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的建筑課件_第1頁
拜占庭的建筑課件_第2頁
拜占庭的建筑課件_第3頁
拜占庭的建筑課件_第4頁
拜占庭的建筑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篇

歐洲中世紀建筑拜占庭的建筑西歐中世紀建筑第三篇

歐洲中世紀建筑拜占庭的建筑第六章拜占庭建筑

(公元4世紀~

公元1453)第六章拜占庭建筑

(公元4世紀~公元1453)中世紀簡史古羅馬分裂---西羅馬滅亡---民族大遷徙---日耳曼諸國---查理曼大帝---文藝復興西羅馬帝國,經(jīng)濟不斷出現(xiàn)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xiāng)蕭條410年,西哥特人占領羅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意大利455年汪達爾人再陷羅馬城。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廢黜最后一位君主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東羅馬(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大帝光復---被土耳其人滅亡395479376~568800(戰(zhàn)火焚劫經(jīng)濟文化嚴重衰退)330527-565145314-15世紀中世紀簡史古羅馬分裂---西羅馬滅亡---民族大遷徙---日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4世紀,基督教盛行,10世紀,世俗文化覺醒。信仰的時代西歐全面衰退,回到野蠻時代拜占庭苦苦支撐,保留古典時代的余緒4世紀,基督教盛行,10世紀,世俗文化覺醒。信仰的時代西歐全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東歐中世紀拜占庭建筑一、時代背景:公元330年羅馬皇帝遷都于帝國東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步分。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也是東正教的中心。二、獨特的拜占庭建筑風格:

融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筑風格為一體,吸取了波斯、兩河流域、敘利亞和亞美尼亞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結合本地區(qū)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筑體系。東歐中世紀拜占庭建筑一、時代背景:中世紀建筑簡史西歐和東歐的中世紀歷史很不一樣,它們的建筑發(fā)展分別為兩個建筑體系:A.東歐中世紀建筑——拜占庭建筑(AD5-15)B.西歐中世紀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AD4-AD9)羅馬風建筑(AD10-AD2)

哥特建筑(AD12-AD15)拜占庭建筑簡史4-6世紀——是拜占庭帝國的強盛時期,也是拜占庭建筑的最繁榮時期。它的建筑在羅馬遺產(chǎn)和東方經(jīng)驗的基礎上形成獨特的體系。6世紀中葉,帝國的極盛時期,造了一些龐大紀念性建筑物。查士丁尼皇帝中世紀建筑簡史拜占庭建筑簡史查士丁尼皇帝7-15世紀——封建分裂發(fā)展,拜占庭帝國瓦解沒落,建筑也漸漸式微,型制和風格卻趨向統(tǒng)一,影響了東歐。拜占庭建筑風格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和建筑成就東方豐厚經(jīng)驗基督教東正教影響東歐、俄羅斯建筑風格阿拉伯伊斯蘭建筑(巴爾干小亞細亞)拜占庭建筑是對古西亞的磚石拱券、古希臘的古典柱式、古羅馬的宏大規(guī)模的別具風格的綜合。7-15世紀——封建分裂發(fā)展,第七章拜占庭的建筑(4~16世紀)拜占庭建筑按其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1.前期:興盛時期(4~6世紀),繼承古羅馬的傳統(tǒng),建筑宏大而華麗。2.中期:(7~12世紀),由于外敵入侵,建筑規(guī)模減少。3.后期:(13~15世紀),十字軍東征之后,文化衰落。第七章拜占庭的建筑(4~16世紀)拜占庭建101.技術:

沿用古羅馬的穹頂,借鑒波斯西亞的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了帆拱,從而解決了穹頂和方形平面在形式上的承接過渡,并把荷載集中在四角支柱上,這進一步對歐洲紀念性建筑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后在帆拱上砌鼓座,突出了穹頂在構圖上的統(tǒng)帥作用。建筑成就:集中式的需要穹頂?shù)蹏o念性東正教儀式需求1.技術:建筑成就:集中式的需要穹頂?shù)蹏o念性東正教儀式需求112、穹頂和帆拱穹頂與帆拱

集中性教堂的決定因素是穹頂。在方形平面上蓋穹頂,要解決兩種幾何形狀之間的承接過渡問題。

拜占庭建筑借鑒了巴勒斯坦的傳統(tǒng),有重大的創(chuàng)造,徹底解決了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頂?shù)慕Y構和建筑形式問題。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創(chuàng)建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支柱上的結構方法。帆拱、鼓座、穹頂相結合的做法。2、穹頂和帆拱穹頂與帆拱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創(chuàng)建了把穹12穹頂?shù)钠胶庠诎柮滥醽喓蛿⒗麃喅S眉茉诎丝没蚴弥由系鸟讽?,它的側推力通過一圈筒形拱傳到外面的承重墻上,于是形成了帶環(huán)廊的集中式教堂。這些做法比古羅馬完全由一道極厚的墻來承擔穹頂?shù)膫韧屏?,是有進步的。但仍然不能使建筑物的外墻擺脫沉重的負擔,建筑物的立面和內部空間仍然受到很大的束縛。圣維達爾教堂穹頂?shù)钠胶?3穹頂?shù)钠胶狻ゾS達爾教堂外觀穹頂?shù)钠胶狻ゾS達爾教堂外觀14圣維達爾教堂內部圣維達爾教堂內部15圣維達爾教堂內部圣維達爾教堂內部16帆拱(抹角拱)帆拱(抹角拱)帆拱(抹角拱)穹窿鼓座

拜占庭的匠師們在這方面又有重大的創(chuàng)造。他們在四面對著帆拱下的大發(fā)券砌筒形拱來抵擋穹頂?shù)膫韧屏?。筒形拱支承在下面兩側的發(fā)券上,靠里面一端的券腳就落在承架中央穹頂?shù)闹丈?。這樣,外墻完全不必承受側推力,內部也只有支撐穹頂?shù)?個柱墩。無論內部空間還是立面處理,都自由靈活得多了。帆拱(抹角拱)帆拱(抹角拱)帆拱(抹角拱)穹窿鼓座17穹頂與帆拱——它的做法是,沿方形平面的四邊發(fā)券,在四個券之間砌筑以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這個穹頂?shù)闹亓客耆伤膫€券承擔。進步:1.穹頂和方形平面承接過渡2.去掉連續(xù)的承重墻穹頂與帆拱——它的做法是,沿方形平面的四邊發(fā)券,在四個券之間18穹頂與帆拱后來,為了進一步完善集中式型制的外部形象,又在四個券的頂點之上作水平切口,在這切口之上再砌半圓的穹頂。更晚一步,則先在水平切口上砌一段圓筒形的鼓座,穹頂砌在鼓座上端。這樣,穹頂在構圖上的統(tǒng)率作用大大突出,明確而肯定,主要的結構因素獲得了相應的藝術表現(xiàn)。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個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稱為帆拱穹頂與帆拱19君士坦丁堡的阿波斯多爾教堂

