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排水施工說明_第1頁
01排水施工說明_第2頁
01排水施工說明_第3頁
01排水施工說明_第4頁
01排水施工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航悅兩江龍興項目市政道路工程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 第4頁一、設計依據及遵循的規(guī)范和設計原則:1、建設方設計委托及與我院簽訂的設計合同。2、建設方提供的1:500片區(qū)地形圖(電子版)。3、重慶市主城區(qū)龍興組團E標準分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電子版)。4、我院所作的本工程道路、已設計路網及相關專業(yè)的設計文件。5、我院設計人員現場踏勘收集的相關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6、國家相關規(guī)范和標準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4-2006)(2011版)室外給水設計規(guī)范(GB50013-2006)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69-2002)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332-2002)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guī)劃規(guī)范(GB50289-98)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68-2008)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141-2008)7、本工程的設計原則是:1)執(zhí)行國家關于環(huán)境的保護政策,符合國家的有關法規(guī)、規(guī)范及標準;2)以城市總體規(guī)劃和片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及現狀管線為指導,在道路設計的基礎上,對該項目的排水進行系統的工程設計,為規(guī)劃區(qū)內人口和經濟增長提供安全的水環(huán)境。3)排水管網設計應滿足地區(qū)經濟和社會長遠發(fā)展的需要,同時注意遠期發(fā)展與分期實施相結合的原則。排水管道均按遠期設計,并能適應片區(qū)建設需要,考慮分期實施的可能性。4)新建排水管網充分考慮區(qū)域排水現狀及地塊建設的情況,結合地塊建設規(guī)劃,在排水管道斷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適應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5)排水管網設計注意技術性與經濟性相結合。尊重事實,在滿足設計標準的前提下,盡量考慮利用現有管網體系和排水設施,并將其整合以發(fā)揮功能。6)設計選材在不斷總結科研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既考慮技術發(fā)展的趨勢,積極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同時又兼顧經濟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產品及與國家產業(yè)政策不符的材料和產品。7)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慮各種城市管線的敷設走廊,在考慮經濟性的同時預留足夠的空間,為管線綜合提供條件。二、工程慨述:本次設計項目所在區(qū)域位于兩江新區(qū)龍盛片區(qū)龍興鎮(zhèn)西部龍崗山,是由現狀繞城高速、規(guī)劃快速路六縱線、盛唐路、寨子路圍合成的地塊;規(guī)劃定位為兩江新區(qū)高端服務功能聚集區(qū)、生態(tài)宜居示范工程和多元文化社區(qū),為加快龍盛片區(qū)乃至兩江新區(qū)的開發(fā)進程,其基礎設施建設迫在眉睫。項目區(qū)由繞城高速、規(guī)劃快速路六縱線、盛唐路、寨子路圍合而成,其中繞城高速為現狀道路,盛唐路正在建設中,快速六縱線和寨子路為規(guī)劃道路,項目區(qū)內一號路即中航體育公園道路已設計,片區(qū)內設計道路共有6條,分別為二號路、三號路、四號路、五號路、六號路、七號路,本次設計僅為四號路、七號路(K0+000K0+900)。四號路設計起點接于中航體育公園路,由北至南貫穿該片區(qū),終點交于三號路、七號路,道路全長1698.321m。為城市次干路,設計行車速度30公里/小時。三、排水現狀與規(guī)劃:1. 排水現狀無現狀管線。2. 