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 16352-1996是一項專門針對一次性醫(yī)療用品進行γ射線輻射滅菌的標準。此標準詳細規(guī)定了使用γ射線對一次性醫(yī)療用品進行滅菌的過程控制、質量要求及檢測方法,旨在確保這些產(chǎn)品在臨床應用前達到無菌狀態(tài),保障患者安全與醫(yī)療操作的衛(wèi)生條件。

標準內容概覽:

  1. 適用范圍:明確了該標準適用于以聚乙烯、聚丙烯等非吸收性高分子材料為主制成的一次性醫(yī)療用品,如注射器、輸液器、手術巾等,通過γ射線輻射方式實施滅菌處理。

  2. 術語定義:對輻射滅菌、劑量、劑量率、最小殺菌劑量等關鍵術語給出了明確界定,為執(zhí)行標準提供統(tǒng)一語言基礎。

  3. 輻射源與設備:規(guī)定了用于滅菌的γ射線源(通常為鈷60或銫137),以及輻射處理設備應滿足的技術要求,確保輻射均勻性和可控性。

  4. 滅菌劑量確定:詳細說明了如何根據(jù)產(chǎn)品材質、包裝形式及微生物負載來確定滅菌所需的最小殺菌劑量,以保證滅菌效果。

  5. 劑量驗證與監(jiān)測:要求進行劑量分布測試和常規(guī)劑量監(jiān)測,確保每批次產(chǎn)品的接收劑量均達到預定的滅菌水平,并記錄可追溯。

  6. 包裝要求:強調了產(chǎn)品包裝材料需兼容γ射線滅菌,且能維持滅菌后的無菌狀態(tài)直至使用,同時對包裝密封性有具體測試要求。

  7. 質量控制與檢驗:規(guī)定了滅菌后產(chǎn)品的物理性能、化學穩(wěn)定性及生物指示劑測試等檢驗項目,確保滅菌過程不損害產(chǎn)品質量且達到無菌標準。

  8. 標簽與標識:要求產(chǎn)品包裝上明確標注已進行γ射線輻射滅菌的信息,包括滅菌日期、有效期及生產(chǎn)商等,便于追蹤與管理。

執(zhí)行意義:

該標準的實施,為一次性醫(yī)療用品的生產(chǎn)廠商提供了詳細的滅菌操作指導和質量評估依據(jù),有助于提升我國醫(yī)療用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因滅菌不當導致的醫(yī)療風險,對促進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jīng)官方授權發(fā)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廢止
  • 已被廢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05-23 頒布
  • 1996-12-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16352-1996一次性醫(yī)療用品γ射線輻射滅菌標準.pdf_第1頁
GB16352-1996一次性醫(yī)療用品γ射線輻射滅菌標準.pdf_第2頁
GB16352-1996一次性醫(yī)療用品γ射線輻射滅菌標準.pdf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16352-1996一次性醫(yī)療用品γ射線輻射滅菌標準.pdf-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中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一次性醫(yī)療用品Y射線輻射滅菌標準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Y - r a y s r a d i a t i o ns t e r i l i z a t i o n o f d i s p o s a b l e m e d i c a l a p p l i a n c e s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醫(yī)療用品7 射線輻射滅菌的工藝、 質量保證和輻射滅菌后用品的處理。 本標準適用于一次性使用的醫(yī) 療用品的Y 射線輻射滅菌。 不適用于醫(yī) 藥或其他材料等的輻射滅菌。2 引用標準 G B 1 0 2 5 2 輻射加工用鉆一 6 0 輻照裝置的輻射防護規(guī)定3 術語11 初始染菌b i o b u r d e n 滅菌前, 在醫(yī)療用品和包裝材料上存活的微生物總數(shù)。3 . 2 生 物指示 lf il b i o l o g i c a l i n d ic a t o r 帶有經(jīng)過標定的一定數(shù)量存活微生物的測試片。13 周 期定時器 c y c le t i m e r 控制輻照容器在輻照裝置內經(jīng)過每種位置所用時間的器件。3 . 4 # 11 量分布圖測試 d o s e m a p p i n g 在輻照裝置內, 對輻照容器里按一定方式排列的用品或密度與用品近似的模擬物品進行劑量測量,確定其劑量分布。15 劑 量不均勻 度 d o s e n o n u n i f o r m i t y 在實測劑量分布圖中所確定的最大與最小劑量的比值, 劑量不均勻度可能因用品類型不同有所改變。3 . 6 生產(chǎn)管理規(guī)范 g o o d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p r a c t i c e , G MP 在用品制造過程中, 為確保用品適用的質量需要采取的保證措施和程序。3 . 7 輻射處 理管理規(guī)范 g o o d r a d ia t io n p r a c t ic e , G R P 按照輻照裝置的工藝特點確保提供適當滅菌劑量而采取的措施和程序。3 . 8 輻照容器 ir r a d ia t io n c o n t a i n e r 用于裝載用品單元, 將其傳輸和通過輻照裝置的容器( 如集裝箱、 運載工具或貨盤) 。3 . 9 輻照裝置 i r r a d i a t o r 輻照裝置由輻射源、 傳輸設備、 控制系統(tǒng)、 安全設施和輻照室等組成。 它可以用來實現(xiàn)安全可靠的輻射滅菌工藝。3 . 1 0 醫(yī) 療用品 m e d i c a l d e v i c e s 專用于人體治療、 診斷和避孕等的用品、 設備、 工具、 機械、 移植敷料, 或其他類似的物品。其中不包括在人體內經(jīng)過生物化學或化學作用達到指定目 的的物品( 如藥品等)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1 9 9 6 一 0 5 一 2 3 批準1 9 9 6 一 1 2 一 0 1 實施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3 . 1 1 工藝確認 p r o c e s s v a l i d a t i o n 為用品輻射滅菌工藝達到所要求的滅菌保證水平提供證據(jù)的活動。3 . 1 2 用品 單元 p r o d u c t u n it 在輻射滅菌處理中能作為單元處理的最小實體。如盒子、 紙板箱或容器。3 . 1 3參考劑量 計 r e f e r e n c e d o s im e t e r 具有優(yōu)良計量學性能的劑量計, 其測量值可以溯源到國家基準值。3 . 1 4 常 規(guī)劑量計 r o u t i n e d o s i m e t e r 經(jīng)過參考劑量計或國家標準劑量計校準的用于輻照場常規(guī)劑量測量的劑量計。11 5 滅 菌保證水平 s t e r il i t y a s s u r a n c e I e v e l , S A L 通過有效的滅菌處理后, 用品未達到滅菌的最大幾率。3 . 1 6滅 菌 劑 量 s t e r i li z i n g d o s e 為達到或超過所要求的滅菌保證水平所需要的吸收劑量( 以G y 計) 。