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物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 課件_第1頁
2023年初中物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 課件_第2頁
2023年初中物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 課件_第3頁
2023年初中物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 課件_第4頁
2023年初中物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曾湘詠株洲教育科學研究院ZHUZHOUEDUCATIONINSTITUTE解讀信譽事物底層本質問題解決路徑教育底層本質解決方法前言——課程的底層邏輯事物固有的根本屬性用人類積累的把同化為本質本質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質是什么?為什么?文明成果自然人社會人教化教育前言——課程的底層邏輯12自然人社會人文明成果教化載體課程前言——課程的底層邏輯功能內容結構實施評價管理課程是教育的施工藍圖;是對教育的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的規(guī)劃和設計;是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而規(guī)定的學科及它的目的、內容、范圍與進程的總和。前言——課程的底層邏輯歷史政治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數(shù)學信息技術語文地理吳劉光明學科前言——課程的底層邏輯吳劉光明科學既是價值觀也是方法論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12自然人社會人價值觀教化

方法論理解信奉前言——課程的底層邏輯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yǎng)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具備適應終生發(fā)展和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培養(yǎng)適應于終生發(fā)展和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升級升級內容不斷豐富視野不斷拓展具體化豐富課程價值前言——課程的底層邏輯吳劉光明

目錄

(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一、課程性質二、課程基本理念三、課程設計思路第二部分課程目標第三部分課程內容一、科學探究二、科學內容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二、評價建議三、教材編寫建議四、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建議附錄一、學生必做實驗二、行為動詞說明三、科學探究實例

目錄(2022年版)一、課程性質二、課程理念三、課程目標(一)核心素養(yǎng)內涵(二)目標要求四、課程內容

(一)

物質

(二)

運動與相互作用

(三)能量

(四)實驗探究

(五)跨學科實踐五、學業(yè)質量(一)學業(yè)質量內涵(二)學業(yè)質量描述六、課程實施(一)教學建議(二)評價建議(三)教材編寫建議(四)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五)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附錄跨學科實踐案例2011年版與2022年版目錄對比吳劉光明物理學是自然科學領域研究物質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guī)律的一門基礎學科。學科本質學科特色學科價值物理學通過科學觀察、實驗探究、推理計算等方式,形成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從古代的自然哲學,到近代的相對論、量子論等,物理學引領著人類對自然奧秘的探索,深化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物理學對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推動了材料、能源、環(huán)境和信息等領域的科學技術進步,促進了人類生產(chǎn)生活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價值觀等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一、課程性質學科地位吳劉光明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課程,與小學科學和高中物理課程相銜接,與化學、生物學等課程相關聯(lián),具有基礎性、實踐性等特點。課程性質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旨在促進人類科學事業(yè)的傳承與社會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從物理學視角認識自然、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引導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養(yǎng)成科學思維習慣,進而學會學習;引領學生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形成科學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加接班人奠定基礎。課程目標一、課程性質吳劉光明二、課程理念2022版1.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2.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3.以主題為線索,構建課程結構4.注重科學探究,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5.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2011版1.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2.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3.注重學科滲透,關注科技發(fā)展4.倡導物理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5.注重評價改革導向,促進學生發(fā)展目標內容結構實施評價價值能力品格核心素養(yǎng)結構縮短時空駕駛技術安全意識四個科目三、課程目標——核心素養(yǎng)內涵提

綱科學本質科學態(tài)度社會責任感問題證據(jù)解釋交流建構模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chuàng)新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

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態(tài)度責任三、課程目標——核心素養(yǎng)內涵吳劉光明1.認識物質的形態(tài)、屬性及結構,認識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認識機械能、內能、電磁能及能量的轉化與守恒;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lián)系起來,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物理概念)(株洲21.2)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中,用水銀溫度計測量水溫。水溫升高時,溫度計內有關水銀的物理量,減小的是A.質量 B.體積 C.密度 D.原子數(shù)

1.45/0.72(株洲21.18)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登陸火星表面,標志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已知火星質量約為地球的,體積約為地球的

