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綜合檢測64題_第1頁
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綜合檢測64題_第2頁
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綜合檢測64題_第3頁
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綜合檢測64題_第4頁
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綜合檢測64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I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綜合檢測64題

、重點實詞、一詞多義辨析。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注:加橫線的是人名】

A.臣自先帝以來蒙被恩渥被:通“披”

B.朕欲別除一官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閑吏事,曩在岐州,戶口逃亡且

盡閑:空閑

D.昌宗從旁迫趣說,使速言趣:催促

[【答案】D"趣”通“促”。A中的“被”是“受”之

意,;聯(lián)想課文“被八創(chuàng)B項“除”在古代與官職等

詞語聯(lián)系到一起時,是“授予官職''的意思。C項的

"閑''通"嫻”,熟習(xí),從句中“少年''一詞和后文對他為

“吏事”失誤的列舉判斷,這里應(yīng)是“熟悉、熟習(xí)''之

意。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曾:曾經(jīng)

B.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殆:危險

C.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

人在也。顧:只是

D.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期:期待

2.【答案】CA.曾:竟B.殆:幾乎D.約定

3.下列選項中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B.兩岸連山,略無闕處而旗尾略不沾濕

C.今南方已定,兵甲己足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

D.乃記之而去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3.【答案】C兵器;士兵A.淺陋,粗鄙B.略無:

毫無D.離開

4.與“無所適從”的“適”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B.適得其

C.適得府君書D.予自齊安舟行

適臨汝

4.【答案】D至IJ,往。A出嫁B恰好C剛才

5.與“誰得而族滅也”的“族”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士大夫之族B.族庖月更刀,折也

C.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D.族秦者秦

也,飛天下也

答案:D,族。A類。B眾,一般的。C叢聚,集結(jié)之

6.選出與“向使三國各愛其地”的“愛”意義相同的一項

是()

A.秦愛紛奢B.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

C.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D.愛而不見,搔首

梆躅

答案:B,愛惜,吝惜。A喜歡,愛好。C愛慕,欣

賞。D,隱蔽,躲臧

7.與“有教無類”的“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中繪殿閣,類蘭若B.物以類聚,人以

群分

C.法不能獨立,類不能自行D.舉類邇而見義

遠(yuǎn)

答案:B,種類。A像。C條例。D事例

二、虛詞辨析。

8.下列句中“于”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①冰,水為之,而寒于水。②趙嘗五戰(zhàn)于秦,

二敗而三勝。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烈于猛火。

⑤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⑥業(yè)精于勤荒于

嬉,行成于思?xì)в陔S。

A.②③B.①④C.④⑤D.③⑥

答案:H,解釋為介詞°“比”0(2和,同;3從,介

詞5介詞,被6介詞,由于)

9.與“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中“其”字的意義、用法相同

的一項是()

A.其皆出于此乎?

B.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C.秦王恐其破璧,

D.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

答案:C代詞,他。A.加強揣測語氣,相當(dāng)于“或

許”“大概”B.表選擇D.代詞,自己

10.下列加點詞的意義、用法與例句相近的一項是

()

例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A.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B.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人與非常也。

C.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D.知賢不疑,見可能斷,此其所以成功也。

答案:A用來…的(B…的原因、C所以、D…的原

因)

11.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②一日之內(nèi),

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③其為惑也終不解矣④其聲嗚嗚然

A.①與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

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也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

③④相同

答案:D①表示承接關(guān)系。就、來②表轉(zhuǎn)折,但,

③④指示代詞,表示遠(yuǎn)指?!澳切?/p>

三、詞類活用與古今異義。

12、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B.晉侯飲趙盾酒。

C.孔子登東山而小魯D.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參考答案:A。B飲,動詞的使動用法C小,形容詞

意動用法D尊,形容詞使用用法

13、只有一個字有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是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B.邑人奇之,

稍稍賓客其父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筑室

百堵,西南其戶

參考答案:D西南,名詞用作動詞。A完,館B奇,

賓客D老,幼

14、詞類活用最多的一項是

A.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B.天子不得而臣

也,諸侯不得而友也

C.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D.今以女妻

參考答案B。B臣,友。A序C最后一個死D妻

15、下列詞類活用類型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

A.借書滿架.R.良庖歲更

刀。

C.令尹子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

王。D.世之所高,莫若黃帝

參考答案:B歲,名作狀,每年。ACD滿,短,高都

是形容詞用作動詞

16、下列詞類活用不同的一項

A.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zhàn)之士B.廣

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

C.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yǎng)之,昂其直,居為奇貨D.

