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講義:化學平衡(二)_第1頁
2025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講義:化學平衡(二)_第2頁
2025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講義:化學平衡(二)_第3頁
2025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講義:化學平衡(二)_第4頁
2025屆高三化學一輪復習講義:化學平衡(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三化學一輪專題復習講義(12)

專題三基本理論

3-5化學平衡(二)(1課時,共2課時)

【復習目標】

1.了解化學平衡常數(用的含義,能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相關計算。

2.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能用相關理論解釋其一般

規(guī)律。

3.了解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重點突破】

1.能運用平衡移動原理,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討論化學反應條件的選擇和優(yōu)化。綜合考慮

化學反應速率、原料利用率、設備要求、催化劑的活性等,控制合適的反應條件。

2.聯(lián)想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規(guī)律,根據圖像中表現的關系與所學

規(guī)律相對比,做出符合題目要求的判斷。能充分考查學生讀圖、提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真題再現】

例1.(2023?江蘇卷)二氧化碳加氫制甲烷過程中的主要反應為

CO2(g)+4H2(g)=CH4(g)+2H2O(g)△〃=T64.7kJ-moE

CO2(g)+H2(g)=CO(g)+H2O(g)Z\H=41.2kJ-moE

在密閉容器中,1.01X10-5pa、n?fe(CO2):n起始(比)=1:4時,CCh平衡轉化率、在催化劑作用

下反應相同時間所測得的CO2實際轉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如題13圖所示。CE的選擇性可表示為

理吟祟X10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反應(CC)2)

A.反應2co(g)+2H2(g)=CC)2(g)+CH4(g)的熔變△H=-205.9kJ-mol」

B.CH4的平衡選擇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C.用該催化劑催化二氧化碳反應的最佳溫度范圍約為480~530℃

D.450℃時,提高二弓%、的值或增大壓強,均能使CO2平衡轉化率達到X點的值

做始(C02)

解析:A項,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2CO(g)+2H2(g)=CO2(g)+CH4(g)的焰變△H=-2X41.2

kJ-mol-1-164.7kJ-mol-^-247.1kJ-mol-1,錯誤;B項,CO2(g)+4H2(g)=CH4(g)+2H2(Xg)為放熱

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H4的含量降低,故CH4的平衡選擇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錯誤;C項,由圖可知,已知條件之下,該催化劑催化二氧化碳反應溫度范圍約為38OC時二氧

化碳轉化率最大,此時為最適溫度,溫度繼續(xù)增加,催化劑活性下降,錯誤;D項,450℃時,

〃起始(H2)

提高“起始(C02)的值可提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轉化率,增大壓強反應I平衡正向移動,可提高二氧

化碳的平衡轉化率,均能使C02平衡轉化率達到X點的值,D正確。

答案:D

例2.(2022?江蘇卷)乙醇-水催化重整可獲得H2。其主要反應為

C2H5OH(g)+3H2O(g)=2CO2(g)+6H2(g)AH=173.3kJ-moH

CO2(g)+H2(g)==CO(g)+H2O(g)△H=41.2kJ-moE

在1.0X105pa、〃始(C2H5OH)"始(七0)=1:3時,若僅考慮上述反應,平衡時CCh和CO

的選擇性及H2的產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

1

00

%80

60

楙40

世20

°0300400500600700

77℃

CO的選擇性=“生成(CO2);/成(CO)X10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曲線①表示平衡時H2產率隨溫度的變化

B.升高溫度,平衡時CO的選擇性增大

”(C2H5OH)

C.一定溫度下,增大?(H2O)可提高乙醇平衡轉化率

D.一定溫度下,加入CaO(s)或選用高效催化劑,均能提高平衡時H2產率

解析:根據已知反應①C2H50H(g)+3H2O(g)=2CO2(g)+6H2(g)△H=173.3kJ-mori,反應②CO2

1

(g)+H2(g)=CO(g)+H20(g)△H=41.2kJ-mol,且反應①的熱效應更大,溫度升高的時候對

反應①影響更大一些,即C02選擇性增大,同時C0的選擇性減小,根據C0的選擇性的定義

可知③代表C02的選擇性,①代表C0的選擇性,②代表H2的產率。A項,由分析可知②代表

濟的產率,錯誤;B項,由分析可知升高溫度,平衡時C0的選擇性減小,錯誤;C項,一定

溫度下,增大普*),可以認為開始時水蒸氣物質的量不變,增大乙醇物質的量,乙醇的平

n(H2O)

