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課件)中醫(yī)基礎理論經絡課件_第1頁
(實用課件)中醫(yī)基礎理論經絡課件_第2頁
(實用課件)中醫(yī)基礎理論經絡課件_第3頁
(實用課件)中醫(yī)基礎理論經絡課件_第4頁
(實用課件)中醫(yī)基礎理論經絡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24/20221第四章經絡11/23/20221第四章經絡11/24/20222經絡學說的概念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tǒng)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形體官竅、氣血津液之間相互關系的學說,是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1/23/20222經絡學說的概念11/24/20223

(一)經絡學說的形成

《內經》成書是中醫(yī)學經絡學說形成的標志。經絡理論在《內經》中占有重要地位。書中系統(tǒng)闡述了十二經脈的起止、具體循行線路及其與相應臟腑的“屬絡”關系等內容。

概述11/23/20223(一)經絡學說的形成概11/24/20224

經絡學說向臨床實踐方向發(fā)展(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65年)《難經》首創(chuàng)“奇經八脈”

《傷寒雜病論》—六經辨證(二)經絡學說的發(fā)展11/23/20224(二)經絡學說的發(fā)展11/24/20225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宋?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宋?王執(zhí)中《針灸資生經》元?滑壽《十四經發(fā)揮》明?李時珍《奇經八脈考》明?楊繼洲《針灸大成》清?姚瀾《本草分經》清?陳惠疇《經絡圖考》黃谷《明堂經絡圖冊》

……學說的總結時期(晉以后)經絡11/23/20225學說的總結時期(晉以后)經絡11/24/20226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系統(tǒng),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經絡的基本概念“經”“絡”的出現較“脈”晚,是對脈的進一步分析。靈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就是將脈按照大小、深淺的差異分別稱作“經脈”、“絡脈”和“孫、別脈(絡)”。11/23/20226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11/24/20227區(qū)別經——經絡系統(tǒng)的主干,“路徑”;有固定循行路線,多循行于人體深部。絡——經的分支,網絡全身;無固定循行路線,深部和淺部皆有,呈縱橫交錯狀網絡全身。二者相互溝通聯系,將人體所有的臟腑、形體、孔竅等部分緊密地聯結成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11/23/20227區(qū)別經——經絡系統(tǒng)的主干,11/24/20228經絡與陰陽學說經絡系統(tǒng)大多以陰陽來命名。經絡的命名即是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體現。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相互之間具有對應關系(表里相合)。陰陽少陽太陽陽明厥陰少陰太陰11/23/20228經絡與陰陽學說經絡系統(tǒng)大多以陰陽來命名11/24/20229經絡系統(tǒng)經脈經筋絡脈臟腑皮部11/23/20229經絡系統(tǒng)經脈經筋絡脈臟腑皮部11/24/202210經脈與絡脈手足三陰經是氣血循環(huán)的主要通路十二經絡(正經)手足三陽經十二經脈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和交接順序,其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規(guī)律,與臟腑有直接的絡屬關系,是人體氣血循行的主要通道。11/23/202210經脈與絡脈手足三陰經是氣血循環(huán)的11/24/202211奇經八脈

督脈、沖脈任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有統(tǒng)率、聯絡、調節(jié)十二經脈的作用。從十二經脈別出的經脈。起于四肢,上出與頸項淺部。有加強十二經脈中表里兩經在體內聯系的作用。十二經別11/23/202211奇經督脈、沖脈有統(tǒng)率、聯絡、調節(jié)十二11/24/202212絡脈十五別絡:加強表里兩經在體表的聯系和滲灌氣血。浮絡:浮現于體表的絡脈。孫絡:細小的絡脈。11/23/202212絡脈十五別絡:加強表里兩經在體表的11/24/202213外連十二經筋:十二經脈所連屬的筋肉系統(tǒng)。具有連綴四肢百骸,主司關節(jié)運動的功能。十二皮部:十二經脈的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皮膚的分區(qū)。是經絡之氣散布之所在。經筋和皮部11/23/202213外連十二經筋:十二經脈所連屬的筋肉系11/24/202214內聯屬:十二經脈各與其本身臟腑直接相連。絡:十二經脈各與其相為表里的臟腑相連。陽經皆屬腑而絡于臟,陰經皆屬臟而絡于腑,從而構成了陰陽經脈和臟腑表里相合的關系。11/23/202214內聯屬:十二經脈各與其本身臟腑直接相11/24/202215生理功能

運行全身氣血,營養(yǎng)臟腑組織聯絡臟腑器官,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調節(jié)機體平衡《靈樞·經脈》:“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11/23/202215生理功能運行全身氣血,營養(yǎng)臟腑組織11/24/202216運行全身氣血營養(yǎng)臟腑組織

途徑:循十二經脈流注銜接順序,與任、督兩脈首尾相接如環(huán)無端,周流不息,循環(huán)往復。含義:氣血通過經絡傳注,布散全身,以營養(yǎng)臟腑組織。11/23/202216運行全身氣血途徑:循十二經脈流注銜11/24/202217生理意義:十二經脈內屬臟腑,外連經筋、皮部。表現:氣血運行暢通,臟腑功能強健,抗御外邪。

病理表現:經氣不利,氣血失和,御邪不力,外邪易侵。

11/23/202217生理意義:十二經脈內屬臟腑,外連11/24/202218聯系臟腑器官,溝通上下內外

1.臟腑與體表的聯系

通過十二經脈在外結聚于經筋,散于皮部在內絡屬于固定的臟腑

內外相連

2.臟腑與官竅的聯系

通過經絡溝通官竅與臟腑廣泛的整體聯系臟腑與官竅的特定聯系11/23/202218聯系臟腑器官,溝通上下內外1.臟腑11/24/2022193.臟腑之間的聯系

十二經脈分別絡屬一臟一腑,構成表里相合關系;有的聯系多個臟腑,如:腎經屬腎、絡膀胱、貫肝、入肺、絡心;多條經脈到達同一臟腑,如:入肺臟的有肺、大腸經、肝經、腎經和心經。11/23/2022193.臟腑之間的聯系十二經脈分別絡屬11/24/2022204.經脈之間的聯系

①有序地銜接,與任、督脈構成整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②多處的交叉、交會,再加上經別、別絡的聯系以上諸多聯系都是人體的整體性的表現。11/23/2022204.經脈之間的聯系①有序地銜接,與11/24/202221生理

意義:經絡是聯絡臟腑組織,溝通內外上下的紐帶。表現:人體在結構上相互聯系,在功能上相互協調,彼此為用

病理表現:在病理上相互影響,互相傳變。

11/23/202221生理意義:經絡是聯絡臟腑組織,11/24/202222感應傳導信息

含義:指經絡系統(tǒng)具有感應及傳導針灸或其他刺激等各種信息的作用。機理:通過運行于經絡之中的經氣對信息的感受負載作用而實現。11/23/202222感應傳導信息含義:指經絡系統(tǒng)具有感11/24/202223意義將信息輸送到臟腑形體官竅,反映和調節(jié)其功能狀態(tài)。傳遞生命信息,溝通機體之間的聯系。得氣直接指導對臨床所表現出的癥狀、體征等進行分析、歸納的辨證診斷等方面。11/23/202223意義將信息輸送到臟腑形體官竅11/24/202224調節(jié)機能平衡經絡系統(tǒng)通過其溝通聯系、運輸滲灌氣血作用及經氣的感受和負載信息的作用,對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功能活動進行調節(jié),維持人體陰陽平衡狀態(tài)。含義及機理意義:通過經絡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促使人體機能活動,恢復平衡協調。11/23/202224調節(jié)機能平衡經絡系統(tǒng)通過其溝通聯系、11/24/202225應用

闡釋病理變化外邪由表傳里的途徑

經絡內屬于臟腑,外布于肌表,當體表受病邪侵襲時,可通過經絡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逐次向里傳變而波及臟腑。如外邪襲表繼而犯肺。11/23/202225應用闡釋病理變化外邪由表臨床檢驗標本采集規(guī)范