教堂的外廓是方形的,被4個長度相等的筒形拱所形成的等臂十字形劃分為5塊空間,也有的在四個角上用更低的穹頂或者拱頂覆蓋,再抵消4個拱頂?shù)膫韧屏?,整個教堂的結構聯(lián)系成一個整體。君士坦丁堡的阿波斯多爾教堂教堂的外廓是方20歷史意義:相比十字拱(內外都得不到完整的構圖),拜占庭穹頂是覆蓋穹頂?shù)淖詈侠矸桨福瑥亩鴦?chuàng)造了穹頂統(tǒng)帥之下靈活多變的集中式形式。古羅馬匠師沒有解決的問題終于被解決了,對后世歐洲紀念性建筑的影響很大。歷史意義:212.教堂:格局為巴西利卡、集中式和希臘十字式。前期教堂華麗宏大,中期占地少,向高發(fā)展,穹隆小而飽滿鼓座升高。俄羅斯的教堂風格接近拜占庭,但穹頂渾圓飽滿,形成蔥頭頂,后來又發(fā)展了來自民族傳統(tǒng)的帳篷頂。2.教堂:22早期基督教建筑

基督教產(chǎn)生于公元一世紀的中東地區(qū),時值羅馬帝國盛期,基督教尚無合法地位。公元四世紀初,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宣布它為“國教”,此后,各地開始興建教堂。羅馬帝國在4世紀時進入了基督教時代。這一時期的建筑和西方其它文化現(xiàn)象一樣,處于停頓時期。因為當時的基督徒認為基督隨時可能重新降臨,天國的門就要打開了。這樣,塵世間的東西就沒有必要太在乎。不過有一種建筑,雖然最早出現(xiàn)在基督教時代之前,一直沒有什么影響,這時卻嶄露頭角。這就是“巴西利卡式”(Basilica)。

早期基督教堂從古羅馬的“巴西利卡”發(fā)展而來,故被稱為“巴西利卡式”教堂。早期基督教建筑基督教產(chǎn)生于公元一世紀的中東地區(qū),時23早期基督教建筑

廳堂的主體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內部由兩排柱子縱分為三部分。中間的部分寬而且高,叫中廳(Nave)。兩翼的部分窄而且矮,叫側廊(Aisle)。所以廳堂的橫截面就呈“山”字形。在大廳的兩頭或者一頭,有一個半圓形的龕(Apse)。廳堂在基督教時代之前主要是用作法庭、市場或者會場,龕就是安置法官或者會議主持人的座位的地方。和萬神廟以及浴場不同,廳堂里面沒有造價昂貴的穹窿或者精巧的十字拱,而是采用了簡單的梁柱結構――標準的科林斯式柱加木屋頂。應該說廳堂在那時是不算是高檔次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廳堂的主體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24

也許正是因為其普通,后來的基督徒可以比較方便地得到它們,而其內部寬敞的空間又正好符合他們聚眾傳教的需要,所以最早的基督教堂就是直接在廳堂的基礎上改建而來的。

于是原來法官坐的地方現(xiàn)在成了主教的位子。從此廳堂的型制也就部分地決定了后世所有教堂的型制。后世教堂的中廳――有一排排長椅讓信徒們在一起聽道、祈禱的地方,兩側總是各有一排撐起整個大廳的柱子,柱子再往外就是窄而低的側廊。這樣的布局明顯是受廳堂的影響所致。也許正是因為其普通,后來的基督徒可以比較方25由廳堂改建或者模仿廳堂的早期教堂被稱為廳堂式教堂由廳堂改建或者模仿廳堂的早期教堂被稱為廳堂式教堂26

由廳堂改建或者模仿廳堂的早期教堂被稱為廳堂式教堂。比較有名的如建于公元4世紀的老StPeter教堂,羅馬主教(這個職位后來升格為教皇)的御座所在地、天主教信仰的中心梵蒂岡圣彼得老教堂(333年)為巴西利卡式,入口朝東,前有內院進深60米,室內四行柱子把空間縱分為五個部分,中廳高而寬,兩側側廊低而窄,末端有一半圓形神壇。15世紀被拆除后建造了現(xiàn)在的圣彼得大教堂。由廳堂改建或者模仿廳堂的早期教堂被稱為廳堂式教堂。27圣誕大教堂現(xiàn)在還存在的廳堂式教堂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應該是在巴勒斯坦的耶穌降生處原址上,由最早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丁(Constantine)皇帝建造的圣誕大教堂(NativityChurch,建于330AD,下圖)。內部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圖拉真的廳堂。2001年,由于一次震驚世界的劫持人質事件,這座古老的建筑還經(jīng)歷了一次宗教戰(zhàn)爭式的考驗。圣誕大教堂現(xiàn)在還存在的廳堂式教堂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應該是在28典型的“山”字形截面是廳堂式教堂的標志,也是后世一大批教堂的榜樣,包括國內最有名的"遠東第一堂"之稱的上海佘山大教堂。典型的“山”字形截面是廳堂式教29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30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31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321、教堂型制的演變羅馬帝國末期,東羅馬和西羅馬一樣,流行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堂。君士坦丁堡斯蒂迪烏斯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式教堂

1、教堂型制的演變羅馬帝國末期,東羅馬和西羅馬一樣,流行巴西33教堂型制的演變

羅馬帝國末期,東羅馬和西羅馬一樣,流行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堂。塞薩洛尼卡圣德米特里烏斯教堂教堂型制的演變34教堂型制的演變—另外,按照當?shù)貍鹘y(tǒng),為一些宗教圣徒建造集中式的紀念物,大多用拱頂,規(guī)模不大。集中式教堂