3 . 1 7 滅 菌劑量檢查 s t e r i l i z in g d o s e a u d i t in g 為確定用品上自然微生物群落滅菌劑量變化所采取的檢驗措施。4 醫(yī)療用品滅菌的生產(chǎn)管理4 . 1 醫(yī)療用品的生產(chǎn)必須遵守國家醫(yī)藥管理局和衛(wèi)生部門制定的 藥品生產(chǎn)管理規(guī)范 、 藥品生產(chǎn)質量管理規(guī)范 和 一次性使用的醫(yī)療器具生產(chǎn)管理規(guī)范 的有關規(guī)定。4 . 2 醫(yī)療用品輻射滅菌必須執(zhí)行衛(wèi)生部發(fā)布的 消毒技術規(guī)范 要求。4 . 3 醫(yī)療用品的初始制造者和輻射滅菌操作人員必須承擔各自 的責任, 確保醫(yī)療用品輻射滅菌的質量。4 . 3 門醫(yī) 療用品的初始制造者應提供醫(yī)療用品、 包裝材料的輻射適應性和平均初始染菌數(shù)的資料, 提出滅菌保證水平和最低滅菌劑量。4 . 3 . 2 輻射滅菌操作者應經(jīng)考核獲得合格證書后, 方可從事輻射滅菌工作, 并負責確定滅菌劑量范圍。4 . 4 必須執(zhí)行 大型r 輻射加工裝置的衛(wèi)生防護管理規(guī)定 的規(guī)定。5 輻照裝置驗收和維修51 輻照裝置在正式投入運行前, 必須進行驗收。 以檢定在正常操作情況下, 在典型密度范圍內的均勻物質所接受的吸收劑量及其分布和輻照的重現(xiàn)性。5 . 2 輻照裝置的電 子機械系統(tǒng)必須運行可靠, 并符合G B 1 0 2 5 2 的要求。5 - 3 初始驗收必須測定劑量分布。在待輻照用品密度范圍的上、 下限用實物或密度與實物相近似的模擬物裝填后進行實際測量。以確定不同密度的用品在不同輻照方式下的劑量不均勻度。劑量不均勻度應不大于2 ,5 . 4 應使用一種或多種常規(guī)劑量計測量劑量分布。 劑量計應布放于事先選定的遍及用品負 載的各參考位置上, 并在有代表性的參考位置上同時放置參考劑量計進行比對測量。參見附錄A ( 參考件) 。5 . 5 常規(guī)劑量計及其測量系統(tǒng)的劑量偏差應小于士l o /( 在9 5 %可信水平) 。參考劑量計及其測量系統(tǒng)的劑量測量準確度應小于士4 a a ( 在9 5 寫可信水平) 。5 . 6 對輻照裝置必須進行非常事件( 4 口 機械故障等) 的監(jiān)測, 以確定這些事件發(fā)生時對劑量分布和滅菌的影響。5 . 了 輻射源活度增加或運行參數(shù)改變時必須進行再驗收。當源的結構不變時, 只需對最大和最小劑量區(qū)域及其周圍的劑量分布進行測量以確定初始驗收是否繼續(xù)有效, 當源的結構改變時, 必須重新測量劑量分布圖5 . 8 必須按照設備供應者推薦的常規(guī)和預防 性維修程序嚴格對設備檢查維修, 以確保輻照裝置安全可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靠的運行, 并做好維修記錄。5 . 9 維修若不影響輻照裝置的性能, 不需要重新核定輻射滅菌周期。 當維修可能影響輻射源結構、 用品裝載模式或輻照裝置運行參數(shù)時, 必須重新驗收。6 工藝確認6 . 1 必須對某種醫(yī)療用品的輻射滅菌工藝加以確認。以確定材料的適用性, 選定所要求的最低滅菌劑量, 建立用品裝載模式, 測定劑量分布圖, 設置輻照周期定時器。6 . 2 材料的適用性6 . 2 . 1 用于輻射滅菌的醫(yī)療用品和包裝材料必須以常規(guī)輻射滅菌期間預期最大劑量照射進行測試, 以評價材料的輻射物理和輻射化學穩(wěn)定性和生物適用性, 尤其要重視輻射產(chǎn)生的高分子解聚效應。6 . 2 . 2 輻射滅菌處理后的醫(yī)療用品必須根據(jù)其最終用途進行充分功能試驗與合格驗收。63 滅菌劑量的確定6 - 3 . 1 應根據(jù)待滅菌醫(yī)療用品上自 然微生物群落的數(shù)量和其抗輻射性以及滅菌保證水平, 確定最小滅菌劑量。參見附錄B ( 參考件) 。6 . 3 . 2 當不了解用品上自 然微生物群落的數(shù)量和抗輻射性, 并確認該用品是按照醫(yī)療用品生產(chǎn)管理規(guī)范的規(guī)定生產(chǎn)的, 初始染菌較低時, 應使用2 5 k G y 作為最小滅菌劑量( 可提供1 0 - 滅菌保證水平) 。6 . 4 用品裝載模式6 . 4 . 1 每類用品單元都應建立裝載模式。裝載模式說明書中應寫明輻照容器內用品單元的數(shù)量和位置 。6 . 4 . 2 用品裝載模式的設計應使用品在輻照容器容許重量范圍內最大限度地充滿容器空間, 并盡可能均勻分布, 以使劑量變化最小。6 . 5 劑量分布標定6 . 5 . 1 用品裝載模式建立后, 應使用實際用品或近似用品密度的模擬物裝載, 以測量其劑量分布。 當輻照裝置內有幾個傳輸通道可供選擇時, 應對每個通道均作劑量分布標定。6 . 5 . 2 對靜態(tài)堆碼輻照方式, 必須預先測定空間劑量分布, 繪制等劑量曲線。6 . 5 . 3 應有足夠數(shù)量的劑量計布放于輻照容器內或堆碼里的用品負載中, 以確定最小和最大劑量區(qū)域, 并進而選定劑量監(jiān)測位置。6 . 5 . 4 輻射源結構改變時, 應重新進行劑量分布標定。6 . 6 周期定時器設置6 . 6 . 1 對于確定裝源量的輻照裝置, 必須根據(jù)劑量分布標定結果、 用品裝載模式和所需的最小滅菌劑量設置周期定時器或確定堆碼用品翻轉、 移位時間, 以控制用品在輻照裝置內通過或停留的時間及所接受的劑量。6 . 6 . 2 對每種用品初次周期定時器設置好后, 在以后的輻射滅菌操作中, 應對輻射源進行衰變補償調整 。7 常規(guī)滅茵處理71 滅菌要求的提出 醫(yī)療用品初始制造者和輻射滅菌人員應以書面形式共同提出對用品的滅菌要求, 確定各類用品在滅菌前, 滅菌中和滅菌后應采取的滅菌工藝和處理方法。7 . 2 用品輻照前處理7 - 2 . 1 必須對待滅菌用品作詳細清點記錄。 記錄應包括收到的用品單元確實數(shù)目, 與裝運單據(jù)數(shù)目 有差異時, 應核實注明7 . 2 . 2 待滅菌的用品應存放在為未滅菌用品設計的專門存放區(qū)內。必需時, 可選用變色指示劑以 識別G s 1 6 3 5 2 一 1 9 9 6已 輻照和未輻照的用品。7 . 3 用品輻照7 . 3 . 1 劑量計安排7 . 3 門門必須按照4 . 5 條的要求選定常規(guī)劑量計。 并根據(jù)輻照裝置的樣式, 用品種類, 以及劑量測量精確度的要求確定應用劑量計的數(shù)量。7 . 3 門. 2 劑量計應布放在輻照容器內 的最小劑量區(qū), 或與最小劑量區(qū)有已知定量關系的容易放置的位置上。此外, 還應在最大劑量區(qū)布放一些劑量計以監(jiān)測用品接受的最大劑量。7 . 3 . 2 用品裝載 用品應按照所設計的用品裝載模式裝于輻照容器中或堆碼于輻照裝置內, 核實用品的總數(shù)量并作好記錄。7 . 3 . 3 輻照過程監(jiān)測7 . 3 . 3 . 1 應監(jiān)測輻射源, 保證其正確的輻照位置。7 . 3 . 3 . 2 周期定時器應配有適當?shù)妮o助定時器, 以便監(jiān)測該定時器工作是否正常。7 . 3 . 3 . 3 應設立周期時間、 傳輸設備操作、 輻射源位置和輻照容器內用品排列的記錄, 該記錄應是輻射滅菌文件的一部分。7 . 3 - 3 . 4 周期定時器應按有關標準, 由法定計量檢定部門進行定期校準,7 . 3 . 4 用品卸載7 . 3 - 4 . 1 用品滅菌后從輻照容器中取出時, 應對用品總數(shù)再次核實并作好記錄。7 . 3 . 4 . 2 在取回全部劑量計時, 應核對所有劑量計確實放在指定位置, 爾后送實驗室測量和計算。7 . 4 用品輻照后處理7 . 4 . 1 輻照后卸載的用品應貯存在為滅菌用品設計的專門存放區(qū)內。7 . 4 . 2 輻照后的用品從貯存區(qū)啟運之前, 必須由專人負責放行。用品裝運時, 應清查用品編碼、 批號和單元數(shù), 并須與接受記錄一致。