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與“顏氏之儒”探微_第1頁
顏回與“顏氏之儒”探微_第2頁
顏回與“顏氏之儒”探微_第3頁
顏回與“顏氏之儒”探微_第4頁
顏回與“顏氏之儒”探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顏回與“顏氏之儒探微顏回,字子淵,春秋時期魯國人,生于魯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年,卒于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享年僅32歲據(jù)熊賜履:?學統(tǒng)?。他十四歲即拜孔子為師,此后終生師事之。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贊最多,不僅贊其“好學,而且還以“仁人相許。歷代文人學士對他也無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尋孔、顏樂處。自漢高帝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國魏正始年間將此舉定為制度以來,歷代統(tǒng)冶者封贈有加,無不尊奉顏子。由此可見,顏回盡管享年不永,卻實為儒學史上一位很值得重視的人物。一、顏回的政治志向論及顏回,學者每每贊其“安貧樂道。其實,這只是其思想非主流性的一面。他思想的主流乃在于救世淑人。這就

2、關涉到對其政治志向的考察。政冶志向上,顏回以舜為志。?孟子滕文公上?記其語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假設是顯然,孟子以顏回與舜、稷“同道。顏回很贊賞舜“無為而治,即后來儒家所倡導的以“民為本的“王道政治思想。他嘗曰:“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馬。舜不窮其民,造父不窮其馬;是舜無失民,造父無失馬也。?荀子哀公篇?顏回既與舜“同道、“所追同一,所以,當孔子要他和子路“各言爾志時,子路答以:“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撼。而顏回那么以“愿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相答。朱熹釋“伐無善、無施勞曰:“伐,誇也,善謂有能。施亦張大之意,勞謂有功。?論語集注?以不夸己能、不揚己功為其意。但

3、此說不確。元人所著?四書辯疑?駁朱說云:“伐善之善,乃其己所長之總稱,伐忠、伐直、伐力、伐功、伐才、伐藝,通謂之伐善。又言伐無巧,止是不伐之一事。分而為二,顏子之志,豈別無可道焉?該無施勞者,不以勞苦之事加于民也。夫勞而不恤,乃古今之通患。顏子之言,于世厚矣。此說極是。所以,顏回這里所言之己志,乃是欲內(nèi)修己德、外施愛民之政。這與舜之“無為而治正相仿佛。在顏回看來,唯以此志施行于天下,方能實現(xiàn)孔子所謂“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論語公冶?的社會理想。由此可見,顏回在政治志向上不僅有淑世濟人的入世情懷,而且頗具早期儒家的民本主義精神??碱伝匾簧?,大多為追隨孔子奔波于六國,歸魯后亦未入仕,而是窮

4、居陋巷。他生活于天下大亂、禮崩樂壞,儒家的仁義之志、王者之政常被斥為愚儒、譏為矯飾,“世以混濁莫能用?史記儒林列傳?的社會環(huán)境中,絲毫不愿改其志,仍“尚三教即夏教忠、殷教敬、周教文,期于“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白虎通三教?。王符稱贊他:“困饉于郊野,守志篤固,秉節(jié)不虧。寵祿不能固,威武不能屈。雖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德義有殆,禮義不班,撓志如芷,負心假設芬,固弗為也。?潛夫論?假設征之?史記孔子世家?所記顏回語:“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之醜也;道即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也,可知王氏所言非虛。這樣,顏回就只能終生不仕,惟以“愿貧如富、賤如貴,無勇而威,與士交通,終身無患難?韓詩外傳?卷十自勉自慰

5、??鬃淤澠洌骸坝弥敲葱?,舍之那么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同上?雍也?。顏回這種注重志氣、追求真理并以之為樂的精神,與孔子本人“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同上實同一旨趣。二、顏回的道德境界顏回平生雖無事功稱知于世,但好學慕道,以全部身心體悟孔子思想,并努力將孔子思想、尤其是孔子的道德論作為自己的行為準那么。他主要是通過以下三個相關聯(lián)著的途徑完善自我,從而到達了孔子所謂的“仁德之境的。第一,“好學。顏回好學,為其師與同門公認。?論語先進?記:“季康子問曰: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那么亡。子貢也說顏回勤

