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_第1頁
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_第2頁
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_第3頁
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_第4頁
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語料庫剖析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一、引言1.1研究背景1.1.1英語全球化與寫作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英語已成為國際交流中最為重要的語言之一,廣泛應用于商業(yè)、科技、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無論是跨國公司間的商務合作,還是國際學術會議中的成果分享,亦或是社交媒體上的全球互動,英語的使用頻率都在持續(xù)攀升。英語寫作作為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有效溝通與交流的關鍵技能。從學術研究角度來看,國際上絕大多數(shù)的頂尖期刊和學術會議都以英語作為主要的交流語言。學者們?nèi)粝朐趪H學術舞臺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就必須具備出色的英語寫作能力。通過嚴謹、準確的英語寫作,學者們能夠清晰地闡述自己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結論,與全球同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從而推動學術的進步與發(fā)展。例如,在自然科學領域,像《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等國際知名期刊,每年發(fā)表的大量研究論文都以英語呈現(xiàn),這些論文不僅是科研成果的展示,更是全球科研人員共同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載體。在職業(yè)發(fā)展方面,英語寫作能力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眾多國際企業(yè)和跨國公司要求員工具備良好的英語寫作能力,無論是撰寫工作報告、項目提案,還是與國外客戶進行郵件溝通,流暢、準確的英語寫作都能確保信息傳達的高效與準確,為職業(yè)發(fā)展開辟更廣闊的空間。比如,在國際貿(mào)易中,商務合同的起草、商業(yè)信函的往來都需要精準的英語表達,任何一個細節(jié)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據(jù)相關調(diào)查顯示,具備優(yōu)秀英語寫作能力的職場人士在晉升機會和薪資待遇方面往往更具優(yōu)勢。此外,英語寫作還是深入理解英語國家文化、歷史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通過閱讀和寫作英語,人們能夠接觸到英語國家豐富的文學作品、歷史文獻和社會評論,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其文化內(nèi)涵和思維方式,促進跨文化交流與理解。例如,閱讀莎士比亞的戲劇、簡?奧斯汀的小說等經(jīng)典文學作品,能夠讓讀者感受到英國文學的魅力和英國社會的風貌;而通過寫作對這些作品進行分析和評論,則能進一步加深對其文化背景和價值觀的理解。1.1.2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現(xiàn)狀盡管英語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從小學到大學,英語一直是必修課程,但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寫作能力卻普遍較為薄弱。在各類英語考試中,寫作部分往往是學生得分較低的環(huán)節(jié)。以雅思考試為例,根據(jù)英國文化協(xié)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國考生在雅思寫作中的平均成績明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國內(nèi)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寫作部分的平均分也不盡如人意,反映出學生在英語寫作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常常出現(xiàn)詞匯運用不當?shù)那闆r。很多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但對詞匯的用法和搭配了解不夠深入,導致在寫作中出現(xiàn)用詞錯誤或表達不地道的現(xiàn)象。例如,將“提高水平”表達為“raisethelevel”,而正確的搭配應該是“improvethelevel”或“raisethestandard”。此外,學生們還常常過度依賴簡單詞匯,缺乏運用高級詞匯和短語來豐富表達的能力,使得文章顯得單調(diào)乏味。語法錯誤也是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常見的問題之一。主謂不一致、時態(tài)混亂、句子結構不完整等語法錯誤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文章的準確性和流暢性。例如,“Hegotoschoolbybikeeveryday.”這句話中,“go”的形式錯誤,應該使用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goes”。這些語法錯誤不僅會降低文章的質量,還可能導致讀者對作者的語言能力產(chǎn)生質疑。除了詞匯和語法問題,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還存在邏輯結構不清晰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寫作時缺乏明確的思路和組織架構,段落之間的銜接不自然,觀點的闡述缺乏連貫性和說服力。例如,在論述某個觀點時,學生可能會列舉多個論據(jù),但這些論據(jù)之間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使得文章顯得雜亂無章。此外,學生們還常常忽視寫作的格式和規(guī)范,如書信、議論文等不同文體的格式要求掌握不夠準確。深入分析后發(fā)現(xiàn),跨文化語用失誤是影響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往往會不自覺地受到母語文化的影響,導致在語言表達、思維方式和交際策略等方面出現(xiàn)失誤。例如,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在表達感謝時通常會直接說“Thankyou”,而中國學生可能會受到漢語文化中謙虛的影響,過度表達感謝或使用不恰當?shù)幕貞绞剑纭癗evermind”,這會讓英語母語者感到困惑。又如,在寫作中,中國學生的思維方式可能更傾向于含蓄、委婉,而英語文化則更強調(diào)直接、明確,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會導致文章的風格和表達方式不符合英語的習慣。1.2研究目的與意義本研究旨在借助語料庫這一強大工具,深入分析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現(xiàn)象。通過對大量真實語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面揭示跨文化語用失誤的類型、特征及產(chǎn)生原因,從而為提高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和英語寫作水平提供有針對性的參考和建議。從理論層面來看,本研究有助于豐富跨文化語用學的研究內(nèi)容。以往關于跨文化語用失誤的研究多聚焦于口語交際領域,對英語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關注相對較少。本研究將研究視角拓展到英語寫作這一重要的語言輸出形式,通過對語料庫中豐富數(shù)據(jù)的挖掘和分析,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跨文化語用失誤在不同語言情境下的表現(xiàn)形式和規(guī)律,為跨文化語用學的理論發(fā)展提供實證支持。例如,通過對語料庫中不同體裁、主題的英語寫作樣本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跨文化語用失誤在不同語境下的變化趨勢,進一步完善跨文化語用學的理論框架。在實踐方面,本研究對英語教學和學習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于英語教師而言,研究結果能夠幫助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跨文化語用問題,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教師可以根據(jù)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常見跨文化語用失誤類型,設計專門的教學活動,加強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針對學生在詞匯運用和句子結構方面的跨文化語用失誤,教師可以引入更多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英語詞匯和語法的語用內(nèi)涵,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導致的錯誤。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本研究結果為他們提供了明確的改進方向。