衡轉化率降低,錯誤;D項,加入CaO(s)與水反應放熱,且CaO吸收C02,促進反應①向正反

應方向進行,反應②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對反應①影響較大,可以增大H2產率,或者選用對反

應①影響較大的高效催化劑,增加反應①的反應,減少反應②的發(fā)生,也可以增大H2產率,正

確。

答案:D

例3.(2021?江蘇卷)NH3與O?作用分別生成N2、NO,N2O的反應均為放熱反應。工業(yè)尾氣中的

NH3可通過催化氧化為N2除去。將一定比例的NH3、和N2的混合氣體以一定流速通過裝有

2”生成(Nz)

催化劑的反應管,NH3的轉化率、生成N2的選擇性[〃總轉化(NH3)X100%]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

N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NH3的平衡轉化率增大

B.其他條件不變,在175?300℃范圍,隨溫度的升高,出口處N2和氮氧化物的量均不斷增大

C.催化氧化除去尾氣中的NH3應選擇反應溫度高于250℃

D.高效除去尾氣中的NH3,需研發(fā)低溫下NH3轉化率高和N2選擇性高的催化劑

解析:A項,NH3與02作用分別生成N2、NO、N2O的反應均為放熱反應,根據勒夏特列原理,升

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進行,氨氣的平衡轉化率降低,錯誤;B項,根據圖像,在175?300℃

范圍,隨溫度的升高,用的選擇率降低,即產生氮氣的量減少,錯誤;C項,根據圖像,溫度

高于250CN2的選擇率降低,且氨氣的轉化率變化并不大,浪費能源,根據圖像,溫度應略小

于225℃,此時氨氣的轉化率、氮氣的選擇率較大,錯誤;D項,氮氣對環(huán)境無污染,氮的氧

化物污染環(huán)境,因此高效除去尾氣中的NH3,需研發(fā)低溫下N%轉化率高和N2選擇性高的催

化劑,正確。

答案:D

例題4.(2020?江蘇卷?不定項選擇題)CH4與CO2重整生成和CO的過程中主要發(fā)生下列反應

1

CO2(g)+CH4(g)=2CO(g)+2H2(g)△"=247.1kJ-moF

CO2(g)+H,(g)=CO(g)+H2O(g)AH=41.2kJmol-'

在恒壓、反應物起始物質的量比〃(CH4):〃(CO2)=1:3條件下,CH4和CO2的平衡轉化率

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升高溫度、增大壓強均有利于提高CH4的平衡轉化率

B.曲線B表示CH4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的變化

C.相同條件下,改用高效催化劑能使曲線A和曲線B相重疊

D.恒壓、800K、w(CH。:w(CO2)=l:1條件下,反應至CH4轉化率達到X點的值,改變除溫

度外的特定條件繼續(xù)反應,CH4轉化率能達到Y點的值

解析:A項,甲烷和二氧化碳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即正向移動,甲烷轉化

率增大,甲烷和二氧化碳反應是體積增大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甲烷轉化率減小,

錯誤;B項,根據兩個反應得到總反應為CH4(g)+2CCh(g)=H2(g)+3CO(g)+H2O(g),加

入的CH4與CO2物質的量相等,CO2消耗量大于CH4,因此CO2的轉化率大于CH4,因此曲線

B表示CR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正確;C項,使用高效催化劑,只能提高反應速率,但

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錯誤;D項,800K時甲烷的轉化率為X點,可以通過改變二氧化碳的量

來提高甲烷的轉化率達到Y點的值,正確。

答案:BD

小結:恒容條件下反應物的轉化率=器占3100%=輻

【知能整合】

1.K值意義及影響因素

(1)K值越大,反應物的轉化率越大,正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溫度影響,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變化無關。

(3)化學平衡常數是指某一具體反應的平衡常數。

2.K值應用

(1)判斷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

(2)判斷反應是否達到平衡或向何方向進行。

對于化學反應aA(g)+bB(g)—±cC(g)+c/D(g)的任意狀態(tài),濃度商:。圖。

Q<K,反應向亞反應方向進行;

Q=K,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Q>K,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3)判斷可逆反應的熱效應

