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概論等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體育概論等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體育概論等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體育概論等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體育概論等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程編號:14024201

《體育概論》課程教學大綱

(IntroductiontoPhysicalEducation)

適用專業(yè):體育教育,2005級本科

教學時數(shù):18學時學分:1學分

制定單位:體育系執(zhí)筆人:王林林審核人:王林林編寫日期:2005年7月10日

一、課程性質、目的和任務:

1、本教學大綱是依據(jù)呂梁高專體育系本科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計劃、結合高教

2005年出版,楊文軒等主編的《體育概論》編寫而成。

2、《體育概論》是從原《體育理論》中分化出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主要從宏觀和

整體上研究和揭示體育的基本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是體育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理論必

修課程。

3、通過對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樹立自覺刻苦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對本門課程

良好的學習興趣,了解體育的“源”和“流”即體育運動的產生與發(fā)展,了解體育與政治、

經(jīng)濟、教育、軍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領悟體育的目的和任務以及我國體育的目的、

任務、組織機構和制度,并向學生介紹國際體育的動態(tài)和未來體育的發(fā)展趨勢,使學生

認識體育的本質特性。

二、教學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從總體上對體育有概括的認識,明確我國新形勢下體育的的性質、目的任

務和體制,逐步樹立辨證唯物主義體育觀,掌握體育的本質、特點、功能、基本手段等

基礎理論、知識,為學習體育教育專業(yè)各門課程打下初步認識的基礎。

本課程的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適當配以自學、討論、答疑及專題報告等多種教學

形式:教學過程要體現(xiàn)一定的學術性。并且反映現(xiàn)代體育研究的新成果及其發(fā)展趨勢:

注意內容的邏輯性與其它課程的聯(lián)系性。

三、教學內容和學時分配

教學基本內容和學時分配表

教學內容講授實踐、自學、討論小計

第一章體育的概念112

第二章體育的功能112

第三章體育的目的I12

第四章體育的手段112

第五章體育科學112

第六章體育過程112

第七章體育文化112

第八章體育體制及發(fā)展趨勢112

考核22

合計(學時數(shù))10818

大綱內容

第一章體育的概念

1、教學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了解體育概論課程研究的對象和內容,課程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初步掌握

體育概念的演變,體育與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諸社會現(xiàn)象間的關系,使學

生明確體育的概念。

2、重點難點

重點:體育的概念;體育的本質。

難點:體育與諸社會現(xiàn)象的關系。

3、主要內容

體育的產生與發(fā)展和演變、體育與諸社會現(xiàn)象的關系。

第二章體育功能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體育功能的分類,掌握體育的兒大主要功能

2、重點難點

重點:體育功能的構成要素。

難點:各功能之間的關系。

3、主要內容

體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構成要素

體育功能的層次:自然質功能、結構質功能、系統(tǒng)質功能。

第三章我國體育的目的任務

1、教學基本要求

要求了解我國體育目的任務的主要內容、實施途徑和基本要求。

面向21世紀的我國體育。

2^重點難點

重點:體育目的任務概述;我國體育的目的任務。

難點:實現(xiàn)我國體育目的任務的基本途徑與要求。

3、主要內容

體育目的任務概述、我國體育的目的任務、

實現(xiàn)我國體育目的和任務的基本途徑與要求、

第四章體育手段

1、教學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體育手段的概念和特點;分析運動動作的結構即要素;介紹運動

動作的質量評定、基本要求。

2、重點難點

重點:體育手段概述,運動動作的結構,運動動作的要素,運動動作的分類和運用。

難點:運動動作的結構,運動動作的要素。

3、主要內容

體育手段概述、運動動作的結構、

運動動作的要素、運動動作的分類和運用、

運動動作的質量評定和運用要求。

第五章體育科學

1、教學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了解題與科學的形成和發(fā)展的特征,提供科學分類、科學體系結構的基本

知識。

2、重點難點

重點:體育科學的性質和體系。

難點:體育科技在我國體育事業(yè)中的作用。

3、主要內容

體育科學的形成和發(fā)展、體育科學的性質和體系、體育科技在我國體育事業(yè)中的作

用。

第六章體育過程

1、教學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掌握體育過程的要素,了解體育過程的結構和控制,認識體育過程和其它

過程的關系。

2、重點難點

重點:體育過程的要素,

難點:體育過程和其它過程的關系。

3、主要內容

體育過程的本質目標特點,體育過程的要素;

體育過程的結構和控制;

體育過程與其它過程的關系。

第七章體育文化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掌握體育文化的概念,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2、重點難點

重點:體育文化的概念和功能。

難點:中西方文化的比較。

3、主要內容

文化的特征,體育文化的概念,體育文化的功能,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

第八章體育體制

1、教學基本要求

要求了解各國體育體制的類型,我國體育體制的特點、內容、制度和法規(guī)和發(fā)展趨

2、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體育體制的改革。

難點:我國體育體制的改革。

3、主要內容

體育體制的一般概述、我國的體育體制、我國體育體制的改革。

四、課程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

(-)教學要求

1、端正教學態(tài)度,刻苦鉆研教材,精心準備教案。

2、時刻關注課程領域國內外的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動態(tài)地理解、認識、領會本課程的

基本理論和知識。

3、按照教學規(guī)律,抓好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4、力爭運用科學先進的理念和方法進行組織教學。

(二)考核形式:考查。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查相結合。平時成績包括:考勤、筆記、

作業(yè)等

(三)考核成績計算:考勤占10%,筆記占20%,作業(yè)占20%,期末考試占50%o

五、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lián)系

體育概論是一門專業(yè)基礎理論課,它的先修課程是體育史,后續(xù)課程為

學校體育學、體育社會學、群眾體育學。

六、教材及教學參考書

1、選用教材:

楊文軒,楊霆主編《體育概論》、北京、高教體育出版、2005、07o

2、參考教材:

(1)龍?zhí)靻⒅骶?,《體育哲學》,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9年版

(2)厲以寧主編,《現(xiàn)代教育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課程編號:14024202,14024203

《運動解剖學》課程教學大綱

(Sportsanatomy)

適用專業(yè):體育教育,2005級本科

總學時:100(其中理論84學時,實驗16學時)學分:6

制定單位:體育系腌者:螭色花審核人:陰乃應編寫日期:2005年7月10日

一、課程性質、目的和任務

《運動解剖學》是體育教育的一門專業(yè)基礎理論課程及主干必修課程,目的是使學

生了解細胞和組織的結構,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的組成,以及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掌握主要器

官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及其主要功能。了解體育鍛煉對人體形態(tài)、結構的影響。掌握運

動動作中人體環(huán)節(jié)的運動規(guī)律及體育鍛煉的人體解剖學依據(jù)。培養(yǎng)學生運用上述理論知

識指導體育教學工作的能力。課程的具體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人體解剖學的基本理論、

基本知識及觀察模型和分析運動動作等基本能力,為學生學習后續(xù)課程及畢業(yè)后從事體

育教學奠定人體解剖學基礎。

二、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本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以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為輔,在任務、內容、重點、

難點、階段進度要求的前提下,提倡教師采用多種教法手段,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自學與授課相結合,采用答疑、提問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加強師生的

互動性。講授課,切實作到以素質教育為方向,既重視知識傳授,又重視能力培養(yǎng);討

論課強調創(chuàng)見和解惑。

三、課程教學基本內容和學時分配

教學基本內容和學時分配表

授課方式及課時合計課時進度學時

內容

講授實驗(周次)比重

1緒論2212%

2人體的組成102122-712%

3運動系統(tǒng)304348-2434%

4內臟1021225-3012%

5脈管系統(tǒng)62831-348%

6神經(jīng)系統(tǒng)1621835-4318%

7感覺器官62844-478%

8分泌系統(tǒng)22482%

9人體生長發(fā)育22492%

人體測量2502%

小計8416100100%

大綱內容:

(-)講授部分(84學時)

緒論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運動解剖學的概念、研究對象,學習運動解剖學的目的;運用的基本觀點和方

法;運動解剖學發(fā)展概況及其在體育領域中的應用;熟練掌握常用解剖學術語。

2、主要內容

運動解剖學的定義和內容;學習運動解剖學的主要任務;學習運動解剖學的基本觀

點和方法;運動解剖學的發(fā)展簡史;運動解剖學定位術語。

第一章人體的基本構成

1、教學基本要求

掌握細胞的概念、模式細胞的結構特征和功能,以及細胞間質的概念、組成和功能。

理解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概念;基本組織的分類;四類基本組織分布及主要功能;掌握

四類基本組織的結構特征。

2、重點難點

重點:液態(tài)鑲嵌模型學說;細胞器;結胞核;被覆上皮;疏松和致密結締組織;軟

骨組織、骨組織的結構;骨骼肌纖維的超微結構;神經(jīng)元的有髓神經(jīng)纖維的結構。

難點:細胞膜的分子結構;骨骼肌纖維的微細結構和超微結構。

3、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細胞與細胞間質

第二節(jié)組織

第二章運動系統(tǒng)

1、教學基本要求

理解骨的形態(tài)、構造和功能及骨的理化性質;掌握人體骨的組成及各骨的表面結構

及重要骨性標志。掌握骨連結的分類,構成關節(jié)的基本結構及輔助結構。掌握關節(jié)的運

動及影響關節(jié)運動幅度的因素。理解體育鍛煉對骨與關節(jié)形態(tài)的影響。理解肌肉的形態(tài)

和分類,輔助結構,物理特性和肌肉功能的研究方法;掌握肌肉的構造,起止點和運動,

肌拉力線與運動關節(jié)軸的關系,理解體育運動對肌肉形態(tài)結構的影響。掌握運動上下肢

各關節(jié)和軀干的一些主要肌肉的位置、形態(tài)、起止點、功能分析和輔助練習方法,理

解其它肌肉的位置和功能。理解動作分析的內容和步驟,掌握原動肌的分析方法,初步

學會對運動動作進行解剖學分析。

2、重點難點

重點:椎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梳骨、骸骨、股骨、脛骨的骨性結構和體表標

志;、肩、肘、髏、膝、踝、及椎間關節(jié)的結構和運動特點;應用運動解剖學的原理,

對體育動作進行解剖學分析的內容、方法和步驟。

難點:各主要肌的起點、止點與功能;運動動作的解剖學分析方法。

3、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骨與骨連結

第二節(jié)肌肉

第三節(jié)體育動作的解剖學分析

第三章內臟

1、教學基本要求

掌握組成內臟的四大系統(tǒng)中,各器官的位置、形態(tài)和主要功能。理解肝的構造和血

液循環(huán),胃壁和小腸壁的細微結構;理解肺呼吸部的細微結構;理解腎的血液循環(huán)和腎

的細微結構。理解體育運動對內臟器官的影響。

重點:小腸壁、肝、胃、口腔的構造與功能;肺的構造與功能,肺內氣體交換;腎

的構造與功能,尿的生成及排泄。

難點:小腸壁的構造、肝實質小葉結構;肺內的構造、肺泡;腎的構造、腎單位及

腎小管。

3、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總論

第二節(jié)消化系統(tǒng)

第三節(jié)呼吸系統(tǒng)

第四節(jié)泌尿系統(tǒng)

第五節(jié)生殖系統(tǒng)

第六節(jié)胸膜、縱隔和腹膜

第七節(jié)體育運動對內臟器官的影響

第四章脈管系統(tǒng)

1、教學基本要求

掌握心血管系統(tǒng)的組成,血流循環(huán)的途徑和側副循環(huán)的意義。

掌握心臟的位置及形態(tài)結構,了解心臟的體表投影,心包結構以及心臟的營養(yǎng)血管

以及心臟的神經(jīng)支配。理解各類血管的結構和分布規(guī)律,掌握全身血管(主要動脈,靜

脈)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規(guī)律,理解體育鍛煉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