學習者可以通過對自身寫作中跨文化語用失誤的認識,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訓練,提高自己的英語寫作水平。例如,學習者可以根據(jù)研究中總結的跨文化語用失誤案例,進行對比分析,反思自己在寫作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在今后的寫作中避免類似錯誤的發(fā)生。同時,本研究還可以激發(fā)學習者對跨文化交際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1.3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本研究主要采用語料庫分析法,借助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等專業(yè)語料庫,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寫作樣本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語料庫中包含了大量來自不同學習階段、不同背景的英語學習者的真實寫作語料,這些豐富的數(shù)據(jù)資源為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運用語料庫分析工具,能夠對語料進行詞性標注、頻率統(tǒng)計、搭配分析等操作,從而精準地識別出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實例,并對其進行量化分析,揭示跨文化語用失誤在詞匯、語法、語篇等層面的分布規(guī)律和出現(xiàn)頻率。在分析過程中,將結合具體的實例研究,深入探討跨文化語用失誤的表現(xiàn)形式和產(chǎn)生原因。對于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典型跨文化語用失誤案例,從語言、文化、認知等多個角度進行剖析。比如,在分析“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它很interesting”這樣的句子時,不僅要關注“interesting”一詞在語義和語用方面的不當使用,還要探討背后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異以及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通過這種實例研究,能夠更加直觀、深入地理解跨文化語用失誤的本質和內(nèi)在機制。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實現(xiàn)了多維度分析。以往對跨文化語用失誤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單一維度,而本研究將從語言、文化、認知等多個維度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進行綜合分析。在語言維度,分析詞匯、語法、語篇等層面的失誤表現(xiàn);在文化維度,探討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語用失誤的影響,如價值觀、思維方式、社交禮儀等方面的差異;在認知維度,研究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策略與跨文化語用失誤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能夠更全面、深入地揭示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二是提出了針對性策略?;趯缥幕Z用失誤的分析結果,本研究將提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學習策略,以幫助中國英語學習者提高跨文化意識和英語寫作水平。在教學方面,建議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融入跨文化語用知識,通過案例分析、對比教學等方式,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和英語語用規(guī)則,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學習方面,鼓勵學習者主動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增加閱讀量,提高對英語語言和文化的敏感度,同時注重反思自己的寫作過程,總結經(jīng)驗教訓,避免類似的跨文化語用失誤再次發(fā)生。二、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2.1跨文化語用失誤理論2.1.1定義與分類跨文化語用失誤是指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由于交際雙方對語言的語用規(guī)則、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等方面的理解和運用存在差異,導致言語交際出現(xiàn)不恰當、不準確甚至失敗的現(xiàn)象。這種失誤并非簡單的語言形式錯誤,而是涉及到語言使用的得體性和有效性,往往會影響交際的順利進行,甚至引發(fā)誤解和沖突。例如,在國際商務談判中,一方由于不了解對方國家的商務禮儀和文化習慣,使用了不恰當?shù)恼Z言表達方式,可能會使對方感到不被尊重,從而影響談判的氛圍和結果。英國語言學家珍妮?托馬斯(JennyThomas)在1983年發(fā)表的《跨文化語用失誤》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語用失誤的概念,并將其分為語言語用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兩類。語言語用失誤主要是指由于對目的語的語言規(guī)則和語用原則掌握不足,導致在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語言形式與語用意義不一致的情況。這種失誤通常表現(xiàn)為詞匯、語法、句法、表達方式等方面的錯誤,使聽話者難以準確理解說話者的意圖。例如,將“我已經(jīng)吃了飯”翻譯為“Ihavealreadyeatenthemeal”,雖然語法上看似正確,但在英語中更常用的表達是“Ihavealreadyhaddinner”。這里,“eatthemeal”的用法不符合英語的習慣表達,屬于語言語用失誤。社交語用失誤則主要源于交際雙方文化背景的差異,導致在語言選擇和使用上未能遵循對方文化的社交準則和習慣,從而影響交際效果。這種失誤涉及到社會文化、價值觀、思維方式、社交禮儀等多個層面,與交際雙方的身份、地位、語域、話題熟悉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例如,在中國文化中,人們見面時常用“你吃了嗎?”來打招呼,表達一種友好和關心;但在英語文化中,這樣的問候可能會被誤解為對方有邀請吃飯的意圖,因為英語國家的人更習慣用“Hello”“Howareyou?”等簡單的問候語。如果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與英語母語者交流時,直接使用“Haveyoueaten?”來打招呼,就可能會引發(fā)社交語用失誤。2.1.2相關理論言語行為理論由英國哲學家約翰?奧斯?。↗.L.Austin)提出,后經(jīng)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J.R.Searle)進一步完善。該理論認為,語言不僅僅是用于傳遞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種行為方式,說話本身就是在實施某種行為。一個完整的言語行為通常包括三個層面:言內(nèi)行為(locutionaryact),即說出有意義的話語,表達字面意思;言外行為(illocutionaryact),指通過話語表達說話者的意圖,如請求、命令、承諾等;言后行為(perlocutionaryact),是指話語對聽話者產(chǎn)生的實際效果,如使聽話者采取行動、改變想法等。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不同文化對言語行為的理解和實施方式存在差異,常常會導致語用失誤。例如,在中國文化中,當人們說“你能幫我一下嗎?”時,往往不僅僅是詢問對方是否有能力幫忙,更可能是一種委婉的請求;但在英語文化中,這句話可能只是單純的詢問能力,若對方?jīng)]有理解到其中的言外之意,就可能不會給予幫助,從而導致交際失敗。合作原則由美國哲學家格賴斯(H.P.Grice)提出,他認為在所有的語言交際活動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說話者和聽話者之間存在一種默契,遵循著一些基本原則,即合作原則。合作原則包括四個準則:數(shù)量準則(QuantityMaxim),要求說話者提供的信息應適量,不多也不少;質量準則(QualityMaxim),強調(diào)說話者應保證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不說虛假或缺乏足夠證據(jù)的話;關系準則(RelationMaxim),規(guī)定說話內(nèi)容應與話題相關;方式準則(MannerMaxim),要求說話者表達清晰、簡潔、有條理,避免晦澀、歧義。然而,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這些準則的理解和遵循程度可能存在差異,容易引發(fā)語用失誤。比如,在一些文化中,人們可能更注重委婉表達,會通過間接的方式傳遞信息,這可能會違反合作原則中的方式準則,導致對方難以理解其真實意圖。禮貌原則由英國語言學家利奇(G.N.Leech)提出,是對合作原則的補充和完善。禮貌原則包括六個準則:策略準則(TactMaxim),盡量減少對別人的損失,增加對別人的益處;寬宏準則(GenerosityMaxim),盡量減少對自己的益處,增加對自己的損失;贊揚準則(ApprobationMaxim),盡量減少對別人的批評,增加對別人的贊揚;謙虛準則(ModestyMaxim),盡量減少對自己的贊揚,增加對自己的批評;贊同準則(AgreementMaxim),盡量減少與別人的分歧,增加與別人的一致;同情準則(SympathyMaxim),盡量減少對別人的反感,增加對別人的同情。