----------值*太正反應為曝熱反應

I升高程度!~

11一」「大值減小--正反應力放熱反應

----------L*瞌增大-------正反應為放然反囹

|降低溫度)~

I--JI—.A?電?小---?正反它為吸熱反皮

3.掌握四個公式

(1)恒容條件下反應物的轉化率=輻|/100%=々|象X100%。

(2)生成物的產率:實際產量(指生成物)占理論產量的百分數。一般來講,轉化率越大,原

實際產量

料利用率越高,產率越大。產率=理論產量X100%。

平衡量

(3)平衡時混合物組分的百分含量=平衡時各物質的總量X100%。

“、一、八八—r八皿某組分的物質的量,

(4)某一且分的體根分數-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Xn1n0n/%。

計算技巧

第一步根據“三段式”法計算平衡體系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或物質的量濃度

第二步計算各氣體組分的物質的量分數或體積分數

根據分壓計算公式求出各氣體物質的分壓,某氣體的分壓=氣體總壓

第三步

強X該氣體的體積分數(或物質的量分數)

第四步根據平衡常數計算公式代入計算

4.分析化學平衡移動問題的注意事項

(1)平衡移動的結果只是減弱了外界條件的變化,而不能消除外界條件的變化。

(2)不要把v正增大與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等同起來,只有丫正>丫逆時,才使平衡向正反應

方向移動。

(3)同等程度地改變反應混合物中各物質的濃度時,應視為壓強的影響。

(4)對于縮小體積增大壓強,不管是否移動,各成分的濃度均增大,但增大的倍數可能不同

也可能相同。

解答化學平衡移動類判斷題的思維過程

關注特盧」容器特點恒溫恒容’恒溫恒壓]一

分析條件(濃度、溫度、壓強

「反應特點物質狀態(tài),是否為0,△”的正負」

等)一>想原理(平衡移動原理)一>綜合判斷得結論。

5.等效平衡的含義

在一定條件下(恒溫恒容或恒溫恒壓)下,同一可逆反應體系,不管是從正反應開始,還是從逆反

應開始,還是正、逆反應同時投料,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任何相同組分的百分含量(質量分數、物

質的量分數、體積分數等)均相同。

等效平衡的判斷方法

(1)恒溫恒容條件下反應前后體積改變的反應

判斷方法:極值等量即等效。

例如:

2SO2(g)+O2(g).?2SO3(g)

①2mol1mol0

②002mol

③0.5mol0.25mol1.5mol

④amolbmolcmol

上述①②③三種配比,按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關系均轉化為反應物,則SO2均為2mol,O2

均為1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狀態(tài)完全相同。④中a、氏c三者的關系滿足:c+a=2,1+&=1,即

與上述平衡等效。

(2)恒溫恒壓條件下反應前后體積改變的反應

判斷方法:極值等比即等效。

①2SO2(g)+O2(g)--2SO3(g)

②2mol3mol0

③1mol3.5mol2mol

amolbmolcmol

按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關系均轉化為反應物,則①②中寫罷故互為等效平衡。③中

雙。2)3

a、氏c三者關系滿足:*即與①②平衡等效。

(3)恒溫條件下反應前后體積不變的反應

判斷方法:無論是恒溫恒容,還是恒溫恒壓,只要極值等比即等效,因為壓強改變對該類

反應的化學平衡無影響。

例如:H2(g)+[2(g)l*2HI(g)

?1mol1mol0

②2mol2mol1mol

③amolbmolcmol

①②兩種情況下,n(H2):n(I2)=l:1,故互為等效平衡。

③中a、b、c三者關系滿足&+,:&+力=1:1或a:6=1:1,c>0,即與①②平衡等

效。

6.虛擬“中間態(tài)”法構建等效平衡

(1)構建恒溫恒容平衡思維模式

新平衡狀態(tài)可認為是兩個原平衡狀態(tài)簡單的疊加并壓縮而成,相當于增大壓強。

起蛤平街

(2)構建恒溫恒壓平衡思維模式(以氣體物質的量增加的反應為例,見圖示)

新平衡狀態(tài)可以認為是兩個原平衡狀態(tài)簡單的疊加,壓強不變,平衡不移動。

回a.扁

0~~-(EIHT—2

7.識圖技巧:

首先要看清縱軸、橫軸表示的物理量,結合反應特點和平衡移動原理,根據題中變化量與

反應速率、濃度、轉化率等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在圖像中補充曲線,一定要注意“起點、

拐點、變化趨勢、終點”。分析反應由開始(起始物質相同時)達到平衡所用時間的長短可推知

反應條件的變化。

①若為溫度變化引起,溫度較高時,反應達平衡所需時間短。

②若為壓強變化引起,壓強較大時,反應達平衡所需時間短。

③若為是否使用催化劑,使用適宜催化劑時,反應達平衡所需時間短。

幾種特殊圖像:

①對于化學反應機A(g)+〃B(g>-,pC(g)+qD(g),M點前,表示從反應物開始,vE>Va;

M點為剛達到平衡點(如下圖);M點后為平衡受溫度的影響情況,即升溫,A的百分

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減少,平衡左移,故正反應A8<0。

②對于化學反應mA(g)+”B(g)L,pC(g)+qD(g),L線上所有的點都是平衡點(如下圖)。

L線的左上方(E點),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壓強時平衡體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點

ViE>V?;則L線的右下方(F點),V1E<Vi£o

【體系再構】

【隨堂反饋】

基礎訓練

1.反應SiC14(g)+2H2(g)更壑Si(s)+4HCl(g)可用于純硅的制備。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AS<0

.4(HC1)

B.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naSiCLOXc^H?)

C.高溫下反應每生成1molSi需消耗2X22.4LH2

D.用E表示鍵能,該反應A”=4E(Si—C1)+2E(H—H)-4E(H—C1)

2.對于反應N2(g)+3H2(g).-2NH3(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A8>0、AS<0

B,將氨氣及時液化分離可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C.當2V正(氏)=3丫逆(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D.提高體系的壓強可增大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

3.在300mL的密閉容器中,放入饃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氣體,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Ni(s)+

4C0(g).一Ni(CO)4(g),已知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與溫度的關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溫度/℃2580230

平衡常數5xl0421.9x10-5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應為放熱反應

B.25℃時反應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數為2x10-

C.在80℃時,測得某時刻,Ni(CO)4、CO的濃度均為0.5mol/L,則此時vQv逆

D.80℃達到平衡時,測得”(CO)=0.3mol,則Ni(CO)4的平衡濃度為2moi/L

4.通過反應I:4HCl(g)+O2(g)===2C12(g)+2H2O(g)可將有機氯化工業(yè)的副產品HC1轉化為Cl2o在

n(HC1)

0.2MPa、反應物起始物質的量比〃(C)2)=2條件下,不同溫度時HC1平衡轉化率如題圖所示。向

反應體系中加入CuCb,能加快反位速率。

1

反應II:2CuCl2(s)+O2(g)=2CuO(s)+2Cl2(g)AW=125.6kJ-mol

1

反應III:CuO(s)+2HCl(g)=CuCl2(s)+H2O(g)AH=-120.0kJ-mo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00300500700900

反應溫度/C

A.反應I的△H=5.6kJ-mol"

B.升高溫度和增大壓強均能提高反應I中HC1的平衡轉化率

C.保持其他條件不變,500℃時,使用CuCL,能使HC1轉化率從X點的值升至Y點的值

n(HC1)

D.在0.2MPa、500℃條件下,若起始“(Ch)<2,HC1的轉化率可能達到Y點的值

拓展訓練

5.某研究小組以Ag—ZSM為催化劑,在容積為1L的容器中,相同時間下測得0.1molNO轉化為

N2的轉化率隨溫度變化如圖所示[無CO時的反應為2NO(g)-*N2(g)+O2(g);有CO時的反應

為2co(g)+2NO(g)-*2CO2(g)+N2(g)]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

00

80

興60

340

20

O

M

5006007008009001000

溫度/K

A.反應2NO(g)w-N2(g)+O2(g)的A”〉。

n(CO)

B.達到平衡后,其他條件不變,使CO轉化率下降

C.X點可以通過更換高效催化劑提高NO平衡轉化率

D.Y點再通入CO、用各0.0111101,此時v正(CO)<v逆(CO)

6.乙醇催化脫氫:CH3cH20H(g)-*CH3CHO(g)+H2(g)o已知:CH3cH。的選擇性

n(CH3CHO)

=快化(CH3cH2OH)X100%;乙醇在高溫下會發(fā)生催化裂解,從而降低乙醛的選擇性。在Cu系

催化劑作用下反應溫度對乙醇催化脫氫反應影響的關系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00100

8o9o

%-1

_

/

6oL8o

W-

_

4o-_7o

7_

1

2O-6O

220240260280300

反應溫度/七

A.該條件下的最佳反應溫度為220℃

B.240℃時,CH3cH。的產率為32.55%

C.由圖可推知,乙醇脫氫反應的活化能高于乙醇裂解的活化能

D.升高溫度和增大壓強均能提高催化脫氫反應中乙醇的平衡轉化率

7.通常合成甲醇的主要反應為CO(g)+2H2(g)-CH30H(g),起始時容器中只有〃mol.L"CO和Z?