憂勞可以興國

參考答案:AoA官,名作動B忿恚,形容詞使動C

昂,形容是使動D興,形容詞使動

17、與“邑人奇之''的"奇''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B.今日違情義,恐此事

非奇

C.大將軍鄧陟奇其才D.奇貨可居

答案:C,意動用法,以……為奇。A零頭。B適宜,

適合。D珍貴

18、沒有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B.今海內(nèi)為

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

C.晏子,一節(jié)儉力行重于齊。D.號令召三

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參考答案:0°A北而,面向北(稱臣)B不避,不次

于不少于D會計,會面商量

19、劃線詞語不都是古今異義的一項

A.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而無所避之重罰不

用,而民自治

B.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吾社之行為士

先者,為之聲義

C.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犧牲玉帛,弗敢

加也

D.肅宣權(quán)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才高而不

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

參考答案:DoD殷勤,關(guān)切問候A包羅概括;自然

穩(wěn)定太平B軍隊士兵;品行作為C形體容貌;祭禮的

牲畜

20、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語不是古今異義詞的是

(C)

A.秋天漠漠向昏黑

秋天古義:秋日的天空。今義:秋季。

B.上初即位,富于春秋o

春秋古義:年歲、年齡。今義:春天和秋天。

C.今賢否雜糅,風(fēng)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

D.吾不起中國,故王此

中國古義:中原。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簡稱

21、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語不是古今異義詞的是

(D)

A.友人被貶,未別離去,及至河邊,已在舟中也。

古義:分別,離去。今義:離別

B.璧有瑕,請指示王

古義:指給……看。今義:指導(dǎo)

C.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至業(yè)

古義:不尋常;今義:副詞,很

D.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

22、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語不是古今異義詞的是

(C)

A.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古義: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況

B.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fù)分別

古義:分開區(qū)別;今義:別離

C.五年三月,朝恩伏法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能函之固,自若

也。

古義:變小變?nèi)?;今義:小而弱

四、偏議復(fù)詞與特殊句式。

23、以下古文中不包含偏義復(fù)詞的一項是()

A.廉公失權(quán)勢,門館有盈虛

B.但欲求死,不負(fù)顧利害

C.晝夜勤作息,伶僖縈苦辛

D.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選Do

A盈虛,偏虛;R利害,偏利:C作息,偏作:D得

失,不是偏義復(fù)詞

24、以下古文中包含偏義復(fù)詞的一項是()

A.今有一人入其園圃,竊其桃李

B聲析江河,勢崩雷電

C殺子屠兄,弒君鴆母

D賞罰不當(dāng),賦斂無度

選Ao

A園圃,偏園。園指種樹的地方,圃指種菜的地方。

源于《墨子?非攻上》: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

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撰人犬豕

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

以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其不仁茲甚,罪益厚。?/p>

入人欄廄,取人馬牛者,其不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

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其不仁?/p>

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拋其衣裘,取戈劍者,

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

人愈多。茍?zhí)澣擞啵洳蝗势澤跻?,罪益厚。?dāng)

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

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

與不義之別乎?

【參考譯文】

現(xiàn)在有一個人,進人家果園,偷人家桃李,大家聽到

就譴責(zé)他,上面執(zhí)政的人捉獲就懲罰他。這為什么

呢?因為他損人利己C至于偷人家雞犬大豬小豬的,

比進人家果園偷桃李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

他損人更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進人家牲口棚,牽走人家馬牛的,這比偷人家雞

犬大豬小豬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

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殺無

辜的人,剝下人家的衣服皮襖,拿走戈劍,這比進人

家牲口棚牽走馬牛又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

他損人更嚴(yán)重。如果損人越嚴(yán)重,他就越不仁,罪越

大。現(xiàn)今天下君子,都知道這些事,說它們不義。今

天最不義的事,是進攻別國,卻不知道譴責(zé),反而稱

贊它,說它是義。這能說知道義與不義的分別嗎?

25、以下特殊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B.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C.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D.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選B。以“乃”為標(biāo)志的判斷句

A.上使(之)外將兵,省略賓語。

C.今以鐘磬置(于)水中,省略介詞。

D.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動

詞。

26>以下不是倒裝句的一項是()

A.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B.率師以來,唯敵是求

C.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D.民以殷盛,國以富強

選Do

A.我無詐爾,爾無虞我,賓語前置句。B.唯求敵,

賓語前置句?!笆恰睘橐艄?jié)助詞。

C.大四海,定語后置句?!爸笔嵌ㄕZ后置的標(biāo)志。

D.民以(之)殷盛,國以(之)富強,省略句。

27、以下特殊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使文王所以見惡于紂者,以其不得人心焉

B.多多益善,何以為我擒

C.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wù)為自全之計

D.故有備則治人,無備則制于人

選Co

A.以“見”為標(biāo)志的被動句。B.“為”表被

動。D.“于”表被動。

五、通假字。

28、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項是(D)

