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孟子,名_____,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鄒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曾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仁”的學說,44歲時開始周游列國,先后到齊、宋、魏、魯?shù)葒?,游說諸侯,宣揚“_____”,始終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鄉(xiāng),講學著述,直到去世,和孔子并稱孔孟;元、明時稱為“亞圣”。軻仁政孟子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1.性善論(凡人都可以為堯舜)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思想)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封建士大夫出世進退的準則)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保有氣節(jié))5.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在哲學上提出“民貴君輕”為中心的“仁政”主張。
《孟子》一書是孟軻晚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編纂的,全書共三萬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一部“__________”著作?!睹献印饭财哒?,分別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
南宋朱熹把________與《禮記》中的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合為“四書”,把經(jīng)典窄化,成為后世科舉考試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據(jù)?!睹献印犯挥谛坜q,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學價值很高。語錄體《孟子》《大學》《中庸》《論語》戰(zhàn)國時代背景:
①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
③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wù)于合縱連衡,以攻伐為賢。5.讀準字音(1)胡龁(
)
(2)釁鐘(
)(3)觳觫(
)(
)(4)褊小(
)(5)忖度(
)(
)(6)挾太山(
)(7)便嬖(
)(
)(8)蒞中國(
)(9)放辟(
)(10)彘(
)(11)庠序(
)(12)孝悌(
)héxìnhúsùbiǎncǔnduóxiépiánbìlìpìzhìxiánɡtì齊桓晉文之事是什么事?春秋五霸,成就霸業(yè)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任內(nèi)勵精圖治,起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齊國逐漸強盛。成為第一個中原霸主。晉文公定亂扶周,破楚救宋。城濮之戰(zhàn)以少勝多,大敗楚軍,并召集齊、宋等國于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chuàng)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yè)。兩人皆是春秋時的霸主??梢婟R宣王喜歡的想談的就是霸道之事,而霸道和孟子所主張的王道是兩個對立的主張。齊桓、晉文——春秋霸主齊宣王——齊國國君孟子——亞圣,一生周游列國,傳揚學說,最后并未被用。人物“王道”
“霸道”孟子所處的時代是沿著霸道的方向前進的,行法家主張,講求耕戰(zhàn),富國強兵,便取得勝利。以仁義治天下指君主憑借武力、刑法、權(quán)勢等進行統(tǒng)治以德服人以威畏人(1)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①聞②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③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④,則王⑤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⑥而王,莫之能御⑦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雹倏傻茫篲___________
②聞: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徒:__________ ④無以:_________⑤王:__________________ ⑥保民:_____________⑦御:____________ 某一類人不得已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安民,養(yǎng)民阻擋,抵御可以,能夠使動用法,使……聽到人物談話雙方開始的立場是完全對立的,而且對方是君王,孟子在這種情形下要想向齊宣王推行他的仁政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齊宣王與孟子的談話以“霸道”開端,而孟子以“臣未之聞也”一句巧妙地將話題轉(zhuǎn)向談?wù)摗巴醯馈?。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⑧?’對曰:‘將以釁鐘?!踉唬骸嶂?!吾不忍其觳觫⑨,若無罪而就⑩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曰:“有之。”⑧之:____
⑨觳觫: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就:______
