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1頁
2022年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2頁
2022年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3頁
2022年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4頁
2022年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習必備歡迎下載三年級科學下冊科學試驗集體備課一單元第一課播種發(fā)芽【教學目標】:1、引導同學觀看比較鳳仙花種子以及其它植物種子的外形特點及內部結構;勉勵同學對種子的生長變化進行有依據的推測,勉勵同學在課外獨立觀看“種子生長過程”的觀看活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看和試驗,培育和進展他們探究四周事物的愛好和愛好;2、組織同學在課堂上或課外經受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培育同學的合作與溝通才能;3、組織、指導同學在細心設計的探究活動中,獲得對種子內部結構、播種以及發(fā)芽試驗的初步熟悉;【教學預備】:同學收集各種種子、自帶種植容器、透亮塑料杯和適量的土壤;老師預備:1、提前一周播種;2、

2、為每組預備一盆初出芽的苗;3、浸泡過的鳳仙花、黃豆、玉米和小麥種子;4、放大鏡、鑷子;【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很多植物的種子落到泥土里,到了其次年春天醒來: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今日,老師也拿了一粒種子,我把它種進土里,同學們想一想,它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么?(同學回答、老師依據實際情形進行總結)我們熟悉植物的一生,最終要用事實、數(shù)據來說明植物的一生;最好自己親自種植一株植物,堅持觀看、記錄,最終通過分析爭論觀看記錄,用事實數(shù)據科學、精確地說明這株植物的一生;同學們有信心嗎?好,我們看看哪些同學堅持的最好,記錄的最完整;誰堅持到最終,誰就是成功者,也就可能成為將來的科學家;二、觀看種子看

3、書 24 頁或用多媒體課件出示:鳳仙花、黃豆、花生、玉米、大豆、小麥等植物的種子;1、觀看與描述鳳仙花種子的外形特點;2、觀看與描述其它種子的外形特點;3、外形不同的種子都會發(fā)芽并形成新的植物嗎?(同學分組爭論并匯報)4、分組解剖植物的種子,明白種子的內部結構;爭論和溝通種子在結構上的共同點,并說說鳳仙花種子和哪些種子相像;(老師供應浸泡過的種子并進行指導, 同學匯報時可用實物投影儀展現(xiàn)它的種皮、 兩瓣子葉和芽;) 三、播種活動1、爭論和溝通“如何播種”:播在那里、怎樣播種、種多深、怎樣澆水等等;2、老師可依據同學溝通情形,進行結構化的板書:播種地點播種方法播種深度種子方向澆水方式 (每個同學

4、選一種種植方法并做上標記;)3、老師供應教材中的播種方法,并做好標記;4、老師要求:對兩種不同播種方法的種子發(fā)芽情形進行課外觀看;(以小組為單位在花盆里播種, 在盆上做上本組的標記, 放在學校由各組同學輪番治理; 每個同學帶種子回家依據自己情形地栽或盆栽)5、推測種子在一周內所發(fā)生的變化;6、記錄播種的日期;其次課 莖葉的生長【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植物莖在不同生長階段外部外形不同, 不同時期的莖生長速度不同; 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及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同學爭論植物的愛好;【教學重難點】:鳳仙花植物莖的生長變化和植物莖的作用;【教學預備】:(老師預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

5、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同學預備)三周前鳳仙花生長記錄單;【教學過程】:一、整理有關莖的觀看記錄1. (活動引入)我們已經知道:植物的根能從土壤里吸取水分和礦物質,綠色植物的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料; 那么, 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們先來看一看,在鳳仙花植物生長的過程中,莖發(fā)生了哪些變化;2. (活動指導)帶領同學整理幼芽出土以來,有關莖生長變化的觀看記錄;重點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鳳仙花莖的顏色、硬度和高度;利用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變化的數(shù)據,畫出鳳仙花植株高 度變化統(tǒng)計圖(同學在教p12頁上畫);同學畫好后,老師敘述柱狀統(tǒng)計圖;柱狀統(tǒng)計圖是科學爭論中處理數(shù)據常用的方法;

6、 指導同學分析柱狀統(tǒng)計圖, 引領同學依據柱狀統(tǒng)計圖推測將來幾周的時間里鳳仙花植株高度將如何變化?二、植物莖的作用1. 師:植物的莖總是把根和葉連在一起, 那么,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莖內是什么樣的,能承擔這樣一些功能呢?將你的想法記錄下來;2. 引導同學依據前面學習的根和葉的作用, 摸索莖的作用的問題; 引領同學想方法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引領同學明白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莖有什么作用?);對問題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設(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設計試驗(運輸水分的試驗);試驗驗證(通過試驗驗證收集信息);得出結論(莖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3. 同學觀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

7、;4. 老師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三、提示同學留意1. 提示同學連續(xù)觀看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形,做好觀看記錄;2. 引導同學關注鳳仙花開花前的征兆;【作業(yè)布置】:家庭作業(yè):連續(xù)觀看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形,做好觀看記第三課 開花了【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花要經過花開花謝的過程,花枯萎后結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部分;過程與方法: 依據觀看到的現(xiàn)象進行推測; 用相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通過分析觀看到的現(xiàn)象獲得結論;使用工具依據從外到里的次序解剖花;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同學對生命現(xiàn)象探究的愛好;【教學重難點】:鳳仙花花開花落的過程;【教學預備】:(老師預備)老師為每組預備