1

mol.LH2,平衡時測得混合氣體中CH30H的物質的量分數[(p(CH3OH)]與溫度(7)、壓強⑦)之間

的關系如圖所示。

m—

—%

(1)壓強為pi,溫度為Ti和芥時對應的平衡常數分別為Ki、&,則KK2(填“>”

或"=");若恒溫(7i)恒容條件下,起始時〃=2、b=4,測得平衡時混合氣體的壓強

為pikPa(如圖所示),則Ti時該反應的壓強平衡常數Kp=0(用平衡分壓代替

平衡濃度計算,分壓=總壓x物質的量分數,用含pi的代數式表示)

(2)若在溫度為Ti、壓強為pi的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加入等物質的量的CO、H2、CH30H氣

體,則反應開始時v(COHv(CO)逆(填”或“無法確定”)。

(3)若恒溫恒容條件下,起始時a=l、6=2,則下列敘述能說明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A.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B.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不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C.CO,H2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1:2,且不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D.若將容器改為絕熱恒容容器時,平衡常數K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8.CH4—CO2重整能獲得氫能,同時能高效轉化溫室氣體。

(1)CH4—CO2重整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I:CH4(g)+CO2(g)2CO(g)+2H2(g)AHj

1

反應II:H2(g)+CO2(g)5^-CO(g)+H2O(g)AH2=+41kJ-mol

1

反應III:CHKg),*C(s)+2H2(g)+75kJ-mol

5

1.01xl0Pa下,將n起始(82):n^(CH4)=1:1的混合氣體置于密閉容器中,不同溫度下

重整體系中,平衡時各組分的物質的量分數如圖1所示。

①CHLCO2重整的主反應為(填“反應1”“反應II”或“反應III"),判斷的理由是

②450?750℃時,平衡體系中CH4物質的量分數比CO2略大的原因是

6o

5oO.10

4o

w

3o

ff運l

2o

敦.08

Io誨.06

(()4

O()2

5006007008009001000500600700800

溫度代溫度/七

圖1圖2

(2)CH4—CO2重整過程中的積碳是反應催化劑失活的主要原因。積碳反應除反應III外,還發(fā)

1

生反應IV:2co(g)--C(s)+CO2(g)AH4=-172kJ.mol,積碳反應能迅速到達平衡

狀態(tài)。

CH4—CO2重整反應中1g催化劑上產生的積碳的質量與溫度的關系如圖2所示。

①AHi=________kJ-mol1o

②溫度低于700℃時,積碳的質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多的原因是o

(3)在催化劑a和催化劑b分別作用下,CH4—CO2重整反應相同時間,控制其他條件相同,

催化劑表面均產生積碳。對附著積碳的催化劑a和催化劑b在空氣中加熱以除去積碳(該

過程催化劑不發(fā)生反應),固體的質量變化如圖3所示。則重整反應中能保持較長時間催化

活性的是(填“催化劑a”或“催化劑b”),判斷的理由是。

【隨堂反饋】答案

1.B2.C3.C4.D5.B6.B

25,

7.(1)>麗kPa”(單位不要求)

(2)>(3)BD

8.(1)①反應I田0的物質的量分數非常?、诜磻狧消耗CO2的量大于反應III消耗CH4的量

(2)①+247②溫度低于700C時,溫度升高有利于反應III進行,不利于反應IV進行,且溫度對

反應III的影響大于對反應IV的影響

(3)催化劑b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原始固體質量的比值越大,說明催化劑表面的積碳質量越小,

催化活性保持時間就越長,催化劑b的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原始固體質量的比值大于催化劑a

【課后作業(yè)】

1.已知:2cH3coeH3(l)f化劑.CH3coeH2coH(CH3)2(D。取等量CH3coeH3分另U在0℃和20℃

下反應,測得其轉化率(a)隨時間⑺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曲線II表示20℃時的轉化反應

B.升高溫度能提高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

C.在a點時,曲線I和曲線H表示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相等

D.化學反應速率的大小順序為d>b>c

2.一定條件下,反應2NH3(g)=~N2(g)+3H2(g)AH>0,達到平衡時N2的體積分數與溫度、壓強

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KIJQ>

A.壓強:PI>P2

B.b、c兩點對應的平衡常數:KGKb

C.a點:2VIE(NH3)=3V逆(H?)

