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城市橋梁檢測技術導則_第1頁
青島市城市橋梁檢測技術導則_第2頁
青島市城市橋梁檢測技術導則_第3頁
青島市城市橋梁檢測技術導則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青島市城市橋梁檢測技術導則(試行) 2016-07-×× 發(fā)布實施青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 發(fā)布青島市城市橋梁檢測技術導則(試行)主編單位: 青島市市政工程管理處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批準部門: 青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前 言為加強城市橋梁的檢測和養(yǎng)護維修管理,確保城市橋梁的完好、安全和暢通,充分發(fā)揮城市橋梁的功能,結合青島市目前城市橋梁特點以及實際情況,青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組織編制了青島市城市橋梁檢測技術導則,導則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資料,同時認真總結橋梁檢測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內外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完成本導則的編制工作。本導則

2、共10章2個附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 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guī)定;(4)經常性檢查;(5)常規(guī)定期檢測;(6)結構定期檢測;(7)橋梁結構檢算;(8)特殊檢測;(9)運營檢測;(10)檢測成果評定及應對措施;附錄A;附錄B。附錄A為橋梁基本信息卡;附錄B為結構定期檢測記錄表。本導則由青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和解釋,由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為了不斷提高青島市城市橋梁檢測技術導則的編制質量和水平,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寄送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地址:青島市深圳路222號天泰金融廣場A座十三、十四樓;郵編:266061;Email: qdsz

3、3)。主要起草人:麻廣林、蔣發(fā)、馬增寶、王慧軍、周風華、劉莉、陳壯主要審查人:陳勇、劉玉勇、陳衛(wèi)華、司磊、李平、趙煥軍本導則于2016年7月首次發(fā)布。1 總 則12 術語和符號22.1 術 語22.2 符 號33 基本規(guī)定53.1 一般規(guī)定53.2 檢測報告63.3 安全防護64 經常性檢查84.1 一般規(guī)定84.2 檢測內容與方法85 常規(guī)定期檢測95.1 一般規(guī)定95.2 檢測內容與方法95.3 分析與評定126 結構定期檢測186.1 一般規(guī)定186.2 檢測內容與方法186.3 分析與評定207 特殊檢測217.1 一般規(guī)定217.2 靜力荷載試驗217.3 動力荷載試驗278 橋梁結

4、構檢算308.1 一般規(guī)定308.2 結構上的作用308.3 結構檢算及承載能力評定318.4 檢算報告339 運營監(jiān)測349.1 一般規(guī)定349.2 運營監(jiān)測的準備工作349.3 運營監(jiān)測的實施369.4 運營監(jiān)測的數據分析和報告3710 檢測成果評定及應對措施38附錄A 橋梁基本信息卡39附錄B 結構定期檢測現(xiàn)場記錄表40本導則用詞說明44參考標準名錄45條文說明461 總 則1.0.1 為了適應青島市城市橋梁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統(tǒng)一城市橋梁檢測的內容和方法,確保橋梁的正常運營,依據國家相應規(guī)范,制定本導則。1.0.2 本導則適用于青島市既有城市橋梁的檢測,不適用于軌道交通橋梁的檢測。城市區(qū)域

5、內住宅小區(qū)、企事業(yè)單位、公園、旅游景點等區(qū)域的橋梁檢測可參照本導則執(zhí)行。1.0.3 城市橋梁的檢測應綜合考慮橋梁的設計荷載、結構類型、原有資料、運營要求和橋址條件,合理選擇檢測內容和方法。1.0.4 青島市城市橋梁的檢測工作,除應執(zhí)行本導則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02 術語和符號2.1 術 語2.1.1 城市橋梁 Urban bridge本導則中指城市范圍內連接或者跨越城市道路、河道等,供車輛、行人通行的橋梁及高架道路。2.1.2 經常性檢查 Frequent inspection又叫日常檢查或例行檢查,主要指對橋面設施、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和附屬構造物進行日常巡查,及時發(fā)現(xiàn)缺損并

6、進行小修保養(yǎng)工作。2.1.3 定期檢測 Conventional periodical checking按規(guī)定周期對橋梁主體結構及其附屬構造物的技術狀況進行全面檢測(包括常規(guī)定期檢測和結構定期檢測),以評定橋梁的技術狀況。2.1.4 城市橋梁狀況指數 Bridge condition index表征城市橋梁結構的完好程度的指標。2.1.5 常規(guī)定期檢測 Convention periodical detection按規(guī)定周期對橋梁主體結構及其附屬構造物的技術狀況進行全面檢測,以評定橋梁的技術狀況。2.1.6 結構定期檢測 Periodical structure checking在不影響結構受

7、力性能或其它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直接在結構上測定某些物理量的工作,如構件材料強度、鋼筋布置與銹蝕狀況、混凝土碳化狀況、混凝土構件裂縫等。2.1.7 特殊檢測 Special checking查清橋梁的病害原因,進一步分析橋梁工作狀態(tài),確定橋梁實際承載能力的檢測工作,包括橋梁靜力荷載試驗和動力荷載試驗。2.1.8 靜力荷載試驗 Static load test通過在橋梁上施加與控制荷載等效的靜態(tài)外加荷載,利用檢測儀器設備測試橋梁結構控制部位與控制界面的力學效應的現(xiàn)場試驗。2.1.9 動力荷載試驗 Bridge dynamic load test測試橋梁結構或構件在動荷載激振和環(huán)境荷載作用下的受迫振

8、動特性和自振特性的現(xiàn)場試驗。2.1.10 荷載效率 Load ratio采用試驗荷載與設計控制荷載,獲得橋梁結構承載能力的量化指標并確認其是否滿足標準或設計要求所進行的活動。2.1.11 校驗系數 Check coefficient試驗荷載作用下實測應力(應變)或變形值與計算值之比。2.1.12 動力特性 Dynamic characteristics動力特性包括結構自振特性和受迫振動特性,自振特性是結構固有的振動特性,常用固有頻率、阻尼比和振型等表示;受迫振動特性是結構在動力荷載作用下的振動特性,常用振動頻率、加速度、振幅和沖擊系數等表示。2.1.13 橋梁運營監(jiān)測 operation mo

