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法治試題(教師)_第1頁
小學道德法治試題(教師)_第2頁
小學道德法治試題(教師)_第3頁
小學道德法治試題(教師)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小學道德與法治科教師基本功比賽知識素養(yǎng)測試卷(時間為60分鐘,滿分100分,按30%折算入總成績)一、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1、部編版,于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投入使用,新版教材更加注重法治精神培育。( )2、品德與社會是一門以小學低年級兒童的生活為基礎。( )3、品德與生活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每個兒童的發(fā)展,促進每個兒童的品德發(fā)展與生活能力提升。( )4、青少年只要不犯法,不懂法、不學法沒關系。( )5、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提到,教師是兒童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 )6、品德與社會課程設計的思路是: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 )7、為了保障中

2、小學生的休息娛樂權,教育專門規(guī)定,原則上要保障小學生每天有8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 )8、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9、人民代表大會制是我們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 )10、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評價應全部量化。(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 )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核心。A.學會生活 B.學會學習 C.學會做人 D.學會勞動 2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編寫原則不包括( )A 思想性原則 B 科學性原則 C 健康性原則 D 活動性原則 3品德與生活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其中(

3、)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A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B愉快、積極地生活 C健康、安全地生活 D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4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 )。 A活動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型綜合課程 D生活課程 5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核心是( )。 A幫助學生養(yǎng)成基本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B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C引導兒童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D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6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發(fā)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fā)展的現(xiàn)實和可能出發(fā)。因此,品德與社會課程追求的是( )。 A教育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B教育的實踐性和有效

4、性 C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D教育的綜合性和人文性7、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以( )為核心。A、法律教育 B、憲法教育 C、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D、鄧小平理論8品德與生活課程注重對兒童安全行為的指導,“祝你平安”主題中設置了學打電話求助的活動,其中火警電話是( )。 A110 B122 C119 D1209“將垃圾分類”是主題“美,就這么簡單”中的一個操作性活動,其目的是激勵學生為保護周圍的環(huán)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 )是可回收的垃圾。 A霉變食品 碎玻璃片 B廢棄衣服 廢棄電池 C報紙 礦泉水瓶 D煙頭 建筑垃圾10“我的歷史名人檔案”收集了我國古代杰出的文化名人資料,其中有“詩仙”之稱的是 (

5、 )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王維三、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正確答案,不選、多選或少選均不給分)1、本課程可利用的資源有( )。 A、少先隊的活動 B、社區(qū)中的各種設施 C、山川、河流及自然現(xiàn)象 D、互聯(lián)網(wǎng)2、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礎是( )。A、學生的生活 B、社會化需求 C、參與社會 D、學會做人3為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們是炎黃子孫”設置了“話說四大發(fā)明”的活動,下列屬于四大發(fā)明的是( )。 A造紙術 B地動儀 C指南針 D活字印刷術4、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基礎特征是( )A、生活性 B、活動性 C、開放性 D、綜合性5、教師在教學活動案例的編寫和活動指

6、導方面應具有( )。 A、靈活性 B、穩(wěn)定性 C、計劃性 D、活動性6.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實施途徑有( )A.家庭教育 B.集體教育 C.社會教育 D.學校教育 7、小學階段法治教育的目標是( )A、著重普及憲法常識,養(yǎng)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B、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C、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guī)則意識、誠信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D、初步參與法治實踐8、“品德與生活”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三條軸線是指( ) A、兒童與自我 B、兒童與社會 C、兒童與法治 D、兒童與自然9、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總體目標是( )A、懂法 B、守法 C、用法 D、犯法10、下列對教科書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可利用的教育資源 B、教師的教本 C、引發(fā)兒童活動的工具 D、完全拋開不用四、分析題(40分)1、據(jù)報道:11月12日下午,湖南省沅江市發(fā)生一起“學生弒師案”。當?shù)匾幻?6歲高三學生羅某因為布置作業(yè)的瑣事,被老師訓了一句。數(shù)分鐘后,羅某竟沖進老師辦公室,掏出彈簧刀向老師連刺26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