,則A.巡視器登陸火星后質量不變B.巡視器登陸火星后質量變小C.火星的密度約為地球的D.火星的密度約為地球的1.88/0.63吳劉光明1.認識物質的形態(tài)、屬性及結構,認識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認識機械能、內能、電磁能及能量的轉化與守恒;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lián)系起來,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物理概念)(株洲21.1)快速行駛的汽車如果發(fā)生劇烈碰撞,車身很快停止運動,安全氣囊被彈出并瞬間充滿氣體,如圖所示。安全氣囊的作用之一是增大

A.司機的動能B.司機的慣性C.司機受到的壓強D.司機的受力面積1.68/0.84(株洲21.3)如圖,我國一艘第三代093B型攻擊核潛艇在一次軍事演習中,停在水面下200m處,后根據(jù)演習指令,下潛至300m處懸停,在此過程中A.只需向水艙內充水B.只需水艙向外排水C.需先水艙向外排水,后向水艙內充水D.需先向水艙內充水,后水艙向外排水1.02/0.511.認識物質的形態(tài)、屬性及結構,認識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認識機械能、內能、電磁能及能量的轉化與守恒;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lián)系起來,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吳劉光明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物理概念)(株洲21.16)用筷子和濕碎布做一個活塞,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個“哨子”,吹哨時A.空氣柱振動發(fā)聲B.上下推拉活塞,音調發(fā)生改變C.改變吹哨的力度,音調發(fā)生改變D.換不同的人吹哨,音色發(fā)生改變2.2/0.73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的重要標志是大規(guī)模使用電能。電能無法從自然界直接獲取,它通常通過發(fā)電機由其他形式的能轉化而來,最終通過各種用電器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電能的生產(chǎn)、輸送和利用,極大地促進了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據(jù)此完成8~11題。(株洲21.8)物理學家法拉第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發(fā)電機,其工作原理是A.電生磁 B.磁生電C.電流的熱效應D.磁場對電流的作用1.61/0.8吳劉光明1.認識物質的形態(tài)、屬性及結構,認識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認識機械能、內能、電磁能及能量的轉換與守恒;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lián)系起來,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物理概念)(株洲21.14)身高1.9m、體重80kg的運動員,在一次撐桿跳訓練中的成績是5m,則他克服重力做的功最接近(運動員起跳前重心高約1m)A.1600JB.2400JC.3200JD.4000J1.12/0.56(株洲21.10)右圖為遠距離輸電示意圖,I為輸電電流,r為輸電線總電阻,U為用戶端的電壓,則因輸電線發(fā)熱而損耗的電能為(t為通電時間)A.B.C.D.0.85/0.43吳劉光明1.認識物質的形態(tài)、屬性及結構,認識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認識機械能、內能、電磁能及能量的轉換與守恒;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lián)系起來,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現(xiàn)象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和能量觀念。(株洲21.15)目前,男子撐桿跳世界紀錄(6.18m)比跳高世界紀錄(2.45m)高很多,從能量的角度分析,原因之一是在“舉腿引體”過程中A.利用了人體的慣性 B.人體的重力勢能轉化為了動能C.人體的化學能轉化為了重力勢能D.人體的動能轉化為了撐桿的彈性勢能0.24/0.12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物理概念)吳劉光明2.會用所學模型分析常見的物理問題;能對相關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有利用證據(jù)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的意識,能使用簡單和直接的證據(jù)表達自己的觀點,具有初步的科學論證能力;能獨立思考,對相關信息、方案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具有質疑創(chuàng)新的意識。

撐桿跳是使用撐桿做一系列動作使人體越過一定高度的田徑項目,它可依次分解為下圖所示幾個連續(xù)的過程。據(jù)此完成12~15題。(株洲21.12)如圖,運動員手握撐桿保持靜止時,兩只手在

P、Q兩處對撐桿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應是(O為撐桿重心)A.都向上B.都向下C.P處向上

Q處向下D.P處向下

Q處向上0.96/0.48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科學思維)吳劉光明2.會用所學模型分析常見的物理問題;能對相關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有利用證據(jù)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的意識,能使用簡單和直接的證據(jù)表達自己的觀點,具有初步的科學論證能力;能獨立思考,對相關信息、方案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具有質疑創(chuàng)新的意識。(株洲21.20)中歐班列在歐亞大陸開辟了“生命之路”,為國際抗疫貢獻了中國力量。如圖,某運送防疫物資的班列由30節(jié)車廂組成,列車在車頭牽引下沿平直軌道勻速行駛時,車頭對第1節(jié)車廂的牽引力為F。若每節(jié)車廂所受阻力(摩擦阻力和空氣阻力的統(tǒng)稱)