9、nitoring of Bridge對使用中橋梁的外部作用源和結構響應進行檢測,適時評估橋梁的運行狀況或病害危害程度的活動。2.1.14 永久性控制監(jiān)測點Permanent monitoring point of deformation and displacement 橋梁施工或運營期內為觀測橋梁變位而設置的永久性觀測點。2.2 符 號橋梁結構技術狀況指數;橋面系技術狀況指數;橋梁上部結構技術狀況指數;橋梁下部結構技術狀況指數;試驗荷載作用下,控制截面的變形或內力的計算值;標準設計活載或控制荷載作用下,控制截面的變形或內力的計算值;試驗荷載作用下,控制截面的變形或內力的實測彈性值;動力試驗荷

10、載(按靜力重量考慮)作用下檢測部位的變形或內力的計算值;動力荷載引起同一檢測部位的實測最大動力變形或內力值(即最大波峰值);動力荷載引起同一檢測部位的實測最小動力變形或內力值(即同一周期的波谷值);靜力荷載引起同一檢測部位的實測最大靜力變形或內力值;靜力荷載試驗效率;動力荷載試驗效率;沖擊系數,根據橋梁設計規(guī)范要求取值;跑車試驗時實測最大沖擊系數;設計采用的沖擊系數;校驗系數;相對殘余變形。3 基本規(guī)定3.1 一般規(guī)定3.1.1 城市橋梁檢測工作程序宜按圖3.1.1所示的流程圖進行。收集資料現(xiàn)場踏勘必要時檢測報告確認儀器、設備狀況制定檢測方案資料整理和檢測結果分析、評定現(xiàn)場檢查、檢測接受委托補

11、充檢測圖3.1.1 橋梁檢測工作程序流程圖3.1.2 城市橋梁檢測前,橋梁檢測機構應收集下列橋梁資料: 1 勘察設計資料;2 竣工驗收資料; 3 橋梁歷次檢測、加固、改善或改擴建資料;4 橋梁運營荷載資料。5 橋梁養(yǎng)護資料。3.1.3 城市橋梁檢測方案宜包括下列內容: 1 工程概況;2 檢測目的;3 檢測依據,主要包括檢測所依據的規(guī)范及標準等;4 檢測內容、方法;5 檢測人員和儀器設備;6 檢測工作進度計劃;7 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和環(huán)保措施。3.1.4 城市橋梁檢測資料應統(tǒng)一歸檔保管,并納入橋梁管理數據庫。3.1.5 橋梁檢測應根據不同的檢測環(huán)境、內容和要求選用儀器設備,檢測儀器應按規(guī)定進行定

12、期檢定/校準。3.2 檢測報告3.2.1 城市橋梁檢測機構應根據相關的設計要求、設計規(guī)范、檢測技術標準對橋梁運行狀況作出準確、合理的評價,出具檢測報告。3.2.2 城市橋梁檢測機構應在檢測工作結束后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檢測原始記錄原件以及檢測報告以電子文檔和書面形式提供給委托單位或管理部門,并歸還橋梁檢測委托機構提供的橋梁資料。3.2.3 檢測報告的數據資料應真實、準確;檢測報告應全面、客觀,明確檢測結論,且用詞準確、規(guī)范,不得使用易引起歧義或混淆的術語。3.2.4 橋梁檢測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1 橋梁的概況,包括工程名稱、工程地點、建造年代、結構類型、跨徑布置和橫向布置、材料類型和強度、荷載等

13、級、允許車速、歷史檢測記錄、加固維修記錄、設計安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環(huán)境類別等;2 檢測目的、內容、依據和方法;3 使用的儀器設備及精度,測量觀測系統(tǒng);4 檢測日期;5 檢測結果、檢測數據分析與結論等;6 報告的日期、主要人員和檢測單位的簽章(字);7 附錄,包括提供計算資料、試驗數據圖表、試驗現(xiàn)場和結構檢查的照片及必要的影像資料等。3.3 安全防護3.3.1 橋梁檢測工作應結合具體檢測項目的工作特點和環(huán)境條件,制定檢測專項安全計劃,落實各項安全保證措施。特殊檢測應制定專項的安全措施,避免特殊檢測時發(fā)生安全事故。3.3.2 在進行檢測時,檢測區(qū)域應設置明顯的標識和采取必要的隔離措施。與檢測無

14、關的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檢測區(qū)域內。3.3.3 檢測人員應著專用工作服或有警示標志的反光標志服,應戴安全帽。3.3.4 需占用車道、河道進行檢測時,應先征得相關管理部門的許可,同時必須按照要求設置明顯的交通封閉或引導標志。3.3.5 夜間作業(yè)必須配備足夠的照明和警示設備。高空作業(yè)、攀登作業(yè)、水上作業(yè)應符合有關高空作業(yè)、攀登作業(yè)、水上作業(yè)的安全規(guī)定。3.3.6 在進入覆蓋類橋梁檢測前,必須先進行有害氣體檢測。3.3.7 檢測所用的電器、電纜必須有良好的絕緣效果,電動工具應有漏電保護開關,嚴格按照安全用電規(guī)定作業(yè)。3.3.8 檢測設備在進行安裝調試或檢測時,必須有安全保護裝置。3.3.9 荷載試