8、一朵鳳仙花,一株鳳仙花,鑷子、一張白紙;(同學預備)用于溝通觀看的記錄單;【教學過程】:一、提出任務1. 師:我們種下的鳳仙花開花了;二、整理并溝通我們的觀看記錄 溝通活動:1. 組織同學溝通過去幾周的觀看記錄,引領同學重點關注花的生長現(xiàn)象;2. 同學分小組溝通;3. 依據同學的發(fā)覺,提出一些問題啟示同學摸索,培育同學善于摸索的習慣;4. 引導同學展現(xiàn)溝通,激發(fā)同學進一步觀看的欲望;三、爭論花變果實的過程1. 為了觀看鳳仙花,我們采摘幾朵鳳仙花(按生長次序采摘);2. 指導同學觀看花,引領同學發(fā)覺,3. 指導同學解剖花;(解剖花時,要用鑷子細心地從外到內撕下花的個部分;提示同學留意:使用鑷子時

9、動作要輕,防止將花的某一部分弄壞,解剖下來的花的各部分,要分類擺放,老師直接告知同學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稱;)4. 同學解剖花;(花的構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作業(yè)布置】:連續(xù)觀看鳳仙花的生長變化過程,做好觀看記錄;【板書設計】:3. 開花了花的構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第四課 結果了【教學目標】1、果實是由花的一部分發(fā)育而成的;果實中有種子2、觀看爭論從開花到結果實這個過程中花的各個部分的變化,從而熟悉果實是由雌蕊發(fā)育而成的;3、制作鳳仙花種子標本【教學重難點】: 制作鳳仙花種子標本【教學預備】:一個鳳仙花的果實,鑷子、一張白紙;(同學預備)用于溝通觀看的記錄單;鑷子、放大鏡;【教學過程

10、】:一、觀看鳳仙花的果實1. 鳳仙花的果實是什么樣的呢?它在生長過程中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2. 組織同學觀看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和未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引導同學比較觀看;3. 引導同學關注完全成熟的鳳仙花果實,果實里面有什么?(種子) 果實是由雌蕊發(fā)育而來的;4. 同學觀看鳳仙花果實;觀看完了以后,同學匯報;5. 老師小結;果實是由雌蕊發(fā)育而來的;果實里面有種子;二、制作鳳仙花種子標本制作鳳仙花種子標本步驟1、 曬干2、 裝入瓶中3、 貼上標簽種子名稱 鳳仙花采集時間制作人 制作時間4、制作鳳仙花種子標本時要留意哪些事情?第五課 鳳仙花的一生【教學目標】1、組織同學親歷了播下一粒種子長出一株植物結出

11、多粒種子這個過程,熟悉一粒種子長出多粒種子,較好地懂得植物“繁衍”的意義;2、 整理記錄資料,形成新的熟悉;知道鳳仙花的生長周期、植株特點、身體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部分;初步學會用事實、數(shù)據進行說明;3、 引領同學用觀看鳳仙花的體會,觀看四周的各種植物;【教學預備】:生長階段的鳳仙花植物圖、長著果實的鳳仙花植株;【教學過程】:一、估算種子的活動;1、談話:輕輕捏一顆已經成熟的鳳仙花果實,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呢?2、依據各組種的鳳仙花分組進行整理、分析;數(shù)一數(shù)這個果實里有多少粒種子; 數(shù)一數(shù)花苗上已經開裂了的果實、 已經接近成熟的果實和將要長成的果實,共有多少個;推算由一粒種子長出了多少粒

12、種子;3、要求同學回家對自己的鳳仙花作估算,并記入科學文件夾;二、整理、分析事實、數(shù)據;1、提問:鳳仙花的生長經受了哪些過程?2、分組爭論;3、 集體溝通匯報,師生共同小結鳳仙花的生長過程經受了哪些階段;4、 明確了生長過程,再按記錄的日期運算天數(shù);(告知同學 4、5、6 月份的天數(shù),由同學運算;)5、 畫折線圖,分析數(shù)據;a、老師介紹畫折線圖的方法: 1)對比高度標尺,在豎線上用粗線畫出各周苗的高度;2)用紅線把各周苗的高度線連接起來;b、同學繪制折線圖;(依據記錄結果);c、分析數(shù)據: 1)鳳仙花哪一段時間生長的最快? 2)長出花蕾以后不再長高與什么有關?6、小結鳳仙花的身體有哪幾個部分;

13、三、同學閱讀“閱讀與拓展”;1、同學閱讀;2、提出不懂得的問題,共同爭論;四、摸索:我們是怎樣熟悉鳳仙花的,是怎樣獲得這些科學學問的? 五、 課外活動:用觀看鳳仙花的方法,觀看四周的植物;其次單元第六課蠶寶寶誕生了【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提出有關養(yǎng)蠶的問題;2、觀看蠶卵和蟻蠶;3、能夠用語言和圖畫描述蠶卵和蟻蠶;4、能夠對蟻蠶的長度做定量測量,并記錄下來;科學學問1、知道養(yǎng)蠶的基本方法和留意事項;2、知道蠶卵能孵出幼蟲,剛出殼的小蠶叫蟻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初步領會生命的奇妙與宏大;2、關注生命、靠近生命、珍愛生命;【教學重難點】:知道養(yǎng)蠶的基本方法和留意事項;【教法學法】:觀看法、

14、談話法、小組學習法、【教學預備】:蠶卵,蟻蠶,放大鏡,羽毛,圖片【課時支配】: 1 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師出示一塊絲綢,談話:這是什么材料?絲綢是用什么織成的?(蠶絲)蠶絲是從哪里來的?(蠶吐的)2、詢問:你們養(yǎng)過蠶嗎?3、談話:今日我們一起來學習、溝通如何養(yǎng)蠶;二、學習新課1、師生談話(1) 、提問:關于養(yǎng)蠶你最想明白些什么?(2) 、爭論:蠶和我們人類一樣,也共同擁有珍貴的生命;那么在蠶寶寶誕生前,要做好哪些預備?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成為稱職的“蠶媽媽”?(引導同學從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為蠶寶寶做考慮)(3) 、提問:仍有哪些問題需要爭論?2、熟悉蠶卵;(1)、認真觀