A.昔我先父以身徇國。“徇”通“殉”

B.齊王田廣以酈生賣己,乃亨之。“亨”通“烹”

C.昂首觀之,項為之強?!皬姟蓖ā敖?/p>

D.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

29、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項是(C)

A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榜妗蓖ā蚌姟?/p>

B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與”通“歟”

C嬋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D王長者,不倍德.“倍”通“背”

30、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項是(A)

A.創(chuàng)輯《安徽通志》,旌表忠孝節(jié)烈以勵風(fēng)俗。

B.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翼”通“翌”

C.群臣百官皆畔“畔”通“叛”

D.昌宗從旁趣說(說為人名),使速言。“趣”通“促”

31、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項是(C)

A.項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匈“匈”通“胸”

B.君子之道,辟如行遠(yuǎn),必自邇;“辟”通“譬”

C.其有國者成敗廢興

D.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板a”通“賜”

32、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項是(A)

A.知公之賢,屈意禮之,以郡委公。

B.EI以盡矣以,通“已”,已經(jīng)。

C.卒起不意“卒”通“猝”

D,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失”通“屎”

六、斷句。

3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趙將廉頗之后也。漢興

以廉氏豪宗自苦品徙焉世為邊郡守或葬隴西襄武故因

仕焉。(節(jié)選自《后漢書?廉范傳》)

A.漢興/以廉氏豪宗/自苦品徙焉/世為邊郡守/或葬隴

西/襄武故因仕焉

B.漢興/以廉氏豪宗/自苦品徙焉/世為邊郡守/或葬隴

西襄武/故因什焉

C.漢興以廉氏/豪宗自苦/隆徙焉/世為邊郡守/或葬隴

西襄武/故因仕焉

D.漢興以廉氏/豪宗自苦隆徙焉/世為邊郡守/或葬隴西

襄武/故因仕焉

答案B

解析可抓住關(guān)鍵詞“以”“或”“故”,結(jié)合動賓結(jié)構(gòu)斷

句。

【參考譯文】

廉范,字叔度,是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趙國將

軍廉頗的后人。漢朝興起,因為廉氏家族是豪門望

族,朝廷把他們從苦?。ǖ孛┻w到杜陵。世世代代都

是駐守邊境,有的死后埋葬在隴西襄武(地名),所以

在杜陵做官。

3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黃干字直卿,福州閔縣人。干往見朱熹。時大雪,既

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臥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

始?xì)w下自見熹夜不設(shè)榻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

曙熹語人曰:“直卿志堅思苦,與之處甚有益?!焙笏?/p>

以其子妻干。

(節(jié)選自《宋史?黃干傳》,有刪改)

A.干因留客邸/臥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xì)w/干

自見/熹夜不設(shè)榻/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

R.干因留客邸/臥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xì)w/干

自見熹/夜不設(shè)榻/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

C.干因留客邸/臥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xì)w/干

自見熹/夜不設(shè)榻/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

D.干因留客邸/臥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棄始?xì)w/干

自見/熹夜不設(shè)榻/不解帶/少倦則微坐/一倚或至達曙/

答案C

解析“干自見熹''一句中,“熹”做“見”的賓語,中間

不能斷開,故可排除A、D兩項?!安唤庖抡叨隆笔?/p>

說黃干兩個月沒有脫衣服,其間不能斷開,故可排除

B項。

【參考譯文】

黃干,字直卿,是福州閩縣人。黃干去拜見朱熹。當(dāng)

時大止卜大雪,到后朱黑卻已經(jīng)外出,于是黃十在客

棧留宿,寢臥和起身都在一張榻上,兩個月沒有脫衣

服,兩個月后朱熹才回來。黃干自從見到朱熹后,晚

上不再設(shè)置床榻(而臥),不再寬衣解帶,稍有疲倦就

略坐一會兒,有時一靠墻就到了天亮。朱熹告訴別人

說:“黃直卿意志堅定,致思刻苦,與他相處,很有好

處?!焙髞?,朱熹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黃丁。

3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李景讓,字后己,贈太尉橙孫也。性方毅有守。拜西

川節(jié)度使。以病丐致仕或諫公廉潔亡素儲不為諸子謀

邪景讓笑曰兒曹訴餓死乎書聞輒還東都以太子少保分

司C卒,年七十二C

(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一百二》)