15、驗時橋上及周邊環(huán)境不得有交通干擾。4 經常性檢查4.1 一般規(guī)定4.1.1 經常性檢查應對結構變異、橋及橋區(qū)施工作業(yè)情況的檢查和橋面系、限載標志、限高標志、交通標志及其他附屬設施等狀況進行日常巡檢。4.1.2 經常性檢查應由專職橋梁管養(yǎng)技術人員或經驗豐富的橋梁工程技術人員負責。4.1.3 城市橋梁的巡檢周期:對于類養(yǎng)護的城市橋梁,巡檢周期為一天;類養(yǎng)護的城市橋梁,巡檢周期為三天;類養(yǎng)護的城市橋梁,巡檢周期為七天。4.1.4 對于評定為C、D級的橋梁應酌情增加巡檢頻次,確保安全。4.2 檢測內容與方法4.2.1 經常性檢查以直接目測為主,配合簡單測量工具,并在現(xiàn)場填寫城市橋梁日常巡檢日報表,登記

16、橋梁缺損狀況,提出相應的養(yǎng)護措施。4.2.2 經常性檢查應包含以下內容:1 橋面系及附屬結構物的外觀情況1) 橋面平整性、裂縫、局部坑槽、積水、沉陷、車轍、橋頭跳車現(xiàn)象;2) 橋面泄水管堵塞和破損;3) 人行道、引道、緣石、欄桿扶手等部位的撞壞、斷裂、松動、錯位、缺件、漏筋、鋼筋銹蝕等;4) 墩臺、錐坡、翼墻的局部開裂、破損、塌陷等2 上下部結構異常變化、缺陷、變形、沉降、位移,伸縮裝置的阻塞、破損、聯(lián)結松動等情況;3 索承重橋梁(如斜拉橋、系桿拱橋和懸索橋等)的索端錨固構造開裂、破損、銹蝕,索涂層或套管老化、破損、滲水、銹蝕等;4 城市道路管理條例中規(guī)定的各類違章現(xiàn)象;5 檢查在橋區(qū)內的施工

17、作業(yè)情況;6 限載標志、限高標志、交通信號、標志、標線、照明設施及其他附屬設施的完好情況;7 其他較明顯的破壞及不正?,F(xiàn)象。5 常規(guī)定期檢測5.1 一般規(guī)定5.1.1 城市橋梁養(yǎng)護部門可組織專職橋梁管養(yǎng)技術人員或經驗豐富的橋梁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常規(guī)定期檢測,也可委托具有一定資質和豐富經驗的橋梁檢測單位組織實施。5.1.2 常規(guī)定期檢測應每年一次,并應根據城市橋梁實際運營狀況、結構類型和周邊環(huán)境等因素適當增加檢測次數。5.1.3 城市橋梁常規(guī)定期檢測宜采用目測與無損檢測相結合的方法。5.2 檢測內容與方法5.2.1 常規(guī)定期檢測宜以目測為主,并應配備如照相機、裂縫觀測儀、探查工具及現(xiàn)場的輔助器材與

18、設備等必要的量測儀器。5.2.2 常規(guī)定期檢測應先收集橋梁基本信息,建立橋梁基本信息卡(見附錄A),檢測內容包括橋面系及橋面附屬設施、上部結構、支座和下部結構四部分。5.2.3 橋面系及橋面附屬設施檢測應包括下列內容: 1 橋面鋪裝層縱、橫坡是否順適,有無積水;有無骨料松散、泛油、嚴重的裂縫(網裂、縱橫裂縫)、破碎、坑洞、波浪、防水層漏水;2 伸縮縫是否平整、伸縮自如,是否有異常變形和響動、破損、漏水,是否嵌入雜物,是否存在跳車現(xiàn)象;3 欄桿、防撞墻、防撞墩、防護網和隔音屏等是否完整、牢固,有無撞壞、螺栓松動、斷裂、缺件、銹蝕、剝落;4 人行道是否完整,有無開裂、斷裂、缺損;5 泄水管是否完好

19、,有無損壞、脫落、異物堵塞;6 橋頭搭板是否完好,是否出現(xiàn)滑移、開裂、局部破碎,橋頭是否平順,是否存在跳車現(xiàn)象;7 限載、限高等標志、標線、交通信號、照明設施是否損壞、老化、失效、標識有誤,是否需要更換;8 各類過橋管線是否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完好,固定支架是否完好、牢固。5.2.4 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橋梁上部結構的檢測應包括下列內容:1 混凝土表面有無裂縫、滲水、風化、剝落、局部破碎、露筋銹蝕,有無堿集料反應引起的整體龜裂現(xiàn)象;2 預應力鋼束錨固區(qū)段混凝土有無開裂,沿預應力筋的混凝土表面有無縱向裂縫;3 梁(板)式結構的跨中、支點及變截面處、懸臂端牛腿或中間鉸部位、剛構的固結處和桁架節(jié)點

20、及其他重點部位的混凝土是否開裂、缺損和出現(xiàn)鋼筋銹蝕;4 預制裝配式橋梁,梁(板)接縫混凝土有無開裂、滲水;橫向聯(lián)結構件是否開裂、漏筋,連接鋼板的焊縫有無銹蝕、斷裂;5 斜彎橋主梁有無平面位移(爬移)。6 鋼筋混凝土拱橋的拱肋有無開裂、風化、露筋、鋼筋銹蝕,拱上立柱(或立墻)上下端、蓋梁和橫系梁的混凝土有無開裂、剝落、露筋和銹蝕;5.2.5 鋼橋上部結構的檢測應包括下列內容: 1 鋼構件(特別是受壓構件)有無裂紋、穿孔、扭曲變形、局部損傷;2 鉚釘和螺栓有無松動、脫落或斷裂,節(jié)點是否滑動、錯裂;3 焊縫及焊縫邊緣(熱影響區(qū))有無裂紋或脫開;4 表面涂層有無裂紋、起皮、脫落,構件是否腐蝕生銹。5.