臨床檢驗標本采集規(guī)范

檢驗醫(yī)學是一項細致的工作,臨床檢驗的目的是為臨床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診斷依據和治療效果。因此臨床檢驗結果直接關系到患者診斷和治療的準確性。但檢驗結果受臨床標本的影響,標本的采集和運送直接關系到檢驗結果的正誤,因此在標本采集、送檢、保存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規(guī)范操作、嚴格控制,這是確保檢驗結果準確可靠的前提。檢驗醫(yī)學是一項細致的工作,臨床檢驗的目的是為臨床診斷第一部分

檢驗標本正確采集和運送的重要性第一部分

檢驗標本正確采集和運送的重要性采集標本要選擇最佳時間

采集標本要選擇最具代表性采集標本要最大滿足要求重視標本惟一性標志(實用課件)中醫(yī)基礎理論經絡課件

臨床檢驗血液標本原則上晨起空腹時采集,其結果準確可靠,因它避免了攝入成分和生理活動對檢測指標的影響。比如需做血脂檢查,在化驗前24h要禁高脂飲食,12h禁流質。若要做大便隱血試驗,則要在收集標本前3天禁動物性飲食。

特定時間采血因人體生物節(jié)律晝夜的周期變化,所以24h內不同時間所采集的標本其檢測結果是不同的,如糖、激素及藥物療效監(jiān)測等。尿常規(guī)采集晨尿,由于腎臟濃縮功能,易發(fā)現病理成分.

采集標本要選擇最佳時間

臨床檢驗血液標本原則上晨起空腹時采集,其結果準確可

急診檢驗采血不受時間的限制,但在檢驗單上應注明采血時間和急診字樣,以便臨床醫(yī)生根據其特殊性綜合分析檢驗報告。受飲食影響較少的檢驗項目,如某些抗原、抗體的檢測,某些酶類、尿素、肌酐、膽固醇測定等,也不受時間限制。

急診檢驗采血不受時間的限制,但在檢驗單上應注明采血

細菌培養(yǎng)應盡量爭取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標本;臨床上疑為敗血癥、膿毒血癥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細菌培養(yǎng),采血宜在患者發(fā)冷、發(fā)熱期間,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療前,以正在發(fā)冷、發(fā)熱時或發(fā)冷、發(fā)熱前半小時為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查cTnT在發(fā)病4~6小時采樣較好。細菌培養(yǎng)應盡量爭取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標本;臨床上疑為

采集標本要選擇最具代表性

由于患者標本采集不當,常導致陽性率降低,因此標本的采集應具有代表性,比如大便標本應采取新鮮標本,且選取異常成分的糞便,如含有黏液、膿、血等病變成分的標本取3~5g送檢;應避免混有尿液、消毒劑及污水等雜物。如痰液也要求新鮮,一般檢查以清晨第1口痰作標本最適宜,做細胞學檢查則以上午9:00~10:00留痰為好。骨髓穿刺、腦脊液穿刺應防止外傷性血液的滲入,還應避免凝固。血標本采集時患者應采取坐位或仰臥位,還應防止壓脈帶時間過長等。采集標本要選擇最具代表性由于患者標本采集不當采集標本要最大滿足要求

抗凝劑、防腐劑的正確應用:臨床上很多檢驗項目涉及到抗凝劑、防腐劑的應用,如血沉檢查,但由于抗凝劑比例不當造成血沉減慢的現象也常發(fā)生。

容器清潔度或無菌程度:如24小時或12小時尿中某成分分析需加防腐劑,而細菌培養(yǎng)的容器絕對不能有防腐劑;微量元素測定對容器潔凈度的要求遠遠高于其他檢測。因此標本容器必須干燥、清潔、無污染物、無滲漏。

防溶血、防血脂、防污染:溶血標本引起的血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電解質離子及一些酶類、尿素、肌酐、尿酸、血糖等項目的變化臨床上經常碰到。脂血標本、被污染標本引起對實驗吸光度的干擾,這些都應引起重視。

采集標本要最大滿足要求抗凝劑、防腐劑的正確應用

采集標本運送應注意一些問題:首先標本要專人輸送,除門診患者自行采集的某些標本允許患者自行送外,其他情況原則上一律專人運送。其次送檢標本保證安全,防止過度震蕩,防止容器破損,防止污染,水分蒸發(fā)等。最后保證運送及時性,標本采集后立即送檢,標本在室溫放置時間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真實性。

采集標本運送應注意一些問題:首先標本要專人輸送,除防止過失采集:不可利用輸液、輸血通道采集血液標本。除急診搶救外應盡量避免在輸液、輸血的同時采集標本;如確需抽血要在另一側肢體抽取。一般要求在輸液、輸血前或后1小時采集血液標本。防止過失采集:不可利用輸液、輸血通道采集血液標本。除急診搶救重視標本惟一性標志

標本采集容器標簽上應注明送檢科別,床號,患者姓名,與檢驗單上應相對應,防止張冠李戴。單上病案號,項目也應明確.

總之,規(guī)范實驗室標本采集和運送至關重要,除以上涉及到的諸多因素外,還有許多能影響體液成分或干擾測定,如患者年齡、性別、情緒、飲食、運動和藥物等的影響,因此在標本采集前應盡可能排除這些因素的干擾,獲取準確的檢驗結果,為臨床提供科學可靠的診斷依據。重視標本惟一性標志標本采集容器標簽上應注明送檢科

第二部分

各種臨床檢驗標本的正確采集方法

第二部分

各種臨床檢驗標本的正確采集方法

檢驗標本的采集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的前提。因此,要求各臨床科室醫(yī)護人員、送檢者及相關人員認真、嚴格的按以下方法操作取材。

檢驗標本的采集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的前提血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1.靜脈血采集靜脈血標本采集前病人應注意的問題:

1)避免劇烈運動,一般主張抽血前24h內不做劇烈運動,清晨取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采血,匆忙趕到門診的人應至少休息15分鐘后采血。2)注意合理飲食。除了急診或其它特殊原因外,一般主張在禁食12h后空腹取血,延長空腹時間(饑餓)或餐后血液的化學成分都會引起變化,飲酒實驗亦有影響。3)藥物的影響:很多的藥物進入人體后可影響某些化驗項目的結果,病人在化驗前應盡可能停服對實驗有干擾的藥物。血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1.靜脈血采集靜脈采血時護士應注意的問題:1)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多項化驗采血順序應首先將血注入血常規(guī)管,然后是其它抗凝管,最后是非抗凝管。血常規(guī)、血凝、血沉抽血量務必準確抽取規(guī)定的量,并輕輕顛倒混勻。2)采血時的體位建議以坐位5分鐘后取血為宜,止血帶使用應少于1分鐘,以免引起血液淤滯,造成血管內溶血或血液某些成分改變。3)當一側手臂輸液時應從對側手臂取血,以免影響血糖、血鉀等的濃度。4)血標本應防止溶血,影響溶血的因素有:用止血帶時間過長;抗凝管使用不當或抗凝混合時過度振蕩;容器污染;血液中泡沫注入試管;標本放置時間長或突然冷卻和受熱;離心力過大等。5)正確使用抗凝劑。靜脈采血時護士應注意的問題:(一)血常規(guī)檢驗標本

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紫色帽)采血。

采血注意事項:1.應按抗凝管刻度準確采靜脈血至2ml。

2.采血后立即上下顛倒混勻(5-10次,不可用強力震蕩,以免造成溶血。);

3.采血后應盡快送檢(為保證結果準確需顯微鏡觀察形態(tài)的標本采血后應及時推片固定,因為超過2hWBC形態(tài)會發(fā)生改變)。(一)血常規(guī)檢驗標本

(二)凝血檢測(PT、APTT、TT、FBG)標本

靜脈采集抗凝血(最好真空負壓系統(tǒng)采血),抗凝劑用枸櫞酸鈉(109mmol/L,即32.06g/L,抗凝劑:全血=0.2:1.8)抗凝血(枸櫞酸鈉抗凝管、藍綠色帽)

。

采血注意事項:

1.空腹采靜脈血(餐后脂血影響檢測結果,使因子Ⅶ活化,導致PT延長);

2.采血時患者應保持平靜狀態(tài)30min以上(劇烈活動可使因子Ⅷ活化,APTT明顯縮短);

3.應單獨1管血,必須準確采血至刻度線2ml;

4.采血后應立即上下顛倒混勻5-10次,不可有凝塊;

5.采血后應盡快送檢(必須2h內檢測)。(二)凝血檢測(PT、APTT、TT、FBG)標(三)血型與血交叉標本

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紫色帽)采血.

