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綜合檢測題_第1頁
自然災害綜合檢測題_第2頁
自然災害綜合檢測題_第3頁
自然災害綜合檢測題_第4頁
自然災害綜合檢測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花司皆學院附中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試題第一卷單項選擇題2*30=60分1.下圖所示為我國東南部某地出現(xiàn)的災害現(xiàn)場,其災害類型是A.泥石流B.滑坡C.隕石墜落D.地面沉降2.圖2是省級行政區(qū)某高速公路沿線四處道 路地質剖面圖,其中易發(fā)生滑坡的是A. Be C.D.3.下列地理事件屬于自然災害的有晉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蕩然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fā)生爆炸,大量強輻射物質泄露1996年菲律賓坎拉翁火山爆發(fā),造成4名登山隊員失蹤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發(fā),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島A. B .4 .衡量災情大小的標準是A.致災因子強度BC.孕災環(huán)境大小D讀四種自然災

2、害持續(xù)時間示意圖(圖5 .四種災害分別是A.地震、干旱、火山、洪澇B.地震、火山、洪澇、干旱C.干旱、洪澇、地震、火山D.火山、地震、洪澇、干旱6.關于圖中自然災害的正確敘述是A.多分布在板塊交界處B.目前無法進行有效監(jiān)測C.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C.D.人類社會和自然資源的損失.人類傷亡的數(shù)量1),回答57題。時間尺度秒|-幾秒幾小時幾天 幾年持續(xù)時間D.持續(xù)時間長,但影響范圍小7 .蝗災是危害嚴重的生物災害。圖中所示的自然災害中,與其發(fā)生密切相關的是 A .B .C .D .讀某河流修建水庫前后徑流量變化示意圖(圖9),回答8-9題。8 .修建水庫后河流徑流量增加河流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減小降水

3、量季節(jié)變化增加旱澇災害的發(fā)生機率減小A. B .C. D.疏浚河道退耕還湖C.D.9 .可調節(jié)河流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以 降低洪澇災害發(fā)生的措施還有 植樹造林人工降雨A.B .圖6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亞大松巴哇火山爆發(fā)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讀圖回答1011題。10 .根據(jù)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況,可推測火山爆發(fā)期間的盛行風是A .西北風B ,東北風C .西南風D .東南風11 . 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發(fā)使全球氣溫明顯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A.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強B.對地面輻射的反射增強C.對太陽輻射的反射增強D.大氣逆輻射增強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蘆山縣發(fā)生 7.0級地震。在震后救災中,北

4、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 (BDS)發(fā)揮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wèi)星定位與短文通信系統(tǒng),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個成熟的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據(jù)此回答 12-13 題。12 .蘆山地震與2008年汶川8.0級地震震中位置同處龍門山斷裂帶,但蘆山地震造成的損失較小,主要原因有()震級較低 提前預報防震意識強 救援及時A. B.C.D.13 .山區(qū)發(fā)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災害是()山體崩塌 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水庫決堤 A.B. C.D.14 .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據(jù)報道,在海嘯來臨前的某海灘上,一個英

5、國小女孩根據(jù)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發(fā)現(xiàn)了海嘯前兆,勸父母和其他人離開 了海灘,使數(shù)百人免于災難。海嘯是一種巨大的波浪,其波長可達數(shù)百千米,浪高達數(shù) 十米。海嘯來臨時,必然伴隨的現(xiàn)象是()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海水變渾濁,發(fā)出異味和異常聲音狂風大雨或暴雨A. B. C. D. 下圖示意某地區(qū)的地貌類型。15 .適宜發(fā)展海水養(yǎng)殖業(yè)的地區(qū)是A. B. C.D.16 .若在甲、乙兩地新建居民點,則甲地應特別注意防范()A.海潮侵襲 B. 滑坡C.地震破壞D.暴雨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 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而防災 減災的任務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艱|褥祥現(xiàn)代河床、沙洲 皿工|沖枳、海積平原 田口侵城丘睡 件;