21、2.6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橋梁的上部結構除應按5.2.4節(jié)和5.2.5節(jié)的要求進行檢測外,還應檢測結合面是否出現(xiàn)相對滑移、開裂;5.2.7 圬工拱橋上部結構的檢測應包括下列內容: 1 主拱圈有無開裂、滲水、砂漿松動、脫落變形;砌塊有無斷裂、脫落;2 砌塊有無風化、壓碎、局部掉塊,砌縫有無脫離或脫落、滲水,表面有無苔蘚、草木滋生;3 拱腳是否開裂,腹拱是否變形,拱鉸工作是否正常;4 實腹拱的側墻與主拱圈之間有無脫落,側墻有無變形,拱上填土有無沉陷;5 空腹拱的腹拱有無變形、錯位,立墻或立柱有無傾斜、開裂;5.2.8 系桿拱橋上部結構的檢測應包括下列內容: 1 主梁應按5.2.4節(jié)的要求進行檢測;

22、2 鋼拱肋應按5.2.5節(jié)的要求進行檢測;鋼管混凝土拱肋除應按5.2.5節(jié)的要求進行檢測外,還應檢測拱肋內部混凝土的密實性,主要采用人工敲擊法進行探測;勁性骨架拱肋應檢查是否沿骨架出現(xiàn)縱向或橫向裂縫;3 吊桿錨固區(qū)的混凝土有無開裂,鋼絲是否疲勞斷絲,吊桿錨頭有無破裂、松動,錨頭夾片是否發(fā)生滑移;4 吊桿套管有無裂縫、破損、老化、滲水;5 吊桿振動是否明顯,減振措施是否失效;當橋上發(fā)生6級以上的大風后,應檢查吊桿有無異常。在分析吊桿振動時,應對橋上的風力、風速、風速、溫度及濕度進行記錄分析。6 系桿錨頭防護套外部涂層有無裂紋、起皮、脫落等現(xiàn)象,防護罩有無銹蝕,連接是否松動,防護油脂是否想歪滲漏,

23、鋼絲是否疲勞斷絲。5.2.9 懸索橋和斜拉橋上部結構的檢測應包括下列內容: 1 主梁或加勁梁按5.2.4節(jié)和5.2.5節(jié)的相應要求進行檢測;2 索塔有無異常的沉降、傾斜,塔身、橫系梁和錨固區(qū)是否有開裂、滲水和銹蝕;3 懸索橋錨碇及錨桿是否有異常的拔動滑移,錨碇混凝土有無開裂、滲水,錨室內的錨桿、主纜錨固段和散索鞍等部件是否銹蝕、斷裂;4 吊桿、斜拉索的梁端錨固部位,包括索端及錨頭、主梁錨固構造是否浸水、銹蝕、開裂,索夾緊固螺栓是否有松弛和銹死,索夾是否移位,索夾下端與加勁梁連接的螺栓有無松動;5 主纜、吊桿及斜拉索的表面涂層、護套是否完好,有無破損、老化,必要時可剝開護套檢查索內干濕情況和鋼索

24、的銹蝕情況,檢查后應做好保護套剝開處的防護處理;6 斜拉索顫振是否明顯,減震裝置是否已經失效;7 懸索橋的索鞍是否有異常的錯位、卡死、輥軸歪斜,構件是否有銹蝕、破損,主纜索跨過索鞍部分是否有擠扁現(xiàn)象;8 索端鋼護筒是否松動脫落、銹蝕、滲水,抽檢鋼護筒內防水墊圈是否老化失效,筒內是否潮濕積水;9 索塔的爬梯、檢查門、工作電梯是否可靠安全,塔內的照明系統(tǒng)是否完好。5.2.10 支座應檢測其位移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完好,有無斷裂、錯位、脫空,固定端是否松動、剪斷、開裂,支座墊石是否破碎。各種類型的支座檢測應注意以下問題: 1 簡易支座的油氈是否老化、破裂或失效;2 板式橡膠支座是否老化、破裂,有無過大

25、的剪切變形或壓縮變形,各夾層鋼板之間的橡膠層外凹是否均勻;3 盆式橡膠支座的固定螺栓是否剪斷,螺母是否松動,鋼盆外露部分是否銹蝕,防塵罩是否完好;4 組合式鋼支座是否干澀、銹蝕,固定支座的錨栓是否緊固,銷板或銷釘是否完好;5 擺柱支座各組件相對位置是否準確,受力是否均勻;6 輥軸支座的輥軸是否出現(xiàn)不允許的爬動、歪斜;7 搖軸支座是否傾斜;5.2.11 墩臺與基礎的檢測應包括下列內容: 1 墩臺及基礎有無滑動、傾斜、下沉、沖撞損壞;2 混凝土墩臺及帽梁有無風化、開裂、剝落、露筋等;3 石砌墩臺有無砌塊斷裂、通縫脫開、變形,泄水孔是否堵塞,防水層是否損壞;4 臺背填土有無沉降、裂縫、擠壓隆起;5

26、基礎下是否發(fā)生不允許的沖刷或淘空現(xiàn)象;6 擴大基礎的地基有無侵蝕;7 樁基礎頂端在水位漲落、干濕交替變化處有無沖刷磨損、頸縮、露筋,是否受到污水、咸水或生物的腐蝕;8 翼墻或耳墻是否有開裂、傾斜、滑移、沉陷等降低擋土功能的情況;9 錐坡、護坡有無沖刷、塌陷,造成坡頂高度顯著下降,鋪砌面是否開裂,有無勾縫砂漿脫落、隆起、下陷;10 調治構造物是否完好,功能是否適用,橋位段河床是否有明顯的沖淤或漂浮物堵塞現(xiàn)象。11 橋下空間占用情況,評估是否影響日常巡查及結構檢測,是否影響橋梁安全使用。5.3 分析與評定5.3.1 根據常規(guī)定期檢測的結果進行橋梁狀況的評估,類養(yǎng)護的城市橋梁應按影響結構安全狀況進行