6、勉于學,“夙興夜寐,諷誦崇禮。?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那么,顏回為何此“好學,“學什么?孔子又何以于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徒中獨以“好學贊譽顏回?假設從一般求知意義上看,孔子弟子甚眾,習六藝而精者亦不乏其人,好學者當不為少數(shù),但孔子都未以“好學相贊??梢婎仌鶎W與所好者,并非一般知識。又,孔子本人曾釋“好學云:“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論語學而?這是孔子從思想道德角度提出的“好學標準,是對其弟子提出的普遍性要求??组T諸弟子中符合此標準、到達這要求者較多,至少“七十二賢徒都根本做到了這一點,而絕不僅顏回一人。所以,孔子稱道的顏回所“學亦即其所好之“學,當

7、另有所指。宋明諸儒、乃至釋門中人都曾殫精集慮,對此做過多方探尋,如據(jù)朱時恩?居士分燈錄?記載,周敦頤初見晦堂祖心禪師,向其“問教外別傳之旨。心諭之曰:只消向你自家屋里打點??鬃又^朝聞道,夕死可矣;畢竟以何聞道,夕死可耶?顏子不改其樂;所樂何事?但于此終究,久久有個契合處。在祖心禪師看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此心此理,佛家圣人識得,儒家圣人也識得,故其要周敦頤“向自家屋里打點。此后,周敦頤教授二程,提出“仲尼、顏子居于樂處,所樂何事?以此啟發(fā)二程,而顏子所學何學、所樂何事遂成為此后儒者窮追不舍的重要話題。而我們那么認為,顏回既居孔門“德行之首,那么其所學自然首先是道德,但又非一般水準的道德,而是

8、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一一“仁。入門初始,他就向孔子“問仁,問何以成仁。終其身,顏回所學、所好者無非“仁學。于此可見,他是將“好學作為進德修身以成“仁者的途徑??鬃訉Υ怂埔延兴凳?。?論語雍也?記:“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那么亡,未聞好學者也。朱熹對此解釋道:“努于甲者,不移于乙;過于前者,不移于后。顏子克己之功至于如此,可謂好學矣。?四書集注論語集注?朱熹對顏回“克己之頌揚,顯然已摻有理學家的意見。其實,孔子在這里只是指出一個事實,即:顏回以“好學為途徑,好且力行其所學,從平實處“不遷“不繁處開場理論儒家道德,逐漸成為具有高尚德性的“仁人

9、。第二,自剩顏回頗富好思天性。他初事孔子時,即蒙教師贊許:“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犮,回也不愚。?論語為政?這就是說,顏回主要是通過“時即傾注自己全部內(nèi)在力量去考慮、檢討,以期不斷深化對自身的認識,及對所思者有全面而又深入的領悟。這就使他不僅在認知過程中能“聞一知十上書?公冶?,而且更能擇善棄惡、去偽存真,最終將自己所認同的真、善、美深植于心,并發(fā)而為言行??鬃臃Q其“擇乎中庸,得一善那么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像顏回這樣的人,自然“不愚。第三,力行。?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己,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

10、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對人們耳熟能詳?shù)倪@段材料,明人何良俊評道:“孔子答群弟子問仁,皆因病而藥,獨顏淵問仁,那么真有實在力行之意,故孔子亦以實在力行告之。?四友齋叢說?細查?論語?中孔門師生有關“仁的對答之語,確實如此。僅以顏回而論,他是始終以孔子“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為座右銘的。他“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易傳系辭下?記孔子語,“行不貳過,稱言不茍?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記子貢語,“慎于治身?孔子家語大本?,甚至細微到“不以夜浴改容?新論慎獨???傊?,顏回一生立身、處事、與人,無不以德自奉,并為此受到孔子的稱贊:“吾見其進,未見其止。