采血注意事項:

1.按抗凝管刻度準確采靜脈血,采血量分別為1ml和2ml;

2.采血后立即上下顛倒混勻(5~10次),不可有凝塊,且不可用強力振蕩,以免造成溶血。

3.最好血型與血交叉各采1管血,便于標本保存。

(三)血型與血交叉標本

用EDTA-2K(EDTA(四)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檢驗標本

靜脈采集枸櫞酸鈉(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櫞酸鈉抗凝管采血,黑色帽)。

注意事項:

1.單獨采1管血,按抗凝管刻度準確采血至2ml(抗凝劑:全血=0.4:1.6);

2.采血后立即上下顛倒混合5-10次,不可用強力振蕩

;

3.采血后應盡快送檢(為保證結果準確,必須2h內檢測)。(四)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檢驗標本

(五)臨床生化檢驗標本

臨床生化檢驗多用非抗凝血標本,應使用真空負壓采血管。臨床生化檢驗血標本采集主要注意事項是:

1.多項化學檢測一般可采1管血;

2.采血量視檢查項目多少不同而異,單管通常為4.0~5.0ml;

3.如果檢測項目不是很多,生化和免疫也可以采1管血;

4.多項檢測同時采血時應按下列順序采血:①血培養(yǎng);②無添加劑管;③凝血管;④有添加劑管的順序為:a.櫞酸鹽管;b.肝素管;c.EDTA管;d.草酸鹽/氟化鈉管。

(五)臨床生化檢驗標本

臨床生化檢驗多用非抗凝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標本一覽表

試管分類抗凝劑類型采血量檢查項目藍綠色3.8%枸櫞酸鈉2ml凝血檢查紫色

EDTA—K22ml血常規(guī)、血型綠色

肝素鈉3ml血液流變學黑色3.8%枸櫞酸鈉2ml血沉紅色

無抗凝劑4ml生化類、PCR定量等黃色

無抗凝劑4ml免疫類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標本一覽表

試管分類抗凝劑類型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

1.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應按以下原則進行采集:

(1)新鮮晨尿最佳,門診病人亦可留隨機尿;

(2)尿液采集于干凈帶蓋容器中,不可使用未經洗滌的裝藥物或試劑的器皿;

(3)避免混有經血、白帶、精液和糞便;

(4)尿液成分定量檢查應留取24h防腐混合尿100~200ml(須記取24h尿液總量);

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

1.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應按以下原則進行采集2.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采集方法:

(1)晨尿最好(安靜狀態(tài)下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濃縮,無其他影響);

(2)隨機尿較常用(隨時留尿,適用于門診和急診病人,結果易受多種因素影響);

(3)清潔尿(中段尿、導管尿、膀胱穿刺尿,用于病原微生物學培養(yǎng)、鑒定和藥敏);

(4)24h尿(用于尿液成分24h定量檢查分析,一定要教會病人留取24h尿正確方法)。

(5)3h、12h等計時尿和餐后尿等特殊實驗尿,則應按醫(yī)囑要求進行留尿。2.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采集方法:

(1)晨尿最好(安糞便常規(guī)檢查標本

1.一般應為新鮮的自然排出的糞便3~5g,必要時可肛拭子采??;

2.送檢糞便應盛于潔凈帶蓋的塑料盒中送檢,要做好標記;

3.要選取糞便的膿、血、黏液等異常成分進行檢查;

4.檢查蟯蟲卵需用透明塑料薄膜于半夜12pm或早晨排便前,于肛門周圍皺襞處拭取標本,并立即送檢;

5.做便隱血試驗時,應囑病人檢查前3d內禁食肉類、含動物血的食物及某些蔬菜,禁服鐵劑和維生素C等對實驗有干擾作用的藥物。

糞便常規(guī)檢查標本

1.一般應為新鮮的自然排5.檢查血吸蟲卵時應取黏液、膿、血部分,如須孵化毛蚴應留取不少于30g的糞便,并盡快送檢,必要時留取整份糞便送檢。

6.檢查痢疾阿米巴滋養(yǎng)體時,應床邊留取新排出的糞便,從膿血和稀軟部分取材,并立即保溫送實驗室,并且實驗室接受標本后應立即進行檢查。5.檢查血吸蟲卵時應取黏液、膿、血部分,如須孵化毛蚴其它體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

漿膜腔積液檢查標本

(1)漿膜腔積液標本一般由醫(yī)生無菌穿刺采??;

(2)送檢標本量:理學檢查、化學檢查、細胞學檢查各留?。瞞l;細菌學檢查用無菌管采集標本,厭氧菌培養(yǎng)留?。眒l,結核菌檢查留?。保癿l。

(3)標本采集后必須立即送檢(否則可出現細胞變性,標本凝集,細菌溶解);

(4)用于細胞學檢查時,可在標本中加適量EDTA鹽抗凝,但還須留取1管不加抗凝劑的標本用于觀察積液的凝固性;化學檢查標本宜用肝素抗凝。其它體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

漿膜腔積液檢查標本

(1)微生物學檢驗標本微生物學檢驗標本

微生物學檢驗標本的正確采集﹑運送及處理,與細菌的培養(yǎng)﹑鑒定結果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對可疑烈性呼吸道傳染?。ㄈ鏢ARS﹑炭疽﹑肺鼠疫等)患者采集標本時,必須按國家規(guī)范化要求嚴格注意生物安全;醫(yī)生﹑護士﹑檢驗人員均應重視微生物學檢驗標本正確采集的有關問題,并有責任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正確采集標本的宣傳和指導。

微生物學檢驗標本的正確采集﹑運送及處理,與細菌的培養(yǎng)

1.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運送、驗收和處理注意事項(1)標本采集

1)申請單標記必須清楚(姓名、性別、年齡、病例號、臨床診斷、標本來源、采集時間、檢查項目、抗生素應用情況等),以便實驗室能夠合理選擇培養(yǎng)環(huán)境和培養(yǎng)基;

2)盡量在抗生素應用前采集標本,以避免漏檢和提高陽性檢出率;

3)標本采集應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

4)咽拭、肛拭、傷口拭子等拭子標本,應插入運送培養(yǎng)基送檢;

5)痰、尿液、傷口拭子等混有正常菌群的標本,不可放入肉湯培養(yǎng)基內送檢;

6)采集標本的容器必須經滅菌處理,但不可用消毒劑。

1.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運送、驗收和處理注意事項(2)標本運送

1)標本采集后應盡快送到微生物實驗室;

2)標本采集后在室溫下超過2h未送達實驗室,可視為不合格標本。

(3)標本驗收

1)實驗室只能接受和處理合格標本;

2)實驗室對不合格標本退回必須說明原因,并應及時與臨床聯系。

(2)標本運送

1)標本采集后應盡快送到微生物實驗室2.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和處理

(1)尿液標本采集和處理

通常留取晨起第一次尿液(此時尿液在膀胱內儲存4h以上);尿液采集后要及時送檢,并保證2h內接種;尿液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方法如下。;

1)中段尿采集法:成年男性和女性分別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和外陰部,再用滅菌水沖洗尿道口,然后排尿棄去前段尿液,于帶蓋的無菌容器中留取中段尿液5~10ml