15、看蠶卵(提示用尺子測量直徑,用放大鏡觀看蠶卵的外形)(提示蠶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輕拿輕放)(2) 、啟示同學運用多種感官對蠶卵進行觀看,并用語言或圖畫的形式描述蠶卵;(3) 、談話:把我們剛才觀看蠶寶寶的過程記錄下來,就成為蠶寶寶的第一篇日記;3、熟悉蟻蠶(1) 、提問:剛剛孵化出來的蠶是什么樣的?(2) 、你認為這時候的蠶像什么?你知道這時候的蠶叫什么名字?(3) 、分組觀看蟻蠶(或看有關蟻蠶的圖片或音像資料)(4) 、用語言描述蟻蠶;(5) 、養(yǎng)過蠶的同學介紹蟻蠶的好玩事情;三、總結1、爭論:用哪些方法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啟示同學可以通過畫像、拍照、錄像、文字記錄等方法為蠶寶寶做好成長記錄

16、;2、談話:勉勵同學堅持為蠶寶寶記日記;第七課 可愛的蠶寶寶【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學會養(yǎng)蠶;2、能夠較長時間觀看、描述蠶的生長和變化;3、能夠推測、比較和爭論蠶的整個生長期的外觀變化;4、能通過圖畫和文字表述,溝通觀看結果;5、能夠自主地探究關于蠶的自己感愛好的問題;科學學問1、知道幼蟲期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2、知道幼蟲形成了蛹,蠶蛾是從蠶蛹里羽化出來的;3、知道蠶的成蟲蠶蛾從蛹里孵化出來后, 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長大;4、知道雌雄蠶蛾交尾后,雌蠶蛾產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蟲;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宏大;2、更加關注生命、靠近生命、珍愛生命;3

17、、珍視在整個養(yǎng)蠶期搜集的科學信息;4、體驗養(yǎng)蠶及爭論蠶的樂趣;5、養(yǎng)成把養(yǎng)蠶活動堅持究竟的科學態(tài)度;【教學重難點】:明白蠶在每一個階段的生長變化;養(yǎng)成把養(yǎng)蠶活動堅持究竟的科學態(tài)度; 教法學法 觀看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教學預備】:蠶的生長過程的教學碟片、蠶的一生標本【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談話:你們的蠶寶寶怎么樣了?我們在飼養(yǎng)蠶寶寶的同時仍要為它們記好成長日記;(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1、溝通觀看記錄(1) 明白蠶寶寶吃什么提問:蠶寶寶吃什么?假如沒有桑葉,你用什么代替桑葉?(2) 試驗:比較吃桑葉和萵筍葉的蠶哪個長的好;預先布置同學開展此試驗;(3) 明白蠶是怎樣蛻皮的談話: 蠶生長

18、一段時間后, 會有幾天不吃不喝, 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呢?請明白的同學介紹:怎么蛻,從哪里開頭蛻皮,一生蛻皮幾次皮?蛻皮后蠶寶寶有什么變化?(4) 明白蠶吐絲談話:經過四次蛻皮以后蠶開頭吐絲了,你見過嗎?(5) 觀看蠶繭和蛹觀看蠶繭是什么樣的?稱一稱一只繭有多重?量一量蠶繭的長度和寬度;剪開一個繭子觀看,再用手碰一碰(6) 觀看蠶蛾爭論:剪開的繭子能活嗎?(做好觀看記錄(7)提問:蠶繭過幾天后又發(fā)生什么變化?(8) 同學介紹蠶蛾及產卵;(9) 強調為保證交配成功可以將幾家的蛹放一起;2、歸納蠶的一生(1) 蠶的一生分為幾個階段?(2) 小結 三、布置作業(yè)記好觀看日記,過段時間進行溝通;第八課 蠶

19、寶寶建新居【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知道吐絲前蠶的特點2、知道蠶是怎樣吐絲和結繭的【教學重難點】:知道蠶是怎樣吐絲和結繭的【教法學法】: 觀看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教學預備】:1、有關養(yǎng)蠶和真絲織物圖片(課件);2、同學收集種桑、養(yǎng)蠶、吐絲的相關資料;【課時支配】: 1 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當蠶長到肯定程度時蠶寶寶就不在吃食物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時的蠶有什么特點 .二、學習新課1、觀看爭論當蠶長到肯定程度時蠶寶寶就不再吃食物了, 這時的蠶有什么特點 . 2、爭論小結停止吃食后 , 蠶就要開頭結繭了;3、為蠶寶寶建新居自己動手,用麥草、稻草或其他東西為蠶搭一個小架子,以

20、便蠶在那里結繭;4、爭論蠶寶寶住進“新居子”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繭就是蠶寶寶的“新居子”,5、觀看蠶繭用剪刀剪開繭殼看一看,蠶在繭里變成了蛹;6、觀看蛹并做好記錄蛹的外形蛹的顏色蛹與蠶寶寶的區(qū)分三、鞏固總結四、布置作業(yè)查閱資料:蠶的一生第九課 蠶蛹變成了什么【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1、爭論蠶一生的變化;2、能通過圖畫和文字整理、表述、溝通觀看結果;學問與技能:1、知道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要經過變態(tài);2、知道昆蟲的外形特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珍視在整個養(yǎng)蠶期間的科學信息;2、體驗養(yǎng)蠶及爭論蠶的樂趣;【教學重難點】:溝通養(yǎng)蠶體會,明白蠶及其他昆蟲的一生變化;能將自己的養(yǎng)蠶記錄進行整理、分析