均相等,則A.每節(jié)車廂所受阻力為

FB.每節(jié)車廂所受阻力為C.第29節(jié)車廂受到的牽引力為D.第29節(jié)車廂受到的牽引力為0.96/0.32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科學思維)吳劉光明2.會用所學模型分析常見的物理問題;能對相關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有利用證據(jù)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的意識,能使用簡單和直接的證據(jù)表達自己的觀點,具有初步的科學論證能力;能獨立思考,對相關信息、方案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具有質疑創(chuàng)新的意識。ABCD(株洲21.6)泡泡懸浮在空中時,能正確表示其受力分析的圖是1.08/0.54“吹泡泡”新玩法:①制備一定量的泡泡液;②將一張錫箔紙卷起并包住一根中空玻璃管;③用條狀氣球與一塊毛皮摩擦后接觸錫箔紙;④通過玻璃管吹出一個泡泡(錫箔紙使泡泡與氣球帶同種電荷),并在下方用氣球“接住”泡泡,使其能懸浮在空中,且通過氣球可以控制泡泡的升降,如圖所示。據(jù)此完成4~7題。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科學思維)吳劉光明2.會用所學模型分析常見的物理問題;能對相關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有利用證據(jù)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的意識,能使用簡單和直接的證據(jù)表達自己的觀點,具有初步的科學論證能力;能獨立思考,對相關信息、方案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具有質疑創(chuàng)新的意識。(株洲21.7)氣球能控制泡泡的升降,說明泡泡與氣球兩者所帶電荷間的A.斥力隨距離的減小而增大,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B.斥力隨距離的減小而減小,隨距離的增大而增大C.引力隨距離的減小而增大,隨距離的增大而減小D.引力隨距離的減小而減小,隨距離的增大而增大1.41/0.7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科學思維)吳劉光明3.有科學探究的意識,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能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案,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會通過實踐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具有獲取證據(jù)的能力;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初步具有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解釋的能力;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能自我反思和聽取他人意見,具有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科學探究)(株洲21.23)如圖a所示,真空環(huán)境下,在側壁有刻度、底部封閉的透明玻璃管中,放入規(guī)格相同的兩塊柱形磁鐵,組成一個磁懸浮系統(tǒng)。在上方磁鐵上依次疊放與柱形磁鐵規(guī)格相同的鋁柱體,平衡時分別如圖b、c、d所示,此時磁鐵間的斥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懸浮體的重力。利用這個磁懸浮系統(tǒng)可探究的物理問題是

。(不計摩擦)1.11/0.2773.有科學探究的意識,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能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案,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會通過實踐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具有獲取證據(jù)的能力;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初步具有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解釋的能力;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能自我反思和聽取他人意見,具有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吳劉光明(株洲21.22)圖為某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木塊在水平固定木板上勻速滑動時所受摩擦力的情景。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

N,實驗操作中的錯誤是

。改正錯誤后,通過增減木塊上鉤碼的個數(shù),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填“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或“壓力”)的關系。4.63/0.772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科學探究)3.有科學探究的意識,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形成猜想與假設,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能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案,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會通過實踐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具有獲取證據(jù)的能力;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初步具有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解釋的能力;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能自我反思和聽取他人意見,具有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吳劉光明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科學探究)(株洲21.21)