?易:_______ ?識:______
?諸:____________ 往形容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走向替換知道兼詞,之乎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蓖踉唬骸叭?,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痹唬骸巴鯚o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
焉?”?是:____
?愛:______________ ?誠:______
?褊?。篲_____ ?異:________________
?惡:___________ ?隱:____________
擇:______ 這吝惜,舍不得的確狹小對……感到奇怪怎么,哪里痛惜,哀憐區(qū)別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
乎百姓之謂我愛也。”曰:“無傷
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
庖廚也?!?/p>
宜:__________
傷:____________
遠:_____理所當然損害,妨礙遠離第一部分第一層:從開頭到“則王乎”談話以“霸道”為開端
臣未之聞也——王道,齊宣王提出話題,孟子避而不答,轉(zhuǎn)移話題第二層:從“德何如,則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論點,“不忍即仁術(shù)”,肯定齊宣王能夠保民而王思考為什么孟子要點出齊宣王擁有“不忍”之心?(1)肯定“不忍”,取得信任。(2)挖掘了齊宣王身上具備的行王道的基礎(chǔ)——仁心。
打消了宣王的畏難情緒,調(diào)動了他行王道的勇氣。儒家講愛,不同于佛教講的慈悲、墨家的兼愛、基督教的博愛,而是一種有等差的愛。(差序格局)《孟子集注》:“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君子對于萬物,愛惜它,但談不上仁愛;對于百姓,仁愛,但談不上親愛。親愛親人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而愛惜萬物。)當你“親親”才有可能推己及人“仁民”,當你能“仁民”,才有可能愛惜萬物。現(xiàn)在宣王既能“愛物”,那理應(yīng)能夠“仁民”《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币鉃椋喝绻裉煊腥送蝗豢匆娨粋€小孩要掉進井里面去了,必然會產(chǎn)生驚懼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guān)系,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chǎn)生這種驚懼同情心理的。孟子之“不忍”(2)王說①,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②之?!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③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復④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⑤足以察秋毫之末⑥,而不見輿薪⑦?!瘎t王許之乎?”①說:________________ ②忖度:_____③戚戚:__________________ ④復:______⑤明:_____ ⑥秋毫之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輿薪:____________ 同“悅”,高興揣測內(nèi)心有所觸動的樣子稟報視力鳥獸秋天所生出的細毛的尖端,喻極細小的東西整車的柴火曰:“否?!薄敖穸髯阋约扒莴F,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⑧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⑨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痹唬骸安粸檎吲c不能者之形⑩何以異??”⑧為:______ ⑨見:__________ ⑩形:______
?異:______ 因為表示被動表現(xiàn)區(qū)別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玻遣荒芤?。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超:______
?語:_______ ?折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______ ?老:______
?幼:______ ?運:______
躍過告訴一說,指彎腰行禮;一說,折取樹枝敬愛老人愛護轉(zhuǎn)動《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
于家邦?!耘e
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quán)
,然后知輕重;度
,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
之!?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妻:__________________
御:______
舉:____
妻子:__________
權(quán):______
度:______