不同文化對禮貌的理解和表達方式各不相同,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果不了解對方文化的禮貌原則,就可能會出現(xiàn)語用失誤。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在接受贊揚時通常會表示感謝,如“Thankyou”;而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往往會表現(xiàn)出謙虛,回應“哪里哪里”“過獎了”等。如果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與西方人士交流時,對贊揚的回應不符合西方的禮貌原則,就可能會讓對方感到困惑或誤解。2.2語料庫在語言研究中的應用語料庫作為一種大規(guī)模的電子文本集合,其數(shù)據(jù)來源于真實的語言使用場景,這使得基于語料庫的研究能夠更準確地反映語言的實際運用情況。與傳統(tǒng)的語言研究方法相比,語料庫研究不再依賴于研究者的直覺或有限的語言樣本,而是通過對海量真實語料的分析,揭示語言使用的規(guī)律和特點。例如,在研究英語詞匯的搭配時,通過對語料庫中大量文本的檢索和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xiàn)哪些詞匯經(jīng)常一起出現(xiàn),以及它們在不同語境中的搭配模式,從而為詞匯教學和學習提供更準確、更豐富的信息。在語言研究領域,語料庫的應用十分廣泛,涵蓋了多個重要方面。在詞匯研究中,語料庫能夠精確統(tǒng)計詞匯的使用頻率、搭配信息以及語義韻等。以“make”這個常用動詞為例,通過對語料庫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它與不同名詞的搭配頻率和語義傾向,如“makeadecision”(做出決定)、“makeprogress”(取得進步)等,這有助于學習者更準確地掌握詞匯的用法,避免因詞匯搭配不當而產(chǎn)生的跨文化語用失誤。在語法研究方面,語料庫為語法規(guī)則的驗證和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對大量真實語料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語法規(guī)則在實際使用中的變異和例外情況,從而完善語法理論。比如,在研究英語的時態(tài)用法時,語料庫分析可以揭示不同時態(tài)在不同語境中的使用頻率和語義差異,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時態(tài)。語料庫還在語言教學、翻譯研究等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語料庫中的真實語料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接觸到更貼近實際使用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從語料庫中選取一些包含常見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句子,讓學生進行分析和糾正,從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語用能力。在翻譯研究中,語料庫可以幫助研究者分析翻譯文本的語言特點和翻譯策略,為翻譯教學和實踐提供參考。比如,通過對平行語料庫的對比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譯者在處理特定語言現(xiàn)象時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從而為提高翻譯質量提供指導。在本研究中,語料庫將為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分析提供關鍵的數(shù)據(jù)支持。借助語料庫,能夠全面收集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寫作樣本,這些樣本涵蓋了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學習者,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通過對這些語料的細致分析,可以準確識別出各種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實例,并對其進行系統(tǒng)分類和量化研究。比如,通過對語料庫中英語寫作樣本的詞性標注和搭配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學習者在詞匯選擇和運用上的跨文化語用失誤;通過對句子結構和語篇組織的分析,可以揭示學習者在語法和語篇層面的跨文化語用問題。語料庫分析工具還能幫助研究者快速、準確地統(tǒng)計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出現(xiàn)頻率和分布規(guī)律,為后續(xù)的原因分析和對策提出奠定堅實的基礎。2.3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2.3.1國外研究國外學者對跨文化語用失誤的研究起步較早,成果豐碩。珍妮?托馬斯(JennyThomas)1983年發(fā)表的《跨文化語用失誤》一文,被視為該領域的經(jīng)典之作。她明確界定了語用失誤的概念,將其分為語言語用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并深入探討了語用失誤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為后續(xù)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此后,眾多學者圍繞跨文化語用失誤展開了廣泛研究,涵蓋言語行為、禮貌原則、會話含義等多個方面。在言語行為研究中,奧斯?。↗.L.Austin)和塞爾(J.R.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為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分析提供了重要框架。學者們通過對比不同文化背景下言語行為的實施方式和理解差異,揭示了跨文化語用失誤的產(chǎn)生機制。例如,對請求、道歉、拒絕等言語行為的跨文化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文化在言語行為的表達方式、禮貌程度和語境適應性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在拒絕他人請求時,通常會采用較為直接的方式,并給出明確的理由;而在日本文化中,人們則更傾向于使用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避免直接拒絕,以免傷害對方的面子。這種文化差異容易導致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禮貌原則也是國外跨文化語用失誤研究的重點領域。利奇(G.N.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包括策略準則、寬宏準則、贊揚準則、謙虛準則、贊同準則和同情準則。不同文化對這些準則的理解和運用存在差異,這是導致社交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比如,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在接受贊揚時,通常會遵循贊揚準則,直接表達感謝,以體現(xiàn)自信和對對方的尊重;而在中國文化中,人們更傾向于遵循謙虛準則,對贊揚表示謙虛和低調(diào),回應“過獎了”“哪里哪里”等。如果在跨文化交際中,雙方不了解對方文化的禮貌原則,就可能會產(chǎn)生誤解和語用失誤。在語料庫應用于跨文化語用研究方面,國外也取得了顯著進展。隨著語料庫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利用語料庫分析真實語言數(shù)據(jù),研究跨文化語用現(xiàn)象。例如,通過對平行語料庫的分析,研究者可以對比不同語言在表達相同概念或實施相同言語行為時的差異,從而發(fā)現(xiàn)跨文化語用失誤的規(guī)律。一些學者利用英語本族語者和非本族語者的語料庫,研究詞匯、語法、語篇等層面的跨文化語用差異,為跨文化語用教學和學習提供了實證依據(jù)。通過對語料庫中大量英語寫作樣本的分析,發(fā)現(xiàn)非本族語者在詞匯搭配、句子結構和語篇連貫等方面存在較多的跨文化語用失誤,這些失誤與他們對英語語言和文化的理解不足密切相關。2.3.2國內(nèi)研究國內(nèi)學者對跨文化語用失誤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在借鑒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黃次棟于1984年在《語用學與語用錯誤》一文中,首次提出“語用錯誤”概念,詳細闡述了十種不同的語用錯誤,并強調(diào)在語言學習中掌握語用知識的重要性。此后,何自然、嚴莊等學者對語用失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以托馬斯的理論為基礎,從語言語用和社交語用兩個層面分析了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的語用失誤現(xiàn)象,并探討了失誤產(chǎn)生的原因,如母語負遷移、文化差異、目的語知識不足等。在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實證研究方面,國內(nèi)學者運用問卷調(diào)查、訪談、語料庫分析等方法,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口語和寫作中的語用失誤進行了廣泛調(diào)查。一些研究通過對英語課堂教學和日常交際的觀察,收集了大量的語用失誤實例,并對其進行分類和分析。例如,通過對學生英語寫作樣本的分析,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詞匯運用上存在大量的跨文化語用失誤,如詞匯搭配不當、詞義理解錯誤等。