吳劉光明4.初步認識科學本質,體會物理學對人類認識深化及社會發(fā)展的推動作用;親近自然,崇尚科學,樂于思考與實踐,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分析失敗的原因,體驗戰(zhàn)勝困難、解決問題的喜悅,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善于跟他人分享與合作,不迷信權威,敢于提出并堅持基于證據(jù)的個人見解,勇于放棄或修正不正確的觀點;能關注科學技術對自然環(huán)境、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遵守科學倫理,有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意識,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作出貢獻,具有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汽車安全氣囊的作用我國第三代093B型攻擊性核潛艇下潛的基本原理撐桿跳中的物理問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著陸巡視器塑料袋野外取水原理中歐班列為國際抗疫貢獻中國力量科學本質科學態(tài)度社會責任三、課程目標——目標要求(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吳劉光明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一級主題(5個)二級主題(18個)三級主題(89個)物質1.1物質的形態(tài)和變化(4)1.2物質的屬性(4)1.3物質的結構和物質世界的尺度(4)1.1.1能描述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三種物質的……1.1.2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用常見溫度計……1.1.3經(jīng)歷物態(tài)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1.1.4能運用物態(tài)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中……運動與相互作用2.1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3)2.2機械運動和力(9)2.3聲和光(6)2.4電和磁(6)2.2.1會選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長度和時間……2.2.2能用速度描述物態(tài)運動的快慢……2.2.3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重力、彈力……2.2.4能用示意圖描述力,會測量力的大小……2.2.5通過實驗和科學推理,認識牛頓第一定律……能量3.1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3)3.2機械能(4)3.3內能(3)3.4電磁能(7)3.5能量守恒(3)3.6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3)………………………………………………………………實驗探究4.1測量類學生必做實驗(9)4.2探究類學生必做實驗(12)………….…………跨學科實踐5.1物理學與日常生活(3)5.2物理學與工程實踐(3)5.3物理學與社會發(fā)展(3)………………………………

1.總的結構整個課程由5個一級主題、18個二級主題和89個三級主題組成。課程內容的結構具有“分級呈現(xiàn),層層遞進;相互關聯(lián),各有側重”的特點。

2.各級結構(1)一級主題結構每個一級主題下面有三塊內容:“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教學提示”。在“內容要求”中,呈現(xiàn)二級和三級主題。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一)物質【內容要求】

1.1物質的形態(tài)和變化……1.2物質的屬性……1.3物質的結構和物質世界的尺度……【學業(yè)要求】

……【教學提示】

(1)教學策略建議……(2)情境素材建議……一級主題一級主題一級主題

2.各級結構(2)二級主題結構二級主題下面有三級主題。有的三級主題后面用“例”做了解釋。每個二級主題下都有活動建議。例和活動建議只是建議,不是剛性要求。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內容要求】

1.1物質的形態(tài)和變化1.1.1……1.1.2……1.1.3經(jīng)歷物態(tài)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xiàn)象。能運用物態(tài)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

例1能運用物態(tài)變化知識,說明冰熔化、水沸騰等現(xiàn)象。例2了解我國古代的鑄造技術,并嘗試運用物態(tài)變化知識進行解釋。1.1.4……活動建議:(1)調查學?;蚣彝サ挠盟闆r,設計一個用于學?;蚣彝サ墓?jié)水方案。(2)調查當?shù)厮Y源的利用和保護狀況,并對當?shù)厮Y源的利用和保護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是剛性要求

3.“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主題的主要變化

(1)原“1.4新材料及其應用”的內容移到跨學科實踐主題中;(2)原能量主題中關于“能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相關內容移到跨學科實踐主題中;(3)增加“了解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內容要求;(4)把“探究并了解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改為“了解靜電現(xiàn)象。了解生產(chǎn)生活中關于靜電防止和利用的技術”;(5)在“能用速度描述物態(tài)運動的快慢”后面增加“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測量類學生必做實驗探究類學生必做實驗1.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2.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3.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4.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用表測量時間5.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6.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7.用電流表測量電流8.用電壓表測量電壓9.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電阻1.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2.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3.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4.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5.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6.探究光的反射定律7.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8.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9.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10.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chǎn)生感應電流的條件11.探究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12.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4.關于實驗探究:共21個實驗,其中測量類9個,探究類12個。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測量類學生必做實驗探究類學生必做實驗1.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2.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3.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4.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用表測量時間5.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6.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7.用電流表測量電流8.用電壓表測量電壓9.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電阻1.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2.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3.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4.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5.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6.探究光的反射定律7.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8.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9.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10.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chǎn)生感應電流的條件11.探究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12.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4.關于實驗探究:有13個與2011版完全相同,有8個不同。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2022版2011版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4.關于實驗探究:有13個與2011版完全相同,有8個不同。這8

個中

(1)有4個實驗在表述上略有區(qū)別;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4.關于實驗探究:有13個與2011版完全相同,有8個不同。這8

個中

(1)有4個實驗在表述上略有區(qū)別;(2)有3

個在實驗內容上有調整;2022版2011版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電阻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連接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4.關于實驗探究:有13個與2011版完全相同,有8個不同。這8