A.以病丐致仕/或諫公/廉潔亡素儲/不為諸子謀邪/景

讓笑曰/兒曹語餓死乎/書/聞輒還東都/

B.以病丐致仕/或諫公/廉潔亡素儲/不為諸子謀邪/景

讓笑曰/兒曹詛餓死乎/書聞/輒還東都/

C.以病丐致仕/或諫/公廉潔亡素儲/不為諸子謀邪/景

讓笑曰/兒曹詛餓死乎/書聞/輒還東部/

D.以病丐致仕/或諫/公廉潔亡素儲/不為諸子謀邪/景

讓笑曰/兒曹詛餓死乎/書/聞輒還東都/

答案C

解析本題四個選項有兩處不同,分別是“或諫公”“書

聞,結(jié)合內(nèi)容,"或諫”意思是有人勸他,卜文的“廉

潔亡素儲''的主語是“公”,“或諫公”應(yīng)斷開,故可排除

A、B兩項?!皶劇笔亲嗾逻f交朝廷,不能斷開,故可

排除D項。

【參考譯文】

李景讓,字后己,是追贈太尉李懂的孫子。生性正直

剛毅,有節(jié)操。拜授西川節(jié)度使。因病請求退休,有

人勸他說:“公廉潔沒有一點積蓄,不為幾個兒子考慮

嗎?''李景讓笑著說:“兒子們難道能餓死嗎?”書疏遞

上,就回到東都。以太子少保在東都任職。后去世,

終年七十二歲。

3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韋放,字元直,車騎將軍睿之子。放性弘厚篤實輕財

好施于諸弟尤雍睦初放與吳郡張率皆有側(cè)室懷孕因指

為婚姻其后各產(chǎn)男女,未及成長而率亡,遺嗣孤弱,

放常贍恤之。

(節(jié)選自《梁書?韋放傳》)

A.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于諸弟尤雍睦/初/放與吳

郡張率皆有側(cè)室/懷孕因指為婚姻/

B.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于諸弟/尤雍睦/初放與吳

郡張率皆有側(cè)室懷孕/因指為始姻/

C.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于諸弟尤雍睦/初/放與吳

郡張率皆有側(cè)室懷孕/因指為婚姻/

D.放性弘厚篤實/輕財好施于諸弟/尤雍睦/初放與吳郡

張率皆有側(cè)室/懷孕因指為婚姻/

答案C

解析結(jié)合前后文,“弘厚篤實”是一個方面的品德,

“輕財好施”是另一個方面的品德,不能分開搭配,故

可排除B項。“懷孕”的主語是“側(cè)室”,不是“放”,故

可排除A、D兩項。

【參考譯文】

韋放,字元直,是車騎將軍韋睿的兒子。韋放性情寬

厚誠實,不看重私財,好施舍,和幾個弟弟尤其和

睦。起初,韋放和吳郡的張率都有妾懷孕,就約下婚

姻。后來各生男女,但未等孩子長大成人,張率就死

去了,留下的孩子勢孤力弱,韋放常接濟撫恤他們.

3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倪岳,字舜咨,上元人。岳好學(xué)文章敏捷博綜經(jīng)世之

務(wù)尚書耿裕方正持大體至禮文制度率待岳而決六年裕

改吏部岳遂代為尚書詔召國師領(lǐng)占竹于四川,岳力

諫,帝不從。

(節(jié)選自《明史?倪岳傳》)

A.岳好學(xué)/文章敏捷/博綜經(jīng)世之務(wù)/尚書耿裕方正持大

體/至禮文制度率待岳而決/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為尚

書/

B.岳好學(xué)文章/敏捷博綜/經(jīng)世之務(wù)/尚書耿裕方正持大

體/至禮文制度/率待岳而決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為尚

書/

C.岳好學(xué)/文章敏捷/博綜經(jīng)世之務(wù)尚書/耿裕方正持大

體/至禮文制度率待岳而決/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為尚

書/

D.岳好學(xué)文章/敏捷博綜/經(jīng)世之務(wù)尚書/耿裕方正持大

體/至禮文制度/率待岳而決六年/裕改吏部/岳遂代為尚

書/

答案A

解析這段話主要是敘述事情,句中出現(xiàn)的名詞較

多,如“岳文章尚書耿裕禮文制度六

年,,,,裕,,,,吏部,,,,尚書,,等,可以借助語法知識進行排

除。如“敏捷”是形容“文章”的,二者不能斷開,故可

排除R、D兩項0“尚書”是“耿裕”的官職,二者不能

斷開,故可排除C項。

【參考譯文】

倪岳,字舜咨,是上元人。倪岳好學(xué),文思敏捷,廣

泛綜覽經(jīng)世之務(wù)。尚書耿裕為人方正,秉持大禮,以

至禮文制度都要倪岳決斷。六年,耿裕調(diào)到吏部,由

倪岳代任禮部尚書。孝宗從四川召國師領(lǐng)占竹來京,

倪岳極力勸諫,孝宗不聽。

3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趙希瑁,字君錫,既舉進士,調(diào)汀州司戶。麗寇李元