教堂型制的演變—另外,按照當?shù)貍鹘y(tǒng),為一些宗教圣徒建造集中式355-6世紀,由于東正教不象天主教那樣重視圣壇上的神秘儀式,而宣揚信徒之間的親密一致,集中式型制的教堂增多。這時期,拜占庭帝國的文化中古典因素還很強,很快發(fā)現(xiàn)了集中式建筑物的宏偉的紀念性。于是在流行正教的東歐,教堂的基本型制都是集中式的。布斯拉大教堂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36集中式教堂的布局不像巴西利卡式那樣主要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而是一個圓形大廳。中央部分是一個大的穹窿,周圍是一圈回廊。最早的集中式教堂已不存。現(xiàn)存最著名的實例在羅馬,是13世紀在君士坦丁女兒的墓上改建的圣·康斯坦齊亞教堂(StConstanza)教堂(穹窿已被屋頂蓋住)。早期的教堂有一些不是為了聚眾講道,而是為了瞻仰圣徒的遺物而建。這種教堂大多采用這樣的集中式布局。主要用作墳墓上的紀念堂和洗禮堂。集中式教堂的布局不像巴西利卡式那樣主要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而37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38圣·康斯坦齊亞教堂(St.Constanza),現(xiàn)存最有名的集中式教堂。該教堂時13世紀在君士坦丁女兒的墓上改建的,其內部用12對柱子支撐著一個跨度為12米的穹窿圣·康斯坦齊亞教堂(St.Constanza),現(xiàn)存最有名的39圣康斯坦齊亞大教堂(S.Costanza,350年)

圣康斯坦齊亞大教堂(S.Costanza,350年)40十字式教堂

十字式,顧名思義其布局不象集中式那樣是圓,而是一個十字,之所以采取這樣的布局可能和基督教對十字架的崇拜有關系。中央的大廳仍然以一個穹窿為主體,但大廳往四周各伸出一個矮矮的“翼廊”(Wing)。如果是在帝國東部,四個翼廊的大小是一樣的;如果是在帝國西部,則有一個翼廊長一些。后世分別稱之為"希臘十字"和"拉丁十字"。

意大利北部圣維塔雷教堂(BasilicaofSanVitale)

十字式教堂十字式,顧名思義其布局不象集意大利北部圣維塔41圣維塔雷教堂(BasilicaofSanVitale),歐洲現(xiàn)存最早的十字式教堂,內部前后進深約12米,左右寬度約10米。平面十字交叉上有穹窿,外蓋四坡瓦頂;四翼的筒形拱頂外蓋兩坡瓦頂。圣維塔雷教堂(BasilicaofSanVitale)42拉丁十字式教堂

古羅馬晚期,基督教公開以后,依照傳統(tǒng)的巴西利卡的樣子建造教堂。隨著宗教儀式日趨復雜,圣品的日益增加,就在祭壇前增建一道橫向的空間,較大的教堂也分中廳和側廊,形成了一個十字形的平面,豎道比橫道長得多,叫做拉丁十字式。

比薩教堂拉丁十字式教堂古羅馬晚期,基督教公開以后,依43希臘十字式教堂

這種教堂是拜占廷教堂的一般形式,中間的穹頂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它的內部在中央穹頂?shù)慕y(tǒng)治下,形成了集中式的紀念性空間,東面有3間華麗的圣堂希臘十字式教堂這種教堂是拜占廷教堂的一般形44拉丁十字式教堂與希臘十字式教堂的差異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東西方向平面及空間較南北方向長得多的教堂。(大廳比圣壇、祭壇長得多,象征耶穌受難)希臘十字式教堂平面:東西方向平面及空間基本等于南北方向的教堂。(中央穹頂和四面筒形拱組成的等臂十字平面)中央穹頂4面用4個小穹頂來平衡中央穹頂?shù)牡膫韧屏?--一簇五個穹頂----穹頂組合單元(串聯(lián)覆蓋街道)建筑的根本性大變化是結構和材料的大變化為條件的,藝術風格結合結構技術是一個體系健康成熟的主要標志拉丁十字式教堂與希臘十字式教堂的差異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中央45表面裝飾:建筑的內外部均做大面積裝飾、墻面(平整)貼彩色大理石板,拱券和穹頂(弧形)用彩色玻璃鑲嵌畫和粉畫一般為幾何形圖案或程式化的植物玻璃馬賽克:藍色和金箔作底、角度傾斜且間隙較小、明滅閃爍但色彩輝煌粉畫:墻面做畫、半干半濕、時間持久、快捷圓熟石雕:幾何圖案或程式化植物柱頭:倒方錐臺或自上而下由方變圓的幾何形體外立面:兩種顏色的磚交替砌成水平條紋、雕刻較少三、拜占庭建筑裝飾藝術表面裝飾:三、拜占庭建筑裝飾藝術46裝飾藝術——玻璃馬賽克

拜占庭時期建筑的特點,除了對穹窿的偏愛之外,就是馬賽克(Mosaic)技術的大量使用。這種用涂有色彩的小陶瓷片來拼組圖案的方法在羅馬帝國初期就已經(jīng)很盛行了。著名的龐貝城就出土了不少。但是把馬賽克大量地用在教堂內部的裝飾上是拜占庭時期的特色。耶穌、天使、圣徒等等的像都是如下頁圖那樣拼組出來的。后世的教堂雖然已沒有這樣的習慣,但許多教堂的窗戶仍在用不同顏色的玻璃拼出一些圖案或者人像來,這是馬賽克技術的遺風。裝飾藝術——玻璃馬賽克拜占庭時期建筑的特點,除47查士丁尼一世和君士坦丁一世

伴在聖母和聖嬰兩側

查士丁尼一世和君士坦丁一世

伴在聖母和聖嬰兩側查士丁尼一世和君士坦丁一世

伴在聖母和聖嬰兩側查士丁尼一世48查士丁尼皇帝帖金箔的小玻璃塊,稍作傾斜,造成明滅閃爍的效果,統(tǒng)一在金黃色的色調中,格外明亮輝煌。間隙寬,砌筑感強查士丁尼皇帝帖金箔的小玻璃塊,49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50圣索非亞大教堂局部圣索非亞大教堂局部51圣索非亞大教堂側廳圣索非亞大教堂側廳52圣索非亞大教堂頂棚圣索非亞大教堂頂棚53色彩絢麗,畫面注重對稱構圖,人物形象古板嚴肅,缺少運動感和生命感。色彩絢麗,畫面注重對稱構圖,人物形象古板嚴肅,缺少運動感和生54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55圣索非亞大教堂劵拱圣索非亞大教堂劵拱56石雕保持原來的幾何形狀,而用鏤空和三角形截面的凹槽來形成圖案。雕刻裝飾多用于發(fā)券、拱腳、穹頂?shù)啄_、檐口等,題材以幾何圖案或程式化的植物為主。石雕57圣索非亞大教堂柱式圣索非亞大教堂柱式58圣索非亞大教堂柱頭圣索非亞大教堂柱頭59四、圣索菲亞大教堂相應的集中式建筑型制——以圓穹頂為整座建筑的構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部件,周圍又常常有序地設置一些與之協(xié)調的小建筑部件。四、圣索菲亞大教堂60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圣索菲亞大教堂圣索菲亞大教堂:(532—537年)