個中

(1)有4個實驗在表述上略有區(qū)別;(2)有3

個在實驗內容上有調整;(3)有1個實驗是新增加的?!疤骄恳后w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株洲21.22)圖為某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木塊在水平固定木板上勻速滑動時所受摩擦力的情景。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

N,實驗操作中的錯誤是

。改正錯誤后,通過增減木塊上鉤碼的個數(shù),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填“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或“壓力”)的關系。【測量類】4.63/0.772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探究類】(株洲21.24)利用該熱敏電阻制作火災報警器,其電路的一部分如圖丙所示。E為10V的電源;當R2兩端的輸出電壓達到或超過6V時,便觸發(fā)報警器(未畫出)報警。若要求開始報警時環(huán)境溫度為50℃,則

(填“R1”或“R2”)是熱敏電阻,另一定值電阻的阻值為

kΩ。0.9/0.45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株洲21.23)如圖a所示,真空環(huán)境下,在側壁有刻度、底部封閉的透明玻璃管中,放入規(guī)格相同的兩塊柱形磁鐵,組成一個磁懸浮系統(tǒng)。在上方磁鐵上依次疊放與柱形磁鐵規(guī)格相同的鋁柱體,平衡時分別如圖b、c、d所示,此時磁鐵間的斥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懸浮體的重力。利用這個磁懸浮系統(tǒng)可探究的物理問題是

。(不計摩擦)1.11/0.277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探究類】5.關于跨學科實踐

(1)設置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目的①跨學科實踐主題的課時約占總課時的10%;②設置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目的,是通過這10%的課程內容,示范性地在主題下、任務下開展教學活動,結合學生能感悟的現(xiàn)實問題學習物理知識,滲透核心素養(yǎng)目標,而不是以知識點為中心,講知識、記知識、套知識、練知識。以這10%的示范性教學,撬動另外90%課程內容的改革,達到整個教學的優(yōu)化。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5.關于跨學科實踐

(1)設置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目的(2)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特點①凝練了二級主題和三級主題,形成內容要求結構;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跨學科實踐物理學與日常生活5.1.1.能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與物理有關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5.1.2.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踐行安全與健康生活。5.1.3.能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和規(guī)范個人行為,踐行低碳生活,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意識。物理學與工程實踐5.2.1.了解我國古代的技術應用案例,體會我國古代科技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促進作用。5.2.2.調查物理學應用于工程技術的案例,體會物理學對工程技術發(fā)展的促進作用。5.2.3.了解物理學在信息技術中的應用。物理學與社會發(fā)展5.3.1.結合實例,嘗試分析能源的開發(fā)利用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5.3.2.結合實例,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點及其應用。了解新材料的研發(fā)與應用對社會發(fā)展

的影響。5.3.3.了解我國科技發(fā)展的成就,增強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5.關于跨學科實踐

(1)設置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目的(2)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特點①凝練了二級主題和三級主題,形成內容要求結構;②把原知識內容主題的有些要求移到跨學科實踐中;原“1.4新材料及其應用”二級主題內容全部移至“物理學與社會發(fā)展”中;原“3.6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二級主題部分內容移至“物理學與社會發(fā)展”中。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5.關于跨學科實踐

(1)設置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目的(2)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特點(3)跨學科實踐教學中需要處理的幾個問題①如何體現(xiàn)教學特點?有引領:在跨學科實踐“內容要求”引領下設計教學;有議題:有一個跨學科實踐的議題,解決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有價

值的真實問題;有任務:把學習活動分解為若干明確的任務;可以是學習新知

識的,也可以是根據(jù)知識解決問題的;有物化:最終要有事物或文本成果,如裝置、模型、方案、調

查報告等。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5.關于跨學科實踐

(1)設置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目的(2)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特點(3)跨學科實踐教學中需要處理的幾個問題①如何體現(xiàn)教學特點?所謂“跨學科”,是指跨出本學科的知識視野,把物理學科的知識與日常生活、工程實踐和社會發(fā)展等主題結合起來,綜合分析和具體解決現(xiàn)實的真實問題,這是物理課程跨學科實踐的主要內容。②既然是“跨學科”,為什么還要立足本學科?要實現(xiàn)物理學與上述主題的結合,就需要掌握所學的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和物理方法,故應立足于物理學。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5.關于跨學科實踐