21、;【教法學法】: 觀看法、談話法、小組學習法、【教學預備】: 老師:有關蠶及其他昆蟲一生的標本、圖片或錄像;同學:各種養(yǎng)蠶的記錄;【課時支配】: 1 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談話:同學們,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 你們養(yǎng)的蠶寶寶都變成什么了呀?在這期間肯定是收成不小,積存了不少體會吧?今日我們就來學習蠶蛹變成了什么;二、學習新課1. 共同溝通蠶一生的變化過程;(1) 提問:在這一個多月的養(yǎng)蠶活動中,你們肯定發(fā)覺了很多好玩的現(xiàn)象,誰能給大家說說蠶都經過了哪些變化?(2) 同學翻看自己的觀看活動的記錄,分組爭論;(3) 師生溝通養(yǎng)蠶的發(fā)覺;(4) 老師將同學的發(fā)覺有重點的記錄;(5) 爭論:通

22、過大家這段時間的養(yǎng)蠶活動,你們發(fā)覺蠶的一生要經過幾次變化?2. 指導同學把蠶的一生畫下來;(1) 談話:我們知道蠶的一生要經過多次的變化,在養(yǎng)蠶的過程中, 蠶的一生有什么變化呢?(2) 看書上圖,書上是用什么方式來記錄的?(3) 爭論:那你仍能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說明蠶的一生?(4) 同學分組爭論;(5) 同學把蠶的一生畫下來,要求標明哪個階段比較有代表性;(6) 展現(xiàn)同學有創(chuàng)意的記錄形式;卵蠶蛹蠶蛾(幼蟲) (成蟲)3. 蠶有哪些特點,形成昆蟲概念;(1) 談話:從蠶卵始終養(yǎng)到產卵終止,經受了蠶的一生過程,有了很多發(fā)覺,誰能說說自己這段時間養(yǎng)蠶的一些心得和體會?(2) 同學自由爭論,匯報;(3)

23、 講解:我們在養(yǎng)蠶中發(fā)覺蠶最有意思的是會結個繭,出繭后于之前完全兩樣,這種變化過程科學上叫做“變態(tài)”;(4) 提問:你仍見過哪些動物有這樣的變化?總結昆蟲的特點,形成昆蟲的概念;三、鞏固應用出示各種蟲子的圖片,判定:哪些蟲子屬于昆蟲?說說理由;四、布置作業(yè):查閱資料:昆蟲對人類有哪些作用?教學目標:第三單元第十課熟悉衣服面料1、熟悉到衣服一般是選用不同材料制作的;2、熟悉幾種常見布料,如:亞麻、棉布、絲綢、毛皮、化纖和毛料等;3、知道這些布料的主要特點和用途;4、能夠依據特性、用途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5、激發(fā)同學對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愛好,意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6、體會到衣服的種類

24、是豐富多樣的,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意各種需求,在不斷爭論、生主新材料;教學預備:1、老師預備:為每組同學預備各種典型的衣料一套,放大鏡如干,酒精燈、火柴、鑷子各一個;2、同學預備:身邊常見、簡潔得到并知道其材料名稱的衣料如干;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1、同學們,老師今日發(fā)覺大家穿的衣服都很美麗;這些美麗的衣服除了大小、顏色、款式和圖案不同以外,仍有什么不同?(面料不同)2、大家所說的(布、毛)其實是衣服的面料不同,請大家想一想:你們衣服的面料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3、溝通、匯報、評判:同學們的生活體會仍真不少;二、熟悉不同面料及作用1、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熟悉各種不同材料制作的面料好嗎?請各小組打開桌

25、面上的塑料袋,熟悉一下都有些什么面料?(板書課題)2、同學匯報,老師板書面料名稱;3、大家爭論一下,這些面料都應當在什么季節(jié)穿著會好些呢?4、同學溝通、匯報,老師小結:聽了大家的見意,看來不同面料都有著不同用途;5、這些不同用途的面料的材料都來源于哪里呢?請各小組猜猜看好嗎?聽了同學們的猜想,我們知道了不同面料的材料,其來源也不同;三、鑒別面料1、假如你和爸爸媽媽一塊到衣店里要購買這些不同面料的衣服,你們一般都會采納什么方法來鑒別它們呢?請同學們相互說一說;2、同學溝通、匯報;3、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晰,今日我們利用一種觀看工具放大鏡來觀看好不好?那么,想要用火燒的方法來鑒別衣服面料的同學請舉手

26、, 讓老師看看, 這么多同學挑選了火燒的方法, 請各小組在使用酒精燈時肯定要正確操作(師示范,提安全;)4、下面請各小組彩你們鑒別面料的方法,找出各種面料,都有什么特點?同時把試驗觀看的現(xiàn)象記錄在記錄單上好嗎?5、分組活動并記錄,溝通匯報;6、師小結:在同學們共同努力下,我們熟悉了很多有關衣服面料的信息,真是了不得,這些面料都是由纖維制作而成的;7、有誰知道纖維是什么嗎?我們查查字典小博士,看看它是怎樣說明的;四、面料分類:1、大家又學會了用身邊書籍獵取新的學問的本事了;我們能不能將爭論過的布料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呢?2、大家比比看,哪一組最先分好?3、溝通評判: 同學們把各種面料分成自然的和人

27、工合成的;仍分出了來源于動物和來源于植物的;五、明白面料的作用:1、在今日的科學課上,我們一起熟悉了布料的很多特點;隨著科技的進展,衣服面料的工藝更加精致、性能更加廣泛,請看(播放課件)在不同環(huán)境下,人們的著裝有什么不同;2、爭論:說一說,人們在制作衣服時利用了各種材料的什么特點?3、溝通匯報,師小結:是呀,人們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并在不同環(huán)境中穿著不同面料的衣服,使每種面料都發(fā)揮著各自的作用;六、課外延長:關于衣服面料仍有很多學問等待著我們去探究、去發(fā)覺,期望大家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我們將在下節(jié)課中共同來溝通;第十一課衣料的吸水性教學目標: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2