27、評估;類養(yǎng)護的城市橋梁以橋梁技術狀況指數BCI作為評估指標,采用分層加權法先對橋面系、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分別進行評估,再綜合得出整座橋梁的技術狀況的評估。5.3.2 橋面系的技術狀況采用橋面系狀況指數BCIm表示,根據橋面鋪裝、伸縮裝置、排水系統(tǒng)、人行道、欄桿及橋頭平順等要素的損壞扣除分值,按式5.3.2計算BCIm值: (5.3.2)式中:橋面系的評估要素,即表示橋面鋪裝、橋頭平順、伸縮縫、泄水管、人行道和欄桿;橋面系第類要素中損壞的總扣分值;第項要素的權重,見表5.3.2,對于表中列出但實際未出現(xiàn)的要素,其權重應按表中剩余要素權重的比例關系分配到其它要素權重中去。表5.3.2 橋面系各要素

28、權重值評估要素權重評估要素權重橋面鋪裝0.3排水系統(tǒng)0.1橋頭平順0.15人行道0.1伸縮裝置0.25護欄0.1橋面系第類要素中第項損壞的扣分值;橋面系第類要素中第項損壞的權重;第項損壞的扣分占橋面系第類要素中所有損壞扣分值的比例;5.3.3 上部結構的技術狀況采用上部結構狀況指數BCIs表示;BCIs可根據橋梁各跨的技術狀況指數BCIk按式5.3.3計算而得: (5.3.3)式中:橋梁第跨上部結構中構件的損壞類型;橋梁第跨上部結構中構件在損壞類型時的扣分值; 橋梁第跨上部結構中構件在損壞類型時的權重;構件的綜合扣分值;構件的權重,見表5.3.3;第跨上部結構的橋梁構件數;第跨上部結構技術狀況

29、指數;橋梁跨數;BCIs橋梁的上部結構技術狀況指數;表5.3.3 橋梁上部結構各構件的權重橋型構件類型權重橋型構件類型權重梁橋主梁0.6桁架橋桁片0.5橫向聯(lián)系0.4主節(jié)點0.1縱梁0.2懸臂+掛梁懸臂梁0.6橫梁0.1聯(lián)結件0.1掛梁0.2拱橋主拱圈(桁)0.7掛梁支座0.1橫向聯(lián)系0.3剛構橋主梁0.8防落梁裝置0.1橫向聯(lián)結0.2注:(1)橫向聯(lián)系按跨劃分,每跨的橫向聯(lián)系作為單個構件進行評價; (2)防落梁裝置的扣分宜取病害最嚴重的防落梁裝置進行,作為當跨該項要素的扣分值。5.3.4 下部結構技術狀況的評估應逐墩(臺)進行,然后再計算整個橋梁下部結構的狀況指數BCIx,并應按下式計算:

30、(5.3.4)式中:橋梁第墩(臺)中構件的損壞類型;橋梁第墩(臺)中構件的損壞類型 時的扣分值;橋梁第墩(臺)中構件中損壞類型的權重;獨立橋墩蓋梁和橋臺的總數;構件的權重,見表5.3.4;第墩(臺)的構件數;第墩(臺)的技術狀況指數;橋梁的下部結構技術狀況指數;表5.3.4 橋梁下部結構各構件的權重構件類型權重構件類型權重橋 墩蓋梁0.1橋 臺臺帽0.1墩身0.3臺身0.3基礎0.3基礎0.3沖刷0.2耳墻(翼墻)0.1支座0.1錐坡0.1支座0.1注:(1)對于單個蓋梁對應有多個墩柱的情況,宜對各墩柱分別進行評分后,可按照梁體的評分方法加權平均得到該墩柱的評分;(2)支座宜根據蓋梁進行劃分,

31、結構獨立的蓋梁上的支座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評分,選取病害最嚴重的支座的扣分值作為該蓋梁支座的扣分值。5.3.5 整座橋梁的技術狀況指數BCI應根據橋面系、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的技術狀況指數,由下式計算: (5.3.5)式中:,橋面系、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的權重,見表5.3.5。表5.3.5 橋梁結構組成部分的權重部位橋面系上部結構下部結構權重0.150.400.455.3.6 對于類養(yǎng)護的城市橋梁,應根據檢測發(fā)現(xiàn)的結構構件損傷情況將橋梁的技術狀態(tài)評估為下列兩個等級: 合格級橋梁結構完好或結構構件有損傷但不影響橋梁安全;不合格級橋梁結構構件損傷,影響結構安全。5.3.7 對于類養(yǎng)護的城市橋梁,當評定為不

32、合格級時,應委托有資質的專業(yè)單位進行復核確認。5.3.8 對于類養(yǎng)護的城市橋梁,應根據檢測結果對橋梁狀況指數BCI進行評定,并以此將橋梁技術狀況評估為下列五個等級: A級完好狀態(tài),BCI達到90100; B級良好狀態(tài),BCI達到8089; C級合格狀態(tài),BCI達到6679; D級不合格狀態(tài),BCI達到5065; E級危險狀態(tài),BCI小于50。5.3.9 各種類型橋梁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直接評定為不合格級橋或D級橋:1 、類環(huán)境下的預應力梁產生受力裂縫且裂縫寬度超過城市橋梁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CJJ99的限值;2 拱橋的拱腳處產生水平位移或無鉸拱拱腳產生較大的轉動;3 鋼結構節(jié)點板及連接鉚釘、螺栓損壞

33、在20%以上、鋼箱梁開焊、鋼結構主要構件有嚴重扭曲、變形、開焊,銹蝕削弱截面積10%以上;4 墩、臺、樁基出現(xiàn)結構性斷裂且裂縫有開合現(xiàn)象,或出現(xiàn)傾斜、位移、沉降變形危及橋梁安全時;5 關鍵部位混凝土出現(xiàn)壓碎或壓桿失穩(wěn)、變形現(xiàn)象;6 結構永久變形大于設計規(guī)范值;7 結構剛度達不到設計標準要求;8 支座錯位、變形、破損嚴重,已失去正常支承功能;9 基底沖刷面達20%以上;10 承載能力下降達25%以上;11 人行道欄桿殘缺達20%以上;12 上部結構有落梁、脫空趨勢或梁、板斷裂;13 特大橋、特殊結構橋除上述情況外,鋼-混凝土組合梁橋的橋面板發(fā)生縱向開裂,支座和梁端區(qū)域發(fā)生滑移或開裂,斜拉橋拉索、