掌握淋巴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淋巴管道的構造與分布,胸腺和脾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及主要功能。

2、重點難點

重點: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概念;心臟結構,心瓣膜;人體主要大血管的走行分布;

淋巴組織,毛細淋巴管及淋巴干。

難點:心內部構造及瓣膜;大血管走向;毛細淋巴管形態(tài)結構;主要淋巴干及收集

范圍。

3、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心血管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淋巴系統(tǒng)

第五章神經(jīng)系統(tǒng)

1、教學基本要求

掌握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組成;常用的術語及基本概念;反射弧的組成;理解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

能。掌握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組成和基本概念。掌握脊神經(jīng)的組成、性質和功能,并了解脊

神經(jīng)前支的分布概況。掌握腦神經(jīng)的組成、性質和基本功能,了解12對腦神經(jīng)的分布

概況。掌握內臟神經(jīng)的組成和基本功能,掌握內臟神經(jīng)和軀體神經(jīng)的區(qū)別,并了解內臟

感覺和內臟運動神經(jīng)的分布概況。掌握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組成,各組成部分的位置和外形,

理解其主要功能。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點和功能,并了解其內部結構特征。掌握腦

的組成、位置和基本功能。了解腦干、間腦和小腦的內部結構特征;掌握端腦的外形、

內部結構和主要功能。掌握腦內與主要傳導路有關的核團及腦神經(jīng)核分布概況,理解腦

神經(jīng)核與腦神經(jīng)的關系。掌握大腦皮質的形態(tài)和主要機能定位。理解傳導路的概念。掌

握主要傳導路組成及功能意義。了解腦和脊髓的被膜、腦室及腦脊液的循環(huán)。理解體育

運動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

2、重點難點

重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反射弧、腦的各部分位置、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大腦

皮質結構及機能定位、脊髓及脊神經(jīng)的結構,腦神經(jīng)及功能、軀體性神經(jīng)的結構和特點、

自主性神經(jīng)的結構和特點、深淺感覺神經(jīng)傳導路,運動神經(jīng)傳導路、

難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大腦皮質的構造,功能定位區(qū)、腦神經(jīng)核自主神經(jīng)

的特征,節(jié)前纖維及節(jié)后纖維、運動神經(jīng)傳導路、

3、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總論

第二節(jié)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

第三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第六章:感覺器官

1、教學基本要求

掌握感覺器官的概念和功能,以及感受器的概念、分類與分布;掌握位器與視聽器

的位置、組成、結構特征、功能;掌握光線和聲波的具體傳導途徑;了解皮膚的構造及

皮膚的附屬器;理解本體感受器的概念,腱梭和肌梭的結構及功能、

2、重點難點

重點:眼球的構造,眼的屈光系統(tǒng);中耳及內耳的構造;聽覺和位聽感受器的結構

特點與功能;光線和聲波的具體傳導途徑;肌梭和腱梭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內耳組成、結構特點及功能;光線和聲波的具體傳導途徑;肌梭和腱梭的結

構和功能、

3、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視器——眼

第二節(jié)位聽器——耳

第三節(jié)皮膚

第四節(jié)本體感受器

第七章:內分泌系統(tǒng)

1、教學基本要求

掌握內分泌系統(tǒng)的結構特點;掌握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和內分泌組織的結構、分布及

其主要功能、

2、重點難點

重點:內分泌腺和內分泌組織的概念,激素的功能、

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胰島、垂體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

難點: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島的結構與功能、

3、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甲狀腺

第二節(jié)甲狀旁腺

第三節(jié)垂體

第四節(jié)腎上腺

第五節(jié)胰島

第六節(jié)胸腺

第七節(jié)性腺

第八節(jié)松果體

(二)、實驗部分(16學時)

1、實驗(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運動解剖學實驗課的目的在于通過實驗使學生初步掌握運動解剖實驗基本操作技

能,驗證課堂教學中所學習的基本理論知識,培養(yǎng)實際工作能力、通過實驗養(yǎng)成科學求

實的工作作風,為今后從事體育教學,指導運動訓練,以及開展科學研究奠定初步基礎、

2、實驗內容與課時分配

實驗基本內容和學時分配表

章節(jié)名稱講授(學時)

實驗1觀察細胞類型、形態(tài)結構、觀察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jīng)組織的結構2

實驗2骨的?般形態(tài)和結構、軀干骨的組成、各骨的形態(tài)和結構上肢骨、下肢骨的組成、

2

各骨的形態(tài)和結構

實驗3上肢、下肢、軀干骨、顱骨各主要關節(jié)的形態(tài)結構、軀干肌、上肢肌、下肢肌、

2

頭頸肌的組成、位置和功能

實驗4消化器官、呼吸器官、泌尿生殖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2

實驗5心的位置、形態(tài)和各腔的形態(tài)結構、各主要動脈的分支和分布和各主要靜脈的

2

屬支及淋巴系統(tǒng)的組成

實驗6視器、前庭蝸器的形態(tài)構造2

實驗7脊髓、腦干小腦、間腦、端腦、小腦的位置、外形和內部結構2

實驗8人體形態(tài)的測量與評價2

合計16

人體組成的結構基礎

1、觀察細胞類型、形態(tài)結構

2、觀察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jīng)組織的結構

運動系統(tǒng)

1、利用真骨標本觀察骨的構造及骨小梁的排列結構

2、利用人體真骨標本及散骨標本及人體骨骼模型觀察:人體骨骼系統(tǒng),掌握全

身諸骨的位置、形態(tài)和主要表面結構

3、利用活體觀察,體會部分骨的形態(tài)、位置及體表標志

4、利用人體關節(jié)模型觀察人體肩肘骸膝及椎骨間關節(jié),了解一個關節(jié)的典型結

構、

5、利用活體驗證各主要關節(jié)的運動性能

6、利用標本、模型觀察全身主要肌肉的位置、起止點和形態(tài)特征

7、利用標本、模型分析肌肉的運動功能

8、在活體驗證某些肌肉的位置和運動功能,詳細觀察其特征

內臟系統(tǒng)