28、、熟悉影響衣料吸水性的因素;3、能設計試驗并合理的挑選工具比較各種衣料的吸水性能;4、能有條理地進行猜想假設、制訂方案、收集事實、分析爭論匯報溝通的科學探究活動;教學重點:指導同學通過設計科學試驗方案,探究不同衣料的吸水性能;教學難點:通過溝通爭論,設計出科學的試驗方案;教學預備:1、老師預備:為每組同學預備同樣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塊,盛水燒杯如干,滴管、鑷子各一個;寫字板、衣架、紅墨水等;2、同學預備:課前收集到的關于各種衣料特點的資料;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形,導入新課;1、師:同學們喜愛看動畫片嗎?今日老師給大家?guī)硪徊亢>d寶寶的動畫片,我們一起來看看;(cai 播放 海綿寶寶動畫片段)2、

29、問:咦,水到哪去了?這說明什么?(板書:吸水性)3、生活中仍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吸水性?你是如何發(fā)覺衣服具有吸水性的?(生答)4、熟悉各種衣料,挑選其中的四種爭論它們的吸水性;(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衣料的吸水性;1、作出假設;(1) 同學推測四種衣料的吸水性,將推測結果填在試驗報告單中;(2) 全班匯報推測結果,老師將結果板書出來;2、指導同學設計并優(yōu)化試驗方案;(1) 全班溝通初步設想,并將同學按設想不同進行分組;(2) 小組內爭論試驗方案;(3) 匯報試驗方案,在全班對試驗方案進行爭論,優(yōu)化試驗方案;3、各小組領取試驗器材,進行試驗;4、同學匯報試驗結果,老師板書結果;5、同學談收成,體會

30、;老師小結試驗結論并板書;三、拓展延長;(本環(huán)節(jié)視同學在前一段的學習情形而定)(cai 播放)衣料的吸水性在生活中應用的畫面;四、課堂小結;(本環(huán)節(jié)視同學在前一段的學習情形而定)第十二課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兒去了教學目標:1、能對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進行推測,并能設計試驗進行爭論;2、能對隱匿在不同蒸發(fā)試驗背后水的去向做合理的分析;3、知道蒸發(fā)一般發(fā)生在液體溫表的表面,且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fā)生;4、能聯(lián)系實際舉例說明生產生活中得用和防止水分蒸發(fā)的例子;5、在探究活動中留意采集并敬重證據,情愿合作溝通;6、通過熟悉水的蒸發(fā)覺象,意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體會到自然界的物質是變化的;教學預備:課件,濕抹

31、布和裝有少量水的廣口容器等;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導入新課;1、用水寫一個“水”字,師生一起觀看“水”字的變化;2、再觀看曬衣服的圖(出示課件),并提出問題:濕衣服晾一會有什么變化?衣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二、試驗探究,解決問題;1、各小組依據自己的估計,設計試驗爭論方法,2、分小組匯報各自的試驗爭論方案;集體溝通評議,完善試驗方案;提出試驗中應留意這樣幾個問題,(出示課件);3、分小組試驗爭論,老師巡察指導;4、各小組匯報溝通:你們做了哪些爭論?發(fā)覺了什么現(xiàn)象?5、爭論:在這些試驗中,水為什么會漸漸削減了?水跑到哪兒去了呢?觀看老師預備的水蒸發(fā)的錄象;(出示課件);6、分小組爭論,

32、并記錄爭論結果;7、課件展現(xiàn)大自然中水的蒸發(fā)覺象, 緊接著老師敘述水的蒸發(fā)覺象: 蒸發(fā)一般發(fā)生在液體的表面, 且在何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fā)生;三、實踐應用,拓展延長;1、溝通:生活中水蒸發(fā)的現(xiàn)象;2、同學列舉生產生活中水蒸發(fā)的例子;3、結合自己的體會,說一說生產生活中人們是怎樣利用和防止水分蒸發(fā)的?(課件展現(xiàn)) 四、小結;第十三課怎樣讓衣服干得快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同學知道蒸發(fā)是水在平常溫度下變成水蒸氣的現(xiàn)象,水蒸發(fā)時要吸熱;能聯(lián)系實際舉例說明四周的蒸發(fā)覺象; 2培育同學的想象才能依據蒸發(fā)覺象想象蒸發(fā)的本質和過程;3滲透“自然界的物質是變化的”科學觀點;教學預備 :老師預備: 1找一個

33、廣口瓶,上本課前一天,往瓶內倒水,在瓶壁水面到達的地方做一個記號;把瓶子放在教室外面對陽的窗臺上,讓同學觀看水面的位置;2. 濕布一塊;3. 掛圖或投影片水的蒸發(fā);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問:水是什么樣的物體? 學習新課 1指導同學熟悉水的蒸發(fā)(1) 觀看:這個瓶子是昨天放在室外窗臺上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 少了 用溫布在玻璃黑板或玻璃、鐵板上擦一片水跡;看一看,黑板上的水跡有什么變化?(2) 爭論:瓶子里和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你看到水是怎樣跑掉的嗎?這說明水變成了什么樣的物體跑掉了?(3) 老師小結:這說明水變成了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亮的氣體跑到空氣中去了;這種物體叫

