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技術有哪些應用_第1頁
轉基因技術有哪些應用_第2頁
轉基因技術有哪些應用_第3頁
轉基因技術有哪些應用_第4頁
轉基因技術有哪些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轉基因技術有哪些應用第1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目錄一、轉基因的概述二、轉基因技術的應用三、轉基因技術的危害四、案例五、總結第2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什么是基因基因一詞來自希臘語,意思為“生”。是指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序列?;颍ㄟz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控制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蛲ㄟ^復制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使后代出現(xiàn)與親代相似的性狀。人類大約有幾萬個基因,儲存著生命孕育、生長、凋亡過程的全部信息,通過復制、表達、修復,完成生命繁衍、細胞分裂和蛋白質合成等重要生理過程。生物體的生、長、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xiàn)象都與基因有關。它也是決定人體健康的內在因素。一、轉基因的概述第3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1.DNA所帶信息的種類:(1)負責編碼蛋白質氨基酸序列的信息。

(2)負責基因活性的選擇性表達和調控的信息。A.負責編碼某些調控蛋白

B.負責基因表達的調控位點,即決定基因開啟或關閉(二)DNA的相關知識第4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2.DNA的組成

遺傳物質-----核酸

DNA:脫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第5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核苷酸的組成核苷酸磷酸戊糖核糖核苷脫氧核糖堿基嘌呤堿腺嘌呤(A)

鳥嘌呤(G)

嘧啶堿胞嘧啶(C)

尿嘧啶(U)

胸腺嘧啶(T)

第6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DNA與RNA的比較比較項目DNARNA全稱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分布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化學組成基本組成單位堿基五碳糖無機酸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腺嘌呤A、鳥嘌呤G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胞嘧啶C、尿嘧啶U脫氧核糖核糖磷酸磷酸空間結構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通常呈單鏈結構分類通常只有一類mRNA、tRNA、rRNA三類功能主要的遺傳物質,只要生物體內存在DNA,DNA就是遺傳物質嘧啶①生物體內若無DNA時,RNA是遺傳物質;若存在DNA時,RNA輔助DNA完成功能②少數RNA具有催化作用相同點:①化學組成成分中都有磷酸及堿基A、C、G②二者都是核酸,核酸中的堿基序列就是遺傳信息聯(lián)系:RNA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轉錄產生的,即RNA的遺傳信息來自DNA第7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5.三種RNA的比較mRNAtRNArRNA分布部位常與核糖體結合細胞質中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核糖體功能翻譯時作模板翻譯時作搬運氨基酸的工具翻譯時核糖體為場所結構單鏈單鏈,常有部分堿基配對形成三葉草結構單鏈共同點①都是轉錄產物②基本單位相同③都與翻譯過程有關第8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遺傳信息的轉錄1、概念: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2、場所:細胞核(主要)3、模板:DNA的一條鏈4、原料:4種游離的核糖核苷酸5、產物:RNA(主要是mRNA)第9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遺傳信息的翻譯1、概念: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2、場所:核糖體3、模板:mRNA4、原料:20種游離的氨基酸5、產物:蛋白質(或多肽鏈)7、配對原則:A-U,U-A,C-G,G-C6、運載工具:tRNA第10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RNA中四種堿基為:A、G、C、U堿基配對時只能是:A-U,C-GDNA中四種堿基為:A、G、C、T堿基配對時只能是:A-T,C-G6、配對原則第11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DNA兩條多核苷酸鏈依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氫鍵相連接,A-T堿基對有兩個氫鍵,C-G之間三個氫鍵。沿螺旋中心軸方向看去,雙螺旋結構上有兩個凹槽,一個較寬深,稱為大溝,另一個較淺小,稱為小溝,是由于堿基對堆積和糖-磷酸骨架扭轉造成的。第12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基因的表達——轉錄和翻譯觀察下列DNA復制、轉錄、翻譯的過程圖示并完善下表。