6、£:式淺海瑞跑、沙灘巨。讀“我國自然災害區(qū)劃圖”(圖3),回答1719題。17 .下列災害中屬于氣象災害的有干旱滑坡臺風風暴潮寒潮A.B .C.D.18 .與其他地區(qū)相比,地區(qū) d分布最為集中的自然災害是A.泥石流B.臺風C.洪澇D .干旱19 .圖中a、b、c、d四個地區(qū),水土流失 最嚴重的是A.a B.B C.c D. d興建長江三峽大型水利樞紐修建“西氣東輸”管道興建廣東大亞灣和陽江核電站A.B.C21.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災,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使用沾濕的毛巾遮住口鼻,順風逃離C.選擇低洼地或坑洞躲避興建長江、黃河中上游防護林工程在沿海一帶修建海防林工程 加固長江、黃河、珠江大

7、堤 . D . ( )B.如果火勢突然減弱,則可以放心休息 D.伺機逆風突 破林火包圍圈20 .針對我國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的國情,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對我國的生產建設和人民生 活意義重大。下列工程中,屬于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的是()22 .下列避震方法,正確的是()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在影劇院,應迅速離開劇院,到室外開闊空地在教室里,可躲在書桌下或墻角處在室外要遠離高層建筑、煙囪、橋梁等A. B. C. D.23 .目前來說,最不可預知、且最具破壞性的自然災害是()A.地震 B.洪水 C. 水災 D. 風災24 .關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錯誤的是()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方向跑、B.山區(qū)扎

8、營,應選擇在避風的谷底C.要向未發(fā)生泥石流的高處跑D.不要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25 .地震時,若不幸被壓埋在混凝土廢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確的是()A.不停的大聲呼救B.努力扒開廢墟,直到成功C.點燃蠟燭消除寂寞D.用毛巾、衣袖捂住口鼻26 .下列屬于個人或家庭防洪準備的是()學會游泳、劃船學習救生演習知識訓練爬高能力收聽汛期天氣預報準備錘子、斧子等營救工具暴雨季節(jié)不去山區(qū)郊游A.B.27.關于洪水中的救助,做法錯誤的是(A .不論是否會游泳,都要下水救人C.拉直落水者喉管,做人工呼吸C.D.B.對落水者進行科學控水D.向落水者拋救生圈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國各地連發(fā)的高級別旱災,

9、全國近43%勺小麥產區(qū)(主要為冬小麥區(qū))受旱,370萬人、185萬頭大牲畜發(fā)生飲水困難。讀圖回答2729題。28 .在本次旱災中,華北地區(qū)損失最大, 原因是該地區(qū)是全國唯一的重旱區(qū)受災面積大人口與城市密集正值春小麥生長的關鍵期A.B .C.D.29 .造成本次旱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降水量比同期少,氣溫比同期低B.降水量比同期多,氣溫比同期高C.降水量比同期少,氣溫比同期高D.降水量比同期多,氣溫比同期低30 .造成同一種自然災害危害程度地域差異的主要原因有自然災害的強度不同自然災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層中個人對災害的應急反應不同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平衡A.C.D.(1)指出A地洪水災害 多發(fā)的

10、月份,并分析其 氣候原因。(6分)(2)指出A、B兩地 預防洪澇災害應采取 的不同措施。(10分)- 1 1 B 11 I 1 8 att I 題 答不內 線封密名姓 場考號考級班學院附中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段考地理答題卷第二卷綜合題40分31 .下圖為我國某區(qū)域圖。讀圖回答問題。卷試測合綜 > 治防與害災然自32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西南地區(qū)是地震和泥石流多發(fā)地區(qū),在川、滇、黔交 界處,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為主的災害系統(tǒng)。導致該地區(qū)三種地質災 害多發(f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10分)33、下圖示意我國部分地區(qū)冷凍災害發(fā)生頻次分布,讀圖回答問題。(1)指出冷凍災害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并分析圖中P區(qū)域冷凍災害高發(fā)的.原因。(8分)(6分)(2)簡述該區(qū)域農業(yè)生產預防冷凍災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學院附中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試題2015.3.101.BCDBB 6.ACBBD 11.CCBBD 16.ABABB 21.DCABD 26.CABCC31, (1) 6月份;受夏季風影響,進入梅雨季節(jié),降水量大,多暴雨。(2) A地:植樹造林;修建水庫;B地:退耕還湖,疏浚河道、湖泊;修建排水、蓄洪、分洪等水利工程、加固大堤。32. 1 )、地處我國西南地區(qū),在地中海 -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躍,多地震、火山活動。2 )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巖石破碎,3)地形崎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