東正教中心教堂,用來舉行重要議典的場所,拜占庭帝國極盛時期的紀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內部空間:集中式的復合延展空間、空間組合的重大進步內殿東西長77米、南北寬71.7米、連廊總長100米穹頂直徑32.6米、高15米;40個肋窗、中心距地55米高主要特色:結構體系—關系明確、層次井然內部空間—曲折多變、集中統(tǒng)一裝飾效果—色彩絢麗、燦爛奪目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圣索菲亞大教堂圣索菲亞大教堂:(561代表實例

君斯坦丁堡的圣索菲亞(SantaSophia)大教堂。15世紀后土耳其人改為禮拜寺,加建邦克樓。代表實例

君斯坦丁堡的圣索菲亞(SantaSop62圣索菲亞大教堂(AD.532~537年)

拜占庭盛期的作品。結構系統(tǒng)復雜又明確,產(chǎn)生豐富多變的內部空間。中央大穹頂離地55米,突出中央的主體地位,二層柱廊尺度縮小,反襯空間的宏偉高大。內部的大理石、馬賽克、玻璃鑲嵌畫裝飾,色彩絢麗。建筑的外觀相對質樸,對集中式的外形缺少整體的藝術處理,后被改為清真寺,在四角加上高高的邦克樓,使整體性加強。圣索菲亞大教堂對中世紀的建筑裝飾影響很大。圣索菲亞大教堂(AD.532~537年)拜占庭盛63圣索非亞大教堂鳥瞰圣索非亞大教堂鳥瞰64圣索非亞大教堂正立面圣索非亞大教堂正立面65圣索非亞大教堂背立面圣索非亞大教堂背立面66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67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68結構體系結構體系69結構體系結構體系70走廊側廊王室專用廂席祭壇中殿王室專用門走廊側廊王室專用廂席祭壇中殿王室專用門71結構體系結構體系72設計:小亞細亞人,安提莫斯(Anthemius)和伊索多拉斯(Isidorus).建于公元532-537年。

中央大穹窿直徑32.6m,穹頂離地54.8m.通過帆拱支撐在四個大柱墩上設計:小亞細亞人,中央大穹窿直徑32.6m,穹頂離地73剖面剖面74內部空間內部空間75圣索菲亞教堂內景圣索菲亞教堂內景76從圣索非亞大教堂側廳看主廳從圣索非亞大教堂側廳看主廳77圣索非亞大教堂劵拱和柱式圣索非亞大教堂劵拱和柱式78

圣索非亞大教堂的柱子大多是綠色的,少數(shù)深紅色,柱頭一律是白色大理石,鑲著金箔。柱頭、柱礎、柱身的交界線都是包金的銅箍。圣索非亞大教堂的柱子大多是綠色的,少數(shù)深紅色,柱79

中央大穹頂?shù)撞棵芘乓蝗?0個窗洞,光線射入,使穹頂宛如懸浮空中。中央大穹頂?shù)撞棵芘乓蝗?0個窗洞,光線射入,使80六世紀以前的鑲嵌畫底色為藍色,以后以貼金箔的小玻璃塊鑲成底色,色彩更加輝煌。六世紀以前的鑲嵌畫底色為藍81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82圣索菲亞大教堂成就A.結構體系結構明確、關系井然有序的穹頂、帆拱、券拱結合體系。B.內部空間既集中統(tǒng)一,又曲折多變。不同大小,不同層次的發(fā)券。C.色彩效果燦爛奪目的色彩,墻、墩用大理石貼面,穹頂、拱頂用玻璃馬賽克裝飾。圣索菲亞大教堂藝術缺憾A.穹頂沒有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B.外型雜亂臃腫(早期特點)直至四角修建阿拉伯授時塔C.外立面粗糙,缺少劃分,沒有嚴謹?shù)谋壤P系圣索菲亞大教堂成就83圣索菲亞大教堂VS萬神廟延展,復合的空間單一,封閉的空間神秘昏冥恍惚迷離單純完整明確簡練莊嚴肅穆基督教文化古典文化的理性精神圣索菲亞大教堂VS萬神廟延展,復合的空間單一,封閉的空間84影響圣索菲亞教堂之后,拜占庭沒有重大的建筑活動,各地教堂的規(guī)模都很小。這些小教堂外形有改進。穹頂逐漸飽滿起來,舉起在鼓座之上,統(tǒng)率整體而成為中心,真正形成了垂直軸線,完成了集中式的構圖。米斯特拉哈吉奧伊-狄奧多羅伊影響85東歐的建筑

中世紀,俄羅斯等東歐正教國家在文化上效法拜占庭。教堂多為集中式平面,并綜合拜占庭的建筑風格。這些教堂形量較小,穹頂飽滿而鼓座升高。有的還在四角升起小穹隆,形成5個穹頂組成一簇的造型。外墻以壁柱、券、線腳等裝飾。11~14世紀俄羅斯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在穹頂外面用木構架支起一層鉛或銅的外殼,渾圓飽滿,為戰(zhàn)盔式穹頂,還產(chǎn)生了富有生氣的蔥頭形穹頂。東歐的建筑中世紀,俄羅斯等東歐正教國家在文86影響——俄羅斯戰(zhàn)盔式穹頂

弗拉基米爾波克羅夫教堂木結構包金屬外殼的戰(zhàn)盔式穹頂、渾圓飽滿、富有生氣、主體近似六面體、山墻飄逸活潑、形體敦樸舒展,山墻頭袒露拱頂?shù)谋M端,使檐口像波浪般起伏影響——俄羅斯戰(zhàn)盔式穹頂弗拉基米爾波克羅夫87影響莫斯科紅場圣瓦西里大教堂

位于克里姆林宮外紅場南端,是俄羅斯中后期的建筑主要代表。該教堂為伊凡雷帝為戰(zhàn)勝蒙古侵略者而建,風格獨特,中央主塔為帳篷頂,高47米,周圍是8個蔥頭式穹隆,色彩鮮麗,使人產(chǎn)生新鮮、歡快之感。

影響位于克里姆林宮外紅場南端,是俄羅斯中后期的建筑主88東歐等東正教國家的教堂

采用改進了的拜占庭式風格。一般教堂規(guī)模都較小,其特點;外部造型多為飽滿的穹頂高舉在拉長的鼓座之上,統(tǒng)率整體形成中心垂直軸線,成為集中式構圖。東歐等東正教國家的教堂

采用改進了的拜占庭式89克里姆林宮圣母升天教堂

圣主顯容教堂,俄羅斯民間流行井式的木結構建筑,這座教堂墩式主體之上為一簇蔥頭頂,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克里姆林宮圣母升天教堂圣主顯容教堂,俄羅斯民間90

