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有感 3篇_第1頁
論語有感 3篇_第2頁
論語有感 3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語有感 3篇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或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guī)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xiàn)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

2、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與品德,這是有必定性的。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或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但每一個人或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論語有感2 君子自古就是被贊頌的對象,他們主忠信,性如菊,居于竹,周而不比,品行高潔。一本論語讀畢,我對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徹了。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將食、住視為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也保

3、持自己的處事原則,對待他人,以溫、良、恭、儉、讓為主,親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實無欺,做事周而不比。貧而樂,富而好禮,獨善其身,兼濟天下,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行、對國家的熱忱之心吧。古有陶潛范仲淹,今有魯迅李大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對待敵人橫眉冷對,掀起復興的革命。對待民眾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瀾。假設君子有所求,必定是為了大義。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關于自身的修養(yǎng)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為重金而屈服,訥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足恭,為君子所惡。匿怨而友其人,亦為君子所惡。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愛憎分明者,豈不為君子,人而為仁者,豈非君子耶?仁德為君子的

4、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君子為仁的代名詞,德是君子的昵稱。與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飯。與之情誼,并不濃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湯。君子如天上北辰,眾星愿共之。 儒家智慧詮釋君子之勇: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在當今社會,我們要做到言忠信,行篤敬,這樣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 論語有感3 "沒人理解'似乎是古往今來人們共同面臨的問題,內心孤獨,無人傾訴,即便有人談心,但總是不明就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與子女間的互不理解、夫妻間的互不理解、兄弟姐妹、同事、同學、朋友間的互不理解等等比比皆是。因為這種種的不理解,我們生活中

5、充滿了誤會、矛盾、痛苦等各種不和諧因素,家庭里矛盾重重,公司里勾心斗角,生活就像一灘渾水,由此,上演著一系列的人生悲喜劇。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說他人即地獄,可能他很大程度上說的就是這種不理解,無法徹底溝通。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人們都有一個通病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總覺得自己了不起。當我們說錯了一句話或做錯了一件事時,起初內心會意識到自己錯了,但是一念閃過之后,就會找出很多的理由與借口來支持和原諒自己。慢慢地,我們就覺得自己沒有錯。我們往往會安慰自己,我們之所以這樣,是不得已的、是有苦衷的、是情有可原的,假如再給一次機會,我們絕不會犯錯。之后,我們反而會去怪人家不理解你,更加不會有意識去理解別人

6、的想法和看法。你說這樣的人是不是很自我呢? 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假設是無相當?shù)淖晕矣X察能力和個人修養(yǎng)境界,大部分人是無法克服和避免的,就會持續(xù)在這樣痛苦的深淵和為自己開脫的迷霧里沉淪下去。 "沒人理解我'這一問題是否有解決之道呢?其實,兩千五百多年前,我國的至圣先師孔子在論語中早就提出過解決方法,什么方法呢?我們可以通過論語中的兩句話中找到答案。 第一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這句告訴我們,一個有學問道德的人,不被世人所了解時,內心里卻能沒有著怨天憂人的念頭。 一般的人,所謂的凡夫俗子,碰到別人不了解自己或者被別人誤解時,不免會生出怨恨、發(fā)泄的念頭,甚至于要去與

7、別人理論或大打出手。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個時候,人們就需要有相當?shù)木X性和自覺性。在這個大度心胸的基礎上,孔老又送來了第二句話。 第二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反而要擔憂自己不了解別人。 當我們碰到別人不了解自己或者被別人誤解時,我們要轉念想想別人為什么會誤解我們,要去了解別人的想法和看待問題的方式。如果我們轉換了看問題的角度,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如果我們努力了解了別人的想法和看待問題的方式,我們也就知道了別人為什么會誤解我們,我們就會釋然了,并據(jù)此再作出下一步的選擇和行動。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上述兩點:不知而不慍和患不知人也,那么"沒人理解我'這個問題就會不攻自破。這也是孔子教導我們?yōu)槿颂幨轮赖闹匾獌热?。因此,哲學詩畫認為論語這本書真的是一本為人做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