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教案設計_第1頁
《六國論》教案設計_第2頁
《六國論》教案設計_第3頁
《六國論》教案設計_第4頁
《六國論》教案設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下載后(可任意編輯) 六國論教案設計 下面是由我為大家編輯發(fā)布的六國論教案設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好的學習。 一、學習目標 1. 領會蘇洵關心國家、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借古諷今的現(xiàn)實針對性,培養(yǎng)學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責任感和"以史為鑒共創(chuàng)未來'的與時俱進精神 2. 通過聽示范朗讀和自由誦讀相結合,找出并提出文言知識疑難點,在教師引導啟發(fā)下,學生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總結文言實、虛詞、活用情況和句式特點 3.了解本文嚴謹?shù)恼撟C結構和靈活多樣的論證方法 二、學習重點 1. 掌握"兵、弊、互、率、完、暴、彌、至于

2、、顛覆、再、殆、速、智力、不行、當、禮、故事、'的含義;歸納多義詞"得、非、或、相、勢'的義項;掌握文中重要虛詞"而、之、以、為'的用法;總結歸納本文特殊句式和用法 2. 洞悉"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中心論點的內涵,了解蘇洵如何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證,理清思路,弄清論點和論據(jù)的關系 三、學習難點 1.引導學生辯證看待文章"改造史例、為文造勢、為文造情'的史論筆法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學流程 課前預習: 教師在簡單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下提出如下預習要求: 1. 借助課文解釋和工具書能讀正文章中的字

3、音、通順熟練地讀完全文 2. 借助課文解釋和工具書能理清句意,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基礎知識,提出疑難問題 預習作業(yè)主要在夜自習上完成,同學在預習過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可舉手提問,讓學生自己完成文言文的疏通意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講課時教師除了補充些文言知識外,其他如實詞、虛詞、句式、翻譯等文言知識均由提問學生(學生的覆蓋面要大)、檢查預習效果的形式來完成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2分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蘇軾二十歲,到京師卞梁(開封)去考進士在京師等考期間,有幾個自負的舉人看蘇軾年輕,瞧不起他,有意戲弄蘇軾六個舉人備了六個下酒菜,延請?zhí)K軾喝酒,蘇軾欣然前往入席,一舉人建議

4、為助酒興,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內容是每人說一個歷史人物的典故,聯(lián)系那樣菜,那樣菜就歸誰吃,行令要從年紀大的到年紀小的其余五舉人連聲附和:"好、好、好!' "姜尚渭水釣魚',年最長者傲氣滿臉地端走了魚;"秦瓊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十足地端走了馬肉;"蘇武北海牧羊',第三個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張飛蜀都賣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豬肉;"關羽荊州賣豆腐',第五個從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個舉人正準備高興地吃菜喝

5、酒,蘇軾開口了:"各位,該我行酒令了!'他說出了六個字,不緊不慢地把六盤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瞇瞇地說:"諸位兄臺,請!' 原來蘇軾行的酒令是( 嬴政并吞六國)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第一個大動蕩、大碰撞,也是大融合時期七雄爭霸并于秦,后世英杰多扼腕對這段歷史,后人多有評說宋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蘇軾和蘇轍之父)就曾有過十分精辟的論述那就是六國論今天,就讓我與大家一起來領略蘇洵精辟與廣博的分析 二、 解題、簡介(3分鐘) 1. 六國:在我國歷史上,戰(zhàn)國是七雄爭霸的時代,為了獨占天下,國與國之間經常進行戰(zhàn)爭六國

6、就是指的戰(zhàn)國七雄中秦國以外的齊、楚、燕、趙、韓、魏六個國家,它們都被秦國一個個地擊破而消滅了"六國論'在這里是一個省略式短語,實際應是"六國破滅之論'文章旨在分析六國失敗的原因 2."論'是古代常用的一種散文文體,以論證為主,要求善于析理,一般有兩種,即政論文和史論文,政論文主要用于發(fā)表對于時政的見解和主張,史論文主要通過評論歷史,總結歷史教訓為當時統(tǒng)治者提供治國借鑒提問:本文屬于政論文還是史論文? (史論文) 3.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詩書 可謂是大器晚成'),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

7、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人稱"老蘇',與兒子"大蘇' (蘇軾)、"小蘇' (蘇轍)并稱三蘇后人有詩稱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嵋共比高'(聯(lián)系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 三、通讀全文,讀準字音 請四個男生讀課文,并請其他同學評價,糾正讀音(5分鐘) 易讀錯的字: (1)弊在賂(l)秦 (2)六國互喪(sng) (3)率(shui)賂秦耶(y) (4)小則獲邑(y) (5)思厥(ju)先祖父 (6)暴(p)霜露 (7)暴秦之欲無厭( yn) (8)草芥(ji) (9)與(y)嬴 (yng) 而不助五國 (10)

