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著作,全書共13篇。B.這本書指導了閱讀經典的門徑,如果要了解儒家典籍,可以選擇《<四書>第七》閱讀;要了解文字的發(fā)展史,可以選擇《<說文解字>第一》來閱讀。C.這本書研究傳統(tǒng)典籍,遵循現(xiàn)代的、科學的學術觀念,擯棄一味“尊經”“崇古”的舊習,倡導實事求是地審視傳統(tǒng)文化。D.本書著重介紹的史書有《春秋》《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論語》等,這些史書涉及紀傳體、編年體等多種體裁。(2)葉圣陶先生說《經典常談》是一些古書的“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導言”,雖然是學術散文集,卻通俗易懂,請以選段為例簡單分析說明這一特點。他們憑他們的智謀和辯才,給人家畫策,辦外交;誰用他們就幫誰。他們是職業(yè)的,所圖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貴;幫你的時候幫你,不幫的時候也許害你。翻覆,在他們看來是沒有什么的。本來呢,當時七雄分立,沒有共主,沒有盟主,各干各的,誰勝誰得勢。國際間沒有是非,愛幫誰就幫誰,反正都一樣。蘇秦說連橫不成,就改說合縱,在策士看來,這正是當然。張儀說舌頭在就行,說是說非,只要會說,這也正是職業(yè)的態(tài)度。他們自己沒有理想,沒有主張,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彎兒角投其所好。(選自朱自清《經典常談?《戰(zhàn)國策》第八》)(3)為了提高閱讀效率,老師推薦大家采用選擇性閱讀的方法閱讀《經典常談》,每次閱讀只關注某一方面的內容,可以是需要閱讀的內容,也可以是感興趣的內容。有同學說要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過程及其成果,可以選擇《詩經第四》《辭賦第十一》《詩第十二》進行組合閱讀,你是否同意這一建議?結合文章內容說說你的看法。31.(2023下·廣西百色·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班級里舉辦以“了解經典常識,開闊知識視野”為主題的讀書會。請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務。(1)寫推薦語。讀書會上,你要向同學推薦《經典常談》這本書,請圍繞作者、作品內容、作品風格三方面寫一段推薦語。(2)盤點名著。在讀書會上,你還要與同學分享“盤點《經典常談》”,表格中有幾個遺漏的信息需要補充。目錄分類內容精要《說文解字》第一文字學“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六種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叭铡薄霸隆眱勺诌\用了這種造字法。《四書》第七儒家經典《四書》指《大學》《》《論語》《孟子》。其中,《論語》能夠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道理,都是可以終身應用的?!妒酚洝贰稘h書》第九《史記》是中國第一部體通史。作者司馬遷在《報任安書》里說他寫《史記》是想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3)反駁觀點。讀書會上,有同學就“中學生該怎樣閱讀經典”這個議題表達如下看法,你需要針對此人的觀點進行反駁,要求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字數(shù)80字以內。閱讀經典應該“觀其大略”。首先,觀其大略,才能利用有限時間涉獵更多的經典,開闊知識視野;其次,中學生又不是專家,對經典有所了解即可,沒必要咬文爵字,過分深究。所以,泛讀經典,效益最高。32.(2023下·江蘇徐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名著,完成問題?!静牧弦弧繜o衣《詩經?秦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①,修②我戈矛,與子同仇③!豈曰無衣?與子同澤④。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注】①于:語氣助詞。興師:起兵。②修:整治。③同仇:同伴。仇,匹偶。一說共同對敵。④澤:同“祥”,貼身內衣,如今之汗衫。⑤偕作:一起行動?!静牧隙扛柚{可分為徒歌和樂歌。徒歌是隨口唱,樂歌是隨著樂器唱。徒歌也有節(jié)奏,手舞腳蹈便是幫助節(jié)奏的;可是樂歌的節(jié)奏更規(guī)律化些。樂器在中國似乎早就有了,《禮記》里說的土鼓、土槌兒、蘆管兒,也許是我們樂器的老祖宗。到了《詩經》時代,有了琴瑟鐘鼓,已是洋洋大觀了。歌謠的節(jié)奏最主要的靠重疊或叫復沓;本來歌謠以表情為主,只要翻來覆去將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著費話。重疊可以說原是歌謠的生命,節(jié)奏也便建立在這上頭。字數(shù)的均齊,韻腳的調協(xié),似乎是后來發(fā)展出來的。有了這些,重疊才在詩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將那些歌謠紀錄下來,便是最初的寫的詩了。