第13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基因的表達——轉錄和翻譯第14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15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密碼子與反密碼子密碼子概念:m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3個相鄰堿基特點簡并性:一種氨基酸可以有多個密碼子通用性:說明所有生物可能有共同的起源或在若一個基因在復制過程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這種變化是否一定能反映到蛋白質結構上?思考:生命本質上是統(tǒng)一的不一定。因為密碼子有簡并性。第16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種類起始密碼子:2種,AUG、GUG,也編碼氨基酸普通密碼子:59種,只編碼氨基酸終止密碼子:3種,UAA、UGA、UAG,不編碼氨基酸,只是終止信號第17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反密碼子概念:與mRNA分子中密碼子互補配對的tRNA上的3個堿基特點:反密碼子的三個堿基與相應的DNA模板鏈上對應的堿基相同,只是DNA鏈上堿基T的位置在tRNA上為U種類:61種,反密碼子與61種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對應第18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根據轉錄、翻譯過程中堿基配對關系,完善下表。

ACG

GAT

CTAGAACUAGAAACGCUU第19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過程第20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基因控制性狀(連一連)

第21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轉基因轉基因就是把別的生物或這個別的個體的基因導入到特定的細胞內。

轉基因技術就是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目的生物體的基因組中。由于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體的性狀,可遺傳的修飾改變,從而達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常用的方法包括:顯微注射、基因槍、電破法、脂質體等。人們常說的"遺傳工程"、"基因工程"、"遺傳轉化"均為轉基因的同義詞。經轉基因技術修飾的生物體在媒體上常被稱為"遺傳修飾過的生物體"(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簡稱GMO)。第22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技術目的

(1)提取目的基因從生物有機體復雜的基因組中,分離出帶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或者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或從基因文庫中提取相應的基因片段和PCR技術進行目的基因的增殖。

(2)將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在細胞外,將帶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通過剪切、粘合連接到能夠自我復制并具有多個選擇性標記的運輸載體分子(通常有質粒、T4噬菌體、動植物病毒等)上,形成重組DNA分子。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將重組DNA分子注入到受體細胞(亦稱宿主細胞或寄主細胞),將帶有重組體的細胞擴增,獲得大量的細胞繁殖體。

(4)目的基因的篩選從大量的細胞繁殖群體中,通過相應的試劑篩選出具有重組DNA分子的重組細胞。

(5)目的基因的表達將得到的重組細胞,進行大量的增殖,得到相應表達的功能蛋白,表現(xiàn)出預想的特性,達到人們的要求。第23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主要分類

轉基因過程按照途徑可分為人工轉基因和自然轉基因,按照對象可分為植物轉基因技術、動物轉基因技術和微生物基因重組技術。第24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基因變異

基因變異是指基因組DNA分子發(fā)生的突然的可遺傳的變異。從分子水平上看,基因變異是指基因在結構上發(fā)生堿基對組成或排列順序的改變?;螂m然十分穩(wěn)定,能在細胞分裂時精確地復制自己,但這種穩(wěn)定性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基因也可以從原來的存在形式突然改變成另一種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個位點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新基因

,代替了原有基因,這個基因叫做變異基因。

基因變異的后果除形成致病基因引起遺傳病外,還可造成死胎、自然流產和出生后夭折等,稱為致死性突變;當然也可能對人體并無影響,僅僅造成正常人體間的遺傳學差異;甚至可能給個體的生存帶來一定的好處。第25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基因突變的意義

基因突變可以發(fā)生在發(fā)育的任何時期,通常發(fā)生在DNA復制時期,即細胞分裂間期,包括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分裂間期;同時基因突變和脫氧核糖核酸的復制、DNA損傷修復、癌變和衰老都有關系,基因突變也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研究基因突變除了本身的理論意義以外還有廣泛的生物學意義?;蛲蛔?yōu)檫z傳學研究提供突變型,為育種工作提供素材,所以它還有科學研究和生產上的實際意義。特性

