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知識修改稿.ppt_第1頁
準備知識修改稿.ppt_第2頁
準備知識修改稿.ppt_第3頁
準備知識修改稿.ppt_第4頁
準備知識修改稿.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一、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簡史 二、中國古代詩歌的主要特點 三、中國古代詩歌的格律體制 四、中國古代詩歌的重要概念,提 綱:,2,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中國古代歷史的進程(王朝的更替) 中國歷史朝代的演變: 1.先秦時期 - 2.秦漢時期 - 3.魏晉南北朝時期 - 4.隋唐五代時期 - 5.宋遼金時期 - 6.元朝 - 7.明朝 - 8.清朝,一、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簡史,3,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1.先秦時期(原始社會公元前21世紀前770前221) 1原始社會(?距今約60萬年公元前21世紀) 2夏(前21世紀前17世紀)、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王朝 3東周時期:春秋(前770前476)、戰(zhàn)國(前475前221) 2.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后220) 1秦朝(前221前206) 2漢朝(前202后220): 西漢(前202后8)、東漢(后25后220),4,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3.魏晉南北朝時期(220589) 1三國(220280):魏(220265) 、蜀(221263) 、吳(222280) 2兩晉(265420):西晉(265280316) 、東晉(317420) 3南朝(420589):宋(420479) 、齊 (479502) 、梁(502557) 、陳(557589) 4北朝(304438581):十六國(304438)、北魏(386438534)、北齊(550577)、北周(557581),5,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4.隋唐五代時期(581960) 1隋朝(581589618) 2唐朝(618907) 3五代(907960)、十國(904975) 5.宋遼金時期(9601276) 1宋朝(9601276):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6) 2遼朝(9161125) 3金朝(11151234),6,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6.元朝(12051234127112761368) 1205年建蒙古汗國,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1271年建都大都(今北京),定國號為元,1276年滅南宋。 7.明朝(13681644) 1368年滅元建明朝,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 8.清朝(1616163616441911) 1616年建號后金,1636年定國號為清,1644年進北京,次年攻占南京滅南明,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進入近代。 附:中華民國初年(19121919),7,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國歷史朝代歌,8,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一)先秦詩歌 - (二)兩漢詩歌 - (三)魏晉南北朝詩歌 - (四)隋唐詩歌 - (五)宋遼金詩歌 - (六)元代詩歌 - (七)明代詩歌 - (八)清代詩歌(含“近代詩歌”),中國古代詩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9,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1.詩經(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 收集西周初年(約公元前1046)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初,前599)共約500年間的詩,共305篇。 全書分“風”、“雅”、“頌”三部分。“風”分十五“國風”,共160篇;“雅”分“小雅”74篇、“大雅”31篇;“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 2. “楚辭”與屈原(我國古代第一位偉大詩人) “楚辭”戰(zhàn)國時楚國的詩歌,屈原在楚國民歌基礎上創(chuàng)造的一種新詩體。又稱“騷體詩”。 屈原:戰(zhàn)國中后期楚國貴族,偉大的愛國詩人,詩歌代表作:離騷、九歌、天問、九章。 楚國的其他詩人:宋玉等。,(一)先秦詩歌(原始口頭歌謠公元前11世紀前221),10,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1.漢代樂府詩(被樂府機關采集并配樂演唱) (1)民間樂府詩;(又稱“樂府民歌”) (2)文人樂府詩。(總體成就不高) 2.東漢文人五言詩 有主名的,如張衡、 秦嘉的詩作等;無主名 的,如古詩十九首等。 3.其他詩歌樣式(如: 四言詩、騷體的楚歌等),(二)兩漢詩歌(前202后220),11,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1.