但紀錄的人似乎并不是因為欣賞的緣故,更不是因為研究的緣故。他們大概是些樂工,樂工的職務是奏樂和唱歌;唱歌得有詞兒,一面是口頭傳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兒。歌謠便是這么寫下來的。……他們搜得的歌謠,有些是樂歌,有些是徒歌。徒歌得合樂才好用。合樂的時候,往往得增加重疊的字句或章節(jié),便不能保存歌詞的原來樣子?!搅藨?zhàn)國時代,貴族漸漸衰落,平民漸漸抬頭,新樂代替了古樂,職業(yè)的樂工紛紛散走。樂譜就此亡失,但是還有三百來篇唱詞兒流傳下來,便是后來的《詩經》了。(節(jié)選自《經典常談?<詩經>第四》)【材料三】《史記》,漢司馬遷著。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景帝中元五年(西元前一四五年)生,卒年不詳。他是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小時候在本鄉(xiāng)只幫人家耕耕田放放牛玩兒。司馬談做了太史令,才將他帶到京師(今西安)讀書。他十歲的時候,便認識“古文”的書了。二十歲以后,到處游歷,真是足跡遍天下。他東邊到過現(xiàn)在的河北、山東及江、浙沿海,南邊到過湖南、江西、云南、貴州,西邊到過陜、甘、西康等處,北邊到過長城等處;當時的“大漢帝國”,除了朝鮮、河西(今寧夏一帶)、嶺南幾個新開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傳是父親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是因公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寫的史料,沒有明文,不能知道??墒撬麉s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遺跡,聽到了好些古代的軼聞;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來印證并補充他所讀的書。他作《史記》,敘述和描寫往往特別親切有味,便是為此。他的游歷不但增擴了他的見聞,也增擴了他的胸襟;他能夠縮括三千多年的事,寫成一部大書,而行文又極其抑揚變化之致,可見出他的胸襟是如何的闊大。(節(jié)選自《經典常談?<史記><漢書>第九》)(1)請結合材料二的有關內容,分析材料一《無衣》這首詩在表達上的特點,并分析其效果。(2)閱讀材料三,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司馬遷的成長經歷對于他寫作《史記》有著很大的幫助?請你加以分析,并結合你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受到的啟發(fā)。(3)在《經典常談》中,朱自清先生通過十三節(jié)課,給同學們進行了經典著作閱讀的入門指引。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對這些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著作展開進一步的探究,去了解更多的內容。請結合上面的三則材料,針對《詩經》或《史記》設計一個閱讀探究專題,并說一說你將如何展開探究活動。閱讀探究專題:探究活動設想:33.(2023下·湖北宜昌·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唱嘆再不夠的話,便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碰到節(jié)日,人家聚在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蛞怀姾?,或彼此競勝。傳說葛天氏的樂八章,三個人唱,拿著牛尾,踏著腳,似乎就是描寫這種光景的。歌謠越唱越多,雖沒有書,卻存在人的記憶里。有了現(xiàn)成的歌兒,就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隨時揀一支合適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悶。若沒有完全合適的,盡可刪一些改一些,到稱意為止。流行的歌謠中往往不同的詞句并行不悖,就是為此??梢灿薪涍^眾人修飾,成為定本的。歌謠真可說是“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了。歌謠可分為徒歌和樂歌。徒歌是隨口唱,樂歌是隨著樂器唱。徒歌也有節(jié)奏,手舞腳蹈便是幫助節(jié)奏的;可是樂歌的節(jié)奏更規(guī)律化些。樂器在中國似乎早就有了,《禮記》里說的土鼓土槌兒、蘆管兒,也許是我們樂器的老祖宗。到了《詩經》時代,有了琴瑟鐘鼓,已是洋洋大觀了。歌謠的節(jié)奏最主要的靠重疊或叫復沓:本來歌謠以表情為主,只要翻來覆去將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著費話。重疊可以說原是歌謠的生命,節(jié)奏也便建立在這上頭。字數(shù)的均齊,韻腳的調協(xié),似乎是后來發(fā)展出來的。有了這些,重疊才在詩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將那些歌謠紀錄下來,便是最初的寫的詩了。