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全冊書各章節(jié)知識點考點重點難點解題方法規(guī)律歸納總結_第1頁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全冊書各章節(jié)知識點考點重點難點解題方法規(guī)律歸納總結_第2頁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全冊書各章節(jié)知識點考點重點難點解題方法規(guī)律歸納總結_第3頁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全冊書各章節(jié)知識點考點重點難點解題方法規(guī)律歸納總結_第4頁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全冊書各章節(jié)知識點考點重點難點解題方法規(guī)律歸納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湘教版選擇性必修1知識點匯總

第一章地球的運動...........................................................2

第一節(jié)地球的自轉......................................................2

第1課時自轉特征、晝夜交替和偏轉規(guī)律.............................2

第2課時產(chǎn)生時差.................................................10

第二節(jié)地球的公轉.....................................................18

第1課時公轉特征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18

第2課時晝夜長短的變化和四季的更替..............................29

第二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38

第一節(jié)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38

第二節(jié)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45

第1課時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45

第2課時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53

第三節(jié)地表形態(tài)與人類活動............................................61

第三章大氣的運動..........................................................68

第一節(jié)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68

第二節(jié)氣壓帶、風帶與氣候............................................80

第三節(jié)天氣系統(tǒng).......................................................88

第四章陸地水與洋流........................................................97

第一節(jié)陸地水體間的相互關系..........................................97

第二節(jié)洋流..........................................................104

第三節(jié)海一氣相互作用................................................113

第五章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120

第一節(jié)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120

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性.........................................127

第一章地球的運動

第一節(jié)地球的自轉

第1課時自轉特征、晝夜交替和偏轉規(guī)律

必備知識

一'地球自轉

1.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俯視:逆時針方向旋轉(乙圖)

(甲圖)[南極俯視:順時針方向旋轉(丙圖)

S

甲圖乙圖丙圖

〃太陽日:以太陽為參照物,自轉360。59,,

用時24小時

2丹朝《

,]恒星日:以恒星為參照物,自轉360。,

、用時23小時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兩極點外,任何地點的自轉角速度都相同,約

為15。/時。

(2)線速度:由于緯度不同而有差異,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圖表點撥]教材第3頁圖1-3,該圖展示出:

(1)地軸是穿過地心和南北極點的連線,是人們假想的一條軸,地軸的北端

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2)地球繞地軸自轉。

(3)從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微思考]能證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事例有哪些?

提示:太陽的東升西落、月亮的東升西落、科技館中的傅科擺等。

[易錯警示]地球自轉只有一個方向

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

方向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這并不意味著南北半球的自轉方向不同,地球自轉只有

一個方向,只是觀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現(xiàn)不同的描述。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導致晝夜交替現(xiàn)象

(1)晝夜現(xiàn)象

(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的球體

①成叫太陽照射

②晝夜半球

右圖甲、乙兩處中,甲所在半球為夜半球,乙所在半_

球為鬻界縹AB線為晨皆緣

(2)晝夜交替線

①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轉。

②影響:各地溫度發(fā)生晝夜變化,生物形成晝夜節(jié)律(又稱“生物鐘”比

[圖表點撥]教材第5頁圖1-7,該圖展示出:

(1)向著太陽的半球為晝半球,背對著太陽的半球為夜半球,為大小相等的

兩個半球。

(2)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昏線(圈),圖中晨昏線為晨線。

-~2.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發(fā)生偏轉

(1)地轉偏向力:促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發(fā)生偏轉的力。

(2)表現(xiàn):在北半球,向其運動方向的右側偏轉;在南半球,向其運動方向

的左側偏轉;赤道上不發(fā)生偏轉。

止究點1

地球自轉

“天上的明星現(xiàn)了,好像點著無數(shù)的街燈。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

的街市?!泵利愋强粘錆M誘惑。圖示照片是攝影師在夜晚采用連續(xù)曝光技術拍攝

的。照片中的弧線為恒星視運動軌跡。

[探究問題]

問題1(區(qū)域認知)圖中恒星的運動軌跡為什么以北極星為中心?

提示: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因此在地球上觀察時北極星幾乎是不動的。

問題2(綜合思維)圖中恒星的運動軌跡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

提示:地球的自轉。

問題3(地理實踐力)a恒星的視運動方向,在圖中應表示為順時針方向還

是逆時針方向?為什么?