7 . 5 滅菌記錄 對滅菌的要求和條件應作記錄, 由 專人保管, 存檔備查。滅菌記錄包括如下內容: 8送來輻射滅菌用品的名稱、 編碼、 批號和單元數(shù)、 出廠日 期、 收貨日 期; b . 用品在輻照容器內或輻照裝置內的裝載模式; c . 輻照容器或輻照裝置內劑量計的類型、 數(shù)量和位置; d . 滅菌批號, 數(shù)量; e . 輻射滅菌劑量( 和最大劑量) ; f . 周期定時器設置; 9 . 核實的裝入輻照容器中用品的名稱、 編碼、 批號和單元數(shù); h . 滅菌日 期; 1 . 核實的從輻照容器或輻照裝置中卸載用品的名稱、 編碼、 批號和單元數(shù); J . 劑量計監(jiān)測結果; k . 發(fā)出用品的名稱、 編碼、 批號和單元數(shù); 1 傳輸設備操作和源位置、 用品滅菌中使用的傳送通道; m . 滅菌處理中斷和采取的措施; n , 滅菌操作人員簽字。7 . 6 滅菌處理中斷了 . 6 . 1 對細菌不增殖的用品, 滅菌處理中斷時一般不需要移動輻照容器內的用品. 應記錄和檢查這種中斷, 保證準確的劑量讀數(shù), 繼續(xù)輻照。了62 對細菌會繁殖的用品, 滅菌處理中斷時應查明中斷期間用品微生物的變化, 并考慮繼續(xù)輻照對G s 1 6 3 5 2 一 1 9 9 6用品品質的可能影響, 不合格用品應廢棄。7. 6 .-if (-73輻照容器內的用品, 在滅菌處理中斷期間必須移動時, 必須標注號碼并歸還到它原有的位置和應檢查和記錄用品的正確復位。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 附錄A醫(yī)療用品y 射線輻射滅菌監(jiān)測的劑量測定 ( 參考件)A 1 輻照裝置驗收、 用品裝載模式建立后和常規(guī)輻射滅菌中都應進行劑量測定。A 2 建議采用表A 1 常用常規(guī)劑量計及其測量系統(tǒng)和表A 2 參考劑量計及其測量系統(tǒng)。 表 A1 常用常規(guī)劑量測量系f ff . Y例劑量計讀出系統(tǒng)吸收劑量大致量程, k G y染色透明有機玻璃無色透明有機玻璃抓苯乙醉溶液硫酸飾亞缽溶液亞鐵一 銅溶液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計量熱法滴定計或H F振蕩器電位計或紫外分光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計表 A2 參考劑量測量系統(tǒng)示例1 - 4 01 - 1 0 00 .1 - 1 0 01 - 1 0 01 - 3 0 0劑量計讀出系統(tǒng)吸收劑量大致量程, k G y丙氨酸E S R波譜儀正飾亞缽紫外分光光度計輻射顯色染料薄膜、 液體、 紙、 光波導可見光分光光度計或密度計硫酸亞鐵溶液( F r ic k e 劑量計)紫外分光光度計0 . 0 0 1 - 1 001 - 1 0 00. 0 01 - 1 00 00 . 01 - 0 . 4A 3 劑量測定的有關技術可向計量部門或有經(jīng)驗的標準實驗室請教, 或查閱有關參考書。A q 劑量測定應有專人負責, 并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A 5 劑量測量系 統(tǒng)應定期由計量標準實驗室檢定, 并溯源到國家標準。A 6 在常規(guī)滅菌中不需要也不建議使用生物指示劑監(jiān)測輻射滅菌的質量。A 7 輻射變色指示劑不應作為劑量測量, 它只用于識別產(chǎn)品是否經(jīng)輻射處理。附錄B輻射滅菌劑量的確定和檢查 ( 參考件)B 1 術語與符號B 1 . 1 C D 1 0 。 個樣品在D D k G y 照射下作無菌檢驗時出 現(xiàn)的陽性樣品數(shù)。B 1 . 2 D , o 將均勻分布微生物群落的有機體殺滅9 0 %所需要的劑量。B 1 . 3 d ( k G y ) 對每一批遞增劑量試驗, d 等于以下( 1 ) 和( 2 ) 中的最小值。 ( 1 ) 當2 個連續(xù)的。 / 2 0 陽 性出現(xiàn)時第一個遞增劑量的最小值, 繼后陽性總數(shù)小于2 ; ( 2 ) 出現(xiàn)1 / 2 。 陽 性, 緊鄰其前后均為。 / 2 0 陽性的第一遞增劑量, 隨之陽性總數(shù)小于2 ,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B 1 - 4 D ( k G y ) 使樣品達到滅菌保證水平為1 0 - , 的輻照劑量的初始估計。B 1 . 5 D D ( k G y ) 在C D 已確定的實驗 2 中的傳遞劑量。B 1 . 6 D ( k G y ) 期望 1 0 。 個樣品中未滅菌數(shù)不超過 1 的處理劑量。13 1 . 7 D S ( k G y ) 給予D D k G y 照射的微生物群落的有效D , 。 值。 D S k G y由F N P -F F P k G y 定義的輻射劑量的守恒公式確定B l . 8 A ( k G y ) 小于或等于2 . 0 k G y 的輻射劑量, 用于F F P k G y 劑量的標準化。B l . 9 陽 性分數(shù) F r a c t i o n P o s i t i v e 以無菌試驗樣品陽性數(shù)為分子, 總樣品數(shù)為分母所得的商。B l . 1 0 第一陽性分數(shù)劑量( 初始值) f i r s t f r a c t i o n p o s i t i v e , f f p 對一批用品取樣處理, 2 。 個樣品中至少使一件樣品達到滅菌所用的最低遞增劑量。B l . 1 1 第一陽性分數(shù)劑量( 處理值) F i r s t F r a c t i o n P o s i t i v e , F F P 三個f f p 的中間值減去A k G y ,B 1 . 1 2 第一無陽性劑量 F i r s t N o P o s i t i v e , F N P 在一系列遞增劑量滅菌實驗中, 一批用品1 0 。 個樣品 達到無菌的最小劑量。B 1 . 1 3 遞增劑量 I n c r e m e n t a l D o s e 在1 . 0 - 1 8 . 0 k G y 范圍內, 以增量1 . 0 或2 . 0 k G y 給與的輻照劑量。B l . 1 4 篩選劑量 S c r e e n i n g D o s e , X k G y 三批用品中的每一批陽性分數(shù)不超過 1 0 / 2 。 的最低遞增劑量。B 1 . 1 5 取樣比例 S a m p l e I t e m P r o p o r t i o n I S I P 為確定劑量進行輻照和試驗所取樣品比 例。當對小部件如縫合線取樣時, 應取整件( S I P = 1 ) 作試驗, 而對大部件如外科用手術衣取樣時, 只能選取一部分( 如1 %, S I P = O . 0 1 ) , 取樣比例選取、 加工和包裝應在輻照前完成。B 2 輻射滅菌劑量的確定 輻射滅菌劑量應使用合理和精確的方法確定. 即根據(jù)被滅菌用品上自然微生物群落數(shù)量和其抗輻射性以及所要求滅菌保證水平確定。B 3 選定滅菌劑量方法的墓本原則和要求 13 4 , $ 5 , 13 6 和13 7 推薦四種滅菌劑量的選定方法。使用這些方法的基本原則和要求是: a應使用能在1 . 0- 1 8 k G y 范圍內給出精確劑量的6 C 0 輻射源。 b . 應對用品的完整樣品或取樣比例進行滅菌試驗。這些試驗必須在無殺菌因素的無菌實驗室內操作。 c . 假定滅菌試驗使用單一培養(yǎng)基, 該培養(yǎng)基應適于需氧和厭氧的存活細菌生長。 培養(yǎng)溫度為室溫和3 5 兩種, 培養(yǎng)周期為1 - - 7 天。 d . 以微生物群落的去活 性的幾率模型為基礎, 該模型要求初始染菌是均勻群落的混合物, 每個群落的行為以“ D u o ” 的形式表示。B 4 利用初始染菌確定劑量B Q . , 劑量確定分以下二個步驟: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B 4 . 