2.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和處理

(1)尿液標本采集和處理2)導尿法:用導尿管導取10~15ml尿液,置滅菌容器中送檢;長期留置導尿管者應更換新導尿管留尿;留置導尿時,用無菌消毒法消毒導尿管外部及導尿管口,用無菌注射器通過導尿管抽取尿液送檢(不可采集尿液收集袋中的尿液送檢);

3)集尿法:懷疑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時,于清潔盛器中留取24h尿液,取其沉渣10~15ml送檢;

4)恥骨上膀胱穿刺法:培養(yǎng)結果與臨床病情矛盾時可采用此法,一般較少應用;

5)腎盂尿采集法:必須由臨床醫(yī)生采集。2)導尿法:用導尿管導取10~15ml尿液,置滅菌容器(2)糞便標本采集和處理

1)采集時間:

①腹瀉患者于急性期,盡量在用藥前采集糞便;

②傷寒患者于發(fā)病2天以后采集糞便;

③懷疑霍亂時立即采集糞便送檢。

2)采集方法:

自然排便:取新鮮糞便的黏液、膿血、或絮狀物等有意義成分,2-3g或1-2ml,盛無菌容器內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菌液內送檢;

②直腸拭子:用于難以獲得糞便或排便困難的患者和嬰幼兒,標本采集后插入滅菌試管內送檢。

(2)糞便標本采集和處理

1)采集時間:

①(3)痰及下呼吸道標本采集和處理

1)

自然咳痰法:

晨痰為佳;

先冷開水漱口清潔口腔和牙齒;

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

痰量不得少于1ml;

⑤痰咳出困難時可先霧化吸入NaCl溶液(100g/L,加溫到45℃)使痰容易咳出。

2)小兒取痰法:用彎壓舌板向后壓舌,將拭子深入咽部,小兒因壓舌板刺激引起咳嗽,噴出的肺或氣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可送檢。

3)支氣管鏡、支氣管穿刺、支氣管肺胞灌洗等采集法:此采集方法必須由醫(yī)生操作。

(3)痰及下呼吸道標本采集和處理

1)

自然咳痰法:(4)血液及骨髓培養(yǎng)標本

1)抗生素治療前,嚴格無菌靜脈采血5~10ml(兒童1~4ml);

2)無菌注入專用培養(yǎng)瓶(成人、兒童、需氧菌、厭氧菌、L型菌不同培養(yǎng)瓶)中送檢;

3)如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時,可于48h內分別于下次用抗生素之前,采取6份血液標本送檢;

4)必要時可需氧菌、厭氧菌(占10%)和L型菌同時培養(yǎng);

5)疑為心內膜炎時,為提高陽性檢出率,可酌情不同部位、不同時間,多次采血或動脈采血進行培養(yǎng);

6)必要時可取骨髓1~2ml,無菌注入專用培養(yǎng)瓶中送檢(4)血液及骨髓培養(yǎng)標本

1)抗生素治療前,嚴格無(5)腦脊液培養(yǎng)標本

1)采集時間:懷疑腦膜炎時應立即采集腦脊液,最是在應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腦脊液。

2)采集方法:無菌腰穿采集腦脊液3~5ml,分裝到3個無菌小瓶中(各1~2ml)。用于細菌和病毒檢測時腦脊液量不少于1ml;用于真菌和抗酸桿菌檢測腦脊液量不少于2ml。

(5)腦脊液培養(yǎng)標本

1)采集時間:懷疑(6)穿刺液培養(yǎng)標本

1)采集時間:一般在用抗生素等抗菌藥物治療之前,或在停止使用抗菌藥物之后2-3d采集標本。

2)采集方法:

①無菌操作穿刺抽取標本或外科手術采集標本;

標本采集量應>1ml(結核分支桿菌培養(yǎng)時應為1~5ml);

標本采集后注入無菌小瓶或無菌試管中送檢;

④可在容器中先加入滅菌肝素然后再加入穿刺液,以防止穿刺液凝固(0.5ml肝素可抗凝5ml標本)(6)穿刺液培養(yǎng)標本

1)采集時間:一般在用抗生(7)胃液及膽汁培養(yǎng)標本

抽取空腹胃液5ml,置無菌管內送檢;膽汁培養(yǎng)標本由十二指腸引流法或膽囊穿刺法或手術中留取膽汁,采集膽汁量為5ml,置無菌管內送檢;胃液和膽汁采集后必須立即送檢。

(8)膿汁和病灶分泌物培養(yǎng)標本采集前局部消毒,然后無菌采取膿汁或病灶分泌物或組織。標本采集后立即置無菌管內送檢。

(9)眼.耳.鼻.咽拭子培養(yǎng)標本用拭子常規(guī)采集各種標本。標本采集過程中應注意避免被黏膜上的正常菌群污染,標本采集后連同拭子一起置無菌管內送檢。

(7)胃液及膽汁培養(yǎng)標本

抽取空腹胃液5ml,置無菌(10)泌尿生殖道培養(yǎng)標本

1)尿道分泌物:清洗尿道口采取尿道口溢出的膿性等分泌物,或用無菌拭子插入尿道2~4cm處輕輕轉動后取出,置無菌試管中送檢。

2)陰道、宮頸分泌物:通過陰道擴張器,用滅菌拭子采取陰道口或宮頸管1~2cm處分泌物,置無菌試管中送檢。

3)前列腺液:清洗尿道口沖洗膀胱后用前列腺按摩法采取前列腺液送檢。

4)精液:受檢者應5d未排精,清洗尿道口后手淫或體外排精法,射精于無菌容器內送檢。

5)潰瘍分泌物:滅菌生理鹽水溶液清洗患處,用無菌拭子取其邊緣或基底部的分泌物,置無菌試管中送檢。(10)泌尿生殖道培養(yǎng)標本

1)尿道分泌物:清洗尿道(11)燒傷感染培養(yǎng)標本

燒傷12h后用無菌棉拭子無菌操做采集標本;要注意從多個創(chuàng)面取樣;燒傷嚴重感染時易發(fā)生敗血癥,創(chuàng)面取樣的同時應該采集血樣送做血培養(yǎng)(最好同時做需氧菌培養(yǎng)和厭氧菌培養(yǎng))。

(12)厭氧菌感染培養(yǎng)標本

1)標本采集

①要注意避免標本污染和與空氣接觸,嚴格遵守無菌操作;

②用注射器抽取胸水、腹水、心包液、關節(jié)液、膽汁、腦脊液或無菌手術抽出膿液;

③抽出液體標本后,要盡快排除注射器內的空氣。

(11)燒傷感染培養(yǎng)標本

燒傷12h后用無菌棉拭子2)標本運送

標本采集后不得冰箱儲存,必須盡快(半小時內)送實驗室;

運送方法:

a注射器運送(標本抽取后盡快排除空氣)或接種到專門的運送培養(yǎng)基中直接運送;

b含運送培養(yǎng)基的無氧小瓶運送;

c厭氧罐運送(組織塊);

d大量液體標本運送時要裝滿標本瓶并立即驅氧,加蓋運送;

e一般不采用棉拭子法。2)標本運送

標本采集后不得冰箱儲存,必須(13)真菌感染培養(yǎng)標本

1)淺部真菌感染標本采集

皮膚:常規(guī)消毒皮膚,從皮膚癬菌皮損邊緣刮取鱗屑,置無菌平皿內送檢;皮膚潰瘍則采集病損邊緣膿汁或組織;

指(趾)指甲:消毒指(趾)指甲并去掉其表面部分,取可疑病變部分,用刀片修成小薄片5~6片,置無菌容器內送檢;

③毛發(fā):采集根部斷折處,至少5~6根送檢。

(13)真菌感染培養(yǎng)標本

1)淺部真菌感染標本采2)深部真菌感染標本采集

血液:無菌采血8~10ml,注入未用過抗生素的或可中和抗生素的血培養(yǎng)瓶中,立刻送檢;如不能立刻送檢時血培養(yǎng)瓶應放室溫,但不可超過8~9h;