11、?論語子罕?正因為如此力行不已,顏回才能“三月不違仁,其余那么日月至焉而已矣。上書?先進?記孔子語“仁是孔子提出的最高道德標唯??鬃虞p以“仁許人,也不敢以“仁自奉,而對顏回那么贊之以“仁,甚至直稱其為“仁人而自嘆“不如據(jù)?論衡定賢?。由此可見,在孔子眼里,顏回以其好學、自盛力行而到達了儒家理想的最高道德境界,從而使其所言“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成為了現(xiàn)實。作為“仁人,顏回的道德品質(zhì)表達在許多方面。這里,我們僅從顏回的為人處事來看其德性。顏回始終以仁愛之心待人,“犯而不校(?論語泰伯?記曾參語)。他之所以“不校,“非微弱不能校也,非慮患不敢校也,非禽獸缺乏校也,非含忍不欲校也,非愧悟不必校也;顏子

12、之心,那么寬宏不忍校也。簡朝亮:?論語集注述疏?他自言“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韓詩外傳?卷九,表現(xiàn)出“泛愛近仁、“民胞勿與的寬宏襟懷。正因為他如此待人,才得以加深了同門師友間的交往和友情,所以,孔子說:“自吾得回也,門人加親。?尚書大傳?但是,顏回為人處事又并不是毫無原那么,他曾問孔子“君子、“小人之別,提出:“小人之言有同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孔子家語顏回?他所謂“小人,非從政治等級制度意義上來說,而是如孟子所言,是特指那種“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的“德之賊?孟子盡心下?。而在孔門諸弟子中,唯有顏回能依循孔子提出的以道德區(qū)分“君子、“小人的根本原那么,嚴

13、于“君子、小人之辨。此外,在與同門友相處中,顏回也不是一團和氣地做老好人,而是針對他們的缺失,以“誠、“信之德予以規(guī)諫、忠告和勸誘,竭景以仁輔友之情。如其對子路說:“力猛于德,而得其死者,鮮矣;蓋慎諸焉又對子貢說:“吾聞諸夫子:身不用禮而望禮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亂也。夫子之言,不可不思也。?孔子家語顏回?顏回還曾從人子對其父母的孝行角度向宰我講述“三年之喪的必要性,謂:“父母者,天地也;天崩地壞,為之三年,不亦宜乎馬骕?繹史?引?衛(wèi)波傳?由此可見,顏回在其生前死后可以贏得教師、同門的交口贊譽,與其所具有的“仁者風范密不可分。三、“顏氏之儒及其影響?韓非子顯學篇?說:“世之顯學,孔、墨也。

14、“自孔子死后,有子張之儒,有顏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故謂“儒分為八。作為先秦儒家八派之一的“顏氏之儒,其創(chuàng)始者為淮?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門顏姓弟子計有顏無繇、顏回、顏幸、顏高、顏之仆、顏噲、顏何、顏祖八位,且均為魯人。其中,顏之仆、顏噲、顏何、顏祖雖曾師事過孔子,但未見于?論語?、?孔子家語?諸書,故缺乏論。顏無繇即顏路,?孔子家語?又稱其為顏由,乃顏回之父,由于他在?論語?、?孔子家語?中均僅一見即“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槺,故似無多少學說思想可言。顏幸,字子柳,觀?禮記檀弓?所記,至多是個“知禮之人。顏高其人其行其學,那么無史籍可證。?史