1 門初始污染菌的確定 在用品滅菌之前, 每三批用品中每批至少隨機抽取 1 0 個樣品。它可以是用品的完整樣品或取樣比例( S I P ) 。 確定每批每件樣品初始染菌平均數(shù)及全部樣品初始染菌總平均數(shù)。 使用用品初始染菌的總平均數(shù)計算滅菌劑量, 如果有一批平均數(shù)大于總平均數(shù)的一倍以上, 應使用最大的那批染菌平均數(shù)進行計算。B 4 門. 2 檢查初始染菌的抗輻射性 通過實驗以滅菌保證水平( S A L ) 為1 0 - , 檢查。 在表B I 中找出驗證劑量, 驗證劑量的幅度可超過該表劑量值的5 % 或0 . 5 k G y , 用驗證劑量輻照樣品, 若 1 0 。 個試驗樣品中陽性結果不超過 2 個, 可從表B 2 中查出達到所要求S A L的處理劑量。若陽性結果超過 2 個, 則需改換其他滅菌劑量確定方法。 表B l Y 射線滅菌驗證劑量確定表 按每件用品的初始染菌平均數(shù)和取樣比例( S I P ) 查找滅菌保證水平為1 0 時的驗證劑量( k G y ) ,全部樣品不同初始染菌總平均數(shù)( D B ) 的驗證劑量, k G y1 0 5 01 0 3 5 X1 0 1 0 5 X1 0 1 0 , S X1 0 3 1 00 I 3 . 6 4 .1 0 0 5 0 08 . 0 1 0 . 05 . 2 7 . 111 . 01 4 . 2 1 6 . 6 1 72 0 .1 2 1 . 21 )4 .1 0 . 07 . 11 1 . 0 1 3 . 2 1 4 . 21 6 . 6 1 7. 60. 014 . 5 5 . 21 3 . 2 1 4 . 20. 00 11 0 . 0 1 1 . 07 . 1 8 . 01 0 .0 1 1 .0屯-一-一-一注: 1 ) 未推薦的驗證劑量, 應用其他方法確定劑量。 表B 2 Y 射線處理劑量確定表在驗證劑量試驗的荃礎上, 根據(jù)每件樣品的初始染菌總平均數(shù)和要求的滅菌保證水平( S A L ) 查找處理劑量( k G y ) .全部用品不同初始染菌總平均數(shù)( D B ) 的處理劑量, k G yo g S AL1 0 5 01 0 5 X1 0 1 0 5 X1 0 1 0 5 X1 0 1 01 4 . 2 1 6 . 6 1 7 . 6 2 0 . 1 2 1 . 2 2 3 . 7 2 4100-川1426 . 0 7 . 18 . 8 1 0 . 01 1 .9 1 3 . 21 1 . 01 3 . 21 7 . 6 2 0 . 1 2 1 . 2 2 3 . 7 2 4 . 9 - 一1 12 1 . 2 2 3 . 7 2 4 . 9一 。一 1)一 1 )_ 1)1 5 . 2 1 6 . 6 1 7 . 6 2 0 . 1 2 12 4 . 9 - )一”- _u - -n500一川喇川237勺目月祛5心0一一一 注: 1 ) 未規(guī)定劑量, 應用其他方法確定劑量.B 4 . 2 不要求內插法時表B l 和表B 2 的應用 當每件樣品的初始染菌平均數(shù)和樣品的S I P在表B 1 和表B 2 所列值的2 0 寫以內時, 驗證劑量和滅菌處理劑量可直接由 表所列參數(shù)查出, 不需用內 插法。 進行驗證劑量試驗, 以確證所選處理劑量可以達到所需要的滅菌保證水平。具體應用見例1 :例 1 : 不要求內插法。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J 更目結果說滅菌保證水平S A L0 . 0 0 0 0 01初始染菌量81 0處理劑量2 4 . 9 k Gy取樣比例S I P0 . 1 2用品最終使用要求滅菌保證水平為1 0 _ .6第1 , 2 和 3 批樣品的初始染菌數(shù)分別是 7 0 0 , 8 4 0 和8 9 0 個, 總平均是8 1 0 個。沒有一批平均超過總平均值一倍以上因此使用總平均值因為總平均值 8 1 0 在表B 1 的1 0 0 0 的2 0 %以內, 與1 0 0 0 相關的S A L劑量可以接受S A L劑量是2 4 . 9 k G y選用S I P便于滅菌試驗, 0 . 1 2 在表B 1 0 . 1 的2 0 %之內, 可以用作識別驗證劑量驗證劑量8 . 0 k Gy參照表B 1 , 初始染菌平均數(shù)為1 O O O , S I P 為0 . 1 , 驗證劑量是8 . 0 k G y實際給予的驗證劑量8 . 2 k G y實給驗證劑量不大于規(guī)定驗證劑量的5 %或。 . 5 k G y , 故實驗用劑量是合格的驗證劑量照射試驗結果2 ( + )用8 . 2 k G y 劑量處理 1 0 0 件祥品。 有2 個出現(xiàn)陽性結果結論可接受劑量( S A L為1 0 - 0 ) 2 4 . 9 k G y 得到驗證 注: 如果驗證劑量試驗出現(xiàn)陽性結果超過 2 個, 可改用B 6 方法確定滅菌劑量B 4 . 3 要求內插法時表B 1 , B 2 的應用 當每件樣品的初始染菌平均數(shù)或S I P不在表B 1 和B 2 所列值的2 0 0 o 以內時, 應使用內插法導出相應的驗證劑量和處理劑量。B 4 . 11 初始染菌內插法 當樣品的S I P在表B 1 所列值的2 0 %以內, 而每件樣品的初始染菌平均值不在表B I 和B 2 所列值的2 0 %以內時, 應使用初始染菌值內插法確定驗證劑量和處理劑量。 具體應用見例2 e例 2 : S I P為0 . 0 1 2 , 全部樣品的初始染菌平均數(shù)為3 0 0 0 , S A I為1 0 - 0步驟1 : 確定驗證劑量( D V D ) ( k G y )通用公式 :初始染菌數(shù)B 1 D B驗證N量VD l l D V DBFF=B2VD1 2l o g ( D B ) 一l o g ( B l )l o g ( B 2 ) 一l o g ( B 1 )DVD=B EF( VD1 2 -VD1 1 ) +VD1 1( k Gy )(Bl)(B2)初始染菌數(shù)S I P為0 . 0 1 的驗證劑量1 . 0 0 05 . 23 0 0 00 0 07 .1BEF= DVDl o g ( 3 0 0 0 ) 一l o g ( 10 0 0 )= 0 . 6 8 3D VD=O . 6 8 3 ( 7 . 1 一5 . 2 ) +5 . 2 =6 . 5步驟2 : 確定處理劑量( D D ) ( k G y )通用公式 :l o g ( 5 0 0 0 ) 一l o g ( 1 0 0 0 )k G y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初始染菌數(shù)處理劑量B1 DB B2Dl DD D2 D D=B E F ( D 2 -Dl ) +Dl ( k G y ) 。 ( B 3)初始染菌數(shù)1 0 0 0 3 0 0 0 5 0 0 0處理劑量1 4 . 2 D D 1 6 . 6D D 二0 . 6 8 3 06 . 6 一1 4 . 2 ) +1 4 . 2 =1 5 . 8 4 k G y 由內插法, S I P為0 . 0 1 2 , 初始染菌數(shù)為3 0 0 0 , 驗證劑量是 6 . 5 k G y , 對 S A L 1 0 - 3 的處理劑量是 1 5 . 8k G y ,通用式中:B l 少于全部樣品初始染菌數(shù)而最接近表B 1 所列的初始染菌數(shù);B 2 大于全部樣品初始染菌數(shù)而最接近表B l 所列的初始染菌數(shù);D B 全部樣品 初始染菌數(shù);S I P 1 大于樣品的S I P而最接近表B 1 所列的S I P ;S I P 2 少于樣品的S I P而最接近表B 1 所列的s i p ;D S I P 醫(yī)療樣品的S I P ;V D 1 1 對S I P I 和B 1 的驗證劑量;V D 1 2 對S I N 和B 2 的驗證劑量;V D 2 1 對S I P 2 和B 1 的驗證劑量;V D 2 2 對S I P 2 和B 2 的驗證劑量;I V D 1 內插法驗證劑量1 。