腦脊液:采樣量不少于3~5ml,分別注入兩支無菌試管中送檢(一管做真菌培養(yǎng)和墨汁染色;一管測隱球菌抗原和其他培養(yǎng));③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深部真菌感染標本采集同一般菌培養(yǎng)標本。2)深部真菌感染標本采集

血液:無菌采血8~10

謝謝大家!謝謝大家!臨床檢驗標本采集規(guī)范

臨床檢驗標本采集規(guī)范

檢驗醫(yī)學是一項細致的工作,臨床檢驗的目的是為臨床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診斷依據和治療效果。因此臨床檢驗結果直接關系到患者診斷和治療的準確性。但檢驗結果受臨床標本的影響,標本的采集和運送直接關系到檢驗結果的正誤,因此在標本采集、送檢、保存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規(guī)范操作、嚴格控制,這是確保檢驗結果準確可靠的前提。檢驗醫(yī)學是一項細致的工作,臨床檢驗的目的是為臨床診斷第一部分

檢驗標本正確采集和運送的重要性第一部分

檢驗標本正確采集和運送的重要性采集標本要選擇最佳時間

采集標本要選擇最具代表性采集標本要最大滿足要求重視標本惟一性標志(實用課件)中醫(yī)基礎理論經絡課件

臨床檢驗血液標本原則上晨起空腹時采集,其結果準確可靠,因它避免了攝入成分和生理活動對檢測指標的影響。比如需做血脂檢查,在化驗前24h要禁高脂飲食,12h禁流質。若要做大便隱血試驗,則要在收集標本前3天禁動物性飲食。

特定時間采血因人體生物節(jié)律晝夜的周期變化,所以24h內不同時間所采集的標本其檢測結果是不同的,如糖、激素及藥物療效監(jiān)測等。尿常規(guī)采集晨尿,由于腎臟濃縮功能,易發(fā)現病理成分.

采集標本要選擇最佳時間

臨床檢驗血液標本原則上晨起空腹時采集,其結果準確可

急診檢驗采血不受時間的限制,但在檢驗單上應注明采血時間和急診字樣,以便臨床醫(yī)生根據其特殊性綜合分析檢驗報告。受飲食影響較少的檢驗項目,如某些抗原、抗體的檢測,某些酶類、尿素、肌酐、膽固醇測定等,也不受時間限制。

急診檢驗采血不受時間的限制,但在檢驗單上應注明采血

細菌培養(yǎng)應盡量爭取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標本;臨床上疑為敗血癥、膿毒血癥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細菌培養(yǎng),采血宜在患者發(fā)冷、發(fā)熱期間,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療前,以正在發(fā)冷、發(fā)熱時或發(fā)冷、發(fā)熱前半小時為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查cTnT在發(fā)病4~6小時采樣較好。細菌培養(yǎng)應盡量爭取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標本;臨床上疑為

采集標本要選擇最具代表性

由于患者標本采集不當,常導致陽性率降低,因此標本的采集應具有代表性,比如大便標本應采取新鮮標本,且選取異常成分的糞便,如含有黏液、膿、血等病變成分的標本取3~5g送檢;應避免混有尿液、消毒劑及污水等雜物。如痰液也要求新鮮,一般檢查以清晨第1口痰作標本最適宜,做細胞學檢查則以上午9:00~10:00留痰為好。骨髓穿刺、腦脊液穿刺應防止外傷性血液的滲入,還應避免凝固。血標本采集時患者應采取坐位或仰臥位,還應防止壓脈帶時間過長等。采集標本要選擇最具代表性由于患者標本采集不當采集標本要最大滿足要求

抗凝劑、防腐劑的正確應用:臨床上很多檢驗項目涉及到抗凝劑、防腐劑的應用,如血沉檢查,但由于抗凝劑比例不當造成血沉減慢的現象也常發(fā)生。

容器清潔度或無菌程度:如24小時或12小時尿中某成分分析需加防腐劑,而細菌培養(yǎng)的容器絕對不能有防腐劑;微量元素測定對容器潔凈度的要求遠遠高于其他檢測。因此標本容器必須干燥、清潔、無污染物、無滲漏。

防溶血、防血脂、防污染:溶血標本引起的血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電解質離子及一些酶類、尿素、肌酐、尿酸、血糖等項目的變化臨床上經常碰到。脂血標本、被污染標本引起對實驗吸光度的干擾,這些都應引起重視。

采集標本要最大滿足要求抗凝劑、防腐劑的正確應用

采集標本運送應注意一些問題:首先標本要專人輸送,除門診患者自行采集的某些標本允許患者自行送外,其他情況原則上一律專人運送。其次送檢標本保證安全,防止過度震蕩,防止容器破損,防止污染,水分蒸發(fā)等。最后保證運送及時性,標本采集后立即送檢,標本在室溫放置時間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真實性。

采集標本運送應注意一些問題:首先標本要專人輸送,除防止過失采集:不可利用輸液、輸血通道采集血液標本。除急診搶救外應盡量避免在輸液、輸血的同時采集標本;如確需抽血要在另一側肢體抽取。一般要求在輸液、輸血前或后1小時采集血液標本。防止過失采集:不可利用輸液、輸血通道采集血液標本。除急診搶救重視標本惟一性標志

標本采集容器標簽上應注明送檢科別,床號,患者姓名,與檢驗單上應相對應,防止張冠李戴。單上病案號,項目也應明確.

總之,規(guī)范實驗室標本采集和運送至關重要,除以上涉及到的諸多因素外,還有許多能影響體液成分或干擾測定,如患者年齡、性別、情緒、飲食、運動和藥物等的影響,因此在標本采集前應盡可能排除這些因素的干擾,獲取準確的檢驗結果,為臨床提供科學可靠的診斷依據。重視標本惟一性標志標本采集容器標簽上應注明送檢科

第二部分

各種臨床檢驗標本的正確采集方法

第二部分

各種臨床檢驗標本的正確采集方法

檢驗標本的采集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的前提。因此,要求各臨床科室醫(yī)護人員、送檢者及相關人員認真、嚴格的按以下方法操作取材。

檢驗標本的采集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的前提血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1.靜脈血采集靜脈血標本采集前病人應注意的問題:

1)避免劇烈運動,一般主張抽血前24h內不做劇烈運動,清晨取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采血,匆忙趕到門診的人應至少休息15分鐘后采血。2)注意合理飲食。除了急診或其它特殊原因外,一般主張在禁食12h后空腹取血,延長空腹時間(饑餓)或餐后血液的化學成分都會引起變化,飲酒實驗亦有影響。3)藥物的影響:很多的藥物進入人體后可影響某些化驗項目的結果,病人在化驗前應盡可能停服對實驗有干擾的藥物。血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1.靜脈血采集靜脈采血時護士應注意的問題:1)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多項化驗采血順序應首先將血注入血常規(guī)管,然后是其它抗凝管,最后是非抗凝管。血常規(guī)、血凝、血沉抽血量務必準確抽取規(guī)定的量,并輕輕顛倒混勻。2)采血時的體位建議以坐位5分鐘后取血為宜,止血帶使用應少于1分鐘,以免引起血液淤滯,造成血管內溶血或血液某些成分改變。3)當一側手臂輸液時應從對側手臂取血,以免影響血糖、血鉀等的濃度。4)血標本應防止溶血,影響溶血的因素有:用止血帶時間過長;抗凝管使用不當或抗凝混合時過度振蕩;容器污染;血液中泡沫注入試管;標本放置時間長或突然冷卻和受熱;離心力過大等。5)正確使用抗凝劑。靜脈采血時護士應注意的問題:(一)血常規(guī)檢驗標本

一般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紫色帽)采血。

采血注意事項:1.應按抗凝管刻度準確采靜脈血至2ml。

2.采血后立即上下顛倒混勻(5-10次,不可用強力震蕩,以免造成溶血。);

3.采血后應盡快送檢(為保證結果準確需顯微鏡觀察形態(tài)的標本采血后應及時推片固定,因為超過2hWBC形態(tài)會發(fā)生改變)。(一)血常規(guī)檢驗標本

(二)凝血檢測(PT、APTT、TT、FBG)標本

靜脈采集抗凝血(最好真空負壓系統(tǒng)采血),抗凝劑用枸櫞酸鈉(109mmol/L,即32.06g/L,抗凝劑:全血=0.2:1.8)抗凝血(枸櫞酸鈉抗凝管、藍綠色帽)

。

采血注意事項:

1.空腹采靜脈血(餐后脂血影響檢測結果,使因子Ⅶ活化,導致PT延長);

2.采血時患者應保持平靜狀態(tài)30min以上(劇烈活動可使因子Ⅷ活化,APTT明顯縮短);

3.應單獨1管血,必須準確采血至刻度線2ml;

4.采血后應立即上下顛倒混勻5-10次,不可有凝塊;

5.采血后應盡快送檢(必須2h內檢測)。(二)凝血檢測(PT、APTT、TT、FBG)標(三)血型與血交叉標本

用EDTA-2K(EDTA-K2?2H2O)1.5-2.2mg/ml抗凝(EDTA抗凝管、紫色帽)采血.