不論是真核生物還是原核生物的突變,也不論是什么類型的突變,都具有隨機性、低頻性和可逆性等共同的特性。普遍性

基因突變在自然界各物種中普遍存在。第26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轉基因和基因突變有什么區(qū)別?二者屬于不同的生物變異方式。基因突變是基因中堿基的增加、缺失或改變?;蛲蛔儭;蛲蛔儠a生新基因。轉基因屬于基因重組的范疇,不會產生新基因,是將原來的存在的基因從一種生物細胞轉移到另一種生物細胞?;蛲蛔兪寝D基因的基礎,只有基因突變產生了不同的基因,才可能將產生的新基因從一種生物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第27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人工轉基因技術和人工雜交技術的區(qū)別

人工轉基因技術和人工雜交技術是兩個概念,植物雜交技術是自體基因重組過程,不改變繁殖特性,但有組合優(yōu)質基因的幾率,基本不會產生變異基因,即沒有剝奪其基本特性的作物。它可通過原生質體之間的融合、細胞自體細胞重組、自體遺傳物質自由組合轉移、自體染色體工程技術獲得,不改變植物的遺傳特性,可以提高優(yōu)質率水平,從而培育出高產、優(yōu)質、抗病毒、抗蟲、抗寒、抗旱、抗?jié)?、抗鹽堿、等的作物新品種。人工雜交技術可分為植物雜交和雜交畜牧、植物雜交是指近緣種間的有性繁殖,嫁接不屬于此列。利用體細胞雜交技術可以做到遠緣的雜交(比如紫菜甘藍、番茄馬鈴薯)。雜交畜牧是指兩個不同近交系之間,優(yōu)質品種的雌雄畜牧進行有計劃的交配,雜交所產生的第一代動物,具有兩親本遺傳的優(yōu)質特性,用于改良家畜品質,有著正常的生長周期和正常繁殖能力的畜牧品種。第28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人工轉基因動物就是基因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動物。它是按照預先的設計,融合重組細胞、遺傳物質轉移、染色體工程和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基因導入精子、卵細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術,有可能育成轉基因動物。

通過生長素基因、多產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精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蟲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轉移,可能育成優(yōu)良的可養(yǎng)殖品種。

基因動物是指用實驗導入的方法將外源基因在染色體基因內穩(wěn)定整合并能穩(wěn)定表達的一類動物。第29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人工轉基因技術與傳統(tǒng)育種技術有兩點重要區(qū)別

雜交就是用自然的方法,產生不同的品種,然后選擇其中有用的,優(yōu)秀的品種進行繁殖,他的優(yōu)勢在于,經過自然淘汰,最終被選取的,會是比較安全有效的品種,而劣勢在于,由于要經過多個正常的繁殖生長成熟過程,所以相當費時。

而轉基因,就是根據科學家對于物種優(yōu)化的理解,直接在實驗室進行基因干預產生優(yōu)化的新品種,起優(yōu)勢在于周期短,但由于未進行自然淘汰,所以存在產生未知副作用的可能性,而且這種副作用呈現(xiàn)出來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個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是四環(huán)素牙,在四環(huán)素普及一段時間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如果讓發(fā)育中的孩子服用四環(huán)素,孩子的牙釉質發(fā)育會受到不可逆轉的影響,所以四環(huán)素現(xiàn)在基本上不用于內服了。第30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轉基因技術與傳統(tǒng)技術一脈相承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tǒng)技術是一脈相承的,其本質都是通過獲得優(yōu)良基因進行遺傳改良。但在基因轉移的范圍和效率上,轉基因技術與傳統(tǒng)育種技術有兩點重要區(qū)別。第一,傳統(tǒng)技術一般只能在生物種內個體間實現(xiàn)基因轉移,而轉基因技術所轉移的基因則不受生物體間親緣關系的限制。第二,傳統(tǒng)的雜交和選擇技術一般是在生物個體水平上進行,操作對象是整個基因組,所轉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準確地對某個基因進行操作和選擇,對后代的表現(xiàn)預見性較差。而轉基因技術所操作和轉移的一般是經過明確定義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現(xiàn)可準確預期。因此,轉基因技術是對傳統(tǒng)技術的發(fā)展和補充。將兩者緊密結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動植物品種改良的效率。第31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轉基因食品的由來

轉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它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性狀、營養(yǎng)品質、消費品質方面向人類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第32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轉基因食品的出現(xiàn)