該劑量在V D 1 1 和V D 1 2 之間;I V D 2 內插法驗證劑量 2 。該劑量在V D 2 1 和V D 2 2 之間;D V D 樣品的驗證劑量;D 1 對初始染菌數(shù)為B I 的處理劑量;D 2 對初始染菌數(shù)為B 2 的處理劑量;D D 對初始染菌數(shù)為D B的處理劑量;B E F 初始染菌外推因數(shù);S E F - S I P 外推因數(shù)。B 4 . 3 . 2 S I P內插法 當每件樣品的初始染菌數(shù)在表B 1 和B 2 所列值的2 0 %以內, 樣品的S I P不在表B 1 所列值的2 0 %以內時, 應使用S I P值內插法確定驗證劑量。 具體應用見例3 0例 3 : S I P為 0 . 4 0 0 全部樣品的初始染菌數(shù)為1 0 5 0 S A L為1 0 - s o步驟1 : 確定驗證劑量( D V D ) ( k G y )通用公式 :S I P S I P I D S I P S I P 2驗證劑量VD1 1 D V D V D 2 1 DVD1 . 0 0S E F 一 器 盟溜 S IP 2 )S IP 2 ) .。 ( B 4 )=S E F ( V Dl l 一V D 2 1 ) +V D 1 1 ( k G y ) . . . . ( B 5)S I P0 . 4 00 . 1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S I P為 0 . 4 0 的驗證劑量8 . 0S EF二 DVD 5 . 2l o g ( 0 . 4 0 ) -l o g ( 0 . 1 )l o g ( 1 . 0 ) 一l o g ( 0 . 1 )k G y一 0 . 6 0 2DVD=0 . 6 0 2 ( 8 . 0 一5 . 2 ) 十5 . 2 =6 . 8 9步驟2 : 確定處 理劑量( D D ) ( k G y )樣品初始染菌平均數(shù)在表 B 2 值的2 0 %以內, 處理劑量可從表中查出。例如初始染菌數(shù)為 1 0 5 , 要求S A L為1 0 - s 時, 其處理劑量應為2 1 . 2 k G y .由內 插法, 驗證劑量是6 . 8 9 k G y ,對于S I P為。 . 4 0 , 初始染菌數(shù)為1 0 5 , S A L為1 0 - 的處理劑量是2 1 . 2 k G y ,B 4 . 3 . 3 S I P和初始染菌數(shù)內插法 當S I P 和初始染菌數(shù)均不在 表B 1 和表B 2 所 列值的2 0 環(huán) 以內 時, 應使用內 插 法先選定少于 和大于并且最接近于S I P的兩個驗證劑量, 由這兩個劑量值內插導出S I P驗證劑量; 爾后按B 4 . 3 . 1 確定處理的劑量。 具體應用見例4 0例 4 : S I P為0 . 0 5 . 初始染菌數(shù)為3 。 。 。 。 S AL為 1 0 一 。步驟1 ; 確定驗證劑量( D V D ) ( k G y ) 為找出初始染菌是3 0 0 0 , S I P 是。0 5 的驗證劑量, 必須先找出表B 1 中初始染菌為3 0 0 0 和S I P 的兩個相鄰劑量, 從這兩個相鄰劑量I V D 1 和I V D 2 , 用內插法確定樣品的驗證劑量。 每件樣品不同初始染菌平均值的驗證劑量( k G y )1 00 03 0 0 05 0 0 0川一川:.:8 . 05 2I VDIDVD0 . 01I VD2步驟1 . 1 : 確定I V D 1求I V D I 的通用公式 初始染菌數(shù) 驗證劑量B 1VDI lD BI VDI_ B 2VD1 2。 二 二 一 l o g ( D B ) 二 ! o g ( B l )“ “ 一 l o g ( B 2 ) - log( B 1 ) I V D1 二B E F ( VD 1 2 -V D 1 1 ) 十V DI I ( k G y ) . . .初始染菌數(shù)1 0 0 0 3 0 0 0 5 0 0 0S I P為0 . 1 的驗證劑量8 . 2 I V D 1 1 0 . 0(B1)(B2)BEF=0 0 0 ) 一l o g ( 10 0 0 ) 一l o g ( 10 0 0 )0 0 0 )- 0 . 6 8 3I VDI =O . 6 8 3 ( 1 0 . 0 一8 .步驟 1 . 2 : 確定I V D 2求I V D 2 的通用公式: 初始染菌數(shù) 驗證劑量的+8 . 0 =9 . 3 7 k G yB IV D2 1D BI Vll2_ B 2VI J 2 2G B , 6 3 5 2 一 1 9 9 6(B6) 初始染菌數(shù) S I P為0 . 0 1 的驗證劑量I VD2 =0 . 6 8 3 ( 7 . 1 一5 - 2 ) +5 . 2 -步驟 1 . 3 : 確定D V D求D V D的通用公式: S I P 驗證劑量I VD2 =B E F( VD2 2 一VD2 1 ) +VD2 1 1 0 0 0 3 0 0 0 5 0 0 0 5 . 2 I VD2 7 . 16 . 5 0 k GyS IP 1I VD1S EF= DS I P S I P2 DVD I VD2l o g ( D S I P ) 一l o g ( S I P 2 )l o g ( S I P 1 ) 一l o g ( S I P 2 )D V D=S E F ( I VD I 一I V D 2 ) +I V D 2 ( k G y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一(B4(B7S I P驗證劑量 0 . 0 5 DVDl o g ( O . 0 5 ) 一L o g ( 0 .: . : ;0 1 )l o g ( 0 . 1 ) 一l o g ( 0 . 0 1 ) k G y- 0 . 7 0DVD=O . 7 0 ( 9 . 3 7 一6 . 5 0 ) 十6 . 5 0 =8 . 5 1步驟 2 : 確定處理劑量( D D )通用公式: 初始染菌數(shù) 處理劑量( k G y ) BI DI DD=1 0 0 01 4 . 2DR B2DD D2B E F ( D 2 一Dl ) +DI 。 ( B 3)初始染菌數(shù)劑量3 0 0 0D D一 0 0 06 . 6D D二0 . 6 8 3 ( 1 6 . 6 一1 4 . 2 ) 十1 4 . 2 一巧. 8 4 k G y 根據(jù)內插法, S I P為0 . 0 5 的驗證劑量( D V D ) 是 8 . 5 1 k G y , 要求S A L為1 0 , 和初始染菌數(shù)為3 0 0 0的處理劑量為1 5 . 8 k G y ,B 5 利用遞增劑量照射出現(xiàn)的陽性分數(shù)、 外推因數(shù)和D S ( k G y ) 確定劑量B 5 . 1 確定劑量的公式 應用式( B 8 ) 確定預期達到所指定滅菌保證水平的處理劑量: 處理劑量( k G y ) =D + 一l o g ( S A L ) 一l o g ( S I P ) 一2 1 ( D S ) ( B 8)式中: D 使試驗樣品達到1 0 - S A L所估計的處理劑量, k G y ; S A L 醫(yī)療樣品所需要的滅菌保證水平; S I P 在試驗中取樣所占完整用品的比 例, S I P的大小應以能提供有效殺菌試驗結果為準。如 果可能的話, S I P 應取 1 ( 即完整樣品) ; D S類似于D , 。 值( k G y ) , 它是在 1 0 - S A I殺滅9 0 微生物所需要的估計劑量, k G y o D S 應 從遞增劑量實驗資料( F F P和F N P ) 確定 若不是以完整樣品( S I P為1 ) 作殺菌試驗, 應對式中l(wèi) o g ( S I P ) 提出 適宜的校正因數(shù)。B 5 . 2 確定劑量的步驟 a . 從三個獨立批次用品中隨機取樣。 b . 作遞增劑量試驗以確定某些樣品滅菌的最低劑量。