34、錨具損傷,懸索橋主纜、錨具損傷,吊橋或拱橋吊桿和錨具損傷;14 其他各種對橋梁結構安全、行人及行車安全有較大影響的部件損壞。5.3.10 對于分幅橋梁,宜將各幅作為獨立橋梁分別進行BCI評定,確定該幅橋梁的技術狀況,再按不利原則確定橋梁整體的技術狀況。5.3.11 對于高架橋梁,宜將每聯(lián)作為獨立橋梁分別進行BCI評定,確定該聯(lián)橋梁的技術狀況,并在最終評定結果中對危險構件進行單獨評價。6 結構定期檢測6.1 一般規(guī)定6.1.1 城市橋梁產權單位或授權管理單位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yè)單位對橋梁進行結構定期檢測。6.1.2 結構定期檢測應根據橋齡、交通量、車輛載重、橋梁使用歷史、已有檢測資料、自然環(huán)

35、境以及橋梁臨時封閉的社會影響制定實施方案。6.1.3 結構定期檢測應按規(guī)定的周期進行,類養(yǎng)護的城市橋梁宜為12年,關鍵部位可設儀器監(jiān)測;類養(yǎng)護的城市橋梁宜為610年。6.1.4 斜拉橋、懸索橋和系桿拱橋等索承重的特殊結構橋梁,檢測周期應按照國家現(xiàn)行標準城市橋梁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CJJ99中相關規(guī)定的低限執(zhí)行。6.1.5 城市橋梁的結構定期檢測除按上述規(guī)定的周期進行外,下列情況下應進行結構檢測: 1 橋梁沒有原始設計資料,需通過結構檢測明確橋梁混凝土標號、鋼筋間距等基礎資料;2 發(fā)生火災等意外情況,影響結構判斷的;3 其他需要進行結構檢測的。6.2 檢測內容與方法6.2.1 城市橋梁應根據使用和養(yǎng)護要

36、求,結合常規(guī)定期檢測的結果,重點選擇下列內容進行詳細檢測: 1 混凝土材料強度;2 鋼筋直徑、間距、保護層厚度;3 混凝土碳化狀況;4 混凝土構件裂縫;5 鋼筋銹蝕狀況。6 氯離子含量。當以上檢測內容不能滿足要求時,宜適當增加其他無損檢測內容。6.2.2 混凝土橋梁的關鍵受力部位(如主梁、主桁、主拱圈、墩臺身、墩臺帽等)采用回彈法、超聲回彈法進行混凝土強度檢測,必要時,可在有代表性的次要部位進行鉆芯法檢測。檢測操作應分別遵守現(xiàn)行有關技術規(guī)程的規(guī)定, 同時應注意各種方法的適用條件: 1 混凝土的齡期:回彈法、超聲回彈綜合法應在相應規(guī)程規(guī)定的混凝土齡期內使用。當采用回彈法、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齡期較

37、長的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時,應配合使用鉆芯法修正。2 表層質量具有代表性:采用回彈法、超聲回彈綜合法時,若 構件表層和內部混凝土質量差異較大時(如表層混凝土受到火災、腐蝕性物質侵蝕等影響)會帶來較大的測試誤差。3 混凝土強度:被測混凝土強度不得超過相應規(guī)程規(guī)定的范圍,否則也會帶來較大的誤差。6.2.3 鋼筋混凝土構件采用鋼筋探測儀檢測鋼筋公稱直徑、間距和保護層厚度、銹蝕狀況。檢測方法應按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guī)程JGJ/T152的有關條文執(zhí)行。6.2.4 混凝土構件的裂縫可以采用塞尺、手持式讀數顯微鏡或裂縫寬度觀測儀等儀器進行檢測,檢測內容包括:裂縫發(fā)生的部位、走向、寬度、分布狀況以及裂縫的變化發(fā)展

38、狀況。6.2.5 檢測混凝土構件裂縫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對于存在可見裂縫的混凝土構件,應進行裂縫檢測;2 應根據橋梁普查結果繪制裂縫分布圖或以照片形式記錄裂縫分布情況。裂縫分布圖中應標明代表性裂縫的長度、寬度和位置,必要時標明代表性裂縫的發(fā)展變化數據和觀測點的深度值;3 代表性裂縫的選取應根據裂縫對構件承載力和耐久性的影響程度確定,一條裂縫上的觀測點宜不少于3點;4 裂縫寬度應在混凝土構件表面量測,量測方向應與裂縫長度方向垂直,裂縫寬度可采用裂縫放大鏡量測,其精度應不大于0.05mm;5 裂縫深度應采用超聲波法檢測與取芯法驗證相結合,檢測方法、儀器設備、結果評定應符合超聲波法檢測混凝土缺

39、陷的相關要求;6 裂縫長度、位置、間距和發(fā)展變化的量測應符合相關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6.2.6 鋼結構橋梁焊縫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鋼結構橋梁焊縫檢測宜采用超聲波無損檢測、焊縫磁粉檢測、焊縫滲透檢測。2 鋼結構焊縫應全部進行外觀檢查;可采取抽樣檢測焊縫質量,焊縫的外形尺寸和缺陷檢測方法和評定標準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 確定。6.2.7 鋼結構涂層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用漆膜測厚儀檢測漆膜厚度時,抽檢構件的數量不得少于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的規(guī)定;2 涂層的厚度和偏差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的規(guī)定