1、利用標本式模型觀察內臟各器官的位置、形態(tài)和大體結構

2、觀察…些主要器官的詳細結構、如:牙,胃,十二脂腸,肺臟,氣管及主支

氣管,肝臟,胰腺及肝外膽道,腎臟等

3、利用掛圖觀察一些器官的微細結構

脈管系統(tǒng)

1、掌握心臟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及心傳導系的組成,位置和功能;冠狀動脈分支

和分布、了解心臟的構造,心的靜脈及體表投影

2、利用標本觀察人體全身主要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分布及結構特點

3、利用模型來觀察全身主要動、靜脈的分布

4、利用模型觀察全身主要的淋巴結構

5、在活體上確認脈搏點和壓迫止血的位置,在活體上辨認淋巴結群,在活體上

確認表淺淋巴結群,在活體上確認表淺靜脈

6、掌握脈管系及心血管系的組成,血液循環(huán)途徑

神經(jīng)系統(tǒng)

1、利用模型觀察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內部結構以及與椎管的關系

2、觀察腦干的位置、外形,腦干內主要的神經(jīng)核

3、掌握小腦和間腦的位置、外形結構;間腦的主要核團

4、觀察小腦的性質、分部和內部結構、

5、觀察大腦的位置與外形,辨認主要的溝、回、葉、裂

6、觀察基底核、肌肌體及內囊

7、掌握腦和脊髓被膜的分層、結構特點及所形成的結構;腦脊髓的動脈;腦脊

液循環(huán)

8、掌握腦神經(jīng)的出腦部位和出顱部位以及腦神經(jīng)的分支和分布。觀察腦神經(jīng)及

其與腦的連接

9、利用標本、模型觀察脊神經(jīng)的組成,脊神經(jīng)各叢及其主要的分支

10、觀察肋間神經(jīng)的行程

11、觀察植物性神經(jīng)的組成和分布

12、引用標本或模型觀察主要的神經(jīng)傳導路

感覺器及內分泌系統(tǒng)

1、利用模型觀察眼的結構及形態(tài)

2、利用模型觀察耳、內耳位聽器的形態(tài)結構

3、利用模型觀察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

人體形態(tài)的測量與評價

1、在活體學習掌握形態(tài)測量

2、掌握營養(yǎng)及身體成分的測定

五、課程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

(一)課程實驗環(huán)節(jié)

1、實驗要求

①實驗是研究解剖學的基本方法,運動解剖課教學必須開設實驗課、

②實驗課應分小組進行,每組8人:實驗前要求學生預習相關實驗的原理和操

作方法,組織、安排好相關的人員、儀器和程序,使實驗操作有序、順暢、

2、實驗考核與要求

考核內容:實驗操作、實驗報告、

①實驗操作:理解原理、明確目的,熟練掌握主要實驗儀器和器械的使用方法;

熟練掌握每個自做實驗的基本操作步驟,了解教師示范實驗的步驟;實驗操作過程

順暢,實驗數(shù)據(jù)有效、

②實驗報告:能夠結合理論課內容,對各個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討論和分析,

書寫出規(guī)范的實驗報告;實驗結果分析要有新意、有見解、

教師應綜合兩方面成績,給予學生優(yōu)、良、合格、不合格的四級評定;匯總實

驗考核成績,計入運動解剖學總成績中(占10%)、

(二)平時作業(yè)是主要檢查學生對所授知識理論的掌握情況,作業(yè)量要適當,

教師須按時批改并講評、

(三)加強課外輔導,任課教師要隨時接受學生的提問,并進行定期輔導,根

據(jù)學生所提出的意見、建議對教學內容,方式進行必要的改進;課外可布置一些聯(lián)

系體育運動實際的綜合性題目,供學生思考,鞏固所學知識,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四)考核形式與要求:①課程考核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核兩部分核定,總成績合

計為100分、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其中:平時作業(yè)占10%、課堂筆記占5%、考

勤占5%、實驗成績占10%),理論考試成績占70%、理論考核采用閉卷考試,學生卷

面成績按70%折合,計入總分、②閉卷考試主要是檢查學生對本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及

運用情況,試卷應具有一定的廣度、深度,試卷應采用綜合性、規(guī)范化試題,既能考核

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又能檢查學生應用的能力、

六、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lián)系:

《運動解剖學》是一門專業(yè)基礎理論課程、它的后續(xù)課程為運動生理學、運動

醫(yī)學、運動生物力學、體育測量與評價、

七、教材及教學參考書

1、《運動解剖學》,鄧道善、陳瓏編,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3年、

2、《人體解剖學》,武漢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人體解剖學編寫組,武漢體育學院

教材編寫組,1991年、

3、《中國人體解剖學名詞》,中國解剖學會編寫組,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年、

4、《人體解剖學》,人體解剖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5、《組織胚胎學圖譜》,南京醫(yī)學院組織胚胎組,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9年、

6、《組織胚胎學》,何澤涌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4年、

7、《神經(jīng)解剖學》,張培林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7年、

8、《人體解剖學》,鄭思竟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5年、

9、《人體解剖學》,河北新醫(y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編寫組,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77年、

10、《運動解剖學》,體育院、系較粗編審委員會《運動解剖學編寫組,》人民體

育出版社,1984年、

11、《運動解剖學》,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解剖學》教材小組,1988

年、

12、《人體解剖組織胚胎學》,江西中醫(yī)學院主編,上??萍汲霭嫔纾?979年、

八、其它說明

1、根據(jù)《體育系體育教育專業(yè)教學計劃》規(guī)定,本門課為考試課。

2、考核本門課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基本知識點。

3、考核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踐能力,以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