在語法方面,學習者也常常出現(xiàn)因受母語語法規(guī)則影響而導致的語用失誤,如句子結構混亂、時態(tài)使用錯誤等。盡管國內(nèi)在跨文化語用失誤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部分研究對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分析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未能充分揭示失誤產(chǎn)生的內(nèi)在機制。在研究方法上,雖然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等方法被廣泛應用,但語料庫分析等新興方法的應用還不夠充分,導致研究數(shù)據(jù)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此外,針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跨文化語用失誤的系統(tǒng)性研究相對較少,對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專業(yè)背景學習者的語用失誤差異研究不夠深入,在如何將研究成果有效應用于英語教學實踐方面,也有待進一步探索。三、研究設計3.1語料庫選擇與數(shù)據(jù)收集本研究選用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hineseLearnerEnglishCorpus,簡稱CLEC)作為主要的數(shù)據(jù)來源。該語料庫是由桂詩春和楊惠中教授主持建設,是國家社科基金“九五”規(guī)劃項目“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學習者英語失誤分析(Corpus-basedAnalysisofChineseLearnerEnglish,CBACLE)”的重要組成部分。CLEC具有豐富的數(shù)據(jù)資源和廣泛的代表性,涵蓋了不同學習階段、不同英語水平的中國學習者的英語寫作樣本,為深入研究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提供了堅實的數(shù)據(jù)基礎。CLEC收集了包括中學生(ST2)、大學英語四級(ST3)、大學英語六級(ST4)、專業(yè)英語低年級(ST5)和專業(yè)英語高年級(ST6)在內(nèi)的5種學生的語料,總詞次達到一百多萬。這些語料來源廣泛,涵蓋了全國多個地區(qū)的各類學校,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中國英語學習者的整體水平和特點。在數(shù)據(jù)收集過程中,嚴格遵循科學的抽樣原則,確保語料的多樣性和代表性。語料庫中的文本類型豐富多樣,包括試卷作文、課堂作文、課外作文等不同形式,涵蓋了論說文、敘述文、應用文、說明文等多種體裁,為研究不同寫作場景下的跨文化語用失誤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本研究中,主要從CLEC中提取與寫作相關的語料。為了確保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進一步的篩選和整理。首先,排除了口語類語料以及其他與寫作無關的文本,專注于收集各類英語寫作樣本。其次,對語料進行了初步的清洗,去除了明顯的噪聲數(shù)據(jù),如格式錯誤、亂碼等,以提高數(shù)據(jù)的質量和可用性。通過這些步驟,最終獲得了一批高質量的英語寫作語料,為后續(xù)的跨文化語用失誤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更全面地分析跨文化語用失誤,除了CLEC之外,還收集了其他相關的語料作為補充。這些補充語料主要來自英語學習者的日常寫作練習、英語考試作文以及網(wǎng)絡上的英語寫作論壇等。這些語料來源豐富,能夠反映出英語學習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寫作表現(xiàn),有助于進一步驗證和拓展研究結果。通過多渠道收集語料,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現(xiàn)象,避免因單一語料庫的局限性而導致研究結果的偏差。3.2分析工具與方法本研究主要運用語料庫分析軟件對收集到的語料進行系統(tǒng)分析。在眾多語料庫分析工具中,選擇了AntConc軟件,它具有強大的檢索和分析功能,能夠對語料庫中的文本進行快速、準確的檢索和統(tǒng)計,為研究提供了便利。AntConc軟件提供了豐富的功能模塊,包括詞頻統(tǒng)計、關鍵詞提取、搭配分析、共現(xiàn)分析等。通過這些功能,能夠從多個角度對語料進行深入分析,揭示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特征和規(guī)律。在數(shù)據(jù)提取階段,利用AntConc軟件的檢索功能,根據(jù)預先設定的檢索條件,從語料庫中提取出與跨文化語用失誤相關的文本片段??梢酝ㄟ^設置關鍵詞、詞性、句法結構等檢索條件,精準定位到可能存在跨文化語用失誤的語句。比如,為了查找詞匯層面的跨文化語用失誤,可以檢索那些在英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學習者語料中頻繁出現(xiàn)的詞匯,或者檢索與英語母語者常用搭配不同的詞匯組合。通過對這些文本片段的提取,為后續(xù)的分析提供了具體的研究對象。數(shù)據(jù)分類是分析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根據(jù)跨文化語用失誤的理論框架,將提取出的文本片段按照語言語用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兩大類別進行細分。在語言語用失誤類別下,進一步劃分為詞匯使用失誤、語法結構失誤、句子表達失誤等子類;在社交語用失誤類別下,細分為禮貌原則失誤、文化背景知識失誤、交際策略失誤等子類。通過這種細致的分類,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和分布情況。例如,對于句子“Iverylikethisbook”,可以將其歸類為詞匯使用失誤中的副詞修飾動詞的錯誤,因為在英語中,“very”不能直接修飾動詞“l(fā)ike”,正確的表達應該是“Ilikethisbookverymuch”。統(tǒng)計分析是揭示跨文化語用失誤規(guī)律的重要手段。借助AntConc軟件的統(tǒng)計功能,對不同類型的跨文化語用失誤進行頻率統(tǒng)計和分布分析。通過統(tǒng)計不同類型失誤在不同學習階段、不同體裁寫作中的出現(xiàn)頻率,能夠發(fā)現(xiàn)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分布特點和變化趨勢。例如,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大學英語四級水平的學習者寫作中,語法結構方面的跨文化語用失誤出現(xiàn)頻率較高;而在專業(yè)英語高年級學習者的寫作中,社交語用失誤的比例相對較大。通過對這些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深入探討跨文化語用失誤與學習者英語水平、學習階段、寫作體裁等因素之間的關系。除了語料庫分析軟件,還結合案例分析法對典型的跨文化語用失誤進行深入剖析。從語料庫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失誤案例,從語言、文化、認知等多個角度進行詳細分析,探究失誤產(chǎn)生的深層次原因。比如,對于案例“WhenIarrivedattheairport,theplanehasalreadytakenoff”,從語言層面看,這是一個典型的時態(tài)錯誤,應該使用過去完成時“hadalreadytakenoff”;從文化層面分析,可能是由于學習者受到漢語中時間表達相對模糊的影響,沒有準確理解英語中時態(tài)的嚴格區(qū)分;從認知層面考慮,學習者可能對英語時態(tài)的概念理解不夠深入,缺乏在實際語境中正確運用時態(tài)的能力。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能夠更全面地揭示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內(nèi)在機制。3.3研究問題本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三個關鍵問題,旨在全面深入地探究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現(xiàn)象。第一,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出現(xiàn)的跨文化語用失誤有哪些具體類型?在語言語用層面,學習者是否在詞匯運用上存在諸如詞義理解偏差、詞匯搭配不當?shù)葐栴}?例如,是否會將“effect”和“affect”混淆使用,或者出現(xiàn)“makeaprogress”這種錯誤的搭配。在語法結構方面,是否存在因受母語語法規(guī)則影響而導致的句子結構混亂、時態(tài)運用錯誤等失誤?比如,在描述過去發(fā)生的事件時,是否會錯誤地使用現(xiàn)在時態(tài)。在句子表達上,是否存在中式英語的表達習慣,使句子不符合英語的語言邏輯和表達習慣?在社交語用層面,學習者在遵循禮貌原則方面是否存在失誤?比如,在回復他人贊揚時,是否會因受中國文化中謙虛觀念的影響,而給出不符合英語文化習慣的回應。對于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習者是否存在了解不足的情況,從而在寫作中出現(xiàn)與文化背景相關的語用失誤?例如,在涉及西方節(jié)日、習俗等內(nèi)容時,是否會出現(xiàn)誤解或錯誤表述。在交際策略的運用上,學習者是否能夠根據(jù)不同的寫作目的和受眾,選擇合適的交際策略,還是會因策略不當而導致語用失誤?第二,導致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出現(xiàn)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原因是什么?從母語負遷移的角度來看,漢語的語言結構、表達方式和思維模式如何影響學習者對英語的理解和運用,進而導致跨文化語用失誤?