34、做水蒸氣;(4) 爭論:水是在什么溫度條件下變成水蒸氣的? 平常溫度 (5) 講解:通過觀看,我們知道:水在平常溫度下,會漸漸地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這種現(xiàn)象叫做蒸發(fā); 板書課題“蒸發(fā)” (6) 提問:在我們的四周,仍有哪些水的蒸發(fā)覺象? 讓同學充分發(fā)言 (7) 講解:江、河、湖、海、地面等處的水,時時刻刻都在蒸發(fā),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2. 指導同學熟悉水在蒸發(fā)時要吸取四周的熱l談話:誰會游泳?游泳時, 剛從水里出來有什么感覺? 很冷,比在水里冷; 身上的水干了以后仍冷嗎?酷熱的夏天,在地面上灑些水,有什么感覺? 涼快(2) 爭論:為什么剛從游泳池里出來感覺比在水里仍冷,身上的水干了就不冷了

35、?為什么在地面上灑些水會感覺涼快些?(3) 老師小結:以上事實說明,水蒸發(fā)時要吸取四周的熱;3. 指導同學熟悉蒸發(fā)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系(1) 提問:依據你晾衣服的體會說說,怎樣才能使衣服上的水蒸發(fā)得快? 讓同學充分爭論 (2) 老師小結:以上事實說明:溫度高、蒸發(fā)面積大,有風,可以加快蒸發(fā);鞏固應用1. 什么叫做蒸發(fā)?2. 水蒸氣是一種什么樣的物體?3. 填空: 布置作業(yè)設計一個試驗,證明蒸發(fā)快慢與蒸發(fā)面積或風大小有關系;第十四課穿棉衣為什么溫和教學目的 :1能對觀看到的現(xiàn)象進行大膽的猜想;會用試驗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用科學的觀點說明問題,在比較、歸納中得出結論; 2能積極參加觀看試驗;愿

36、與人合作;樂于用學到的學問制造條件改善生活;3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種材料不會生熱;知道各種不同材料及同種材料的不同狀態(tài)的保溫性能是不同的;活動預備:同學分組試驗材料預備:鐵架臺、 3 4 支溫度計、 23 根皮筋、棉花、毛皮(同學可自備毛巾、毛衣、布、絲綢等)、試驗記錄單、冰塊、熱水袋;教學重點:知道不同材料及同種材料的不同狀態(tài)的保溫性能是不同的各種不同材料及同種材料的不同狀態(tài)的保溫性能是不同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 敘述:與前面的例子相反,有時在生活中期望熱的物體不要變涼,要設法保持溫度,保持熱不散出去,這叫做“保溫” 板書:保溫 (2) 爭論:要保溫應當怎分辦呢 .當物體需要保溫

37、時,要盡可能減慢熱的傳遞;生活中郎些物體需要保溫 .它們是怎樣保溫的 .同學可能說出用暖瓶給開水保溫,將飯放保溫鍋里,穿棉衣使身體保暖等等;二、學習新授:(1) 熟悉保溫瓶的保溫原理:出示保溫瓶;觀看:保溫瓶的構造有什么特點.爭論:這樣的構造與保溫有什么關系.講解:暖水瓶 杯 內有瓶膽,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是熱的不良導體;瓶膽為雙層,中問的空氣被抽去,抽掉空氣不能形成熱對流;瓶膽內外涂有銀白色發(fā)亮的物質,可以削減熱的輻射;瓶膽口有軟木(或泡沫塑料) 塞,它是熱的不良導體,既能削減熱的傳導,又能阻擋瓶口的空氣以對流方式帶走瓶內的熱量;(2) 熟悉棉衣保溫的原理:出示羽絨、棉絮等保溫材料;觀看這些材

38、料的結構有什么特點.膨松; 爭論:這些特點與保溫是否有關系.講解:棉絮和羽絨膨松多孔隙,內有很多不流淌的空氣,而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借以保持人的體溫;(3) 熟悉地膜的保溫原理:談話:早春,為了保持土溫順幼苗,農夫伯伯怎樣做.放錄像:農夫在地里蓋地膜;爭論:這有什么作用 .講解在農田、菜園的土地上掩蓋塑料薄膜,可以削減空氣對流,借以保持地溫,使小苗在低溫多風的早春不致凍死;(6) 提問:仍有哪些物體像棉被、 暖水瓶等物體一樣具有保溫作用.它們是采納什么方法保溫的 .(7) 小結:要保溫,必需盡可能減慢熱的傳遞可以采納熱的不良導體,隔絕與四周氣體或液體的接觸,削減熱的傳導、對流、輻射;爭論制作保

39、溫盒的方法(1) 敘述:下面,我們要應用今日學的學問制作一個簡易保溫盒,給一杯水保溫;想一想,應當用什么材料,怎樣制作 .(2) 同學分組爭論;(3) 匯報、溝通各種不同的方案;三 鞏固練習1 、概述本課教學內容,進行全課總結;2 說明兩種常見現(xiàn)象;(1) 有人說冬季蓋棉被、穿棉衣是由于棉被、棉衣本身厚、溫和,對不對.為什么 .(2) 問:棉被、保溫箱原來是保溫用品,可人們把冰棍放在保溫箱里仍蓋上棉被怎么回事. 四 布置作業(yè)制作保溫盒,競賽保溫的成效教學目標:第四單元第 15 課做房子的材料通過觀看做房屋的材料及其材料在房屋中的用途,能依據“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給材料進行分類;教學重難點:

40、會區(qū)分“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會給它們分類;教學預備:有關各種房屋的圖片等;教學過程:一、導入1、看房屋的各種圖片;2、提問:這些房屋是用什么材料造的? 二、學習新授1、帶同學到教室外觀看學校里的房子,看看它們分別用了哪些建筑材料;2、同學觀看記錄;3、提問:這些材料分別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為什么要這樣用?同學填表;材料名稱 用在房子的哪些部分 為什么要這樣用4、各組匯報自己的觀看與記錄;5、給材料分類;(1) 每小組自己確定分類標準,給這些建筑材料分類;(按大小分;按軟硬分;按用途分等)(2) 熟悉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提問:什么是自然材料?什么是材料?小結:像木材、砂、石等自然存在的材料叫