D.a點:NH3的轉化率為g

3.用ZSM-5分子篩催化1-丁烯裂解制丙烯的反應體系中,主要發(fā)生的反應如下:

1

反應I:3C4H8(g)=4C3H6(g)NH=+579kJ-mol-

反應II:C4H8(g)=2C2H4(g)AH=+283kJ-mol1

已知催化劑ZSM—5分子篩的篩孔孔徑越小,越有利于生成碳原子數少的產物。在0.5MPa下,

上述體系平衡時丁烯、丙烯、乙烯的質量分數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曲線X表示丁烯的質量分數隨溫度的變化

B.在0.5MPa下,該工藝選擇的適宜溫度為300℃

C.C4H8(g)+C2H4(g)=2C3H6(g)的AZ/=+296kJmoll

D.高于500°C,丙烯質量分數降低可能是因為裂解產生的碳顆粒附著在ZSM—5分子篩的篩

孔上所致

4.一種捕獲并資源化利用CO2的方法是將CO2催化加氫合成CH30cH3,其過程中主要發(fā)生如下反

應:

1

I:2CO2(g)+6H2(g)=CH3OCH3(g)+3H2O(g)NH\=—122.5kJ-mol

II:CO2(g)+H2(g)^=CO(g)+H2O(g)NHz=+41.2kJ-mol1

向恒壓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82和3molH2,CO2的平衡轉化率和平衡時CH3OCH3的選擇性

CH30cH3的選擇性="三*100%]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L”(反應的co2)」

1

A.2CO(g)+4H2(g)=CH3OCH3(g)+H2O(g)AH=-204.9kJ-mol-

B.由圖可知,210℃時以反應I為主,300℃時,以反應II為主

C,增大反應體系壓強,CH30cH3選擇性增大

1

D.反應狀態(tài)達A點時,容器中”(CH30cH3)為而mol

5.諾貝爾獎得主GeorgeA.Olah提出的“甲醇經濟”是指利用工業(yè)廢氣或大氣捕獲的CCh制備甲醇,

以減輕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該過程發(fā)生的主要反應如下:

1

?CO2(g)+3H2(g)=CH3OH(g)+H2O(g)AHi=-49.4kJ-mol-

@CO2(g)+H2(g)=CO(g)+H2O(g)AH2

1

(3)CO(g)+2H2(g)=CH3OH(g)Aft=-90.5kJ-moF

在4.0MPa條件下,將"(Hz):”(CO2)為3:1的混合氣體以一定流速通過裝有Cu基催化劑

的反應管,在出口處測得CCh轉化率、CH30H產率件質也叫X100%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

LnSft(CO2)」

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②的A%>0、AS>0

B.曲線a表示CCh轉化率隨溫度的變化

C.測得圖中A點數據時,上述反應恰好處于平衡狀態(tài)

D.不同溫度時,出口處各氣體物質的量均滿足關系:

W(H2)+W(H2O)=3M(CO2)+3〃(CO)+M(CH3OH)

6.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做到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資源化利用碳氧化合物能有效減少CO2

排放,實現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

(1)以CO2、C2H6為原料合成C2H4涉及的主要反應如下:

1

I.CO2(g)+C2H6(g)=C2H4(g)+H2O(g)+CO(g)NH=+177kJ-mol(主反應)

II.C2H6(g)=CH4(g)+H2(g)+C(s)NH=+9kJ-mol"(副反應)

反應I的反應歷程可分為如下兩步:

i.C2H6(g)^C2H4(g)+H2(g)

1

ii.H2(g)+CO2(g)=H2O(g)+CO(g)NH2=+41kJ-mol

=o

②相比于提高c(C2H6),提高C(CO2)對反應I速率影響更大,原因是=

③O.IMPa時,向一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物質的量之比為2:1的C02(g)和C2H6(g),反應物

轉化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如圖1所示。在800℃,C2H4(g)的選擇性[上陪臉x100%]為

反應[C2H6(g)]

00

80

%

/60

^0

34

x0

圻2

720740760780800820

反應溫度/七

圖1

(2)CO2可制甲烷化,CO2可制甲烷化過程中,CO2活化的可能途徑如圖2所示。CO是CO2

活化的優(yōu)勢中間體,可能的原因是o

1.0

0.55

0.5M0.04

0.0COJ+2H*\HCOO?+H*

-0.5\-0.82

-1.0CO*+O*+2H*

反應進程

圖2

(3)CO2可用CaO吸收,發(fā)生反應:CaO(s)+CO2(g)-CaCO3(s)。在不同溫度下,達到平

衡時體系中CO2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溫度的關系如圖3所示。900℃下的c(CO2)遠大于800℃

下的C(CO2),其原因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