該劑量是稱為第一陽性分數(shù)劑量( F F P ,k G y ) a通過此試驗也可初步估計劑量D ( k G y ) , 并以D ( k G y ) 表示。 c . 第二次劑量試驗用1 0 。 個樣品以D ( k G y ) 進行。 該試驗給出 最低劑量估計, 即第一無陽性劑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量( F N P , k G y ) , 在1 0 0 個樣品中少于1 % 未滅菌。根據(jù)F N P ( k G y ) 和F F P ( k G y ) 確定D S ( k G y ) ,d . 根據(jù)步驟b 和c 的數(shù)據(jù), 通過一系列計算確定所需要的滅菌劑量。 該劑量的計算應準確到小數(shù)點后B 5 . 3匕匕 .匕匕 j .2 -3 位。 S I P為 1 和未確定染菌的D S方案1 步驟 1 : 確定S A I和用品取樣。在滅菌處理之前, 從G MP條件下生產(chǎn)的三個批次用品中隨機取樣各 2 8 0 件, 按表B 3 所列遞增劑量分配樣品數(shù)。要求達到的S A L為1 。 一 。表 B 3批次各劑量( k G y ) 的樣品數(shù)為步驟 3實驗取樣所需總樣品數(shù)2 . 0 4 . 0 6 . 0 8 . 0 1 0 . 0 1 2 . 0 1 4 . 0 1 6 . 0 1 8 . 0123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1 0 01 0 01 0 02 8 02 8 02 8 0B 5 . 3 . 2 步驟2 : 遞增劑量實驗1 , 確定F F P , A , D 和C D 批。 每批取2 0 個樣品, 以靶劑量2 . 0 , 4 . 0 , 6 . 0 , 8 . 0 , 1 0 . 0 , 1 2 . 0 , 1 4 . 0 , 1 6 . 0 和1 8 . 0 k G y 照射, 劑量必須獨立傳遞, 并且可以隨機變化靶劑量士1 . 0 k G y 或靶劑量的士1 0 0 0 , 取其大者。獨立給予劑量是指將每個遞增劑量相互獨立地傳遞。遞增劑量滅菌試驗見表B 4 : 表 B 4靶劑量 k Gy2 . 0 4 . 0 6 . 0 8 . 0 1 0 . 0 1 2 . 0 1 4 . 0 1 6 . 0 1 8 . 0批 I傳遞劑量陽性數(shù)2 . 2 5 . 0 5 . 3 9 . 0 9 . 2 1 1 . 6 1 5 . 0 1 6 . 2 1 9 . 32 0 5 2 0 0 0 0 0 0批 2傳遞劑量陽性數(shù)2 . 6 3 . 2 6 . 6 8 . 0 9 . 7 1 3 . 0 1 3 . 8 1 5 . 8 1 7 . 91 1 7 0 0 1 0 0 0 0批 3傳遞劑量陽性數(shù)2 . 3 4 . 2 5 . 9 7 . 5 1 0 . 7 1 1 . 4 1 3 . 7 1 7 . 5 1 7 . 11 8 7 2 2 0 0 0 0 0表B 5 在中間f f p ( k G y ) 值劑量下給定陽性樣品數(shù)的A ( k G y ) 值在中間f f p ( k G y ) 劑量下給出的陽性樣品數(shù)A, k Gy在中間f f p ( k G y ) 值劑量下給出的陽性樣品數(shù)A, k Gy:.:. :. :0 . 5 20 . 5 80. 650 . 7 20 . 7 90 . 8 70 . 9 51 . 0 51 .1 51 . 2 51 . 4 31 . 6 52 .0 02 .0 0G B 1 6 3 5 2 一1 9 9 6由實驗 1 確定:項 目結果說批 1 f f p批 2 f f p批 3 f f p5 . 0 k Gy2 . 6 k Gy2 . 3 k Gy某批f f p 是在該批2 0 個樣品中至少有一件是達到滅菌的第一次遞增劑量0 . 6 5 k Gy求出中間f f p 劑量給出的陽性樣品數(shù), 使用表B 5 確定A ( k G y ) . 此例, 在中間f f p( 2 . 6 k G y ) 下. 陽性樣品數(shù)是 1 1 , 因此A為0 . 6 5 k G yFFP1 . 9 5 k GyF F P ( k G y ) 是三批f f p 的中間值減去A ( k G y ) 所得的值。此例, F F P =2 . 6 -0 . 6 5 =1 . 9 5 k G y一一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批 1 d 批 Z d批 3d9 . 0 k Gy6. 610 . 7k G yk Gy某一批中的d 是( i ) 和( i i ) 中的最小劑量。 其中( i ) 是第一個遞增劑量的最小值,在兩個連續(xù)0 / 2 0 陽性發(fā)生后, 在此劑量下陽 性總數(shù)小于2 , ( i i ) 是第一個遞增劑量, 在此劑量下發(fā)生 1 / 2 。 陽性, 隨之發(fā)生。 / 2 0 陽性. 接著陽性總數(shù)小于29 . 0 k G yD ( k G y ) 是三批d . 的中間值, 而任何一批的d 超過中間值d 5 k G y 或更多時除外. 如果有這種例外, D 取d . 的最大值CD批批 1C D 批是d 等于D 的那一批, 如果多于一批的d 等于D , 就隨機選出這些批中的任何一個作為C D 批B 5 . 13 步驟 3 : 遞增劑量實驗2 , 確定D D , C D , F N P , 取自C D 批的1 0 0 個樣品, 在靶劑量D ( k G y ) 下照射. 實驗2 中的傳遞劑量指定為D D ( k G y ) e由實驗 2 確定:項 目說DD 結果8 . 0 3 k G yD D 是實驗 2 中的傳遞劑量. D D 劑量在士1 . 0 k G y 以內或在 D ( k G y ) 的士1 0 %以內是可以接受的CDFNP1 0 . 0 3 k GyC D . 是實驗 2 中觀察到1 0 。 個樣品的陽 性數(shù)若C D 為。 , F N P 等于D D ( k G y )若C D 大于。 小于1 0 , F N P 等于D D 4 - 2 . 0 ( k G y )若C D . 大于, 小于1 6 , F N P 等于D D . 十4 . 0 ( k G y )若 C D 大于 1 5 , D 重新確定B 5 . 3 . 4 步驟4 : S A L 1 0 一 時處理劑量的計算。 處理劑量從實驗 1 和2 所得數(shù)據(jù)以及S A L的要求計算。S A L劑量計算:項 目結果說CD來 自實驗 2nD .FNP- FFP8 . 0 3 k G y8 . 0 8 k Gy來自實驗 2若F N P -F F P小于0 . 規(guī)定F N P -F F P 等于。 。F N P來自實驗 2 , F F P來自 實驗 1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項 目 結果3 . 6 1 6 k Gy如果 F N P -F F P小于1 0 , D S = 2 . 0 +0 . 2 ( F N P -F F P ) k G y ,當F N P -F F P 等于或大于1 0 時, D S = 0 . 4 ( F N P - F F P ) k G y ,例中F N P -F F P =8 . 0 8 k G y , 則D S =2 . 0 +0 . 2 X8 . 0 8 =3 . 6 1 6 k G y9 . 1 1 9 k GyD =D D * + l o g ( C D / 1 0 0 ) +2 ( D S ) k G y ,若C D =O , l o g ( C D / 1 0 0 ) 規(guī)定為一2 ,在例中D =8 . 0 3 +仁 l o g ( 2 八0 0 ) +2 X3 . 6 1 6 二8 . 0 3 +0 . 3 0 1 0 X 3 . 6 1 6 一9 . 1 1 9 k G ySAL0 .0 00 0 01由步驟 1 確定處理劑最2 3 . 6 k Gy處理劑量= D “ +仁 - l o g ( S A L ) 一2 ( D S ) k G y在例中處理劑量=9 . 