曹魏詩歌(約196約265) (1)建安詩歌(曹魏前期):三曹(曹操、 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王粲、劉楨等); (2)正始詩歌(曹魏后期):竹林七賢(嵇 康、阮籍等)。 2.兩晉詩歌(約265約420) (1)西晉詩歌:陸機、潘岳、左思等; (2)東晉詩歌:玄言詩占據詩壇; (3)陶淵明 (東晉后期的大詩人,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最早的田園詩人),(三)魏晉南北朝詩歌(196589),12,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3.南北朝詩歌(420589) (1)南朝宋詩歌:謝靈運、鮑照等; (2)南朝齊、梁詩歌:沈約、謝朓等; (3)南朝梁、陳詩歌:宮體詩。 (4)北朝前期詩歌; (5)北朝后期詩歌:庾信等。 4.南北朝樂府詩歌(約350589) (1)南朝樂府民歌; (2)北朝樂府民歌。,13,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主要是唐詩和唐五代詞。 1.初唐詩歌(618712) (1)初唐前期:宮廷詩人; (2)初唐后期:初唐“四杰”、陳子昂等。,(四)隋唐五代詩歌(618907960),2.盛唐詩歌(713770) (1)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王維、孟浩然等; (2)盛唐邊塞詩派:高適、岑參、王昌齡等; (3)“詩仙”李白; (4)“詩圣”杜甫。,14,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3.中唐詩歌(770835) (1)中唐前期:劉長卿、韋應物等; (2)中唐后期的韓孟詩派:韓愈、 孟郊、賈島、李賀等; (3)中唐后期的元白詩派:白居易、 元稹、張籍、王建等; (4)自成一家的詩人:柳宗元、劉禹錫。,4.晚唐詩歌(836907) (1)晚唐前期: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等; (2)晚唐后期:諷諭派、艷情派、隱逸派。,15,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5.唐五代詞 (1)初、盛唐詞:初步興起于民間(如:敦煌曲子詞); (2)中唐詞:文人創(chuàng)作漸多(劉禹錫、白居易等); (3)晚唐詞:皇甫松、溫庭筠(花間派鼻祖)等; (4)五代時期西蜀詞:韋莊、花間派詞人群; (5)五代時期南唐詞:馮延巳、李璟、李煜(一相二主)。,16,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主要是宋詞和宋詩,另外還有金詩。 宋 詞: 1.北宋詞(9601127) (1)北宋前期:柳永、張先、晏殊、歐陽修等; (2)北宋中期:晏幾道、蘇軾、秦觀等; (3)北宋后期:賀鑄、周邦彥等。,(五)宋金詩歌(96011271276),17,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2.南宋詞(112712761310) (1)南渡詞人:張元干、朱敦儒、李清照等; (2)南宋前期詞(中興詞人):辛棄疾與辛派 詞人(張孝祥、陸游等);姜夔與姜派詞人; (3)南宋后期詞:辛派后勁(劉克莊等); 格律派詞人(吳文英等); (4)遺民詞人:劉辰翁、 王沂孫、蔣捷、張炎等。,18,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1.北宋詩歌(9601127) (1)北宋前期:歐陽修、梅堯臣等; (2)北宋中期:王安石、蘇軾; (3)北宋后期:黃庭堅與江西詩派。,宋 詩:,2.南宋詩歌(11271279) (1)南渡初:呂本中、曾幾、陳與義等; (2)南宋前期:陸游、楊萬里、范成大等; (3)南宋后期:四靈詩派、江湖派詩人 (劉克莊等);末代愛國詩人(文天祥等)與 遺民詩人(謝翱、汪元量等)。 (4)金代詩人:前期詩人;后期(元好問)。,19,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1.元代詩 (1)元代前期:劉因、趙孟頫、“元詩四大家”等; (2)元代后期:薩都剌、楊維楨、王冕等。,(六)元代詩歌(12711368),2.元代散曲 (1)元代前期:關漢卿、馬致遠、姚燧、盧摯等; (2)元代后期:張可久、喬吉、貫云石等。,20,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1.明代前期詩歌(13681490) (1)高啟等明初詩人;(2)“臺閣體”詩人;(3)茶陵派。,(七)明代詩歌(13681644),2.明代中期詩歌(14901572) (1)前七子(李夢陽等);(2)“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等);(3)后七子(王世貞等)。,4.明代散曲與民歌 (1)明代散曲; (2)明代民歌。,3.明代后期詩歌(15731644) (1)公安派(袁宏道等);(2)竟陵派(鐘惺等);(3)末代詩人(陳子龍、夏完淳等)。,21,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1.清代前期詩、詞(16441735) (1)清初遺民詩人: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屈大均等; (2)錢謙益與虞山詩派;吳偉業(yè)與婁東詩派; (3)“南朱北王”:朱彝尊、王士禎; (胤禛) (4)清初詞:陳維崧與陽羨詞派、朱彝尊與浙派詞、獨冠 京華的納蘭性德。,(八)清代詩歌(16441911),2.清代中期詩、詞(17361840) (1)“乾隆三大家”:袁枚、趙翼、蔣士銓; (2)鄭燮、黃景仁、洪亮吉等; (3)清中期的詞派:浙派中期詞人(厲鶚等);張惠言、周濟等常州派詞人。,22,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3.清代后期詩、詞(18401911)近代文學 (1)近代前期詩:龔自珍、魏源、林則徐等;宋詩派詩人(鄭珍等); (2)近代前期詞:龔自珍、鄧廷楨、蔣春霖等。 (3)近代后期詩:黃遵憲、丘逢甲、梁啟超;“同光體”詩人;秋瑾、柳亞子、蘇曼殊等。 (4)近代后期詞: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等“清季四大詞人”;文廷式、王國維等。,23,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一)總體風貌 1.歷史:源遠流長;成就:燦爛輝煌 2.作家:數量多,質量高(著名詩人層出不窮); 作品:數量多,質量高(經典名篇膾炙人口) 3.題材(內容):豐富;體裁(形式):多樣,二、中國古代詩歌的主要特點,24,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二)民族特色 4.篇幅:短?。恍误w:整齊 5.語言:簡練、平易;韻律:和諧、優(yōu)美 6.藝術表現:(含蓄、雋永) (1)形態(tài):以抒情為主;(主觀;寫意性) (2)手法:靈活、豐富; (3)藝術追求與藝術效果:言外之意,味外之旨,韻外之致;含蓄雋永,韻味無窮。,25,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一)總體風貌 1.歷史:源遠流長;成就:燦爛輝煌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其中的最早作品出現于公元前11世紀)-漢魏六朝詩-唐詩、宋詞-清代近代詩詞(下限至公元1919年“五四”前后):大約三千年 綿延三千年,從未中斷 “五四”以后,中國文學進入現代文學階段,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從總體上講是衰落了,但從局部的角度來看,仍然有較強的生命力(例如:柳亞子、毛澤東、郭沫若、葉劍英等;再如:目前我國的許多詩詞協會如中華詩詞學會),26,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2.作家:數量多,質量高(著名詩人層出不窮);作品:數量多,質量高(經典名篇膾炙人口) 作家、作品:數量繁多,群星璀璨 近現代學者逯欽立先生編輯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共130卷,收集了幾百位詩人的詩作總共近20 000首; 清代康熙年間曹寅、彭定求等主持編纂的全唐詩,共900卷,收集了有唐三百年間的二千二百多位詩人的詩作共48 900多首;近幾十年來,學者又補輯了一百多位詩人的約2000多首詩,唐詩的總數量達到了51 000多首; 近現代學者唐圭璋先生編輯的全宋詞,收集了一千三百多位詞人的詞作總共19 000多首;中華書局的編審、著名學者孔凡禮先生又編撰全宋詞補輯,補入一百多位詞人的近2 000首詞作,宋詞的總數量達到了近21 000首。,27,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歷代詩人、詞人:名家輩出 先秦時期有屈原,漢魏六朝有曹植、阮籍、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謝朓、庾信等;唐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詩壇大家、名家層出不窮,擁有像陳子昂、孟浩然、王維、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白、杜甫、韓愈、孟郊、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劉禹錫、李賀、杜牧、李商隱等一大批優(yōu)秀詩人;宋詞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又一座高峰,詞壇名家輩出,著名詞人有柳永、晏殊、歐陽修、晏幾道、蘇軾、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張孝祥、陸游、辛棄疾、姜夔、劉克莊、吳文英、張炎等;宋詩向來與唐詩相比肩,著名詩人有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與義、楊萬里、范成大、陸游、文天祥等。 歷代詩詞作品:名作如林 詩經的305篇詩:開山之作,萬世典范;屈原的離騷、九歌等詩千古流芳;漢魏六朝的民間無名氏樂府詩陌上桑、孔雀東南飛、木蘭詩等膾炙人口,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優(yōu)美動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的詩歌名篇彪炳萬代,蘇軾、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的詞作名篇千口傳唱。,28,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3.題材(內容):豐富;體裁(形式):多樣 我國古典詩詞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常見題材有:愛情婚姻、思親懷鄉(xiāng)、友情送別、山水田園、戰(zhàn)爭邊塞、詠懷言志、時政諷諭、詠史懷古、寫景詠物,等等。 我國古典詩歌體裁多樣:從大的分類講,有詩(狹義)、詞、曲;以句式分,有四言、騷體、五言、七言、雜言等;以體制格律分,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古體詩又可分為五古、七古,近體詩又可分為五律、七律、五絕、七絕等。,29,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一)中國古代詩歌的體裁分類,三、中國古代詩歌的格律體制,中國古代詩歌,詩 (狹義),詞,曲,四言詩(以詩經為代表,兩漢、魏晉以后漸少) 騷體詩(以屈原離騷為代表,東漢以后漸少) 五言詩(東漢以后漸多,南北朝、唐代大盛,是古代詩歌的主流) 七言詩(魏晉南北朝以后漸多,至唐代漸盛,是古代詩歌的主流) 雜言詩(各個時代都有,但總體上數量不多,沒有成為主流),(配合音樂演唱的歌辭,又叫“曲子詞”。