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1知識管理1 質量守恒定律內容 參加 的各物質的質量 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 這個規(guī)律叫質量守恒定律 注意 質量守恒定律強調的是 質量守恒 而體積和分子個數(shù)不一定守恒 2 質量守恒的原因化學反應實質 參加反應的各物質 反應物 的 而生成其他物質 生成物 的過程 微觀解釋 在化學反應中 反應前后原子的 沒有改變 沒有增減 原子的 也沒有改變 點撥 質量守恒定律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物質的總質量守恒 元素的種類 質量不變 原子的種類 數(shù)目 質量不變 3 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應用 1 解釋化學反應中的 不守恒 現(xiàn)象 如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 生成物的質量比原來的鎂條質量大 是因為生成物的質量比原來的鎂條多了 的質量 2 判斷物質的組成 如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則該物質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 可能含有 元素 3 求某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 4 推斷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組成 化學式 碳氫氧 化學反應總和 總和 原子重新組合 種類數(shù)目 質量 氧氣 02基礎題1 nh4clo4 高氯酸銨 可用作火箭推進劑 當它發(fā)生分解反應時 不能生成的物質是 a co2b cl2c o2d n22 下列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錯誤的是 a 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反應 不適用于物理變化b 質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內容僅是指 質量 不能推廣到其他物理量c 催化劑可以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 有催化劑參加的反應也遵守質量守恒定律d 蠟燭燃燒后質量減輕 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3 荊州中考 在化學反應前后 以下各項一定不會發(fā)生變化的是 原子種類 元素種類 分子種類 物質種類a b c d 4 某有機物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據此判斷該有機物組成說法正確的是 a 只含有碳 氫元素b 含有碳 氫 氧三種元素c 含有碳 氫元素 可能含有氧元素d 無法確定5 甘南中考 在化學反應a b c d中 若有5g的a與11g的b恰好完全反應 生成7g的c和一定質量的d 則d的質量為 a 5gb 16gc 9gd 23g a d a c c 6 蠟燭燃燒前的質量為ag 燃燒后的質量為bg 生成的co2質量為cg 水蒸氣質量為dg 則產物質量共 g 參與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 g 03中檔題7 現(xiàn)有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熱 a與b發(fā)生化學反應 10ga完全反應生成8gc和4gd 則參加反應的a與b的質量比是 a 5 1b 4 1c 2 1d 1 18 六盤水中考 關于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錯誤的是 a 宏觀 實際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總質量b 微觀 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shù)不變c 某可燃物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 氫元素d 煤燃燒后灰渣質量小于煤 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 9 蘭州中考 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 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各項中對圖示模型理解正確的是 c d c d b a a d c a 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b 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種單質c 反應中共有兩種元素參與d 參加反應的兩種物質分子個數(shù)之比為2 310 臨沂中考 在一密閉容器內加入甲 乙 丙 丁四種物質 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 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變化見下表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該反應為分解反應b 丙可能為該反應的催化劑c 甲 乙兩種物質間參加反應的質量比為1 4d 乙 丁兩種物質間反應的質量比為7 5 c 11 早在1673年 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在一個敞口的容器中加熱一種金屬 結果發(fā)現(xiàn)反應后的質量增加了 1 波義耳的實驗結果是否違反質量守恒定律 簡析原因 2 試從原子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 在一切化學反應中 