課程編號:14024204A,14024204B,14024205,14024205

《田徑》課程教學大綱

TrackandField

適用專業(yè):體育教育,2005級本科

總學時:176學時(其中理論40學時,實踐課136學時)學分:8

制定單位:體育系執(zhí)筆人:李震審核人:李震編寫日期:2005年7月10日

一、課程隨目喇甥

(-)田徑類課程是以走、跑、跳、投等多種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競技性、健

身性、實用性練習為主要內容,以發(fā)展人的基本運動能力和生存生活能力,促進身心健

康全面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的基礎性體育實踐課程。本課程為體育教育專業(yè)的主干必修課。

(-)掌握田徑類課程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基本方法與技能、達到一定的運動技能

水平;具備田徑類課程教學的基本能力和課外田徑健身鍛煉的組織管理能力,形成良好

的專業(yè)素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三)課程的任務:

1、全面發(fā)展走、跑、跳、投等基本運動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提高體能,為田徑

類課程和基礎技術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2、具備田徑類課程的基本教學能力,主要項目的競賽組織與裁判的工作能力和田

徑健身的指導與管理。

3、掌握田徑類課程主要項目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達到一定水平的運動技

能。

4、充分認識田徑類課程的競技性、健身性、和實用性等屬性,了解田徑運動文化

特點,理解田徑類課程對人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價值,培養(yǎng)終身體育思想觀念。

5、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發(fā)展個性,提高道德修養(yǎng),促進

身心全面發(fā)展,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教師應認真學習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按大綱規(guī)定做好教學工作。

(二)每個教學組由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制定教學進度,教師根據(jù)進度編寫教案。

教案整潔,文字清楚,必須有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法和運動負荷安

排,課后應有課堂小結。

(三)對教師上課的要求

1、上課時必須攜帶教案,點名冊,授課計劃表。

2、課前10分鐘到場,準備場地器材,注意服裝整潔,言行儀表要做到為人師表。

3、講授理論課時,教師必須在一周前熟悉講稿。

4、教師上課必須整隊,點名,安排見習生,在跑道上上課的項目一律按逆時針方

向進行,投擲項目一定要注意安全,一般不準對投。

5、加強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從二年級起,課的

準備部分可作為學生的實習內容,但學生必須課前寫好教案,經(jīng)教師批準,并在教師指

導下實習,實習后教師要給以評議和評分。

6、未經(jīng)有關部門批準,不得私自調動上課時間或找人上課,如出現(xiàn)教學事故,課

后必須寫出書面報告。

7、原則上按照授課計劃上課,如遇雨天、下雪天或刮大風,提前通知學生做好上

理論課的準備。

(四)每學期每個項目結束后,教師應通過書面形式,認真總結本輪課程中成功的

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

三、課程教學基本內容和學時分配

教學內容及時數(shù)分布表

學期內容小計合計%備注

16*218*218*218*4

田徑運動概述444

田徑運動技術基礎理論22266

田徑運動教學理論與方法666

田徑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444

定向越野與野外生存概述444

田徑運動競賽組織工作66622、7

田徑運動競賽裁判工作666

田徑運動場地44

田徑運動健身24410

中長跑44

短跑18422

接力跑222

跨欄跑161616

跳遠181818

三級跳遠444

77.3

跳高181818

鉛球2101010

標槍181818

鐵餅666

定向越野444

野外生存444

合計32363672176

大綱內容

(-)理論課教學內容:

第一章田徑運動概述

1、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田徑運動的定義;了解田徑運動的產生與發(fā)展和

田徑運動的分類與特征。熟練掌握田徑運動的意義以及田徑運動的發(fā)展與成就,重點掌

握高師田徑運動教學的任務與要求。

2、重點難點

田徑運動定義,田徑運動的發(fā)展與成就以及高師教學的任務與要求。

3、主要內容

1、田徑運動定義、分類、特征、意義

2、田徑運動的產生與發(fā)展

3、世界田徑運動的發(fā)展與成就

4、我國田徑運動的發(fā)展與成就

5、高師田徑教學的任務與要求

第二章田徑運動技術基礎理論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走、跑的區(qū)別,掌握單、雙腳支撐與走速的關系,重點掌握跑步動作周期,和

跑步的動力學分析,熟練掌握決定跑速的因素;了解流體力學的作用;熟練掌握本節(jié)教

學內容,并能運用其理論指導實踐。

2、重點難點

重點:跑步周期與運動學分析,掌握投擲技術各階段的要求。

教學難點:決定跳躍成績的因素;決定投擲遠度的因素。

3、主要內容

1、走、跑的技術基礎理論

2、跳躍運動技術基礎理論

3、投擲運動技術基礎理論

第三章田徑運動教學理論與方法

1、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了解教學過程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和教學的基本階段;掌握田徑技術

教學方法和教學文件的制定;熟練掌握教學原則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

2、重點難點

教學原則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和教學文件的制定。

3、主要內容

1、教學原則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

2、田徑運動技術教學的基本階段

3、田徑運動教學過程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4、田徑運動技術教學方法

5、田徑運動教學文件的制定

第四章田徑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

1、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現(xiàn)代田徑運動訓練的前沿動態(tài),和訓練的目的任務,熟

練掌握訓練原則和訓練內容與方法,以及訓練計劃的制定。并能區(qū)別訓練與教學的不同。

2、重點難點

身體訓練和訓練原則的教學。

3、主要內容

1、現(xiàn)代田徑運動訓練的主要特征

2、訓練原則:一般訓練與專項訓練相結合的原則;多年訓練與周期性訓練相結合

的原則;統(tǒng)一要求與區(qū)別對待相結合的原則。

3、訓練的目的與任務

4、訓練內容與方法:身體訓練;技術訓練;戰(zhàn)術訓練;意志力訓練;恢復訓練;