提示: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看北極星為中心的星體視運動,相當于從

南極上空看宇宙空間,南極地球自轉方向是順時針方向,若以地球為參照物,則

星空天體呈逆時針方向運動。因此,a恒星的視運動方向,在圖中應表示為逆時

針方向。

歸納總結

1.地球自轉方向的判斷方法

(1)常規(guī)法: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由此判斷地球自轉方向。

(2)極點法: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同理,

看到地球是逆時針方向旋轉的在北極上空,看到地球是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在南極

上空。

(3)經(jīng)度法:東經(jīng)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轉方向,西經(jīng)度減小的方向也是

地球自轉方向。

極點局部圖西經(jīng)法極點局部圖東經(jīng)法

(4)海陸法:根據(jù)大洲和大洋的相對位置也可以判斷地球的自轉方向。如沿

某一緯線從歐洲到亞洲的方向或從太平洋經(jīng)巴拿馬運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

球自轉方向。

2.地球自轉速度的分布及影響因素總結

(1)極點的角速度和線速度均為Oo

(2)緯度相同的兩點,自轉的線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況下)。

(3)60。緯線上的線速度約是赤道上線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衛(wèi)星運行的角速度與地面對應點的角速度相同,均為

15°/h,衛(wèi)星運行的線速度大于地面對應點的線速度。

(5)影響地球自轉線速度的因素

地球表面的線速度與該地的地理緯度和海拔高低有關。

_f緯度越低,線速度越大

①緯度《

I緯度越高,線速度越小

J海拔越高,線速度越大

②海拔]海拔越低,線速度越小

7次史

晝夜交替現(xiàn)象

今天,我站在晨線上,我面向的世界是光明的。我不愿意轉身,是因為我的

心永遠向前,是因為我對光明更向往,也是因為,你沉重的目光不允許我轉身;

我站在昏線上,我面向黑暗。我敢于直視所有的黑暗,我將這黑暗看得透徹,看

得明白,只有這樣,我才能夠明白我身后光明的意義。下圖是利用GoogleEarth

對北京時間12月22日同一天上午8:00和晚上20:00太陽照射地球的截圖。

圖甲圖乙

「探究問題1

問題1(綜合思維)晨線和昏線是哪兩個半球的分界線?它們在地球表面上

怎樣移動?

提示:晝半球和夜半球。自東向西。

問題2(地理實踐力)在晨線上,我們看到太陽正在升起還是落下?昏線

呢?

提示:晨線:太陽正在升起;昏線:太陽正在落下。

問題3(綜合思維)甲、乙兩圖中的晝夜分界線分別是什么線?判斷理由是

什么?

提示:圖甲中的晝夜分界線是晨線,隨著地球的自轉,該線上的各點都將進

入晝半球,所以該線是晨線。圖乙中的晝夜分界線是昏線,隨著地球的自轉,該

線上的各點都將進入夜半球,所以該線是昏線。

歸納總結

1.晨昏線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

球表面的一半。向著太陽的半球是白天(晝半球),背對著太陽的半球是黑夜(夜半

球)。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就是晨昏線,也叫晨昏圈。

2.晨昏線的特點

(1)晨昏線(圈)平分地球,是過球心的大圓。

⑵晨昏線(圈)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3)晨昏線(圈)永遠平分赤道。

(4)晨昏線(圈)自東向西移動(15。力),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

3.晨昏線的三種判斷方法

夜進入晝一晨線

⑴自轉法:順地球自轉方向,

晝進入夜一昏線

(2)時間法:赤道上地方時為6時一晨線,18時一昏線。

[夜半球東側為晨線,西側為昏線

(3)方位法j晝半球東側為昏線,西側為晨線

4.晨昏線的應用

⑴確定地球的自轉方向

若右圖中&為昏線,靛為晨線,則地球呈逆時針方向自轉,

中心為北極點;若靠為晨線,靛為昏線,則地球呈順時針方向自{(串)

轉,中心為南極點。

C

(2)確定極晝、極夜的范圍

晨昏線與哪個緯線圈相切,該緯線圈與極點之間的緯度范圍內就會出現(xiàn)極晝

或極夜現(xiàn)象,南北半球的極晝、極夜現(xiàn)象正好相反。

邙究點3

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發(fā)生偏轉

由于地球自轉而產(chǎn)生的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不斷發(fā)生偏轉的力,稱為地轉偏

向力。計算地轉偏向力的公式為F=2v(osin(p(v為物體運動的速度,co為地球自

轉角速度,大約是15。小,(p為運動物體所在緯度)。下圖為地球自轉使水平運動

物體方向發(fā)生偏轉示意圖。

[探究問題]

問題1(綜合思維)分別計算物體運動速度v=0m/s時,緯度(p=0。時,地

轉偏向力的大小。

提示:均為零。

問題2(綜合思維)根據(jù)公式及示意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偏轉規(guī)律?