(1)這段文字選自《經典常談》中的一篇,這一篇主要講的經典是《》,文段中所說的“重疊”就是我們學的的形式,這種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為。(2)原始歌謠有哪些主要用途?(3)如何理解歌謠是“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4)請結合材料,概括歌謠與最初的詩的不同之處。注:因命題需要,本試卷所選文段均有刪改,特此說明。34.(2023下·山東臨沂·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的名著選段,完成文后問題。部定初中國文課程標準“目標”里有“養(yǎng)成欣賞文藝之興趣”一項,略讀教材里有“有注釋之詩歌選本”一項。高中國文課程標準“目標”里又有“培養(yǎng)學生欣賞中國文學名著之能力”一項,關于略讀教材也有“選讀整部或選本之名著”的話。欣賞文藝,欣賞中國文學名著,都不能忽略讀詩。讀詩家專集不如讀詩歌選本。讀選本雖只能“嘗鼎一臠”,卻能將各家各派鳥瞰一番;這在中學生是最適宜的,也最需要的。有特殊的選本,有一般的選本。按著特殊的作派選的是前者,按著一般的品味選的是后者。中學生不用說該讀后者?!短圃娙偈住氛且话愕倪x本。這部詩選很著名,流行最廣,從前是家弦戶誦的書,現(xiàn)在也還是相當普遍的書。但這部選本并不成為古典;它跟《古文觀止》一樣,只是當年的童蒙書,等于現(xiàn)在的小學用書。不過在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下,這部書給高中學生讀才合適。無論它從前的地位如何,現(xiàn)在它卻是高中學生最合適的一部詩歌選本。唐代是詩的時代,許多大詩家都在這時代出現(xiàn),各種詩體也都在這時代發(fā)展。這部書選在清代中葉,入選的差不多都是經過一千多年淘汰的名作,差不多都是歷代公認的好詩。雖然以明白易解為主,并限定詩篇的數(shù)目,規(guī)模不免狹窄些,卻因此成為道地的一般的選本,高中學生讀這部書,靠著注釋的幫忙,可以吟味欣賞,收到陶冶性情的益處。(1)朱自清為什么說“讀詩家專集不如讀詩歌選本”?(2)請簡要概括文中《唐詩三百首》和《古文觀止》的共同特點。(3)下列關于史書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是編年體史書,書中刻畫的燭之武、蹇叔、晉文公等人,形象鮮明。B.《戰(zhàn)國策》是國別體史書,鄒忌、馮諼都體現(xiàn)了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們的風采。C.《史記》是紀傳體通史,記述了自黃帝以來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多年的歷史。D.《漢書》是編年體斷代史,《蘇武牧羊》中寫漢使蘇武受盡迫害,猶凜然不屈。35.(2023下·江蘇南京·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静牧弦弧磕夸洝墩f文解字》第一《春秋》三傳第六辭賦第十一《周易》第二四書第七詩第十二A_______第三B_______第八文第十三《詩經》第四《史記》《漢書》第九三禮第五C_______第十【材料二】①本書所謂經典是廣義的用法,包括群經、先秦諸子、幾種史書、一些集部;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②書中各篇的排列,按照傳統(tǒng)的經、史、子、集的順序;并照傳統(tǒng)的意見,將“小學”書放在最前頭。(《經典常談序》朱自清)【材料三】經:經書,是指儒家經典著作;史:史書,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集:文集,即詩詞匯編。(百度百科)【材料四】①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唱;一唱三嘆的叫別人回腸蕩氣。唱嘆再不夠的話,便手也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碰到節(jié)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或一唱眾和,或彼此競勝。傳說葛天氏的樂八章,三個人唱,拿著牛尾,踏著腳,似乎就是描寫這種光景的。歌謠越唱越多,雖沒有書,卻存在人的記憶里?!诟柚{可分為徒歌和樂歌。徒歌是隨口唱,樂歌是隨著樂器唱。……樂歌在中國似乎早就有了,《禮記》里說的土鼓土槌兒、蘆管兒,也許是我們樂器的老祖宗?!塾辛宋淖忠院?,才有人將那些歌謠記錄下來,便是最初的寫的詩了。……他們大概是些樂工,樂工的職務是奏樂和唱歌;唱歌得有詞兒,一面是口頭傳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兒。歌謠便是這么寫下來的。我們知道春秋時的樂工就和后世闊人家的戲班子一樣,老板叫作太師?!珟焸儽4嫦逻@些唱本兒,帶著樂譜;唱詞兒共有三百多篇,當時通稱作“詩三百”。到了戰(zhàn)國時代,貴族漸漸衰落,平民漸漸抬頭,新樂代替了古樂,職業(yè)的樂工紛紛散走。樂譜就此亡失,但是還有三百來篇唱詞兒流傳下來,便是后來的《詩經》了。④“詩言志”是一句古話;……那“志”總是關聯(lián)著政治或教化的?!@可以表示這國對那國或這人對那人的愿望、感謝、責難等等,都從詩篇里斷章取義。斷章取義是不管上下文的意義,只將一章中一兩句拉出來,就當前的環(huán)境,作政治的暗示?!