40、。6.3 分析與評定6.3.1 結構定期檢測應有現(xiàn)場記錄,應按城市橋梁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CJJ99的要求填寫狀態(tài)評定表、結構缺陷記錄表、特殊構件信息表和照片記錄表,見附錄B。6.3.2 橋梁結構定期檢測資料整理與結果評定,除應符合本導則第3.2章的有關規(guī)定外,還應包括下列內容: 1 橋梁結構承重構件所測參數及技術狀況評定結果;2 與檢測內容相應的檢測結論和評定標度值;3 檢測數據、計算結果及匯總圖表、關系曲線和檢測照片;4 裂縫分布圖、裂縫性質分析、評定;5 其他病害情況。6.3.3 檢測機構應根據結構定期檢測的結果,分析結構材料性能劣化的原因,以及對結構性能和耐久性的影響,分析退化趨勢,提出進一步

41、檢測、監(jiān)測的建議。7 特殊檢測7.1 一般規(guī)定7.1.1 城市橋梁的特殊檢測除城市橋梁養(yǎng)護技術規(guī)范CJJ99中規(guī)定的情形外,下列情況下應進行特殊檢測:1 橋梁養(yǎng)護管理主體單位發(fā)生變更前;2 橋梁沒有原始設計資料,需通過特殊檢測明確橋梁承載能力等基礎資料;3 橋梁通行車輛荷載發(fā)生較大變化;4 經審批通過城市橋梁的超載車輛過橋前后;5 橋梁梁體新增掛管、附屬設施,恒載增加較大,或新增設施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范圍的,需進行橋梁安全評價的;6 橋梁需要進行限載,限載標準不明確;7 有地下工程穿越或影響較大的橋梁;8 其他需要進行特殊檢測的。7.1.2 特殊檢測應由相應資質的專業(yè)單位承擔,主要檢測人員均應具有5

42、年以上橋梁檢測工作經歷并具有橋梁檢測工程師及以上資格。7.1.3 特殊檢測應由專業(yè)人員對橋梁結構缺損狀況、材料退化性能和整體力學能力進行的詳細診斷和評估。7.1.4 橋梁原設計條件已經發(fā)生變化的,所有評定都應針對檢測時的實際狀況,不得套用原設計的資料數據。7.1.5 對需要進行橋梁承載力檢測斷面的橋梁,應根據橋梁檔案資料和橋梁養(yǎng)護管理系統(tǒng)的檢查結果,選擇最不利或有代表性的橋跨結構或構件作為承載能力檢測評定的對象,判斷橋梁結構或構件的承載能力。7.2 靜力荷載試驗7.2.1 橋梁靜力荷載試驗宜分為方案設計階段、試驗準備階段、加載與測試階段、分析報告階段四個階段進行。荷載試驗方案應進行審查。7.2

43、.2 橋梁靜力荷載試驗應收集相關技術資料,制定試驗方案。靜力荷載試驗方案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 試驗目的與任務;2 試驗內容;3 加載方案與實施;4 觀測方案與實施;5 加載試驗的控制與安全措施;6 分析方法。7.2.3 橋梁靜力荷載試驗的主要內容宜包括: 1 結構的最大變形(包括撓度、水平位移和轉角等);2 結構最大應力(應變);3 活動支座和結構連接部分的變位;4 支點沉降和墩臺位移;5 裂縫的出現(xiàn)及擴展情況等。7.2.4 橋梁靜載試驗應按橋梁結構的最不利受力原則和代表性原則確定試驗工況及測試截面。常見橋梁靜載試驗工況及測試截面宜按表7.2.4確定。其中,主要工況應為必做工況,附加工況可視

44、具體情況由試驗檢測者確定是否進行。測試最大正彎矩產生的應變時,宜同時測試該截面的位移。表7.2.4 橋型內力或變形控制截面橋型試驗工況測試截面簡支梁主要工況跨中截面主梁正彎矩工況跨中截面附加工況L/4截面主梁最大正彎矩工況 支點附近主梁最大剪力工況L/4截面; 梁底距支點h/2截面內側向上45°斜線與截面形心線相交位置連續(xù)梁主要工況主跨支點位置最大負彎矩工況;主跨跨中截面最大正彎矩工況;邊跨主梁最大正彎矩工況主跨(中)支點截面;主跨最大彎矩截面;邊跨最大彎矩截面附加工況主跨(中)支點附近主梁最大剪力工況計算確定具體截面位置懸臂梁主要工況墩頂支點截面最大負彎矩工況;錨固孔跨中最大正彎矩

45、工況墩頂支點截面;錨固孔跨中最大正彎矩截面附加工況墩頂支點截面最大剪力工況;掛孔跨中最大正彎矩工況;掛孔支點截面最大剪力工況;懸臂端最大撓度工況計算確定具體截面位置;掛掛孔跨中截面;掛孔梁底距支點h/2截面內側向上45°斜線與截面形心線相交位置;懸臂端截面三鉸拱橋主要工況拱頂最大剪力工況;拱腳最大水平推力工況拱頂兩側1/2梁高截面;拱腳截面附加工況L/4截面最大正彎矩和最大負彎矩工況;L/4截面正負撓度絕對值之和最大工況主拱L/4截面;主拱L/4及3L/4截面兩鉸拱橋主要工況拱頂最大正彎矩工況;拱腳最大水平推力工況拱頂截面;拱腳截面附加工況L/4截面最大正彎矩和最大負彎矩工況;L/4

46、截面正負撓度絕對值之和最大工況主拱L/4截面;主拱L/4及3L/4截面無鉸拱橋主要工況拱頂最大正彎矩及撓度工況;拱腳最大負彎矩工況;系桿拱橋跨中附近吊桿(索)最大拉力工況拱頂截面;拱腳截面;典型吊桿(索)附加工況拱腳最大水平推力工況;L/4截面最大正彎矩及最大負彎矩工況;L/4截面正負撓度絕對值之和最大工況拱腳截面;主拱L/4截面;主拱L/4及3L/4截面門式剛架橋主要工況跨中截面主梁最大正彎矩工況;錨固端最大或最小彎矩工況跨中截面;錨固端梁或立墻截面附加工況錨固端截面最大剪力工況錨固端梁截面斜腿剛架橋主要工況跨中截面主梁最大正彎矩工況;斜腿頂主梁截面最大負彎矩工況中跨最大正彎矩截面;斜腿頂中