提示:靜止不動的物體,不發(fā)生偏轉;在赤道上地轉偏向力為零,物體不發(fā)

生偏轉。

在南、北半球,無論沿什么方向運動,運動的物體都會發(fā)生偏轉,在南半球

向左偏,在北半球向右偏。

問題3(區(qū)域認知)根據(jù)公式分析,地轉偏向力和緯度有什么關系?

提示:正相關。緯度越高,地轉偏向力越大。

問題4(地理實踐力)如果在長江口南北兩岸選一處建一個河港,你認為建

在哪里比較合理,為什么?

提示:建在南岸比較合理。因為長江為北半球的河流,河水自西向東流動,

地轉偏向力使長江下游的河水向右偏,侵蝕南岸,南岸不易淤積,河水較深,因

此利于港口建設。

歸納總結

1.地表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的偏轉

受運動慣性的影響,物體總是力圖保持原來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

原因

球形狀和運動的影響,導致它們逐漸偏離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地轉偏向力垂直于物體的水平運動方向,只影響運動方向,不影響運動

特點

速度,緯度越高,地轉偏向力越大

規(guī)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轉

表現(xiàn)河岸不對稱、大氣中的氣流運動方向改變、大洋中洋流運動方向改變

(1)河流沿岸人類活動的選址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河流侵蝕右岸,

在左岸淤積。故港口、防洪堤壩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場宜選在左

岸,具體示意如下圖:

一_聚落鳴/,

原理

~~7—―海

應用防洪堤壩’

北半球河流、

(2)炮彈的發(fā)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確定

(3)根據(jù)天氣資料圖,正確判斷風向及其變化

(4)根據(jù)風或水流的偏轉方向判斷南北半球

2.“左右手”演示法判斷水平運動物體的偏轉方向

具體方法為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如圖所示,大拇指的

指向即為物體水平運動的偏轉方向。

--原始運動方向一A實際運動方向

教材P4活動(上)

1.用一個小的球體進行模擬,以太陽為參照物時,地球自轉一周,實際上

是大于360。(約為360。59,)的,如果以太陽以外的恒星為參照物,地球自轉360。

就完成了一個自轉周期,其演示方法和原理如下圖所示:

當?shù)厍蛭挥贓i時,太陽、某恒星(★”地心、某地點(P)位于同一直線上。

當?shù)厍蛭挥贓2時,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連線上,此時地球已自轉360。。

從Ei到E2為一個恒星日。

當?shù)厍蛭挥贓3時,P又位于太陽與地心的連線上,地球自轉360。592自Ei

到E3為一個太陽日。

2.

名稱地球自轉的角度時間長度應用價值

太陽日360°59'24時0分晝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360°23時56分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

教材P4活動(下)

1.

緯度0°30°45°60°90°

線速度/(千米/時)1670144710808370

2.標注略。地球自轉的線速度隨緯度增加而降低。赤道上的線速度最大,極

點為零。

3.表明地球自轉速度在逐漸變慢。導致其變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潮汐鎖定、

季節(jié)的周年變化和半年變化、地外和地內的物質或能量交換等。

教材P6活動

1.在該演示中,晝夜交替是因為地球儀的轉動(代表地球自轉)而產(chǎn)生的。5

秒鐘代表一天。

2.略。

3.可以。

第2課時產(chǎn)生時差

必備知識

產(chǎn)生時差

1.地方時

(1)形成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如上圖,同緯度的甲、乙相比,乙

地相對位置偏東,乙地先看到太陽,乙地時刻較早。這種因經(jīng)度不同而出現(xiàn)的不

同時刻,稱為地方時。

(2)特點

①經(jīng)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時相同。如上圖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條

經(jīng)線上,地方時相同。

②經(jīng)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L小時。

③經(jīng)度每隔1。,地方時相差生分鐘。

④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時刻要呈。

(3)計算:圖中甲與丁經(jīng)度相隔延,地方時相差生小時,按“東加西減”原

則計算,若此時丁地地方時為6時,則甲地為時。

[微思考]為什么烏魯木齊的人們早上上班時間比北京要晚大約兩個小

時?