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 數(shù)目均沒有改變 原子的質量也不改變 不違反 金屬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 生成物的質量應該等于金屬質量與氧氣質量之和 可能 2 1 鐵與硫酸銅溶液 或其他合理答案 不能 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 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 防止錐形瓶底部炸裂 緩沖作用 白磷燃燒產生白煙 氣球先變大后變小 天平仍然平衡 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 沒有氣體參加反應 反應過程也沒有氣體生成 一部分氧化鎂逸散到空氣中 偏大 abcd ac 第2課時化學方程式 01知識管理1 概念 用 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2 意義質的方面 表示 和反應條件 量的方面 1 宏觀 表示反應物 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 比 2 微觀 表示反應物 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 比 3 讀法 以c o2co2為例 宏觀讀法 碳與 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 微觀讀法 1個碳原子與1個氧分子在點燃的條件下 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 質量讀法 每 份質量的碳和 份質量的氧氣完全反應生成 份質量的二氧化碳 注意 在化學方程式中 不能讀作 加 應讀作 和 或 與 不能讀作 等于 應讀作 生成 02基礎題1 根據化學方程式不能獲得的信息是 a 該反應中的反應物和生成物b 化學反應的快慢c 反應發(fā)生所需要的條件d 參加反應的各粒子的相對數(shù)量2 廣州中考 從2h2 o22h2o中獲取的信息錯誤的是 a 在反應前后 元素的種類沒有變化b 常溫下氫氣與氧氣混合就可以發(fā)生反應c 4g氫氣與32g氧氣完全反應 可以生成36g水d 在反應前后 氫原子和氧原子的數(shù)目沒有改變 化學式 反應物生成物 質量 粒子個數(shù) 氧氣二氧化碳 123244 b b 3 物質x是一種可再生綠色能源 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x 3o22co2 3h2o 則x的化學式為 a c2h4b ch3ohc c2h5ohd c2h64 關于化學方程式ch4 2o2co2 2h2o的描述正確的是 a 甲烷加氧氣在點燃條件下 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 1個甲烷和2個氧氣在點燃條件下 生成1個二氧化碳和2個水c 1個ch4分子和2個o2分子在點燃條件下 生成1個co2分子和2個h2o分子d 1gch4和2go2在點燃條件下 生成1gco2和2gh2o c c c 6 在4al 3o22al2o3反應中 從分子 原子的角度來看 每 個鋁原子和 個氧分子發(fā)生反應 生成了 個氧化鋁分子 從它們彼此之間的質量比來看 每 份質量的鋁和 份質量的氧氣反應生成了 份質量的氧化鋁 03中檔題7 東營中考 對于化學反應 4p 5o22p2o5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參加反應的物質是磷和氧氣 反應前后分子總數(shù)不變 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 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不變a b c d 8 同學們對化學反應方程式 c o2co2有下面的四種說法 其中錯誤的是 10896204 4 32 d d 9 沈陽中考 下列有關 2co o22co2 的質量關系 不正確的是 a 若56gco參加反應 則消耗o2的質量一定是32gb 若16go2參加反應 則生成co2的質量一定是44gc 若10gco2生成 則消耗co和o2的質量總和一定是10gd 若5gco和2go2混合點燃 則co2生成的質量一定是7g10 成都中考 下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甲中的一個分子由三個原子構成b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c 該反應可能是水的電解d 該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不變11 不能從以下兩個化學方程式中獲取的信息是 反應 2h2o22h2o o2 反應 2kmno4k2mno4 mno2 o2 a 反應 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榕樹養(yǎng)護管理辦法
- 廣西發(fā)展資金管理辦法
- 常減壓裝置培訓課件
- 股票職業(yè)交易培訓課件教學
- 插裝閥培訓課件
- 肝臟核磁檢查技術課件
- 高州九年級期末數(shù)學試卷
- 豆丁網小升初數(shù)學試卷
- 高中浦東二模數(shù)學試卷
- 甘肅省中職數(shù)學試卷
- 《石油化工工程建設費用定額》2025
- 鸚鵡熱護理疑難病例討論
- 沈陽地鐵筆試試題及答案
- 雙減政策中的課程改革探索心得體會
- 2025年儲能系統(tǒng)電池合同
- 餐飲服務企業(yè)各項管理制度體系
-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知識培訓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A 2a - 2e 教案
- 高處墜落安全課件
- 一維伺服移動工作臺設計說明書電子精密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 職工代表選舉方案及選票模版(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