建筑內部不再簡單、粗糙,而是追求氣派的裝飾和富麗的色彩。

東歐拜占庭風格的小教堂多用濕壁畫裝飾墻面。建筑內部不再簡單、粗糙,91伊凡鐘塔

八角形平面,金色穹頂,象一座巨大石柱。

15----16世紀,俄羅斯創(chuàng)造了不同于拜占庭、西歐的文化,富有民族特色的紀念性建筑。伊凡鐘塔八角形平面,金色穹頂,象一92伏茲尼謝尼亞教堂

教堂的形式借鑒了傳統(tǒng)木構的帳篷頂墩式教堂形制,是最早的國家性墩式教堂,高約62米。墩式下部十字型,上部八邊形,它們之間以三重花瓣形裝飾物過渡。頂部是八邊形的錐體。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帳篷頂”教堂的典型。伏茲尼謝尼亞教堂教堂的形式借鑒了傳統(tǒng)木構的帳93華西里.伯拉仁諾教堂(1555~1560年)

它是16世紀中葉,俄皇為紀念戰(zhàn)勝蒙古侵略者而建。建筑源于俄羅斯民間的木構建筑,中央主塔是帳篷頂,周圍是8個蔥頭頂形式,色彩各異,高低參差,整體色彩艷麗,具有強烈的節(jié)日氣氛。這座極具民族特色的集中式建筑是俄羅斯中世紀末期的代表作品。華西里.伯拉仁諾教堂(1555~1560年)94出于同屬東正教信仰的關系,StSophia大教堂對于東歐建筑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這種在方廳上加圓穹窿的做法被許多地方的教堂所仿效。還好他們沒有皇帝那樣大的野心,所以造成的損失也小。而在西歐,也有仿效它的。比如在威尼斯的StMarco教堂(建于11世紀,見右圖,很多裝飾都是后來加上的)。出于同屬東正教信仰的關系,StSophia大教堂對于95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96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主立面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主立面97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98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99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主入口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可教堂主入口100拜占庭建筑特點1)結構:解決了方形平面上蓋穹頂?shù)某薪舆^渡問題,利用了帆拱結構;2)空間:采用立在獨立支柱上的穹窿頂覆蓋較大空間,形成寬闊、豐富、無窮無盡的內部空間和有組織的外部構圖;3)平面:希臘十字形平面型制;4)外觀:內部空間組織決定外觀,不用柱式、柱廊,只有厚厚的墻和不大的窗;5)內部裝飾:豪華富麗拜占庭建筑特點101

簡述圣·索菲亞大教堂的結構特色。

拜占庭的建筑風格是怎樣形成的?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思考題

簡述圣·索菲亞大教堂的結構特色。

思考題102關鍵詞

帆拱

拉丁十字

希臘十字

關鍵詞帆拱

103帆拱示意圖圣索菲亞大教堂平立剖面

繪圖題帆拱示意圖繪圖題104第三篇

歐洲中世紀建筑拜占庭的建筑西歐中世紀建筑第三篇

歐洲中世紀建筑拜占庭的建筑第六章拜占庭建筑

(公元4世紀~

公元1453)第六章拜占庭建筑

(公元4世紀~公元1453)中世紀簡史古羅馬分裂---西羅馬滅亡---民族大遷徙---日耳曼諸國---查理曼大帝---文藝復興西羅馬帝國,經(jīng)濟不斷出現(xiàn)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xiāng)蕭條410年,西哥特人占領羅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意大利455年汪達爾人再陷羅馬城。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廢黜最后一位君主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東羅馬(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大帝光復---被土耳其人滅亡395479376~568800(戰(zhàn)火焚劫經(jīng)濟文化嚴重衰退)330527-565145314-15世紀中世紀簡史古羅馬分裂---西羅馬滅亡---民族大遷徙---日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4世紀,基督教盛行,10世紀,世俗文化覺醒。信仰的時代西歐全面衰退,回到野蠻時代拜占庭苦苦支撐,保留古典時代的余緒4世紀,基督教盛行,10世紀,世俗文化覺醒。信仰的時代西歐全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東歐中世紀拜占庭建筑一、時代背景:公元330年羅馬皇帝遷都于帝國東部的拜占庭,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步分。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也是東正教的中心。二、獨特的拜占庭建筑風格:

融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筑風格為一體,吸取了波斯、兩河流域、敘利亞和亞美尼亞等地的文化成就,并結合本地區(qū)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筑體系。東歐中世紀拜占庭建筑一、時代背景:中世紀建筑簡史西歐和東歐的中世紀歷史很不一樣,它們的建筑發(fā)展分別為兩個建筑體系:A.東歐中世紀建筑——拜占庭建筑(AD5-15)B.西歐中世紀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AD4-AD9)羅馬風建筑(AD10-AD2)

哥特建筑(AD12-AD15)拜占庭建筑簡史4-6世紀——是拜占庭帝國的強盛時期,也是拜占庭建筑的最繁榮時期。它的建筑在羅馬遺產(chǎn)和東方經(jīng)驗的基礎上形成獨特的體系。6世紀中葉,帝國的極盛時期,造了一些龐大紀念性建筑物。查士丁尼皇帝中世紀建筑簡史拜占庭建筑簡史查士丁尼皇帝7-15世紀——封建分裂發(fā)展,拜占庭帝國瓦解沒落,建筑也漸漸式微,型制和風格卻趨向統(tǒng)一,影響了東歐。拜占庭建筑風格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和建筑成就東方豐厚經(jīng)驗基督教東正教影響東歐、俄羅斯建筑風格阿拉伯伊斯蘭建筑(巴爾干小亞細亞)拜占庭建筑是對古西亞的磚石拱券、古希臘的古典柱式、古羅馬的宏大規(guī)模的別具風格的綜合。7-15世紀——封建分裂發(fā)展,第七章拜占庭的建筑(4~16世紀)拜占庭建筑按其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1.前期:興盛時期(4~6世紀),繼承古羅馬的傳統(tǒng),建筑宏大而華麗。2.中期:(7~12世紀),由于外敵入侵,建筑規(guī)模減少。3.后期:(13~15世紀),十字軍東征之后,文化衰落。第七章拜占庭的建筑(4~16世紀)拜占庭建1141.技術:

沿用古羅馬的穹頂,借鑒波斯西亞的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了帆拱,從而解決了穹頂和方形平面在形式上的承接過渡,并把荷載集中在四角支柱上,這進一步對歐洲紀念性建筑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后在帆拱上砌鼓座,突出了穹頂在構圖上的統(tǒng)帥作用。建筑成就:集中式的需要穹頂?shù)蹏o念性東正教儀式需求1.技術:建筑成就:集中式的需要穹頂?shù)蹏o念性東正教儀式需求1152、穹頂和帆拱穹頂與帆拱

集中性教堂的決定因素是穹頂。在方形平面上蓋穹頂,要解決兩種幾何形狀之間的承接過渡問題。

拜占庭建筑借鑒了巴勒斯坦的傳統(tǒng),有重大的創(chuàng)造,徹底解決了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頂?shù)慕Y構和建筑形式問題。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創(chuàng)建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支柱上的結構方法。帆拱、鼓座、穹頂相結合的做法。2、穹頂和帆拱穹頂與帆拱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創(chuàng)建了把穹116穹頂?shù)钠胶庠诎柮滥醽喓蛿⒗麃喅S眉茉诎丝没蚴弥由系鸟讽敚膫韧屏νㄟ^一圈筒形拱傳到外面的承重墻上,于是形成了帶環(huán)廊的集中式教堂。這些做法比古羅馬完全由一道極厚的墻來承擔穹頂?shù)膫韧屏?,是有進步的。但仍然不能使建筑物的外墻擺脫沉重的負擔,建筑物的立面和內部空間仍然受到很大的束縛。圣維達爾教堂穹頂?shù)钠胶?17穹頂?shù)钠胶狻ゾS達爾教堂外觀穹頂?shù)钠胶狻ゾS達爾教堂外觀118圣維達爾教堂內部圣維達爾教堂內部119圣維達爾教堂內部圣維達爾教堂內部120帆拱(抹角拱)帆拱(抹角拱)帆拱(抹角拱)穹窿鼓座

拜占庭的匠師們在這方面又有重大的創(chuàng)造。他們在四面對著帆拱下的大發(fā)券砌筒形拱來抵擋穹頂?shù)膫韧屏?。筒形拱支承在下面兩側的發(fā)券上,靠里面一端的券腳就落在承架中央穹頂?shù)闹丈?。這樣,外墻完全不必承受側推力,內部也只有支撐穹頂?shù)?個柱墩。無論內部空間還是立面處理,都自由靈活得多了。帆拱(抹角拱)帆拱(抹角拱)帆拱(抹角拱)穹窿鼓座121穹頂與帆拱——它的做法是,沿方形平面的四邊發(fā)券,在四個券之間砌筑以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這個穹頂?shù)闹亓客耆伤膫€券承擔。進步:1.穹頂和方形平面承接過渡2.去掉連續(xù)的承重墻穹頂與帆拱——它的做法是,沿方形平面的四邊發(fā)券,在四個券之間122穹頂與帆拱后來,為了進一步完善集中式型制的外部形象,又在四個券的頂點之上作水平切口,在這切口之上再砌半圓的穹頂。更晚一步,則先在水平切口上砌一段圓筒形的鼓座,穹頂砌在鼓座上端。這樣,穹頂在構圖上的統(tǒng)率作用大大突出,明確而肯定,主要的結構因素獲得了相應的藝術表現(xiàn)。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個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稱為帆拱穹頂與帆拱123君士坦丁堡的阿波斯多爾教堂

教堂的外廓是方形的,被4個長度相等的筒形拱所形成的等臂十字形劃分為5塊空間,也有的在四個角上用更低的穹頂或者拱頂覆蓋,再抵消4個拱頂?shù)膫韧屏Γ麄€教堂的結構聯(lián)系成一個整體。君士坦丁堡的阿波斯多爾教堂教堂的外廓是方124歷史意義:相比十字拱(內外都得不到完整的構圖),拜占庭穹頂是覆蓋穹頂?shù)淖詈侠矸桨福瑥亩鴦?chuàng)造了穹頂統(tǒng)帥之下靈活多變的集中式形式。古羅馬匠師沒有解決的問題終于被解決了,對后世歐洲紀念性建筑的影響很大。歷史意義:1252.教堂:格局為巴西利卡、集中式和希臘十字式。前期教堂華麗宏大,中期占地少,向高發(fā)展,穹隆小而飽滿鼓座升高。俄羅斯的教堂風格接近拜占庭,但穹頂渾圓飽滿,形成蔥頭頂,后來又發(fā)展了來自民族傳統(tǒng)的帳篷頂。2.教堂:126早期基督教建筑

基督教產(chǎn)生于公元一世紀的中東地區(qū),時值羅馬帝國盛期,基督教尚無合法地位。公元四世紀初,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宣布它為“國教”,此后,各地開始興建教堂。羅馬帝國在4世紀時進入了基督教時代。這一時期的建筑和西方其它文化現(xiàn)象一樣,處于停頓時期。因為當時的基督徒認為基督隨時可能重新降臨,天國的門就要打開了。這樣,塵世間的東西就沒有必要太在乎。不過有一種建筑,雖然最早出現(xiàn)在基督教時代之前,一直沒有什么影響,這時卻嶄露頭角。這就是“巴西利卡式”(Basilica)。

早期基督教堂從古羅馬的“巴西利卡”發(fā)展而來,故被稱為“巴西利卡式”教堂。早期基督教建筑基督教產(chǎn)生于公元一世紀的中東地區(qū),時127早期基督教建筑

廳堂的主體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內部由兩排柱子縱分為三部分。中間的部分寬而且高,叫中廳(Nave)。兩翼的部分窄而且矮,叫側廊(Aisle)。所以廳堂的橫截面就呈“山”字形。在大廳的兩頭或者一頭,有一個半圓形的龕(Apse)。廳堂在基督教時代之前主要是用作法庭、市場或者會場,龕就是安置法官或者會議主持人的座位的地方。和萬神廟以及浴場不同,廳堂里面沒有造價昂貴的穹窿或者精巧的十字拱,而是采用了簡單的梁柱結構――標準的科林斯式柱加木屋頂。應該說廳堂在那時是不算是高檔次建筑。早期基督教建筑廳堂的主體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128

也許正是因為其普通,后來的基督徒可以比較方便地得到它們,而其內部寬敞的空間又正好符合他們聚眾傳教的需要,所以最早的基督教堂就是直接在廳堂的基礎上改建而來的。

于是原來法官坐的地方現(xiàn)在成了主教的位子。從此廳堂的型制也就部分地決定了后世所有教堂的型制。后世教堂的中廳――有一排排長椅讓信徒們在一起聽道、祈禱的地方,兩側總是各有一排撐起整個大廳的柱子,柱子再往外就是窄而低的側廊。這樣的布局明顯是受廳堂的影響所致。也許正是因為其普通,后來的基督徒可以比較方129由廳堂改建或者模仿廳堂的早期教堂被稱為廳堂式教堂由廳堂改建或者模仿廳堂的早期教堂被稱為廳堂式教堂130