采血注意事項:

1.按抗凝管刻度準確采靜脈血,采血量分別為1ml和2ml;

2.采血后立即上下顛倒混勻(5~10次),不可有凝塊,且不可用強力振蕩,以免造成溶血。

3.最好血型與血交叉各采1管血,便于標本保存。

(三)血型與血交叉標本

用EDTA-2K(EDTA(四)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檢驗標本

靜脈采集枸櫞酸鈉(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櫞酸鈉抗凝管采血,黑色帽)。

注意事項:

1.單獨采1管血,按抗凝管刻度準確采血至2ml(抗凝劑:全血=0.4:1.6);

2.采血后立即上下顛倒混合5-10次,不可用強力振蕩

3.采血后應盡快送檢(為保證結果準確,必須2h內檢測)。(四)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檢驗標本

(五)臨床生化檢驗標本

臨床生化檢驗多用非抗凝血標本,應使用真空負壓采血管。臨床生化檢驗血標本采集主要注意事項是:

1.多項化學檢測一般可采1管血;

2.采血量視檢查項目多少不同而異,單管通常為4.0~5.0ml;

3.如果檢測項目不是很多,生化和免疫也可以采1管血;

4.多項檢測同時采血時應按下列順序采血:①血培養(yǎng);②無添加劑管;③凝血管;④有添加劑管的順序為:a.櫞酸鹽管;b.肝素管;c.EDTA管;d.草酸鹽/氟化鈉管。

(五)臨床生化檢驗標本

臨床生化檢驗多用非抗凝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標本一覽表

試管分類抗凝劑類型采血量檢查項目藍綠色3.8%枸櫞酸鈉2ml凝血檢查紫色

EDTA—K22ml血常規(guī)、血型綠色

肝素鈉3ml血液流變學黑色3.8%枸櫞酸鈉2ml血沉紅色

無抗凝劑4ml生化類、PCR定量等黃色

無抗凝劑4ml免疫類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標本一覽表

試管分類抗凝劑類型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

1.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應按以下原則進行采集:

(1)新鮮晨尿最佳,門診病人亦可留隨機尿;

(2)尿液采集于干凈帶蓋容器中,不可使用未經洗滌的裝藥物或試劑的器皿;

(3)避免混有經血、白帶、精液和糞便;

(4)尿液成分定量檢查應留取24h防腐混合尿100~200ml(須記取24h尿液總量);

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

1.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應按以下原則進行采集2.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采集方法:

(1)晨尿最好(安靜狀態(tài)下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濃縮,無其他影響);

(2)隨機尿較常用(隨時留尿,適用于門診和急診病人,結果易受多種因素影響);

(3)清潔尿(中段尿、導管尿、膀胱穿刺尿,用于病原微生物學培養(yǎng)、鑒定和藥敏);

(4)24h尿(用于尿液成分24h定量檢查分析,一定要教會病人留取24h尿正確方法)。

(5)3h、12h等計時尿和餐后尿等特殊實驗尿,則應按醫(yī)囑要求進行留尿。2.尿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采集方法:

(1)晨尿最好(安糞便常規(guī)檢查標本

1.一般應為新鮮的自然排出的糞便3~5g,必要時可肛拭子采?。?/p>

2.送檢糞便應盛于潔凈帶蓋的塑料盒中送檢,要做好標記;

3.要選取糞便的膿、血、黏液等異常成分進行檢查;

4.檢查蟯蟲卵需用透明塑料薄膜于半夜12pm或早晨排便前,于肛門周圍皺襞處拭取標本,并立即送檢;

5.做便隱血試驗時,應囑病人檢查前3d內禁食肉類、含動物血的食物及某些蔬菜,禁服鐵劑和維生素C等對實驗有干擾作用的藥物。

糞便常規(guī)檢查標本

1.一般應為新鮮的自然排5.檢查血吸蟲卵時應取黏液、膿、血部分,如須孵化毛蚴應留取不少于30g的糞便,并盡快送檢,必要時留取整份糞便送檢。

6.檢查痢疾阿米巴滋養(yǎng)體時,應床邊留取新排出的糞便,從膿血和稀軟部分取材,并立即保溫送實驗室,并且實驗室接受標本后應立即進行檢查。5.檢查血吸蟲卵時應取黏液、膿、血部分,如須孵化毛蚴其它體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

漿膜腔積液檢查標本

(1)漿膜腔積液標本一般由醫(yī)生無菌穿刺采?。?/p>

(2)送檢標本量:理學檢查、化學檢查、細胞學檢查各留?。瞞l;細菌學檢查用無菌管采集標本,厭氧菌培養(yǎng)留?。眒l,結核菌檢查留?。保癿l。

(3)標本采集后必須立即送檢(否則可出現細胞變性,標本凝集,細菌溶解);

(4)用于細胞學檢查時,可在標本中加適量EDTA鹽抗凝,但還須留?。惫懿患涌鼓齽┑臉吮居糜谟^察積液的凝固性;化學檢查標本宜用肝素抗凝。其它體液常規(guī)檢查標本

漿膜腔積液檢查標本

(1)微生物學檢驗標本微生物學檢驗標本

微生物學檢驗標本的正確采集﹑運送及處理,與細菌的培養(yǎng)﹑鑒定結果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對可疑烈性呼吸道傳染?。ㄈ鏢ARS﹑炭疽﹑肺鼠疫等)患者采集標本時,必須按國家規(guī)范化要求嚴格注意生物安全;醫(yī)生﹑護士﹑檢驗人員均應重視微生物學檢驗標本正確采集的有關問題,并有責任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正確采集標本的宣傳和指導。

微生物學檢驗標本的正確采集﹑運送及處理,與細菌的培養(yǎng)

1.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運送、驗收和處理注意事項(1)標本采集

1)申請單標記必須清楚(姓名、性別、年齡、病例號、臨床診斷、標本來源、采集時間、檢查項目、抗生素應用情況等),以便實驗室能夠合理選擇培養(yǎng)環(huán)境和培養(yǎng)基;

2)盡量在抗生素應用前采集標本,以避免漏檢和提高陽性檢出率;

3)標本采集應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

4)咽拭、肛拭、傷口拭子等拭子標本,應插入運送培養(yǎng)基送檢;

5)痰、尿液、傷口拭子等混有正常菌群的標本,不可放入肉湯培養(yǎng)基內送檢;

6)采集標本的容器必須經滅菌處理,但不可用消毒劑。

1.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運送、驗收和處理注意事項(2)標本運送

1)標本采集后應盡快送到微生物實驗室;

2)標本采集后在室溫下超過2h未送達實驗室,可視為不合格標本。

(3)標本驗收

1)實驗室只能接受和處理合格標本;

2)實驗室對不合格標本退回必須說明原因,并應及時與臨床聯系。

(2)標本運送

1)標本采集后應盡快送到微生物實驗室2.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和處理

(1)尿液標本采集和處理

通常留取晨起第一次尿液(此時尿液在膀胱內儲存4h以上);尿液采集后要及時送檢,并保證2h內接種;尿液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方法如下。;