90年代初,市場上第一個轉基因食品出現(xiàn)在美國,是一種保鮮番茄,這項研究成果本是在英國研究成功的,但英國人沒敢將其商業(yè)化,美國人便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讓保守的英國人后悔不迭。此后,轉基因食品一發(fā)不可收。據統(tǒng)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確定的轉基因品種已有43種第33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對現(xiàn)實生活折疊

2000年3月,克隆小豬“橫空出世”。隨之而來,歐美之間也為轉基因食品吃與不吃的問題爭論不休。第34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二、轉基因技術的應用第35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轉基因技術有哪些應用?轉基因技術已廣泛地應用于基礎科學研究、農業(yè)、醫(yī)學及工業(yè)等多個領域。第36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對基因功能及其表達調控的基礎研究中,轉基因技術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工具。

將目標基因導入到不同物種中,研究基因的結構和功能、組織特異性表達水平、代謝網絡調控,從而最終揭示目標基因的功能已成為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另外,植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需要的大量突變體,也是大多通過轉基因技術獲得的。(一)轉基因技術在基礎科學研究中的應用第37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目前,轉基因技術應用規(guī)模最大的領域就是轉基因育種。除了培育眾所周知的轉基因抗蟲和抗除草劑農作物外,轉基因技術還可應用于培育為提高產量、改善品質、抗性增強等性狀而改良的多種植物新品種。(二)轉基因在農業(yè)中的應用第38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雜草是農作物生產的大害,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栽培作物,能有效地防治田間雜草,保護作物免除藥害。目前從植物和微生物中已克隆出多種不同類型抗除草劑的基因。抗除草劑轉基因植物是最先進入田間生產的轉基因植物,2009年轉基因耐除草劑大豆仍然是主要的轉基因作物。1.抗除草劑轉基因植物第39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40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通過導入植物病毒的外殼蛋白基因、病毒復制酶基因、核糖體失活蛋白基因、干擾素基因等來提高植物抗病毒能力,目前轉基因番木瓜已經商業(yè)化生產,具有顯著的抗病效果。非植物起源的殺菌肽基因在植物上表達可使植物獲得對病原細菌的抗性;植物也擁有抗細菌基因,如擬南芥Rps2基因和番茄Pto基因,這些基因的轉基因植物也可使植物表達對病原細菌的抗性。2.抗病毒、抗細菌、抗真菌轉基因植物第41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42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43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昆蟲對農作物的危害極大,目前對付昆蟲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化學殺蟲劑。采用轉基因技術可以將抗蟲基因轉入作物體中,由作物本身合成殺蟲劑,使其獲得抗蟲特性,減少殺蟲劑的使用??瓜x基因主要有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劑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淀粉酶抑制劑基因等。自從將蘇云金桿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簡稱Bt)的Bt毒蛋白基因導入煙草并成功表達出抗蟲特性以來,抗蟲轉基因作物發(fā)展迅速,轉基因抗蟲棉、抗蟲玉米等均已進入商業(yè)化生產。3.抗蟲轉基因植物第44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植物對逆境的抵抗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為提高植物對干旱、低溫、鹽堿等逆境的抗性,研究人員試圖將一些抗逆境基因克隆后轉入植物。

例如科學家目前已成功地將北冰洋比目魚的抗凍基因導入草莓中,并在美國上市銷售。4.抗逆境轉基因植物第45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46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通過轉基因技術手段,可以提高植物的營養(yǎng)價值(提高蛋白品質、提高能量品質、提高維生素含量、提高微量元素含量),改進食用和非食用油料作物的脂肪酸成分,改善水果及蔬菜的口味等。