(1)設置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目的(2)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特點(3)跨學科實踐教學中需要處理的幾個問題①如何體現(xiàn)教學特點?②既然是“跨學科”,為什么還要立足本學科?在減負方面,應使跨學科實踐成為物理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原課程基礎上新增內容。故,它既有所學知識的應用,也有新知識的建構;應與其他主題一體化設計,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穿插在其他主題中進行。③怎樣體現(xiàn)減負增效原則?在增效方面,應利用跨學科實踐的教學內容、方式的優(yōu)勢,把跨學科實踐中的教學經(jīng)驗,遷移至其他課程內容主題,增強整個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效果。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5.關于跨學科實踐

(1)設置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目的(2)跨學科實踐主題的特點(3)跨學科實踐教學中需要處理的幾個問題(4)跨學科實踐教學案例的分析①案例1:室內植物展臺的設計與制作——“跨學科實踐”案例之一的原先設計②案例2:人體中的杠桿——力求體現(xiàn)“跨學科實踐”教學的特點:有引領;有議題;有任務;有物化。(體現(xiàn)“10%的功能)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室內植物展臺的設計和制作【問題提出】在室內設計一個植物展臺,科學布局某些花草樹木,讓空氣富氧除毒、環(huán)境美觀優(yōu)雅、踐行綠色生活?!净顒幽康摹烤C合利用物理、生物學、化學、信息技術及藝術等知識,學會用物理和跨學科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實踐與創(chuàng)新、合作與交流能力;養(yǎng)成熱愛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活動方案】按照富氧除毒、美觀優(yōu)雅等要求,合理選擇若干花草和樹木品種,例如:凈化空氣(吸收甲醛):蘆薈、吊蘭、龜背竹、虎尾蘭等;富氧功能(晚上放氧):長壽花、紅豆杉、巴西龍骨等;清新空氣(釋放香精油和負離子):茉莉、月季、夜來香等。組成一個植物群置于展臺上,為此,對展臺的結構和各植物的擺放進行力學設計和美術設計,制作立體布局、結實耐用、抗?jié)穹栏?、物美價廉的展臺。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室內植物展臺的設計和制作【實施過程】(1)展臺的設計了解各種觀賞性植物在富氧和除毒兩方面的特性,根據(jù)室內條件,優(yōu)選具有相應功能的合適植物品種;將各種植物的外觀圖片按比例裁剪后粘貼在繪制展臺結構的文檔上,并在文檔中調整植物擺放位置,應用信息技術完成對植物展臺的美術設計;根據(jù)主題和植物的重量、重心位置,同時考慮光照、空氣流通等因素對水分蒸發(fā)的影響以及化學防腐,設計主題的形狀、材質及結構框架。(2)展臺的制作根據(jù)主題設計方案,選擇制作主題的材料,估算展臺底腳對地板的壓強,在臺腳底部增添減小壓強、增大摩擦的附加裝置,利用基本的工具完成展臺的制作,針對所載植物對展臺的化學腐蝕作用,采取簡單、實用的防腐措施。制作完成后,依設計方案把各類植物擺放在展臺上,并按現(xiàn)場視覺效果進行調整。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室內植物展臺的設計和制作【實施過程】(3)作品的展示交流與評價采用表現(xiàn)性評價方式對作品進行評價。各小組把自己的作品拍攝成照片,并撰寫本小組《跨學科綜合實踐活動報告》,報告中需陳述活動過程,包括本活動克服了哪些困難、有哪些創(chuàng)造性活動,獲得了哪些收獲、有什么體會等,把照片和簡介做成小型展板在全班展示。每位同學對各展板所體現(xiàn)的科學態(tài)度、創(chuàng)造性、實用性和藝術性進行綜合評價,在評價中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人體中的杠桿【教學目標】通過人在活動或勞動中的體驗等建立杠桿的概念;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工作原理;了解人體結構,形成從物理學和生物學視角認識周圍事物的意識;嘗試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教學思路】選擇人在活動或勞動中的典型事例引入杠桿概念,讓學生體會生命現(xiàn)象中蘊含的物理知識。通過多種杠桿實例共同屬性的概括,抽象出它們的本質特征,建構杠桿的物理模型。學生提供科學探究活動,了解杠桿工作時的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之間的關系,認識生活中的“省力杠桿”和“省距離杠桿”,并據(jù)此研究人或動物的關節(jié)、骨、骨骼肌,從杠桿的視角分析它們的功能。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實施過程】(1)由實踐活動引入杠桿活動:在勞動中,同樣重的物體,用手提起體積更大的(物體重心離身體越遠)要更吃力一些,這是為什么?體會手臂關節(jié)和肌肉的活動。引入:用手提起重物,從生物學的視角,可以認為橈骨在肱二頭肌的牽引下繞著肘關節(jié)轉動(如圖);從物理學的視角來看,這可簡化為一種簡單機械模型。(2)構建杠桿概念創(chuàng)設多個生活中常見杠桿工作情境,概括它們的共同屬性,抽象出它們的本質,提煉出簡單機械中的杠桿模型。進一步學習杠桿的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等知識,了解它們在具體情境中的含義。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實施過程】(3)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完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學生實驗,歸納出杠桿的平衡條件。討論分析人體活動或勞動過程中的“省力杠桿”和“省距離杠桿?!保?)應用和拓展學生根據(jù)學習條件和興趣,選擇一些專題進行探究。例如,在人體結構和動作中的杠桿模型,家畜、鳥類或魚類動物的身體結構和動作中的杠桿模型,人在勞動過程中的杠桿模型,健康生活、安全生產(chǎn)中的杠桿模型等。根據(jù)個人的學習條件,把研究的對象做成標本或模型,體現(xiàn)人或動物身體結構中的杠桿。根據(jù)所研究的實例,寫一篇說明人或動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觀點的文章,文章中要用杠桿相關知識對所研究的實例進行具體分析。物化學習成果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物理學與日常生活(株洲21.26)某廠家生產(chǎn)的油汀取暖器有四種規(guī)格,每種規(guī)格都有兩根電熱絲、三個擋位和相同的電路圖,對應的功率如表所示。(1)“12片”的油汀取暖器3擋的功率為