度:______同“型”,典范、榜樣,這里用作動詞,做榜樣正妻,一說為賢妻治理拿妻子兒女稱量丈量考慮第一部分論述齊宣王之“不王”是不為而非不能。第三層層意:齊王悅再問王道——孟子比喻舉例提出“不為”“不能”概念——齊王追問二者區(qū)別——孟子舉“挾太山”“為長者折肢”例說明“不為”“不能”區(qū)別——孟子提出“推恩于民”的觀點(3)提出“不為”和“不能”,對比王道和霸道的結(jié)果推恩的方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無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推恩效果:天下可運于掌以御于家邦足以保四海不推恩后果:無以保妻子第一部分中心論點:保民而王1.避而不答,轉(zhuǎn)移話題2.揭示“不忍”是行王道的基礎(chǔ),幫助樹立信心。3.指出“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提出“推恩于民”的觀點舉例論證:“以羊易?!迸e例論證:舉了“舉百鈞”不能“舉一羽”“挾太山以超北海”“為長者折枝”等例子說明“不為也,非不能也”比喻論證:“一羽之不舉、輿薪之不見”比喻“百姓之不見保”。對比論證:恩足以及禽獸——功不至于百姓。不能挾太山以超北海——不能為長者折枝。推恩足以保四?!煌贫鳠o以保妻子。引用論證:《詩經(jīng)》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耙症偻跖d甲兵,危②士臣,構(gòu)怨③于諸侯,然后快④于心與?”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⑤也?!痹唬骸巴踔笥?,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①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危:________________③構(gòu)怨:______ ④快:______⑤大欲:_______________ 表示反問,相當于“難道”使……處于險境結(jié)怨痛快最想得到的東西曰:“為肥甘⑥不足于口與?輕暖⑦不足于體與?抑⑧為采色⑨不足視于目與?聲音⑩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雹薹矢剩篲__________
⑦輕暖:_______________⑧抑:____________
⑨采色:____________⑩聲音:_____
?便嬖: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味的食物輕軟暖和的衣服或者,還是絢麗的顏色音樂君主左右受寵愛的人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蓖踉唬骸叭羰瞧渖跖c?”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曰:“可得聞與?”?辟:______
?朝:____________ ?蒞:______
?若:______?緣: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 開辟使……朝見統(tǒng)治如此攀登,爬恐怕,可能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曰:“楚人勝?!痹唬骸叭粍t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
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天下之欲疾
其君者皆欲赴訴
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________________ ?蓋:________________
本:_______________
涂:________________
疾:_______________
赴訴:__________集聚,這里指總計面積使……降服同“盍”,何不同“途”,道路仁政王道憎恨奔走求告第二部分“抑王興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從反面論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齊宣王徹底改弦易轍,放棄霸道,實行王道。第二部分論證方法比喻論證:緣木求魚類比論證:鄒人與楚人戰(zhàn)——齊國以一服八。假設(shè)論證:今王發(fā)政施仁……對比論證:圖霸的后果,后必有災(zāi)——發(fā)政施仁的美好圖景先破后立。孟子正面描繪發(fā)政施仁“以后的美好圖景王曰:“吾惛①,不能進于是②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③之。”曰:“無恒產(chǎn)④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⑤辟⑥邪侈⑦,無不為已。①惛:_______________
②進于是:____________③嘗試:______ ④恒產(chǎ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放:______ ⑥辟:______⑦侈:______ 不明事理,糊涂達到這一步試行可以長久維持生活的固定財產(chǎn)放縱不正過度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⑧之,是罔⑨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⑩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⑧刑:______ ⑨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制:_______
?畜:______ ?樂歲:______
?兇年:______ ?輕:______
?救死:__________ ?贍:____
?治:______ 處罰同“網(wǎng)”,張網(wǎng)捕捉,比喻陷害規(guī)定養(yǎng)活豐年荒年容易擺脫死亡足講求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
庠序
之教,申
之以孝悌之義,頒白
者不負
戴
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樹:______
?衣:____ ?豚:______
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謹:_________
庠序:______
申:____________
頒白:__________
負:________
