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
洵
蘇洵的《六國論》是文學史上著名的政論文,但近年來,人們對《六國論》的議論之聲日益高漲。究其原因,是人們認為《六國論》不符合“傾聽理性的聲音”這一單元的核心任務,文章存在漏洞與偏頗。你是語文教材的責任編輯,你準備召開座談會,帶領讀者分析《六國論》能夠入選教材的原因,并就文中的“漏洞”談談你的見解。題目解讀政論:主要用于發(fā)表作者對于時政的見解和主張。史論:通過評論歷史,總結歷史教訓,為當時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借鑒
論六國論省略式短語:“六國破滅之論”。文章旨在分析六國失敗的原因。文章梳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第二部分(第2-3段)分析問題,展開論證第三部分(第4、5段)解決問題,收束全文。(點出寫作目的,總結六國滅亡的歷史教訓,申明自己的政治主張,諷諫北宋王朝。)文本解析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兵:兵器,武器戰(zhàn):打仗,作戰(zhàn),動詞虧:虧損道:規(guī)律,道理,這里指原因互喪:相繼滅亡率:全都,一概以:因為蓋:因為完:保全,形作動第一段文本解析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剩寿T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譯文:六國的滅亡,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獨自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第一段問題探究1.本段哪句話概括了六國破滅的原因?是從哪幾個方面加以論述的?整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六國破滅弊在賂秦中心論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不賂者以賂者喪。分論點一分論點二
提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總領全文。作者開門見山、直截了當?shù)靥岢鲋行恼擖c,在結構上具有引領下文、統(tǒng)攝全篇的作用。問題探究2.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是怎樣的?試簡要分析。
兩個分論點實際上是從正(第一個分論點)、反(第二個分論點)兩方面進一步揭示了中心論點,使中心論點完備周密,在邏輯上站穩(wěn)了腳跟。知識鏈接提出中心論點的方法文本解析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第二段小、大: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所得:所得到的土地亡:丟失,喪失所大欲:最想要的東西固:本來思厥:思,回想;厥相當于“其”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著霜露。和下句“斬荊棘”連起來,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苦。暴,同“曝”舉以予人:拿來送給別人文本解析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第二段譯文:秦國除了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得城池。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別國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實際多百倍。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zhàn)敗所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國最想要的,與六國諸侯最擔心的,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都拿來送給別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樣不珍惜。文本解析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第二段安寢:安穩(wěn)熟睡然則:既然這樣暴:兇殘厭:滿足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六國送給秦越多,秦侵犯六國越厲害判:決定,確定顛覆:滅亡、覆滅宜然:宜,動詞應該;然,代詞這樣事:動詞,侍奉文本解析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第二段譯文: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安穩(wěn)覺。明天起床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諸侯)送給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決定了。到了覆滅的地步,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边@話說的很正確(弊病在于賄賂秦國)。問題探究道理論證1.第2段哪句話可以概括第2段的中心意思?本段的中心內容印證了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話?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對比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問題探究文本解析2.第二段中是如何論證作者觀點的?小邑數(shù)量上程度上道理上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不盡得難獻易有限無厭奉繁侵急不滅對比小