莸搅丝鬃訒r代,賦詩的事已經不行了,孔子卻采取了斷章取義的辦法,用詩來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叭缜腥绱瑁缱寥缒ァ?,本來說的是治玉,他卻將玉比人,用來教訓學生做學問的工夫?!绱私庠姡哉f“思無邪”一句話可以包括“詩三百”的道理:又說詩可以鼓舞人,聯(lián)合人,增加閱歷,發(fā)泄牢騷,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孔子以后,“詩三百”成為儒家的六經之一,……⑥但春秋時列國的賦詩只是用詩,并非解詩;……到了孔子時代,詩已經不常歌唱了,詩篇本來的意義,經過了多年的借用,也漸漸含糊了。他就按著借用的辦法,根據(jù)他教授學生的需要,斷章取義的來解釋那些詩篇。后來解釋《詩經》的儒生都跟著他的腳步走。最有權威的毛氏《詩傳》和鄭玄《詩箋》差不多全是斷章取義,甚至斷句取義……⑦毛氏有兩個人:一個毛亨,漢時魯國人,人稱為大毛公,,一個毛萇,趙國人,人稱為小毛公;是大毛公創(chuàng)始《詩經》的注解,傳給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鄭玄是東漢人,他是專給毛《傳》作《箋》的,……他們接受了孔子“無邪”的見解,又摘取了孟子的“知人論世”的見解,以為用孔子的詩的哲學,別裁古代的史說,拿來證明那些詩篇是什么時代作的,為什么事作的,便是孟子所謂“以意逆志”。其實孟子所謂“以意逆志”倒是說要看全篇大意,不可拘泥在字句上,與他們不同?!@樣的以史證詩的思想,最先具體的表現(xiàn)在《詩序》里?!唷洞笮颉氛f明詩的教化作用;這種作用似乎建立在風、雅、頌、賦、比、興,所謂“六義”上?!洞笮颉分唤忉屃孙L、雅、頌。說風是風化(感化)、諷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頌是形容盛德的意思。這都是按著教化作用解釋的。照近人的研究,這三個字大概都從音樂得名。風是各地方的樂調,《國風》便是各國土樂的意思。雅就是“烏”字,似乎描寫這種樂的嗚嗚之音。雅也就是“夏”字,古代樂章叫作.“夏”的很多,也許原是地名或族名。雅又分《大雅》《小雅》,大約也是樂調不同的緣故。頌就是“容”字,容就是“樣子”;這種樂連歌帶舞,舞就有種種樣子了。……⑨賦、比、興的意義,說數(shù)最多。大約這三個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教化的意味。賦本是唱詩給人聽,但在《大序》里,也許是“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的意思。比、興都是《大序》所謂“主文而譎諫”;不直陳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諷刺叫“譎諫”。……比、興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詩篇發(fā)端的叫做興。《毛傳》只在有興的地方標出,不標賦、比;想來賦義是易見的,比、興雖都是曲折成義,但興在發(fā)端,往往關系全詩,比較更重要些,所以便特別標出了?!ā督浀涑U劊荚娊洠镜谒摹分熳郧逵袆h改)閱讀方法閱讀任務瀏覽目錄掃讀(1)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內容,將“《戰(zhàn)國策》”“諸子”“《尚書》”按正確順序填入【材料一】ABC處。ABC制畫思路導讀(2)閱讀【材料四】,將下列思維導圖補充完整。成書①;徒歌、樂歌;唱本兒詩三百用詩“詩言志”:關聯(lián)政治或教化②討論做學問、做人的道理毛氏《詩傳》以史證詩鄭玄《詩箋》《詩序》解詩“六義”說按“詩歌內容”風:③雅:公卿貴族音樂頌:祭祀樂曲按“詩歌手法”賦:平鋪直敘比:比喻④;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抓取興趣引讀(3)小明想要完整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過程及其成果,你結合以上材料和《經典常談》,向他推薦了閱讀篇目,并做了闡述。選準主題點讀(4)結合【材料四】和小貼士,說說《經典常談》中“談”的藝術。小貼士:作者就像一個善于說故事的人,把原本很復雜的事情剖析得清清楚楚,然后用通俗簡易的文字,深入淺出地娓娓道來,讓讀者在一種很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到知識?!w長征《經典常談?導讀》(1)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內容,將“《戰(zhàn)國策》”“諸子”“《尚書》”按正確順序填入【材料一】ABC處。ABC(2)閱讀【材料四】,將下列思維導圖補充完整。(3)小明想要完整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過程及其成果,你結合以上材料和《經典常談》,向他推薦了閱讀篇目,并做了闡述。(4)結合【材料四】和小貼士,說說《經典常談》中“談”的藝術。小貼士:作者就像一個善于說故事的人,把原本很復雜的事情剖析得清清楚楚,然后用通俗簡易的文字,深入淺出地娓娓道來,讓讀者在一種很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到知識?!w長征《經典常談?導讀》36.