由廳堂改建或者模仿廳堂的早期教堂被稱為廳堂式教堂。比較有名的如建于公元4世紀的老StPeter教堂,羅馬主教(這個職位后來升格為教皇)的御座所在地、天主教信仰的中心梵蒂岡圣彼得老教堂(333年)為巴西利卡式,入口朝東,前有內院進深60米,室內四行柱子把空間縱分為五個部分,中廳高而寬,兩側側廊低而窄,末端有一半圓形神壇。15世紀被拆除后建造了現(xiàn)在的圣彼得大教堂。由廳堂改建或者模仿廳堂的早期教堂被稱為廳堂式教堂。131圣誕大教堂現(xiàn)在還存在的廳堂式教堂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應該是在巴勒斯坦的耶穌降生處原址上,由最早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onstantine)皇帝建造的圣誕大教堂(NativityChurch,建于330AD,下圖)。內部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圖拉真的廳堂。2001年,由于一次震驚世界的劫持人質事件,這座古老的建筑還經(jīng)歷了一次宗教戰(zhàn)爭式的考驗。圣誕大教堂現(xiàn)在還存在的廳堂式教堂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應該是在132典型的“山”字形截面是廳堂式教堂的標志,也是后世一大批教堂的榜樣,包括國內最有名的"遠東第一堂"之稱的上海佘山大教堂。典型的“山”字形截面是廳堂式教133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134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135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1361、教堂型制的演變羅馬帝國末期,東羅馬和西羅馬一樣,流行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堂。君士坦丁堡斯蒂迪烏斯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式教堂

1、教堂型制的演變羅馬帝國末期,東羅馬和西羅馬一樣,流行巴西137教堂型制的演變

羅馬帝國末期,東羅馬和西羅馬一樣,流行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堂。塞薩洛尼卡圣德米特里烏斯教堂教堂型制的演變138教堂型制的演變—另外,按照當?shù)貍鹘y(tǒng),為一些宗教圣徒建造集中式的紀念物,大多用拱頂,規(guī)模不大。集中式教堂

教堂型制的演變—另外,按照當?shù)貍鹘y(tǒng),為一些宗教圣徒建造集中式1395-6世紀,由于東正教不象天主教那樣重視圣壇上的神秘儀式,而宣揚信徒之間的親密一致,集中式型制的教堂增多。這時期,拜占庭帝國的文化中古典因素還很強,很快發(fā)現(xiàn)了集中式建筑物的宏偉的紀念性。于是在流行正教的東歐,教堂的基本型制都是集中式的。布斯拉大教堂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140集中式教堂的布局不像巴西利卡式那樣主要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而是一個圓形大廳。中央部分是一個大的穹窿,周圍是一圈回廊。最早的集中式教堂已不存?,F(xiàn)存最著名的實例在羅馬,是13世紀在君士坦丁女兒的墓上改建的圣·康斯坦齊亞教堂(StConstanza)教堂(穹窿已被屋頂蓋?。?。早期的教堂有一些不是為了聚眾講道,而是為了瞻仰圣徒的遺物而建。這種教堂大多采用這樣的集中式布局。主要用作墳墓上的紀念堂和洗禮堂。集中式教堂的布局不像巴西利卡式那樣主要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而141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142圣·康斯坦齊亞教堂(St.Constanza),現(xiàn)存最有名的集中式教堂。該教堂時13世紀在君士坦丁女兒的墓上改建的,其內部用12對柱子支撐著一個跨度為12米的穹窿圣·康斯坦齊亞教堂(St.Constanza),現(xiàn)存最有名的143圣康斯坦齊亞大教堂(S.Costanza,350年)

圣康斯坦齊亞大教堂(S.Costanza,350年)144十字式教堂

十字式,顧名思義其布局不象集中式那樣是圓,而是一個十字,之所以采取這樣的布局可能和基督教對十字架的崇拜有關系。中央的大廳仍然以一個穹窿為主體,但大廳往四周各伸出一個矮矮的“翼廊”(Wing)。如果是在帝國東部,四個翼廊的大小是一樣的;如果是在帝國西部,則有一個翼廊長一些。后世分別稱之為"希臘十字"和"拉丁十字"。

意大利北部圣維塔雷教堂(BasilicaofSanVitale)

十字式教堂十字式,顧名思義其布局不象集意大利北部圣維塔145圣維塔雷教堂(BasilicaofSanVitale),歐洲現(xiàn)存最早的十字式教堂,內部前后進深約12米,左右寬度約10米。平面十字交叉上有穹窿,外蓋四坡瓦頂;四翼的筒形拱頂外蓋兩坡瓦頂。圣維塔雷教堂(BasilicaofSanVitale)146拉丁十字式教堂

古羅馬晚期,基督教公開以后,依照傳統(tǒng)的巴西利卡的樣子建造教堂。隨著宗教儀式日趨復雜,圣品的日益增加,就在祭壇前增建一道橫向的空間,較大的教堂也分中廳和側廊,形成了一個十字形的平面,豎道比橫道長得多,叫做拉丁十字式。

比薩教堂拉丁十字式教堂古羅馬晚期,基督教公開以后,依147希臘十字式教堂

這種教堂是拜占廷教堂的一般形式,中間的穹頂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它的內部在中央穹頂?shù)慕y(tǒng)治下,形成了集中式的紀念性空間,東面有3間華麗的圣堂希臘十字式教堂這種教堂是拜占廷教堂的一般形148拉丁十字式教堂與希臘十字式教堂的差異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東西方向平面及空間較南北方向長得多的教堂。(大廳比圣壇、祭壇長得多,象征耶穌受難)希臘十字式教堂平面:東西方向平面及空間基本等于南北方向的教堂。(中央穹頂和四面筒形拱組成的等臂十字平面)中央穹頂4面用4個小穹頂來平衡中央穹頂?shù)牡膫韧屏?--一簇五個穹頂----穹頂組合單元(串聯(lián)覆蓋街道)建筑的根本性大變化是結構和材料的大變化為條件的,藝術風格結合結構技術是一個體系健康成熟的主要標志拉丁十字式教堂與希臘十字式教堂的差異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中央149表面裝飾:建筑的內外部均做大面積裝飾、墻面(平整)貼彩色大理石板,拱券和穹頂(弧形)用彩色玻璃鑲嵌畫和粉畫一般為幾何形圖案或程式化的植物玻璃馬賽克:藍色和金箔作底、角度傾斜且間隙較小、明滅閃爍但色彩輝煌粉畫:墻面做畫、半干半濕、時間持久、快捷圓熟石雕:幾何圖案或程式化植物柱頭:倒方錐臺或自上而下由方變圓的幾何形體外立面:兩種顏色的磚交替砌成水平條紋、雕刻較少三、拜占庭建筑裝飾藝術表面裝飾:三、拜占庭建筑裝飾藝術150裝飾藝術——玻璃馬賽克

