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guī)劃師看建筑之我見.doc_第1頁
城市規(guī)劃師看建筑之我見.doc_第2頁
城市規(guī)劃師看建筑之我見.doc_第3頁
城市規(guī)劃師看建筑之我見.doc_第4頁
城市規(guī)劃師看建筑之我見.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規(guī)劃師看建筑之我見【摘要】要么崇尚雜亂無章的非形式主義和要么推崇權力至上的形式主義,我們變得習慣于從一個很遠的位置觀察或欣賞獨立雕塑般的建筑,我們的城市都陷入了單調和混亂的環(huán)境中。產生這個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們總是把建筑物單獨隔離出來考慮,而沒有把它們看作是城市的一部分所致。建筑其實只是城市秩序中的一個片斷,無論大小,建筑都只是完善建筑群、街廓、街道、鄰里、片區(qū)和城市有機體的一個填充物。塑造場所的連續(xù)性是判斷新都市主義建筑的標準,通過對多種尺度的審慎思考,進一步整合地塊周邊的內容,連續(xù)性才得以體現(xiàn),追求完美無暇的將建筑物嵌入到環(huán)境中成為設計最重要的內容。【關鍵詞】形式主義 場所建筑 連續(xù)性 開放性 細部近年來在國際設計領域廣為流傳著兩種傾向,即崇尚雜亂無章的非形式主義和推崇權力至上的形式主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非形式主義不顧藝術的一般規(guī)律反對所有的形式規(guī)則,形式主義則把形式規(guī)則的應用視為理所當然,盡管二者的對立是如此鮮明,但從本質上講,他們都同出一源,認為任何建筑都是獨立于城市而存在的,并且僅僅局限于形式范疇,這些形式出于獲取愉悅、表達象征、廣告宣傳的目的。隨著計算機科學運算能力的飛速發(fā)展和斜支撐靜定體系的進步,人們急切的拋棄了按照傳統(tǒng)的直線和直角的規(guī)則建造起來的建筑,“傾斜建筑”四處蔓延,大量的先進技術手段,被用于滿足人們對形式的熱烈追求,這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大特征(如國家大劇院和新的中央電視大樓),普通人概括為怪建筑,從分析形式的風格和類型,到表達復雜形式的構成,再到最奢華的形式夢想,其中的技術手段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先進和發(fā)達,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屈從于對形式主義的幻想、好奇和迷戀。然而從建筑與城市的關系來講,不管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阿爾伯蒂的名言:把房屋看作一個城鎮(zhèn),把城鎮(zhèn)看作一個房屋;還是現(xiàn)代建筑運動時期的阿爾多羅西倡導的任何情況下關于建筑的討論都應該是在城市的前提之下的態(tài)度,以致現(xiàn)在的新都市主義協(xié)會的建筑觀,都提醒我們對于建筑形式和風格的城市設計角度之再思考。除了形式的非常外,現(xiàn)在建筑所賴以立足的地景環(huán)境也被搞混亂了。我們所處時代的建筑師基本都是學院教育出來的,還幾無安藤忠雄這樣完全自學成才者。就我們所受的學院教育來講,其實都是一種現(xiàn)代建筑教育,所以我們做的大都還是現(xiàn)代性的建筑。目前的現(xiàn)代建筑多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孤立的項目,這些項目助長了某些人以個人興趣愛好為準則進行取舍的風氣。我們變得習慣于從一個很遠的位置觀察或欣賞獨立雕塑般的建筑。而事實上我們城市的建筑通常的觀賞方式是在它周圍的道路和廣場上或是在它附件的建筑里。因此,獨立的雕塑般設計出來的東西都只是表面的形象,而且建筑游蕩在紅線劃定的一個方框內,最后因為停車等諸多因素而遠離道路紅線,遠離多少則無所謂,建筑變得“居無定所”了,所以無論從文化意義上還是從城市網(wǎng)絡分級結構上講(這里暫時將城市分成地塊、街區(qū)、片區(qū)和城市四個層級:地塊,城市環(huán)境中幾何意義上最小的單位,通常包括有相同屬性的一棟或幾棟建筑;街區(qū),由地塊組成并被公共土地即市政道路環(huán)繞;片區(qū),相似街區(qū)的集合;城市,各片區(qū)聯(lián)合的網(wǎng)絡結構),我們的城市都陷入了單調和混亂的環(huán)境中。產生這個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們總是把建筑物單獨隔離出來考慮,而沒有把它們看作是城市的一部分所致。按新都市主義協(xié)會把建筑融入城市的觀點來講的話,新都市主義建筑是“場所建筑”,它不依賴建筑的歷史風格,它努力尋求的正是通過批判的設計選擇而獲得超越時代特征的東西。建筑語言和意圖在于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深層價值,這些東西只為那些生活在建筑其中的人們所掌握。建筑只是城市秩序中的一個片斷,無論大小,新都市主義建筑都只是完善建筑群、街廓、街道、鄰里、片區(qū)和城市有機體的一個填充物。塑造場所的連續(xù)性是判斷新都市主義建筑的標準,通過對多種尺度的審慎思考,進一步整合地塊周邊的內容,連續(xù)性才得以體現(xiàn),追求完美無暇的將建筑物嵌入到環(huán)境中成為設計最重要的內容。