例如,漢語中動詞沒有時態(tài)變化,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是否會因此出現(xiàn)時態(tài)錯誤。文化差異方面,中西方在價值觀、思維方式、社交禮儀等方面的不同,如何在學習者的寫作中體現(xiàn)出來,造成語用失誤?比如,西方文化強調(diào)個人主義,而中國文化注重集體主義,這種差異是否會影響學習者在寫作中對人物行為和觀點的表達。學習者自身的英語水平和學習策略也是重要因素。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習者是否更容易出現(xiàn)跨文化語用失誤,他們在語言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上存在哪些不足?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如是否注重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是否善于總結和反思自己的語用失誤,對跨文化語用失誤的發(fā)生有怎樣的影響?第三,跨文化語用失誤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寫作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在文章的準確性和流暢性方面,跨文化語用失誤是否導致句子表達不準確、邏輯不連貫,從而影響讀者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例如,詞匯搭配不當可能會使句子含義模糊,語法錯誤可能會破壞句子的結構和連貫性。在文章的得體性和專業(yè)性方面,跨文化語用失誤是否使文章不符合英語寫作的規(guī)范和習慣,降低文章的質量和可信度?比如,在商務英語寫作中,不恰當?shù)恼Z言表達可能會影響商業(yè)合作的順利進行。在讀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方面,跨文化語用失誤是否會導致讀者對文章產(chǎn)生誤解,甚至產(chǎn)生負面評價,從而影響學習者的寫作效果和交際目的的實現(xiàn)?例如,在學術寫作中,因文化背景知識不足而出現(xiàn)的語用失誤,可能會使讀者對研究內(nèi)容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產(chǎn)生質疑。四、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跨文化語用失誤的類型與案例分析4.1語言語用失誤語言語用失誤主要是由于學習者對英語語言規(guī)則和語用原則的掌握不夠準確,導致在寫作中出現(xiàn)語言表達與實際意圖不符的情況。這種失誤常常體現(xiàn)在詞匯和句法等層面,嚴重影響了文章的準確性和流暢性。4.1.1詞匯層面失誤在詞匯層面,中國英語學習者常出現(xiàn)漢英詞匯逐字翻譯、詞義等同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學習者對英語詞匯的理解和運用不夠深入,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直接將漢語詞匯的含義和用法套用到英語中。比如,在表達“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時,有些學習者會直譯為“Goodgoodstudy,daydayup”,這種逐字翻譯的表達在英語中是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和表達習慣的,正確的表達應該是“Studyhardandmakeprogresseveryday”。又如,“開電視”這一表達,學習者可能會直接寫成“opentheTV”,而在英語中,更常用的搭配是“turnontheTV”。“open”通常表示將原本關閉的物體打開,如“openthedoor”(開門);而“turnon”則側重于開啟電器、設備等,強調(diào)動作的啟動。這種詞匯搭配上的失誤,反映出學習者對英語詞匯的語義和語用特點了解不足。再如,“我很喜歡這個禮物”,部分學習者可能會寫成“Iverylikethisgift”,這里“verylike”的用法是錯誤的。在英語中,“very”不能直接修飾動詞“l(fā)ike”,正確的表達應該是“Ilikethisgiftverymuch”。這種錯誤的產(chǎn)生,一方面是因為學習者對英語中副詞修飾動詞的規(guī)則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漢語表達習慣的影響,漢語中“很”可以直接修飾動詞,如“我很喜歡”。這些詞匯層面的失誤不僅會使文章的表達顯得生硬、不自然,還可能導致讀者對作者的意圖產(chǎn)生誤解,降低文章的質量和可讀性。例如,在商務英語寫作中,如果出現(xiàn)類似的詞匯錯誤,可能會影響商務合作的順利進行,給企業(yè)帶來不必要的損失。4.1.2句法層面失誤句法層面的失誤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者套用母語的表達結構,導致句子不符合英語的語法規(guī)則和表達習慣。漢語和英語在句法結構上存在較大差異,漢語重意合,句子結構相對靈活,常常通過語序和虛詞來表達語法關系;而英語重形合,句子結構嚴謹,需要借助各種連接詞和語法形式來表達邏輯關系。這種差異使得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容易出現(xiàn)句法錯誤。例如,“因為他生病了,所以他沒來上學”,學習者可能會寫成“Becausehewasill,sohedidn'tcometoschool”。在英語中,“because”和“so”不能同時使用,這是典型的受漢語表達習慣影響而產(chǎn)生的錯誤。正確的表達應該是“Becausehewasill,hedidn'tcometoschool”或者“Hewasill,sohedidn'tcometoschool”。又如,“我有很多作業(yè)要做,因此我不能去看電影”,學習者可能會寫成“Ihavealotofhomeworktodo,thereforeIcan'tgotothemovies”。這里“therefore”的使用不當,“therefore”是一個副詞,不能直接連接兩個句子,需要用逗號隔開,或者使用“andtherefore”來連接。正確的表達可以是“Ihavealotofhomeworktodo.Therefore,Ican'tgotothemovies”或者“IhavealotofhomeworktodoandthereforeIcan'tgotothemovies”。再如,“他是一個善良的人,總是樂于助人”,學習者可能會寫成“Heisakindperson,alwayshelpsothers”。這個句子中,后半部分“alwayshelpsothers”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不能直接放在逗號后面作伴隨狀語,應該使用非謂語動詞形式“alwayshelpingothers”。正確的句子是“Heisakindperson,alwayshelpingothers”。這些句法層面的失誤會破壞句子的結構和邏輯關系,使文章的表達顯得混亂、不連貫,影響讀者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在學術寫作中,句法錯誤還可能會降低文章的專業(yè)性和可信度,對學習者的學術評價產(chǎn)生負面影響。4.2社交語用失誤社交語用失誤主要源于學習者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和社交準則的不熟悉,在寫作中未能遵循對方文化的習慣和規(guī)范,從而導致表達不得體,影響文章的交際效果。4.2.1禮貌原則違背禮貌原則是社交語用中的重要準則,不同文化對禮貌的理解和表達方式存在差異。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常常因遵循漢語文化中的禮貌原則,而違背英語文化的禮貌準則,導致社交語用失誤。在英語文化中,表達觀點時通常較為直接、明確,注重效率和信息的準確傳達;而漢語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更傾向于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以維護和諧的人際關系。這種差異使得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容易出現(xiàn)語氣過于強硬、缺乏委婉表達的問題。比如,在英語議論文寫作中,當表達反對觀點時,中國學習者可能會寫成“Youropinioniscompletelywrong”,這種直接否定的表達方式在英語中顯得過于強硬,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而在英語文化中,更常見的表達方式是“I'mafraidIcan'tagreewithyou”或“Ihaveadifferentopinion”,這種委婉的表達既傳達了自己的觀點,又避免了直接沖突,更符合英語文化的禮貌原則。在請求他人幫助時,中國英語學習者也容易出現(xiàn)禮貌表達不足的情況。比如,在給外教寫郵件請求推薦信時,有些學習者可能會直接寫成“Ineedyoutowritearecommendationletterforme”,這種表達過于直接,缺乏禮貌和尊重。在英語中,更恰當?shù)谋磉_方式可以是“Iwouldbeverygratefulifyoucouldwritearecommendationletterforme”,使用“would”“could”等委婉語氣詞,以及表達感激之情,更能體現(xiàn)禮貌和謙遜。在回復他人的邀請時,中國英語學習者如果不了解英語文化的禮貌準則,也可能會出現(xiàn)失誤。例如,當收到外教的聚會邀請時,有些學習者可能會回復“I'mbusythatday,soIcan'tcome”,這種直接拒絕的方式在英語中顯得不太禮貌。更好的回復方式可以是“Thankyousomuchfortheinvitation.Ireallyappreciateit,butunfortunately,Ialreadyhaveotherplansthatday.Maybenexttime”,先表達感謝,再委婉地說明不能參加的原因,最后表達期待下次的意愿,這樣的回復既符合英語文化的禮貌要求,又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這種禮貌原則的違背,反映出中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文化中禮貌表達方式的不熟悉,以及在跨文化交際中未能充分考慮對方的文化背景和習慣。