戴:______________種植穿小豬季節(jié)。這里指家禽家畜生長繁殖的時節(jié)慎重辦理學校申誡,告誡頭發(fā)花白背東西用頭頂著物件第三部分從“王曰‘吾惛’”到“未之有也”:闡述施行王道的具體措施。士: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民:無恒產(chǎn)——無恒心——放辟邪侈明君的施政綱領(lǐng):
制民之產(chǎn)——富民——“仰事俯畜“無虞——王道之始謹庠序之教——教民——使民懂得禮義——王道之成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反對武力征服,主張推行王道,而王道的關(guān)鍵在于先解決人民的生計問題,然后進行教化先“足民“后”禮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墩撜Z》(庶:人口眾多)孟子的民本思想農(nóng)業(yè)時代的國家,人口是最重要的資源。人口越多,勞力越多,產(chǎn)品越多,稅收越多,兵源越多,人才越多……農(nóng)業(yè)時代的國家要發(fā)展就需要擴大人口,而擴大人口一般就兩條路:等待人口自然繁衍,和掠奪別國人口。通過戰(zhàn)爭來擴大土地、掠奪人口的方式會使得天下各國陷入無限戰(zhàn)爭中,最終使得天下總?cè)丝谙陆?。搶來的人口如果不善待他們,他們也無法安心生產(chǎn)、繁衍,反而可能會流亡到別的國家,或者成為本國的不穩(wěn)定因素。孟子的民本思想于是孟子提出了第三條路:以仁政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從而吸引外來人口。國君要愛百姓,要分土地給百姓,要不影響百姓生產(chǎn)。慢慢的別國的百姓就會主動來投奔,商人會主動來經(jīng)商,人才會主動來做官??傊瑖荒苤幌胫?,不能肆意壓迫、剝削、殘害百姓,要把重視百姓,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心上,把百姓視為國家發(fā)展的根本。這就是著名的“民本思想”。孟子在這一部分具體闡述了怎么做才能吸引人口?孟子認為國君應(yīng)該規(guī)定每個國民的土地面積,使國民能養(yǎng)活自己和家人。有了穩(wěn)定工作的人就會有穩(wěn)定的生活,有了穩(wěn)定生活的人就會有穩(wěn)定的思想,有穩(wěn)定思想的人就可以引導他向善,人民向善則國家發(fā)展。反之,沒有固定工作的人思想不穩(wěn)定,這些思想不穩(wěn)定的人機會成為流民。流民為了生存,或是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被法律懲罰,或是會流亡到別的國家。無論哪一種都會導致國家損失人口。
這就是“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然后“驅(qū)而之善”的邏輯順序。這一思想哪怕在今天無疑也是很有道理的,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本國的失業(yè)率,因為失業(yè)人口會變成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那么應(yīng)該分多少土地給國民呢?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有說:“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
這段文字所描繪的就是西周的“井田制”。把一塊田劃成“井”字,八家各分均等的一百畝,種出來的收成歸自己(也要交稅);中間的一百畝是公田,由八家輪流耕種,種出來的收成歸國家。
孟子認為井田制能保證所有國民有均等的田產(chǎn),國家也有穩(wěn)定的稅收,能避免因土地兼并而產(chǎn)生流民,也可以給外國來投奔的流民分配土地。要注意的是,井田制的土地所有權(quán)是屬于國家的,農(nóng)民擁有穩(wěn)定的占有、使用、經(jīng)營國有土地的權(quán)力,從而對抗土地私有制下的土地兼并。農(nóng)民有了土地后,孟子還有指導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較為具體的方針。第一項是蠶桑紡織業(yè),在五畝的宅園中種桑養(yǎng)蠶,經(jīng)營得好,50歲的人可以“衣帛”。第二項是家畜飼養(yǎng)業(yè),如果適時地經(jīng)營好這項事業(yè),70歲的老人可以“食肉”。第三項是農(nóng)業(yè)耕作,如果國家不要用兵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材料抵債協(xié)議書
- 運輸供應(yīng)商合同協(xié)議
- 運輸拖掛車隊合同協(xié)議
- 鄰里房屋協(xié)議書范本
- 水下砌墻協(xié)議書
- 化妝品代理銷售合同
- 通訊工程設(shè)計合同協(xié)議
- 活動委托協(xié)議書
- 課程顧問招聘合同協(xié)議
- 返傭協(xié)議書范本模板
- 浙江省腫瘤醫(yī)院醫(yī)療廢物暫存間環(huán)保設(shè)施提升改造項目報告表
- 《加拉帕戈斯群島》課件
- 2024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內(nèi)容解讀課件(深度)
- 工程經(jīng)濟學(青島理工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青島理工大學
- (高清版)DB2201∕T 43-2023 肉犢牛飼養(yǎng)技術(shù)規(guī)范
- 2025年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年度工作計劃
- 水資源應(yīng)急調(diào)度模型-洞察分析
- DB51-T 3000-2023 退役軍人服務(wù)站建設(shè)與運行管理規(guī)范
- 神經(jīng)指南: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2017版)
- 代理商合作條件說明
- GB/T 15843.2-2024網(wǎng)絡(luò)安全技術(shù)實體鑒別第2部分:采用鑒別式加密的機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