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和環(huán)境框架下,風格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第一,接受、改變或否定建筑、開放空間、景觀、基礎設施和交通系統(tǒng)的現(xiàn)有秩序;第二,確定使用哪種語言來設計和建造,可利用的手法包括傳統(tǒng)的、抽象的或混和的。第一條關乎公共利益,而第二條則僅是主觀的判斷。兩方面共同實踐的結果才會創(chuàng)造出審美形式統(tǒng)一的場所建筑。這樣選擇出來的建筑是折衷主義的最佳詮釋。它要求建筑設計應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做出不同的選擇,并建立在每個建筑師對場所的結構、主題的重新理解和闡釋的基礎上。所以風格并不是設計的前提條件,今天,與城市和自然進化相和諧的形式已取代了風格成為人們探索的方向。那么如何具體用建筑塑造場所的連續(xù)性,下面將試圖提供一點創(chuàng)造場所建筑的具體途徑和方法。首先是建筑的開放性連續(xù),它也應該被理解為簡雅各布斯的多樣性生發(fā)式之一。公共建筑,特別是那些代表著城市形象展示城市文化的公共建筑,它們和城市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是高高在上,用刻意和普通市民保持距離的姿態(tài)來體現(xiàn)它的優(yōu)雅高貴?還是親和開放,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部分?這比結構、經(jīng)濟和技術更加重要,因為這體現(xiàn)了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文明程度和文化觀念。建筑只是城市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在其中體驗到的,首先是一座城市的氛圍,其次才是這個城市里的某一棟建筑。事實上,最初的城市也只是在建筑聚積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發(fā)形成的,但是城市一旦形成之后,它就成了設計師在做建筑設計時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每個建筑師都面臨著自己的作品是突出于城市還是融于城市的選擇;同時業(yè)主們也不得不考慮他們的建筑將以一種什么樣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城市中。也許我們不愿意承認,但是我們看到的建筑的城市遠遠多于城市的建筑。許多公共建筑在中國似乎仍是精英文化的組成部分,不要說外地來的旅游者,就是本地的居民,你想與之親密接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博物館的門票對于工薪階層來說依然是昂貴的,劇院的周圍是攔著圍墻的,展覽全都是要收費的種種人為的或者客觀的因素,讓我們幾乎已經(jīng)習慣了對那些或莊嚴或堂皇的大樓頂禮膜拜,習慣了去欣賞距離產生的美感。于是我們的城市被劃分成了一個個可望不可及的禁區(qū)。與之不同的是讓人們能自由進入公共建筑的大部分空間里,讓公共建筑(比方說市民易于到達的一二三層)成為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延續(xù),這種城市的延續(xù)或可穿越性可以避免由簡單的標志性建筑造成的喧鬧的城市面貌。它的重點已經(jīng)不單是追求經(jīng)濟和社會的巨大成功,而是具體到每個市民的滿足感、舒適感。假使我們行走在城市里,每每遇到公共性建筑(它們都保持起碼的開放性,并且從而形成一種連續(xù)感),都可以去看去摸去感受,那將獲得一種人性的解放與自由,這樣的城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性化城市。不必擔心這種開放格局不利于日后的管理和破壞建筑的形象,國外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證明,這種開放反倒讓建筑和廣場因為人的活動而變得更加生動和人性化。因為有人光顧,或者為了吸引更多人前來光顧,附近的商店、咖啡店等的主人都自覺地保持和美化附近的環(huán)境。與那些著名的城市(華盛頓、紐約、東京、愛丁堡等等)相比,我們的城市太缺少那些開放的、可隨意到達的城市生活空間了。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要以人為本,要建設無障礙的建筑和城市。但是僅僅是鋪設盲道、設置語音交通指示和增加殘疾人坡道對于一種無障礙的城市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需要消除的是建筑給人們設置的人為障礙。在我們大談與國際接軌,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同時,我們的公共建筑將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面對城市,將直接影響我們的城市生活質量和發(fā)展方向??