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勢局限論文關于微博在新聞教育中的優(yōu)勢局限論文范文參考資料_第1頁
優(yōu)勢局限論文關于微博在新聞教育中的優(yōu)勢局限論文范文參考資料_第2頁
優(yōu)勢局限論文關于微博在新聞教育中的優(yōu)勢局限論文范文參考資料_第3頁
優(yōu)勢局限論文關于微博在新聞教育中的優(yōu)勢局限論文范文參考資料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優(yōu)勢局限論文關于微博在新聞教育中的優(yōu)勢局限論文范文參考資料 自xx年10月至xx年4月,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以錦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中開辟“新聞學生茶座”,吸引了眾多參與者,討論內容已由南方日報出版社結集出書新聞“微”茶座,從而衍生出我國新聞事業(yè)史上第一部以微博形式探討新聞教育理由的書籍。回顧范老開“茶座”的整個過程,筆者作為討論的參與者和旁觀者,既為新媒介背景下微博在新聞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而驚喜,也為這一現(xiàn)象的可復制性和可持續(xù)性而感到憂慮。 微博在新聞教育中的優(yōu)勢 相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微博教育顯示出諸多優(yōu)勢。 1.符合年輕人的媒介接觸習慣。不同的媒介接觸習慣意味著不同的信息和內容結構,而在新媒介背景下,微博正成為年輕人的新寵。根據(jù)筆者與學生所做的網(wǎng)絡調查數(shù)據(jù)(789個樣本),1829歲的微博用戶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71%,而其中青年學生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比例達到了49.33%。在他們“加關注”的人群中,親朋好友占60.33%,傳統(tǒng)作用上的所謂“明星”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可見,追星并不是微博的全部,微博的成長動力還是廣大普通網(wǎng)民的社交愿望。此外,微博雖是新鮮事物,用戶的使用黏性卻很高。調查結果顯示,42.33%的人每天都會登錄微博,32.33%的人隨時會登錄微博;用戶不僅使用頻繁而且每次使用的時間也很長,23.67%的人每次使用微博甚至達到4個小時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微博控”。因此,教師開微博并運用微博這一工具開展新聞教育,無疑符合年輕人的媒介接觸習慣,也容易贏得學生認可。 2.后臺話語的獨特魅力。社會學家埃爾溫戈夫曼認為,所有社會角色的行為實際上都是表演,是一種有選擇的展示。任何人在某個環(huán)境中的行為都可被分為兩類:前臺行為和后臺行為。在前臺,他們要扮演具有一定程度理想概念的社會角色;而在后臺,他們可以放松地演練、琢磨將來演出的策略。從這一理論視角出發(fā),如果說課堂是教師教學前臺的話,那么,微博則是教師教學的后臺。前臺教學是公共的、開放的,教育從業(yè)者必須按照教師這一社會角色來約束自己,必須恪守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進度的要求,但是,后臺活動是相對自由的,教師被還原為生活中真實的人,可以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也可以就教學之外的諸多理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而這種角色身份和人際關系的變化必定使微博表達在語態(tài)、內容等方面明顯區(qū)別于課堂教學。在語態(tài)上,它不再是老師對學生居高臨下、耳提面命式的知識傳遞,而是在相互平等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協(xié)商式討論。在內容上,它已超越新聞教學內容本身,向實習、見習、就業(yè)等一系列理由演進,具有了更強的時效性和針對性。范老的“茶座”之所以受到歡迎,一個重要理由就是以平實的語言回應了學生的關切,從而產(chǎn)生了強烈共鳴。 3.互動的立體式參與。課堂教學也有互動和參與,但互動參與者不僅數(shù)量有限,而且呈現(xiàn)同質化,作為參與主體的學生也很難在課堂上對老師提出質疑。但是,在微博中,這種互動參與打破了時空的局限,匯聚了新聞業(yè)界、教育界、學生等各類人群,大家見仁見智,不僅有附和,更有質疑和辯論,從而使討論多元化和立體化。大量事實信息和意見信息的傳播,不僅有利于增進理解,同時也讓大家從中增長了知識和閱歷。 微博在新聞教育中的局限性 微博雖然能夠在新聞教育中發(fā)揮一定作用,但是,作為在新媒介環(huán)境下一種非主流的新聞教育方式,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微博內容可能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負面影響。微博作為一種信息載體,其魅力并不在于微博本身,而在于其平實的語言和新穎的內容。教師微博要吸引學生并在學生中產(chǎn)生影響,客觀上就要求教師微博材料新鮮、觀點正確。材料陳舊或沒有接近性,學生不感興趣,觀點偏頗也會遭到網(wǎng)友的質疑和批評,這樣自然會損害教師形象,從而影響到正常的課堂教學。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關注現(xiàn)實,要善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同時具有崇高的道德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才能贏得學生的認同。而且,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教師還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不論你知道多少,總有人比你知道得更多;不論你的分析如何專業(yè),總有人比你還專業(yè);不論你的立論如何公正,總有人能夠指出你的不足。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大挑戰(zhàn)。另一方面,微博內容與課堂內容也要實現(xiàn)差異化。教師微博如果只是提前公告或簡單重復課堂內容,學生肯定會覺得索然無味。而要做到內容上的不同,教師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 2.微博博主是否為意見領袖,將影響到討論質量。除內容外,微博吸引學生的另外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參與互動,但是,學生決不希望把課堂互動機械地移植到微博當中,而是希望微博討論是在更大范圍中所進行的平等的、異質的、高質量的互動。而這一點就要求作為博主的教師應該是意見領袖,擁有數(shù)量可觀、高質量的粉絲。范老的“茶座”之所以能形成立體式互動參與,主要緣于他在業(yè)界和學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如果換一個教師,恐怕很難使討論高質量地進行下去,學生的收獲也非常有限,這樣的微博教育必定行而不遠。 3.微博教育缺乏制度保障。從目前來看,使用微博進行新聞教育,還只是教師的一種個人行為,是教師憑著自己的職業(yè)道德和社會良心所進行的教育探索,這種行為并沒有制度保障和利益結算機制。而且,開博的教師還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xiàn)實理由:教師開通微博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他面對的學生成百上千,理由五花八門,他能堅持多久微博維護需要擠占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僅不能獲得回報,而且會影響到正常的課堂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微博教育的可持續(xù)性是令人擔憂的。 【本文為xx年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yè)教師傳授知識模式與學生在線學習模式研究”(編號:xx303)和湖北工程學院xx年教學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新聞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編號:201xx)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趙李:微博:“擬態(tài)環(huán)境”的建構與解構基于微博用戶使用視角D,湖北工程學院學士學位論文,xx年 【美】約書亞梅羅維茨著,肖志軍譯: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