15、記孔子世家?記有顏刻,謂孔子“將適陳,過匡,顏刻為仆。梁玉繩?史記志疑?及近人蔣伯潛?諸子通考?均以為“顏刻為“顏高之誤,那么顏高或別有顏刻之人,盡管曾從孔子周游列國,歷經(jīng)磨難,但大體如子路一流,學說思想上那么無多大成就??梢?,上述七位顏姓弟子都不可能成為“顏氏之儒的創(chuàng)始者。這樣,在顏氏八人中,唯顏回有此可能。并且,如前所述,顏回志宏才大德厚,不僅為孔子七十二賢徒之冠,更居“德行之首,為孔子及同門共同稱道,亦已贏得一定的社會聲譽,故而“顏氏之儒為顏回所創(chuàng),當無可置疑。顏回隨孔子歸魯定居時,年方三十。雖然體弱多病,但“居陋巷而“不改其樂的顏回,設帳授徒以傳夫子之道,應為自然之事。另,?大戴禮記曾

16、子疾卜記曾參病篤,謂其弟子曾華、曾元曰:“微乎,吾無夫顏氏之言,吾何以語女哉?孔子及門諸弟子中,曾參傳學最廣,尚且感慨“無夫顏氏之言,這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顏回確曾傳其學于門人。又,顏回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論語先進?這不聽孔子之囑而執(zhí)意“厚葬顏回,并引發(fā)孔子感慨的“二三子之徒,應當就是顏回的學生。學生“厚葬教師,以表達他們的敬師重道之意,這本在情理之中,但使孔子陷于回“視予猶父而“予不得視猶子也的境地,也就難怪老夫子要說:“是你的學生使我如此啊關于“顏氏之儒,盡管一方面由于早卒的顏回,其本人無著述傳于后世,另方面那

17、么由于史缺有間,我們今天實難尋出其傳承脈絡,但是,從其融入儒家別派并對戰(zhàn)國時期其他學派的影響來考察,仍可窺見有關該學派思想、學術的一些蛛絲馬跡。從現(xiàn)有資料看,先秦思想家中受顏回思想學響最大者為曾參。曾參為孔門后進,他在同門諸友中獨尊顏回,嘗贊之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假設無,實假設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上書?泰伯?這種從學思、修養(yǎng)兩個層面對顏回進展的評價、稱頌,頗為符合顏氏其人其學之實際。而曾參本人是以講求“仁“仁以為己任與氣節(jié)“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以及在道德修養(yǎng)上注重內(nèi)省“吾日三省吾身與力行行“孝道而著稱的。這與顏回非常相像??组T諸弟子中,以曾參最為長壽。假設以其對顏回

18、敬服之心來推論,那么其在顏回死后,代為教育顏氏弟子,使“顏氏之儒多轉(zhuǎn)入他的門下,從而“顏氏之儒與思一一曾一一孟之儒相交融,或有可能。先秦道家中的莊周學派曾受到顏回的思想影響。?莊子?中屢屢提及顏回,且多為正面描繪,不含譏訕之意這與其對孔子的態(tài)度迥然有異,就是最好的證明。當然,莊子將顏回的“用舍行藏開展為消極避世,將顏回“有假設無、實假設虛的謙遜之德詮釋為“心齋坐忘以致陷于無我無物之境,這顯然是將儒家“仁人之顏回道家化了。不過,莊子受到顏回的思想影響應為事實,甚至可能有“顏氏之儒轉(zhuǎn)入莊周學派者。后世學者多從好學、力行、守志“安貧樂道。按:這也是顏氏影響于后人的主要方面等角度贊揚顏回。當然,其中也不乏有刻意美化、甚至神化顏回的言論,這類言論集中讖緯神學思潮泛濫的兩漢時代,如謂顏回“感中臺星而生?新論命相?,或云顏回“月角,額似月形。淵,水也;月乃水精,故名淵?論語讖?,或說顏回曾杖劍斫鬼而被孔子贊為“仁者有勇?段蕓小說?等等。至于宋明諸儒,那么多從其理學立場出發(fā)講論顏回,或追尋“孔、顏樂處,或重顏氏“克己之功,或以顏回為孔門“道統(tǒng)之真?zhèn)?。如此等等,資料甚多,難以具論。自漢以來,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無不尊奉顏回。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