上驳氖?,現(xiàn)在許多的城市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且進行了大量的努力和實踐。深圳市政府之類的“先行者”開始設立開放日,允許公眾免費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長安街又一文化標志性建筑,將建成為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建成后的首都博物館新館外面將不會修建任何圍墻,僅用樹木和花壇等綠化與長安街等市政道路隔開,新館一層約五千平方米的禮儀大廳和地下一層的餐飲休閑服務設施都將24小時向市民免費開放。所以這里衷心希望我們天津的公共建筑,在設計和管理等諸方面也能從開放性角度多做嘗試和探索,那將是全體天津市民和游客的福旨。完美無暇的將建筑物嵌入到環(huán)境中則至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這里將主要結合前段時間做的天津城市規(guī)劃建設展覽館建筑設計方案做一參考。路網(wǎng)方面,在選址內的臨時綠地東南西北分別是民生路、海河東路、民族路和博愛道,以它們在天津交通網(wǎng)中的權重及與天津東站交通樞紐的毗鄰關系,應該保持四條道路的連續(xù)暢通性。在展覽館選址南側有非常重要的海河中心廣場,若將展覽館與廣場整體考慮做設計,把此段海河東路地下化或許是一個方法。停車方面,由于歷史的原因,東側的遠洋大廈建成后停車泊位嚴重不足,故而在此地塊加大停車庫將對城市有莫大的幫助,最后我們的設計在此地塊提供了約四百個停車泊位,從這個意義上講展覽館真的讓泰瑞大廈和遠洋大廈跟自己連續(xù)起來了?;A設施,展覽館的建筑規(guī)模已經(jīng)確定為3萬平方米,對城市基礎設施并無很大壓力,在水電煤氣等的接入上也無障礙。街道空間,簡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中詳細論述了人行道的用途:安全、交往和孩子的同化(除了行人走路及連接房屋外),所以人行道要有足夠的寬度,而機動車要有適當?shù)能囆械缹挾?,現(xiàn)行的3.25m很有縮窄的必要,縮窄后一則帶來過馬路的便利(吸引意大利風情區(qū)里的人群到展覽館到海河邊)一則增強機動車駕駛的規(guī)范性。開放空間方面,這對于城市里生活的人或游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明確而簡潔的公共開放空間邊界線(當然我們更多的需要用帶窗的建筑外墻或視線通透的柵欄來界定公共空間而不是圍墻或其他什么無生氣之物)。簡潔是從人的活動能力范圍來說,人們可以清楚識別自己的活動范圍,增強人們活動的方向感和目標感。景觀設計,海河廣場剛好處于海河河灣的內角處,從視域及地理風水角度來說,它的對面應是最能賞析海河美景及聚集財氣之所在,所以海河廣場的景觀既延續(xù)沿河景觀的設計方法又作為亮點予以突出。總而言之,城市展覽館希望建筑及小環(huán)境能與城市和諧相處而不重建筑風格。假設建筑風格真的已經(jīng)變得不那么重要了,那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覺得應該是建筑細節(jié)對建筑概念和風格的執(zhí)行力。“重藝術輕技術、重宏觀輕細部”一度成為“中國式”通病,細部忽視導致的形象粗陋、場所丟失,使建筑的品質大打折扣。隨著國民文化品位的提高,徒有其表的粗放作業(yè)和不規(guī)范操作將失去市場,為人摒棄。與此同時,國外建筑師以其強大的技術優(yōu)勢進入中國。同樣的材料,不同的處理方式,就體現(xiàn)了日本建筑民族性的特點。大師們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密斯對于細部和構造的處理方式代表了理性,斯卡帕意味著對感性和材料細部的偏愛,阿爾法阿爾托代表了人情味,而路易斯康則代表了對材料的精心處理。細部是建筑師哲學和概念的最為直接的和在最細微層面上的轉化,荷蘭就出現(xiàn)了CEPEZED、聯(lián)合工作室和紐特臨斯&里迪耶克事務所等一批精于建筑細部設計的事務所,不管是概念性細部、雕塑性細部、裝飾性細部、沒有尺度的細部、悅人的細部還是極少主義的細部和非細部的概念,對于大多數(shù)建筑師而言,細部問題首先要涉及的是建筑物的防風和防水問題,但同時這些技術問題又不能過于影響建筑物的外觀。荷蘭建筑師們尋找著各種令人激動的方式來實施那些具有建筑概念的細部,他們不僅關注這些細部的純構造方面,而且關注它們所揭示出的建筑可能性,正是在這些細部中,建筑理念得以形象化。它們之所以被設計和建造成現(xiàn)在的樣子,正是出于建筑概念的要求,對于他們而言,建筑物的生命力,并不完全依賴于細部的生命力,而更多的是依賴概念的力量、材料的選擇以及用什么方式來運用細部以強化建筑概念。而反觀國內一些重點公共建筑,比如國家游泳館的“水泡”施工,雖然有水珠的良好立意,然對于其技術實施層面的研究則倉促而慌亂,實際建造出來的建筑立面顯得粗放且丑陋,就更無從談起表達建筑概念和風格了。所以這里呼吁要強化建筑設計領域的分工與細化,跟好的立意同樣重要的是好的細部表現(xiàn),就像路易斯亨利沙利文作為建筑師最為成功的18831895年,這一時期沙利文將自己主要定位在立面與裝飾細部設計上。也正因如此,他才同公司決策人丹克馬爾阿得勒公共創(chuàng)造了芝加哥學派的重要建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