在英語寫作中,遵循英語文化的禮貌原則,不僅能夠使文章表達更加得體,還能增強與讀者的溝通效果,避免因文化差異而產(chǎn)生的誤解和沖突。4.2.2文化差異導致的失誤文化差異是導致社交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方在價值觀、思維方式、社交禮儀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在英語寫作中體現(xiàn)為表達不當,影響文章的準確性和可讀性。在價值觀方面,西方文化強調(diào)個人主義,注重個人的權利和自由;而中國文化注重集體主義,強調(diào)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重視社會和諧與人際關系的維護。這種價值觀的差異在英語寫作中表現(xiàn)為對人物行為和觀點的表達不同。例如,在描述個人成就時,西方文化鼓勵直接表達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如“Iachievedthissuccessthroughmyownhardworkanddetermination”;而中國文化則更傾向于強調(diào)集體的支持和幫助,如“Icouldn'thaveachievedthiswithoutthesupportofmyteamandfamily”。如果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沒有考慮到這種價值觀的差異,直接按照漢語的思維方式表達,可能會讓英語讀者感到困惑或誤解。思維方式的差異也會導致社交語用失誤。西方人的思維方式較為直接,在寫作中通常采用直線式的結構,開門見山地提出觀點,然后通過具體的論據(jù)進行論證;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相對委婉,在寫作中常常采用迂回式的結構,先進行鋪墊,再逐漸引出主題。這種差異使得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容易出現(xiàn)邏輯結構不清晰的問題。比如,在寫英語議論文時,有些學習者可能會先講述一些與主題相關的背景信息或個人經(jīng)歷,然后才提出自己的觀點,導致文章開頭冗長,主題不突出。而英語讀者更習慣直接在文章開頭看到明確的觀點,然后再通過后續(xù)的論述來理解作者的思路。在社交禮儀方面,中西方也存在諸多不同。例如,在稱呼方面,英語文化中通常直呼其名,除非是在正式場合或對長輩、上級,才會使用尊稱;而漢語文化中,稱呼對方時往往會考慮到對方的身份、輩分等因素,使用相應的敬稱。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如果不了解這些差異,可能會出現(xiàn)稱呼不當?shù)膯栴}。比如,在給外教寫郵件時,直接稱呼外教的名字,而沒有使用“Professor”“Dr.”等合適的尊稱,這在英語文化中可能會被視為不禮貌。在涉及西方文化中的特殊節(jié)日、習俗等內(nèi)容時,中國英語學習者也容易因文化背景知識不足而出現(xiàn)失誤。比如,在描述圣誕節(jié)時,有些學習者可能會寫成“OnChristmasDay,peopleeatmooncakes”,將中秋節(jié)的習俗與圣誕節(jié)混淆,這顯然是對西方文化了解不夠深入導致的。又如,在提及西方的婚禮習俗時,可能會出現(xiàn)“Thebridewearsareddress”的錯誤表述,因為在西方文化中,新娘通常穿白色婚紗,紅色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像在中國文化中那樣與婚禮有緊密聯(lián)系。這些因文化差異導致的失誤,不僅會影響文章的準確性,還可能會讓英語讀者對作者的文化素養(yǎng)產(chǎn)生質疑,降低文章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五、跨文化語用失誤的成因分析5.1母語負遷移母語負遷移是導致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跨文化語用失誤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的母語語言結構、表達方式和思維模式會對目的語的學習產(chǎn)生干擾,從而導致在寫作中出現(xiàn)不符合英語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的表達。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的語系,在語言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漢語的句子結構較為靈活,常常通過語序和虛詞來表達語法關系;而英語的句子結構相對嚴謹,需要借助各種連接詞、時態(tài)、語態(tài)等語法形式來體現(xiàn)句子的邏輯關系。這種差異使得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時容易受到母語句子結構的影響,出現(xiàn)語法錯誤和表達不地道的情況。例如,在漢語中,“我昨天去商店買東西”這樣的表達非常自然,句子的時態(tài)通過“昨天”這個時間詞來體現(xiàn);而在英語中,需要使用一般過去時來準確表達過去發(fā)生的動作,即“Iwenttothestoretobuysomethingyesterday”。一些學習者由于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可能會寫成“Igotothestoretobuysomethingyesterday”,忽略了英語中動詞時態(tài)的變化。又如,漢語中常用“把”字句來強調(diào)動作的對象,如“我把書放在桌子上”;而在英語中,通常使用正常的主謂賓結構來表達類似的意思,即“Iputthebookonthetable”。學習者如果直接將漢語的“把”字句結構套用到英語中,寫成“Iputthebookonthetablebyme”,就會造成語法錯誤和表達冗余。漢語和英語在詞匯的語義、搭配和使用習慣上也存在差異,這容易導致學習者在寫作中出現(xiàn)詞匯層面的跨文化語用失誤。漢語中的詞匯往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隱喻意義,而英語詞匯的語義相對較為明確和具體。學習者在理解和運用英語詞匯時,可能會受到母語詞匯含義的干擾,出現(xiàn)用詞不當?shù)那闆r。例如,漢語中的“龍”在文化中具有吉祥、權威的象征意義,與英語中的“dragon”在語義和文化內(nèi)涵上有很大的差異?!癲ragon”在西方文化中通常被視為邪惡、兇猛的象征。如果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直接將漢語中的“龍”翻譯成“dragon”,可能會引起英語讀者的誤解。在詞匯搭配方面,漢語和英語也有不同的習慣。漢語中“開電視”“開門”“開會”等表達,在英語中對應的搭配分別是“turnontheTV”“openthedoor”“haveameeting”。學習者如果不了解這些差異,按照漢語的習慣寫成“opentheTV”“openameeting”等,就會出現(xiàn)詞匯搭配錯誤。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注重整體性、綜合性和含蓄性,在表達觀點時往往會先進行鋪墊,然后再逐漸引出主題;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則更傾向于直接、明確,注重邏輯的嚴密性和條理性,通常在文章開頭就明確提出觀點,然后通過具體的論據(jù)進行論證。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使得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容易出現(xiàn)邏輯結構不清晰、觀點表達不明確的問題。例如,在寫英語議論文時,中國學習者可能會花費大量篇幅描述背景信息或相關事例,而沒有及時明確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導致文章結構松散,重點不突出。而英語讀者在閱讀時,更希望能夠迅速抓住作者的核心觀點,因此這種寫作方式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困惑,影響對文章的理解。漢語文化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交際習慣也會對英語寫作產(chǎn)生影響。在漢語中,人們在表達感謝時可能會使用一些較為含蓄的方式,如“太感謝你了,真不知道該怎么報答你”;而在英語文化中,通常直接說“Thankyou”或“Thanksalot”即可。學習者如果在英語寫作中直接套用漢語的表達方式,可能會讓英語讀者覺得過于夸張或不自然。母語負遷移在詞匯、句法和思維模式等多個層面影響著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寫作,導致跨文化語用失誤的出現(xiàn)。為了減少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學習者需要加強對英語語言結構、詞匯用法和思維方式的學習,提高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認識,從而在寫作中避免受到母語的干擾,提高英語寫作的準確性和得體性。5.2文化差異中西方文化在價值觀、社交禮儀等諸多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深刻地影響著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寫作,成為導致跨文化語用失誤的重要因素。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中西方在這方面的差異尤為明顯。西方文化強調(diào)個人主義,注重個人的權利、自由和發(fā)展,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人們更加關注自身的需求和利益,追求個人的成就和價值。例如,在英語文化中,個人的隱私和獨立性受到高度重視,人們在交流和寫作中會充分尊重他人的個人空間和選擇。