W。(2)“11片”的油汀取暖器的空腔內灌有4kg的導熱油,導熱油的比熱容為2.1×103J/(kg·°C),可知油溫升高100°C吸收的熱量為

×105J。(3)“10片”的油汀取暖器在2擋正常工作時,其電熱絲的電阻為

Ω。(家庭電路電壓220V)2.18(4)右圖是“9片”的油汀取暖器的旋鈕式功率選擇開關。轉動旋鈕可以將左側相鄰兩個金屬觸點相連,同時與右側金屬板連通。已知圖中旋鈕處于位置M(金屬片連接b、c兩觸點)時對應的擋位是2,則位置H對應的擋位是

(填“1”或“3”)。5.22/0.652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2.71/0.27乙(株洲21.27)高仿真渦噴(指發(fā)動機類型)航模飛機(圖甲)的表演極具觀賞性。這種航模飛機需在跑道上加速滑行一段距離,獲得足夠的升力后才能起飛。已知航模飛機在起飛離地前,平直跑道對它的支持力

與滑行距離s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推力為300N,滑行中獲得的升力為

,式中比例系數(shù)

c=7.5N·s2/m2,v是航模飛機的滑行速度。g取10N/kg,根據(jù)圖像解答下列問題:(1)航模飛機的質量為

kg,起飛過程中發(fā)動機做的功為

J;1.74(2)航模飛機起飛離地時獲得的升力為

N,速度為

m/s;0.56(3)根據(jù)航模飛機在豎直方向的受力和圖乙的解析式,推導其滑行距離

s

與滑行速度

v

之間的關系式。0.41物理學與日常生活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株洲21.25)微型電動葫蘆常用于商場、倉庫等場合吊起較重的物品,工作時有單繩起吊和雙繩起吊兩種模式,如圖所示,部分工作參數(shù)見下表。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解答下列問題:2.56/0.512(1)與單繩起吊比較,雙繩起吊增加了一個

(填“定”或“動”)滑輪,重物提升速度為

m/min。(繩長和電機收繩速度恒定)1.24(2)電動葫蘆采用單繩起吊時,重物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時間為

min,此過程電機消耗的電能為

×104J。1.32(3)列舉起吊過程損耗的一種能量(或做的額外功)