1)中段尿采集法:成年男性和女性分別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和外陰部,再用滅菌水沖洗尿道口,然后排尿棄去前段尿液,于帶蓋的無菌容器中留取中段尿液5~10ml

2.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和處理

(1)尿液標本采集和處理2)導尿法:用導尿管導取10~15ml尿液,置滅菌容器中送檢;長期留置導尿管者應更換新導尿管留尿;留置導尿時,用無菌消毒法消毒導尿管外部及導尿管口,用無菌注射器通過導尿管抽取尿液送檢(不可采集尿液收集袋中的尿液送檢);

3)集尿法:懷疑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時,于清潔盛器中留取24h尿液,取其沉渣10~15ml送檢;

4)恥骨上膀胱穿刺法:培養(yǎng)結果與臨床病情矛盾時可采用此法,一般較少應用;

5)腎盂尿采集法:必須由臨床醫(yī)生采集。2)導尿法:用導尿管導取10~15ml尿液,置滅菌容器(2)糞便標本采集和處理

1)采集時間:

①腹瀉患者于急性期,盡量在用藥前采集糞便;

②傷寒患者于發(fā)病2天以后采集糞便;

③懷疑霍亂時立即采集糞便送檢。

2)采集方法:

自然排便:取新鮮糞便的黏液、膿血、或絮狀物等有意義成分,2-3g或1-2ml,盛無菌容器內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菌液內送檢;

②直腸拭子:用于難以獲得糞便或排便困難的患者和嬰幼兒,標本采集后插入滅菌試管內送檢。

(2)糞便標本采集和處理

1)采集時間:

①(3)痰及下呼吸道標本采集和處理

1)

自然咳痰法:

晨痰為佳;

先冷開水漱口清潔口腔和牙齒;

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

痰量不得少于1ml;

⑤痰咳出困難時可先霧化吸入NaCl溶液(100g/L,加溫到45℃)使痰容易咳出。

2)小兒取痰法:用彎壓舌板向后壓舌,將拭子深入咽部,小兒因壓舌板刺激引起咳嗽,噴出的肺或氣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可送檢。

3)支氣管鏡、支氣管穿刺、支氣管肺胞灌洗等采集法:此采集方法必須由醫(yī)生操作。

(3)痰及下呼吸道標本采集和處理

1)

自然咳痰法:(4)血液及骨髓培養(yǎng)標本

1)抗生素治療前,嚴格無菌靜脈采血5~10ml(兒童1~4ml);

2)無菌注入專用培養(yǎng)瓶(成人、兒童、需氧菌、厭氧菌、L型菌不同培養(yǎng)瓶)中送檢;

3)如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時,可于48h內分別于下次用抗生素之前,采取6份血液標本送檢;

4)必要時可需氧菌、厭氧菌(占10%)和L型菌同時培養(yǎng);

5)疑為心內膜炎時,為提高陽性檢出率,可酌情不同部位、不同時間,多次采血或動脈采血進行培養(yǎng);

6)必要時可取骨髓1~2ml,無菌注入專用培養(yǎng)瓶中送檢(4)血液及骨髓培養(yǎng)標本

1)抗生素治療前,嚴格無(5)腦脊液培養(yǎng)標本

1)采集時間:懷疑腦膜炎時應立即采集腦脊液,最是在應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腦脊液。

2)采集方法:無菌腰穿采集腦脊液3~5ml,分裝到3個無菌小瓶中(各1~2ml)。用于細菌和病毒檢測時腦脊液量不少于1ml;用于真菌和抗酸桿菌檢測腦脊液量不少于2ml。

(5)腦脊液培養(yǎng)標本

1)采集時間:懷疑(6)穿刺液培養(yǎng)標本

1)采集時間:一般在用抗生素等抗菌藥物治療之前,或在停止使用抗菌藥物之后2-3d采集標本。

2)采集方法:

①無菌操作穿刺抽取標本或外科手術采集標本;

標本采集量應>1ml(結核分支桿菌培養(yǎng)時應為1~5ml);

標本采集后注入無菌小瓶或無菌試管中送檢;

④可在容器中先加入滅菌肝素然后再加入穿刺液,以防止穿刺液凝固(0.5ml肝素可抗凝5ml標本)(6)穿刺液培養(yǎng)標本

1)采集時間:一般在用抗生(7)胃液及膽汁培養(yǎng)標本

抽取空腹胃液5ml,置無菌管內送檢;膽汁培養(yǎng)標本由十二指腸引流法或膽囊穿刺法或手術中留取膽汁,采集膽汁量為5ml,置無菌管內送檢;胃液和膽汁采集后必須立即送檢。

(8)膿汁和病灶分泌物培養(yǎng)標本采集前局部消毒,然后無菌采取膿汁或病灶分泌物或組織。標本采集后立即置無菌管內送檢。

(9)眼.耳.鼻.咽拭子培養(yǎng)標本用拭子常規(guī)采集各種標本。標本采集過程中應注意避免被黏膜上的正常菌群污染,標本采集后連同拭子一起置無菌管內送檢。

(7)胃液及膽汁培養(yǎng)標本

抽取空腹胃液5ml,置無菌(10)泌尿生殖道培養(yǎng)標本

1)尿道分泌物:清洗尿道口采取尿道口溢出的膿性等分泌物,或用無菌拭子插入尿道2~4cm處輕輕轉動后取出,置無菌試管中送檢。

2)陰道、宮頸分泌物:通過陰道擴張器,用滅菌拭子采取陰道口或宮頸管1~2cm處分泌物,置無菌試管中送檢。

3)前列腺液:清洗尿道口沖洗膀胱后用前列腺按摩法采取前列腺液送檢。

4)精液:受檢者應5d未排精,清洗尿道口后手淫或體外排精法,射精于無菌容器內送檢。

5)潰瘍分泌物:滅菌生理鹽水溶液清洗患處,用無菌拭子取其邊緣或基底部的分泌物,置無菌試管中送檢。(10)泌尿生殖道培養(yǎng)標本

1)尿道分泌物:清洗尿道(11)燒傷感染培養(yǎng)標本

燒傷12h后用無菌棉拭子無菌操做采集標本;要注意從多個創(chuàng)面取樣;燒傷嚴重感染時易發(fā)生敗血癥,創(chuàng)面取樣的同時應該采集血樣送做血培養(yǎng)(最好同時做需氧菌培養(yǎng)和厭氧菌培養(yǎng))。

(12)厭氧菌感染培養(yǎng)標本

1)標本采集

①要注意避免標本污染和與空氣接觸,嚴格遵守無菌操作;

②用注射器抽取胸水、腹水、心包液、關節(jié)液、膽汁、腦脊液或無菌手術抽出膿液;

③抽出液體標本后,要盡快排除注射器內的空氣。

(11)燒傷感染培養(yǎng)標本

燒傷12h后用無菌棉拭子2)標本運送

標本采集后不得冰箱儲存,必須盡快(半小時內)送實驗室;

運送方法:

a注射器運送(標本抽取后盡快排除空氣)或接種到專門的運送培養(yǎng)基中直接運送;

b含運送培養(yǎng)基的無氧小瓶運送;

c厭氧罐運送(組織塊);

d大量液體標本運送時要裝滿標本瓶并立即驅氧,加蓋運送;

e一般不采用棉拭子法。2)標本運送

標本采集后不得冰箱儲存,必須(13)真菌感染培養(yǎng)標本

1)淺部真菌感染標本采集

皮膚:常規(guī)消毒皮膚,從皮膚癬菌皮損邊緣刮取鱗屑,置無菌平皿內送檢;皮膚潰瘍則采集病損邊緣膿汁或組織;

指(趾)指甲:消毒指(趾)指甲并去掉其表面部分,取可疑病變部分,用刀片修成小薄片5~6片,置無菌容器內送檢;