例如,利用轉基因技術在植物中表達編碼半乳糖內脂脫氫酶的基因,可以提高維生素C的水平;將由玉米種子克隆的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基因導入馬鈴薯后,轉基因馬鈴薯塊莖中的必需氨基酸提高10%以上。5.改良品質的轉基因植物第47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乙烯是植物果實成熟時重要的內源激素,通過控制乙烯合成的關鍵酶可延長某些水果和蔬菜瓜果的保鮮期;也可通過控制與細胞壁成分降解有關的酶的反義基因,來控制果實變軟,延長保鮮期。6.控制果實成熟的轉基因植物第48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通過轉基因技術延長保鮮期第49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復合性狀是轉基因作物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也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2009年總共有2870公頃的復合性狀轉基因作物,美國種植的復合性狀作物占到全部640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的41%。未來的復合性狀將包括抗蟲、抗除草劑和耐干旱性,加上營養(yǎng)改善性狀,如高Ω-3油用大豆或增強型維生素原A的金米。雖然轉基因動物品種尚未真正得到應用,但針對動物抗病、促進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的轉基因育種正在快速發(fā)展之中。此外,轉基因技術也可應用于動植物病害的防治,如利用轉基因技術可以研制新型轉基因蛋白農藥和疫苗。7.復合性狀轉基因植物第50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醫(yī)學中轉基因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大。動物轉基因技術可以創(chuàng)造診斷和治療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可克服單純依靠自然突變體的局限。

轉基因技術還可以應用于藥用蛋白的生產,如利用轉基因微生物發(fā)酵培養(yǎng)或利用轉基因動植物作為生物反應器可生產胰島素、干擾素等珍稀藥物,還可利用動植物生產疫苗。(三)轉基因技術在醫(yī)學中的應用第51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異體器官移植第52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轉基因技術可應用于工業(yè)生產。如利用轉基因技術改良曲霉、酵母等微生物菌種,通過發(fā)酵可生產食品添加劑和加工助劑,或者直接用于醬油和奶制品等的生產,達到提高產量或改善風味等目的。

現(xiàn)已獲準商業(yè)化使用了轉基因面包酵母和啤酒酵母。在生物質能源生產中,轉基因技術不僅用于培育生物質能源植物新品種,還將應用于發(fā)酵過程中的微生物改造和復合酶的生產。工業(yè)重金屬污染的治理也正在探索使用可進行生物修復的轉基因植物。(四)轉基因技術在工業(yè)生產中的應用第53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三、轉基因產品的危害第54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轉基因產品的風險因產品的風險一般而言,轉基因生物和產品的風險主要有兩大類:(一)人類健康風險;(二)環(huán)境風險。第55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一)人類健康風險

說到轉基因食品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中不少食物是轉基因的。轉基因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物技術手段,但是它的成熟性和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隱患,這是人們需要注意的問題點。第56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我國有哪些轉基因食品?第57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58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59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60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61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62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轉基因食品的標識

在食品市場中,轉基因與非轉基因食品的標識比較混亂,且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用語。有些廠家并未嚴格執(zhí)行《農業(yè)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中的有關規(guī)定:以大豆為例,在18個轉基因標注的食品樣品中,就有8種不同的標注方法;非轉基因標識用語也頗為凌亂。另外,雖然在眾多的食用油中有不少品牌按規(guī)定標明了原料是否為轉基因產品,但其標識字體小得讓人難以辨認,且標注在很隱蔽的地方,很難讓消費者發(fā)現(xiàn)。第63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64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65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66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危害?1.營養(yǎng)破壞轉基因食品中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微量營養(yǎng)素及抗營養(yǎng)因子的變化,會降低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使其營養(yǎng)結構失衡。科學家們認為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目前還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第67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68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不安全,有些轉基因產品可能存在潛在毒性

未進行較長時間的安全性試驗,基因化食品改變了我們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屬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質不是人類食品安全提供的部份,未進行長時間的安全試驗,沒有人知道這類食品是安全的。轉基因生物反對者的另一個擔憂是轉基因食品對于人類和動物所具有潛在的毒性。2004年發(fā)生在菲律賓的一個轉基因玉米花粉引起的毒性反應事件也引起了人們對于轉基因玉米安全的擔憂。記錄顯示居住在一塊轉基因玉米田附近的大約100名居民在該轉基因玉米授粉期間出現(xiàn)了頭痛、眩暈、極端的胃痛、嘔吐和過敏癥狀。第69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70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71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嗜酸性肌痛