而中國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注重集體主義,強調(diào)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重視社會和諧、人際關系的維護以及對集體的責任和義務。在中國文化中,集體的利益往往高于個人利益,人們在表達觀點和行為時會更多地考慮集體的感受和需求。這種價值觀的差異在英語寫作中表現(xiàn)為對人物行為和觀點的表達不同。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如果沒有充分考慮到西方文化的個人主義價值觀,直接按照漢語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進行表達,就容易出現(xiàn)語用失誤。比如,在描述個人成就時,中國學習者可能會強調(diào)集體的支持和幫助,而忽略了對個人努力和能力的突出,這可能會讓英語讀者感到困惑或誤解,因為他們更習慣于強調(diào)個人的作用。社交禮儀是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中西方在社交禮儀方面也存在諸多不同。在稱呼方面,英語文化中通常直呼其名,除非是在正式場合或對長輩、上級,才會使用尊稱;而漢語文化中,稱呼對方時往往會考慮到對方的身份、輩分等因素,使用相應的敬稱。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如果不了解這些差異,可能會出現(xiàn)稱呼不當?shù)膯栴}。比如,在給外教寫郵件時,直接稱呼外教的名字,而沒有使用“Professor”“Dr.”等合適的尊稱,這在英語文化中可能會被視為不禮貌。在問候和告別方式上,中西方也存在明顯差異。中國人在日常打招呼中,常常使用“吃了嗎?”“上哪去?”等表達,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切感;但西方人可能會認為這些問題涉及個人隱私,感到突然、尷尬甚至不快,他們更習慣用“Hello”“Howareyou?”等簡單的問候語。在告別時,中國人常說“多喝點開水”“多穿些衣服”“早點休息”等,表示對對方的關懷;而西方人則更傾向于說“Takecare”“Hopeyougetbettersoon”等。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如果直接套用漢語的問候和告別方式,就可能會導致社交語用失誤。在節(jié)日、習俗等文化背景知識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很大的差異。西方有許多獨特的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復活節(jié)等,每個節(jié)日都有其特定的起源、慶祝方式和文化內(nèi)涵。中國英語學習者如果對這些西方節(jié)日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在寫作中就容易出現(xiàn)錯誤或不恰當?shù)谋磉_。比如,將圣誕節(jié)的慶祝方式與其他節(jié)日混淆,或者對感恩節(jié)的意義理解有誤。西方的一些習俗,如在正式場合的著裝要求、餐桌禮儀等,也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的正式晚宴上,人們通常會穿著得體的禮服,遵循嚴格的餐桌禮儀,如使用餐具的順序、坐姿等;而中國的餐飲文化則更注重熱鬧、和諧的氛圍。中國英語學習者如果不熟悉這些西方習俗,在寫作相關內(nèi)容時就可能會出現(xiàn)不符合西方文化習慣的表達,從而導致跨文化語用失誤。5.3教學因素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在語用能力培養(yǎng)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方法往往側重于語法和詞匯知識的傳授,以教師為中心,采用講解、背誦、練習等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注重語言形式的準確性,而忽視了語言在實際交際中的運用,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語法和詞匯知識,但在寫作中卻難以準確、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以詞匯教學為例,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通常只講解詞匯的基本詞義和用法,而忽略了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語用含義和文化內(nèi)涵。學生在學習詞匯時,往往只是機械地記憶單詞的拼寫和釋義,缺乏對詞匯在實際運用中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在學習“ambitious”這個單詞時,教師可能只告訴學生它的意思是“有雄心的,有抱負的”,但沒有講解在西方文化中,這個詞通常帶有積極的評價,強調(diào)個人的進取精神和追求成功的決心;而在中國文化中,對于過于“有雄心”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有時會認為其過于功利或野心勃勃。學生如果不了解這種文化差異,在寫作中使用“ambitious”一詞時,就可能無法準確傳達自己的意圖,甚至產(chǎn)生誤解。在語法教學方面,傳統(tǒng)教學注重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和記憶,通過大量的句型練習讓學生掌握語法結構。然而,這種教學方式?jīng)]有充分考慮到語法在實際語用中的變化和靈活性。英語中的語法規(guī)則雖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在不同的語境中,語法的運用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在口語和書面語中,有些語法結構的使用頻率和表達方式就存在差異。傳統(tǒng)教學沒有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差異,導致學生在寫作中往往只是套用語法規(guī)則,寫出的句子雖然語法正確,但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顯得生硬、不自然。教材內(nèi)容也是影響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因素。部分英語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對跨文化語用知識的融入不夠充分,缺乏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社會習俗、價值觀念等方面的介紹和講解。教材中的課文和練習往往側重于語言知識的訓練,而忽視了語言的交際功能和文化內(nèi)涵。例如,一些教材在涉及西方節(jié)日、習俗等內(nèi)容時,只是簡單地介紹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方式,沒有深入講解其背后的文化意義和價值觀念。學生在學習這些內(nèi)容時,只是表面地了解了一些語言知識,而沒有真正理解西方文化的內(nèi)涵,在寫作中遇到相關話題時,就容易出現(xiàn)文化背景知識不足導致的跨文化語用失誤。此外,教材中的語言材料往往脫離實際生活,缺乏真實性和實用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將教材中的語言知識與實際交際情境聯(lián)系起來,無法真正掌握語言的運用技巧。比如,教材中的一些對話和文章是為了講解某個語法點或詞匯而編寫的,其內(nèi)容和情境與現(xiàn)實生活相差較遠,學生在實際寫作中遇到類似情境時,無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準確、得體的表達。傳統(tǒng)英語教學在教學方法和教材內(nèi)容方面存在的不足,嚴重影響了學生跨文化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寫作中容易出現(xiàn)跨文化語用失誤。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改革,注重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豐富教材內(nèi)容,使教學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增強學生對跨文化語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六、跨文化語用失誤對寫作的影響及應對策略6.1對寫作質量的影響跨文化語用失誤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寫作質量產(chǎn)生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嚴重阻礙了信息的有效傳達和讀者的準確理解。在準確性方面,跨文化語用失誤常常導致詞匯和語法錯誤,使文章表達不準確,無法清晰傳達作者的意圖。如前文所述,詞匯層面的漢英詞匯逐字翻譯、詞義等同問題,以及句法層面的套用母語表達結構錯誤,都會破壞句子的準確性。在“Iverylikethisbook”這個句子中,“verylike”的錯誤用法使句子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讀者可能會對作者想要表達的“非常喜歡這本書”的強烈情感產(chǎn)生誤解,甚至無法理解句子的基本含義。這種詞匯和語法的錯誤不僅影響了句子的準確性,還可能使整個段落乃至文章的意思變得模糊不清,降低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說服力。在學術寫作中,準確性至關重要,一個小小的語用失誤都可能導致對研究內(nèi)容的誤解,影響研究成果的傳播和應用。流暢性是衡量寫作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而跨文化語用失誤會嚴重破壞文章的流暢性。