提示:地方時大約晚兩個小時。

2.時區(qū)和區(qū)時

(1)劃分:國際上規(guī)定將全球劃分為3_個時區(qū),每個時區(qū)跨五個經(jīng)度。

(2)區(qū)時:各時區(qū)都以本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作為本區(qū)的統(tǒng)一時間,這叫

作區(qū)時,又稱標準時。

(3)區(qū)時換算

①位于同一時區(qū)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區(qū)時;②位于不同時區(qū)的各地,采用各

自的區(qū)時;③相鄰時區(qū)的區(qū)時相差1小時。在同一日期內,春早西返。

[微思考]什么是國際標準時?

提示:國際標準時又叫世界時,是指0。經(jīng)線的地方時。

[易錯提醒]我國統(tǒng)一使用東八區(qū)的區(qū)時,即12(TE經(jīng)線的地方時。因為北

京位于東八區(qū),因此又稱為北京時間。北京的地方時是指116°E經(jīng)線的地方時。

~~3.日期和國際日界線

(1)國際日界線:一條大體沿180。經(jīng)線穿行的折線。

(2)作用

①旨在消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導致的日期換算的不同結果。

②為了確保180。經(jīng)線上同一地區(qū)和島嶼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有的地方改

用折線。

[易錯提醒]若沒有特殊說明,默認為越過180。經(jīng)線時即越過了國際日界

線,因此日期需發(fā)生變更。而實際上,越過了180°經(jīng)線并不一定越過了國際日

界線,因此日期不變。有時越過了國際日界線,但不一定越過了180。經(jīng)線,因

此日期需發(fā)生變更。

I、打究點1

地方時與區(qū)時的計算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

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qū)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探究問題]

問題1(綜合思維)返回器安全著陸時,北京(116。場當?shù)氐胤綍r是多少?

提示:北京時間是東八區(qū)中央經(jīng)線12CTE的地方時,北京經(jīng)度為116聽,與

120?!甑慕?jīng)度差為4。,時間差為16分鐘,根據(jù)''東加西減”原則,計算其地方

時為1時43分。

問題2(綜合思維)在美國紐約(西五區(qū))留學的王華觀看了電視直播。當返回

器著陸時,當?shù)貢r間是多少?

提示:北京時間是東八區(qū)區(qū)時,比美國紐約(西五區(qū))區(qū)時早13小時,當嫦

娥五號返回器著陸時,紐約時間為2020年12月16日12時59分。

歸納總結

1.地方時的計算

(1)計算依據(jù)

地球自轉,東早西晚,1度4分,東加西減。

(2)計算步驟

①一定時

即確定計算時可作為條件用的已知地方時,光照圖中,特殊經(jīng)線的地方時的

確定,以下圖為例:

C

a.晝半球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12時,如ND。

b.夜半球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24時或0時,如NB。

C.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jīng)線地方時為6時,如NC。

d.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jīng)線地方時為18時,如NA。

②二定向

即確定所求點與已知時間點的相對東、西方向,如圖中求E點的地方時,

若以D點作為已知時間點,則E點位于D點以東,應“東加”;若求F點地方

時,以B點作為已知時間點,則F點位于B點以西,應“西減”。

③三定差

即確定所求點與已知時間點的經(jīng)度差,以確定時差,如E點所在經(jīng)線與ND

經(jīng)度相差45。,時差為3小時。

④四定值

即根據(jù)前面所確定的條件計算出所求時間,如E點地方時為12:00+含45°=

45°

15:00,F點地方時為24:00—苻=21:00。

2.時區(qū)的確定與區(qū)時的計算

(1)時區(qū)確定

若已知某地經(jīng)度,確定該地所處的時區(qū),方法是:(已知經(jīng)度+7.5。)75。,

所得商即為時區(qū)數(shù)。東經(jīng)度為東時區(qū),西經(jīng)度為西時區(qū)(7.5。\¥?7.5°E為零時區(qū);