片區(qū)污水規(guī)劃根據重慶市主城區(qū)龍興組團E標準分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規(guī)劃范圍內污水全部進入五寶污水廠污水處理系統。龍盛片區(qū)污水工程規(guī)劃中沿東風水庫向下規(guī)劃有D600D700的污水管道,規(guī)劃范圍內的污水全部排入此管道,最終進入五寶污水處理廠。四、排水設計概要:本次排水系統設計考慮雨水管道單側布置于人行道下,按排水流域和道路坡向劃分排水流向,分段直接排入現狀河溝或接至規(guī)劃道路下游雨水管網。污水管道單側布置于人行道下,并沿道路坡向布置,分段接入規(guī)劃道路下游污水管網或截污干管。五、排水體制及設計規(guī)模:本工程排水體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網分別自成體系。雨水量計算按重慶市暴雨強度公式和流域匯水面積計算,根據地塊和道路設計的情況選用適當的暴雨重現期P和徑流系數。六、排水工程設計說明:1、基本設計參數1)最大控制設計流速:Vmax=5m/s;最小控制流速:污水管道:Vmin=0.6m/s;雨水管道:Vmin=0.75m/s。 2)雨水管道按滿流設計;污水按非滿流設計其最大設計充滿度管 徑最大設計充滿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本次設計的污水管道d400d500充滿度取0.6。3)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徑控制在d400。4)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頂平接。2、管線布置:雨水系統的收集既要考慮到雨水能順利地從匯水區(qū)域內排出,又要考慮到經濟與合理性。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體。2)結合道路和地塊規(guī)劃布置,由于道路通常都是地面徑流的集中地,所以雨水管渠應平行道路敷設。3)雨水排出口宜分散布置,以便雨水就近排放,使管線較短,減小管徑。4)雨水口布置應使雨水不漫過路口,因此雨水口布置在交叉路口的匯水點上和低洼處,并適當增設雨水口。雨水口間距取決于道路縱坡,路面積水以及雨水口進水量,本次設計取值為2535m,同時檢查井間距和雨水口配套布置。3、雨水系統1)本工程雨水系統按重慶市暴雨強度公式計算,暴雨流量公式為;Q=Fq=2822(1+0.775lgP)(T1+MT2+12.8P0.076)0.77式中:Q計算流量 暴雨強度(升/秒公頃)T=T1+MT2T1:地面集水時間(分鐘);一般取515分鐘,根據重慶市的具體情況,取T1=5分鐘F匯水面積(公頃)P重現期(年)徑流系數設計暴雨重現期按匯水面積的大小分別取值: 匯流面積小于30公頃的管段:13年; 匯流面積3050公頃的管段:5年;匯流面積大于50公頃或重要地區(qū)的管段(立交): 10年。地面集水時間結合本工程地形狀況、管道布置,設計取值為5min。折減系數:暗管m=1.22.0。徑流系數:綜合徑流系數為0.50.75,其具體值根據各管段規(guī)劃地塊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系數見下表,臨時管涵=0.4。匯水面積(F)道路兩側分地塊計算(ha)。2)水力計算:四號路水力計算表:道路樁號匯流面積(ha)重現期(年)徑流系數設計流量(m3/s)管徑(mm)粗糙系數坡度流速(m/s)過流能力(m3/s)K0+000- K0+36013.430.73.7610000.0143.0%4.93.86K0+360- K0+88013.830.612.4512000.0140.6%2.482.80K0+880-設計終點15.630.73.5512000.0141.0%3.203.623)道路雨水管道布置:布置基本情況:四號路路幅寬度為22m,雨水管單側布置于人行道下,七號路路幅寬度為14m,雨水管單側布置于人行道下,具體布置位置詳見綜合管網標準橫斷面圖。四號路道路全線雨水共分3段排放:其一(K0+000-K0+360段)在道路起點處接入一號路雨水管;其二(K0+360- K0+880段)在K0+840處排入附近河流;其三(K0+880-設計終點)在K1+630處,通過急流槽排入河流。4、污水系統:1)管線設計中,污水管的容量以最不利容量考慮,以保證在人口密度增加后不再增加污水走廊,計算標準按人均綜合用水量按500L/capd計,人口密度按1萬人/平方公里計算,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5計算。本區(qū)內工業(yè)、企業(yè)醫(yī)療污水由各個單位自行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后才準排放;生活污水須進行生物無害處理后才能排入本系統。