1 1 9 +( 6 一2 ) X3 . 6 1 6 二2 3 . 5 8 3 k G yB 5 . 4 S I P小于1 和未確定染菌的D S 方案B 5 . 4 . 1 步驟 1 : S A L和S I P的確定和用品取樣。 在滅菌處理之前, 從生產(chǎn)線上隨機抽取三批獨立制造的用品各2 8 0 件, 按表B 6 所列遞增劑量分配樣品數(shù)。 表 B 6各劑量( k G y ) 的樣品數(shù)批次為步馭 3實驗取樣所需總樣品數(shù)1 2 . 0 1 4 . 0 1 6 . 020202020六曰 .00n崢州,目咭.000執(zhí)22000氏22000屯220002.22000認22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B 5 . 4 . 2 步驟 2 : 進行遞增劑量實驗 1 , 確定F F P , A, D 和C D 批。 在步驟2 之前, 可用這些數(shù)據(jù)估計擬達到規(guī)定S A L的處理劑量, 未接受劑量的S I P樣品必須做無菌試驗。若在每批2 0 個S I P樣品中有1 7 個陽性樣品, 可使用這種方法導出擬達到規(guī)定S A L的處理劑量。 當用品的初始染菌很低和S I P小于1 時, 難以在每批2 0 個S I P 樣品中出現(xiàn)1 7 個陽 性結果, 這時應對步驟 2 進行適當修正, 以證實S I P 樣品初始染菌可真正代表完整用品的初始污染菌量。 每批取2 0 個樣品, 以靶劑量2 . 0 , 4 . 0 , 6 . 0 , 8 . 0 , 1 0 . 0 , 1 2 . 0 , 1 4 . 0 和1 6 . 0 k G y 照射。 劑量必須獨立地傳遞, 靶劑量變化不超過士1 . 0 k G y , 或靶劑量的士1 0 %, 取其大者。 獨立給予劑量是指將每個遞增劑量相互獨立地傳遞。遞增劑量滅菌試驗見表B 7 : 表 B 7靶劑量 k c ; y批 1傳遞劑量陽性數(shù)0 . 0 2 . 00 . 0 1 . 82 0 174 . 0 6 . 0 8 . 03 .7 6 .3 7 . 81 0 . 0 1 2 . 0 1 4 . 0 1 6 . 01 0 . 9 1 2 . 8 1 4 . 2 1 5 . 20 0 0 0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續(xù)表 B 7靶劑量 k C : y0 . 0 2 . 0 4 . 0 6 . 0 8 . 0 1 0 . 0 1 2 . 0 1 4 . 0 1 6 . 0批 2傳遞劑量陽性數(shù)0 . 0 1 . 5 3 . 9 5 . 7 8 . 5 9 . 9 1 1 . 3 1 4 . 5 1 7 . 32 0 2 0 3 0 0 0 0 0 0批 3傳遞劑量陽性數(shù)0 . 0 2 . 5 3 . 5 6 . 1 7 . 3 1 0 . 2 1 2 . 4 1 2 . 7 1 4 . 82 0 9 4 0 0 0 0 0 0由實驗 1 確定參量:項 目結果說批 1 f f p批 2 f f p批 3 f f p1 . 8 k Gy3 . 9 k Gy2 . 5 k Gy某批“ p 是使該批2 0 個樣品中至少有一件是被滅菌的第一個傳遞劑量0 . 7 9 k Gy求出中間f f p 劑量下陽性樣品的最低數(shù), 使用表B 5 確定A ( k G 卯。 例中, 在中間f f p ( 2 . S k G y ) 劑量下, 陽性數(shù)是9 , 因此A為。7 9 k G yFFP1 . 7 1 k GyF F P ( k G y ) 是三批f f p 的中間值減去A 。 在例中F F P =2 . 5 - 0 . 7 9 =1 . 7 1 k G y批 1 d “批 2d批 3d 6 . 3 k G y一批中的d 是( i ) 和( ii ) 中的最小劑量.5 . 7 k G y ( i ) 是當兩個連續(xù)。 / 2 。 陽性發(fā)生后, 緊接著陽性總數(shù)小于2 時的第一個遞增劑6 . 1 k G y量的最小值. G O 是1 / 2 。 陽性發(fā)生后, 緊接著發(fā)生。 / 2 0 陽性. 隨之陽性總數(shù)小于2 時的第一 個遞增劑量6 . 1 k G y D ( k G y ) 是三批d的中間值, 如果任何一批的d 超過中間值d 5 k G y 或更多時, 取d “ 的最大值作為DCD 批批 3C D 批是d 等于D “ 的那一批, 如果d 等于D , 在一批以上, 可隨機選出任何一批作為C D“ 批B 5 . 4 . 3 步驟3 : 進行遞增劑量實驗2 , 確定D D , C D , F N P , 取自C D , 批的1 0 0 個樣品, 在靶劑量D ( k G y ) 下照射。 實驗2 中的傳遞劑量指定為D D ( k G y ) ,由實驗 2 確定參量:項 目結果說DD5 . 5 4 k G yD D ( k G y ) 是實驗 2中的傳遞劑量, D D 劑量應在士1 . 0 k G y以內或在 D( k G y ) 的士1 0 %以內CDFNP7 . 5 4 k GC D 是實驗 2 中1 0 0 個樣品所觀察到的徉品陽性數(shù)若C D 為。 , F N P等于D D ( k G y )若C D 大于。 小于1 0 , F N P 等于D D +2 . 0 ( k G y )若C D大于9 小于1 6 , F N P 等于D D + 4 . 0 ( k G y )若 C D. 大于 1 5 , D 重新確定B 5 . 4 - 4 步驟 4 : S A I , 為 1 0 - 時處理劑量的計算。從實驗 1 和2 以及S A L的要求計算處理劑量。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S A I J 劑量計算項 目結果CI ).Dl 來 自實驗 2乙 . 5 4k GyFNP一 FFP5 . 8 3k Gy來自實驗 2若F N P 一 F F P 小 于。 , 規(guī)定F N P 一 F F p = 。F N P來自實驗 2 , F F P來自實驗 13 . 1 6 6k Gv如果F N P 一F F P小于1 0 , D S =2 . 0 十0 . 2 ( F N P 一 F F P ) k G y當F N p 一F F p等于或大于 1 0 時, D S =0 . 4 ( F N P 一F F P ) k G y例中F N P 一F F P =5 . S3 k G y , 則DS= 2 0 + 0 . ZK 呂 . R 只= 3 . 1 6 6D 母今6 . 4 9 3k Gy0 ”( k G y ) =1) D +【 10 9 ( c D 八。 。 ) +2 二 D s ( k G y )若C D =0 , 1 0 9 ( C D / 1 0 0 ) =一 2在例中, D =5 . 5 4 + 1 0 9 ( 2 門0 0 ) +2 K 3 . 6 1 6 =6 . 4 9 3k Gy0 . 0 01由步驟 1 確定0 . 05山步驟 1 確定處理劑量1 3 . sk Gy處理劑量=D ”一 一 1 09(sA I )例中處理fflj量=6 . 今 9 3 ,( 3 、1 . 3 01 =1 3 . 7 7 9k Cy1 0 只 ( S I P ) 一2 ( D S ) k G y2)火 3 . 6 1 B 6 利用分離出的最抗輻射菌的D , 。 值確定劑量B 6 . , 確定劑量公式 按照B S 方法確定D “( k G y ) , 并結合所分離的最抗輻射細菌的D I 。 值外推出擬達到S A I所需要的處理劑量口確定擬達到規(guī)定S A I所需處理劑量的公式是: 處理劑量( k G y ) =1 + 一1 0 9 ( S A I ) 一1 0 9 ( S I P ) 一2 又 D。 。 、 ( B g )若最大D 值( Do m : 、 ) 小于Z k G y , 則按Z k G y 計B 6 . 2 為了確定最抗輻射菌, 應進行培養(yǎng)并對陽性結果小于或等于1 0 / 2 。 