智力訓練和工作能力訓練。

5、訓練計劃制定:制定計劃的要求與依據(jù);訓練計劃的種類與內容;實施計劃的

基本要求。

第五章田徑運動組織競賽工作

1、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本章的教學使學生了熟練掌握田徑運動會的編排和記錄公告工作。

2、重點難點

田徑運動會的籌備及組織

3、主要內容

1、田徑運動競賽的意義與形式

2、田徑運動會的籌備及組織工作:組織機構的分工;工作計劃;組織方案;競賽

規(guī)程。

3、田徑運動會的編排和記錄公告工作,編排前的準備工作;各項競賽的分組編排;

編印秩序冊;比賽期間的編排記錄公告工作;比賽結束后的工作。

4、田徑運動會競賽會場、比賽場地、器材準備工作、會場布置、比賽場地與器材

的準備、田徑運動會常用表格的準備。

第六章田徑運動競賽裁判工作

1、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使學生掌握田徑運動會的組織編排工作,熟練掌握田徑各項以及運動

會全過程的裁判工作。

2^重點難點

田徑運動會的編排和記錄公告以及編排前的準備工作;田徑競賽、田賽裁判工作。

3、主要內容

1、賽前賽后的裁判工作

2、裁判長和主裁判的職責

3、競賽裁判工作:檢錄、發(fā)令、終點、計時、檢查等裁判工作。

4、田賽裁判工作:跳部、擲部、全能等裁判工作。

5、風速測量和賽中宣告工作。

6、仲裁委員會工作。

第七章田徑運動場地

1、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運動場地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田徑運動場地的種類,掌握競賽場地的布局與畫

法,較能熟練掌握標準場地的設計、計算與畫法和不標準場地的設計、計算與畫法。

2、重點難點

標準場地的設計、計算與畫法和不標準場地的設計、計算與畫法。

3、主要內容

1、田徑運動場地的種類及修建要求。

2、競賽場地的布局和畫法。

3、標準場地的設計、計算和畫法,不標準場地的設計、計算與畫法。

4、田徑運動場地的修建使用和管理。

第八章定向越野與野外生存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定向運動和野外生存項目的起源與發(fā)展,掌握地圖的識別和指北針的使用方法

以及野外生存的注意事項。

2、重點難點

地圖的識別與指北針的使用。

3、主要內容

1、定向越野概述

2、地圖的識別與指北針的使用。

3、野外生存概述。

4、野外生存應注意的事項

(二)技術部分

第一部分提高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法

1、教學基本要求

本部分的教學內容穿插在教學過程中的每次課中進行,占每次課的10至20分鐘。

2、重點難點

一般身體訓練與專項訓練的方法與手段

3、主要內容

力量素質的訓練方法與手段

速度素質的訓練方法與手段

耐力素質的訓練方法與手段

柔韌與靈敏素質的訓練方法與手段

一般身體訓練與專項訓練的方法與手段

第二部分跑

中長跑

1、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中長跑教學使學生了解中長跑的發(fā)展概況,和中長跑的營養(yǎng)與恢復,掌握中長

跑教學和訓練方法,熟練掌握中長跑各階段技術以及中長跑的步頻與呼吸節(jié)奏的配合。

2、重點難點

重點:中長跑的技術教學,難點: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

3、主要內容

(1)中長跑的發(fā)展概況

(2)中長跑的技術: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終點沖刺跑;中長跑的呼吸;中長

跑的戰(zhàn)術。

(3)中長跑的教學方法。

(4)中長跑的訓練:訓練內容、方法和訓練計劃的制定

(5)中長跑的營養(yǎng)與恢復措施。

短跑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當前短跑先進技術流派和發(fā)展概況,掌握短跑各階段技術,以及短跑教學訓練

方法,培養(yǎng)技能能力。熟練掌握起跑器的安裝,以及起跑后的疾跑和途中跑技術。

2、重點難點

重點:短跑途中跑技術教學,教學難點:起跑后的疾跑教學。

3、主要內容

(1)短距離跑的發(fā)展概況

(2)短距離跑的技術:100米跑的技術:起跑器的安裝方式和要求;蹲距式起跑和

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跑、全程跑節(jié)奏。200米和400米的技術:起跑器的安

裝要求;彎道跑的技術特點;200和400米的全程節(jié)奏。

(3)短距離跑的教學法:短距離跑的專門練習;教學中易產生的錯誤和糾正方法。

(4)短距離跑的訓練:短距離跑的訓練內容與方法;短跑訓練計劃的特點和要求。

(5)技能培養(yǎng):培養(yǎng)講解示范能力;組織教學能力;正誤動作分析能力;組織短

跑比賽和裁判工作能力。

接力跑

1、教學基本要求

掌握各種傳接棒技術以及接力跑中各棒次的安排和傳接棒的時機。

2、重點難點

重點:集體主義、團結協(xié)作精神教育,和傳接棒技術。教學難點:傳接棒時不減速。

3、主要內容

(1)4*100米接力跑的技術:“上挑式”、“下壓式”“混合式”傳接棒技術:持棒與起

跑;傳接棒的時機;標志線的確定與配合;4*100米接力跑的傳接棒技術及棒次安排。

(2)接力跑的教法。

跨欄跑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跨欄跑概況,掌握跨欄跑技術,熟練掌握跨欄跑節(jié)奏。

2、重點難點

重點:欄間3步4步節(jié)奏跑。教學難點:欄間步與起跨的銜接和克服跨欄時的心理

障礙。

3、主要內容

(1)跨欄跑的概況。

(2)男女直道跨欄跑技術:“跨欄步”;欄間步;起跑至第一欄起跨步;欄間步跑;

全程節(jié)奏跑。

(3)男女彎道跨欄跑技術:彎道跨欄跑技術特點;起跑至第一欄起跨;欄間跑;