8、洎(j)牧以讒誅(zh) (11)革滅殆(di)盡 (12)勝負之數(shù)(sh) (13)當(tng)與秦相較 (14)或未易量(ling) (15)下咽( yn) (16)悲夫 (f) (17)為(wi)秦人積威之所劫 (18)日削(xu)月割 (19)茍(gu)以天下之大 (20)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gsh) 四.整體把握文章論證結構(20分鐘) 全班齊讀課文,要求在讀的過程中找出文章中心論點及各段的主要內容 1提問:本文在開頭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呢?賂'何以使得六國破滅? 答:第一種本文的中心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開門見山,鮮明簡潔!并且接著

9、強調"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是正面解釋由于賄賂秦國導致實力虧損,才是被消滅的根本原因 2.提問:聯(lián)系課文后邊的內容來看,"是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賄賂了秦國呢?哪些國家沒有賄賂秦國?"六國中"不賂者'因何破滅?(師補充介紹秦滅六國的順序:秦滅韓滅魏滅楚滅燕滅趙滅齊 ) 答:沒有賄賂秦國的國家:齊、燕、趙沒有賄賂的國家是因為賄賂的國家而滅亡的,因為"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失去了強大的援助,不能單獨保存自己對抗強大的秦國老蘇似乎早已料到讀者會有如此疑問,于是緊接著從反面闡述了"不賂者'喪的原因,通過設問消除了

10、讀者的疑問,使總論點穩(wěn)固、周密、無懈可擊,同時也形成了總論點下的兩個分論點 3.提問:文章第三段圍繞哪一個分論點展開? 答:第3段以"割城'為例,論證"賂秦'之弊緊承第一個分論點"賂秦而力虧'寫韓、趙、魏三國把祖先艱難得到的土地輕易拱手送給秦國,而"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從而論證"弊在賂秦'的論點 4.提問:文章第四段圍繞哪一個分論點展開? 答:第4段,以"不賂者以賂者喪'的事實,進一步論證"弊在賂秦'緊承第2個分論點&qu

11、ot;不賂者以賂者喪',文中寫齊、趙、燕三國雖"義不賂秦',但"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從而論證"弊在路秦'的中心論點 5.提問:第五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評價六國的滅亡,意在闡述什么樣的政治主張? 答:第5段承上啟下,提出"為國者'不要被敵國的"積威之所劫'的政治主張 6.提問:第六段中為什么將六國的情況和北宋的情況做對比?師補充北宋當時的政治處境 答:第6段,借時諷世,借古喻今,諷諫北宋王朝改變妥協(xié)政策,奮起抵抗將六國的情況與北宋情況作對比,證明六國力量遠弱于北宋,警告北宋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六國滅

12、亡的舊事,點明本文主旨,即寫作本文的目的;歷史與現(xiàn)實有時候是驚人地相似,一代又一代的"為國者'皆被敵人積威所劫,以物供敵,以錢富敵蘇洵睹之心憂,憂而思救,一個"賂'字把歷史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以"六國破滅之道'來諷諫,希望北宋統(tǒng)治者改弦更張,勿蹈復轍,于是寫下了這篇醒世文章 7.總結: 五.局部研習文章 (一)第一、二小節(jié): 1. 提問:解釋詞義(1分鐘) (1)非兵不利 (2)戰(zhàn)不善 (3)弊在賂秦 (4)賂秦而力虧 (5)破滅之道也 (6)或曰 ( 7)六國互喪 (8)率賂秦耶 (9)不賂者以賂者喪 (10)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教師補充 (

13、2分鐘) 非: 不是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六國論) 不對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無,沒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茍子勸學) 或: 或許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有人、有的人 或曰: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有時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馬說) 聯(lián)系"莫': 沒有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赤壁賦) 沒有誰 2.提問: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故曰:弊在賂秦也什么句式?(1分鐘) 答:典型的判斷句式,也在古代漢語中只是表示判斷語氣的語氣助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實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14、'在古代漢語中用"亦'表示現(xiàn)代漢語中"也'的意思 3.提問:翻譯"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2分鐘) 答:"而"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道:原因,聯(lián)系"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余嘉其能行古道' (二)第三小節(jié): 1.提問:解釋詞義 (2分鐘) (1)秦以攻取之外 (2)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3)較秦之所得 (4)其實百倍 (5)則秦之所大欲 (6)固不在戰(zhàn)矣 (7)思厥先祖父 (8)暴霜露,斬荊棘 (9)以有尺寸之地 (10)子孫視之不甚惜 (11)舉以予人 (12)然后得一夕安寢

15、(13)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14)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15)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16)此言得之 教師補充:(1分鐘) 得: 動詞,得到 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六國論) 適宜,得當 此言得之 (六國論) 找到 至德不得(莊子秋水) 捕獲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捕蛇者說) 看到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記 2.10047;提問:翻譯(7分鐘) (1)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2)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3)則秦之所大欲,諸侯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4)思厥先袓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與人,如棄草芥("以有尺寸之地'以字用法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的孤例,但經常考舉以與人,兩種解釋) 六、結語(1分鐘) 蘇洵這位充滿憂患意識,關心國家命運的北宋散文家,開篇提出中心論點,以六國為喻,反復申述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弊在賂秦',其結果是削弱自己,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