有報告指出,轉基因產品會引發(fā)一種新的,不明原因的病癥,主要表現(xiàn)為嗜酸性肌痛。臨床表現(xiàn)有麻痹、神經問題、痛性腫脹、皮膚發(fā)癢、心臟出現(xiàn)問題,記憶缺乏、頭痛、光敏、消瘦。后查明是日本一公司生的基因化工程細菌產生的色氨酸所致。食用者在3個月后發(fā)病,導致37人死亡,1500人體部份麻痹,5000多人發(fā)生偶爾性無力。據測定,含量為0.1%便可殺死人體。第72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4.胃腸道問題

以轉基因玉米為例,最令人擔心的是植入到轉基因玉米里的基因轉移到生活在我們腸道細菌的DNA里面去,并繼續(xù)發(fā)揮作用。這意味著吃轉基因玉米片,會把我們的腸道細菌轉變成生活著的農藥制造廠,可能直至我們死為止。美國人在過去十年中,有著大幅增加的胃腸道的問題。這種大量增加,醫(yī)生多認為食用轉基因食品造成的。第73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5.過敏

在轉基因操作中,含有從細菌中提取的基因的食品有可能導致過敏現(xiàn)象的擴展,使人發(fā)生過敏反應,特別是對兒童,孕婦和具有過敏體質的成人。比如:科學家將玉米的某段基因加入到大豆、小麥和貝類動物的基因中,蛋白質也隨基因加了進去,那么,以前吃玉米過敏的人就可能對這些大豆、小麥和貝類食品過敏。轉基因作物潛在的致敏性是人們所關注的主要健康風險之一。轉基因首先,大多數轉基因食品中引入的外源蛋白質進入人體以后可能產生新的過敏物質,引起人體的過敏反應。1996年美國先鋒種子公司將巴西堅果某基因轉入大豆中,結果對巴西堅果過敏的人群也對該大豆過敏,該大豆種子最終沒有被批準商業(yè)化生產。第74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75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6.心腦血管疾病

在有些轉基因食品,如轉基因大豆里,被生物科學家植入了飽和脂肪基因。這些基因導致轉基因大豆生產出來的豆油,在進入人體以后,會形成大量的飽和脂肪,增加了血液的血粘稠度,為脂肪肝、高血脂、腦血栓等重大心腦血管疾病埋下了慢性定時炸彈。第76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7.引發(fā)新疾病

轉基因技術采用耐抗菌素基因來標識轉基因化的農作物,這就意味著農作物帶有耐抗菌素的基因。這些基因通過細菌而影響我們。英國的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中的突變基因可能會進入到生物體內,其結果可能會導致新的疾病。如果類似結果發(fā)生在人和動物體內,就可能培養(yǎng)出功效最強的、抗菌素也無法殺死的超級細菌。第77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78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二)環(huán)境風險1、損害其他生物

十多年前,發(fā)表在《自然》雜志的一份實驗室研究報告表明,一種抗蟲害的轉基因玉米的花粉導致了霸王蝶幼蟲的高死亡率。該數據在一個最近的研究中得到進一步的證實。

2007年的另外一個研究發(fā)現(xiàn),轉基因玉米的抗蟲害毒性滲入附近的小溪,造成了和該轉基因所要消滅的目標害蟲的近親——石蛾(一種水聲昆蟲)的高死亡率。由于石蛾是魚類和一些兩棲動物的食物來源,當這些掠食者捕食石蛾之后這種污染會進一步擴散。

《紐約時報》在2011年7月中的引用了這個研究。受害者并非僅僅是霸王蝶,許多專家相信全球蜜蜂數量的急劇減少也和轉基因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第79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第80頁,課件共102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2.降低殺蟲劑和除草劑的效力

在過去人們廣泛使用孟山都公司生產的現(xiàn)在已被禁止使用的一種殺蟲劑——DDT,研究發(fā)現(xiàn)蚊子對于DDT產生了耐藥性。許多昆蟲對于孟山都公司生產的抗蟲害的轉基因作物也產生了抗體。最近的一個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