41、自然材料;像磚、瓦、水泥等人工制造的材料叫人造材料;(3) 提問:將我們知道的建筑材料按“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來分,應當怎樣分?(4) 小組活動并做好記錄;(5) 集體溝通分類結果;6、運用分類標準判定”;(1) 談話:找一找,在我們四周,哪些是“自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制成的?(2) 小組爭論、記錄;(3) 小組匯報爭論結果;三、總結與拓展提問:通過今日的學習你有哪些收成?第 16 課石頭和住房教學目標:觀看建房子的石頭,爭論巖石的特點以及用途,依據巖石的特點給巖石分類;教學重難點:同學的動手才能教學預備:巖石的圖片等教學過程: 一、導入1、談話;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做房子的材

42、料,知道了“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大家說一說石頭是什么材料?2、房屋的哪些地方用到了石頭?3、談話:石頭也叫巖石,大家仍見過哪些巖石? 二、新授1、提問:說說你們帶了哪些巖石?2、同學匯報自己帶來的巖石;3、關于巖石,你們知道些什么?4、提問:巖石有哪些特點?這是我們今日要爭論的問題;5、制定爭論方案,開展爭論;6、老師向同學們發(fā)放巖石,你不熟悉的巖石,你準備怎么做?7、小組爭論,同學們溝通各自的想法;引導同學明白,先用感官觀看,再使用工具有次序的記錄;8、發(fā)放工具9、同學分組爭論,填寫試驗記錄;巖石編號顏色 結構軟硬 滴鹽酸后1234510、小組溝通,匯報自己的發(fā)覺;三、總結與溝通1、談

43、話:剛才通過大家的爭論發(fā)覺不同的巖石具有不同的特點,下面請大家依據巖石的特點,對巖石進行分類,看看有多少種分法;2、小組爭論分類標準,小組分類匯報;3、提出兩種以上被大家認同的分類方法;4、小結:通過大家的爭論發(fā)覺,不同的巖石有不同的特點,并且大家能依據巖石的特點對巖石進行分類,并且分得很好;5、課外學習與實踐巖石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特別廣泛,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巖石,想一想它們各利用了巖石的什么特點;第 17 課住房的裝修教學目標:觀看裝修用到的材料,爭論裝修材料的特點以及用途;教學重難點:爭論裝修材料的特點以及用途,提出科學的看法及建議;教學預備:裝修用到的材料的圖片等教學過程:一、

44、導入1、提問:說說我們裝修用到了哪些材料?2、談話:哪些同學的家里已經或正在進行裝修;3、提問:這些裝修材料有什么特點?你們預備怎樣來爭論? 二、新授1、設計方案,進行爭論;2、提問:這些裝修材料有什么特點?你們預備怎樣來爭論?3、小組爭論,制定爭論方案;4、老師介紹幾種爭論方法,供同學參考;5、老師想每組發(fā)放裝修材料;6、小組爭論并做記錄;材料名稱 材料特點7、匯報:各組說說你們是怎樣爭論的,發(fā)覺了裝修材料有哪些特點?8、總結與溝通;你發(fā)覺了什么?裝修究竟好不好?裝修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方面的危害?為了防止這些危害,我們應當怎么做?9、小組爭論;匯報爭論結果;10、小結:裝修材料中有一些成分對人

45、體有害, 為了防止和削減裝修材料對人的危害,我們應做到:(1) 盡量挑選自然材料,盡量挑選那些不含或少含有害物的材料;(2) 裝修完成后,不要立刻住進去,而要將住房通風,讓房屋閑暇半內左右,為的是讓那些材料中的有害成分盡量揮發(fā)掉;(3) 留意保持住房有良好的通風,不要讓那些少量的殘留有害物長時間停留在室內;(4) 留意室內外的綠化,使空氣能夠長期保持清爽;三、拓展與延長1、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成?2、給親戚伴侶家的房屋提合理化的建議;教學目標:五單元 第 18 課讓燈亮起來1、使同學主動經受“怎樣使小電珠亮起來?”這一問題的探究過程,提高同學摸索問題的才能, 培育探究問題的愛好;2、使同學通過

46、探究學習活動,借助直觀材料明白“電流、電路” 的概念;3、使同學學會連接簡潔電路的科學法,把握用直觀的方法記錄學習結果;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同學自主地想方法連接電路使小燈泡亮起來;教學預備:老師:手電筒;同學分組:小燈泡、電池、導線各1;教學過程:一、情境激趣、引入問題1、(拉教室的電燈開關)燈泡為什么會亮起來?(有燈泡、有電、電線連接)2、仍在哪見過電燈泡亮起來的詳細例子;3、觀看小燈泡、電池是什么樣的,指導同學熟悉燈泡、電池的組成部分,學習燈泡、電池的簡潔畫法;4、出示分組材料,提出問題:給你一個電池、一個燈泡,怎樣使小燈泡亮起來? 二、啟示引導、探究問題1、啟示同學摸索推測:怎樣使小燈泡