興起于唐,至宋大盛),(指“散曲”,金、元之際興起的較通俗的歌辭,在元代大盛),30,上編 理論篇 第二講 欣賞古典詩詞的準備知識,(二)古體詩與近體詩(指狹義的“詩歌”,相對于詞、散曲而言的“詩”),古體詩,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 (七古),整齊的七言句 兼有七言句和雜言句,近體詩,律詩,絕句,五言律詩(五律) 七言律詩(七律),五言絕句(五絕) 七言絕句(七絕),31,(三)近體詩的體制格律,近體詩,是唐代正式形成并盛行的,又叫“今體詩”,相對于“古體詩”而言。近體詩在體制、格律等方面非常嚴格,故又叫“格律詩”。 近體詩的格律體制的嚴格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字數、句數:固定 (1)每首詩的句數: 律詩(五律、七律):每首八句;絕句(五絕、七絕):每首四句 注:每首律詩八句,每兩句一個單元(既是意義上的,又是音節(jié)上的),稱為一聯。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32,(2)每句詩的字數: 五律、五絕:每句詩五個字;七律、七絕:每句詩七個字 (3)整首詩的字數: 五律:5(字) 8 40(字) 七律:7(字) 8 56(字) 五絕:5(字) 4 20(字) 七絕:7(字) 4 28(字),33,五律舉例: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五絕舉例: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七律舉例: 登 高 唐杜 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七絕舉例: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 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34,2押韻:嚴格 近體詩的押韻有三項基本要求: (1)押韻的位置固定:在一首詩偶數句的最后一個字(韻腳字); (2)必須押平聲韻。(平聲與仄聲相對,都是指唐宋時期的語音聲調); (3)必須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 (舉例:同上,此處略。),35,3.平仄:諧調 近體詩平仄的搭配有三條基本規(guī)則: (1)一句之內平仄相間; (2)一聯之內的上、下兩句之間平仄相對; (3)上一聯的末句與下一聯的首句平仄相粘。 唐宋時代,漢字共有四個聲調:平、上、去、入。平聲字數量很多,又分為陰平聲和陽平聲;上、去、入三個聲調的字都屬于仄聲字。 南朝齊代永明年間,沈約等人發(fā)現漢字有四個聲調,于是就嘗試將“四聲”用于詩句當中,以調節(jié)詩歌的聲律。每句詩有若干個字,每兩個字的聲調一致,緊挨著的兩個字的聲調與之相反,從而形成平仄相間,抑揚頓挫,聲律和諧。初唐以后,平仄搭配的形式固定化(這也是近體詩在格律方面的最主要特征),律詩也趨于定型。,36,近體詩每句的平仄安排有四種可供選擇的基本型式(以五言句式為例): a. 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平 c. 平平平仄仄 d. 仄仄仄平平 一首律詩共八句,其實就是從以上四個基本型式中選擇若干個,按照近體詩平仄搭配的三條基本規(guī)則對它們進行組合。近體詩平仄搭配的基本格式有四種(此以五律為例):,37,4.對仗:工整 對仗是對律詩(五律、七律)的要求,指的是律詩的第二聯(頷聯)、第三聯(頸聯)的一聯內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字在平仄、詞性、詞義、結構等方面相對或相反。 具體要求有三: (1)一聯內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 (2)一聯內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字:詞義相近或相反。 (3)一聯內上、下兩句相同位置上的字:詞性、結構相同。 詞性: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方位詞對方位詞,數量詞對數量詞,等等。 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等等),38,(四)古體詩的體制格律,古體詩,是相對于唐代以后確立的近體詩而言的。古體與近體的產生時代有先后之別,古體和近體的名稱就顯示了這一點;但近體產生以后寫古體的仍然很多,所以古體和近體主要是體制格律上的區(qū)別。 古體詩在體制格律上的特點是: 1.句數:不固定,每首詩的句數不限,可多可少 例:長詩如孔雀東南飛,長達357句,短詩如劉邦大風歌,只有3句。 2.押韻:要求比較寬 可以只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句句押韻; 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 中間可以換韻。,39,3.平仄:沒有嚴格的限制 可以平仄相間,也可以連用三四個以上的平聲或仄聲 4.對仗:沒有嚴格的限制 可以不對仗,也可以對仗 五古舉例: 行行重行行 東漢末年無名氏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40,飲 酒其五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七古舉例: 燕歌行 三國魏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xiāng),何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fā)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椗b相望,爾獨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