礪方起,汀人震懼,郡會僚佐議守城,希瑁下坐無一

語,守異之曰不言得無有所見乎希埴曰守城非策也距

城三十里有關(guān)曰古城若悉精銳以扼其沖賊不足慮矣守

以付希培夜半,賊數(shù)百銜枚突至,希瑁嚴(yán)兵以待。賊

且至,始命矢石俱下,賊無一免,余黨聞風(fēng)而遁。

(節(jié)選自《宋史?趙希培傳》)

A.守異之/曰不言得無有所/見乎希瑁/曰守城非策也/

距城三十里有關(guān)口古城/若悉精銳以扼其沖/賊不足慮矣

/守以付希培/

B.守異之/日不言得無有所見乎/希瑁E]/守城非策也/

距城三十里有關(guān)曰古城若悉/精銳以扼其沖/賊不足慮矣

/守以付希瑯/

C.守異之曰/不言得無有所見乎/希珞E]/守城非策也/

距城二十里有關(guān)曰古城/若悉精銳以扼其沖/賊不足慮矣

/守以付希瑁/

D.守異之曰/不言得無有所見乎希培/E1/守城非策也/

距城三十里有關(guān)曰古城/若悉精銳以扼其/沖賊不足慮矣

/守以付希瑁/

答案C

解析本題中,前兩個"日”可看作是斷句的標(biāo)志,其

后應(yīng)斷開,故可排除A、B兩項。再比較C、D兩

項,“得無……乎”是固定結(jié)構(gòu),“希琪”是人名,再結(jié)

合上下文可知,C項正確。

【參考譯文】

趙希瑁,字君錫,中進士以后,調(diào)任汀州司戶。恫寇

李兀礪止起事,河州白姓震驚懼怕,州里聚集官吏商

議守城,趙希瑁坐在末位一言不發(fā)。知州感到奇怪,

說道:“莫非有什么見解嗎?''趙希培說:“守城不是辦

法。離城三十里有一座古城,如果調(diào)發(fā)全部精兵來把

守要道,就用不著擔(dān)心強盜了?!爸菥桶阉桓督o趙

希瑁。半夜,強盜幾百人口中銜枚突然來到,趙希瑁

整兵以待。強盜將要到來,才下令一起往下射箭投

石,強盜沒有一個逃脫,其余的同黨聞風(fēng)而逃。

3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羅含,字君章,桂陽耒陽人也。含幼孤,為叔母朱氏

所養(yǎng)。少有志向嘗晝臥夢一鳥文彩異常飛入口中因驚

起說之朱氏曰鳥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

新。

(節(jié)選自《晉書?列傳第六十二》)

A.少有志向/嘗晝臥夢/一鳥文彩異常/飛入口中/因驚

起說之/朱氏曰/鳥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B.少有志向/嘗晝臥夢/一鳥文彩異常/飛入口中/因驚

起/說之朱氏曰/鳥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C.少有志向/嘗晝臥/夢一鳥文彩異常/飛入口中/因驚

起說之/朱氏曰/鳥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D.少有志向/嘗晝臥/夢一鳥文彩異常/飛入口中/因驚

起/說之朱氏曰/鳥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答案C

解析注意“一鳥文彩異常”是“夢”的內(nèi)容,不能斷

開,故可排除A、B兩項?!爸焓稀弊龊缶涞闹髡Z,前

面應(yīng)斷開,故可排除D項。

參考譯文

羅含,字君章,是桂陽耒陽人。羅含幼年時成了孤

兒,是被叔母朱氏養(yǎng)大的。羅含少年時有大志向,曾

經(jīng)白天睡覺時,夢見一只鳥毛色異常艷麗錯雜,飛進

自己口中,于是驚醒起來說起這事。叔母朱氏說:“鳥

毛色艷麗錯雜,預(yù)示你以后一定能寫出好文章。“從此

以后,羅含作文的才思一天比一天進步。

4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謝遷,字于喬,余姚人。帝(指明孝宗)居?xùn)|宮時,遷

己為講官及是與日講務(wù)積誠開帝意前夕必正衣冠習(xí)誦

及進講敷詞詳切帝數(shù)稱善。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七十二,有刪改)