分流制污水管道設計流量計算公式如下:Qmax= KsQaveKz (L/S)式中Qmax:設計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時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時污水流量(L/S),根據綜合污水量標準q計算Qave=q流域計算人口數(人)/(243600) (L/S)q=城市綜合供水量標準85% (L/Cap.d)Kz:污水總變化系數,設計按照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中規(guī)定內插選取。Ks:雨水滲入量系數,取1.1Qave51540701002005001000Kz2.32.01.81.71.61.51.41.32)污水管道水力計算列表如下:道路樁號匯流面積(ha)設計流量(L/s)管徑(mm)充滿度粗糙系數坡度流速(m/s)過流能力(L/s)K0+000- K0+36012.327.824000.140.015.6%2.5527.9K0+360-設計終點29.960.514000.230.014%2.8562.83)道路污水管道布置:布置基本情況:四號路路幅寬度為22m,污水管單側布置于人行道下,具體布置位置詳見綜合管網標準橫斷面圖。四號路道路全線污水共分2段排放:其一(K0+000-K0+360段)在道路起點處接入一號路污水管網;其二(K0+360-設計終點段)在設計終點接入三號路污水管網;五、管材及附屬構筑物:根據重慶市建委于2009年頒發(fā)的關于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術的通告(第五號)(渝建發(fā)200968號)的規(guī)定,從技術經濟等多方面綜合考慮,本次設計雨水管道小于等于d600的管道按HDPE雙壁波紋管考慮,大于d600小于等于2000的管道按II級鋼筋混凝土管考慮,污水管道小于等于d800采用HDPE雙壁波紋管。d300的雨水口連接支管采用II級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管道斷面形式:本工程的雨、污水管道均采用采用圓形斷面。 HDPE雙壁波紋管人行道上埋深大于4.0m或設置于車行道下,環(huán)剛度SN8000N/。雙壁波紋管的制造及安裝應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結構壁管道系統 第1部分:聚乙烯雙壁波紋管材(GB/T19472.1-2004)要求,及各企業(yè)的產品標準及安裝操作手冊。國標II級鋼筋混凝土管材應符合國家標準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相關規(guī)定。管道基礎:HDPE雙壁波紋管管道采用砂墊層基礎。管頂覆土深度在0.75.0m的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20混凝土基礎;覆土在6.07.5m的鋼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礎;覆土小于0.7m(適用于雨水口連接管)或埋深915米的排水管基礎采用滿包混凝土加固。管道基礎在接口部位的凹槽,在鋪設管道時隨鋪隨挖。凹槽長度為0.40.6米,深度為0.050.1米,寬度為管道外徑的1.1倍。在接口完成后,凹槽隨即用砂回填密實。管道采用承插接頭,管道承口應放在進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排水管道地基處理應滿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和管道基礎對承載力的要求。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m時,可按道路密實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標高后,再開挖管槽施工管道。管底填方大于3m時,應按道路密實度要求回填至管頂以上1.5m后,再開挖管槽施工管道。管道施工回填壓實后,再分層回填壓實至設計路面高程。管道基礎不得超挖,管底地基承載力不小于0.2Mpa。管道接口:雙壁波紋管采用雙橡膠圈承插連接,管道承口應放在進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與檢查井連接采用短管連接,管道與井壁間采用中介層,加水泥沙漿,中介層材料由廠家提供,承插頭距離檢查井不小于1.5米。鋼筋混凝土管道接口基礎較好時其接口采用鋼絲網水泥砂漿抹帶剛性接口。對于軟土基礎接入檢查井或涵洞處等構筑物和巖土分界段有可能發(fā)生不均勻沉降的排水管段處,采用現澆混凝土套環(huán)柔性接口,當管道縱向不均勻沉降的范圍較大時,應在管段上連續(xù)設置一個以上的柔性接口,柔性接口部位的現澆混凝土基礎應用變形縫分離,做法詳06MS201-1第3536頁雙壁波紋管可根據產品技術要求采用雙橡膠圈承插接口,雙壁波紋管與檢查井的連接可采用“中介層”作法,詳見CECS164:2004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術規(guī)范。