47、亮起來?要點: a、需要哪些材料? b、用哪些方法才能使小燈泡亮起來?指導畫連接方法2、供應材料(電池、燈泡、導線)同學試驗要求:把小燈泡亮起來的方法畫在書中空白處;3、匯報: a、哪些連接方法使小燈泡亮起來了;引導同學補充完整,整理后板書b、用哪些連接方法小燈泡沒亮起來;三、激疑導思、研討問題1、比較使燈泡亮的連接方法有什么相同?(用導線把燈泡的金屬螺絲、下端點分別連接到電池的正負極)2、使小燈泡亮的連接方法與不亮的連接方法有什么不同?(不亮的連接方法沒有把燈泡的金屬螺絲、下端點分別連接到電池的正負極)3、為什么這樣連接(亮的方法)小燈泡會亮起來?(電池的電能經過小燈泡的燈絲形成電流通路)

48、人們稱這種電流的通路叫電路,四、聯(lián)系實際、應用創(chuàng)新1、說明手電筒為什么會亮起來?2、家用電燈、電器是怎樣工作起來的?3、家庭用電安全常識訓練第 19 課電路出了什么故障教學目標:1、經受摸索電路出故障的各種緣由的分析活動過程;2、學會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并學會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方法;3、讓同學經受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緣由的活動過程,培育他們解決問題的才能;4、在同學經受分析電路故障緣由和檢測電路故障緣由的過程中,培育他們留意實是,敬重他人看法,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溝通的精神;課時支配:一課時課前預備:1、小組預備:每組預備一個帶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 1 個壞的小燈泡、根沒有

49、剝絕緣皮的電線,節(jié)廢電池), 制作電路檢測器的材料(電線如干根、電池盒1 個、小燈泡個、燈座 1 個);2、老師預備:有個小燈泡的無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個電路檢測器;教學過程:(一)導入:1、在展現(xiàn)臺下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串聯(lián)電路:提問:大家請看, 這是一個以前我們連接過的能使兩只小燈泡同時發(fā)光的電路,誰能說說電流在這個電路里是怎樣流淌的?講解:電從電池的一端流出,通過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環(huán)路,燈泡就會亮起來;這個由電池、電線、燈泡組成的,有電流通過的環(huán)路就叫做電路;2、小組連接一個有故障的串聯(lián)電路談話:老師為各組也預備了一個這樣的電路,請你們把斷開的電線連上;提問:小燈泡亮了

50、嗎?小燈泡沒亮說明什么?(同學回答后板書課題:電路出故障了)(二)各小組分析出故障的緣由: 、爭論、分析:請大家分組爭論、分析,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爭論結果記錄在“表一”中;、溝通:你們認為,可能有哪些緣由導致電路出故障了?(板書同學分析的結果)、整理記錄:請大家依據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把自己的記錄補充完整;(三)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爭論:你預備用什么方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學習用一個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1) 學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展臺展現(xiàn)“電路檢測器”) 請大家認真觀看老師做的電路檢測器,然后自己也試著動手做一個;留意: 做好后肯定要先試試小燈泡亮不亮; 要留意安全,不準用

51、它來檢測人的身體或220v 的電路;(2) 學習使用電路檢測器:老師演示檢測一根電線;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和一根電線的兩端相連接,假如小燈泡亮了, 就說明這根電線沒有故障;假如結果相反,就說明這根電線有故障; 、分組爭論制定檢測方案:下面,請同學們分組爭論制定出一個檢測方案(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方案寫在“表二”中;溝通、匯報:你們組制定的檢測方案是怎樣的? 、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緣由: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依據自己訂的方案,用電路檢測器故障緣由;要求: 邊查故障,邊記錄(可以把結果記錄在“表三”中); 數(shù)數(shù)本組的電路共顯現(xiàn)了幾個故障;、溝通、匯報:(1) 你們組檢測到了哪些故障?請你上臺來

52、和大家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檢測的?(2) 大家認為他們小組的檢測怎么樣?(四)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故障已經找到了,你能排除這些故障,使這些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嗎?請動手試試看;(五)總結:今日我們遇到的電路故障有:電池沒電了、電線的外皮沒有剝掉、小燈泡壞了;假如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會怎么辦?請大家留意,電路檢測器只能在試驗室里檢測簡潔的電路,絕不能用來檢測家用220v 電器電路,否就會出危急;第 20 課我來做個小開關教學目標:1、經受觀看、動手操作和描述手電筒開關特點的活動過程;2、經受設計和制作一個小開關的活動過程,并在活動中培育同學動手實踐和制造才能;3、經受一個設計裝置紅綠燈的活動過程

53、;教學重點:經受設計和制作一個小開關的活動過程;教學難點:給小電燈做一個開關;教學預備:小組每人一只手電筒和干電池;每個小組燈泡一枚、小燈座、電池盒、干電池各一個,電線如干、回形針 1 枚、其他導體、絕緣體如干;每組電路裝置1 個、開關 1 個、紅燈、綠燈和黃燈各 1 個、干電池 2 個、電線如干;教學過程:一、 引入我們已經學過怎樣點亮小燈泡了,點亮小燈泡的電路是怎樣的? 二、 探究過程1、觀看手電筒(1) 觀看手電筒的組成材料,爭論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導體,有些地方要用絕緣體;(2) 觀看手電筒的構造,比一比它和小燈泡的電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 觀看并操作手電筒的開關,體驗開關是怎樣掌握小燈泡的亮和滅;(4) 嬉戲:用手電筒相互發(fā)信號;2、給我們的小電燈做一個開關(1) 在一個斷開的電路上,小組爭論用什么材料來掌握小電燈的亮和滅?(2) 再利用回形針,將一頭翹起,一頭固定,做一個按壓式開關;(3) 利用自己預備的材料,爭論并設計、制作一個小開關,全班溝通;3、紅燈、綠燈和黃燈(1) 利用每組預備好的材料,小組合作制作一個能交叉掌握紅綠燈的電路和開關;估計一下,什么時候紅燈亮,什么時候綠燈亮;(2) 在掌握紅綠燈裝置的電路中,再增加一個連接有黃燈的電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