A.遷已為講官/及是/與日講務(wù)/積誠開帝意/前夕必正

衣冠習(xí)誦/及進講/敷詞詳切/帝數(shù)稱善

B.遷已為講官/及是/與日講/務(wù)積誠開帝意/前夕必正

衣/冠習(xí)誦及進講/敷詞詳切/帝數(shù)稱善

C.遷己為講官/及是/與日講/務(wù)積誠開帝意/前夕必正

衣冠習(xí)誦/及進講/敷詞詳切/帝數(shù)稱善

D.遷已為講官/及是/與日講務(wù)/積誠開帝意/前夕必正

衣/冠習(xí)誦及進講/敷詞詳切/帝數(shù)稱善

答案C

解析句中“正''的對象是“衣冠”,不能斷開,故可排

除B、D兩項?!胺e誠開帝意''是"務(wù)”的賓語,不能斷

開,故可排除A項。

參考譯文

謝遷,字于喬,是余姚人。孝宗為太子時,謝遷已是

講官,到這時,參加日講,致力于竭誠啟發(fā)開導(dǎo)皇

帝。日講前天晚上,他必定衣冠整齊地練習(xí)背誦;到

為皇帝講解經(jīng)史時,對詞的講解詳細(xì)準(zhǔn)確,孝宗多次

稱贊他。

4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李弼字景和,遼東襄平人也。魏永安元年,爾朱天光

辟為別將,從天光西討,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虜將

軍,封石門縣伯,邑五百戶.天光赴洛弼因隸侯莫陳

悅為大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

中正尋除南秦州刺史隨悅征討屢有克捷。

(節(jié)選自《周書?李弼傳》,有刪改)

A.天光赴洛弼/因隸侯莫陳悅/為大都督加/通直散騎常

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尋/除南秦州刺史/隨

悅征討/屢有克捷

B.天光赴洛/弼因隸侯莫陳悅/為大都督/加通直散騎常

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尋除南秦州刺史/隨

悅征討/屢有克捷

C.天光赴洛弼/因隸侯莫陳悅/為大都督/加通直散騎常

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尋除南秦州刺史/隨

悅征討/屢有克捷

D.天光赴洛/弼因隸侯莫陳悅/為大都督加/通直散埼常

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尋/除南秦州刺史/隨

悅征討/屢有克捷

答案B

解析原文標(biāo)點:天光赴洛,弼因隸侯莫陳悅,為大

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

大中正。尋除南秦州刺史。隨悅征討,屢有克捷。

【參考譯文】

李弼,字景和,是遼東襄平人。魏永安元年,爾朱天

光任命他為別將,他隨從爾朱天光西征,打敗赤水

蜀。憑借戰(zhàn)功升任征虜將軍,封石門縣伯,食邑五百

戶。爾朱天光前去洛陽,李弼隸屬侯莫陳悅,任大都

督,加授通直散騎常侍銜C太昌初年,被任命為清河

郡守、恒州大中正。不久又任南秦州刺史。跟隨侯莫

陳悅征戰(zhàn),多次取得勝利。

4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李遷哲,字孝彥,安康人也。遷哲每率驍勇為前鋒,

所在攻戰(zhàn),無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

里。時信州為蠻酋向五子王等所圍弘又遣遷哲赴援比

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聞遷哲至狼狽遁走。(節(jié)選自《周

公?李遷哲傳》)

A.時信州為蠻酋/向五子王等所圍弘/又遣遷哲赴援/比

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聞遷哲至/狼狽遁走

B.時信州為蠻酋向五子王等所圍/弘又遣遷哲赴援/比

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聞?wù)苤?狼狽遁走

C.時信州為蠻酋向五子王等所圍/弘又遣遷哲赴援/比

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聞遷哲至/狼狽遁走

D.時信州為蠻酋/向五子王等所圍弘/又遣遷哲赴援/比

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聞遷哲至/狼狽遁走

1()、答案C

解析原文標(biāo)點:時信州為蠻酋向五子王等所圍,弘

又遣遷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聞遷哲

至,狼狽遁走。

參考譯文

李遷哲,字孝彥,是安康人。李遷哲常常率領(lǐng)勇猛之

士擔(dān)任前鋒,每次作戰(zhàn),無不身先士卒,共攻占十八

州,開拓疆十二千余里C當(dāng)時信州為蠻族首領(lǐng)向五子

王等人所包圍,田弘又派李遷哲前去救援。等趕到

時,信州已經(jīng)淪陷。向五子王等人聽說李遷哲到了,

嚇得狼狽逃跑。

七、文化常識。

43、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

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號紀(jì)年的方法。此外,古代還有

用干支紀(jì)年或年號與干支合起來紀(jì)年的。

B.“參知政事”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wù)長官

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zhí)”。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廟號。著名人物有漢高祖劉

邦、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等。

D.薨,古人對身故有多種方式的描述,古代稱諸侯或

有爵位的高官死去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

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

解析:選A“都是以皇帝的年號紀(jì)年的方法”錯誤,“世

宗”是皇帝的廟號。

44、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字,又稱“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古代男