的每批分離菌確定其D 。 值。所有樣品陽性反應的受照劑量為D D (kG y ) 。 應把用品作為載體, 接種的細菌量盡可能接近于微生物自然污染的狀態(tài)。B 6 . 3 確定劑量的步驟B 6 . 3 門步驟 1 : S AIJ , sIP的確定和取樣 從三批獨立生產(chǎn)的用品中隨機取樣, 取樣按BS. 3 . 1 (sA P 一1)或BS. 4 . 1 ( sIP小于1)的規(guī)定進行。在本例中S A I為10 6 , sIP為1 .B 6 . 3 . 2 步驟 2 : 遞增劑量實驗 1 , 確定D“ 和 C D 批 按照表B 4 和D 、 C D 批的定義確定D 和C D 批B 6 . 3 . 3 從步驟 3 : 遞增劑量實驗 2 , 確定D D 和C DC D 批中取 100 個樣品, 在靶劑量 D ( k G y ) 下照射, 傳遞劑量是D D ( k G y ) 。D D 應在士1 . 。k G y 以內或D (kG y ) 的士10%以內隨機變化。G B 1 6 3 5 2 一1 9 9 6 在本例中, D D 劑量下陽性樣品數(shù)( C D ) 是2 . D , o 計算公式是: D , o ( k G y ) = 劑量/ C l o g ( 接種菌數(shù)) -l o g ( l n ( 測試樣品數(shù)/ 滅菌樣品數(shù)) ( B 1 0 ) 在本例中, 從2 8 個分離菌的D , 。 值中 確定D , o 是3 . 2 5 k G y ,B 6 . 3 . 4 S A L為1 0 - s 和S I P為1 , 處理劑量的 計算: 從實驗1 和2 及S A L的要求得到計算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S A L劑量計算:項 目結果C D. 批批 1來自B 5 . 3 - 2 實驗 1DD 8 . 0 3 k Gy來自B 5 . 3 - 3 實驗 2CD來自B 5 . 3 . 3 實驗 2n .“3 . 2 5 k Gy9 . 0 0 8 k Gy來自 實驗 1 和2 中分離的菌株D ( k G y ) = D D + l o g ( C D / 1 0 0 ) +2 D , o m . .若C D =0 . l o g ( C D * / 1 0 0 ) 規(guī)定為一2在本例中:D =8 . 0 3 +C l o g ( 2 / 1 0 0 ) +2 X ( 3 . 2 5 )= 8 . 0 3 十0 . 3 0 1 X 3 . 2 5 =9 . 0 0 8 k GyS AL0 . 0 0 0 0 01由步驟 I 確定處理劑量2 0 . 1 k Gy由步驟 1 確定處理劑量= D 在本例中+ - l o g ( S A L ) - l o g ( S I P ) 一2 1 X 3 . 2 5 k G y處理劑量=9 - 0 0 8 + ( 6 +0 -2 ) X 3 . 2 5 =9 . 0 0 8 十4 X3 . 2 5 =2 0 . 1 k G yB 7 利用用品自 然染菌的抗輻射性確定劑量B 7 . 1 確定劑量的方法 應用遞增劑量實驗法確定篩選劑量。 在篩選劑量下, 2 0 個樣品中陽性結果不超過 1 0 個。 用此劑量照射足夠的樣品以獲得約2 0 0 株細菌。 進而確定每株分離出的細菌的抗輻射性。 其次, 計算把抗輻射分布群體減少到規(guī)定的S A L所要求的劑量。將此劑量加到初始的5 0 %滅菌劑量上去得出該用品的滅菌劑量。B 7 . 2 確定劑量的步驟B T 2 . 1 步驟 1 : 按B 5 方法取樣, 另在三批中每批取出2 0 0 個樣品用于步驟 3 ,B 7 . 2 . 2 步驟2 : 按B 5 方法, 用遞增劑量為1 . 0 k G y ( B 5 . 3 . 2 ) 進行遞增劑量試驗, 由 試驗結果確定篩選劑量( X k G y ) ,B 7 . 2 - 3 步驟3 : 用X k G y 照射足夠的樣品以獲得大約2 0 0 個陽性樣品。 若陽性不多于6 0 %, 則X k G y篩選劑量是適宜的。若陽性超過6 0 0 0 , 則篩選劑量必須重新確定。 抗輻射D i o 值的測定應該用用品作為載體, 在其上面接種的細菌量要盡可能接近自然染菌狀態(tài)。B 7 . 2 - 4 步驟 4 : 按下式計算滅菌劑量: 劑量=X k G y +D , ( B l l)G B 1 6 3 5 2 一 1 9 9 6式中X k G y 是篩選劑量, 由步驟 2 確定, 步驟 3 認證。 D ( k G y ) 是使下式等于所要求的滅菌保證水平( S A I ) 乘以取樣比例( S I P ) 的劑量( D ) .藝P ;( 0 . D D / D (B1 2)D , 和P ; 分別是所確定的分離菌抗輻射性和相對頻度。B 7 . 3 利用篩選試驗中分離出的細菌確定劑量 確定2 0 0 株分離出的細菌的抗輻射性, 設其分布如下:D。 值( k G y ) 1 . 0 1 . 5 2 . 0 2 . 6 2 . 8 3 . 0相對頻度0 . 4 5 0 . 2 1 5 0 . 1 5 0 . 0 9 0 . 0 4 0 . 0 1 5樣品數(shù)9 0 4 3 3 0 1 8 8 3 計算S A I為1 0 - , S I P為1 0 一 I 的劑量 篩選試驗指出X k G y =3 . 0 k G y 。按下式求出劑量 D k G y ,3 . 20 . 0 2 553 . 40 . 0 123 . 60 . 0 0 5IE P ( 。 . D D / D 一 ( 1 。 一 , ) ( 1 0 _ 1 ) 一 1 0 - s 滿足上述方程的D是1 2 . 6 k G y ,所以 劑量= 3 . 0 +1 2 . 6 =1 5 . 6 k G y 為了檢查劑量, 此例中的D 是: D二3 . 0 +3 . 9 =6 . 9 k G yB 8 滅菌劑量的檢查B 8 門目的和頻度 進行滅菌質量檢查是為了探察初始染菌的變化, 以確定是否要增加滅菌劑量。 為了確定劑量的連續(xù)有效性, 應每三個月檢查一次。B 8 . 2 D S 檢查程序B 8 . 2 門從任意用品批次中隨機取樣1 0 0 個用品單元. 取樣比例( S I P ) 與初始劑量確定實驗相同。B 8 . 2 . 2 用檢查劑量D k G y 照射 1 0 0 個樣品。D k G y 是要求提供S A I小于或等于 1 0 - 1 的劑量。D * k G y 增加幅度不得超過。 . 5 k G y 或D . k G y 的1 0 0 0 , 取較小者。若檢查劑量小于D ”的9 0 %, 可以重復檢查。 D k G y 的確定如下: 方法 1 ( B 4 ) : Dk G y 等于表B l 給出的驗證劑量。 方法2 ( B 5 ) : D k G y 等于B 5 中所推導出 來的D “劑量。 方法3 ( B 6 ) : D k G y 等于B 6 中所推導出 來的D 劑量。 奮 方 法4 ( B 7 ) 1 D 二 k G y 等 于 篩 選 劑 量 ( X k G y ) 與 D k G y 之 和 , D , 是 使 藝P ; ( 0 . 1 ) D / D ; 等 于 滅 菌 保 J 幸 1證水平為1 0 的劑量。參看B 7 ,B 8 . 2 . 3 進行滅菌后檢測以確定具有存活細菌的樣品數(shù)。B 8 . 2 . 4 若劑量增大Y k G y , 應該在檢查結果的基礎上, 還須在D +Y k G y 下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jīng)授權,嚴禁復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wǎng)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shù)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jīng)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