結六國破滅之原因(之一)比較因割地賄賂造成的雙方的土地變化(對比)諸侯賂秦情形(祖先和子孫對比)結果(“有限”與“無厭”對比)割地賂秦的危害(引用、比喻)文本解析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第三段
嘗:曾經遷滅:滅亡與嬴:親附秦國始:起初,最初義:堅守正義是故:因此斯:這兵:武力至丹以荊卿為計:等到燕太子丹用荊軻(刺秦)作為策略始:才速:招致文本解析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第三段
譯文:齊國不曾賄賂秦國,(可是)最終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因為齊國)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幸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是個小國,卻后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文本解析
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第三段再:兩次卻:使……退卻洎:等到以:因為
終:堅持到底殆:幾乎智力:智謀和力量誠:實在,確實
向使:假使不行:不去行刺數(shù)、理:天數(shù)、命運當:同“倘”或:或許文本解析
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第三段譯文:趙國曾經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攻。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可以說是智謀和力量,國勢孤立危急,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負存亡的命運,倘若與秦國相比較,或許還不容易衡量(出高低來)呢。
問題探究1.齊、燕、趙滅亡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諸侯國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感情色彩齊國燕國趙國與嬴而不助五國以荊卿為計牧以讒誅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鄙夷贊美惋惜舉例論證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對策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問題探究2.第三段是從哪個方面來論述六國破滅的原因的?對策是什么?不賂者以賂者喪五國既喪,齊亦不免齊燕趙速禍用武不終蓋失強援不能獨完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對策問題探究3.本段最后一句話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用:用“向使”引起假設,總結六國情況,使論證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論點更加鮮明有力,同時又為下文進一步假設作鋪墊,從反面將論證推進一層。假設分析論證問題探究4.文中二、三段可以調換順序嗎?第二段單純肯定“弊在賂秦”并不能完全排除“弊在兵不利”等其他觀點,會使論證的邏輯力度大打折扣。第三段從反面論證,對論點做了有力地補充,將論證再向前推了一步。從全文來看,“賂”為主,“不賂”為次,主次不能顛倒。文本解析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第四段以:用封:封賞禮:禮遇并力:合力西向:向西(進攻)為……所:表被動積威:積久而成的威勢日、月:名作狀,一天天,一月月趨:趨向,趨于為:治
文本解析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第四段譯文:唉?。ㄈ绻鶉T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賞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恐怕秦國人飯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每日每月割讓土地,以至于趨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p>
問題探究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物質:重用謀士)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精神:禮賢下士)并力西向。(團結一致)第四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作者評價六國的滅亡,意在闡述什么樣的政治主張?承上啟下——由“談古”到“諷今”結構上如何解決問題問題探究