(2023下·湖北十堰·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名著《經典常談》選段,回答下列問題。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或悲哀的時候,常愿意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日常的言語不夠勁兒,便用歌來唱;一唱三嘆得回腸蕩氣。唱嘆再不夠的話,手就舞起來了,腳也蹈起來了,反正要將勁兒使到了家。碰到節(jié)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樂,唱歌的機會更多?;蛞怀姾停虮舜烁倓??!诟柚{越唱越多,雖沒有書,卻存在人的記憶里。有了現(xiàn)成的歌兒,就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隨時揀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悶。若沒有完全合式的,盡可刪一些改一些,到稱意為止。流行的歌謠中往往不同的詞句并行不悖,就是為此??梢灿薪涍^眾人修飾,成為定本的。歌謠真可說是“一人的機鋒,多人的智慧”了。(1)結合第①段說說上古時候的歌謠有哪些作用?(2)為什么說歌謠是“多人的智慧”?原始的歌謠或《詩經》中有很多含有重疊內容,但后世的詩歌卻少有重疊,為什么?(3)請根據(jù)例子,在《尚書》、《漢書》、《左傳》中任選一個寫出其中經典的觀點。例如《離騷》:用了許多神話里的譬喻和動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達出他對于懷王的忠愛,對于賢人君子的向往,對于群小的深惡痛疾。我選《

》:37.(2023下·山東棗莊·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①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叫倉頡的造的。但倉頡造字的傳說,戰(zhàn)國末期才有,那時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辭》里就只說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來的。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許多人。我們知道,文字不斷的在演變著,說是一人獨創(chuàng),是不可能的。②“倉頡造字說”也不是憑空起來的。秦以前是文字發(fā)生與演化的時代,字體因世、因國而不同,官書雖是系統(tǒng)相承,民間書卻極為龐雜。到了戰(zhàn)國末期,政治方面,學術方面,都感到統(tǒng)一的需要了,鼓吹的也有人了;文字統(tǒng)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識之中。這時候抬出一個造字的圣人,實在是統(tǒng)一文字預備工夫,好教人知道“一個”圣人造的字當然是該一致的③識字是教育的初步,識字需要字書。相傳最古的字書是《史籀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作的。這部書已經佚去,但許慎《說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稱為“大篆”,字體和小篆差不多,和始皇以前三百年的碑碣器物上的秦篆簡直一樣,所以現(xiàn)在相信這只是始皇以前秦國的字書。④東漢許慎作了一部《說文解字》。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字書。經典和別的字書里的字,他都搜羅在他的書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魯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書”及張倉所獻《春秋左氏傳》的字體,大概是晚周民間的別體字。許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書中每字都有說解,用晚周人作的《爾雅》,揚雄的《方言》,以及經典的注文的體例。這部書意在幫助人通讀古書,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漢的字書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讓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現(xiàn)在我們要認識商、周文字,探尋漢以來字體演變的軌跡,都得憑這部書。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義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義的,以前叫“小學”,現(xiàn)在叫文字學。從前學問限于經典,所以說研究學問必須從小學入手;現(xiàn)在學問的范圍是廣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還得從文字學入手?!墩f文解字》是文字學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門徑。⑤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為“六書”。