。物理學與工程實踐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

(株洲21.28)給一電池充電,在電量從零直至充滿的過程中,電池電壓和充電電流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簡化后如圖所示。根據(jù)圖像解答下列問題:4.79/0.479(1)在該電池充電的過程中,充電功率的變化情況是先

;2.62(2)圖中虛線表示

(填“電壓”或“電流”)曲線,理由是電池剛充滿電時

。1.33(3)已知電池充電的前50min儲存的電能達到滿電時的50%,不計發(fā)熱損耗,試求該電池充滿電后儲存的電能。0.84物理學與社會發(fā)展四、課程內容與結構(2022版)五、學業(yè)質量(2022版)

1.學業(yè)質量內涵學業(yè)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的學業(yè)成就表現(xiàn),反映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業(yè)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yè)成就具體表現(xiàn)特征的整體描述,是學業(yè)水平考試的依據(jù),同時對學生學習活動、教師教學活動、教材編寫等具有指導作用。

2.學業(yè)質量描述初中物理學業(yè)質量描述的文本共四個自然段。不設小標題,依次描述核心素養(yǎng)“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個維度。每一段中,用分號來分開對各個要素的具體描述。

能認識物質的形態(tài)、屬性及結構,認識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認識機械能、內能、電磁能及能量的轉化與守恒,能掌握所學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事物,把所學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與實際情境聯(lián)系起來,解釋常見自然現(xiàn)象和解決常見物理問題,能綜合運用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分析和解決熟悉情境下的簡單物理問題,具有初步的物理觀念。物理觀念觀念形成觀念應用五、學業(yè)質量(2022版)科學思維模型建構科學推理在熟悉的情境中,會用所學模型分析常見的實際問題;在進行簡單的物理實驗和其他實踐活動中,能對活動中的信息進行歸納推理,得到物理結論,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能運用所學物理概念、規(guī)律進行簡單的演繹推理,得到結論;能依照證據(jù)形成自己的看法,具有利用證據(jù)進行論證的意識;在獲取信息時,有判斷證據(jù)可靠性和合理性的意識,能從物理學視角對生活中不合理的說法進行質疑并說出理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茖W論證質疑創(chuàng)新五、學業(yè)質量(2022版)科學探究問題證據(jù)能針對一些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并提出要探究的物理問題,能根據(jù)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作出猜想和假設;能針對提出的問題,運用控制變量法等制訂比較合理的科學探究方案,會正確使用學生必做實驗所涉及的實驗器材,并根據(jù)實驗方案進行規(guī)范、安全的實驗操作,會正確讀取和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能排除簡單的實驗故障;能根據(jù)實驗目的整理信息,會用簡單的圖像或表格描述信息,能通過信息比較或圖像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的特點,進行初步的因果判斷,形成結論并作出解釋;能表述物理問題,會用物理學術語、符號、圖表等描述探究過程,說明探究結果,撰寫簡單的科學探究報告。解釋交流五、學業(yè)質量(2022版)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科學本質科學態(tài)度能初步認識科學本質,體會物理學對人類認識深化及社會發(fā)展的推動作用;能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對物理學的興趣,具有嚴謹認真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既堅持原則,又能與他人合作;知道科學探索、技術應用及成果發(fā)表具有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初步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具有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責任感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社會責任五、學業(yè)質量(2022版)3.核心素養(yǎng)、目標要求、學業(yè)要求、學業(yè)質量的關系核心素養(yǎng)目標要求能量學業(yè)要求實驗探究學業(yè)要求跨學科實踐學業(yè)要求運動與相互作用學業(yè)要求物質學業(yè)要求學業(yè)質量五、學業(yè)質量(2022版)一、物理觀念核心素養(yǎng)

物理觀念是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于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內容的總體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與升華,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xiàn)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物理觀念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要素。目標要求

認識物質的形態(tài)、屬性及結構,認識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認識機械能、內能、電磁能及能量的轉化與守恒;能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lián)系起來,能從物理學視角觀察周圍事物,解釋有關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形成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學業(yè)要求1.物質能描述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的基本特征及在相互轉化過程中的特點,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溫度值,知道質量的含義,理解密度,能說出物質世界從宏觀到微觀的大致尺度;能根據(jù)這些知識解釋有關自然現(xiàn)象,嘗試運用這些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形成初步的物理觀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