有人認為,蘇洵的《六國論》漏洞百出,不能放在“傾聽理性的聲音”這一單元主題之下。漏洞有哪些?思考:1、六國賂秦的土地真的比戰(zhàn)敗丟失的土地多嗎?2、燕趙后滅亡真的是“義不賂秦”嗎?3、燕趙交戰(zhàn)真的“用武不終”嗎?4、六國“并力西向”就一定能成功嗎?戰(zhàn)敗多于割地韓魏楚三國與秦接地,趙稍遠,而燕齊尤遠,以兵力較之皆弱于秦,迨合縱之約既散,而秦挾遠交近攻之策,肆其蠶食.則地之遠近而禍之遲速分焉?!筚T者先亡,而不賂者后滅,本以地之遠近遞及,非以賂不賂故分先后,亦自然之勢也。(清林云銘《古文析義》卷七)燕昭王曾接受張儀建議,“獻常山之尾五城”討好秦,見《戰(zhàn)國策·燕策一》第六章。趙國也曾遣使官獻幣求和,見《戰(zhàn)國策·趙策四》第十四章。遠交近攻攻趙之戰(zhàn)公元前229年,趙國發(fā)生地震,國力衰微。秦國趁機發(fā)動進攻,王翦作為秦軍統(tǒng)帥進攻趙國。趙國則任命李牧為統(tǒng)帥,迎戰(zhàn)秦軍。李牧采取堅守策略,利用地形優(yōu)勢,與秦軍周旋,使秦軍難以取得突破。王翦深知硬碰硬難以取勝,于是決定采用反間計。他通過間諜賄賂趙國丞相郭開,讓郭開向趙王進讒言,誣陷李牧與秦軍勾結,企圖謀反。趙王遷昏庸無能,聽信郭開的讒言,對李牧產生懷疑。他派人秘密逮捕并處死了李牧,同時廢黜司馬尚,改任趙蔥和顏聚為統(tǒng)帥。李牧被殺后,趙軍士氣大減,失去了主心骨。李牧死后,王翦趁機發(fā)動進攻,大破趙軍,斬殺趙蔥,俘虜趙王遷及顏聚,最終攻下邯鄲,趙國滅亡。用人不終前241年,楚、趙、魏、韓、衛(wèi)合縱以伐秦,楚王為縱長,春申君用事,取壽陵。至函谷關,秦師出,五國之師皆敗走。合縱締交,相與為一,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過秦論》)結論:“賂秦”這一論點是不可靠的,六國滅亡的論據(jù)是不可靠的,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不可靠的。因此,這篇貌似論述嚴密的文章可以說是破綻百出。為什么破綻百出的文章卻能成為古代經典?文本解析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第五段其:代指六國于:比勝:形容詞作動詞,戰(zhàn)勝之:代秦國之:助詞,的茍:如果天下:代指國家故事:舊事
文本解析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第五段譯文: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zhàn)勝秦國的優(yōu)勢。如果憑借偌大國家,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問題探究第五段中作者是如何通過警示當朝的?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結論對地位上:皆諸侯實力上:其勢弱于秦六國秦比明比問題探究第五段中作者是如何通過對比警示當朝的?是又在六國下矣結論對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北宋遼、西夏比暗比問題探究第五段中作者是如何通過對比警示當朝的?勿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結論談古論今,縱橫對比,諷喻現(xiàn)實對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在六國下六國與秦:諸侯古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北宋:天下之大今比寫
作
背
景
自宋朝開國到英宗治平年間(一百年間),宋軍和契丹、遼軍、西夏軍大小60余戰(zhàn),敗多勝少。軍事上的軟弱無能導致了外交上的妥協(xié)投降,只能靠割地賠款以求和平。到蘇洵所處的時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納銀20萬兩,絹30萬匹;向西夏納銀10萬兩,絹10萬匹,茶3萬斤。這樣“陪鄰”的結果,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負擔,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蘇洵正是針對這樣的現(xiàn)實撰寫《六國論》的。希望北宋統(tǒng)治者改弦更張,勿蹈覆轍。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思考探究文中確實有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地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①抒發(fā)情感的需要:蘇洵把“賂秦而亡”的根本原因放大是有意為之。作者論“六國”不是純粹客觀性分析,在秦和“六國”之間,情感強化為“仇秦而親六國”。②主題表達的需要:本文寫作意圖在于警示宋王朝賄賂遼、西夏,于是故意凸顯并夸大“六國”賂秦之弊。“老泉此論,實為宋賂契丹,借來做個事鑒。以為宋有天下之大,與六國弱于秦不同,尤不待賂?!眴栴}探究
文章前三段已將問題論述得十分清楚,為何還要第四、五兩段?是否畫蛇添足?意大利著名歷史學家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意思是,一起的歷史都是供給當代人來學習借鑒的,過去所發(fā)生的事情在當今仍有啟示意義。一切歷史又都是由當代人來編寫解讀的,自然也就會打上當代人的思想印記。問題探究
文章前三段已將問題論述得十分清楚,為何還要第四、五兩段?是否畫蛇添足?文章的本意不在刻意研究六國真實歷史,而在借古論今,指出宋朝弊端,為統(tǒng)治者敲響警鐘,進而提出具體國策。首段從論古入,收尾以嘆今出,表面是歷史論文,實際是以古為鑒,議當前政治?!把员刂挟斒乐^”,現(xiàn)實針對性極強。思考探究蘇洵提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弊在賂秦”,你認同么?談談你的理解
主觀原因:①政治上保守,因循守舊,不重視改革,不能堅持“合縱”政策??陀^原因:①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具備了統(tǒng)一中國的實力。