全程節(jié)奏與速度。

(4)跨欄跑教學法:教學步驟與方法;教學中常見的錯誤與糾正方法;教學中應

注意的事項。

(5)跨欄跑的訓練:身體訓練;技術訓練:訓練計劃制定。

(6)技能訓練:講解、示范能力;組織教學糾正錯誤動作能力;組織比賽丈量場

地及裁判工作能力。

第二部分跳

跳高(背越式)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跳高發(fā)展概況以及我國運動員在跳高發(fā)展中做出的貢獻,掌握跳高教學與訓練

方法,熟練掌握跳高各環(huán)節(jié)技術。實效性較好。具備該項目的教學訓練能力。

2、重點難點

重點:助跑起跳,教學難點:助跑與起跳的銜接以及起跳后的沖桿現(xiàn)象。

3、主要內容

(1)跳高的發(fā)展概況。

(2)背越式跳高技術:助跑、起跳、過桿、落地技術。

(3)跳高教法:教學步驟與方法;常見錯誤與糾正方法;

(4)技能訓練:講解、示范能力;組織比賽與裁判能力;組織教學與糾正錯誤動

作能力。

跳遠(挺身式)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跳遠發(fā)展概況和我國與世界水平的差距,熟練掌握跳遠各技術環(huán)節(jié)要求,實效

性較好。具備該項目的教學訓練能力。

2、重點難點

重點:助跑起跳。教學難點:助跑與起跳的銜接。

3、主要內容

(1)跳遠發(fā)展概況。

(2)跳遠技術:助跑、起跳、騰空(挺身)、落地技術。

(3)跳遠的訓練:身體訓練;技術訓練;影響跳遠成績的有關因素;訓練計劃的

制定。

(4)技能的培養(yǎng):講解、示范能力;組織比賽與裁判能力;組織教學與糾正錯誤

能力。

三級跳遠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三級跳遠的技術結構,和三級跳遠的技術教法,并對該技術有一定的體會和實

踐能力。

2、重點難點

重點:主要介紹該技術的技術結構和學生的實踐體會。

3、主要內容

(1)三級跳遠發(fā)展概況。

(2)三級跳遠的技術:助跑、第一跳(單腳跳)、第二跳(跨步跳)、第三跳(跳

躍);三跳的長度比例與節(jié)奏。

(3)三級跳遠技術教法:教學步驟與方法;常見錯誤與糾正方法;注意事項。

(4)三級跳遠訓練:身體訓練;技術訓練。

第三部分投擲

標槍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標槍發(fā)展概況,掌握教學步驟與訓練方法,以及常見錯誤的糾正方法。熟練掌

握各技術環(huán)節(jié)要求。

2、重點難點

重點:最后用力,教學難點:助跑與最后用力的銜接。

3、主要內容

(1)標槍的發(fā)展概況。

(2)標槍的技術:握槍和持槍;助跑(預跑、投擲步)最后用力;緩沖;槍的飛

行。

(3)標槍的教學法:教學步驟與方法;常見錯誤與糾正方法;注意事項。

(4)標槍的訓練:身體訓練;技術訓練;專門投擲訓練;訓練計劃制定。

(5)能力培養(yǎng):具備講解示范能力;組織教學和糾正錯誤能力;組織標槍比賽與

裁判工作能力。

推鉛球

1、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推鉛球運動的發(fā)展概況,掌握推鉛球技術教學與訓練方法,熟練掌握各技術環(huán)

節(jié)要求和具備該技術的教學能力。

2^重點難點

重點:推鉛球技術的最后用力。教學難點:滑步與最后用力的銜接。

3、主要內容

(1)鉛球運動發(fā)展概況。

(2)背向推鉛球的技術:持球;滑步的預備姿勢;滑步;最后用力和身體平衡。

(3)推鉛球的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方法;常見錯誤及糾正方法;教學注意事項。

(4)推鉛球的訓練:身體訓練;技術訓練;訓練計劃的制定。

(5)技能培養(yǎng):具有講解示范能力;組織教學和糾正錯誤能力;丈量場地和組織

比賽及裁判工作能力。

鐵餅

1、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鐵餅教學使學生了解鐵餅發(fā)展概況,掌握該技術教學步驟與訓練方法,熟練掌

握該技術各環(huán)節(jié)要求,具備該課程的教學能力。

2、重點難點

重點:最后用力,教學重點:旋轉與最后用力的銜接。

3、主要內容

(1)鐵餅的發(fā)展概況。

(2)鐵餅的技術:握餅、預備姿勢和預擺、旋轉、最后用力和身體平衡。

(3)鐵餅的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方法;常見錯誤及糾正方法;教學注意事項。

(4)鐵餅的訓練:身體訓練;技術訓練;訓練計劃的制定。

(5)能力培養(yǎng):講解示范能力;組織教學和糾正錯誤能力;組織比賽和裁判工作

能力。

四、課程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

1、備課:備課是對該次課課程的總體設計包括對教材的分割,重點難點的提煉以

及教學方法,組織教法,場地器材的布置等的總體設計。備課時要力爭做到備教材、備

學生、備場地器材;預測本次課的效果。

2、上課:上課是對教案全面的實施與執(zhí)行貫徹,但是課堂氣氛的調節(jié),學生與教

師的互動,都須教師在上課時根據(jù)學生掌握技術情況和疲勞狀況以及課堂氣氛及似的進

行講解、分析、糾錯和一些幽默的語言進行調節(jié),使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張弛有度,在

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既掌握了知識、技術、技能也愉悅了身心。上課

教學中教材內容一般不能修改,但根據(jù)教學中的實際,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也可適