拜占庭時期建筑的特點,除了對穹窿的偏愛之外,就是馬賽克(Mosaic)技術的大量使用。這種用涂有色彩的小陶瓷片來拼組圖案的方法在羅馬帝國初期就已經(jīng)很盛行了。著名的龐貝城就出土了不少。但是把馬賽克大量地用在教堂內部的裝飾上是拜占庭時期的特色。耶穌、天使、圣徒等等的像都是如下頁圖那樣拼組出來的。后世的教堂雖然已沒有這樣的習慣,但許多教堂的窗戶仍在用不同顏色的玻璃拼出一些圖案或者人像來,這是馬賽克技術的遺風。裝飾藝術——玻璃馬賽克拜占庭時期建筑的特點,除151查士丁尼一世和君士坦丁一世

伴在聖母和聖嬰兩側

查士丁尼一世和君士坦丁一世

伴在聖母和聖嬰兩側查士丁尼一世和君士坦丁一世

伴在聖母和聖嬰兩側查士丁尼一世152查士丁尼皇帝帖金箔的小玻璃塊,稍作傾斜,造成明滅閃爍的效果,統(tǒng)一在金黃色的色調中,格外明亮輝煌。間隙寬,砌筑感強查士丁尼皇帝帖金箔的小玻璃塊,153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154圣索非亞大教堂局部圣索非亞大教堂局部155圣索非亞大教堂側廳圣索非亞大教堂側廳156圣索非亞大教堂頂棚圣索非亞大教堂頂棚157色彩絢麗,畫面注重對稱構圖,人物形象古板嚴肅,缺少運動感和生命感。色彩絢麗,畫面注重對稱構圖,人物形象古板嚴肅,缺少運動感和生158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159圣索非亞大教堂劵拱圣索非亞大教堂劵拱160石雕保持原來的幾何形狀,而用鏤空和三角形截面的凹槽來形成圖案。雕刻裝飾多用于發(fā)券、拱腳、穹頂?shù)啄_、檐口等,題材以幾何圖案或程式化的植物為主。石雕161圣索非亞大教堂柱式圣索非亞大教堂柱式162圣索非亞大教堂柱頭圣索非亞大教堂柱頭163四、圣索菲亞大教堂相應的集中式建筑型制——以圓穹頂為整座建筑的構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部件,周圍又常常有序地設置一些與之協(xié)調的小建筑部件。四、圣索菲亞大教堂164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圣索菲亞大教堂圣索菲亞大教堂:(532—537年)

東正教中心教堂,用來舉行重要議典的場所,拜占庭帝國極盛時期的紀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內部空間:集中式的復合延展空間、空間組合的重大進步內殿東西長77米、南北寬71.7米、連廊總長100米穹頂直徑32.6米、高15米;40個肋窗、中心距地55米高主要特色:結構體系—關系明確、層次井然內部空間—曲折多變、集中統(tǒng)一裝飾效果—色彩絢麗、燦爛奪目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圣索菲亞大教堂圣索菲亞大教堂:(5165代表實例

君斯坦丁堡的圣索菲亞(SantaSophia)大教堂。15世紀后土耳其人改為禮拜寺,加建邦克樓。代表實例

君斯坦丁堡的圣索菲亞(SantaSop166圣索菲亞大教堂(AD.532~537年)

拜占庭盛期的作品。結構系統(tǒng)復雜又明確,產(chǎn)生豐富多變的內部空間。中央大穹頂離地55米,突出中央的主體地位,二層柱廊尺度縮小,反襯空間的宏偉高大。內部的大理石、馬賽克、玻璃鑲嵌畫裝飾,色彩絢麗。建筑的外觀相對質樸,對集中式的外形缺少整體的藝術處理,后被改為清真寺,在四角加上高高的邦克樓,使整體性加強。圣索菲亞大教堂對中世紀的建筑裝飾影響很大。圣索菲亞大教堂(AD.532~537年)拜占庭盛167圣索非亞大教堂鳥瞰圣索非亞大教堂鳥瞰168圣索非亞大教堂正立面圣索非亞大教堂正立面169圣索非亞大教堂背立面圣索非亞大教堂背立面170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171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172結構體系結構體系173結構體系結構體系174走廊側廊王室專用廂席祭壇中殿王室專用門走廊側廊王室專用廂席祭壇中殿王室專用門175結構體系結構體系176設計:小亞細亞人,安提莫斯(Anthemius)和伊索多拉斯(Isidorus).建于公元532-537年。

中央大穹窿直徑32.6m,穹頂離地54.8m.通過帆拱支撐在四個大柱墩上設計:小亞細亞人,中央大穹窿直徑32.6m,穹頂離地177剖面剖面178內部空間內部空間179圣索菲亞教堂內景圣索菲亞教堂內景180從圣索非亞大教堂側廳看主廳從圣索非亞大教堂側廳看主廳181圣索非亞大教堂劵拱和柱式圣索非亞大教堂劵拱和柱式182

圣索非亞大教堂的柱子大多是綠色的,少數(shù)深紅色,柱頭一律是白色大理石,鑲著金箔。柱頭、柱礎、柱身的交界線都是包金的銅箍。圣索非亞大教堂的柱子大多是綠色的,少數(shù)深紅色,柱183

中央大穹頂?shù)撞棵芘乓蝗?0個窗洞,光線射入,使穹頂宛如懸浮空中。中央大穹頂?shù)撞棵芘乓蝗?0個窗洞,光線射入,使184六世紀以前的鑲嵌畫底色為藍色,以后以貼金箔的小玻璃塊鑲成底色,色彩更加輝煌。六世紀以前的鑲嵌畫底色為藍185第六七章拜占庭的建筑課件186圣索菲亞大教堂成就A.結構體系結構明確、關系井然有序的穹頂、帆拱、券拱結合體系。B.內部空間既集中統(tǒng)一,又曲折多變。不同大小,不同層次的發(fā)券。C.色彩效果燦爛奪目的色彩,墻、墩用大理石貼面,穹頂、拱頂用玻璃馬賽克裝飾。圣索菲亞大教堂藝術缺憾A.穹頂沒有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B.外型雜亂臃腫(早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