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號,指示那無形的事類。三是“會意”。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為一個字,這一個字的意義是那幾個字的意義積成的。四是“形聲”,也是兩個字合成一個字,但一個字是形,一個字是聲;形是意符,聲是音標。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都是造字的條例。五是“轉注”,就是互訓。兩個字或兩個以上的字,意義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釋的,便是轉注字,也可以叫作同義字。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語言里有許多有音無形的字,借了別的同音的字,當作那個意義用。如代名詞,“予”“彼”等。假借本因有音無字,但以后本來有字的也借用別的字。所以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字,本義的少,引申義的多,一字數(shù)義,便是這樣來的。⑥秦以后只是書體演變的時代。演變的主因是應用,演變的方向是簡易。始皇用小篆統(tǒng)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隸書”。漢初還有草書,從隸書變化,更為簡便。隸書方整,去了挑筆,又變?yōu)椤罢龝薄x代也稱為“楷書”。正書本也是扁方的,到陳、隋的時候,漸漸變方了。到了唐代,又漸漸變長了。這是為了好看。正書簡化,便成“行書”,起于晉代。大概正書不免于拘,草書不免于放,行書介乎兩者之間,最為適用。但現(xiàn)在還通用著正書,而輔以行、草。一方面卻提倡民間的“簡筆字”,將正書、行書再行簡化;這也還是求應用便利的緣故。(選自朱自清《經典常談<說文解字>第一》,有刪改)材料二:①遠在3300年前的殷商時代,甲骨文就產生了。這是一種契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古老文字。商周時代還有金文,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一種文字,又稱鐘鼎文、銘文。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結構尚未定型,異體字較多。之后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一時期秦國和東方六國使用的文字在作風上有很大的不同。唐蘭先生把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秦國文字和秦代使用的小篆合稱為秦系文字,東方各國的文字合稱六國文字,也稱古文。兩者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前者對西周春秋的傳統(tǒng)正體字的繼承較多,而后者則已對傳統(tǒng)正體做出了很大的改造。②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此時天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許慎《說文解字·敘》載,“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這是歷史上一次意義重大的文字改革,也是第一次有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文字規(guī)范。③小篆比大篆已有所省改,但書寫起來仍不利于處理大量日常事務的需要,因而在小篆基礎上又產生了書寫更為快捷的字體隸書。在秦時,小篆是在比較鄭重的場合使用的正規(guī)字體,而隸書是日常使用的比較簡便的字體。從小篆到隸書的變化稱為“隸變”。文字學里一般把自甲骨文至小篆的漢字演變稱為古文字階段,而隸書以后的文字稱為今文字階段?!半`變”成為了漢字古今文字的分水嶺。④漢初由漢隸演變產生了草書字體,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民眾急于將漢字進一步簡化和書寫便捷化的愿望,但由于字體較難辨認而不能廣泛使用。漢末又出現(xiàn)了楷書,楷書易于書寫,字體規(guī)范,形成了真正的“方塊字”,故為人民普遍接受,自漢以來一直通用至今。此外還有始于東漢盛于魏晉的行書,它比楷書易寫,比草書易認,所以同樣流行至今。(摘編自張民權郭凌鶴《關于漢字簡化問題的理性思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漢字字體的演變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每一個階段的變化只是為了人們使用便利。B.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合稱“六書”。它們同屬于造字的條例。C.戰(zhàn)國時東方各國對西周春秋的傳統(tǒng)正體字的繼承較多,秦國對傳統(tǒng)正體做了很大的改造。D.比起“倉頡造字說”,《易·系辭》中說文字是由“后世圣人”造出來更自然合理。(2)根據(jù)材料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