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技術哲學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專業(yè)代碼:010108)一、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基礎知識扎實,理論水平較高,能力較強,能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科學技術哲學高層次專門人才。畢業(yè)后,能夠勝任高校、科研單位的教學與研究,各級科委、科協(xié)、黨政部門政策研究室,電視臺、電臺、報紙、出版社等有關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研究及科普宣傳等方面的工作。1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較強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2掌握科學技術哲學專業(yè)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能力。3掌握一門外國語,并能運用該門外國語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yè)的外文資科。4具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素質。二、研究方向1科學哲學主要研究科學認識論、科學本體論和科學認知過程。2技術哲學研究技術和工程的哲學問題。3科學思想史研究科學的發(fā)展過程,科學與哲學觀念之間的相互關系。4科技與社會研究科技與社會的互動關系及其哲學問題。5科技與宗教研究科學與宗教的互動關系、科學與宗教的對抗和融合。三、學制與學習年限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在校學習期限為2-4年。要求前三個學期修滿學分,后三個學期主要從事社會實踐、畢業(yè)論文的選題、開題、寫作和答辯工作。如本人有意向,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每門學位課程成績皆為優(yōu)良,且公開發(fā)表過1篇或以上屬于學位論文組成部分的CSSCI論文,可獲得申請?zhí)崆爱厴I(yè)的資格。四、應修總學分數(shù)總學分不少于30學分,其中必修課 24學分(文史哲院26學分),選修課不少于 6 學分(文史哲院不少于4學分)。五、課程設置(具體見課程設置一覽表)1必修課:24學分思想政治理論課3學分、第一外國語3學分、專業(yè)外語2學分學位專業(yè)課及學位基礎課共12學分前沿講座 2學分 關于前沿講座,主要研討本學科各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和熱點問題,使碩士生對學術前沿有基本了解,并為其積極參與高水平的學術對話提供條件和助力。每位碩士生至少主講2次,參與講座不少于9次。要撰寫學術報告或心得體會,旨在活躍學術氣氛,開闊視野,把握最新學術發(fā)展態(tài)勢。考核按優(yōu)、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計分。合格者記2學分。社會實踐2學分(根據(jù)本專業(yè)實際和特點開展教學、科研、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在第4學期進行,交5000字以上的實踐報告) 2.選修課:至少6學分 1)選修課總量不少于3門。2)本專業(yè)選修課2門或3門;可從一級學科選修課中任選。 3補修課跨學科或以同等學力考入的研究生未修過而必須補修的本專業(yè)本科生必修課2門:1)西方哲學史;2)普通生物學。成績必須合格,但不計學分。六、中期篩選本專業(yè)碩士生在第四學期初實行中期篩選制度,具體辦法按照學校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第4學期初對研究生進行中期篩選。根據(jù)考核結果對研究生進行適當分流,合格者進入學位論文設計、論證、撰寫階段,不合格者按照山東大學碩士研究生學籍管理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處理。七、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碩士研究生應至少用一年左右時間從事科學研究或學位論文工作。選題和開題報告在第四學期進行,論文題目由學生與導師共同商定,開題報告要求研究生向有關專家報告論文選題的意義,國內外該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文章寫作的基本思路等。由相關專家對其報告集體討論,提出意見,最終確定論文題。導師負責論文的中期檢查。對學位論文的要求是:必須由碩士生本人獨立完成;遵循學術規(guī)范;觀點正確,有所創(chuàng)見;資料翔實,論據(jù)充足;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字數(shù)在3萬字左右。論文答辯時間安排在第三學年下學期。學位論文完成后,指導教師、院學位分委員會按照山東大學授予碩士、博士學位工作細則認真組織做好論文審閱和答辯前的各項工作;答辯委員會由校內外有副高職稱以上專家組成,其中校外專家至少1人;學位授予程序按國家及學校有關規(guī)定進行。附:需閱讀的主要經典著作及專業(yè)學術期刊目錄(一)閱讀書目1. Brown, James, The Laboratory of the Mind. Routledge, 2012.2. Hacking, Ian, Representing and Interve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3. Heil, John, Philosophy of Mind: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Routledge, 2004.4. Ihde, Don, Technology and the Lifeworld.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5. Kim, Jaegwon, Philosophy of Mind.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2006.6. Klemke, E. D., (eds.) Introductory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Prometheus Books, 1988.7. Kuhn, Thomas 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8. Lakatos, Imre, The Methodolol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John Worrall and Gregory Currie (e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9. Laudan, Larry, Science and Valu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10. Lynch, Micha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Routledge, 2011.11. Newton-Smith, W. H., The Rationality of Science. Routledge, 1981.12. Putnam, H., Reason, Truth and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13. Rescher, Nicholas & Jonathan Grant, The Limits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1999.14. Rollin, Bernard, Science and Eth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15. Rosenberg, Alexander,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London: Routledge, 2005.16. Rothbart, Daniel, (ed.) Science Reason and Reality,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7.17. Shapere, Dudley, Reason and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84.18. Stoljar, Daniel, Physicalism. Routledge, 2010.19. Watkins, John, Science and Sceptic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20. Watson, Fuller, The Social Impact of Modern Biology. Routledge, 2011.21. 