172.5°E-172.5°W為十二時區(qū))。

(2)求時區(qū)差

若兩地同為東時區(qū)或西時區(qū),則時區(qū)數(shù)相減;若兩地分別屬于東、西時區(qū),

則時區(qū)數(shù)相加。

(3)求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的度數(shù)

某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的度數(shù)=時區(qū)數(shù)X15。,如西三區(qū)中央經(jīng)線為15。乂3=

45°WO

(4)區(qū)時計算

①已知某地地方時,求該地區(qū)時

即求該地所在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的地方時,可利用地方時計算公式求出。

②已知某地區(qū)時,求另一地區(qū)時

利用公式:某地區(qū)時=已知地區(qū)時土兩地區(qū)時差。(注意“土”符合“東加西

減”原則;兩地區(qū)時差=兩地時區(qū)差)

3.與行程有關的時間計算方法

若有一架飛機某日某時從A地起飛,經(jīng)過m小時飛行,降落在B地,求飛

機降落時B地的時間。

這類問題若能建立下列關系,也就不難解答了。

+m小時

起飛時A地時間------->降落時A地時間

I土時差I土時差

+m小時

起飛時B地時間-------?降落時B地時間

計算公式如下:

降落時B地時間=起飛時A地時間土時差+行程時間(m)

(注意:加減的選取原則為東加西減)

歸納總結

1.求差的技巧——“同減異加”

(1)經(jīng)度差:兩地同在東(西)經(jīng)度,取兩數(shù)之差;一地在東經(jīng)度,另一地在西

經(jīng)度,取兩數(shù)之和。

(2)時區(qū)差:兩地同在東(西)時區(qū),取兩數(shù)之差;一地在東時區(qū),另一地在西

時區(qū),取兩數(shù)之和。

2.求時間的技巧——“東加西減”

先畫出表示全球所有經(jīng)線(或時區(qū))的數(shù)軸,標出已知經(jīng)線(或時區(qū))及其地方

時(或區(qū)時),再標出所求經(jīng)線(或時區(qū)),計算出兩地經(jīng)度差(或時區(qū)差)后,再將其

轉化為地方時差(或區(qū)時差)。如下圖所示:

西減地方時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東加地方時差

180°90°W0°90°E180°

1????????1111111???1111tl

西十二區(qū)西六區(qū)中時區(qū)東六區(qū)東十二區(qū)

西減時區(qū)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東加時區(qū)差

、次究點2

日期變更問題

一輪船在太平洋海域自西向東航行,一孕婦產(chǎn)下一名女嬰“姐姐”,時間是

2021年1月5日11:30。20分鐘后,又產(chǎn)一女嬰“妹妹”。奇怪的是,“妹妹”

的年齡卻比“姐姐”的大。

什么?妹妹比.

我是5日出生的姐姐生日大?

但.我是姐姐。

[探究問題]

問題1(綜合思維)國際日界線東西兩側的時刻、日期有什么區(qū)別?

提示:自東向西穿越國際日界線,日期要加一天;自西向東穿越國際日界線,

日期要減一天。日界線東西兩側共同使用相同的區(qū)時。

問題2(綜合思維)根據(jù)材料,計算出“姐姐”“妹妹”的生日,并解釋“妹

妹”年齡比“姐姐”大的理由。

提示:“姐姐”出生的日期是2021年1月5日,是在國際日界線以西出生

的;“妹妹”的出生日期是2021年1月4日,是輪船自西向東穿過國際日界線

之后變更的日期。單純按照日期數(shù)值,“妹妹”比“姐姐”大。

歸納總結

1.日界線

(1)自然日界線:即0(或24)時所在的經(jīng)線,它是不斷變化的,自西向東跨越

0(或24)時所在經(jīng)線日期要加一天,自東向西跨越0(或24)時所在經(jīng)線日期要減一

天。

(2)人為日界線:國際上規(guī)定,原則上以180。經(jīng)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

天”的分界線,并把這條分界線叫做“國際日界線”。自西向東跨越國際日界線

日期要減一天,自東向西跨越國際日界線日期要加一天。

2.圖解日期變更

(1)經(jīng)線展開圖示

180°

減一天

昨天一一今天一一昨天

(7月6日)(7月7日)(7月6日)