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還起了表示德

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字。

B.童子,指童子科考試。童子科是古代選拔人才的制

度,漢代已有,始以薦舉為主,后增加考試,只有通

過考試的書生才稱童生。

C.五經(jīng),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稱?!对姟窚厝釋捄?,

《書》疏通知遠(yuǎn),《易》潔靜精微,《禮》恭儉莊

敬,《春秋》屬詞比事。

D.刑部,又稱“秋官”“憲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

管刑法、獄訟等事務(wù)。其最高長官是刑部尚書。

解析:選B根據(jù)明清科舉制度,凡是習(xí)舉業(yè)的讀書

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的,都稱

作童子。

45、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除,指任命官職,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職。

B.弱冠,指男子20歲,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成

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逐比較年少,故

稱“弱”。

C.丁內(nèi)艱,是古代喪制名,凡子遭母喪或?qū)O遭祖母喪

稱“丁內(nèi)艱

D.至順,是元文宗的年號,帝王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

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如“元貞延祐仁宗至

正”。

解析:選D“仁宗”是廟號,而非年號。

46、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茂才,原作秀才,東漢因避光武帝劉秀的諱而改為

茂才C明清兩代,秀才是鄉(xiāng)試中試者的統(tǒng)稱C

B.國子博士,國子監(jiān)的官員。國子監(jiān)是元、明、清三

代國家設(shè)立的最高學(xué)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gòu),又稱“太

學(xué),,“國學(xué)

C.起居注,我國古代記錄帝王的言行錄,記錄的內(nèi)容

甚為廣泛,是歷代撰修國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禮樂,指用禮樂教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

部分;禮指各種禮節(jié)規(guī)范,樂指音樂。

解析:選A明、清兩代專門用來稱府、州、縣學(xué)的生

員為“秀才要取得這種資格,必須在學(xué)道或童子試

中被取錄。而鄉(xiāng)試中試者應(yīng)稱為舉人。

47、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進士第一,即狀元。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元、

明、清時期,貢士經(jīng)殿試后,及第者皆稱進士,且分

為三甲,一甲稱為狀元,二甲稱為榜眼,三甲稱為探

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國刑罰、律

令及審核刑名;“三省”即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六部”即指吏部、禮部、兵部、戶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農(nóng)歷每月的初一,在莊

子的《逍遙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

"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請退職的委婉說法,意為請求使骸骨

歸葬故鄉(xiāng),回老家安度晚年;與“致什”有區(qū)別,“致

仕”是指官員因為年齡原因而退休,把官職交還給皇

帝。

解析:選A進二分為三甲:一甲三人,賜進士及第;

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其中一甲三人

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

文化常識

4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

的一項是()

A.“銜枚”是古代行軍時,士卒口中銜著形狀如筷子的

器具,防止喧嘩,以免被發(fā)覺。

B.“出”是指京官因獲罪被貶謫到地方任職,如白居易

《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貧賤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與平民的

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著。

D.“賄贈”是指封建時代,死者的上司及親戚朋友拿出

錢財幫助喪家辦理喪事的習(xí)俗。

B【解析】“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獲罪被貶

謫。

49、下列對課文中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

項是()

A.明清形成了完備的科舉考試制度,共分院試、鄉(xiāng)

試、會試和殿試四級??贾袝嚨姆Q為貢士。

B.古代音樂分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

音。變徵是徵的變調(diào),聲調(diào)激憤;羽,聲調(diào)悲涼。

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zé)原為

護衛(wèi)、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zhàn)國始有,

秦漢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為各部要

職。郎中作為醫(yī)生的稱呼始自宋代。

D.宗廟,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宗的場所,又稱祖

廟。古人把宗廟、社稷與國家視為一體,常以宗廟、

社稷代指國家。

B【解析】B項,根據(jù)《荊軻刺秦王》中的“為變徵之

聲,士皆垂淚涕泣”和“復(fù)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可

知,“變徵”的聲調(diào)悲涼,“羽”的聲調(diào)激憤。選項的解

釋正好相反。

5()、下列對《史記選讀》中相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解

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易服色:更改服飾器物的顏色?!短饭孕颉愤x

文中指漢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將漢朝開國時承

襲秦朝的水德(崇尚黑色)改為土德(崇尚黃色)。

B.璽符節(jié):璽,原為印的統(tǒng)稱,秦始皇規(guī)定皇帝之印

稱“璽符為古代君王征調(diào)兵將時的憑證。節(jié),為古

代使者所持,作為代表皇帝的象征。

C.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少牢”,只有羊、豕為“太

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

有所區(qū)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D.古代行軍以車為陣。出入之處,仰起兩輛車子,使

兩車的轅相向交接為門,叫做“轅門”。后來也指領(lǐng)兵

將領(lǐng)的營門及督撫等官署的外門。

C【解析】牛、羊、豕二牲全備為“太牢”,只有羊、豕

為,,少牢,,,恰恰說反了。

51、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常識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