47、主梁截面或邊主梁截面附加工況邊跨主梁截面最大正彎矩工況;斜腿頂最大剪力工況;斜腿腳最大或最小彎矩工況邊跨最大正彎矩截面;斜腿頂中或邊主梁截面或斜腿頂截面;斜腿腳截面T形剛構橋主要工況墩頂截面主梁最大負彎矩工況;掛孔跨中截面主梁最大正彎矩工況墩頂截面;掛孔跨中截面附加工況墩頂支點附近主梁最大剪力工況;掛孔支點截面最大剪力工況計算確定具體截面位置;掛孔梁底距支點h/2截面內側向上45°斜線與截面形心線相交位置連續(xù)剛構橋主要工況主墩墩頂截面主梁最大負彎矩工況;主跨跨中截面主梁最大正彎矩及撓度工況;邊跨主梁最大正彎矩及撓度工況主墩墩頂截面;主跨最大正彎矩截面;邊跨最大正彎矩截面附加工況墩頂截

48、面最大剪力工況;墩頂縱橋向最大水平位移工況計算確定具體截面位置;墩頂截面7.2.5 靜力試驗荷載可按控制內力、應力或變位等效原則確定。靜力荷載試驗效率可按式(7.2.5)計算,對交(竣)工驗收荷載試驗,宜介于0.851.05之間;否則,宜介于0.951.05之間。 (7.2.5)式中:靜力試驗荷載作用下,控制截面內力、應力或變位的最大計算效應值;檢算荷載產生的同一加載控制截面內力、應力或變位的最不利效應計算值;按規(guī)范取用的沖擊系數值;靜力試驗荷載的效率。7.2.6 試驗控制荷載包括設計時采用的控制荷載和由試驗目的所確定的荷載等。分別計算各種荷載對結構控制截面所產生的最不利內力(或變形),取其中

49、最不利荷載作為控制荷載。控制荷載的確定,應保證當作用于結構某一控制截面的內力達到荷載效率要求時,其它控制截面的內力不應超過設計的最不利內力值。特大橋梁或者橋型特殊的橋梁的控制內力(或變形)值應與設計單位提供的設計值進行核對驗證,以保證試驗加載的可靠性。荷載試驗應盡量采用與控制荷載相同的荷載,當客觀條件所限,試驗荷載與控制荷載存在差別,在選擇試驗荷載的大小和加載位置時,應采用靜力荷載試驗效率進行等效控制。7.2.7 試驗荷載工況應能反映橋梁結構的最不利受力狀態(tài)。對于簡單的結構可選取12個工況進行,復雜結構應適當增加工況。7.2.8 靜力荷載試驗測點布置遵循下列原則:1 應變測點應根據測試截面及測

50、試內容合理布置,并應能反映橋梁結構的受力特征。2 單向應變測點布置應體現(xiàn)左右對稱、上下兼顧、重點突出的原則,并應能充分反映截面高度方向的應變分布特征。單點應變花測點的布置不宜少于兩組。測點布置完畢,應準確測量其位置。3 常見截面的單項應變測點布置按公路橋梁荷載試驗規(guī)程JTG/T J21確定。結構對稱時,1/2橫截面的應變測點可減少,但不宜少于2個。4 彎橋、斜橋及異形橋應根據控制荷載作用下結構的內力(應力)特征及結構特征確定應變測點。5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受拉區(qū)應變測點宜布置在受拉區(qū)主鋼筋上。6 主應變(應力)應采用應變花進行測試,位置應經計算確定。7 應變測試應設置補償片,補償片位置應處于與結

51、構相同材質、相同環(huán)境的非受力部位。7.2.9 靜力荷載試驗應分級加載,逐級加到最大試驗荷載后逐級或一次性卸載至零。當采用車輛加載宜分為36級,用重物加載宜分為46級。車輛荷載的分級加載可采用逐漸增加車輛數量或改變車輛位置的方法。當橋梁結構存在安全隱患或有其他需要時,應增加加載分級。7.2.10 現(xiàn)場荷載試驗,宜在陰天或夜間(深夜至黎明前)近乎恒溫的條件下進行試驗,以減小溫度的影響。7.2.11 正式加載試驗前應對試驗結構進行預加載,預加載的荷載宜取12級分級荷載,卸載后再開始正式加載。7.2.12 試驗加載的時間與速度應滿足下列要求:1 加載持續(xù)時間應由結構最大變位達到相對穩(wěn)定所需的時間來確定

52、。結構在最后5min內的變位增量小于前一個5min內變位增量的15%,或小于所用量測儀器的最小分辨值,則認為結構變位達到相對穩(wěn)定;2 所有測點應在同一時間讀數,在加載前均需進行零讀數。每次加卸載后立即讀數一次,每隔5min讀數一次,以觀測結構變位是否相對穩(wěn)定。對于結構變位最大的測點,在結構變位穩(wěn)定后,進入下一級荷載前再讀數一次;3 必須在前一荷載階段內結構變位相對穩(wěn)定后,才能進入下一階段加載。7.2.13 應根據各工況的加載分級,對各加卸載過程結構控制點的應變(或變形)、薄弱部位的破損情況等進行觀測和分析,并與理論計算值對比。當試驗過程中發(fā)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停止加載,查清原因,采取措施后再確定是否進行試驗:1 控制測點應變值已達到或超過計算值;2 控制測點變形(或撓度)超過計算值;3 結構裂縫的長度、寬度或數量明顯增加;4 實測變形分布規(guī)律異常;5 橋體發(fā)出異常響聲或發(fā)生其他異常情況;6 斜拉索或吊索(桿)索力增量實測值超過計算值。7.2.14 試驗結束后,宜分12級卸載,每級卸載時間間隔宜為10min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