0時所在的經(jīng)線日界線

(自然界線)(人為界線)

⑵極地投影圖示

A

順地球

自轉方向[日期加一天經(jīng)過的為0時經(jīng)線,如0A

(即自西]日期減一天經(jīng)過的為180。經(jīng)線,如OB

向東)

⑶兩條日界線的比較

國際日界線自然日界線

界線大致是180。經(jīng)線,固定不變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條經(jīng)線

時間不固定,從。時?24時固定,0時或24時

日界線的東側為舊的一天;日界線日界線的東側為新的一天;日界線

日期

的西側為新的一天的西側為舊的一天

3.確定日期范圍及比值(如下圖)

(1)新的一天的范圍:從0時所在經(jīng)線向東到180。經(jīng)線,即從45兆向東到180。

經(jīng)線。

(2)舊的一天的范圍:從0時所在經(jīng)線向西到180。經(jīng)線,即從45注向西到180。

經(jīng)線。

e皿田工后新的一天所跨經(jīng)度數(shù)??135°3

(3)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同心,即行心=年。

舊的一天所跨經(jīng)度數(shù)225°_5

(4)舊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360°,即后心一于

心的口口甘…古新的一天所跨經(jīng)度數(shù)135°3

新舊日,恥匕值:舊的一天所跨經(jīng)度數(shù),即

(5)225°-5°

教材P7活動

1.一般認為,該時區(qū)劃分方案是比較合理的。劃分每個時區(qū)跨經(jīng)度15度,

時間正好是1小時,相差幾個時區(qū)就相差幾個小時;各時區(qū)都以本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

的地方時作為本區(qū)的統(tǒng)一時間,各地地方時與區(qū)時差別較??;中央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是

時區(qū)數(shù)的15倍;除中時區(qū)各地外,東經(jīng)在東時區(qū),西經(jīng)在西時區(qū)等。這樣的劃

分便于人們使用區(qū)時計時,克服了時間上的混亂,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

便利。

2.已知某地的經(jīng)度,求該地時區(qū)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方法:某地時區(qū)=某地的經(jīng)度+15。。

若結果為整數(shù),則為時區(qū)數(shù);若所得結果為小數(shù),則四舍五入。東經(jīng)度為東

時區(qū),西經(jīng)度為西時區(qū)。舉例略。

第二種方法:先用某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的經(jīng)度,分別加上和減去7.5。,得到這個

時區(qū)的范圍。然后比較已知經(jīng)度是否在這個時區(qū)范圍之內。舉例略。

教材P8活動

1.如果兩個時間相加超過了24小時,則是明天,鐘點要減去24小時,日

期則要進一天;如果兩個時間相減是負值時,則是昨天,鐘點要加上24小時,

日期則要退一天。

2.

按照乙地在甲地的西邊計算按照乙地在甲地的東邊計算

城市

日期時間(區(qū)時)日期時間(區(qū)時)

甲:

設定:9月8日設定:10時設定:9月8日設定:10時

北京

乙:

計算:9月7日計算:21時計算:9月8日計算:21時

紐約

3.從上述計算結果中可以看出,兩個經(jīng)度相差較大的城市,計算出來的結果

往往出現(xiàn)大于24或小于0的情況,涉及日期的變更。因為地球是球形的,東西

方向是相對的。解決的方案之一就是劃定國際日界線。

教材P9活動

1.(1)向東過國際日界線日期要減一天,向西過國際日界線日期要加一天。

(2)有了國際日界線,在世界的時區(qū)中就有了一個特殊的時區(qū)一一東西十二

區(qū)。因為東十二區(qū)和西十二區(qū)各跨經(jīng)度7.5。,合為一個時區(qū)。180。經(jīng)線是東十二

區(qū)和西十二區(qū)共同的中央經(jīng)線。

2.(1)夜半線是不斷移動的,向西移動。

(2)地方時。時經(jīng)線向東到國際日界線(可看作180。經(jīng)線)為“今

天”的范圍(下圖中陰影部分),地方時0時經(jīng)線向西到國際日界線

(可看作180。經(jīng)線)為“昨天”的范圍(右圖中空白部分)。

(3)當北京時間為20時時,也就是120°E的地方時為20時時,國際日界線(可

看作180。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0時(或24時),此時刻,全球處在同一天。當國際日