的一項是()

A.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fā)扎成丫髻,叫總角,后來用

“總角”指代少年時代。

B.古時乘車,站在車的左邊擔(dān)任警衛(wèi)的人叫作參乘,

“乘”是兩匹馬拉的車。

C.“視事”指官吏到地方檢查公務(wù);“下車”指官吏到

任;“乞骸骨”指古代官員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

歸葬故鄉(xiāng),類似的詞語還有“致仕”“歸田”等。

D.古時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

“既望”,最后一大叫"晦

B【解析】B項,“左邊”和“兩匹馬”解釋錯誤,參乘應(yīng)

該是站在車的右邊擔(dān)任衛(wèi)的人;“乘”是四匹馬拉的

車。故選Bo

52、下面的文化常識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孝廉是漢代以來舉薦人才的一種科目,舉薦孝順父

母、品行方正的人。漢武帝時開始令郡國每年推舉孝

廉各一名,晉時仍保留此制,但略有變化。

B.古人紀(jì)年,主要有干支紀(jì)年和帝王紀(jì)年兩種。干支

紀(jì)年循環(huán)往復(fù),易造成混亂,古人常并用帝王紀(jì)年和

干支紀(jì)年,如“永和九年,歲在癸丑

C.唐代習(xí)慣以行第、郡望、官職稱呼別人,如《祭十

二郎文》中的十一郎就是以行第稱人,稱韓愈為韓昌

黎就是以為官之地來稱呼。

D.“殺青”指寫定著作,完成作品。古時把書寫在竹簡

上,為防蟲蛀和便于書寫,先把竹簡用火烤干叫做殺

青。

C【解析】C項,“稱韓愈為韓昌黎就是以為官之地來

稱呼''說法錯誤,"韓昌黎''是以郡望稱人。故選C。

八、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每空3分,共27分)

【注:加橫線的是人名】

53.契丹深入,民驚擾,爭趣楊劉渡,而舟人邀利,不

以時濟。____________

54.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____________

55.光三上書自引咎,不報。____________

56.(勾踐)賑貧吊死,與白姓同其勞。____________

57.蓋一家之事,無緩急巨細(xì),皆所當(dāng)知。

58.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是,而操此業(yè)不輟。

59.故人過我而死焉,無乃不可乎?

60.乖人事,違天時____________

【答案】(53-58題全是最近高調(diào)上的練習(xí)題里面的句

子,第7題出自《烏有先生傳》,第8題考查學(xué)生運

用“句式推斷法”)

趣:通“趨”,奔向得無……耶:該不會……

吧?報:回復(fù),答復(fù)賑:救濟

無:無論過:拜訪無乃……乎:恐怕……

吧?操:從事乖:違背

九、文言文閱讀(共19分)

崔與之,字正子,少卓葷有奇節(jié),不遠(yuǎn)數(shù)千里游太

學(xué)。紹熙四年舉進士,廣之士由太學(xué)取科第自與之

始。授濟州司法參軍。常平倉久弗葺,慮雨壞米,撤

居廨瓦覆之??な赜苾冻F街e,堅不可,守敬

服,更薦之。調(diào)淮西提刑司檢法官。民有窘于豪民逋

負(fù),毆死其子誣之者,其長欲流之。與之曰:“小民計

出倉猝,忍使一家轉(zhuǎn)徙乎?況故殺子孫,罪止徒?!睂?/p>

特授廣西提點刑獄遍歷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無擾州

縣而停車裁決獎廉劾貪風(fēng)采凜然。朱崖地產(chǎn)苦橙,民

或取葉以代茗,州郡征之,歲五白緡,瓊?cè)艘约惪?/p>

為衣衾,工作皆婦人,役之有至期年者,棄稚違老,

民尤苦之。與之皆為榜免。其他利病,罷行甚眾。

召為秘書少監(jiān),軍民遮道垂涕,與之力辭召命,竟

還。將度嶺,趣召不已,行次池口,聞金人至邊,乃

造朝奏:“今邊聲可慮者非一,惟山東忠義區(qū)處耍不容

緩?!鼻昂罄凼钄?shù)千言,每嘆養(yǎng)虎將自遺患。升秘書監(jiān)

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未幾,成都帥董居誼以默

貨為叛卒所逐,總領(lǐng)楊九鼎遇害,蜀大擾。與之以選

為煥章閣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撫使,至即帖然。

先是,軍政不立,戎帥多不協(xié)和。與之戒以同心體國

之大義,于是戎帥協(xié)和,而軍政始立。

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C蜀人思之,肖其像

于成都仙游閣,以配張詠、趙撲,名三賢祠。理宗即

位,累遷,皆力辭。乃訪以政事之孰當(dā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