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留守人員情況調查報告_第1頁
三留守人員情況調查報告_第2頁
三留守人員情況調查報告_第3頁
三留守人員情況調查報告_第4頁
三留守人員情況調查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留守人員情況調查報告一、根本情況。(一)人數。我鎮(zhèn)轄5個村一個居委會,面積22.5平方公里,人口7914人。據統(tǒng)計,我鎮(zhèn)現(xiàn)有“三留守人員”總數2459人,占總人口的31%。其中:留守老人1243人,留守婦女445人,留守兒童771人,分別占總人口的16%、5%、10%。(二)生存狀態(tài)。1、關于農村留守老人:一是生活負擔重。留守老人在子女外出打工后,擔當起了繁重的農活、細碎的家務活。特別是農忙季節(jié),更加勞累。90以上的老人反映吃不消,太累。二是疾病困擾多。身體上勞累,精神上牽掛在外的兒女,生活過得非常困難,內心深感孤獨,體弱患病者較為普遍。留守老人“生不起病,拿不起藥、有病不醫(yī)”的情況很普遍,

2、“小病抗、大病捱”仍是多數老人的選擇。三是生活質量差。目前除部共享受低保的戶有得到扶助外,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養(yǎng)老保障,農村老人的經濟收入更是少得可憐,除子女少量接濟外,主要依靠自身勞動維持生計,大多數留守老人飲食非常簡潔,尤其是留守老人,他們只求溫飽,一日兩餐,生活質量較差。2、關于農村留守婦女:一是勞動強度大。農村留守婦女,由于丈夫外出,她們既要照料孩子,又要贍養(yǎng)老人,既要燒火做飯,又要在田間勞作,有的還外出打零工。忙活、閑活、重活、粗活均壓在她們肩上。二是精神壓力大。由于長期兩地分居,擔憂夫妻感情疏遠,擔憂丈夫在城里干活,經受不了誘惑而拋妻棄子,遭受婚姻危機。三是缺乏安全感。農村社會治

3、安相對較差,婦女沒有依靠,安全感較差。3、關于農村留守兒童:一是感情上缺乏撫慰。留守兒童主要靠信件、與父母聯(lián)系,缺乏父母親情。據調查有一半以上兒童思念父母,希望父母留在身邊。留守兒童遇到困難和懊惱時,希望有渠道訴說,有親人勸慰,但相應的監(jiān)護人與兒童或多或少存在隔膜,不能完全代替父母。因缺乏父母照料,多數留守兒童自制力較差,存在沖撞易怒的問題。二是學習上缺乏指導。所調查兒童均在鎮(zhèn)中心小學寄宿上學,放假時,由于大多數老人文化程度有限,對兒童學習難以指導。三是行為上缺乏約束。監(jiān)護人由于主要是隔代監(jiān)護,對孩子比擬溺愛,又由于農活繁忙,無暇照看孩子,與孩子溝通少、溝通少,對孩子約束少,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欠

4、佳,行為習慣好的占25%,中等占35%,說慌、打架、沉迷于看電視、游戲等不良現(xiàn)象約占30%。二、特點及原因分析。(一)根本特點。1、經濟收入水平較低、勞動強度相對很大。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絕大多數老年人沒有養(yǎng)老保障。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和子女貼補。絕大多數留守婦女居住自然條件較差,自身學問水平較低,勞動力量較弱,經濟來源主要靠丈夫或子女外出務工所得。據了解,80歲左右的留守老人不得不連續(xù)從事農業(yè)生產,由于子女不在身邊,很多農活要請人,本錢高,收入低。因農村在家勞動力少,留守人員在農忙時既難以請到人幫忙也舍不得花錢雇工,致使勞動強度極大。2、生活缺乏相應照料、隔代教

5、育問題突出。由于子女或丈夫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對農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而言都成犯難題。老人伴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慢慢衰弱,患病的相應增多。婦女伴著勞動強度的增大,身體狀況普遍較差。而且,都擔當著撫育兒女或孫輩的重擔,留守婦女因精力所限,無法認真于對孩子的教育和照料,老人因身體較差,識字不多,無法輔導小孩的學習,擔憂學習成果差??傆X得管理小孩力不從心,對他們形成較大的心理壓力,隔代教育問題突出。3、家庭氣氛嚴峻缺失、精神生活非常單調。近年來,農村生活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但相對于城市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單調,老人、婦女、兒童這些弱勢群體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但是,子女或丈夫

6、常年外出,留守的老人、婦女、兒童難以享受到親情般的關愛和家庭氣氛中的暖和,這很簡單使他們感到孤獨和無助,特別是影響了兒童心身健康進展,造成部分兒童性格內向、孤僻,對人冷漠,缺乏安全感,具有更強化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同時,他們與外界的接觸較少,除了電視,根本上沒有別的消遣方式,精神生活異樣單調。4、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較差,醫(yī)療費用嚴峻缺乏。在調查中發(fā)覺,農村留守人員常年患病率較高,特別是留守老人的患病比率高達70%以上,很多老人是多病纏身,有的老人多年臥病在床。雖然農村合作醫(yī)療加大了對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的投入,但村里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普遍較差,農村仍普遍存在“生不起病、吃不起藥”的情況?!靶〔】?,大病拖”是農村相

7、當一部分家庭醫(yī)療狀況的真實寫照。(二)原因剖析農村留守老年婦女在養(yǎng)老、就醫(yī)、文化生活等方面產生的一系列綜合性問題,原因是冗雜的,多方面的,其中二個主要因素值得我們關注和思索。1、城鄉(xiāng)差距拉大導致人口結構分布失衡。近年來,伴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面貌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而農村經濟進展緩慢,城鄉(xiāng)差異進一步拉大。我鎮(zhèn)農村在交通運輸、教育、醫(yī)療、文化生活等方面遠遠落后于先進地區(qū)和興旺城市。城鄉(xiāng)經濟進展的不平衡加快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轉移進程,導致了城鄉(xiāng)人口結構分布不均衡的現(xiàn)象,這是造成農村留守人員各種生存問題日趨嚴峻的根本原因。2、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有待完善。縱向來看,我鎮(zhèn)農村社會保障得到了長足進步

8、,但橫向比擬和從現(xiàn)實需要來看,農村針對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的社會化養(yǎng)老、公益醫(yī)療、公共效勞等各種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是滯后的,農村老人能夠享受的社會保險金、醫(yī)療保險金遠遠滿意不了養(yǎng)老保障的各種需求。缺少針對特定地域、特別群體重要社會民生問題的社會救助應急機制和標準有序的效勞措施。三、對策及建議。“三留守”人員的生存質量,關系到我鎮(zhèn)的和諧穩(wěn)定和繁華進展。他們面臨的生存逆境,需要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統(tǒng)籌兼顧、按部就班、主動穩(wěn)妥地推動并加以解決。1、加大農村根底設備建設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huán)境。要緊扣國家對農村的投資政策,加大農村根底設備工程建設力度,加快實施農村道路、農村能源、農田水利等方面的投資建設進程,努力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及農夫生活環(huán)境。2、強化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建設,不斷提升留守人員生活質量。仔細落實中央關于農村社會保障的政策要求,努力推動農村醫(yī)療、農村養(yǎng)老社會保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強化政策引導,激勵社會各界關懷支持改善留守人員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建立對特定區(qū)域、特定人員的救助幫扶機制,切實有效地提升留守人員生活質量。3、加快農村特色產業(yè)進展步伐,不斷提高農業(yè)生產投資效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