界線(可看作180。經(jīng)線)是0時時,全世界同屬“今天”。

3.請按照教科書所介紹的方法進行實踐活動,特別要思考這樣做的科學依

據(jù)是什么,明確其中的道理。

用觀測日影的方法,可粗略測定學校所在地的經(jīng)度。圖中上午桿影影端A

點與下午桿影影端B點都位于所畫圓周上,說明兩時刻的太陽高度相等,則AB

兩點連線的中點C與圓心所在直線即當?shù)氐胤綍r為12時的桿影,記下此刻的北

京時間,利用所學知識,可計算出當?shù)氐拇蟾沤?jīng)度。

第二節(jié)地球的公轉

第1課時公轉特征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必備知識

一、地球公轉

1.軌道

地球繞太陽運行叫作公轉,其路徑稱為公轉軌道。

2.特點

(1)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2)方向:自西向東,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

(3)周期:約為365日6時9分6秒,即一個恒星年。

(4)速度

位置公轉位置時間公轉速度

A點近日點1月初較快

B點遠日點7月初較慢

[微思考]北半球夏半年的天數(shù)是186天,冬半年的天數(shù)是179天。造成這

種天數(shù)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運動至離太陽較遠的位置,地球公轉速度較慢,

天數(shù)較長;北半球冬半年,地球運動至離太陽較近的位置,地球公轉速度較快,

天數(shù)較短。

[圖表點撥]教材第弟頁圖1一12,該圖展示出:

(1)地球自轉和公轉同時進行,方向一致,地軸的空間指向不變。地球公轉

軌道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

(2)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及地球的位置。

二、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黃赤交角,目

前約是23.5。

1.定義:黃道面與赤道面之間的喪兔。

2.角度關系

(1)地軸總是與赤道面垂直,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約為啦父,與黃赤交角二

者互余。

(2)南北回歸線的度數(shù)=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南北極圈度數(shù)=90。一黃赤交角度

3.影響:引起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并且有如下規(guī)律:

夏至日(6月22H前后)

春分日(3月21H前后)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的周期為365日5時48分46秒,叫

作一個回歸年。

[微思考]如何區(qū)分近遠日點和冬夏至日?

提示:時間上的區(qū)別:近日點為1月初,冬至日為12月22日左右;遠日點

為7月初,夏至日為6月22日左右。

在公轉軌道上的區(qū)別:近日點的位置較冬至日靠東,遠日點的位置較夏至日

靠東。

夏至日

遠日點,近日點

冬至日

三、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太陽高度

(1)概念:太陽光線與地平面之間的夾角(即太陽在當?shù)氐难鼋牵?叫作太陽高

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如圖1所示)。

正午W

太陽視運I

早晨太陽

圖1太陽高度角示意圖圖2正午太陽高度圖

(2)大?。涸谔栔鄙潼c上,太陽高度為2£;在晨昏線(圈)上,太陽高度為

o2o

(3)正午太陽高度: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值出現(xiàn)在正生,稱為正午太陽高度(如

圖2所示)。

2.變化規(guī)律

(1)正午太陽高度的空間(緯度)變化規(guī)律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分布示意圖

①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遮,如圖中c折線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圖中a折線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圖中b折線所示。

④由上述可歸納出,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

(2)正午太陽高度的時間(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以北半球為例)

把下列節(jié)氣與其正午太陽高度的最大值地區(qū)和最小值地區(qū)進行連線。

赤道\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

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冬至日極點

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二分B南半球各緯度

y究點]人

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美國《自然》雜志發(fā)表了康斯坦丁?巴特金的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

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顆偏離正軌的年輕恒星接近太陽,這顆恒星牽引正在形成之

中的地球,最終使地球軌道與太陽軌道之間形成一個傾斜角。這個傾斜角就是黃

赤交角,它影響太陽直射的范圍,對地球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探究問題]

問題1(區(qū)域認知)在下圖中標出黃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黃赤交角的數(shù)值,

用標注具有太陽直射現(xiàn)象的范圍。

提示:

問題2(地理實踐力)在下圖中畫出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曲線圖。

北回歸線'------,------r-----T-----

赤道

南回歸線,

分日

R日

R

提示:

北回歸線,

赤道-

..、

...

...

一--.-

南回歸線春

日H

問題3(綜合思維)若黃赤交角變?yōu)?4.5。,太陽直射的范圍將會如何變化?