②戰(zhàn)國長期的戰(zhàn)亂,民不聊生,由分裂到統(tǒng)一,符合人們的愿望。總
結中心論點分論點事實論斷結論六國破滅弊在賂秦賂秦力虧不賂者以賂者喪數(shù)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齊亡之事實燕亡之教訓趙亡之悲劇不戰(zhàn)勝負判智力孤危敗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毋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總分總分總分第二段第三段并列分總第四段引古第五段諷今遞進理解性默寫1、蘇洵在《六國論》中分析道,秦國戰(zhàn)爭以外所得土地遠遠多于戰(zhàn)爭所得,因此“
”,本來就不在戰(zhàn)爭。2、《六國論》中寫六國諸侯的祖輩經過辛勤經營才得以創(chuàng)下基業(yè)的句子是“
”。3、《六國論》中蘇洵援引古人之語“
”,形象地說明了賂秦的危害,印證了自己的結論。4、《六國論》中蘇洵認為齊國滅亡的原因是“
”;燕國滅亡的原因是“
”;國滅亡的原因是“
”。5、《六國論》中蘇洵借古諷今,把北宋與六國相比,勸諫統(tǒng)治者要吸取教訓的句子是“”。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惜其)用武而不終也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思考探究2.概括本文的藝術特色結構清晰,邏輯嚴密。第一段開頭第一句話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苯又蟹钟^點為兩個分論點:“賂秦而力虧”;“不賂者以賂者喪”。接下來的第2、3段承兩個分論點展開具體分析。第4段以假設指出解決之策,第五段一合,得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的論斷。最后,借古論今,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切勿“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論證嚴密,是我們學寫議論文的典范。思考探究論證嚴謹,綜合多種論證方法。①舉例論證。如“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通過列舉具體史實,充分論述了“蓋失強援,不能獨完”的道理。②引用論證、道理論證。如“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作者用這道理,雄辯地論證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一分論點。③對比論證。如“賂者”與“不賂者”對比。語言生動,氣勢充沛。“思厥先祖父……”“秦人只食不得下咽”等。巧用修辭,富于變化,縱橫恣意。對比、對偶、比喻、引用、設問、雙關等對比閱讀學完了《阿房宮賦》《六國論》兩篇課文,《阿房宮賦》中杜牧極力鋪陳阿房宮的奢華,最后被燒成焦土,借此告誡統(tǒng)治者不能大興土木,《六國論》真正想告訴統(tǒng)治者什么?《六國論》:勸諭當朝統(tǒng)治者“無使為積威所劫”。杜牧生活在唐代,蘇洵生活在宋代,兩人為什么會選擇寫秦和六國?這體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借古諷今,這是他們作為士大夫的責任與擔當,字里行間可見其拳拳之心。他們憂國憂民,心懷天下,堅守道義,敢于擔當,令后人崇敬景仰。文言實詞1.通假字?(1)暴霜露(暴:通“曝”,曝露)?(2)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當:通“倘”,倘若)(3)暴秦之欲無厭(厭:通“饜”,滿足)文言實詞2.古今異義?(1)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古義:它實際上的數(shù)量?;今義:實際上(2)思厥先(祖父)古義:祖輩和父輩;今義:父親的父親(3)(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義:引出結果。以至于。?今義:連詞,表示到達某種程度(4)可謂(智力)孤危古義:智謀和力量。?今義: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古義:先例,舊事?。今義:真實的或虛構的有關人物的事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低功耗LED燈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健康知識講座課件圖片
- 健康看電視講課課件
- 醫(yī)藥安全政策解讀課件
- 2024年疊片機資金需求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食品冷凍機械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蕭山區(qū)小區(qū)監(jiān)控管理辦法
- 蛋糕廠生產管理辦法標準
- 衡山縣村民建房管理辦法
- 健康活到百歲課件
- 車工考評員培訓課件
- 2025年老年人能力評估師(三級)考試模擬試題(含答案)
- 站姿走姿坐姿禮儀培訓
- 八大浪費培訓資料
- 小規(guī)模稅務視頻教學課件
- 業(yè)務外包費用管理制度
- 月子中心各部管理制度
- 痛風的康復護理課件
- 公司自供自產品管理制度
- 2025-2030年中國多西他賽注射液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五育并舉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