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衣】溫子升古詩,譯文及文學賞析_第1頁
【搗衣】溫子升古詩,譯文及文學賞析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搗衣】溫子升古詩,譯文及文學賞析本文導讀:長安城中秋夜長,佳人錦石搗流黃。香杵紋砧知遠近,傳聲遞響何凄涼。七夕長河爛,中秋明月光。蠮螉塞邊逢候雁,鴛鴦樓上望天狼。白話譯文在漫長的秋夜里,長安城中的婦女在精美的搗衣石上搗 捶著衣料。從香杵、錦石上發(fā)出的搗衣聲,能知道距離的遠近,傳 遞過來的聲音十分凄涼。七月初七,銀河分外燦爛;八月十五,月光分外明亮。丈夫在邊關,音信已經斷絕,思婦夜里難寐,在鴛鴦樓 上寂寞地望著天上的天狼星。文學賞析全詩可以分為兩層:前四句為第一層,主要是運用客觀描述的方法,來反映婦女們給丈夫縫制衣裳時輕搗布帛的凄涼憂傷情景。詩一開始,通過交代搗衣的地點、時間、人物,把讀者 引

2、入一種特有的凄涼境界。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在長安城中, 時間是秋天的夜晚,人物是美麗的女子,她們正在精美的搗 衣石上用木棒輕搗黃色的布帛,使之柔軟,準備為離家遠戍邊塞的丈夫縫制御寒的衣裳。首句的秋夜長” 一個 長”字寫出了女子的無限惆悵,她們的日子是多么難熬,有著度日 如年的感受。第二句用了許多修飾詞,佳人”寫出了女子的年輕美貌,錦石”寫搗衣石的精美,流黃”是借代詞,指黃色的布帛鮮艷漂亮。男耕女織本是中國勞動家庭的合理分 工,秋夜里美貌的女子在精美的搗衣石上輕搗絲帛,這本來 是一幅意、境俱美的織婦畫,富有強烈的審美意義,然而長夜難熬,卻使這美好的生活帶上了凄苦悲涼、孤獨寂寞的 氣氛和色彩。作者運用

3、這種筆法來突出婦女為遠戍邊塞的丈 夫搗衣時所引起的思念之情,音調凄婉,頗有情韻。接下去的兩句 香杵紋砧知近遠,傳聲遞響何凄涼”寫搗 衣聲:婦女們搗衣的聲響有遠有近,次第傳來,十分凄涼。如果說前兩句是敘寫一位美貌女子搗衣時的凄苦和寂寥,用 詞還比較含蓄的話,那么這兩句則推而廣之,寫眾多的婦女 都在為丈夫趕制御寒的戍衣,秋季的到來,預兆著天氣馬上 就要變冷了,婦女們一邊搗布,一邊深切地思念著自己的親 人。從這遠近傳來、次第錯落的搗衣聲中,不僅可以聽到她 們的哀怨, 而且可以聽到她們的泣訴!也許她們正是用響亮 的搗衣聲來掩蓋自己的悲苦泣訴!這彼起此伏的搗衣聲互相 響應著,表現(xiàn)出她們對戰(zhàn)爭的憤怒抗議。

4、后四句為第二層,主要是抒情,表現(xiàn)婦女們對遠戍邊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七夕長河爛, 中秋明月光”,這一聯(lián)是五言詩句。銀河星系是人們肉眼看見的星座最多、光彩燦爛的星系,所以 這里說 長河爛”中秋節(jié)的時候明月滿弦,月光明亮, 古代習俗常常以中秋為家人團圓的日子,古詩中亦常用中秋明月寄托相思之情。所以這兩句詩即是以牛郎織女相會的故事 和中秋家人團圓的習俗,來反襯出搗衣婦女的獨居凄涼及相 思之苦。最后兩句蠮螉塞邊絕候雁,鴛鴦樓上望天狼”,寓意更 加明確。前面一句蘊含著兩層意思:一層指天氣漸漸冷了,一年又將過去,寓意著丈夫的戍役遙無期限;一層是說守戍 邊地的親人絕斷了音信,死活不得而知,婦女們想念得更加 焦慮凄苦。后面一句的意思是說,婦女們在居處的樓上觀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