提示:太陽直射點在24.5°N?24.5%之間移動,太陽直射的范圍將變大。

歸納總結

1.黃赤交角的特點

黃赤交角是地球的自轉軌道平面和公轉軌道平面的夾角,其本質是一個面面

角,其在靜止和繞日的運動中具有不同的特點,具體如下:

(1)靜態(tài)特征:一軸、兩面、三角度

特點含義

一軸地軸(自轉軸,與赤道面垂直)

黃道面地球公轉的軌道面

兩面

赤道面地球自轉的平面,與地軸垂直

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面的夾角約為23.5°

三角度地軸與黃道面夾角與黃赤交角互余,約為66.5。

地軸與赤道面夾角90°

(2)動態(tài)特征:兩個變、三個基本不變

特點含義體現(xiàn)區(qū)域

黃道面與赤道面的交線

兩個變

地軸與太陽光線的相對位置

地軸的空間指向,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的公轉過程中

三個基本不

黃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保持23.5°

地球的運動方向

2.黃赤交角的影響

(1)決定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回歸運動,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

如下圖所示:

北極北極

,(6J122日)北回歸線北回歸線

春分日""..""二)萩芬京師?口,

川(麗西一方配摩常;

南極南極

(2)決定回歸線和極圈的緯度

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南、北回歸線的緯度。

極圈的緯度=90。一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

3.黃赤交角變化的影響

當黃赤交角變化時,回歸線和極圈的度數(shù)就發(fā)生相應變化,從而引起直射點

移動范圍和五帶范圍的變化。其變化規(guī)律如下表所示:

黃赤交角擴大縮小

熱帶擴大縮小

五帶范圍溫帶縮小擴大

寒帶擴大縮小

歸納總結

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的判讀技巧

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的判讀要注意看以下五個信息:

(1)看太陽位置:太陽位于橢圓右焦點,最右側為近日點,最左側為遠日點。

(2)看地球極點:地球北極點在圖中上端,或者俯視北極,地球公轉方向為

逆時針方向;地球南極點在圖中下端,或者俯視南極,地球公轉方向為順時針方

向。

(3)看自轉方向:地球自轉與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若地球呈逆時針方向

自轉,公轉方向也是逆時針方向,相反則皆為順時針方向。

(4)看地軸傾向:地軸北段“右傾右冬、左傾左冬”,即若地軸北段朝上且

向右傾斜,則地球公轉至右側位置時為北半球冬季,公轉到左側時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點緯度:直射地球的太陽光線沿黃道平面穿過地心,將太陽中心

與地球中心相連,與地面的交點即為太陽直射點,可以判斷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

線,從而區(qū)分冬季與夏季。

究點2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所謂采光權,通常是指房屋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享有從室外取得適度光源的權

利,比日照范圍更大。依據(jù)相關規(guī)定,我國大城市南北向住宅建筑日照應滿足冬

至日21小時的標準建設。

「探究問題1

問題1(綜合思維)為什么我國日照時間最低標準以冬至日為標準,而不是

夏至日?

提示:我國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樓房的影子最長。以冬

至日為最低標準,則其他時候日照時間均大于1小時。

問題2(人地協(xié)調觀)參照以上標準,建筑同樣高度的南北樓房,北京和長

沙哪個樓間距應更大,理由是什么?

提示:北京。北京和長沙相比,北京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小,因此樓房影

子更長,為保證采光,北京樓房的樓間距應更大。

問題3(區(qū)域認知)同樣情況下,北京和長沙兩市居民樓相比,冬至日正午

時,哪個室內太陽光照面積更大?

提示:由于北京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小,因此室內的太陽光照面積更大。

歸納總結

1.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

(1)緯度變化

春秋分———夏至-----冬至

(2)季節(jié)變化

離直射尊日北回族及其以:!飩區(qū),正午太陽

點近,正太陽直高度^達到一年中的1大值

午太陽和匕回南半球的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角

高度角歸線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就大,直

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正午太

射點向

大陽直陽高度角避?卜年中的最大值

某地接

射南回北半球的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

近,某地

歸線角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正午太

春、秋

陽高度赤道上,正午卻日高度^避0-年

分日太

角就大,中最大值

反之則陽直射

其他地區(qū)介J最^值和最小ffl之間

就小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