普通檢查井:管道交匯處、轉彎處、管徑或坡度改變處、跌水處以及直線管段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檢查井,本次設計檢查井采用M10水泥砂漿C30混凝土砌塊砌筑。當雨水管線接入設計涵洞時,設置涵洞檢查井。涵洞檢查井井身采用C30鋼筋砼現澆,井蓋、井座、爬梯同一般檢查井要求。檢查井爬梯均采用新型復合材料(GRP)成品。井蓋、蓋座車行道上采用防盜球磨鑄鐵井蓋及蓋座,按按承載能力,最低選用D400類型。人行道上采用新型復合材料井蓋及蓋座,按承載能力,最低選用B125類型。檢查井井蓋、蓋座安裝要求與路面平整。所選井蓋必須符合檢查井蓋(GB/T 23858-2009)標準的規(guī)定。跌水井:當跌落水頭大于1.0m、管道穿越地下障礙物或管內計算流速超過最大設計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時,設置跌水井。跌水井井蓋、井座、爬梯同一般檢查井要求。雨水口:本工程采用C25砼砌塊砌筑雙篦雨水口,雨水篦為新型復合材料成品。雙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應低于25L/s。雨水口連接管采用II級鋼筋砼管,管徑為d300mm,以不小于1.5%的坡度接入臨近雨水檢查井,連接管管材采用II級鋼筋混凝土排水管,并采取3600混凝土包封。道路豎曲線最低點、道路交叉口附近及未置于道路最低洼處的雨水口,在實施時應調整至實際路面的最低洼點,雨水篦比路面低35cm,以保證有效收水。雨水排出口:排水管道出口接自然地面或河溝的采用八字式出水口,管道接明溝采用一字式出水口。八字式出水口做法詳見國標06MS201-9第5、6頁;一字式出水口做法詳見國標06MS201-9第9、10頁。雨污水出口的具體管長根據現場具體情況確定。地基處理:管道及構筑物地基承載力不小于0.2MPa。溝槽在填方地段或溝槽超挖的,管道基礎以下必須分層夯實回填,密實度不小于90%。對于地質條件較差地段,如淤泥、雜填土等,必須進行換填。換填材料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砂礫石、砂性土等。溝槽回填:管道及構筑物溝槽回填必須在混凝土及砂漿達到80%以上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回填要求分層壓實、對稱均勻回填,密實度不小于90%。對于鋼筋混凝土管道,填料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回填密實度不小于90%;對于塑膠管道具體詳HDPE管道基礎及接口大樣圖;在道路范圍內,壓實度應達到道路路基密實度要求,同時必須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68- 2008)相關規(guī)定。管道及構筑物溝槽開挖邊坡應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證施工安全。溝槽開挖邊坡最陡值根據不同土質按1:0.11.5控制,具體適用條件詳見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如果現場條件不允許,施工必須采取加支撐等措施。六、注意事項:1、施工單位必須嚴格按本施工設計圖及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等有關國家現行的施工規(guī)范進行施工。2、施工前應校測已建各種管道的斷面、高程和位置,確保滿足接入條件后方可施工。若開挖中發(fā)現圖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應通知業(yè)主和監(jiān)理,并聯系設計人員。3、所有的材料、產品均應有出廠檢驗合格證書,進場應按相關程序進行進場檢驗。HDPE雙壁波紋管雙橡膠圈承插接口在安裝完畢后,須進行接口的水密性試驗,試驗方法按照各自相關專業(yè)規(guī)范進行。4、施工中發(fā)現問題,或設計資料之間、設計與現場情況之間有不符之處,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以會同建設單位、監(jiān)理單位及質監(jiān)等部門共同研究處理,以確保工程質量。施工單位不得擅自進行處理。5、施工前必須做好防洪工作和施工組織計劃,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組織施工。并組織材料進場,堆放,搞好臨時排水。施工組織計劃須經項目監(jiān)理研究批準后才可允許進場施工。6、本設計要求各管段連接時,必須用同一測量控制點。施工前應對排水的進出口處的高程進行校核,杜絕水排不出去的事故發(fā)生。7、溝槽開挖時應注意施工安全,開挖放坡坡度根據地質情況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執(zhí)行。防止跨塌傷人事故發(fā)生。8、施工每一道工序完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