巴伯:科學與社會秩序,三聯(lián)1991年版。 22. 巴伯:科學與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3. 巴里巴恩斯:局外人看科學,魯旭東譯,東方出版社2001年版。24. 巴里巴恩斯:科學知識與社會學理論,魯旭東譯,東方出版社2001年版。25. 貝爾納:科學的社會功能,商務版1986。26. 波珀:科學發(fā)現(xiàn)的邏輯,查汝強、邱仁宗譯,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27. 波普爾:猜想與反駁,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年28. 布魯諾拉圖爾、史蒂夫伍爾加:實驗室生活:科學事實的社會建構,張伯霖、刁小英譯,東方出版社2004年版。29. 大衛(wèi)布魯爾:知識和社會意象,艾彥譯,東方出版社2001年版。30. 丹皮爾:科學史,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31. 董光璧: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技術史論綱,湖南教育版。32. 高新民主編:心靈哲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33. 哈貝馬斯: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技術與科學,學林出版社1999年版。34.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版。35. 胡塞爾:經驗與判斷,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版。36. 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xiàn)象學,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37. 加斯頓:科學的社會運行,光明日報1988年版。 38. 卡林諾爾-塞蒂納:制造知識:建構主義與科學的與境性,王善博等譯,東方出版社2001年版。39. 科爾:科學界的社會分層,華夏1989年版。 40. 克蘭:無形學院, 華夏1988年版。 41.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金吾倫 胡新和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42. 拉卡托斯: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版。43. 拉圖爾著:科學在行動:怎樣在社會中跟隨科學家和工程師東方出版社2005年版。44.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45. 李章?。鹤匀坏某翜S與拯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46. 馬來平:科技與社會引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47. 馬來平:哲學與文化視野中的科學,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48. 馬來平:中國科技思想的創(chuàng)新,山東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49. 邁克爾馬爾凱:科學與知識社會學,林聚任等譯,東方出版社2001年版。50. 默頓:科學社會學理論與經驗研究,商務出版社2003年版。 51. 默頓:十七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52. 普賴斯:小科學與大科學世界科學社。 53. 施太格繆勒:當代哲學主流(下),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54. 史蒂芬科爾:科學的制造,林建成、王毅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55. 舒煒光、邱仁宗主編:當代西方科學哲學述評,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56. 司馬賀:人類的認識(荊其誠等譯),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57. 王善波:科學合理性,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58. 王善波:追求科學精神:中西科學比較與融通的哲學透視,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9. 吳國盛編:科學思想指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60. 希拉賈撒諾夫 等編:科學技術論手冊,北京理工大學2004年版。61. 約瑟夫本戴維:科學家在社會中的角色,四川人民1988年版 。62. 朱克曼:科學界的精英,商務1979年版。(二)期刊雜志1.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Published by British Society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reat Britain.2. Philosophy of Scienc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ssociation, U.S.A3.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s, Sage Publications, Inc. 4.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ergamon, Great Britain.5.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Routlege.6.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The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Inc., U.S.A7. Philosophy, Cambridge Univ. Press8. Mind, Oxford Univ. Press9.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Logic, Taylor Francis.Ltd.10. 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Fordham Univ.11.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Univ. of Hawaii Press12. 中國社會科學13. 哲學研究14. 自然辯證法通訊15. 自然辯證法研究16. 世界哲學17. 哲學動態(tài)18.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科學技術哲學20. 科學學研究21. 自然科學史研究22. 科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教具及類似用具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斗輪堆取料機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教師編制考試必背教育心理學重點復習題庫完整版【答案】
- 恒生科技園一期二標段項目主體結構實體檢測方案
- 2025辦公室文員年度工作計劃
- 2025年金屬焊接材料項目建議書
- 2025年港口業(yè)投資項目發(fā)展計劃
- 2025年電梯、自動扶梯及升降機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血型分析儀器試劑項目合作計劃書
- 智慧校園背景下的在線互動課堂建設
- 問診課件教學課件
- 船舶維修現(xiàn)場安全生產應急預案
- 糖尿病足的評估
- 機動車檢測站設備維護管理制度
- 江蘇省南通市中考物理部分試題總結課件
-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短視頻素材購買合同
- 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專科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基地認定細則
- DB11T 380-2024 橋面防水工程技術規(guī)程
- 第四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貴州省畢節(jié)市威寧縣2024年統(tǒng)編版小升初考試語文試卷(原卷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