③毛發(fā):采集根部斷折處,至少5~6根送檢。

(13)真菌感染培養(yǎng)標本

1)淺部真菌感染標本采2)深部真菌感染標本采集

血液:無菌采血8~10ml,注入未用過抗生素的或可中和抗生素的血培養(yǎng)瓶中,立刻送檢;如不能立刻送檢時血培養(yǎng)瓶應放室溫,但不可超過8~9h;

腦脊液:采樣量不少于3~5ml,分別注入兩支無菌試管中送檢(一管做真菌培養(yǎng)和墨汁染色;一管測隱球菌抗原和其他培養(yǎng));③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深部真菌感染標本采集同一般菌培養(yǎng)標本。2)深部真菌感染標本采集

血液:無菌采血8~10

謝謝大家!謝謝大家!11/24/2022116第四章經絡11/23/20221第四章經絡11/24/2022117經絡學說的概念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tǒng)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形體官竅、氣血津液之間相互關系的學說,是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1/23/20222經絡學說的概念11/24/2022118

(一)經絡學說的形成

《內經》成書是中醫(yī)學經絡學說形成的標志。經絡理論在《內經》中占有重要地位。書中系統(tǒng)闡述了十二經脈的起止、具體循行線路及其與相應臟腑的“屬絡”關系等內容。

概述11/23/20223(一)經絡學說的形成概11/24/2022119

經絡學說向臨床實踐方向發(fā)展(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65年)《難經》首創(chuàng)“奇經八脈”

《傷寒雜病論》—六經辨證(二)經絡學說的發(fā)展11/23/20224(二)經絡學說的發(fā)展11/24/2022120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宋?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宋?王執(zhí)中《針灸資生經》元?滑壽《十四經發(fā)揮》明?李時珍《奇經八脈考》明?楊繼洲《針灸大成》清?姚瀾《本草分經》清?陳惠疇《經絡圖考》黃谷《明堂經絡圖冊》

……學說的總結時期(晉以后)經絡11/23/20225學說的總結時期(晉以后)經絡11/24/2022121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系統(tǒng),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經絡的基本概念“經”“絡”的出現較“脈”晚,是對脈的進一步分析。靈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就是將脈按照大小、深淺的差異分別稱作“經脈”、“絡脈”和“孫、別脈(絡)”。11/23/20226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11/24/2022122區(qū)別經——經絡系統(tǒng)的主干,“路徑”;有固定循行路線,多循行于人體深部。絡——經的分支,網絡全身;無固定循行路線,深部和淺部皆有,呈縱橫交錯狀網絡全身。二者相互溝通聯系,將人體所有的臟腑、形體、孔竅等部分緊密地聯結成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11/23/20227區(qū)別經——經絡系統(tǒng)的主干,11/24/2022123經絡與陰陽學說經絡系統(tǒng)大多以陰陽來命名。經絡的命名即是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體現。一陰一陽衍化為三陰三陽,相互之間具有對應關系(表里相合)。陰陽少陽太陽陽明厥陰少陰太陰11/23/20228經絡與陰陽學說經絡系統(tǒng)大多以陰陽來命名11/24/2022124經絡系統(tǒng)經脈經筋絡脈臟腑皮部11/23/20229經絡系統(tǒng)經脈經筋絡脈臟腑皮部11/24/2022125經脈與絡脈手足三陰經是氣血循環(huán)的主要通路十二經絡(正經)手足三陽經十二經脈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和交接順序,其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規(guī)律,與臟腑有直接的絡屬關系,是人體氣血循行的主要通道。11/23/202210經脈與絡脈手足三陰經是氣血循環(huán)的11/24/2022126奇經八脈

督脈、沖脈任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有統(tǒng)率、聯絡、調節(jié)十二經脈的作用。從十二經脈別出的經脈。起于四肢,上出與頸項淺部。有加強十二經脈中表里兩經在體內聯系的作用。十二經別11/23/202211奇經督脈、沖脈有統(tǒng)率、聯絡、調節(jié)十二11/24/2022127絡脈十五別絡:加強表里兩經在體表的聯系和滲灌氣血。浮絡:浮現于體表的絡脈。孫絡:細小的絡脈。11/23/202212絡脈十五別絡:加強表里兩經在體表的11/24/2022128外連十二經筋:十二經脈所連屬的筋肉系統(tǒng)。具有連綴四肢百骸,主司關節(jié)運動的功能。十二皮部:十二經脈的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皮膚的分區(qū)。是經絡之氣散布之所在。經筋和皮部11/23/202213外連十二經筋:十二經脈所連屬的筋肉系11/24/2022129內聯屬:十二經脈各與其本身臟腑直接相連。絡:十二經脈各與其相為表里的臟腑相連。陽經皆屬腑而絡于臟,陰經皆屬臟而絡于腑,從而構成了陰陽經脈和臟腑表里相合的關系。11/23/202214內聯屬:十二經脈各與其本身臟腑直接相11/24/2022130生理功能

運行全身氣血,營養(yǎng)臟腑組織聯絡臟腑器官,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調節(jié)機體平衡《靈樞·經脈》:“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11/23/202215生理功能運行全身氣血,營養(yǎng)臟腑組織11/24/2022131運行全身氣血營養(yǎng)臟腑組織

途徑:循十二經脈流注銜接順序,與任、督兩脈首尾相接如環(huán)無端,周流不息,循環(huán)往復。含義:氣血通過經絡傳注,布散全身,以營養(yǎng)臟腑組織。11/23/202216運行全身氣血途徑:循十二經脈流注銜11/24/2022132生理意義:十二經脈內屬臟腑,外連經筋、皮部。表現:氣血運行暢通,臟腑功能強健,抗御外邪。

病理表現:經氣不利,氣血失和,御邪不力,外邪易侵。

11/23/202217生理意義:十二經脈內屬臟腑,外連11/24/2022133聯系臟腑器官,溝通上下內外

1.臟腑與體表的聯系

通過十二經脈在外結聚于經筋,散于皮部在內絡屬于固定的臟腑

內外相連

2.臟腑與官竅的聯系

通過經絡溝通官竅與臟腑廣泛的整體聯系臟腑與官竅的特定聯系11/23/202218聯系臟腑器官,溝通上下內外1.臟腑11/24/20221343.臟腑之間的聯系

十二經脈分別絡屬一臟一腑,構成表里相合關系;有的聯系多個臟腑,如:腎經屬腎、絡膀胱、貫肝、入肺、絡心;多條經脈到達同一臟腑,如:入肺臟的有肺、大腸經、肝經、腎經和心經。11/23/2022193.臟腑之間的聯系十二經脈分別絡屬11/24/20221354.經脈之間的聯系

①有序地銜接,與任、督脈構成整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②多處的交叉、交會,再加上經別、別絡的聯系以上諸多聯系都是人體的整體性的表現。11/23/2022204.經脈之間的聯系①有序地銜接,與11/24/2022136生理

意義:經絡是聯絡臟腑組織,溝通內外上下的紐帶。表現:人體在結構上相互聯系,在功能上相互協調,彼此為用

病理表現:在病理上相互影響,互相傳變。

11/23/202221生理意義:經絡是聯絡臟腑組織,11/24/2022137感應傳導信息

含義:指經絡系統(tǒng)具有感應及傳導針灸或其他刺激等各種信息的作用。機理:通過運行于經絡之中的經氣對信息的感受負載作用而實現。11/23/202222感應傳導信息含義:指經絡系統(tǒng)具有感11/24/2022138意義將信息輸送到臟腑形體官竅,反映和調節(jié)其功能狀態(tài)。傳遞生命信息,溝通機體之間的聯系。得氣直接指導對臨床所表現出的癥狀、體征等進行分析、歸納的辨證診斷等方面。11/23/202223意義將信息輸送到臟腑形體官竅11/24/2022139調節(jié)機能平衡經絡系統(tǒng)通過其溝通聯系、運輸滲灌氣血作用及經氣的感受和負載信息的作用,對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功能活動進行調節(jié),維持人體陰陽平衡狀態(tài)。含義及機理意義:通過經絡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促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