當?shù)倪M行調整。

3、課后小結:本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放松身體,教師對本次課的教學情況進

行小結,安排學生課外練習內容。

4、考核方式與要求

(1)考核內容

理論考核:田徑運動技術基礎理論;田徑運動教學理論與方法;田徑運動訓練理

論與方法;少年兒童與女子田徑教學訓練特點;田徑運動競賽組織工作;田徑運動裁判

工作;田徑運動場地;田徑運動各單項技術理論介紹項目的教學法。

技術考核:短跑;跨欄跑;跳高;跳遠;推鉛球;擲鐵餅;投標槍等技術評定與達

標。

技能考核:通過教學、訓練、裁判實習等考核學生的講解、示范組織教學訓練過程

考核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運用知識能力。

(2)考核辦法

技術考核:每項考核由三位同專業(yè)的教師組成考評組,其中一人必須具備副教授以

上職稱。理論考核以筆試為主,結合口試和開卷考試的方法。

技術考核分為技術評定和達標測驗,技術評定為三位教師按照統(tǒng)一的動作規(guī)格和評

分標準打分。三位教師給分之和除以三,為該生的技評分。達標得分見表3、表4。技

能考核通過口試、課的部分實習,教育實習,課堂提問等給與評分。

田徑總成績的評定:根據(jù)同類院校標準結合我校實際,從培養(yǎng)學生能力角度出發(fā),

評分比重為:考查課技術標準達標占總分的30%,技術評定占總分的50%,基本能力占

總分的10%,平時成績技術科理論占10%;考試課技術達標占總分的20%,技術評定占

總分的40%,基本能力占總分的10%,術科理論占總分的30%。

每學期田徑得分應包括技術達標,技術評定,基本能力,理論考核及平時成績四項

內容。

(3)考核要求

①凡參加上課的學生,必須參加大綱所有項目的考試。

②學生一門可以學期病假、事假、曠課、見習累計學時達三分之一者,不能參加

本學期本門課的考試。所缺課程經(jīng)過課外自行補習后,可隨下一年級考試,畢業(yè)生須在

畢業(yè)后一年內返??荚?。

③學生補考時只補考四項中不及格的項目。

④凡擅自曠考或考試作弊者,該門課程按零分計算,并報系、校處理。

⑤學生緩考的課程,可以緩考,緩考的時間一般在下學期開學后的第二周進行。

⑥術科考試應嚴格執(zhí)行最新田徑規(guī)則,技評、達標所用器材、場地、人員安排均在

考前認真檢查,并做好充分準備。

(4)技術評定標準和達標標準

A、短距離跑

達標標準為100米計時。技術評定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兒個標準:

(1)能獨立完成起跑器的安裝。能按口令完成起跑的所有動作。

(2)起跑與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跑、終點撞線技術各部分整體連貫。

(3)兩臂、軀干、兩腿動作能協(xié)調配合,沒有明顯錯誤。

B、跨欄跑

達標標準:男110米欄計時,欄高76.2厘米,欄間距離9.14米;女100米欄計時,

欄高72厘米,欄距8.50米。

(1)采用蹲局式起跑,起跑動作正確,起跑至第一欄用八步跑完,節(jié)奏流暢,并

能準確上欄。

(2)跨欄時有攻欄意識,擺動腿有抬伸動作,過欄時重心起伏較平穩(wěn),起跨腿有

提伸動作,著地較平穩(wěn)。

(3)能用3、4步跑完欄間距,并能連續(xù)跨欄,欄間節(jié)奏好。

C、中長跑

中長跑

達標距離:男1500米,女800米

技術評定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及格標準

(1)能按口令完成起跑和起跑后搶占有利位置。

(2)途中跑自然放松,上下肢能協(xié)調配合,身體重心起伏較平穩(wěn),呼吸能與跑的

動作協(xié)調配合。

(3)終點沖刺有力,動作幅度較大。

D、跳遠

技評、達標姿勢為挺身式和走步式

技術評定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及格標準

(1)助跑14步以上,有一定的速度和正確的節(jié)奏。

(2)起跳時放腳積極,蹬伸充分,兩臂的擺動和兩腿蹬擺能協(xié)調配合,并形成騰

空步姿勢。

騰空后,擺動腿及時下壓(挺身式),身體充分伸展,并能收腹舉腿和伸小腿,落

地后能及時屈膝緩沖。騰空后,以大腿帶小腿進行換步動作(走步式),兩臂配合兩腿

做好環(huán)繞擺,落地動作正確。

E^跳圖

技評、達標姿勢為背越式

技術評定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及格標準

(1)助跑八步以上,動作自然,節(jié)奏明顯,助跑與起跳銜接連貫。

(2)起跳時蹬擺積極,方向正確,沒有倒桿現(xiàn)象,上下肢能協(xié)調配合。

(3)桿上形成背弓姿勢,身體依次過桿,肩背著地平穩(wěn)。

F、推鉛球

技評、達標姿勢為背向滑步推鉛球

鉛球重量:男5公斤,女4公斤。

技術評定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及格標準。

(1)握球、持球,開始姿勢基本正確。

(2)滑步擺、蹬動作協(xié)調有力,雙腳落地動作合理,超越器械動作基本合理。

(3)滑步于最后用力動作基本連貫,單雙腳支撐有力,推球較充分。

(4)球出手后能維持身體平衡。

G、標槍

(1)握持槍正確、預跑動作自然協(xié)調,并與投擲步銜接連貫。

(2)投擲步中引槍充分,交叉步蹬擺積極,有一定的超越器械動作,并與最后用

力銜接自然。

(3)最后用力順序正確,動作結構合理,出手角度適宜,標槍飛行平穩(wěn)。

(4)出手后能維持身體平衡。

H、擲鐵餅

技評姿勢為側向旋轉擲鐵餅,鐵餅重量為男2公斤,女1公斤。

技術評定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及格標準

(1)握餅、預備姿勢、預備動作正確。

(2)旋轉動作加速向前,兩腿落地動作基本合理有一定的超越器械動作。

(3)最后用力順序正確,左側支撐有力,出手角度合理,鐵餅飛行正確。

(4)出手后能維持身體平衡。

I、三級跳遠

技術評定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及格標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