當文章中頻繁出現(xiàn)不符合英語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的表達時,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障礙,思維被迫中斷,難以順利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比如,在一篇論述環(huán)境保護的英語作文中,如果作者因為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句子結構混亂,邏輯關系不清晰,如“Environmentalprotectionisveryimportant,becauseweneedtoprotectourearth,andweshouldtakeactions,andeveryoneshoulddotheirpart.”這樣的表達,雖然每個句子單獨看似乎都能理解,但整體上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讀者難以把握作者的論證思路,閱讀體驗不佳,文章的流暢性大打折扣。在商務英語寫作中,流暢性的缺失可能會導致信息傳遞不暢,影響商務合作的順利進行。得體性是指文章的語言表達符合特定的語境、文化背景和交際目的??缥幕Z用失誤往往使文章的表達不得體,不符合英語文化的習慣和規(guī)范。在社交語用失誤方面,違背禮貌原則和因文化差異導致的失誤,都會使文章顯得不恰當。在英語文化中,表達觀點時通常較為直接、明確,注重效率和信息的準確傳達;而漢語文化更傾向于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如果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沒有考慮到這種差異,直接按照漢語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來寫,可能會讓英語讀者感到不舒服或不被尊重。比如,在給外教寫郵件詢問問題時,直接寫成“Iwantyoutoanswermyquestion.”這樣的表達過于強硬,缺乏禮貌和委婉,不符合英語文化中請求他人幫助時的禮貌表達方式。在涉及西方文化背景的寫作中,如果對西方的節(jié)日、習俗等了解不足,出現(xiàn)錯誤的表述,也會使文章顯得不得體,降低文章的質量。在國際交流中,文章的得體性對于樹立良好的形象和促進有效的溝通至關重要,跨文化語用失誤導致的不得體表達可能會引發(fā)誤解,影響交流的效果。六、跨文化語用失誤對寫作的影響及應對策略6.2應對策略6.2.1教學改進建議在英語教學中,應將文化教學融入語言教學的全過程,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價值觀、思維方式和社交禮儀等。教師可以在講解詞匯和語法知識時,引入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詞匯和語法在不同文化語境中的含義和用法。在教授“family”這個單詞時,不僅要講解其基本詞義“家庭”,還可以介紹西方文化中家庭觀念的特點,如強調(diào)個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與中國文化中家庭觀念的差異,使學生在理解詞匯的同時,也能了解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閱讀英語文學作品、觀看英語電影、收聽英語廣播等方式,讓學生接觸到豐富的英語文化資源,增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感性認識。在閱讀英語文學作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作品中人物的行為、語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理解西方文化的特點和精髓。在觀看英語電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關注電影中的文化細節(jié),如社交禮儀、節(jié)日習俗等,讓學生在欣賞電影的同時,也能學習到英語文化知識。開展多樣化的語用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的關鍵。教師可以組織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戲劇表演等活動,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語用策略,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得體性。在英語角活動中,學生可以與外教或其他英語學習者進行交流,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使用習慣。在英語演講比賽中,學生需要根據(jù)主題準備演講稿,并在演講中運用恰當?shù)恼Z言和表達方式,展示自己的觀點和思想,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設計情景模擬教學,讓學生在模擬的交際場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語言交流。在模擬商務談判的情景中,學生可以扮演不同公司的代表,進行商務洽談,學習商務英語的表達和交際技巧,同時了解西方商務文化的特點和禮儀規(guī)范。通過這種情景模擬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語言在實際交際中的運用,提高語用能力。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學生的跨文化語用失誤。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法和詞匯錯誤,還要注重對學生語用失誤的分析和指導。對于學生在作文中出現(xiàn)的跨文化語用失誤,教師可以詳細解釋失誤的原因,并提供正確的表達方式和語用策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出現(xiàn)的禮貌原則違背問題,如語氣過于強硬、缺乏委婉表達等,向學生介紹英語文化中禮貌表達的方式和技巧,讓學生學會運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請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評和自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和評價中,發(fā)現(xiàn)自己和他人的語用失誤,從而提高對跨文化語用失誤的認識和敏感度。在小組互評中,學生可以對其他同學的作文進行閱讀和評價,指出其中存在的跨文化語用失誤,并提出改進建議。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從他人的作文中學習到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語用策略,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語用能力。6.2.2學習者自主提升學習者應主動增強跨文化意識,認識到語言與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注重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和了解。學習者可以通過閱讀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書籍和資料,觀看英語紀錄片、電視劇等,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閱讀《傲慢與偏見》《了不起的蓋茨比》等經(jīng)典英語文學作品,可以讓學習者感受到西方文化中的愛情觀、價值觀和社會階層觀念;觀看《唐頓莊園》等英語電視劇,可以讓學習者了解英國的貴族文化和社交禮儀。學習者還可以關注國際時事和文化動態(tài),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活動,與英語母語者或其他英語學習者進行交流,親身體驗不同文化的差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與英語母語者交流時,學習者可以注意觀察對方的語言表達方式、肢體語言和社交禮儀,學習他們的語用策略和文化習慣。通過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國際志愿者活動等跨文化交流活動,學習者可以拓寬自己的國際視野,增強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廣泛閱讀英語材料是積累語用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習者可以閱讀英語報紙、雜志、學術論文等,學習其中的語言表達方式、詞匯搭配和語用策略。在閱讀英語報紙時,學習者可以關注新聞報道中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學習如何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傳達信息;在閱讀英語學術論文時,學習者可以學習其中的專業(yè)術語、論證結構和引用規(guī)范,提高自己的學術寫作能力。學習者還可以背誦一些經(jīng)典的英語段落、句子和詞匯搭配,加深對英語語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記憶。背誦英語名言警句、優(yōu)秀的英語范文等,可以讓學習者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用水平。學習者可以建立自己的語用知識筆記,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有用的語用知識記錄下來,定期復習和總結,不斷豐富自己的語用知識儲備。學習者應養(yǎng)成反思自己寫作過程的習慣,認真分析自己在寫作中出現(xiàn)的跨文化語用失誤,總結經(jīng)驗教訓,避免類似失誤的再次發(fā)生。學習者可以將自己的作文與英語母語者或優(yōu)秀的英語范文進行對比,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處,分析失誤產(chǎn)生的原因,并嘗試提出改進措施。在對比過程中,學習者可以關注詞匯的運用、句子的結構、語篇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